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關羽一刀劈死了顏良,顏良文丑幾個回合就打敗了徐晃張遼,為什麼關羽打徐晃還那麼累?


謝邀。

首先是歷史,羅貫中不是評書先生,吹牛也有限度。關羽斬顏良和徐晃戰關羽是歷史事件,不能硬改。他倒是想「關羽手起一刀,斬徐晃於馬下」呢,那就太沒邊了。
所以,也只好在有限範圍里改。

徐晃和顏良文丑,差距也沒那麼大。按:

操曰:「 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栗然。

二十合。挺久了。

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 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文丑沿河趕來。

這裡徐晃是看文丑人多勢眾才退的。
所以徐晃是不如顏良文丑,但差距沒那麼大,是可以對打的那種。


關羽則是出了名的開場華麗型。溫酒斬華雄,一刀斬顏良,三合退文丑,僅論開場,呂布都沒這等壓迫力,但也可見關羽是很依賴急速攻擊力的。
但關羽戰徐晃時呢?

公勒馬問曰:「徐公明安在?」魏營門旗開處,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鬚髮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

不利因素:
——徐晃先前勝了關平,氣勢正盛。
——徐晃心理戰,關羽顯然被他先禮後兵驚到了。
——關羽右臂少力。青龍刀八十一斤。右臂為什麼少力?剛剛刮骨療毒。
——關羽那年五十八歲。徐晃按《三國演義》227年逝世時五十九歲,則此時四十九歲。徐晃年輕。

這麼多不利因素,尤其是右臂少力,肯定影響招牌的前三板斧,關羽本身又偏力量型(青龍刀啊),少了決定性的力量壓制,如此關羽戰徐晃不下,也解釋得通了吧。


1.17早上更新情境四
--------------------------------------------------------------------------------------------------------------
拒絕陰謀論,拒絕牛角尖,從演義原文粗發,適當補充,歡迎討論,拒絕辱罵。
(絕不棄更,希望大家提出建議,在討論中豐富自己的觀點。)
演義里,關羽一刀劈死了顏良,顏良(文丑)幾個回合就打敗了徐晃(張遼),為什麼關羽打徐晃那麼累?題主的問題中,一共有三(四)個情境,我想逐一分析,與諸君共尋答案。

  • 情境一:斬顏良

「關羽一刀劈死了顏良」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書二十五回

從片段中我們可以發現
(1)關羽的精神狀態:奮然,圓睜,直豎,直衝,徑奔。
關羽身長九尺,扮演關羽深入人心的陸樹銘先生身高1.86米,且髯長二尺,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從上文看,雲長公彼時是極為亢奮的一種戰鬥狀態,鬚髮皆張,加之關羽的不怒自威的氣場,相信這種衝擊力和震撼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為了實現戰術,關羽將自己調整到了一個非常亢奮的狀態。

。。。。咳咳

(2)關羽的戰鬥過程:倒提,直衝,手起一刀,刺,飛身上馬。
如果說剛剛那種戰鬥狀態和氣場是一種天賦,那麼雲長公的戰鬥過程就不得不說是一場完美的刺殺,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古今無出其右。

首先,「倒提」這個動作值得分析一下,既然有倒著提,那一定有正著拎,關王刀正著拎的樣子我找到了!

注意,這時青龍刀是刀刃朝下,所以殺傷動作應該是從上往下的猛劈

而倒提則不同了,倒提應該是這樣:

。。。咳咳

那麼在這種動作的情況下,殺傷的動作則成為了從下往上的撩擊和刺擊
也就不難解釋關羽斬將用的動作「刺」。
(在此感謝評論者 @謝丹 提供的動能說法,這種速度的力量,確實難以抵擋。)
假設猜測正確,那麼我認為,此系列動作應該是持重兵器最高速的奔行動作。也是裝備赤兔馬這種逆天道具情況下,最合理的突襲動作。

其次,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手起一刀是什麼意思?
成語詞典:手起刀落,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動作的迅速。
所以我們不用關心手到底從何而起,刀到底往何處落,只需要明白,關羽完成這一系列包括「割首,飛身,回陣」的動作組合猶如水銀瀉地,手法老辣,戰術明朗,藝高膽大,心智超群!動作難度高達4.1!
如果一定要給關羽的戰鬥打分的話,我以為,滿分不為過。

(3)顏良的戰鬥:在麾蓋下,方欲問時,措手不及。
你看看,這三個詞概括了顏良同學悲劇的一生。
在這次可能都不能稱為單挑的單挑里,顏良同學的素質表現是不好的,是要提出批評的....

在麾蓋下,說明了顏良到關羽的距離,兩陣之間距離記得有大神考據過,請大家指點。
而且仔細觀察前文可以看到,演義中提到: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在這句千古名言的背後,藏著一個「望」字,舉目望,更加說明了距離之遠。
方欲問時,成為了許多同學YY的原罪,省去各種爭論不計,這裡我們只把它和措手不及連起來看,可以得出顏良同學明顯是沒有反應過來的一個狀態。

總之我想說的是,顏良作為三軍主帥,成名戰將,在不應該反應不過來,不容許反應不過來的狀況下,犯了一個沒有反應過來的錯誤,而這個錯誤,是致命的。
顏良的戰鬥,只能給零分。


我的看法是三國演義中武將的武藝有其複雜性,既包括你來我往的回合數硬拼,也有弓術、飛刀、銅錘的小手段,當然,心態和戰鬥素質必須也包括在內。
記得採訪乒乓球運動員王濤老師的時候,提到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他輸給比自己小9歲的劉國梁,就是心態問題,想贏怕輸的心態讓他丟掉了最後一次奧運會的單打金牌,因此我們在對比劉國梁和王濤單打能力的時候,不僅要對比技戰術打法上的互相克制,同時也要把這經典心態失衡的一戰考慮在內。(感謝@泥猴張 對此的糾正,是為96年而非92年, 不知道為什麼艾特不上。)

  • 情境一結論:

因此,竊以為,顏良在白馬被關羽襲斬,確是其武力不如關羽的鐵證,不容置疑,毫無疑問。

在白馬之戰這場決定性的戰爭中,說關羽藝高人膽大也好,神威怒放也好,總之他的刺殺,是完美的,是沒有短板的,完美體現出了關羽全方面的素質,有勇有謀,且威風凜凜,而反觀顏良,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他糟糕的表現導致自己早早被淘汰出三國演義,嘆息之餘更讓後世人糾結其成謎的武藝和與劉大耳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故事。到底這場單挑能否反映出關顏武力的懸殊對比?顏良的武藝到底有多不濟?如此不濟的武藝如何能打敗成名已久的徐晃同學?
請看下期探索發現,白馬前傳...........

  • 情境二:白馬前傳

照例引題主問題和原文。
顏良(文丑)幾個回合就打敗了徐晃(張遼)
此情節依然出現在第25回,由於一直在分析顏良,因此先忽略文將軍。

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扎住。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答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栗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小細節1:顏良十萬,曹操五萬,人數上的壓制。
小細節2:顏良是攻擊方,曹操來援。
小細節3:「當之」與「應聲」、「栗然」


(1)顏良的戰鬥過程與心理狀態:橫刀立馬、大喝、縱馬、手起刀落、照頭、二十合。
這一次顏良同學的表現就堪稱驚艷了。
首先,戰鬥狀態調整得非常好。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橫刀立馬既是對顏良本身形態的描述,結合縱馬、不答話、大喝可以看出,也刻畫了顏良極度自信的狀態。(自信過度也是自大
其次,戰鬥能力值得一提,刀快(手起刀落)、氣勢足(大喝、縱馬)、果決(不答話,照頭一刀),可以說在對陣宋魏一級武將時,發揮不俗。而且在徐晃面前也不含糊!二十合打敗徐晃,更是讓人拍大腿叫絕,河北名將,名不虛傳!

(2)顏良與徐晃
顏良與徐晃的一戰,讓顏良在三國迷里打出了名頭,從此千年穩壓徐晃數頭,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書上留給我們的細節不多,在顏徐戰中羅先森大量留白,這些空白仍然只能從書中來挖,我不喜歡過度解析,可有時發揮想像也是一種邏輯。

顏良十萬人浩蕩取白馬,有熱身戰,曹操五萬人應援而來,冷板凳,還趕著路,這麼遠來一百塊....顏良勝仗在先,白馬分秒陷落,甫一交鋒陣斬兩將,曹軍無人應戰,總裁臉上掛不住了,回頭望著大家:「你們誰敢上去給我擋一擋他,壓壓他的氣勢?」徐晃上了。
——人數上的差距,攻守形勢的差別,戰鬥準備的不同,造成了兩者發揮狀態不在同一水平。


顏良這邊本就氣勢如虹,加上不到四個回合殺了倆,還都是有名頭的武將(呂布八健),不管是顏軍還是顏良本人,狀態都已到了極致,用一個成語來解釋最好不過,就是銳不可當!

好比是主場作戰的火箭隊打馬刺,火箭隊熱身了一小時,馬刺來了就打,火花連續騎著大白熊(感謝 @幸本善 讓我放過萌萌的小綠。。。)扣了兩個,比分本身還領先,這時即使是幾年前的鄧肯,也不會正面去跟火花硬剛,不全是因為剛不過,而是因為暫避鋒芒。

咳咳...

然而曹總可是性情中人,不能被人壓著打呀,得下令呀,你們這群吃皇糧的,都上啊!走起啊!
下令了,必須有人上,這時上陣單挑的武將內心就很複雜了(權衡利弊,比較戰力,當天狀態,膽大膽小....)
——曹營諸將:「這硬剛,剛不過啊!明顯我們陣營里能做掉顏良的不存在啊!」
過了五秒
又過了五秒
……
徐晃說,我去吧。
——「終於有人去啃硬骨頭了...」


沒錯,徐晃徐公明,就是最能啃硬骨頭的主。(十九年後的樊城也正是他,擋住了威震華夏的"他",他們的故事走到了盡頭......)
徐晃謚號曰壯,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勝敵克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征伐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
所以徐晃上了。(其實說真的,為什麼羅先生要在這裡把徐晃派上去,我覺得確實值得挖掘)
這並不是拚死的戰鬥,不是許勝不許敗的戰鬥,所以徐晃打不贏,也就走了。

大家看到這裡,彷彿覺得我要幫公明大哥翻案了。。。

不不不,合理分析之後依然要回歸書本,而不是推翻那鑿鑿俱在的文字。

——諸將粟然
鐵一般的四個字,死死告訴了我們,顏良斬殺宋魏,二十合打敗徐晃,對曹營諸將是帶來了震撼的,是栗然!是恐怖感,諸位看官包括我都是雜家,白馬那戰場,場上場下可都是行家,徐晃有幾斤幾兩,顏良水平如何,這一次看下來大家心裡可都有了譜!也都打了個結!一方面他們沒有想到河北名將並不像他們的主子一樣言過其實,有真傢伙,另一方面他們勢必把自己和徐晃做了個換位,「如果是我,能撐下這二十回合嗎?…NND這小子這能打啊…刀法不錯在我之上」云云。
栗然的側面描述,不能有力證明顏良當時的戰力超過了在場所有曹將,但是在以上分析的狀態下,顏良壓過徐晃,毫無疑問,顏良這一場,勝的光明正大。

  • 對背景和顏徐作戰的分析並不是想為徐晃翻案,而是想緩和三國演義中此情節對大家的震撼和突然性,這二十回合是合理的,然而對這二十回合的勝利離不開當時具體情況的分析,士兵人數、攻守形勢、戰鬥準備甚至武將心態等等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 情境二結論:

顏良強於徐晃,不容置疑。顏良有多強,徐晃有多弱,顏良超過徐晃多少,對不起這裡不是數學大講堂,無法數據化,我也不能為了讓文章好看就給你一個不負責任的數字。
只能說,結合我對雙方作戰因素的分析,想必你的心中也自有了答案。
顏良僅僅是略強於徐晃(這樣是不是就看不清了咳咳。。)

至此白馬前傳結束,宋魏死了,徐晃敗了,顏良家住白馬高坡,威風凜凜,卻不知道沒過多久自己身首異處,殺他的人也家住白馬高坡(。。。咳咳)
可是!在三國四十一回的故事之後,曾經二十合輸給顏同學的徐晃卻讓襲斬一刀流流派宗師關羽左右為難,大怒之下八十回合也只輸不贏!難道不用偷襲的關羽就不是好關羽?是否關徐另有基情?武將之間是否存在打法相剋?三國里有沒有顏徐關的怪圈效應?


請看下期探索發現:讓你一隻手我也能打贏你的人到底有多牛逼?
(在分析的過程中自己也覺得漏掉了一些點,請大家不吝賜教,交流學習,拜謝~)

(咳咳。。。。)

情境三:大斧與青龍刀的故事

題主問題:為什麼關羽打徐晃那麼累?
涉及原文:書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

言未畢,忽報:「徐晃兵至。」公令備馬,平諫曰:「父體未痊,不可與敵。」公曰:「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遂披掛提刀上馬,奮然而出。魏軍見之,無不驚懼。公勒馬問曰:「徐公明安在?」魏營門旗開處,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鬚髮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公撥馬回寨。

(1)關平,關合理


「父體未痊,不可與敵。」僅從語氣來看,這句建議在關平與關羽的對話中,語氣是較為強硬的,可以說,這不僅是一個建言,也包含了對父親的關心和對戰鬥局勢的考慮。
全句分為兩個部分,首先,父體未痊,陳述:父親啊父親,您看您,今年五十五,人稱中箭虎……

這次好!還是毒箭!颳了半天還沒有好,右手有平時兩個那麼粗,刀又重,赤兔馬也老了……(打個球啊!)咳咳.........
——這是關平在陳述關羽受傷的客觀事實。(關羽時年並非五十五,僅為押韻。)

其次,不可與敵,說的則是主客觀兼有的問題了。
既然說了不可,那麼首先需要判斷關平有沒有說這個「不可」的資格,關平有嗎?我想是有的。
1、關平為武將,有功夫(公論,僅指三國演義)
2、關平了解關羽的手段(父子)
3、關平了解徐晃的手段,理由如下:

在之前的戰爭中,關平之前是見識過徐晃的手段的:

平大怒,縱馬輪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軍喊叫,偃城中火光大起。平不敢戀戰,殺條大路,徑奔四冢寨來。

戰局混亂,回合較少,不好分析兩者的戰鬥實力,也不能硬比,然而關平畢竟是對徐晃武藝有過親身了解的武將。此外,可以合理想像,徐晃是曹營與關羽關係不錯的將領之一,關平多年蒙受武聖教誨,徐晃的名號、手段、為人、甚至兵器,在父親身邊,想必是有所耳聞的。
綜上,關平通過自己的人生閱歷,結合父親的身體狀況,徐晃的功夫,給出了不可與敵的建議,從結局八十合,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恐有失,這些字眼來看,這個建議,整體上是非常合理的——因為繼續打下去,凶多吉少。這個判斷,來自於引文最後一句,公撥馬回寨。在鳴金後撥馬回退,是沒有猶豫的,是堅決的逃跑,關羽何人,到何種局面他才會被迫做出這樣的抉擇?

來自於關合理的合理建議——關羽卻並沒有採納。


(2)重傷的困獸


片段一:「華佗那老小子真有本事,雖然下手真踏馬重!!還下棋...棋子踏馬就捏碎了半打!!唉.......右臂縱乏力,卻也能提提刀了,這幾天是要好好舒活一番勁骨。」

片段二:「平兒你說什麼,徐公明來了,哼,就憑他?當年他被河北野人揍得一頭包,那情形,歷歷在目,呵呵噠,徐晃那把斧,差我二十年!別羅嗦,信爹!備馬,干!」


片段三:「這是什麼招式?!這斧好沉!!右手還是不夠力,唉,拳怕少壯!看來是取他不下,關平你愣著幹嘛跟他都幹了八十回合了爹什麼時候打過這麼久還不鳴金!!!」


狀態欠佳,判斷失誤,心高氣傲,年齡差距——是關羽未能拿下徐晃的主要原因。(此外,徐晃挾勝而來,連戰連捷,氣勢上、戰局上的優勢成為次要原因。)
1、心高氣傲:
關羽的強行出戰與其自身驕矜的性格有關。在某種程度上會誇大自己的能力蔑視對手,但在本次分析中,我的看法是這並非決定性因素。
2、年齡差距:
徐晃年輕於關羽,至少十歲。感謝 @張佳瑋大大的年齡數據。

——關羽那年五十八歲。徐晃按《三國演義》227年逝世時五十九歲,則此時四十九歲。徐晃年輕。

3、狀態欠佳:
在沒有有力證據證明關羽是左撇子之前,且即使證明左撇然而以青龍刀這種重兵器為武器的關羽,在右臂未痊,少力的情況下,其戰力發揮受到極大影響,不容置疑。
下面用幾個專業內領域運動技巧舉例
舉例一:羽毛球,羽毛球是以單手握拍,當習慣手受傷,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退一步,如果是非習慣手受傷,擊球的時候另一隻乏力的手會帶來不平衡與不協調的極大影響。我們宿舍的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無論受傷的是哪只手,在羽毛球比賽中,一隻手的受傷乏力,將使你失去與同一級選手對抗的能力。
舉例二:詠春拳,舍友練詠春,問了一嘴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舍友說,沒法打,直接跪。
…擬從學校武術學院處繼續尋找更客觀科學的答案。


4、判斷失誤:


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

這句話中包含了數層意思,首先,關羽認為自己極為了解徐晃的實力;其次,關羽認為,徐晃對自己是敬畏的,甚至恐懼的,對自己與徐晃的單挑,不,關羽甚至認為,自己的華麗出場會使徐晃主動退避三舍,根本不會有接下來的單挑;最後,吾先斬之,更加自信,如果你硬來,我也能殺了你,而且這「先」字兒有意思,我先砍了你,根本不是事兒,再帶人把你全軍給做了!關羽之傲之能,躍然紙上。
當然,關羽做出這些判斷必須不能離開這個背景:右臂少力。可即使右臂未痊,關羽也做出了這樣的判斷——關羽不是傻,只是傲,對於屬於武將之間的戰鬥,他的判斷力不會差。

然而他確實失誤了,這次單挑上的失誤,疑點重重。

(3)陰影中的徐晃……
(圖為火鳳燎原第30卷,左奉先右公明)

徐晃從來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位列五子,進不若張遼召虎之勇,退不若于禁最號毅重。
曹營第一將許褚橫刀立馬,徐晃被遣戰;徐州全盛時期張飛肆虐,徐晃也跟他打了十來個回合;關羽土山背水一戰有死而已殺一個不虧殺倆還本,徐晃許褚聯手迎戰;顏良耀武揚威,徐晃應聲而上;文丑橫衝直撞,徐晃為護張遼急戰三十合……
哪裡有硬骨頭,哪裡就有徐晃,哪裡武將身上有鬥氣,公明大哥就如及時雨一般遍灑甘霖.......

徐晃,他是一個務實的人。
但務實,不等於老實。

徐晃與關羽約相識在劉備為呂布所敗,投奔曹操的建安元年(196)。
那年徐晃二十五,關羽三十四(約)。
兩人都是河東人,都沒有背景,靠一刀一斧,打出一片天。
徐晃一直都知道,關羽比自己強,溫酒斬華雄就像一個神話,讓本來高大的關羽有了神格,只能仰望。

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

咳咳。。。

壯年的徐晃,就像一個追星族,看到了傳說中的關羽,毅然相從多蒙教誨,我想這教誨,一定有多少個日夜(咳咳。。)對這小了自己九歲的兄弟關於左氏春秋傳的教導,一定也有刀光斧影里彼此武藝的較量。

這裡引一段三國志,不為引證,只為感慨。

《三國志·關羽傳》注引《蜀記》曰: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

遙共語,但說平生。政治信仰的不同讓我們相見只能遙望,相敬相愛的友誼讓戰場亦可話家常。君侯,昔年沸騰的熱血,如今還燃燒著嗎?
能與關羽說平生,是何幸耶?驕矜如關羽,也認了徐晃這個交契深厚的摯友,而徐晃,不僅欠身行禮(身體向上移動表示恭敬),且言語中多有讚歎、感懷之意,關徐的交情是真實的,是令人羨慕的。

咳咳.....跑題了。
徐晃,他是一個務實的人。

但務實,不等於老實,徐晃其人,亞夫之風,大將之才,當年的他是站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高處的!公明不會讓自己一直輸下去,這不是陰險,而是較量,這不是小人,恰是君子。

徐關相交前後五年,分道揚鑣,關羽遠去,去創造屬於他的歷史,徐晃離開,走向自己的人生。在一次次戰鬥、戰役中,關羽遇見了黃忠,遇見了龐德,在成神的路上幹掉了不計其數的螻蟻,他可能不會把徐晃放在心上。然而徐晃,是見過關羽的人,這種震撼又如何能忘?若來日必有一戰,吾徐公明將以何而戰?

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


徐晃,早就有了考量。

根據以上從演義中原文帶來的資料,我大膽推測,在壯年相從時,徐晃就暗自努力,尋找一個打敗關羽的辦法,等待一個打敗關羽的時機。
這種辦法大概有:
自身實力的提升;剋制的技戰術打法;年齡的差距;以逸待勞…
而在建安的最後一個年頭(220年),徐晃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機會。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孫子兵法 計篇》

關羽以為自己太了解曾經的小弟,縱使傷臂也敢與之一戰,卻不知曾經已經遠去,小弟早成大哥,雲長公那拖刀撥馬而去的背影里,儘是關徐相交,匆匆那年。

情境三結論:
關徐一戰,關羽受到狀態欠佳,判斷失誤,心高氣傲,年齡差距(以及戰爭局勢、氣勢)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對單挑的把握有失水準,徐晃就像漫畫《王者天下》里的劇辛,跟隨樂毅多年,洞察樂毅兵法,暗自努力,提升自我,終於成功。此消彼長,自然打了八十回合,而且十分費力。
但這一次的戰鬥,在分析了諸多因素的情況下,
第三部分有一小節名為陰影中的徐晃,不僅是從新角度挖掘徐晃的成長與解釋關徐一戰的原因,我也認為關羽曾是徐晃人生的陰影,是徐晃曾經想成為而無法成為的人。


關羽畢竟是敗了,敗給了敗給顏良的徐晃(饒舌中..)可有這麼一個人,他獨對徐晃、張遼,面不改色心不跳,力挫"公文組合",從此來看,河北第一將也不為過!可他為何三個回合就被吃面(赤面)大漢擊斬?是實力不濟還是心態失衡?是千古奇冤還是大耳作祟?從三國演義的寥寥數語背後可以看到一個怎樣的河北名將?顏良文丑,越說越有?請看下期探索發現:文丑其人。

情境四:文丑其人


題主問題:(顏良)文丑幾個回合就打敗了徐晃張遼
原文出處:

文丑軍既得糧草車仗,又來搶馬,軍士不依隊伍,自相雜亂。曹操卻令軍將一齊下土阜擊之,文丑軍大亂。曹兵圍裹將來,文丑挺身獨戰,軍士自相踐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撥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1)不可能打贏的戰爭
白馬斬顏良一戰,雙方排開陣勢打,曹軍5萬人,為全體迎戰曹軍的三分之一,顏良10萬人。雲長公奮起神威開掛殺人暫且不提。

延津之戰的局面到底如何呢?其實從書中的細節,我們可以管窺一二。

引注1:操引兵十五萬,分三隊而行。於路又連接劉延告急文書,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扎住。
引注2:於是文丑自領七萬軍先行,令玄德引三萬軍隨後。
引注3: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引注4:自相雜亂,大亂,圍裹,自相踐踏,止遏不住。

戰局如何?一個字——人少,兵傻,將危(咳咳。。)


人少:「曹兵圍裹將來」——這個「圍」字很講究,十圍五攻的成語是來自《孫子謀攻篇》,(「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如果用孫子兵法的十倍兵力方能圍攻來看此戰,明顯誇張。但曹軍兵力佔優的事實,卻不可否認。此外,文丑後軍未至(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齊」說明到的不是混亂的前軍,而是未亂的後軍,徐晃料敵不過,說明後軍人數不少。),也是其兵力不足的證據。

  • 不負責任的估算:

曹軍兵力≤15萬(白馬5萬+後續兩隊援軍)
文丑兵力<7萬(7萬-後軍)
曹軍兵力當時很有可能是文丑軍的兩到三倍.....

這仗怎麼打?你說怎麼打....

兵傻:自相雜亂,大亂,圍裹,自相踐踏,止遏不住——見到曹軍丟下的一地輜重,當時文丑前軍基本處在這個狀態:

咳咳。。。
這仗怎麼打?你說怎麼打....

將危:挺身獨戰,止遏不住,撥馬回走,曹操指擒,張徐飛馬齊出。
這個局面就比較危險了,文丑挺身獨戰,為自己萌萌噠部下贏得寶貴的時間(以便搶更多糧草orange...)
在這種局面下挺身獨戰有多危險不言自明了吧,你不僅要迎來潮水一般的曹軍,而且還可能被自己人給踩死....但是文丑選擇——戰!而後他發現了這樣的情況——踩踏事件!(自相踐踏),而且還死了不止36人!這麻煩大了啊!於是文丑選擇——跑!接著也就出現了最危險的局面,繼關張、許徐組合後,出現了第三對雙猛人組合——張徐,人妻曹馬鞭到處,張遼徐晃飛馬齊出。

這仗怎麼打?你說怎麼打....

(2)將軍文丑
忽略掉被關羽擊斬的結局(...咳咳),直接來看「這仗沒法打!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後的結果——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

what happened!!!
我們來看看文丑這一系列動作:「回頭,遂,拈弓搭箭,回馬復來,廝殺」
局勢萬分危急,戰場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看到張遼、徐晃飛馬而來的文丑,從容按住鐵槍,箭射張遼,激戰徐晃,拖住二將直到後軍來援,幾乎是以一人之力,硬是把敗局給翻了過來,硬生生反敗為勝!
文丑的前後表現,既有一名將軍的冷靜審慎,又有一流猛將的勇猛果決。
——好一個河北名將!

  • 但此戰的表現會讓人的判斷出現失准——即文丑獨戰張徐而勝,得出文丑至少不弱於張徐組合的結論。謬矣!此戰文丑面對奔來的張徐,只是冷靜採取了正確的戰鬥方式(射箭),先除一人,除而未殺而後攻其必救,最後穩壓徐晃罷了,並不能說明文丑大於等於張徐,這樣的結論對原文m

為了全面了解文丑,我們有必要對其參與的另一場重大戰役中的表現進行分析。

言未畢,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衝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後,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

公孫伯珪同學..咳,對自己的武勇向來比較有信心,他的武器是槊,槊長且重,非猛將不能持,公孫同學還是有點功夫,可惜每次出場碰到的都是硬茬...屬於是比較愛單挑卻誰都打不贏的這麼一個...呃..主公...(不數合,十餘合,還是可以發現呂布和文丑的差距不小,再用這裡反觀之前提到的錯誤結論,如果文丑大於等於張徐,那麼公孫瓚哪能挺這麼久。)

咳咳跑題了..
此戰文丑發揮比較精彩的點有三:
其一,飛馬單騎沖陣——"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衝突"
其二,以一敵四——"健將四員一齊迎戰,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
其三,打平趙雲——"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仔細看看...這哪是文丑啊,這簡直是馬超啊.
此戰能分析的點不多,事實都鐵一般擺在了眼前。即使為襯托主角趙子龍初陣,但文丑的光芒未免過度閃耀了。


(3)絕望的文丑
熟讀三國的人總覺得,顏良死的冤枉,還沒開口答到,老師直接就給掛了。其實在我看來,顏良不冤,在情境一中分析過,從原文分析,顏良發獃賣萌實在無法原諒,作為一名以武勇著稱的名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實在是丟人啊!!!
而反觀文丑如何陣亡:

文丑沿河趕來,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曹操在土阜上見關公砍了文丑,大驅人馬掩殺。河北軍大半落水,糧草馬匹仍被曹操奪回。

雲長兄這回不「倒提刀」了,是當頭提刀飛馬來的,大喝一聲,也算報了名了。可是不到三合,文丑就心怯了,這一怕直接導致了他的死亡。這就有意思了,文丑為什麼要「心怯」

  • 文丑真的不知道關羽馬快嗎?
  • 文丑知道關羽的手段嗎?
  • 當時,劉備在哪?

引註:雲長引數騎東衝西突,正殺之間,劉玄德領三萬軍隨後到。

  • 文丑為什麼要跑?

一系列問題擺在我眼前,思路也漸漸明朗開來,我以為,主宰這一戰的,不是其他,是信心。

  • 斥候刺探也好,敗軍回報也罷,文丑一定知道與自己齊名的顏良是如何戰死的——是沒反應過來,被人突陣襲斬了。加之赤兔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這麼明顯的特徵,文丑難道不知道關羽的馬快?他知道。
  • 那時,溫侯的時代剛剛結束,畫戟的陰影還未消散,關羽除了溫酒戰、三英戰外沒有什麼拋頭露面的機會,恰好顏文彼時都不在。襲斬顏良是秒殺,對關羽的手段,文丑了解得極為有限。
  • 劉備的位置,很有趣。文丑為防劉備自帶的逢戰必輸的debuff,特意把劉備放在了後部(並不是文丑本部的後軍,是全軍最後),結果全場戰爭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且文丑掛了,關羽刷了很久經驗,劉備才到。是不是很有警匪片里警察的效果?劉備這一部軍,對文丑來說就像是中立的黃色,既有可能助拳,也有可能嘩變。而且劉備本人是知道關羽的存在,這一點,很不巧,文丑一定也知道。劉備看到此戰局會怎麼做?劉備看到關羽了他又會怎麼做?如果你是文丑,你會怎麼想?
  • 當時的局面是:文丑已與徐晃交鋒一段時間(至少不是滿體力),前軍戰況未明,後軍趕到,張遼敗而不死,徐晃退而可返,往後看劉備像陰影一樣蟄伏,抬頭看剛剛殺了顏良的關閻王出現在了眼前。
  • 即使不了解關羽手段,顏良的手段文丑娘胎里就知曉(咳咳..),處在上述局面下,出現能把顏良秒殺的對手,甫一搭手甚是沉重(刀重...),逃跑之下自己的馬又可能跑不贏,文丑做出逃跑的決定,是信心崩潰的表現,是極其絕望的。(但對武藝超群的文丑將軍來說,逃跑在當時的處境下,一定不是最優解。)反觀關羽,這刺兒頭基本不存在信心不足的情況,且剛斬顏良不久,感覺人生的小宇宙都已經滿滿膨脹了!

兩相比較,再看背景,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也就可以解釋了。


情境四結論:與顏良對比,文丑在三國演義中表現出了更多的將才,與冷靜的頭腦,不弱於顏良的武勇(大於),比較符合「河北四庭柱」的稱號。與趙雲的交手基本能確定文丑的手段定位,但這不重要,對袁紹來說,在延津的戰場上,他損失了一名驍勇冷靜的名將,頭號大將,文丑將軍。

高築牆,廣積糧,深挖坑,緩賣萌....
(本文所引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涉及侵權請通知作者,立刻刪除)


我覺得這裡不討論嘉靖本和毛本的關係是說不過去的。

毛宗崗、毛綸父子將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改成了我們現在大眾經常看到的《毛評本三國演義》,所以我認為二毛為了自己的價值觀對此書進行改動,導致某些時候存在矛盾是很正常的。

比如他們父子二人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畸形的願望,就刪掉了許多嘉靖本中對曹操的正面描述,不是老羅是曹黑,而是這對父子啊?_?


以下分別是毛本和嘉靖本對曹操出場不同的描述,你們感受下:

正是因為毛氏父子的改動,才讓顏良死的莫名其妙!
————————————————————————————
無論在哪個版本中,顏良出場的戰績都是三回合斬宋憲、一回合斬魏續、二十回合敗徐晃。

首先,宋憲魏續雖然稱不上名將,但好歹曾經是呂布的部將,不至於太水。當然三回合斬殺他倆,只能說明他倆還是有點水——華雄也有過類似戰績,所以不能太說明問題。

其次,顏良二十回合打敗了徐晃。徐晃是個什麼定位,是可以和許褚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的人,要知道全書中正常狀態下和許褚戰平的人有典韋、趙雲、龐德和馬超四人,這幾人的戰力自不必說。

雖然許褚戰徐晃的時候應該略有優勢,畢竟曹操先行鳴金收兵是因為不肯傷害徐晃。但是許褚五十回合拿不下徐晃,只是略佔上風這是毫無疑問的。


然而,顏良二十回合就將徐晃打敗,說顏良的戰力強於許褚,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再加上顏良打敗徐晃時,曹營的諸將的態度是:【諸將栗然】。可見,他們都恐懼了,害怕了,嚇尿了!許褚身為曹操的護衛,當時應該也在場,我想當他看到顏良就二十回合打敗了自己五十回合拿不下的徐晃,他也震驚了。

——————————————————————————————————
接下來,就得先看嘉靖本了,嘉靖本的原文與作者自注加評詩,都很明顯的表示:當關羽衝過來的時候,顏良懷疑這人就是之前臨走之時劉備囑咐的關羽,所以準備先問問情況,恰欲問之,然而卻被關羽馬快,一刀給砍了。

可見,在嘉靖本中,關羽斬顏良,屬於無效戰例。顏良根本就沒準備和關羽開打,在他看來,至少得先問問身份,因為他懷疑這個赤面長髯的大漢就是關羽,總不能真把劉備的二弟給砍了吧。他真的以為關羽這貨,一個人騎馬過來是投奔的,所以沒有準備迎敵,然後掛了。

毛宗崗父子見到這個情節自然十分激動,認為【劉備囑咐顏良】這個情節,不僅有損劉備的名聲(坑人啊),還有損關羽的戰力(斬殺一個沒準備的人,算怎麼回事),所以果斷把【劉備囑咐顏良】的這個橋段給刪了。

於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似乎關羽真的憑自己實力斬了顏良,也不想想,顏良一個二十回合能打敗徐晃的人,其真實實力怎麼可能一回合被他砍了?

不過,從顏良【方欲問時】這幾個字也能看出,他真的是沒有準備好啊!

顏良:「大耳朵,我去你的二大爺!」
劉備:「關羽就是你的二大爺!『

————————————————————————————————————

綜上:毛本三國因為對嘉靖本三國進行了刪減修改處理,導致【關羽斬顏良】的故事情節減少,缺少對【武力高絕的顏良為何一回合被關羽砍了】的合理解釋(解釋就是劉備曾囑咐顏良,關羽會來投奔,顏良當真了,關羽不知道,然後顏良沒準備,被關羽砍了),才導致眾多讀者對【顏良敗徐晃】【關羽斬顏良】【關羽平徐晃】三場單挑存在疑問。


不過關羽戰徐晃的時候因為右臂受傷,確實吃虧,本來關羽戰徐晃應該是四五十回合佔上風,然而因為右臂少力才八十回合戰平。

——————————————————————————————————————
當然,正史上的關羽,確實是憑實力把顏良給砍了的!這就不是本回答所討論的了。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關羽傳》

後從救劉延於白馬,攸畫策斬顏良。語在武紀。——《荀攸傳》

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公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武帝紀》


很簡單,因為關羽殺死顏良屬於無效戰例。我之前寫過一篇《三國演義武力排名》,直接轉過來,關於顏良的問題文章有重點提到。

————————————————————————————————————

對於三國演義武將的武力排名,一直以來是眾說紛紜。最常聽到的就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我個人覺得類似這樣的排名,只是順口而已,並不能反應真實情況,所以,我打算寫一篇文章來加以討論。

我會將所有的論據和出處全部羅列出來,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文章的客觀性。歡迎大家理性討論。

我有如下聲明:

1 文章會考慮到交鋒時武將的背景,譬如說「詐敗」"醉酒」「偷襲」「一方極為疲憊」等明顯無效的戰例,不予參考。

2 文章只排出前十名的武將,並以直接交手記錄來作為第一參考,但當以第一論據無法分出高低時,可能引入其他武將用來證明我的觀點,譬如交手記錄A平B ,A勝C,B平C (或者A平B,A大勝C,B小勝C),與此同時找不到另外一位武將來證明A弱於B,則我們可以判定A&>B。

3 羅列出武將交手記錄的時候,會在後面標註這次交手的出處(章回數),如果交手所包含的因素複雜時(比如說因故武將沒有或者無法盡全力),我會列出原文。

4 一流武將對三四流武將的戰例沒有太多意義,忽略。

5 混戰中的戰例不考慮。

6 我們有理由認為,論難度,生擒&>殺死&>敗走,因此交手的結局是要考慮到的因素。

7 武將的年齡和傷勢明顯是影響發揮的重要因素。兩者平手時,年齡差距則顯得較為重要。我們有理由認為,年齡對武將武力的影響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8 當兩位武將的實力考慮到以上所有因素時仍難以判別之時,第三方對雙方的觀點和評論則起到決定性作用。

關於年齡問題

劉關張三人死的時候,三國演義原文交代三人享年六十三歲,五十八歲,五十五歲。


黃忠死時原文交代其年七十有五。


呂布的年齡已不可考,從原文中得知呂布稱劉備為弟,可知呂布的年齡大於劉備,可能長張飛10歲甚至更多。


三國演義關於趙雲的年齡有bug。公元228年,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力斬韓德父子後,鄧芝說:「將軍壽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陣前力斬四將,世所罕有!」 然而如此算來,趙雲比劉備還大了。這顯然不符合情理。評五虎將之時,原文有這樣的對話:......雲長問曰:「漢中王封我何爵?」詩曰:「五虎大將之首。」雲長問:「那五虎將?」詩曰:「關、張、趙、馬、黃是也。」雲長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可見趙雲的年齡是小於關羽的。所以我認為七旬可能是筆誤,應該是六旬。


夏侯淵的年齡不可考。查詢得知夏侯淵次子夏侯霸出生於公元181年。且得知夏侯淵的長子夏侯衡娶曹操堂侄女為妻,也和曹氏有姻親關係。所以曹操和夏侯淵大概是同齡人,而曹操出生於公元155年。所以夏侯淵的出生年大概是160年左右,也就是說,他和劉備關羽屬於同齡人。


由此可知出生年:黃忠147年,呂布約155年,夏侯淵約160,關羽162年,張飛167年,趙雲168年。馬超出生於公元176年。


至於許褚,典韋,徐晃,顏良 文丑的年齡與估摸著應當與關羽夏侯淵相差不大。

關於呂布

呂布排在第一名幾乎無可爭議。雖然呂布和某些武將沒有交過手,但是可以通過間接交手記錄來證明呂布的第一名當之無愧。


五十來合平張飛、三十合平張飛關羽、終被劉關張打敗(5)

原文是: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


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英戰呂布」的原文描寫。原文雖說張飛「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但是可想而知,如果張飛大戰呂布佔了上風,那麼關羽又怎麼相助其弟?可見羅貫中暗示張飛弱於呂布。待關羽出戰「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羅貫中用了三個字「戰不倒」,換言之就是說,局面上張飛關羽佔了優勢,但是無法把優勢轉化為勝勢。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但是呂布面臨兩位超一流武將的加攻,仍能不落敗,可見其第一當之無愧。所以就不再浪費文字了。


關於馬超:

幾百合平張飛(65)

原文很長,我分開羅列幾段:關下馬超單搦張飛出馬,關上張飛恨不得平 吞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當住。看看午後,玄德望見馬超陣上人馬皆倦,遂選五百騎, 跟著張飛,衝下關來。。。。。


可見馬超有些倦怠,張飛則是以逸待勞。


接著看原文:看看午後,玄德望見馬超陣上人馬皆倦,遂選五百騎, 跟著張飛,衝下關來。馬超見張飛軍到,把槍望後一招,約退軍有一箭之地。張飛軍馬 一齊扎住;關上軍馬,陸續下來。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么!」馬超 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兩馬齊出,二槍並舉。約戰百餘合, 不分勝負。玄德觀之,嘆曰:「真虎將也!」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兩將各回。張 飛回到陣中,略歇馬片時,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又出陣前搦馬超廝殺。超又出, 兩個再戰。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斗百餘合,兩個 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二將分開,各回本陣。」

可見實戰中真是難分伯仲。原文有:「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可見張飛略站下風,且考慮到馬超戰前體力稍有消耗,所以光論此役,可以認為馬超稍稍強於張飛。

當然,如果就這樣得出結論的話,未免有些武斷。因此我將再列出論據。


八九合敗於禁,二十回合敗張合(58)

原文是:「說罷,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 兩馬交戰,斗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合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 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


可見馬超明顯高於張合。


二十回張飛平張合(70)

原文是:「自引兵一萬,離閬中三十里,與張郃兵相遇。兩軍擺開,張飛出馬,單搦張郃。郃挺槍縱馬而出。戰到二十餘合,郃後軍忽然喊起:原來望見山背後有蜀兵旗幡,故此擾亂。張郃不敢戀戰,撥馬回走。」

張合撥馬回走的原因和單挑的狀況無關。20回合兩人並未分出勝負。


三五十合張飛平張合(70)

原文是:「當夜張郃乘著月色微明,引軍從山側而下,徑到寨前。遙望張飛大明燈燭,正在帳中飲酒。張郃當先大喊一聲,山頭擂鼓為助,直殺入中軍。但見張飛端坐不動。張郃驟馬到面前,一槍刺倒,卻是一個草人。急勒馬回時,帳後連珠炮起。一將當先,攔住去路,睜圓環眼,聲如巨雷:乃張飛也。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張郃只盼兩寨來救,誰知兩寨救兵,已被魏延,雷銅兩將殺退,就勢奪了二寨。張郃不見救兵至,正沒奈何,又見山上火起,已被張飛後軍奪了寨柵。張郃三寨俱失,只得奔瓦口關去了。」

可見此次單挑的時候,張合因為中計心理上應該佔劣勢,但三五十合雙方依然平手。

可見張飛想贏張合沒有馬超輕鬆。


通過利用張合來間接比較,我認為馬超強於張飛。當然考慮到張飛大馬超9歲,所以認為馬超略強於張飛。

關於張飛,關羽還有黃忠

呂布拉扯紀靈,如提稚童(16)

原文是:「紀靈下馬入寨,卻見玄德在帳上坐,大驚,抽身便回。左右留之不住。呂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

呂布拉紀靈,就像大人拉娃娃一樣。


張飛無十合殺死紀靈(21)

原文是:玄德知袁術將至,乃引關、張、朱靈、路昭五萬軍出,正迎著先鋒紀靈至。張飛更不打話,直取紀靈。斗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於馬下,敗軍奔走。」


關羽三十合平紀靈(14) (很多朋友可能不相信)

原文是:「紀靈大怒,拍馬舞刀,直取玄德。關公大喝曰:「匹 夫休得逞強!」出馬與紀靈大戰。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紀靈大叫少歇,關公便撥馬 回陣,立於陣前候。」


因為生擒&>殺死&>佔優,我們有理由認為呂布&>張飛&>關羽

關羽百餘合不分勝負黃忠(53)

原文是:雲長見一老將出馬,知是黃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擺開,橫刀立馬而問曰:「來將莫非黃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雲長曰:「特來取汝首級!」言罷,兩馬交鋒。斗一百餘合,不分勝負。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黃忠收軍入城。雲長也退軍,離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斗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

韓玄恐黃忠有失,可見黃忠最起碼有點劣勢,至於關羽對黃忠的評價,可知黃忠和關羽的實力很接近。關公常規無法取勝,用拖刀計方才可贏。


關羽二斗黃忠五六十合不分勝負(53)

原文是:次日早飯畢,又來城下搦戰。韓玄坐在城上,教黃忠出馬。忠引數百騎殺過弔橋,再與雲長交馬。又斗五六十合,勝負不分,兩軍齊聲喝采。鼓聲正急時,雲長撥馬便走。黃忠趕來。雲長方欲用刀砍去,忽聽得腦後一聲響;急回頭看時,見黃忠被戰馬前失,掀在地下。雲長急回馬,雙手舉刀猛喝曰:「我且饒你性命!快換馬來廝殺!」黃忠急提起馬蹄,飛身上馬,棄入城中。玄驚問之。忠曰:「此馬久不上陣,故有此失。「

可見雙方平手,黃忠的落敗明顯與馬匹有關。


關羽三斗黃忠三十回合,黃忠詐敗,射關羽紅纓(53)

次日天曉,人報雲長搦戰。忠領兵出城。雲長兩日戰黃忠不下,十分焦躁,抖擻威風,與忠交馬。戰不到三十餘合,忠詐敗,雲長趕來。忠想昨日不殺之恩,不忍便射,帶住刀,把弓虛拽弦響,雲長急閃,卻不見箭;雲長又趕,忠又虛拽,雲長急閃,又無箭;只道黃忠不會射,放心趕來。將近弔橋,黃忠在橋上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雲長盔纓根上。

此次黃忠表現出眾。由此可知雙方實力接近,最起碼百回合之內無法分出勝負。


黃忠二十回合平夏侯淵(71)

原文是:淵大怒,驟馬徑取黃忠。忠正要激淵廝殺。兩將交馬,戰到二十餘合,曹營內忽然鳴金收兵。淵慌撥馬而回,被忠乘勢殺了一陣。淵回陣問押陣官:「為何鳴金?」答曰:「某見山凹中有蜀兵旗幡數處,恐是伏兵,故急招將軍回。」淵信其說,遂堅守不出。

由此可見,夏侯淵黃忠二人實力接近。


考慮到黃忠的年齡明顯高於其他幾位,我們有理由相信 黃忠夏侯淵關羽三人實力接近,但是三者中,肯定是黃忠排在第一位,而夏侯淵和關羽,則相差不多(至於二人水平究竟如何,我在後文中會再論述),而張飛殺退過夏侯淵(31),再次證明張飛強於關羽。

有此二論據,我認為,張飛強於關羽。


關於龐德

關羽百餘合平龐德(74)

原文是:關公大罵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為!可惜我青龍刀斬汝鼠賊!」縱馬舞刀,來取龐德。德輪刀來迎。二將戰有百餘合,精神倍長。兩軍各看得痴呆了。魏軍恐龐德有失,急令鳴金收軍。關平恐父年老,亦急鳴金。


除這次交手外,翻遍全書,找不到特別有用的戰績來直接或者間接來判斷龐德與關羽武力的高低。考慮到關羽年老,可以認為龐德弱於關羽。


有的朋友可能會提到龐德「力戰四將」的戰績,我認為此役參考意義不大。

且看原文:曹操在渭橋時,深知龐德之勇,乃囑諸將曰:「龐德乃西涼勇將,原屬馬超;今雖依張魯,未稱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須皆與緩斗,使其力乏,然後擒之。」張郃先出,戰了數合便退。夏侯淵也戰數合退了。徐晃又戰三五合也退了。臨後許褚戰五十餘合亦退。龐德力戰四將,並無懼怯。

可見四將皆是以消耗龐德體力為目的,並未使出全力。

關於許褚與典韋

接下來專門談一談許褚,許褚是三國中和一流武將交手最多的武將,所以對許褚的分析是為本文的重點之一。

許褚幾百回合平典韋(12 )

原文是:韋大怒,挺雙戟向前來戰。兩個從辰至午,不分勝負,各自少歇。不一時,那壯士又出搦戰,典韋亦出。直戰到黃昏,各因馬乏暫止。

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有關典韋單獨和一流武將交手的記錄。雙方打了大半天,也沒分出勝負,可見兩者實在是難分高下,據猜測,典韋可能年齡長於許褚,故大膽將許褚排在典韋之後,但兩者名次緊挨。

許褚五十回合平徐晃(14)

原文是:操出馬視之,見徐晃威風凜凜,暗暗稱奇;便令許褚出馬與徐晃交鋒。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操即鳴金收軍,召謀士議曰:「楊奉、韓暹誠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將也。吾不忍以力並之,當以計招之。」

從原文看,曹操恐許褚傷徐晃,可見許褚對徐晃佔優勢。

許褚數百回合平馬超(59)

原文是:言未絕,許褚拍馬舞刀而出。馬超挺槍接戰。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馬匹睏乏,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又斗一百餘合,不分勝負。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兩軍大駭。兩個又斗到三十餘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諸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


此役非常激烈,但從原文分析可看出,許褚佔劣勢。原因有二。其一,原文說」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可見馬超能夠閃過許褚的進攻,但是許褚面對馬超的進攻卻無奈選擇了極為兇險的棄刀挾槍。其二,戰時曹操恐許褚有失,更是證明了許褚佔劣勢。

可見,馬超強於許褚,但分勝負得在幾百回合之後。

關於張飛與許褚,其高下不易分得,因為二人都是對陣馬超數百餘合,然而若真要分析,最好的證明就是呂布。

呂布二十回合占許褚上風(12)

原文是:(呂布)引兵出陣,橫戟大罵。許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勝負。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便差典韋助戰,兩將夾攻;左邊夏侯惇、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將共攻呂布。


張飛斗呂布五十回合關羽方才助陣,而許褚為二十回合,故而因此認為,張飛略強於許褚。


當然張飛和呂布還有一次交手

張飛百合平呂布(16)

原文是:兩陣圓處,玄德出馬曰:「兄長何故領兵到此?」布指罵曰:「我轅門射戟,救你大難,你何故奪我馬匹?」玄德曰:「備因缺馬,令人四下收買,安敢奪兄馬匹。」布曰:你便使張飛奪了我好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賴!」張飛挺槍出馬曰:「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麼?」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玄德恐有疏失,急鳴金收軍入城


玄德恐張飛有失,可見張飛佔劣勢。但是許褚張飛這兩次和呂布單挑,都是處於呂佈於徐州時期,可見張飛還是優於許褚的。

這裡要說一下,此次張飛斗呂布,雖然百回合未分勝負,但是我認為這是呂布體力武力下降的結果。原因有二:其一,呂布年齡長張飛十歲,虎牢關之戰呂布應該處於巔峰狀態,而此刻呂布的因衰老肯定是有所下降的。其二,原文明顯交代:布曰:「吾有赤兔馬,渡水如平地,又何懼哉!」乃日與妻妾痛飲美酒,因酒色過傷,形容銷減;一日取鏡自照,驚曰:「吾被酒色傷矣!自今日始,當戒之。」遂下令城中,但有飲酒者皆斬。

呂布酒色過度,體能直線下降。

又有一段文字:城下曹兵望見城上白旗,竭力攻城,布只得親自抵敵。從平明直打到日中,曹兵稍退。布少憩門樓,不覺睡著在椅上。宋憲趕退左右,先盜其畫戟,便與魏續一齊動手,將呂布繩纏索綁,緊緊縛住。

身體被掏空,居然坐著睡著了。

還有三位武將。是本文討論重中之重。這三位武將分別是,趙雲,顏良,文丑。我個人認為,這三位武將的武力一直是被誤讀的。

關於趙雲

五六十合平文丑(7)

原文是:「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 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 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 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道 :「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


文中的重點是「少年」二字。可見趙雲並非到達最巔峰狀態,而文丑已是當世名將,故而認為兩人武力接近,但是趙雲強於文丑。

三十回合平許褚(31)

原文是:操大怒,教許褚出戰。玄德背後趙雲挺槍出馬。二將相交三十合,不分勝負。忽然喊聲大震,東南角上,雲長衝突而來;西南角上,張飛引軍衝突而來。三處一齊掩殺。曹軍遠來疲睏,不能抵當,大敗而走。玄德得勝回營。

這次是平手,但考慮到只有30回合。故而認為此役證明兩人差別不大,但不能認為兩者水平特別接近。

三十合敗張合(31)

原文是:「玄德大喜。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邰。邰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雲乘勢衝殺,卻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


根據之前的張飛戰張合的戰例,並且了解到趙雲小張飛一歲而已,可知趙雲強於張飛。


而至於馬超與趙雲的高下,我認為:

有心的朋友會發現,趙雲30回合敗張合是建立在一次戰鬥中先戰平一流武將許褚的情況下。而馬超20回合勝張合是在剛勝二流武將于禁的情況下。可見趙雲的體力消耗大於馬超,所以我認為,這多少可以彌補10回合的劣勢。

趙雲十來回合勝李典(李典料敵不過)(36)

原文是:兩陣對圓,趙雲出馬喚彼將答話。曹仁命李典出陣,與趙雲交鋒。約戰十數合,李典料敵不過,撥馬回陣。雲縱馬追趕,兩翼軍射住,遂各罷兵歸寨。


于禁與李典同為二流武將,馬超八九合敗直接打敗於禁,趙雲十來合使李典料敵不過(尚未落敗)。故此次認為馬超略略佔優。

綜上所述,我認定趙雲和馬超的實力極為接近。可認為馬超&>=趙雲。

趙雲嚇得徐晃張頜膽戰心驚,拔馬便回(71)

原文是:「雲大怒,驟馬一槍,又刺死焦炳。殺散余兵,直 至北山之下,見張合、徐晃兩人圍住黃忠,軍士被困多時。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 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 張合、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這是一個很好地加分戰例,要知道,徐晃是敢於單挑關羽,五十回合平許褚的人,而張合是兩次平張飛的人。當然,同時要考慮到黃忠在場的因素,這很重要。

關於顏良

不三合斬宋憲(25)
一合劈魏續(25)

二十合敗徐晃,諸將駭然(25) (非常重要)

原文是:「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 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 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 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 諸將栗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 諸將栗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操見連斬二將,心中憂悶。程昱曰:「某舉一人可敵顏良。」操問是誰。昱曰: 「非關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劉備若在,必投袁紹。今若 使雲長破袁紹之兵,紹必疑劉備而殺之矣。備既死,雲長又安往乎?」


這次單挑要說兩點。

第一:二十回合殺敗徐晃,是個什麼概念呢?

剛才說過一個戰例: 許褚五十回合平徐晃(14),可見顏良明顯高於許褚。

第二:原文第一段末尾用了諸將栗然,第二段程昱舉薦一人可敵。有此可見,夏侯淵許褚應該不如關羽。


在麾蓋下,方欲問時,被斬(25)

原文是「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 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 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這場戰例,個人認為是三國演義中最大的冤案。

我覺得有位網友分析的很好,我引用他的話來加以說明。

網友分析的原文是:「①先說顏良被殺事出有因,確有冤枉的一面,連帶幾個問題一併分析。

殺良之前。書中第二十五回有這麼一段對話――操見連折二將,心中憂悶。程昱曰:「某舉一人可敵顏良。」……昱曰:「非關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 昱曰:「劉備若在,必投袁紹。今若使雲長破袁紹之兵,紹必疑劉備而殺之矣。備既死,雲長又安往乎?」多有人引用這段對話作為關羽武力大過顏良的證據,雖然此戰的結果的確是顏良身首異處,但是程昱這番話的本意卻不是這個意思,否則他何以不直接說「某舉一人可勝顏良」呢?查了一下漢語詞典,敵可作「對抗、(力量)相等」解,那麼程昱這番話的意思是說:只有關公(排除曹營其他眾將)的武力可與顏良一搏或關公的武力可與顏良相匹敵。程昱所說這段話是建立在兩者公平單挑的基礎之上的,而非襲刺。至於曹操「恐他立了功便去」的想法只是一種推測及擔心,並非是說在戰前曹操就定認為關羽必勝,關於這一點羅本三國講的更清楚:「何不取來,兩強相併?如勝則重用,如敗則決疑。」


在書中還有一段話要引起足夠重視――關公曰:「容某觀之。」……操引關公上土山觀看……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為何關羽不直接去單挑,要「容某觀之」呢?實際上這段話透露了這麼兩層意思:一是說明關羽不愧是智勇雙全的將領,在開戰之前先臨高觀敵,做到了知己知彼;二是說明關羽通過觀察已經很有信心的制定了克敵制勝的計劃,否則也不敢放出豪言壯語:「土雞瓦犬」――泥瓦雕塑的雞犬,廢物;「插標賣首」 ――插上草標賣自己的頭,傻子。面對「綉袍金甲」的顏良及其十萬大軍,關羽並沒有想與其費工夫單挑,他所想到的是如何儘快的「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
。 先賞析一下羅本,不作證據用,供大家參照對比。見於卷之五「雲長策馬刺顏良」:「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公飛奔前來。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雲長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頭,……飛身上馬,提刀出陣,似入無人之境。」這是不是單挑書中描述的非常明顯,「將盔取下放於鞍前」――「放開一條大路」――「 恰欲問之」都說明這是一場出其不意的奇襲!更妙的是羅本生怕讀者看不明白還注釋了這樣一段話:「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使青龍大刀……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另文中附有贊詩一首道出玄機:「……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

再看毛本,見於第二十回:「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為了進一步突出關羽的勇武,毛本似乎少了一些描述語,但仔細分析之下,也可略見端倪:首先關公的大刀是倒提著的,麻痹了顏良,如果是準備單挑或沖陣,斷無單手執刃且刀頭衝下的道理;其次如果是河北軍有意阻擋,不會出現波開浪裂(分作兩邊狀)的場面,要麼層層圍裹,要麼四散奔逃;再次「方欲問時」也可說明問題,顏良根本就把關公視作敵人,也根本沒有做好戰鬥準備,那麼顏良究竟準備問什麼呢?俺以為極有可能是詢問關公的姓名,是否是關羽云云,這可從戰前袁紹、劉備對話中體會出來「二弟不知音耗,妻小陷於曹操」,俺推測劉備可能對袁紹、顏良描述過關羽形貌,至於可否象羅本那樣「暗囑」過顏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最後這個「刺」字也值得玩味,用大刀殺敵不用砍、劈等常用動作,而是刺!眾所周知,荊軻、要離、專諸是古代有名刺客,他們行刺時,都是採取出其不意的方式。這裡關羽殺顏良用個刺字同樣也是出其不意、而攻其不備,這一戰究竟是出其不意的襲斬,還是公平單挑,相信是有目共睹的,大家應該可以得出一個正常的判斷。那麼試問這一戰可以有效地體現出關羽的武力來嗎?可以充分地說明關羽的武力高過顏良嗎?死者長已矣!顏良的悲哀和冤枉正是體現在這裡。
附帶一句,毛本中有「赤兔馬快」一說,但俺以為關公殺顏良主要靠的是智謀、勇氣以及利用了顏良的麻痹思想,關公如果騎匹普通馬,顏良依然會「方欲問」,而關雲長的青龍刀依然會變成屠刀。

因此,我認為,關羽和顏良之戰屬於無效戰例。

關於文丑

六七十回合與趙雲不分勝負(7)

光憑此役,就知道文丑是超一流武將,但實力應該略不如趙雲。


箭射張遼,被關羽砍殺(26)

原文是:「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 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 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 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 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文丑沿河趕來。   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 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 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曹操在土阜上,見關公砍了文丑,大驅人馬掩殺。河北軍大半 落水,糧草馬匹仍被曹操奪回。」


從原文可以得出,文丑的武藝強於張遼,至於被關羽砍殺,則是因為同伴被殺,自己不明情況,內心恐懼,導致結果和顏良一樣悲慘。當然,有的朋友可能覺得此役沒有正面廝殺,只是放箭,參考意義不大。即便如此,了解到趙雲什麼水平之後,就可以估摸出文丑什麼水平。


至於顏良文丑二人比較,我個人認為從「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來看,文丑主動請戰,可能並不是出於認為自己的實力明顯高於顏良,而是出於兄弟之情。


如之前所述,趙雲與文丑之戰的分析,可以得出,文丑微弱於趙雲。而因為通過徐晃得知顏良明顯高於許褚,再考慮馬超,趙雲與許褚交手的記錄可知,顏良高於馬超趙雲。


考慮到呂布的無敵戰績,所以顏良只能次於呂布。

關於東吳諸將

太史慈七八十合平張遼(53)

孫策五十回合平太史慈(15)

又知 張遼四五十回合平張合(30)

可見太史慈,孫策和張合張遼一個水平,所以入選前十無望,就不多加贅述了。

至於甘寧,從未和一流武將正面廝殺過,實力不好估計。

在文章的最後,我談談一些個人認為無效的戰例。

張飛不數合刺中許褚肩膀(72)

此次交手許褚處於醉酒情況下,無效。


關羽十餘合打敗(誘敵)夏侯敦(22)

關羽殺退(誘敵)徐晃,許褚(22)

夏侯惇,徐晃,許褚三人均處於誘敵狀態,無效。


關羽八十回合平徐晃(76)

原文交代的很清楚,關公因為身負箭傷,「右臂少力」,又怎能發揮出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無效,不能算關羽的污點戰例


馬超四五十合勝曹洪(58)(曹洪捨命)

此次交手的背景是,曹洪為保護曹操極力與馬超死戰,相反,而馬超之前勝於禁,張合,李通,又長時間的追殺曹操,本來體力已經大為消耗,外加他此次戰鬥目的在擺脫曹洪,追趕曹操,所以我認為此次戰例無甚意義。無效。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 前十名是:呂布 顏良 馬超 趙雲 文丑 張飛 黃忠 關羽 典韋 許褚


顏良真是冤,他的死和戰鬥力一點關係都沒有好吧。

以下是顏良生命中的最後三分鐘:
今天天氣真好,哈哈哈哈。。(得意)
唉,對面怎麼突然衝出個人?(警惕)
這人紅臉長須,長得好怪。(準備作戰)
突然想起來,前些時投靠主公的大耳男的弟弟好像就是這個摸樣,叫什麼來著?(走神)
對了,叫關羽,帶我問他一問。(「哎。。那個。。」)
我擦,這人上來也不答話,一點禮貌都沒有。(手忙腳亂中)

「。。。哎呀,疼。」

周圍人的表情應該是這樣的:

原文如下:
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


科比2006年那個夜晚殺神模式開啟的時候,一個人81分,一己之力把猛龍打崩潰了。看過比賽錄播的朋友會發現,直到第三節猛龍還領先湖人兩位數,第四節反而落後湖人兩位數。最後猛龍全隊都是目送科比得分,目瞪口呆。

但是後來湖人還和猛龍比賽過很多次,他再也沒有那樣神奇的表現,還得一個球一個球的鑿。

那個夜晚,是上帝穿上了8號球衣。

那天揮舞著青龍偃月刀,關羽彷彿天神下凡,顏良見到他這種氣度,不由得想拍馬逃跑。關羽早催赤兔馬趕上前來,一刀將他斬於馬下。

這件事也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英雄「主角光環」的例子,在歷史長河裡化為一朵浪花,為後人傳唱。

後來暮年的關羽戰徐晃時也就是接近平手,荊州水淹七軍時和龐德交手也不復當年之勇。

逆天的奇蹟,不可能常有的。


顏良防禦穩定性差,方差太高。二爺一次攻擊高輸出150正好爆的顏良的低防禦50。凈勝100KO!
徐晃攻擊力均值不高,但是防禦方差小,波動在90-110之間。二爺高輸出150遇上90不足以KO。而且二爺當時有傷。
所以一流名將從來都是低方差高穩定性。至少保持不敗,才有機會揚名立萬。看看同時期張飛、許褚、張頜等人的戰績。只有略占上下風,不敵跑路。直接被KO的,不完全是輕敵。水平問題。
跟期貨一樣,你收益率再高架不住一次爆倉。活下去才是王道。


斬顏良為什麼如此輕鬆?
1)馬快
2)不答話,直取首級

反派死於話多手慢,千古真理。。


① 顏良並非被關羽一刀劈死,而是被關羽突襲刺殺,並非有效戰例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於馬下】

且不論顏良是否因劉備之言而毫無戒備,關羽完全是靠馬快的優勢實現了對顏良的斬首行動,而用「刺」而不是揮刀劈,也能體現出來關羽動作的迅猛(可以自己嘗試下揮刀攻擊與直刺攻擊的速度有何不同),因此關羽此戰並非有效的實力對比戰例。


②文丑對徐晃並非嚴格有效戰例

雖然看似是二對一的局面,然而文丑出色的技戰術讓對戰實質成為了一對一。第一階段,遠程靠箭術放倒張遼, 徐晃也就是扯個嗓子發聲波阻撓一下而已,不過題外話張遼的箭防也算短板了。第二階段,近戰一對一,【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文丑軍馬齊到時是外場優勢,徐晃無心戀戰也非常自然。

對比之下文丑表現出的心理素質遠勝徐晃。然而這一仗說服力並不如下面真刀真槍的對決有說服力。


③題外話:顏良對徐晃

二十合敗於顏良是顏良武力的重要印證標準,參見我的另一個回答 馬超是不是三國時代繼呂布之後個人戰鬥指數最高的一位? - Lyon 的回答 - 知乎

顏良徐晃的差距可與馬超張郃類比。這二十合不短嗎?對於徐晃這個級別的武將,已經算很短了。然而徐晃這二十合,其實更多出於打不過就走了的目的,心理素質差也是一方面,後來還不敢與趙雲交戰更是讓人無語。

但這一幕對其餘將領衝擊應該很大,所以也就有了曹軍的【 諸將栗然 】,畢竟徐晃五十合平許褚,比徐晃略強的許褚、張遼等人,也算是清楚顏良的斤兩,戰平尚可,取勝太難。

更悲劇的是顏良莫名被關羽做了,結實坑了徐晃一把。

所以徐晃武力,只能從另一方面來推。徐晃對許褚的戰績同樣是乾貨,就按弱許褚半檔來算,徐晃戰力也完全不可小覷。

【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深知徐晃實力的關羽評價,看來是想套用顏良戰徐晃的例子來威懾其將領。只可惜心有餘力不足。


④關羽對徐晃時已非巔峰狀態

【 關平恐父年老,亦急鳴金】早在戰龐德之時已點出,關羽此時已有年老標籤。

【 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鬚髮已蒼白矣! 】關平擔心父親或許過慮,所以與徐晃之言相印證。

【平諫曰:「父體未痊,不可與敵。」公曰:「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 】關羽傷勢未愈,關平點出時也未否認,

【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 】力量型的關羽少力對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綜上,殺顏良並非關羽有效戰例,不能作為關羽戰鬥力碾壓徐晃的依據;徐晃戰鬥力大致也是弱許褚半檔,有與關羽相抗衡的能力;兩大劣勢(年老+少力)的關羽,能八十餘合戰平徐晃已經很不錯了,字裡行間看關羽其實可能已漸處下風,關平才恐父有失而收軍。


這個三國殺解釋的好,那就是虛晃一直能兵量寸斷你,你要是正好被兵住,那你就挑不過他。關羽呢,紅牌就是殺,所以一般顏良文丑的決鬥你是贏不了二哥的


關羽斬華雄和顏良,都算是一套連招秒了,就像惡魔巫師和火女,看誰先手了,關羽馬快,顏良又得瑟。。當然如果關羽一套連招沒秒掉,估計就是一場鏖戰了。
文丑,相當於團戰一開始先暈住了張遼,徐晃打了半天,文丑這邊兵線過來了,徐晃打不過跑唄。。關羽再來的時候,團戰里文丑跟徐晃單挑的時候BKB開過了,不明AOE再加上關羽滿血滿藍10秒BKB隨便秒。
關羽打徐晃的時候,陣地戰,徐晃剛打敗關平手熱,關羽藍量不多(刮骨療傷後),血量不滿(年齡大了),好久沒單挑大將了手冷,輸了也很正常,好歹殘血逃生了。


關公跟徐晃打得不相上下,這也就罷了
畢竟年齡很大了,手臂又習慣性中箭
當年關公還先後跟管亥和紀靈大戰幾十回合,後者明明是被猛張飛一波帶走的水貨

早知如此,應該派紀靈出去斬華雄的


我們來看一下小說中,關羽是如何斬殺閻良文丑的。
1. 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

2. 文丑沿河趕來,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可以看到,斬顏良時搞突然襲擊,顏良措手不及便被斬於馬下。斬文丑,文丑正追擊徐晃,「忽見」關公,也是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被阻擊,心怯敗退。更由於赤兔馬快被斬腦後而亡。
可以看到關公斬此二人都不是在硬碰硬的情況下一刀砍死,如果硬要通過此戰比較關公與徐、張二人的武藝,自然是不客觀的。

戰爭畢竟不是街頭打架,評價每一位人物也不能只通過勝敗來評判,即使是杜撰的「過五關斬六將」,關公殺得也不是名將,反觀張遼逍遙津一役,是否又能說張遼遠強於關羽呢?


關羽殺顏良是偷襲,很不厚道,人家打算問他一下,結果關二直接砍了。


演義是小說,是故事,是文學手段加工的東西,某幾段要突出哪個人物時,會把這人物寫的特牛比,在遊戲數據論影響沒這麼大之前,這是很常見的現象,而且不止中國文學,也不止小說這種形式。 最直接的一個例子是《變形金剛》美版G1動畫,哪集如果本集故事的主角是某金剛,那他一定牛逼無比,我直接就看過飛過山能克大力神的片段。


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刺顏良,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寫的很清楚了,大耳賊納命來!


考慮到老軍醫剛給二哥做完慢性骨髓炎清創手術,加上手術可能還有失誤導致醫療事故的因素在內,要教育比他小的徐公明,這樣的結果也不算意外。


狀態


人都是有狀態的嘛。
你可以畫出這些人武力值函數,也許當時關羽處於谷值,和徐晃的峰值差距不太大。


我記得是《三國演義》是這麼說的:"卻說曹操部下諸將中,自張遼而外,只有徐晃與雲長交厚,其餘亦皆敬服;獨蔡陽不服關公,故今日聞其去,欲往追之。"這樣就很好解釋了,我們的關二爺放水了,或者只是兩人打打裝裝樣子。


推薦閱讀:

如果劉備、孫權和曹操九泉之下相遇,會聊點什麼呢?
關羽是否值得今人崇拜?
如果三國演義以吳國為視角是什麼一種風格?
來談談賈詡和李儒會不會是同一個人?
如果司馬懿遇到呂布,是不是應該以『故主』事之?

TAG:三國 | 關羽 | 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人物 | 徐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