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時候怎麼擯棄雜念?
以前小的時候,閱讀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小說、散文、詩歌、史籍都能不同程度地沉入其中,於自己喜愛的領域甚至可以廢寢忘食。然而年歲越大,越覺得閱讀無法集中精神和注意力,閱讀的過程中再難找到那種愉悅的、自然的沉浸感,對文字的邏輯、情結、表述總是患得患失,很久沒有過好好享受一本書的樂趣了。總得來說就是閱讀的時候雜念甚多。特別是有的時候遇上煩心事,或者生活的瑣事太多,想要用閱讀來試圖掩飾,總是難以達到目的,對於閱讀的領悟也大不如從前。請問該如何重新拾回閱讀的樂趣,專心地享受書本,在閱讀的過程中摒棄雜念。有沒有什麼科學的方法可以嘗試?
先想想,有沒有比閱讀更要緊的事做。
當學生的時候,吃喝不愁,住行無憂,父母養著,除了學習,沒有其他的壓力,不用擔心工作,家庭,房貸,收入。要操心的事少,閱讀就能進入狀態。
工作養家,沒有考試,但各種各樣的壓力都來了。要考慮的事情多了,心境就回不去了,看不下去書,不一定是壞事,可能有比閱讀更重要的事。鍛煉身體,做好工作,和老朋友聚聚聊天,可能更有價值。
讀書很好,但不要把它當作逃避現實的方式。如果有更要緊的事做,把它們做完,就有心情看書了。題主所述讓我很有共鳴,這也是我以前曾碰到的一個難題:雜念太多,不像過去一樣專心了。
比如,我以前可以抱著一本書在公共場合一連看三四個小時,別人叫我名字都聽不到。比如再嘈雜的課堂,都能專心致志看一本小說到下課……但是現在的專註遠不如從前,私以為是手機的智能化使得人們破碎時間得到極為高效的消耗,導致人們的耐心和專註逐漸下降,總是在最短時間尋求最大刺激和結果,但閱讀是緩慢而漸進的過程,耐心的下降是毀滅性的。
幸好,後來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儘力去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閱讀環境和心態。這答案不像最高票那樣宏大又波瀾壯闊,只從一些平常角度來改變一些閱讀時存在的偏差。
1,環境最優化。找一個人少的空教室或空辦公室,裡面有著較為舒適的閱讀環境,並準備好水之類的補給品。我反正是不太喜歡人多的圖書館閱覽室,擁擠和竊竊私語很容易讓人分心。如果你只在嘈雜的環境有時間看書,比如地鐵站什麼的,推薦看雜誌或一些情節清晰、精彩紛呈的小說,而不是《浪漫主義的起源》之類讓人昏昏欲睡的經典。
2,遠離手機iPad等讓人獲得瞬時快感的智能設備,保證自己手上的書本是唯一快樂源泉。這點非常重要,而且,我們常常會因為遠離手機而潛意識焦躁,但屏息靜氣把自己獻給閱讀,焦躁會逐漸減輕,過去的專註會逐漸回來,多練習,多習慣。
3,不要急躁,不要給自己壓力。有的人以前可以專心看書2小時,現在總以為自己更成熟了,可以連讀3小時了,實際上1小時專心都做不到,導致自暴自棄。注意力不集中會給人以焦慮感,此時不要衍生出額外的挫敗感,要接受自己現在的不足,並承認之,才能更好地調整自身面對書本。
4,循序漸進。很多人給自己制定過高的閱讀目標,看的都是大師的大部頭經典,發現自己根本進不去,這也是不能專註和滋生雜念的原因之一。之前有個回答說得很好,一個小學生硬要看高數肯定看不下去的,因為這些知識需要門檻,而大家憑什麼認為文科的著作是沒有門檻的呢?找准自己的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先讀曹禺,再讀高行健易卜生;先從一些經濟學基礎科普、導讀讀起,再讀《國富論》,再讀哈耶克才很流暢地讀下去。
5,培養一些良好閱讀習慣。《暗時間》一書極力推薦記讀書筆記的習慣,言之有益將自己與作者的思想碰撞鐫刻。我在嘗試之後,發現雖然有些麻煩,但是大有裨益。尤其是摘抄一些哲思句子的時候,能很快速地讓自己進入角色、進入書本,這也算是能充分融入書本的好竅門之一。
6,找到一天中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時間。一天中總有某些時刻能讓最你放鬆、放空,這時刻是最適合鑽入書本中的了。黃昏,午夜,清晨,午覺前,晚飯後,大便中……還是別的什麼時候?我效率最高的閱讀時間是在0點之後,那時萬籟闃靜,只有書讓人清醒,通常0點到1點我讀書速度是白天的兩到三倍。回憶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呢?利用好它,時間就全是你的。
作為一個研一的工科生,能在一年的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中擠出時間讀了一百多本書,這些方法對我幫助很大,也希望對大家有所用。可以換一個角度,不用消除那些雜念,而是把形形色色的雜念統一為一個。
這其實算是禪宗打坐時的一個「法門」吧~打坐初學者往往在一個小時的禪坐里千頭萬緒思維跳躍不得平靜,這時候有很多方法幫助入定,比如觀息,比如觀吸,比如默呼佛號等等~拿觀吸來說,很簡單,就是在這一小時的禪坐里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盡量做到不斷不重複不錯數。這很不容易的!我曾經試過讓自己隨著性子放開思維在這10個數字的時間裡隨便想事情,結果發現那種三秒一個的念頭我隨隨便便就能走馬觀花十幾個………………再往後練一練就好多了,腦子裡經常便只剩下數數字和呼吸兩件事情,清明很多。
於是我便把這個方法用在了讀書上,尤其是那些偏隨筆散文類的書,這些書往往用不到思考和主觀能動性很高的探尋,所以超級容易走神,超級容易5分鐘刷一下知乎10分鐘逛一下微博什麼的。然後你可以用上觀息的方法~現在你只需要想兩件事惹,一是眼前的書,二是腦海中的數字~由於數數字根本不佔用什麼情緒,所以根本算不上是一個有負面意義的雜念,多好~生活上的瑣事太多,反而不適合用閱讀來分散注意力,最好的辦法是把所想之事寫下來。
對於一個大書蟲來說,如果靜不下心來看書,一是書籍本身太爛,二就是你已經喪屍閱讀的胃口,第一種就是換書,第二種就是既然不喜歡就不要看了,我初中的時候看了很多書,高中一本沒看,大學第一年也看不進去,後來是因為學習了快速閱讀,才重新愛上了看書,因為快速閱讀需要非常集中的精力,你根本就無暇分心去想別的。所以祝題主找回閱讀樂趣。
目前的所有答案都沒有講到點子上,原因題主自己已經說了,「雜念太多」,mupeng建議題主先解決讓自己產生雜念的事,其他答案都是給出具體如何摒棄雜念的方法,各種方法和技巧。但題主的問題的關鍵在於「焦慮感」,冒昧地猜測,即使沒有「特別是」後面那些情況,即使是本是閑暇的時間,即使關了手機,備了紙筆,用上了自己想到的各種方法,讀書也難以長久,尤其無法沉浸。因為「焦慮」,即使本可以認真讀書的大塊時間,也被這後台運行的焦慮擠佔了大部分內存,無法投入。至於如何處理焦慮,我只有一點心得,系統的方法只能請其他大神來說明了。我自己的辦法就是健身(分泌讓人積極思考的激素)、學英語(愛好)和寫回憶錄(弄明白自己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真的愛讀就會認真讀了。找到自己愛讀的書吧。
否則怎麼做都是假裝在閱讀而已。
高票答案談的是以獲取知識為目的的閱讀,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以獲取快樂為目的的閱讀。
既然是以獲取快樂目的,那麼閱讀就應當是不功利的。
「特別是有的時候遇上煩心事,或者生活的瑣事太多,想要用閱讀來試圖掩飾,總是難以達到目的」
這句話本身就是功利了。
因為閱讀是一件需要消耗大腦資源的事情,並且投入閱讀也需要一定的門檻,想用閱讀來掩飾煩心事本身就是大霧。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綜藝節目,如果你真想找個地方逃避,看綜藝節目是最方便的,或者看韓劇。綜藝和韓劇的感染力特彆強,又不需要你動腦子,很快你就能獲得了逃避的快感了(強烈推薦,屢試不爽)。
既然題主想要問如何獲得閱讀的快感,還問的是科學的方法,那我就試著勾勒一下。
第零步:你為什麼要讀書?
如果只是為了逃避或掩飾,sorry,推薦你去看綜藝或韓劇。
回想一下你從前為什麼喜歡讀書。是想去探索神秘的恐龍世界(這是我小時候讀《十萬個為什麼》的原因)?是羨慕《紅樓夢》里小姐們風雅的生活(我小時候看《紅樓夢》的原因)?還是就算看不懂,但是光讀這些文字就覺得美得不得了(宋詞)?
總之,這個原因應該是從書本身去找的。
第一步:「你真的愛看書嗎?你都看些什麼書呢?」
大多數人說的愛看書,無非就是愛看金庸、古龍、梁羽生,三毛、席娟、張愛玲,《讀者文摘》、《青年文摘》、易中天講三國,最多加幾本偽名著。那麼你想重拾閱讀的快感,請不要跳得太快,看懂易中天就想讀《三國志》,看懂三毛就想讀狄金斯,這個差距還是有點大的。
找點自己喜歡看的書,不要去追求暢銷書、排行榜、不得不讀的經典名著什麼的。
反正我每次看不進書的時候就會看金庸。
第二步:實在找不到書就找你從前最愛看的書。
《紅樓夢》我看了七遍。反正沒看厭過。《哈利波特》全七本,我看了四遍,每次讀都津津有味。
在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你也許會找到似曾相識的閱讀感受,然後順著這種感覺,慢慢去看下一本、下下一本書。
第三步: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
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無所謂了,看得舒服就行,但一定是你想看的書。
千萬不要正襟危坐,找個舒服的沙發,一坐下去就不想起來的那種。
清空膀胱。
倒半杯溫水。
準備一個饅頭(不推薦餅乾和零食,太干)。
手機放手邊,省得看書途中站起來拿。
確保家裡沒人。
下定決心,老子今天屁股就是不離開沙發了。
當然,有可能你的結局是這樣的。
以上純粹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我看書的方法是這樣的:
雜念不需要擯棄。雜念是一種衝突,摒棄雜念是另一種衝突,這樣就有了兩種衝突。通常我會告訴自己思緒是控制不了的,強行去控制反而勞累,我能做的只是繼續看書,大腦就會像濁水靜置,慢慢澄清。
如果我想著要把書趕緊看完,那麼雜念就會特別多,因為此時我已經把看書當成了一個手段,目標則是看完,我將不能好好享受這本書。我不會對書要求太多,因為看完這本書我也不會改變多少,改變是一點點來的。
如果雜念實在過於強大,我會對雜念感興趣。禪宗說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智慧的意思),我願意靜靜地領教領教它們。它們才是第一手經驗,語言文字都是二手貨。
書籍的選擇上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書,而不是以為自己該讀的書。因為讀書也像吃飯,喜歡吃什麼,說明身體裡面卻什麼。況且也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像水流的滲透,總是尋找薄弱的地方。一開始就啃大部頭,可能會有些頭疼吧。
我會同時看好幾本書。印象中好像是羅大經說過讀書如吃飯,要講究搭配,大概記錯了吧,因為在網上找了很久都沒找著。
摒棄雜念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讀有趣兒的書。
-做讀書筆記。寫下日期,書目,摘抄以及隨筆。就像帶著思考去預習複習一樣,主動的探索總比被動的感官接受來的高效。即時的讀書筆記能給看疲了的視線思維稍微放鬆,對剛剛的靈光一快閃記憶體個筆尖的念想,也能為以後的記憶留些存根。
所以,看書時,不妨帶上紙筆哦。
-思維回溯。就像在跑步的時候,我們的雜念往往出自一個點,一個斷片的畫面,從而像一束煙火,綻放出一大片雜亂的光點,有的明亮有的晦黯。但是雜亂的思維也是連續的,回溯到觸發思維發散的那個點,比如窗檯的風,耳機里流淌的爵士,秋天的下午陽光里想起溫暖如素的前任……慢慢的學會把思維收縮成一個點,習慣了之後會發現,你可以像通過鍛煉瑜伽控制身體那樣,讓思維可控。
能夠完全的掌控自己,是一件艱難而幸福的事。
-最後一點,關手機!關電腦!找一個除了看書學習跟你沒什麼好談的基友!
大概就這樣,想起來了再補充。
當成一份工作啊,
我的做法是先列一個計劃表,告訴自己要多少天看完,如果不能看完,或者不好看該怎麼處理。
一開始看的時候先弄清自己今天狀態如何,有多少時間用於看書,看哪本書,什麼時候看
如果是看工作技能類的要背要理解的,那就需要看完一張後馬上問自己
看了什麼
如果時間夠的話,
重點是啥
和其他知識的相關性
如果可以就做筆記
這些都是工作,然後就簡單了
不要總想著和雜念殊死搏鬥。
有的時候,本來想靜下心來閱讀,可是剛看了一會,各種雜念就鑽進了腦袋。一邊控制不住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一邊又很想回到閱讀中,陷入了惡性循環。
面對這種情況,我總會想起哈佛幸福課講師Tal在講正念冥想時提到的一個問題。
對於剛接觸冥想,沒有形成喜歡的人來說,往往剛剛進行了幾分鐘就會走神。
面對這種情況,Tal認為,不要太過在意這種走神,放輕鬆,馬上再回到冥想就可以。不要太自責,不要覺得走神就像犯了多大的錯一樣(此處憑記憶,加進了我自己的理解)。
所以閱讀也是一樣,走神了,馬上回到閱讀就可以。不要想著把這個問題想完再開始閱讀,也不要心煩自責。
然後我覺得還有一些小技巧。
1、可以有一點小小的儀式感,閱讀前先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清理好桌面,提前倒好一杯水放在旁邊等等。
2、發現自己走神之後,馬上停止瞎想,做個深呼吸,然後回到閱讀中。
3、用筆在書上勾畫寫感想,或者用個筆記本也可以。
總之要放鬆,接納自己可能會走神這個事實,並且積極對待。另外推薦嘗試一下學習並練習冥想,好處多多O(∩_∩)O把閱讀當業餘,就像你平時看電視,玩電腦,聊天一樣。
閱讀,並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就行了。
題主,不對啊,我怎麼覺得摒棄雜念才是你非常關心的。
「以前小的時候,閱讀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小說、散文、詩歌、史籍都能不同程度地沉入其中,於自己喜愛的領域甚至可以廢寢忘食。」
當然了,你已經說了,閱讀是愉快,有趣,並且我喜歡的。我想問,現在不是了嗎?
難道在你小時候,你就沒有煩心事,就沒有不如意,一定會有的。那為什麼你現在無法專心閱讀?
「年歲越大」
真的,真的和年齡有關係嗎?
雜念甚多,煩心事,瑣事太多,想要用閱讀來試圖掩飾,總是難以達到目的,對於閱讀的領悟也大不如從前。
所以你並沒有感覺你閱讀時的心態已經變了嗎?!我需要得到知識。我不能浪費時間。我要做到事情還有很多,我還在憂慮我的以後。
……然後失去了判斷力。
閱讀的過程中少了什麼,題主,拿起以前看過的書,慢慢的體會那種感覺。
找個時間,認真對待你情緒中躁動不安的那一部分,不要把負面的情緒放大,靜靜的想,隨便想……很多人心中不安定,焦慮,以及莫名的恐懼,可以說,完全杞人憂天。正視他以及他背後的原因,然後怎麼的,發現啥!我以為的那隻恐怖的怪獸呢?
嗯……
閱讀文字,本身就是非常讓人依戀的。
————————割————兩下——————
用詞不當的地方#^_^,你看我這麼可愛……讀書時為什麼會有雜念呢
先找一本容易看進去的書,金庸的小說尤佳。看完一套估計就能做到看進去書了。話說我就是從金庸開始的。
看進去,自然忘記身邊的一切。和打遊戲一樣。
買房與與租房!
據說,一個人的幼年讀物會奠定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幼年時代的英雄是夏洛克 ·福爾摩斯,他為我做出「了不起的人」的定義:清醒地知道如何分配精力時間,做自己熱愛且擅長的事。最要緊的是,貝克街二百二十一號B,是租的,而且是合租。書的頭一章就在講租房的事兒,那是夏洛克傳奇的起點。
天才們用不著有自己的房間。他們的智慧已經攻陷了太多疆域,傲立於人類之巔,就不必再讓肉體去佔有地盤了。夏洛克會讓買房還房貸這種問題浪費他的智力?可笑!而且,合租的室友,往往還會成為最好的事業生活良伴呢。
後來我迷戀的約翰 ·克里斯朵夫驗證了這些定義。他與奧里維合租時的故事,是全書最美好的章節之一。
有一陣,每當有長輩教誨我,趕緊買房吧,我總會說:我喜歡租房住。古希臘的第歐根尼斯住在一隻木桶里,那也不妨礙他當哲學家啊。還有一次在外地的計程車上,司機問我哪兒的人,我說現在住北京。又問結婚沒有,我說結婚了。又說,在北京買房夠貴的吧,我說,我沒買房,租房住著呢。他就露出不可思議的樣子,瞪圓眼睛看著我,好像我是個瘋姑娘似的。出於一種陰暗心理,我又告訴他,我們是跟人合租的。他的表情就像他要瘋了。
這時我開始後悔,萬一車撞了電線杆子怎麼辦,我這不是沒事找事嘛。幸好他還穩住了方向盤。我閉住嘴不敢說話了。如果我再跟他說,家裡想幫我買房我堅決反對,只怕他會把車開到人行道上去……不一會兒他搖著頭,心有餘悸地喃喃道,我的天哪……我是死也不能讓我姑娘結了婚還租房住……
那麼多的人迷戀穩定和安全感,以其作為至美的標準去衡量一切行為和結局,像迫不及待的種子,期待陷落,期待寸步難行,期待黑暗的圍困和掩埋,期待缺乏活力的腐殖質的滋養。
七十年。其實所謂「買」也不過是七十年的租約。即使到能「永遠」佔有土地的國家去購買,你也永遠不可能真正「佔有」一塊空間。五億年前的三葉蟲和軟舌螺做不到,鴨嘴龍和蜥腳恐龍也做不到。尼安德特人無法保留歐洲的土地產權,海德堡人也不行。山頂洞人不是北京周口店小區的業主,我們也不是。
想像有那麼一天,海洋科學家們宣布發現一種生活在寒武紀海底的四角蟲,他們的蟲族生活記錄被破解還原了。原來,這種蟲雖然只有一天的壽命,但也整天為房子問題苦惱
——注意,對他們來說,「整天」就意味著「終生」。他們自早晨出生,上學花掉一兩小時之後,就開始焦灼地、孜孜不倦地掙錢。十點鐘到十二點鐘,他們租用岩礁縫隙住著,夢想有一天住到高雅昂貴的珊瑚礁的縫隙去。如果過了正午,還住在出租的石縫裡,那麼沒有一個蟲岳母肯把自己的閨女嫁給他。下午兩點,總算買上一處珊瑚房!雖然地段不太好,距離一個水母群太近,距離海藻叢又太遠,大批鸚鵡螺又總從那附近路過,然而,那畢竟是珊瑚礁的縫隙呀……他們仍住在廉價出租房裡,把買到的房租出去,好償還貸款,不過作為有著珊瑚產權的蟲,心中總是充滿自豪的。晚上八點半,借貸全部還清,終於可以搬進自己的房子里,住上三四個小時了!趕緊生幾隻小蟲子出來。凌晨三點左右,含笑瞑目在屬於自己的珊瑚縫隙里。
是不是很可笑?並不是你擁有房子,是房子役使了你、玩弄了你。
仔細想想,身體也不過是一個租來的房間。我們暫時租賃這幢由各種元素架構而成的屋宇,每日小心翼翼地使用它的餐廳、衛生間,把自以為珍貴的記憶當作小擺設,陳列在客廳,不時取出饗客;不定時地交水電費,交維護費,交物業清潔費;而且,我們在修繕、裝飾外牆上耗費了多少時間金錢啊!然而幾十年後還是要痛苦地搬走,一切清空。已經被使用得破爛的傢具、屋檐和地板不得不回爐再造——若那些傢具幸而不曾磨損過甚,有些善良的人們就在搬走時把它們捐獻出去,給別的缺少傢具的房間……
說點掃興的吧——現在,我和薛君已在眾人的脅迫之下,先當上了二房東,後當上了大房東。
去年,我們的房東傳話來說,不想再分開租給兩戶,嫌租不出高價錢。這明擺是要我們選擇:是要搬走呢,還是要多交房租。最終我們承擔了漲起來的房價,把一個單元整個租下來,再自己去招房客。
而今年年初,為了盡孝——我真是這麼想的——我和薛君買房了。
也不知怎麼搞的,只要我們不買房,遠在兩處故鄉的四位父母就免不了憂懼萬端。憂從何來?憂的是「現在不買以後你們永遠買不起啦」。懼從何來?懼的是「萬一房東忽然翻臉趕人,你們豈不要流落街頭」。他們堅持認為不買房是無望的……對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我沮喪地發現,要用第歐根尼斯哲學去慰藉他們是來不及了。為免椿萱之煩惱,只好聽憑他們傾盡三家之力,換得京城一紙房契。薛君勸慰道,權當是保值吧,放在銀行里的利息還沒這高呢。
這其中似乎大有諷刺意義:想要在人群之中反向行走,終究是行不通的。你將面朝來時的方向,身不由己地倒退著步子,被推推撞撞地跟著眾人走同一個方向。你終將一點一點變成你曾厭惡的那種人。
那間歸於薛氏名下的房子,我至今沒去看過。一直有兩戶人家租住在裡面,為了方便,我們也並不搬家,用他們交的租金交我們的房租。因此在大房東二房東的身份之外,我們依舊是租客。
填寫房產證的時候,薛君問,寫一個人的名字還是兩個人的?
我憤憤不平地說,寫你自己的名字吧!我要繼續做名下沒有任何房產的清貧青年。
微信號:靜心閱讀:jingxinyueduba
不賣雞湯,只為讀書!
像我這樣就連題主的問題都看不完的人,應該很少了吧?
在火車上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