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背後有故事的遊戲名字?

RT,我的網名背後就有故事,我在想遊戲名字會不會也被加上了故事?或者那些遊戲的名字背後有一段內涵和趣事?


《波斯王子》英文名字為Prince of Persia,大陸盜版商不知道請哪個文盲當的翻譯,盜版碟遊戲封面加了幾個漢字《波西米亞公主》,在當時鬧了一段時間的笑話。

Bethesda的《上古捲軸》系列,英文原名為The Elder Scrolls,大陸的天人互動公司最早引進上古捲軸3:晨風時因為翻譯人員的失誤,直接採用機翻,其「Elder」意思是年長的,年久的,「Scroll」意思是捲軸,捲軸狀的事物。於是乎,上古捲軸就被翻譯成了老頭滾動條,被譽為笑點一直持續調侃到現在。

《The7thGuest》第七訪客這個遊戲在當年轟動了整個遊戲界,吸引了很多玩家,在苦苦等待兩年後,終於在95年底等到了它的續作——四張光碟裝的《The11th Hour》,遊戲被翻譯成《第十一小時》, 這個直譯從表面來看是正確的,但事實上完全錯誤,因為這個片語是一個英文成語,意思是「危急時刻」,正確翻譯應為「驚魂11時」

《秋之回憶》系列本來原名為《memories off》,原名「memories off」有「斬斷回憶」的意思,國內代理商的以為MO只會有一部,恰好故事就發生在秋天,於是乎就翻譯成了秋之回憶。

《DuRaRaRa!!》《無頭騎士異聞錄》據原作者成田良悟所說,小說的原名「DuRaRaRa!!」完全是自己在臨近交稿時順口提出的名字,國內的漢化組就硬生生想了個《無頭騎士異聞錄》出來,結果這名字還挺有意思的。


Steam有款遊戲叫Ghost 1.0 。

可能很多玩家沒有聽說過這款遊戲,不過這個製作組的前作《Unepic》,在國內翻譯為《廁所穿越記》的遊戲,還是比較有名氣的。

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這款遊戲要叫做 Ghost 1.0 呢?

Ghost是因為這款遊戲的主角代號就叫Ghost,那麼1.0代表什麼呢?

因為主角是第一代Ghost?但遊戲里並沒有其他的Ghost。

是因為遊戲版本是1.0?但遊戲早就脫離了1.0版本。

是因為還有續作?但作者也表明近期並無打算。

事實上,作者在Ghost後面加個1.0的意圖可以說非常地有心機。

那就是:根據Steam的搜索排名規則,無論你什麼時候在Steam商店搜索Ghost這個關鍵詞,Ghost1.0都會排在第一位。

在它之前發售的,在它之後發售的,Ghost在遊戲名前面的,在後面的,都會被排到它後面。

如圖所示,06年的Ghost Master排在它後面,但比它晚一個月發行的Ghost of a Tale也在它後面,確實是力壓一票Ghost,排名大作戰大獲成功。

直到這款遊戲發售...

就是很不講道理,明明只是名字中間有個Ghost,而且Ghost Recon其他作品都排在後面很遠的地方,然而Tom Clancy"s Ghost Recon? Wildlands卻排在了Ghost關鍵詞搜索的第一位...


1.《半條命(Half-Life)》,

有很多人說它的正確譯名應該叫作「半衰期」而不是「半條命」。其實這個遊戲的翻譯是中國大陸的官方翻譯,難道那個時候中國對外貿易的人員連這點姿勢水平也沒有?事實上,這個名字後面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和一個巧合。

當時奧美還算一家世界知名的遊戲發行公司,《Half-Life》的名字火爆了歐美,中國大陸的奧美也有打算把這個遊戲引進國內,但是當時國內很少有人接觸FPS遊戲,他們不明白這種類型的遊戲可玩性高不高,所以為了吸引玩家,奧美當時就把這個遊戲的名字定為《半條命》。

現在國內能找到記錄奧美輝煌時期的只有這張04年CJ的照片了

這其實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畢竟當時中國的遊戲市場並不像現在這麼大(是啊,中國現在都沒有搞出一塊主機遊戲市場叫作「中國大陸市場」,還在「其他」裡頭呢),大公司引進國外優秀遊戲必然會讓國內沒有接觸過電子遊戲的人對他們的東西感興趣,奧美也正是這麼做的。而且,奧美也讓這款遊戲在中國大陸獲得成功,並且接下了本遊戲續作的代理。

但我上文也說了,這個遊戲的中文譯名還有一場巧合:在《Half-Life 2》大獲成功之後,Valve考慮利用這個IP的熱度來製作周邊產品,繼續撈一筆(騙錢原來這麼早就會了)。Gabe Newell在自己的遊戲書《Rising The Bar》中提到:

(感謝電燈大大為我們提供的翻譯,居然忘記標上翻譯人員的名字,可恥)

我們想要傳達一種科幻題材的感覺,並且有一種超越射擊遊戲本身的深刻內涵。名字必須要有更多值得挖掘和引人深思的東西,所以我們決定用「Half-Life」這個名字。我們想過之後,覺得這個主意很好,然後我們又想到「Half-Dead」,是不是更好?其實我們想了不下幾百個名字,但是「Half-Life」是最為突出的一個。

可見「Half-Life」本有「一半死一半活」的意思,翻譯成「半條命」無可厚非,而當時奧美可不知道這些東西(或者知道了才這麼翻譯的,一石二鳥),所以譯名歪打正著,剛好按照了製作者的腦迴路翻譯,也算是一種巧合。而「Half-Life」這個名字也很符合科幻的主題,實在是個絕佳的主意。《半條命》這個系列,一直都是當時最優秀的科幻遊戲之一,搜查一下「半條命」的遊戲,可以發現,其實這個系列所有遊戲的名字都是科學名詞。

比如《半條命》的獨立劇情資料片《藍色行動(Blue Shift)》,講述本篇主角Gordon Freeman的好友,黑山基地保安——Barney Calhoun在「黑山事件」的經歷。遊戲的名字也同屬於物理名詞「藍移(Blue Shift)」。而扮演獲取「殺死Gordon」任務的美軍Adrian Shephard的《針鋒相對(Opposing Force)》,名字也來自「相反作用力(Opposite Force)」,不過用的是Opposing而不是原形Opposite,Opposing Force的意思是「兩不相容」,亦有「藍軍」之意。如此譯為「針鋒相對」毫無疑問。可見我國曾經的遊戲代理人,不光有文化,頭腦也不是一般的靈活。

這個遊戲系列的名字——真的有一段來頭啊。

08.04 更新:

2.《鬼泣(Devil May Cry)》,

說實話,《鬼泣》這個名字看起來很無聊,不知道鬼為什麼要泣,但是如果你把這個遊戲系列通關的話,你會發現這個遊戲譯名一語雙關,簡直良心。

《鬼泣》這麼看起來十分恐怖的名字底下實際藏著一段讓人臨遊戲涕零的故事。

(為了方便閱讀和理解,下文一律使用漢語)

叛逆的惡魔之子——但丁,為了維持自己的生計,開了一家除魔事務所,專殺各種妖魔鬼怪。一日,他的兄弟維吉爾替雅克罕姆給但丁送來一封挑戰信,但丁前去應戰,途中遇上了一個叫做蕾蒂的女孩兒,他是專門來殺掉雅克罕姆的。然後雅克罕姆偷走了但丁的項鏈——那項鏈,是封閉惡魔之門後遺留下來的,這只是其中一個,另一個在兄弟維吉爾手上。

後來但丁和維吉爾聯手打敗了姦邪勢力,即將重回和平。可是和平並沒有來臨。維吉爾向但丁要回那條項鏈,為此兄弟倆不得不進行一場決戰——勝之者得,但丁最後還是打敗了兄弟,但維吉爾卻掉入了魔界...兄弟之間雖然聚在一起的時光短暫,但是但丁終究無法戰勝兄弟感情,如今那位哥哥也離開了自己去了別處,作為一個惡魔——但丁留下了淚。他明白了什麼才是珍貴的東西,也懂得了理解自己的內心。

他完成一切之後,回到了原來的那事務所,並且給了它一個簡單卻又複雜的名字——「Devil May Cry」。

這就是我欣賞「鬼泣」這個名字的原因,這個名字中摻雜著人類與惡魔的雙重含義:

鬼居然在哭,這種有違背與常理的名字,自然就散發著一種未知的氣息,給人一種恐懼——那是來自於對未知和好奇的衝突感,就像有一天一個龐然大物衝進了家中,那種突如其來的壓迫和恐怖,印在心頭,不是滋味。當現實被破壞了的時候,差不多我們也有那種黯然吧。

鬼為何在哭,感情,是人類獨有的珍貴之寶,因為有了它,人與人之間才能構建大型社會,一同生存。心情低落、想不開,我們就會哭,而一個惡魔,卻告訴我們:他們也會哭,站在他們的反面角度,我們對待他們的哭泣,是覺得奇怪的,惡魔這種強大的生物,不應該哭泣,不能哭泣。這種價值觀和世界觀巨大的反差,讓人出於同情和諒解,也為惡魔感到了悲傷。當失去了所愛之人時,差不多我們也有那種懦弱吧。

之後的《鬼泣》系列作品中,這間「Devil May Cry」事務所也更改過名字(Devil Never Cry),但這些名字我認為都沒有「Devil May Cry(鬼泣)」這個名字好。一些遊戲譯名,沒有點到中心,何況翻譯對象是英語這種文藝性比較高的語言,看看一些:「惡魔也會哭」、「狩魔獵人」和「惡魔五月哭」...它們雖然翻譯地浪浪上口,但沒有「鬼泣」這麼有韻味兒。再看看《DMC鬼泣》,那什麼玩意兒嘛,爽游?

在我心目中「Devil May Cry」——是最詩意的名字。

08.05 更新:

3.《俠盜獵車手(Grand Theft Auto)》,

一些玩家經常在思考「Grand Theft Auto」這個詞到底該怎麼翻譯?「俠盜獵車手」這個遊戲譯名在國內的知名度太高,又因為「Grand Theft Auto」這個詞特別生僻,導致大部分玩家認為這是生造詞,就像《巫師(Witcher)》一樣。

其實不然,「Grand Theft Auto」這個片語是有一定詞語組織規律的。而且這個規律:屬於一個生活常見的領域,我想一般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也不會太多人知道,而專修英語的同學,知道的也不會太多(至少我這個專修英語的人不知道,或許是我學習不夠吧,連「Blue」都打錯了)。

出於遊戲系列一直都是犯罪主題,遊戲的名字中也有「Theft」這個詞,還是用「Grand」形容的「Theft」,會不會是黑幫語言?雖然不是,但是這個詞語大多用於和違法犯罪的相反面——法律。

「Grand Theft」這個片語來自美國刑法,直譯「偷大的」,意為「重大竊罪」,換成我國的刑法介紹就是「盜竊數額巨大的盜竊罪」(歡迎律師朋友幫忙詳細介紹)。在美國不同州對「Grand Theft」這個罪名有著不同的定義,也有不同的定罪。不過在阿拉斯加州的法律中,並沒有「Grand Theft」這個罪名,人們將偷竊數額達到500美元以上的犯罪行為視為重罪處理。

經過上面一番的解釋,我想,各位大概已經知道或猜到「Grand Theft Auto」的意思了。它的本意就是「竊車罪」,與另個名詞「Motor Vehicle Theft(偷車)」同意。不過為什麼要按照法律角度去思考這個名字,而不是像《真實犯罪(True Crime)》那樣直接把不法字眼兒掛在遊戲標題上?

這還得追溯到這個遊戲系列的雛形——

在Rockstar North的前身——DMA Design(以下簡稱「DMA」)還是一家獨立遊戲公司的時候,他們正在開發一款和現在GTA很類似的遊戲。不過有一點不同,那就是這款叫作《Race"N"Chase》的遊戲可以選擇操縱警察或罪犯,兩方都有戰勝對方的目標。(括弧內容為傳言,可不在意,接上文:但是因為遊戲中警察時常會出現一個bug——違反設定殺死罪犯,而因此被當做一個全新的點子被DMA使用。)遊戲最後改名為我們今天所婦孺皆知(對,真的是婦孺皆知,特別是「孺」)的遊戲「俠盜獵車手(Grand Theft Auto)」。

我認為,既然遊戲開發人員在設計之初加入了可控制警察的設定,那麼就一定不能把犯罪當做遊戲中心,但遊戲內容十分暴力,為了讓遊戲和「正義」沾點邊,所以就把遊戲名叫作《Race"N"Chase(個人翻譯:火速追擊)》。遊戲改變思路後,全盤犯罪活動內容的GTA還是讓DMA提了點醒,畢竟英國這麼作死搞犯罪遊戲的,他們還是第一個,他們可不想從「先鋒」變成「先烈」,不過他們以後差點真成了「先烈」。為此,遊戲名也改成「Grand Theft Auto(重大竊車罪)」——一個看起來滿滿邪惡但十分具有法律氣息的名字。

類似於這種遊戲名取得比較隱晦的遊戲,還有一個:就是上文提到的《真實犯罪》系列夭折作《真實犯罪:香港(True Crime: Hong Kong)》的精神續作《沉睡的狗(Sleeping Dogs)》。本作的遊戲名取自香港警察對當地黑幫或者是黑幫成員的稱呼——「睡狗」。

圖為《沉睡的狗》官圖

在遊戲界,這種因為一點小意外而引起蝴蝶效應的遊戲並不少。比如鬼才三上真司因為《生化危機》的最初企劃而產生靈感開發了《鬼泣》,或者是育碧在榨乾《波斯王子》時偶然想到的《刺客信條》...這些青出於藍勝於藍的遊戲,都是因為小點子而被開發出來的。只要善於發現,我們也不難發現:生活,

真的很困難——能養活自己工作幹嘛。

08.06 更新:肝完了!繼續講故(duan)事(zi)。

4.《惡霸魯尼(Bully)》,

本作發生在GTA HD Universe的虛構的寄宿學校Bullworth學院中(部分人認為Bullworth屬於3D Universe或者壓根不適用於GTA Universe,事實上《GTA IV》中提到Luis把一個書蟲約出來教訓了一頓,而那個書蟲就是Bullworth的Ernest)。我們的主角Jimmy(下文用昵稱:「Jim」),因為多次違反曾所在的學校而被母親送到了這兒來,哦不——準確地說是丟到這兒來,因為他的母親要和他的第五個父親度蜜月去了。

目前大陸常見的遊戲譯名為「惡霸魯尼」,那麼為什麼這個叫做「Jim」的小夥子好好的要被稱作「惡霸」?又為何被叫做「魯尼」?其實是因為本作遊戲主角Jim長得特別像英超球星Wayne Rooney而已,被惡搞如此,沒想到,還真的被廣泛運用到生活了,不過本作大部分媒體還是將其稱為「學院壞小子」而不是「惡霸魯尼」。很好,體現了新聞的真實性...

遊戲的劇情很簡單,就是主角Jim在校內的生活故事。不過這生活,涉及到愛情、友情、幫派鬥爭、陰謀和社會暗層而已。

Jim初次來到學校時,結識了Gary,Gary野心勃勃,認為Jim是幫助自己提高校園地位的好幫手,就多次和Jim在校內亂搞,使得校內「風聲水起」。一段時間後,Gary邀請Jim去挑戰校內幫派的老大Russell,而Jim也成功打敗了Russell,並且和Russell交為朋友。Gary這意識到——Jim是個會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於是徹底和Jim決裂,並表示自己要統一城市勢力的決心。

Jim這下子發現事情鬧大了,為了搶先成為校園之王,Jim開始向校內外擴張勢力,但並沒有阻礙勢力範圍內的幫派發展自己,Jim只是征服他們而已。Jim經過將近半年努力,終於成為了這個城市最有威望的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學院王者」。人送外號「校園小CJ」(逃)。可Jim也沒有意識到——這些往日臣服於他的幫派...也在想著在某一天反抗他。

城市幫派勢力正在不斷蔓延影響力,嚴重威脅到了Jim的號召力,Jim卻還沉迷於校內對他的崇拜,毫無察覺。直到有一天,一個幫派人物慫恿他去這城市——Bullworth的市政大樓宣誓自己的權威,也就是噴漆在市政大樓頂部。而Jim,真的這麼幹了。這一舉,大大影響了他在學校的印象,人們不再尊敬他。而在Jim對一個壞老師惡作劇一番之後,被校方召見——他被開除了。

Jim認識到,他忘了一個充滿野心的人物——Gary。他早已在暗中減弱了Jim的勢力,並將它們納入自己勢力內。Jim得知Gary即將成為未來的校長時,決定拯救這個曾經對他十分不友好的地方,便去校外尋找幫助。

重建得部分勢力之後,Jim得知校內發生動亂,幫派暴動,搞得同學不得安寧,Jim馬上回校,和Russell一處一處平了亂子。即將恢復往日時光時,Gary卻通過廣播向Jim宣戰。Jim前去應戰,Gary在樓頂決戰時多次使用小手段不公平競爭,卻阻撓不了Jim戰勝Gary的鬥志,一番爭執後Jim和Gary一起墜入樓下...當Jim醒來時卻得知Gary已經被制服,Bullworth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學校中的人,不光同學,連校長都很尊敬他,Jim又成為了風雲人物...

在《惡霸魯尼》遊戲中,Jim可以翹課早戀、和女孩子做羞羞的事情,也可以去調戲女同學,把學生干倒在地,更可以不穿校服和學校風紀委員「打成一片」。你說你要「Bully」?那你就去「Bully」吧:

去裝備彈弓擾亂學校活動秩序,不去上課在外自行車競賽,到處噴漆,反抗校長和教導主任的教導,和女友約會還「NTR」別人...別誤會,只是陷入一場感情糾紛而已,沒人被牛頭人。

不知道劇情看到這裡,你估計會認為《惡霸魯尼》是比GTA那樣還要美化社會險惡角落的高配「《暴打小朋友》」吧?

Jim了結幫派鬥爭,統一黑社會,打敗了欺負同學的校霸。為了朋友放下一切前去遊樂園應戰書蟲,化解了城市被腐化勢力掌握的危機。拯救了「教育」過自己的老師長輩,冒著危險在樓頂和敵人鬥爭。解放了學校的同學免受幫派勢力壓迫,專心談一場戀愛不劈腿。

怎麼樣?是不是又覺得Jim這人的形象有點兒那種重大義的小混混?

其實重點就是在這裡:Jim從來沒有為了擴展自己的勢力而欺負同學,可是他為了朋友的所作所為總是被學校認為是在「Bully(欺負)」同學;Jim從來對遊戲和武力不感興趣,可是他卻主動為了校外和平獨自一人闖城市;Jim從來沒做過對不起女友的事(至少我在遊戲里沒有,嗯),可是他卻被女友不尊重,被指責。Jim從來不會輕視朋友,可是他卻被自己第一個朋友背叛,甚至被他誣陷,Jim也並沒有理會他直到Bullworth學院有難...

他總是用自己的行為保護著身邊的一切,卻不被周圍的人所理解;他全心保護的,卻在一直背叛他,他傷透了心但也沒有對任何人隨意發泄他的脾氣。他總是堅信自己是學校里最有聲望的,因為它總是在「Bully」。他認真學習,短時間內就掌握了每一科的內容,甚至還能將他們活學活用,造(gao)福(si)社(e)會(ba)。

我覺得「惡霸魯尼」這個譯名一點兒都不合適這個遊戲,因為我們的主角Jim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堅守正義的一方,堅信自己是正義的夥伴。他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只要能讓自己繼續待在這個學校,就是他最滿足的事情。

本作標題「Bully」一語雙關,即表達主角Jim用暴力方式達成目的,也體現了遊戲公司對自己塑造的角色——Jim的一種肯定和讚揚。「Bully」有欺凌之意,但在英語中也能作為感嘆詞表揚對象,我認為這裡的「Bully」更傾向於後者,卻表達於前者。

另外本作的音樂很不錯,如果各位知道哪兒里可以買到原聲集請告知我。

對於Jim我們能說啥?——「Bully(int.真妙)」。

08.07 更新

5.《看門狗(Watch Dogs)》,

估計多數人已明了,「Watch Dogs」的常見譯名有兩個——在初代發行後優先採用的「監聽風暴」、以及之後被育碧欽點的譯名「看門狗」,而「看門狗」也是目前民間最常採用的翻譯。「看門狗」的譯名究竟是有何意義才被官方所內定為官譯的呢?

整個系列中唯一一次出現「Watch Dogs」的字眼,是在初代主角Aiden在結局打算再駭入芝加哥的ctOS被黑客組織DedSec攔截時。他們放話過:「We will be the 『Watch Dogs』。」(太違和,因此本段話標點符號打法遵循漢語使用規律)。那麼「Watch Dogs」到底又有什麼含義?

(話說我還以為這DedSec有多屌,連狗哥都不放在眼裡,二代看來都是一群年輕的逗比,還都是狗哥的腦殘級別粉絲,我感受到了社會的虛偽)

「Watch Dog」首先是計算機領域術語——

單片機構成的計算機系統中,因為單片機的工作容易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所以經常造成各種寄存器和內存的數據混亂。程序的正常運行將被打斷,系統便無法繼續正常工作並陷入停滯狀態。

「Watch Dog」的作用就是定期檢查計算機狀態,只要一發生意外就會向晶元發出重啟電路的信號。「Watch Dog」命令在程序的中斷中擁有最高的優先順序。

配合一下遊戲中玩家的所作所為,我覺得如此命名並沒有什麼問題。另感謝 @WiteTea 對於此名詞的解釋。

來看看「看門狗」的解釋:
(條文來自百度百科)

「看門狗」,是經典自由主義傳播學說對媒體的定位:秉持公正、客觀立場的媒體,是代表民眾監督政府行為的「看門狗」,或又稱為「人民的忠犬」。

育碧為什麼把社會學名詞作為遊戲名,這是遊戲中作為「看門狗」的主角Aiden的社會行為而定的。

初代主角因為駭了一個富人家而導致日後遭遇襲擊,導致外甥女喪生,Aiden因此走上復仇之路。雖然路上多次因為妹妹的勸阻而想要放棄,但還是因為曾經夥伴的背叛(其實是Aiden先背叛別人)而不得不為了家人堅定決心——復仇。

過程中,Aiden也遇到了信任自己的同伴,可因為自己的獨立行動而導致他們和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生物學、物理學和心理學的遠離)。Aiden因此也和各種社會人士有了交集,多次被牽扯到陰謀之中。

然而,最後Aiden卻得知,自己被襲擊的原因不是因為駭了大富人家——而是因為自己牽扯到了黑幫事件。芝加哥最大黑幫的頭子因為掌握了市長殺人的視頻而得以控制城市,可Aiden的行動卻讓他受到嚴重威脅。因此他派人襲擊了Aiden,並導致了Aiden外甥女的死亡,Aiden也殺死了這一切的幕後主使。也了解了叛徒Damian的性命。

Aiden千沒有萬沒有想到,自己原本只想為自己的家人復仇,卻被牽扯到城市陰暗面和政治家的陰謀,甚至為了他要永遠遠離心愛的家人。Aiden在復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自己殺人的景象被自己的外甥看到了,他才明白自己到底都犯下了些什麼。

這個圈內外號「狡猾的狐狸」,市民耳熟能詳的「私法制裁者」,唯一一次不受命運擺布的時候只在遊戲結局——選擇殺不殺襲擊自己的人時,那時候到底是放下仇恨、結束暴力,還是繼續制裁,再度扭曲...就得看玩家手下的Aiden到底是個殺人狂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私法制裁者了。

Aiden是一個反人類的社會殘渣(說個人英雄主義太絕對,Aiden的心理活動可以看出他的決心和意志)但他卻依然在發現了城市的陰謀後選擇介入,按照自己的思維執行正義。他不在乎人們對他怎麼看,他只在意下一步他該怎麼做,他將會繼續堅守他的理念,並把他傳播到其他地方去(二代就傳播到了舊金山)。

這就是「看門狗」這看來爛得不行的名字卻成為了官方譯名的原因——這位失去了一切的人,終於化身為真正的孤膽英雄,觀測著城市,只為他在下一天,也能制止眼下即將發生的犯罪行為,繼續在被通緝的情況下,貫穿犯罪的心臟,成為「看門狗」。相比二代的「DedSec」為了解放人民壓迫,他更加貫徹不是很正統,不能勉強他。因為他為的不是公民,而是信念。

只有做好被射中的覺悟——才有資格開槍。



不知道什麼時候更

6.《維多利亞2:黑暗之心(Victoria 2:Hreat of Darkness)》

————————————

以上詞條已修改或添加部分內容。原本打算講ABZU的,但受限於這遊戲宣傳太好,資料太少,官方太DIO,文獻過少,簡而言之,考證不了。因此改成講大狗子的,連續日更可能有些拖水帶泥,語言不是很精鍊,請恕過。

一個不到百人人關注的問題,居然有兩百多個贊數,感謝各位的一次點擊,這是將是我繼續文章的動力。若想看到後續,請點收藏。全文屬個人觀點,請自行體驗遊戲進行感受。

順便再次不要臉給其他回答打廣告了!

嚴格意義上:沙盒遊戲、沙盤遊戲和開放世界遊戲到底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本回答不定時會在更新一次後短期內更新......求贊求關注。

圖片來自網路。


黑暗之魂(dark souls)
作為惡魔之魂(demon souls)的精神續作,名字里有個「魂」看似非常正常,但黑暗之魂(dark souls)的名字最初打算是黑暗種族(dark race),「種族」指的也就是遊戲中的主角的種族——不死人。不過擔心涉及到當時社會的種族問題影響過審,又打算改名為黑暗之環(dark ring)。又有某個精通哲♂學的員工說「ring」在部分地區有「ass」(菊花)的意思,這個名字也被取消了。最後才決定用前作惡魔之魂(demon souls)中的「souls」命名,才有了黑暗之魂(dark souls)。


Tropico 海島大亨,它其實是熱帶這個詞的變形。遊戲里也是在一個熱帶小島上,音樂也是有拉丁范兒的
分享 Johannes Linstead 的歌曲《Andalucia》https://www.xiami.com/song/3535572?_uxid=584E5600AA3706EFE7E97D94C20CF92D (分享自@蝦米音樂)


黑暗之魂Dark Souls。最初是選用Dark King作為名字,但是這個IP早就被註冊了,於是又選用Dark Spieces,因為其容易引起某國的種族衝突而放棄,然後又選用Dark Ring,結果這個詞在腐國的俚語里有肛門之意。在幾經改名之後才選定了Dark Souls的名字


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

應譯為,傳奇聯盟

但當時為了不與盛大的傳奇IP「傳奇」發生瓜葛

改為英雄聯盟。


評論區的各位見識都很廣啊,是不是都是盜版碟時代過來的兄弟

1.我又來玩這個梗了

你們知道《最後一戰》么

《光環》台灣譯名是《最後一戰》

後來這個《最後一戰》出了續作

《最後一戰2》

下次不玩了

2.《暗黑破壞神3》國內遭禁

然後在淘寶上搜索大菠蘿出來的就不是能吃的菠蘿了

3.說到禁售又想到一個

《中華田園犬看門的大狗2》


最終幻想
一九八七年 一家遊戲公司因為之前幾款遊戲的慘淡瀕臨倒閉 製作人決定製作最後一款遊戲放手一搏 於是起名 最終幻想
之後 一個名叫史克威爾的遊戲公司
ok差不多了 不點進來也能看懂:D


舉幾個神翻譯的例子吧

Tomb Raider

直接翻譯的話應該譯為「古墓突襲者」「古墓奇兵」

但當時的譯者卻把它翻譯成「古墓麗影」

簡直是遊戲名翻譯的典範


Warcraft,Starcraft

按照字面意義來翻譯的話
第一個應該翻譯成「戰爭藝術」
第二個應該翻譯成「行星藝術」

但偏偏它卻有更神的翻譯

魔獸爭霸,星際爭霸
當真是霸氣十足


Devil May Cry

字面翻譯來看的話應該翻譯成「惡魔會哭泣」

但是它卻被翻譯成「鬼泣」

既簡練又經典


敵羞!吾去脫她衣!


誒,這個不能不說老滾5(劃掉)《上古捲軸5》了吧_(:з」∠)_當年上古捲軸剛引入國內時,萌萌的翻譯們按照字面翻譯「老頭滾動條」(?ω?) 成就了我們如今的老滾系列→_→


Crysis一代翻譯成孤島危機,畢竟在島上嘛。二代三代怎麼說?都到陸地上了,沒辦法。。還是叫孤島。

Farcry一代翻譯成孤島驚魂。。二代就到了非洲大陸了,沒辦法,孤島驚魂2。

生化危機港台翻譯《惡靈古堡》,後面怎麼說?

德軍總部的英文名Wolfenstein,是二戰真實存在的德軍指揮基地名字。

witcher更有意思,witch是巫師那麼witcher也是?Sorry,witcher是指獵魔人,獵殺witch的人。

還有什麼殺出重圍、毀滅公爵等遊戲名字的解讀或者故事,知乎有大神早就探討過了,不提了


心之海洋......
太空戰士......
銀河遊俠......
想想也是叼。


steam上的nekopara

有多少人叫它用他的翻譯名巧克力與香子蘭?

沒有!

因為有一個名字既順口又可以清晰地概括劇情!

艹貓!


老頭滾動條~~
The Elder Scrolls
都是機翻的鍋…


推薦閱讀:

審美天天被自己媽媽吐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趣事向--- 你遇到過的意呆梨人到底有多呆(萌)?
你在學校期間因何事一舉成名全校皆知?

TAG:名字的由來 | 單機遊戲 | 趣事 | X的有趣故事 | 家用遊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