為什麼膠片機的色彩看起來那麼舒服?

雖然不真實,但總覺得好耐看啊。。


看了下目前最高票的回答,感覺這個答案什麼都說了,但是不深入攝影層面的人又看不懂。
用哪怕不了解這邊面的方式來系統說下我的理解,這是一個純技術不提情懷的回答。感覺會挺長,只想看結論就看加粗字體部分,會穿插很多有點意思並且適合裝逼的膠捲小知識。

一、你以為這看似平凡的一個膠捲,一家廠商用了多少年來積澱么?
膠捲廠商生產膠捲,你這個「舒服」是他們第一考慮的!
我們現在會說膠捲色調好說的是:某品牌的某型號膠捲色調好而不是說某品牌相機拍的膠捲色調好。相信這點不會有人否認,你提到膠捲的色調說的必然是膠捲廠商而非相機廠商。
因為膠捲的色彩已經被膠捲生產廠商嚴格而精細的進行過調校了
之前在攝影界里富士色彩的秘密是什麼? - 張晨的回答這個回答中輕微的帶出了用戶對於色彩的傾向性問題,提到了不同銷售地區的膠捲會對膚色表現擁有不同的取捨,其實這只是膠捲生產廠商能力的一小部分體現。
一款好的、能被市場所認可的膠捲除了考慮了我之前提到過的不同地區的傾向性外,他還應該是:
1.一個色彩能為大眾所接受的「漂亮」色彩。
2.白平衡兼容能力強。(膠捲並不是不需要考慮白平衡問題,只是其白平衡範圍比較寬,在極限條件下如白熾燈,還會有專門色溫的燈光片)

上為富士的RTP 64T燈光型膠捲
3.色彩還原符合主要銷售地區色彩傾向。
4.在各類相機上都能有均衡的表現。
5.沖洗快速,容易。
以上只是我所能想到的關於一個一個膠捲應該具有的幾點寄出條件。這其中和色調比較相關的明顯就是1、2、3這三點,這也是一個膠捲廠商會最為注意的地方。
只看135膠捲存在的歷史的話:簡單來看便從1935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80年時間,即使刨去近15年來受到數碼衝擊而逐步停止研發生產活動,僅僅135膠捲就已經堅挺了65年!
這半個多世紀來各個膠捲廠商早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色彩基準與無數種色彩解決方案!
可能不了解膠捲的朋友認為膠捲只有富士和柯達的區別,其實僅僅這兩個廠家就有幾十種不同的膠捲類型,除了對應不同的感光度外,還對應著不同的風格類型,如富士的RVP(高反差,高飽和度,膚色還原差,適合風光拍攝,敢拿它拍你女朋友坐等變前男友吧)reala(膚色還原極佳,色彩平和,適合人像,傳奇的人像卷,咋拍都小清新)柯達的100VS(高飽和,高反差,紅黃表現突出,拍出來一股子國家地理大片范)GOLD 200金膠捲(就是普通負片,想當年央視廣告天天放,現在廠子都破產了,唉)
還記得柯達曾經那經典的廣告「柯達一刻」嗎【1】?影像巨人喚起我們多少回憶啊!—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就是這個廣告,小時候好喜歡看的!

可以看出,不同的廠家早就對不同的場景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保證一般人拿到膠捲,只要具備基礎的攝影知識,都可以拍出一張有這款膠捲風格特色,顏色受大眾所歡迎的照片。這一切,是各個膠片廠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技術研發和市場選擇所留下來的。所以像富士這種能存活到現在並且活的很滋潤的公司轉型去做數碼相機後能有其他廠商30年也沒能做到的直出色彩是有原因的。


總結:我們現在看到近年來用膠捲拍攝的照片,基本都是由這些經過風雨的擁有成熟色彩體系的膠捲廠商的成熟產片所拍攝,能不舒服么!和那些剛剛買了相機,甚至拍了好幾年的,還沒有或者剛剛開始覺得色彩是怎麼一回事兒的「攝影師」相比,半個多世紀的對於色彩深入理解與市場考察與依賴相機直出和美圖秀秀的數碼相比,孰優孰劣?(當然很多數碼攝影師在對於色彩擁有自己的理解後,也會達到膠捲廠商的色彩把控能力,我覺得這些人已經從「技工」變為了「藝術家」)

二、這些照片在由專業人士創造
上面的一條可以看出,膠捲除了大家曾經常用的富士C200柯達金膠捲這類平民卷外,還有很多種專業類膠捲。
而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有膠捲所拍攝的照片,除了你家相冊里你穿著開襠褲騎著毛絨老虎那些家庭照片外,大部分都是由專業攝影師根據相應題材選擇相符合的膠捲類型使用專業的照相機進行符合其「攝影師」身份的嚴謹操作所拍攝的。
人像拍攝選用對應的人像卷,風光題材選用專門的風光卷,不同的題材均有相對應的選擇,能不「舒服」么?

還有最近膠捲復興帶來的一大票對以上啥也不懂的「膠捲攝影師」(什麼鬼稱呼...而且這東西竟然還能用來作微博認證...)這樣的人他們還有專門的「沖掃工作室」(淘寶上好多家)他們大多數情況不管什麼你送來什麼卷,沖洗、掃描成數碼文件、然後套一個黃黃的預設,一張充滿「膠片味」的照片便誕生了。他們早已在這些年的經營中有了「經驗」給你你想要的哪一種調調。當然也有會認真處理你的需求的,這裡按下不表。(但覺得罪了好多人,是不是應該匿名下?)

說的就是這樣的,這是我拍的,來黑吧,你們猜不出來這是個啥卷的...

簡單總結就是:這事兒是專業人士做的!


三、人有復古審美
情懷向,看其他答案吧。

四、人有復古心態
情懷向,看其他答案吧。


膠片沖洗的好的話,在相紙上看,顏色的確很舒服,(很舒服,但不代表真的很好,就好像你吃慣了山珍海味,吃一次偶爾吃一次榨菜你也覺得很舒服)
負片的過渡層次良好,寬容度也高,
反轉片冷暖反差硬朗而不失真。
這些都是膠片的優勢。
不過網上貼出來的大部分的那些小清新膠片照片 包括題主貼出來的那張,真不好:死黑,死白,層次干硬,偏色,色塊。
因為膠片的確是已經在退出歷史舞台了,多少人用的膠片是過期的,藥粉是過期,甚至膠片掃描儀都幾年沒有廠商做實質上的更新了。
沒必要迷信膠片,特別是網上「膠片風格」的那些廢片的味道。
———————————————————————————————————————————
那些口口聲聲說著我喜歡膠片色彩/色調的小清新們,麻煩你們能在膠片面前加上「過期」倆字嗎?
不帶這麼侮辱膠片的。


因為你想多了。


因為現在用數碼的人太多,大部分人什麼後期都不做就發出來。而數碼時代廠商也偷懶,不再精細調教出片風格而是盡量保留信息把後期交給使用者。

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看到了太多「不舒服」的數碼照片,才形成了膠片「舒服」的印象。


嚴格的沖洗工藝和印放工藝或者電分工藝也能出準確色調和白平衡。甚至業界還有不少高端色彩基準還是系膠捲為基準(比如it8反轉片色卡)。只不過隨著數碼時代能獲得這種嚴格工藝的渠道變得非常少。大部分的所謂膠捲色彩都是商業掃描儀的出廠出廠設置,可以說市面80%所謂彩色膠捲色調感就是富士魔術手的色調設置。富士一直保持在色彩上面有獨特理解和調節。所以能讓更多人看上去感覺舒服,如同一個藝術家的加工。而其他NCS 只願賣設備,把色彩調配留給用戶。別說富士商業膠捲掃描出來大家覺得好看。即便數碼富士機的色彩也是值得津津樂道,比如以前的S3 PRO現在的XPRO-2系列 也是色彩非常出色。這是就是企業文化的側重點


鹹魚白菜各有所愛。那個說膠捲已經在退出歷史舞台的,不敢苟同,正確來說,是逐步退出135和中畫幅系統及消費級照相機的舞台。很多領域,尤其大畫幅的,中堅力量依然是膠捲。


1、絕大多數的膠片都有偏色,這種似是而非的感覺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美感,不無聊。
2、膠片的歷史很長,表現力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才日趨完善的。初期的黑白、彩色膠片技術有限,色彩還原極差,看起來是極不舒服的。
3、每種膠片都有自己的特點,用對了就會很舒服,用錯了也會很難看。
4、大多數「好看」的照片都是專業膠片拍攝的,民用膠片妥協太多,表現力都一般(看看80、90年代傻瓜機拍的家庭照片就知道了)。
5、不論數字還是膠片,想拍好都要下功夫。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好效果的。


膠片的白平衡一直不是很準確的吧……

一般可以說是偏色

然而這種偏色很討喜


恩……用了膠片之後,我把數碼相機給我爸了


因為偏色(膠片)是藝術,不偏色(數碼)是記錄


膠片拍出來的照片顏色好看,影響的因素有很多,詳情請看我的另一個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02764/answer/123952494?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一種情懷


說膠片味道的,指的大都是彩色膠片(包括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其中,反轉片的色彩是廠商設計預調好的,勉強可以叫做「味道」;彩色負片沒有味道。(可以類比與jpeg文件相對的raw文件)數字相機拍攝的原始文件".dng"格式就是digital nagetive(數字負片)的縮寫,只不過調整的工具由彩色放大機變成了電腦上的虛擬界面。

另外,也有很多在黑白、彩色照片上體現出來的「味道」,是由不正規的沖洗、放大、掃描流程造成的。

(不考慮出於創作需要在底片沖洗過程中的特殊處理手段,也不考慮傳統暗房帶來的不同於ps,lr的效果)


什麼叫「膠片機」的色彩?徠卡尼康賓得老機器用的漏銅是挺好看。你是想問「膠片」的色彩,因為有文青少女心b格屬性加成啊~~


剛入了膠捲的坑。


可能只是照片主題很好,你確定自己僅僅在關注色彩嘛


很多專業攝影師都更喜歡膠片的感覺,那是一種厚重的沉澱感,有年華的味道在裡面。


推薦閱讀:

準備入手大畫幅,選擇什麼樣的雲台合適?
膠捲或膠片拍攝的照片、影片是否可以視為「無限清晰」?
為什麼電影拍攝要使用膠片?

TAG:攝影 | 膠片 | 單反相機 | 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