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培養自己的毅力和耐心?

我大一快過去了,感覺自己很多堅持都沒有做到,請教怎麼增強一下自己的毅力


我記得大一的時候學習英語簡直是一件苦差事。早上賴床,上課釣魚,自習打呼。曾試著轉變過學習方式調整狀態。也曾經為了一張不像樣的成績單暗下決心好好大幹一番。堅持了一個多月,最終還是抵不過電腦,課外書的誘惑灰溜溜地把當初的豪言壯志拋到九霄雲外了。


後來升大二的暑假開始迷上外語電影,第一次覺得外語語音也可以那麼好聽(當時接觸的第一部外語片是--泰坦尼克號),外國人也可以長得那麼帥(萊昂納多 迪卡普里奧&>o&<,另,他的聲音好有磁性捏~),女主也不錯。接下來的《心靈捕手》《美麗心靈》《朗讀者》等漸漸燃起我對英語的興趣。看見熟人跟外國人交流時能夠流利的表達覺得非常高大上。慢慢摸索出頭緒後由喜歡又升到愛好學英語的程度。這是其一。再來也有無所事事了一年,那股討厭平庸的心態的催化。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我身上驗證了。大二一開學我就迫不及待地將自己投入到英文學習當中,當時憑著那股子熱情就算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做到六點多就起床練語音練聽力,晚上圖書館自習大多數也能學到很晚。(這對於那些瘋狂學習的人來說實在小兒科)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那種在興趣中逐漸培養出的對學習的渴望與習慣。從前那個弔兒郎當的我不見了,現在的我跟別人提起說對於學習強調的更多的不是毅力,堅持。而是興趣,習慣。現在不學習,周身就不舒服。(沒有☆的意思)
這種持久的效果我想是發自內心源源不斷的能量一直在提供衝勁與動力給我的。這種能量就是興趣,學習慾望。


我覺得很多人在 堅持 做一件事時多多少少都有點心不甘情不願。也許是出於勝負欲,不甘心,打賭什麼的,可惜很少人能在諸多誘惑下走到最後。
如果題主真心想有持久性的效果,從興趣出發吧。沒有興趣就從你想要學習的那門專業入手,發掘它有趣的一面然後壯大對它熱情。當你興趣基底墊好後,你也會發現它也是一門誘惑,它的魅力循循善誘你往深處探究。這時候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就算你想停下來心裡也會好像有什麼沒完成的感覺。這樣也就不用再找怎麼堅持完成一件事的方法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了。
希望這篇東東多多少少能幫助到你吧。


我覺得「毅力」是存在的,它是一種自我控制能力。日本人對「毅力」的大概描述在《菊與刀》中大概是這麼寫的:毅力就是一種心裡有什麼想法就可以在行動上實現它的能力,是一種心行合一的力量。我個人覺得毅力有兩個層面。第一,心行合一,行動永遠緊隨心裡的想法。當然,這些想法是經過一些過濾的,並不指原始的慾望。第二,一種有始有終的韌勁。有些行為是短期的,如參加一個活動。但是長期的行為不僅需要心行合一,還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這時候,有始有終的信念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兩者本質上都是自我控制,心行合一是心力完全控制行為,使懶惰和猶豫最小化;有始有終是在事情長期的過程中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被一些消極的因素而徹底打斷。
所以,毅力的培養也就有兩個方面了。第一個方面就是要培養自己對於正確思維得辨識能力和打破原始僵局的行動力。就像在自己寫的小說上寫個序這樣的能力。這種破冰的能力很重要。第二個方面就是培養自己的耐久力,興趣和衝動很快就會逝去,而剩下的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一種鬥爭。做,還是不做,更多的顯現的是一種態度。
對於第一個方面,我覺得要從一個大事的一小部分開始。小事本身無法訓練這種能力,因為小事相對太容易。對於第二個方面,建議從堅持小事開始做起,尤其是獨自一人的時候,尤其要慎重和堅持。具體措施目前想不出來,等有了想法再來補充。


最沒毅力耐心的來看看別人怎麼辦的


「毅力」只是假象,世界上並不存在「毅力」這種東西。

你需要的是「管理」,而不是毅力。


最近的一個感受,幾乎所有的HOW的達到,都要經過what和why的思考。
耐心和毅力同樣如此。也就是說,耐心和毅力的獲得需要了解概念需要明確目的。
事實上,毅力是耐心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下文將焦點放在耐心上。
梳理一下大致需要了解的認識
1強大耐心的獲取需要以了解任務的全貌為前提。

有個馬拉松運動員,叫山田本一(1984年和1986年的世界冠軍),似乎能夠告訴我們答案。他在自傳中如此說道: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四十幾公里處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2耐心的對象是那些需要重複機械的工作,而這樣的工作所佔的比例很大很大。

畢淑敏在她的小說《女心理師》里說:「一杯咖啡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水。一杯咖啡里98%都是水」。而那些簡單而又貌似枯燥的重複就好像咖啡里的水一樣重要。

我們變得不耐心的一個借口通常是,這個事情這樣繁瑣和無意義,為什麼要做下去。

其中,可能忽視了,繁瑣重複事情的價值,同時也忽略了不論什麼樣的工作大部分都是這樣繁瑣而重複的活動組成的。


3耐心的養成。

正如之前說過的了解,不幸的是,了解的過程本身就需要有很大的耐心。

因此,在還沒有享受過耐心帶來的巨大的好處之前,需要強制性地監控自己將不耐心煩躁的想法放在一邊,盡量去做。

態度改變想法,最後,想法會影響態度。

如果沒有體驗過耐心,那麼不論其他人說耐心有多麼好,也沒有用。


體外話:

最近覺得愛情的衡量標準也許也是耐心。


這是一個大多數人的通病。「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這個時候還是感慨古語的凝練。
很多人如果缺乏耐心,就會觸發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懶就成了借口。最初的,刷牙懶、吃飯懶。中期的上課懶、工作懶。後期的,懶得思考,做事情難以專心。不是聳人聽聞,我覺得我就是這麼一路懶的下來,現在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慢慢去重新培養。
缺乏耐心的人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缺乏耐心。即便是個人很享受的過程也草草了事,達到目的才是唯一的目標。所以說缺乏耐心的人同樣缺乏學習的過程也缺少了很多快樂。

然而很多時候,毅力和耐心是相輔相成的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的。
這個時候我就比較推薦依循「技術決定論」的方法去做
大致意思就是「文化向技術投降」(尼爾 波茲曼著有《文化向技術投降》一書)
很多人因為新技術的產生,很多技能都退化了。
眼前的有「提筆忘字」、吹糖人的手藝、洗照片的手藝等
所以說正事:
下載一些軟體或者參加一些強迫性、義務制的活動,通過壓力來敦促自己。
比如今天沒背單詞是不會怎麼樣。但是如果和金錢掛鉤呢?
這裡面的金錢可以兌換成任何題主在乎的東西。比如 尊嚴;面子等
總之針對自己最在乎的部分,去尋找相應的軟體。
因為顧忌,所以不會拖延。


我個人覺得,通過身體上的毅力鍛煉,可以獲得精神層面的毅力鍛煉。
比如說跑步,我每天都會晨跑,剛開始跑十來分鐘就累的不行了,我就不斷的暗示自己一定要堅持,我還沒有趴下,我可以跑半小時的,或者累到不行的時候就告訴自己聽完這首歌就停(我跑步習慣聽歌)。
比如我最近在練腹肌(我是女生),照著網上下載的視頻練習,每天八分鐘,強度特別大,頭兩天下來腹部疼的笑都不敢笑,可是第三天還是硬著頭皮來,告訴自己只有八分鐘而已,又不會死人,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
好像有點跑題哈哈,那就再說點跑題的東西。
其實我覺得軍訓是很有必要的,我覺得它的必要性不在於讓學生吃了多少苦,而在於堅持。站軍姿神馬的根本不叫吃苦好么,可是你站三個小時試試,沒那麼容易。
嗯,心理暗示相當終於,不斷的暗示自己希望就在前方,這樣就好。
第一次回答問題,有些啰嗦,哈哈。


個人體會,根本沒有所謂毅力這種東西,堅持長期進行某種活動的動機大部分由負能量和興趣支撐的。
本人是負能量類型,很多習慣的養成是自己逼自己的,每天都很苦大仇深,根據室友的說法,那段時間我基本是神經病。
大三開始一年讀100本書;研一開始堅持每天都跑1W米;研二考雅思每天刷題並背300個單詞;在死磕了很長一段時間後,發現這些行為給自己帶來了正反饋——「演講與寫作能力提升了」「運動能力增強了」「英語聽力與口語變好了」,興趣隨之而來,最最重要的是,在面對困難時自己的信心顯著提升了。
建議題主可以從讀書、跑步、背單詞這幾個習慣開始培養,都是讓人受益終生的好習慣,當然一些GTD軟體也可以幫助你完成習慣的培養,但個人覺得效果沒有便利貼好。


3月13日看見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想起了自己3月9日所寫的日記內容。人類啊,真是一個很容易陷入自我迷思誤區的生物。所以,下面我來向大家普及一下非人類的思維方式。

首先:如果有什麼目標事件是需要靠毅力與耐心才能完成的,我們所設置的目標事件就不是一個真實有效的目標事件。則:此種目標事件是一種人類心理嚮往上的幻覺,在此目標事件下作出的努力(包括毅力與耐心)也淪為幻覺。

其次:回答內容不是為了否定人類的某些固有價值觀念,而是針對新的解題思維作出的初步探討。

最後:請不要和我理論本文內容的合理性與否,否則,我會將你的智商拉到和我同樣的底線層次。哼!哼!

事實上,對於毅力與耐心的追捧,多數人都保持欣賞的態度,然而終於只是欣賞而做不到、達不到,於是衍生了各種「理由」和「借口」。自我表述這些內容往往還附帶著自我批判和反省。這一類人,終於對自己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形式感覺上。

如此開場白貌似以為筆者本人做到了如何如何?是的,我要告訴你的是,筆者本人做到了,我衍生出了更多的理由和借口,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論,請不要和我爭論這些理論的合理性與否,否則,我會將你的智商拉到和我同樣的底線層次。

理由?借口?我們誤以為是理由和借口,其實都是真實存在的各種因素。但不是我們所以為的理由和借口,而是目標達成過程中所可能或者必然要經歷的條件反射。然而人們素喜將目標的未達成歸咎於此類條件反射的「干擾」上去,這貌似是很理所當然的邏輯,但在我看來,其實真根本不是邏輯,往往只是利用否定自己來支撐出一個心理防禦機制。

【界說1:利用否定自己來支撐出一個心理防禦機制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理防禦機制,當然是因為愚蠢的人類遺傳性地害怕自己會過於真·優秀這句話聽上去簡直太沒有邏輯了對不對?呵呵,限制級的思維怎麼可能會理解到這句話所包含的內涵。看看現在誰誰誰的簽名上什麼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其實這一句話就已經表現出了思維誤區,以為優秀是自身的一種屬性么?以為優秀是一種美好的形容詞么?其實只是追求外界的庸俗眼光來界定自我的存在。還不如解釋成追求一種同流合污的角度吧

遺傳性地害怕自己過於真·優秀,於是為了不讓自己泯然於時間、歷史,從而更愚蠢地要表現自己的同流合污。(咚咚咚,敲三遍黑板。)【所以,愚蠢的人類,你們懂了么?你們所追求的優秀就是同流合污的另一個角度體現。而你們所害怕的真·優秀是反傳統性的,是顛覆性的解題思維。我不問你理解不理解,我就問你怕不怕?】

目標事件的定性與目標達成中條件反射的「干擾」

生活中,我遇見太多的人根本無法解釋自己的目標,要麼是慾望的直達,要麼是壓抑的反彈,從而構成了他們思維思考,完全不考慮不分析自身的條件。而另外一些人自作聰明地分析出自身外在內在的諸多條件後,愚蠢地從實際出發設置理想。簡直了,都是過分地簡單粗暴,把自己的生活當做劇情RPG遊戲。

恕我直言,我不是針對誰,我僅僅只是說地球上的人類這種生物。一般這麼想的人類都偏信毅力與耐心什麼的。

人類自我設置了諸多【條件反射的「干擾」】,由此而將目標的未達成原因嫁禍於此,並自我否定與反省。這其中,尤其是干擾一詞的定性,完美地表現出了人類的愚蠢與怯懦與自私。殊不知,諸多條件反射自然形成,何以冠名之為干擾。在目標達成進程中,人物面臨諸多誘惑,從而放棄目標或者擱置目標,諸如:遊戲、情感、工作、時間等多類因素轉移了人物對目標的關注與投注,從而有心無力、望洋興嘆。並謂之干擾因素太多,或自己毅力不夠,耐心不夠等等。

開什麼玩笑?將自己的目標等同於加減法一樣,以為只要足夠毅力與耐心就能達成么?任何人為設置的目標,無論是追求某種生活習慣,或者達成某種目的、成就之類的,從來都不是因為堅持就能自明的。目標中帶著足夠的心理嚮往,不需要你的毅力與耐心,甚至不需要你的過分地形式參與,你偶爾打遊戲,偶爾睡懶覺同樣能達成你的目標。

【這裡容易生出歧義,以為我在帶壞小朋友。畢竟長者說過: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的不斷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那麼現在我告訴你,是該考慮歷史進程的時候了。現在的歷史進程中,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靠自我的奮鬥,(當然更不是靠馬雲爸爸或王健林爸爸),更多是靠你的解題思維。】

那些自然形成的條件反射,不是干擾,而是你的解題思維方式。你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醉心於其他事物,忙於睡覺,打遊戲等行為,將你的目標延期或者擱置。這是因為你的目標還不夠自明,只是你對於目標所形成的一種幻覺上的嚮往。貼題一點地說,做不到知行合一,並不體現你的毅力或者耐心不夠,而是因為你所設置的目標僅是幻覺上的嚮往。

【加粗、劃線,重點中的重點。】在此:外在其他行為分心、干擾是一個優勢,將你的解題思維自然切換、斷隔。潛意識中自發地審視自身與目標事件的差距,修補思維方式的不足,以及沉澱你對於目標事件的一些【周邊】思考。

解題思維中,你的目標是需要解釋的,這個解釋不是你為什麼需要這個目標,這個目標給你帶來的好處,要如何才能達成目標。而是目標之所以成為目標時,你的情緒共鳴在哪裡?你的精神認同在哪裡?用你的審美情趣去解讀,你的解題思維也是一樣。

不要讓你的目標淪為幻覺,所以你的目標要「升華」,不是成為更優秀的自己,不是提升自我思想境界,不是達成或解鎖實際中的某種技能成就。這些都是思維的幻覺嚮往,拋開幻覺嚮往,真實有效地踐行自我態度,比偏信毅力和耐心的刻意訓練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了。

所以,你在看到這裡的時候,還是覺得我沒有說到重點,新的解題思維是什麼?解題思維如何做到不去偏信毅力與耐心?很抱歉這只是第一步的探討,我無法在此直接告訴你新的解題思維是什麼,我現在先和你說一下如何做到不去偏信毅力與耐心?

附上3月9日日記:

很多想法盤桓於腦海,前一秒尚在遲疑自己的執行力不夠,這一秒又釋懷了。我為什麼要懷疑自己?為什麼要覺得自己執行力不夠?自己很執著於既定目標的達成或偏重於過程達到結果的生活方式么?

如果自己沒有做到,不要懷疑自己的目標,更不能懷疑自己。首先應該換一個角度來肯定目標和自己,不偏重於從過程達到結果,而偏重於自我就是一個過程與結果。自我的過程可能會被改變,但自我的結果應該不會輕易被改變。

人物對目標事件的渴望情緒會驅使人物的行為與思考,目標事件作為一種確定立場影響人物的思維,行為的堅持是否固化、僵硬?不可否認其中的毅力、耐性、執行力等積極因素,但因為一種行為的堅持所帶來的改變與人物對於目標事物的嚮往(即從過程到達結果的實在的生活方式)是否屬於刻意訂正?對人物人格、潛在性意識、思維構成某種偏差破壞?

自我作為過程與結果,從時間性上考察,每一刻的自我都是一種結果,這一刻的結果與前一刻的預期聯繫有無深刻關係?人物預期心理作為嚮往情緒如何作用(此一刻的結果下一刻即為預期)。情緒在此則為態度,以態度轉換來做自我的過程與結果。

人物達不成既定目標或人物在目標嚮往中的其他情緒干擾,對人物與目標均不構成否定。知行合一是一種認知態度,而不是行為訓練出來的。行為訓練的知行合一僅是出於外在形式上的配合,不要求否認此種形式配合,但對於刻意訓練的認識該有一種角度理解(新的解題思維)。

以自我作為過程,拋開刻意訓練達成目標。(刻意訓練即是題干中的毅力與耐心)

以自我作為結果,第一步先推遲人物的懷疑心理與否認態度。

自我要求是一種限制,自我嚮往是一種情緒,以情緒破開限制,以情緒代替刻意的行為訓練。

…… …… ……

【以上於3.9晚日記內容】

新的解題思維需要解釋的是,日常偏差行為(其他行為分心的干擾因素,毅力或耐心不夠)均在自我容錯率之內,目標不是靠著強行的刻意訓練達成的,而是通過自我容錯率包容性格、行為等諸多偏差,以新的解題思維平衡預期目標與當前人物的偏差比重,得到最優解。

如何不偏信毅力與耐心

生活中需要一種態度,此態度非是現在市場流行的那些正面能量辭彙。毅力與耐心也只是人物的心理、性格屬性一種而已。是的,依靠毅力與耐心能做到很多事情,我不是為了否認它們,而是嘗試著用一個新的解題思維來解釋它們。

秉持你的態度做到知行合一,根本就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哦,知行合一什麼的我應該向大家解釋一下,不是王陽明的日常中的知行合一(其實我不支持的,)而是某一時刻最高效率的知行合一。

什麼是最高效率的知行合一?當然還得說到新的解題思維。缺乏這種解題思維,你還是踐行毅力與耐心的人類方法最好。

這個新的解題思維第一要求不得刻意干涉人物自身的外在行為,第二要求是強行實施人物自身的心血來潮,第三要求是忤逆人物自身的日常行為心理。【老實說,後兩個挺變態的,我自己都很難做到,只能在一個小範圍內微控,盡量不輻射到人群中。尤其是第三個,只能盡量在人物情緒上作出變更(所以我也沒有達到一個極致的思維效果)】這三個要求只是第一步的思維訓練方式。後續的我還沒有作出整理與實踐,僅僅只是作出意識模擬。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一旦訓練出了你的新思維,即便你在睡覺或者打遊戲等日常消遣活動,都有新思維解題與整理的功用。類似「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飯,困來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工夫,總是痴頑漢。』你且隨處作主,立處皆真,境來回換不得。

而一旦你日常消遣回合結束,真實處於目標行進過程中的那一刻,就是你的最高效率的知行合一。並且一直都是。因為這就是你的思維習慣了。

思維習慣形成了,根本不用管你什麼毅力與耐心。呵呵,渺小的人類,請以你們狹隘的思維來質疑我吧,我會把你們的智商拉到和我同樣的底線層次。


同為缺乏耐心者。我想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我只是比較嚴重。為什麼它這麼普遍。我認為這和人們對待自己所做事情的態度是大有關係的。人類做任何事情有一個反饋機制來帶給他快感。告訴他這件事情是有回報的。比如打遊戲。打遊戲的反饋是極其迅速而且強烈的。短短几分鐘你就可以殺怪無數。所以在類似的這種反饋特別迅速的事情上。很少會缺乏耐心。
但是世界上大部分事情反饋都是極其緩慢的。沒有人能學一天外語而通過六級。也沒人能 寫幾篇作文而成大作家。沒有及時的反饋。要保持耐心也自然極其艱難了。
基於以上。我想解決耐心問題首先應該意識到。大部分事情能取得能帶給自己反饋的進步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做任何事情不要每天都去觀察自己的進度。而真正堅持一段時間後會發現驚人的成績。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到成效的。讓做事情成為一種習慣。不要每天想著耐心和進度這些沒用的問題。


樂在其中,自有毅力。
深諳其道,自有耐心。


當堅持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看到文章的你正好和我以前一樣是一個沒有毅力,容易半途而廢,不妨借鑒一下我的經驗。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一個契機下,嘗試新鮮的東西,總能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刺激感。在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的大環境下,我也積极參与的了進來,一參與不打緊,讓我受益良多,還鍛煉了做事的毅力。

鍛煉自己的毅力,就是找一個讓自己停不下來,或是不放棄的條件。注意這裡是條件,可不是什麼想法,想法是憑空的,條件是客觀存在的。來看看我的第一個條件。。。。。。應該是從這學期開始正式做我的一個微信公眾號(一個人的獨白),看這個名字其實很難想到我真正要做什麼事情,這著實給我的推廣帶來不少的困難,算是一個失誤吧。首先,是產品的定位,我到底要做什麼?在所有的微信用戶群中,我把目標鎖定在大學這一塊當中,一是作為過來人相對比較了解這個群體。二是這個群體對新鮮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在大學中間有一批關鍵詞幾乎是永恆的,「目標」,「迷茫」,「愛情」,「考研」,「人生方向」,「思考能力」。。。。。。所以,在觀察並調研之後,我決定選擇以「讀書」「思考」「生活態度」這三個方向去經營這個公眾號,並且做成一個匯聚精英大學生的平台。這三個主題也是當代大學生相當缺乏的東西,真正去在這幾點做得很好的人很少很少,特別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至少一半的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幾乎沒有。既然本來是應該需要的東西大家沒有,那也就是說有需求的。現在的問題來了,每個禮拜要推送幾篇文章的話,我自己也沒有那麼多寫的,剛開始讀者投稿也很有限。之前,沒做過這個事情,想的乾貨也比較少,要想持久的寫下去的話,必須找到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方向,於是想到了看書閱讀。天底下的書是怎麼也看不完的,這樣就可以持續的寫下去,書中的內容,加上自己的觀點。這樣大致的框架就形成了。所以,這是一個打持久戰的過程,這個中間有兩個硬性條件,一是我要寫稿子必須閱讀,必須思考。二是有讀者等著你發稿,你不能糊弄別人。於是這一堅持居然創下了我的歷史極限,以前從來沒有這麼認真的讀過課外書,歷史,文學,經濟,哲學,管理,心理,美學。。。各個門類。沒想到的是,大半學期看的東西比前兩年多看的東西還要多,自己確實受益不少,加上不停的寫稿子也在一定程度上監督了我的思考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沒有什麼正規的宣傳渠道下,也有數以千計的朋友來到了這個平台上,證明了這個接地氣的公眾號。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一起更好的成長,都玩得非常開心,也很有幫助。。。。。。。。

要想做一件事有毅力,就從一個小的事情慢慢堅持開始,然後形成一種習慣。通過上面的這個事情,我得到的東西還遠遠不止這些。在提升自己思考能力,獲取大量的知識的同時,發現自己的自控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因為當我發現自己能堅持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就開始一件新的事情。每天晚上去五公里長跑,從開始也一直堅持到了現在(記得剛開始的時候一個月瘦了十斤),開始跑步之後又每天六點起床,發現慢慢的這也不是什麼難事了,生物鐘一旦形成就不需要鬧鐘每天六點準時醒來。這就是我無意間嘗試著做這個微信公眾號給我帶來的收穫,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點啟示,只要大家願意嘗試,有些東西似乎也沒有那麼難。。。。。。

文/椰子李

為什麼你剋制不住自己?

這本書是關於意志力的各種研究,於是作者取名《意志力》。作者羅伊·鮑邁斯特,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世界上心理學論文被引用率最好的心理學家之一。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關於意志力的觀點,有機會的朋友少刷兩個小時的朋友圈,看看這個或許也不錯。


這種書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本來是專業領域的研究,但作者會用白話一樣的語言闡述種種現象,讓閱讀性大大提高。要不咋說有的專業領域的人能出暢銷書(有人可不認為這是什麼褒義詞),有的人就只能做默默無聞的研究呢?


繁話休提,言歸正傳。意志力這個東西,在自己個人認知里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超過任何一種優秀的品質的。上學的時候,一個專業老師為同學答疑解惑:你們不要說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什麼很難的話。如果你認真專研一件事情沒有超過3個月,說這些是沒有意義的!多質樸感人的道理,本人深以為然。可3個月的時間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那可不是輕鬆的活兒。


首先,短期來看,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恆定的。其次,放鬆精神充足的時候意志力最好。最後,意志力是可以通過鍛煉提升的。本書20多萬字,被我總結的話,就上面三個核心觀點,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記住上面3個觀點,有人跟你吹牛逼說到這本書的時候你就可以假裝你看過了。


短期內意志力是恆定的,這個觀點怎麼理解呢?如果讓我從大家都聽得懂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上班族或者學生每個禮拜五的晚上,你是不是全身放鬆,各種約朋友約基友約什麼嗨皮起來?這個時候你是最沒有意志力,或者說自控能力的。喝酒?可以。唱歌?還等什麼。滾滾紅塵的生活讓你放縱。你心想,老子(或者老娘)憋了一個星期了,終於可以滾滾紅塵了,誰攔我跟誰急。這就是典型的在一個禮拜中,你的意志力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一旦放鬆,身體里的各種魔鬼就會失控。


放鬆,精神狀態飽滿的時候意志力最好,這個結論是做了實驗得出來的,雖然我也不知道靠不靠譜。原理是人在使用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時候,是會消耗自己身體的能量的,所以,吃飽一點,休息好一點也能提高自控能力。這貌似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兒,不就是吃飯睡覺嗎,誰不會?


最後一點,應該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人的意志力跟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鍛煉而提升的。在我沒有強迫自己咬牙在操場上跑完12圈的時候,我是不相信能跑這麼久的。強迫自己跑了一段時間之後,你就很容易完成4圈,6圈的路程。也就是說,你用意志力控制自己不停下來的能力增強了。總得來說,那些需要你用意志力控制的事情,你經常訓練這方面的東西,是可以讓你的意志力提升的。而且你在一件事情上的意志力得到鍛煉,你會發現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自控能力也會增強,效果非常明顯。


也許你還在為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跟腿,為減肥終生大事傷透了腦經。或者明明定好的計劃又沒有堅持執行完成,苦惱不已。亦或者說了11:00睡覺,手就是不聽使喚鬼使神差地掏出手機打開微信看到這篇文章。怎麼辦?怎麼辦?涼拌!更多了解我,親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個人的獨白;關於讀書筆記,原創生活感悟,讓我們在這個比特流的世界發生一點鏈接。


我剛剛看完小時代,非常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我今天跑步截圖,50圈,要知道3個月前我是那種跑了5圈能把肺咳出來那種,我是江蘇人,蘭州這邊海拔1500,第一次打球,20分鐘不到胸口像拉風箱一樣起伏
我認為毅力就是執行力,當你對自己的想法有足夠的執行力,雖千萬困難,吾往矣。

這是蘭州海拔,1500+,跑到第25圈時候,我想放棄了,西北的風真心大,尤其是晚上,但是我就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跑下,來年參加蘭馬,於是繼續跑,跑到40圈時候,腳開始抽筋了,我是平腳掌,平腳掌的人肯定知道這痛苦,繼續跑,繼續跑,就這樣,1小時58分鐘,跑下來了。
附大西北美景一張,跑題了,咳咳

嗨,我又來了,這是我這兩個月跑


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不吃不喝躺著睡三天三夜


不管想做個什麼事(比如減肥又或者你想轉行,又或者你想做什麼事情 )

首先得有目標;

其次是邁出第一步;

然後持久的執行力;


分享一:目標很重要

當我們確切知道需要去做什麼的時候,我們會做的更加成功!——《理解動機和情感》

1)設一個清晰的目標,有助於我們達成目標

比如 擼管 有很多屌絲在青春期上癮了,你問我上癮沒有?我當然不會告訴你!怎麼去戒掉擼管這個習慣呢?(我從電腦這端發現 兄弟你右手殺氣太重)

設定目標 : 我準備 這個月 不擼管了 目標設定完成了!(這麼簡單?)

分階段:當然不是,一個月讓你不擼管 對於經常擼的人來說,真是難! 所以我們要設定 分階段 一周不擼管?算了 還是覺得太難了,一天不擼管如何? 闊以!

知道重要性:背後的目的,擼管是為了健康,擺脫猥瑣氣息 迎娶白富美 做上CEO 走向人生巔峰 如果擼管不傷身體,隨便擼,使勁擼。。擼管的危害我不舉例 只說一點 丁丁不會再變大哦


分享二:勇敢踏出第一步然後持久的執行力

萬事開頭難——老輩人都愛說

想擼了怎麼辦?

想想丁丁不會再變大 你害怕么? 要抱著啃大象的決心去做 每天進步一點點

毅力計劃書

識別誘惑點 片子 黃小說 美女圖 打望。。。。

誘惑點的應對機制 不去看 有朋友再旁邊看快走開

準備個固定錨 萬一擼了(順帶鄙視你) 就繼續重複上面的步驟

保持毅力能量及訓練毅力

毅力回復:發覺堅持不住的時候 吃點安眠藥(少吃點)

毅力經驗加成:熱情 看看自己多久沒擼了(我真吊) 別和別人比(估計你也不好意思說)

毅力升級:在狗身上找點跳蚤往自己身上放 別撓 忍的越久升級越快(我看好你 )

毅力神功心法:這是好的思想 這是壞的思想 壞的思想我不想 好的思想一直想 就這樣


好了 完成 我突然發覺我真tm的偉大 為國家節約多少紙。。。。

產品經理的讀書筆記《毅力》--每天一本書


樓主感覺到很多事情都沒有堅持下來,大概是自己做了很多要提升自己的計劃,最後沒能夠耐心和毅力堅持下來。但是總是感覺用不斷的口號和雞湯來激勵自己彷彿感覺沒什麼用。第二天醒來該怎樣還是怎樣。
如果樓主感覺到自己沒有耐心做某些事情,不妨看下下文,那些平時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缺乏耐心的現象,看看換一種方式是否能夠堅持下來。


為什麼讓別人耐心點沒有用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
拉肚子想上廁所第一時間不是想到廁所里有沒有備用紙巾,而是趕緊找下手機在哪,利用蹲馬桶這點可憐的時間趕緊刷下朋友圈;
我們的電腦程序正在解壓縮文件的時候,還要打開EXCEL進行數據運算,在上淘寶買東西的時候還不忘打開迅雷同時下載好幾部電影,時間要充分利用嘛,結果是電腦卡頓了,網速變慢了;
在過去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可能看一集電視劇要忍受電視台長達將近10-15分鐘的廣告時間並樂此不疲,而現在,優酷上面一集電視劇劇前廣告60秒就已經讓人無法忍受了。
我們好像越來越沒有耐心了......

時間都不夠用
互聯網和高科技催發了現代信息文明,整個社會都在以一種高速前進的態勢在發展,這幾乎不是某一類群體的事情,而是所有人都感覺到時間都不夠用了。大家都好像被無意識地帶入到社會高速運轉的協作體系上,而多元化的選擇,更是將人們最後一點耐心都消磨殆盡。人們必須將時間的空隙填滿,以便讓自己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過得充實。高科技和互聯網在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面臨著一些問題:
減肥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不管,我更加相信速效減肥藥;職場晉陞和工作經驗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不管,看不到前景我就跳槽......傳統的勸解和開導似乎無法奏效,反覆地跟他們強調說,耐心點,耐心點,好像沒什麼用。也許你的苦口婆心換來的是對方的反感。刻意的要求和改變沒有用,反覆地勸解也沒有用,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你正在煩惱,到底應該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耐性,到底應該怎樣,才能讓別人接受你的勸解。說服別人接受你的觀點很難,強迫自己抵抗自己懶惰的天性,更是難上加難,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毫無辦法了呢?我們總是太過執著於傳統的思維,用意志力進行強加,不管是強加在自己身上還是別人身上。意志力這個詞看起來雖然很勵志,但是跟我們的天性卻背道而馳。而那些真正能夠改變人的行為,往往不是什麼意志力的作用,而是通過心理學精心巧妙的設計,在你無意識中就將你的行為改變了,而你可能還渾然不知。
也許下面的很多現象你或多或少都會遇上,不過你可能沒有去考慮那麼多。然而正是這些看起來很常態的現象,在消磨你的耐性;也是那些看起來非常不起眼的設計,正在延長著你的耐性,並助推著你把事情做成功。

一、減少選擇,享受一部電影的時光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體會,在電腦上面下載的電影很多,但是真正看完的卻很少。這跟從書店購入大量書籍,一年過去了動也沒動過一樣的道理。很多精緻的電影都需要比較長時間的開頭鋪墊,而這些鋪墊看似與劇情無關,實則環環相扣。而通常開頭的鋪墊相對於劇情高潮階段又往往顯得沉悶,這個時候稍微沒點耐心的人就會覺得這是一部爛片,根本不值得一看,豆瓣和時光網上面的評論都是有失水準的。然後另一部電影也是這樣,看不到幾分鐘就不耐煩,也許在幾部電影的折騰之後,會感覺換成看連續劇比較好。
我們都知道,凡是故事性的電影,都有故事的開頭、劇情的推進,劇情的高潮,還有結尾。而不可能每一部片從一開始就是高潮。而有可能因為你的沒耐心,錯過了很多好電影。
怎麼辦呢?

去電影院看。
去電影院看首先是你已經付出了電影票的成本,如果發現電影開頭不好看,你不會像在電腦上面看那樣衝動,不好看就不看,畢竟那是付出了幾十塊錢的成本,還是會耐著性子繼續看下去;其次,在電影院,所有人都在注視著大屏幕,這在你周圍形成了一種心理上隱形的壓力,你會覺得我怎麼這麼沒耐心,別人都能看為什麼我看不下去。這種沒了更好的選擇,以及周圍群眾對你形成的群體壓力,會讓你被迫去耐心看完這一整部電影,到後來你可能會發現,這真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只是開頭鋪墊太沉悶冗長了。
有的人會說沒那麼多錢老是上電影院看,也沒事。如果你想在家看電影,請不要自己一個人看,邀請你的朋友、愛人、兄弟姐妹一起看。用U盤或者高清網路機頂盒連接著電視看。你會發現,當你跟朋友、家人一起看的時候,看完一整部電影的概率要比你單獨觀看時要高得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是因為跟家人一起看的時候,能夠和家人形成互動,一起討論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還有扮演者,比起自己看電影要有趣得多;更為關鍵的是,如果你在電影一開始就感覺電影不好看,你也不好意思跟家人朋友說咱們換一部吧,這部不好看,因為人家看得好好的,你不可能邀請人來看後自己卻沒耐心看下去;或者乾脆不看電影去做其他事情,這是對人的很不尊重。
所以,不管是在電影院看還是在家看,都是一種減少選擇的方法。儘管你的天性可能還是那樣。但是不可否認,它能夠幫助你去專註地完成某件事。就好像上面那個看不到前途,就要離職跳槽的員工一樣,過多的選擇只會讓他沒有耐心在本職工作上面堅持下去。

二、純文字分享和鏈接分享?改變你的場景
有人說,僅僅只是減少選擇就可以了嗎?我就專註著做一件事,但是還是沒有耐心,怎麼辦?第二種方法,是通過改變周圍的場景,來順應你完成某件事情的行為習慣。
每天大家都會刷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有些東西會在一瞬間進入到你的視角,但是有些東西,可能就在躺在那裡塵封、發酵、等著被微信系統自動刪除的命運。經常看到有人發上去朋友圈就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沒有任何編輯,沒有任何段落縮進,刷了很多頁屏才能看到個結尾,這個時候人們是不可能耐著性子從開頭閱讀到結尾的,人們的下意識動作會迅速關閉這個群,去做其他事情。
相反的,假設是同樣一篇長文,你看到的是一個鏈接,而且鏈接的標題起得非常引人注目,瞬間能夠吸引你的眼球同時能激起你的閱讀慾望,你會點開來看個究竟,如果這篇長文裡面加上合適的配圖,設置足夠明顯的大標題和小標題,字體大小和行間距設定合理的話,你也會饒有興趣地把它看完。因為這樣合理的設定,改變了你的閱讀場景,你不是在閱讀一篇長文,而是在閱讀一段一段的短文,而且每一段都會在開頭告訴你大致梗概,同時還有配圖,能夠更加加深你的文章的印象。
僅僅是一個細節的設置,一篇好文就會跟你擦肩而過。這也就是為了能夠讓人們更加舒適的閱讀,手機的屏幕越做越大,但是它終究只能閱讀短文,而ipad和kindle的屏幕尺寸則適用於長篇閱讀,而筆記本電腦則適合辦公碼字一樣。
當你做一件事情覺得很難堅持,很沒耐心的時候,請嘗試著想一想,能不能改變你所處的場景,讓場景能夠助推你堅持下去。


三、表達突出重點,瞬間消除對方的不耐煩
上述兩種方式,減少選擇和改變場景都是針對自己而設定的,自己的事情相對來講還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如果是面對別人的不耐煩,又該怎麼辦?
有些人都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一些人連聽別人把話講完的耐心都沒有,在傾聽的時候三番兩次地打斷別人,以致於講述者需要不斷地用「麻煩請聽我把話講完好嗎?」這樣哀求的語氣來告知對方,耐心點,可是依然沒有辦法很順利地進行溝通。人類的天性在於分享,而不在於傾聽。渴望表達自己的慾望勝過了傾聽的需要。然而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不斷地告誡對方,要耐心點,聽我講完,我後面還有大把東西要講。而是要一語中的,直接告訴對方,我的目的是什麼,我要表達什麼。

你還沒講完遊戲規則,人家已經不想玩了
就好像前幾年非常風靡的桌游——殺人遊戲一樣。大夥能夠湊到一起玩個遊戲很不容易,而且這個遊戲人數得超過9人才玩得起來,而人群中總會有人不懂得殺人遊戲是什麼,更不知道該怎麼玩。這個時候提議者對這個遊戲的解讀和表達就至關重要。
「殺人遊戲很好玩的,非常考驗智力和推理,遊戲至少需要兩輪判定,有一些人擔任警察、有些人擔任土匪,警察負責抓土匪,土匪負責殺人,還有一個角色是平民,平民需要在遊戲過程中聯合警察指出哪個人是土匪......」
如果你是一個根本不知道殺人遊戲是個什麼東西的人,聽到非常考驗智力和推理,你的興緻就已經被消滅大半,再加上還需要兩輪判定,還有後面一大堆角色扮演,猜測這個遊戲肯定很難玩。立即就會站出來反對:「我們還是玩別的遊戲吧,這遊戲太難了,我們還是玩個簡單點刺激點的遊戲。「
你看,就是這麼幾秒鐘的表述不恰當,一個能夠將大夥帶入緊張刺激的遊戲就此偃旗息鼓。人們不止在工作時間沒有耐心聽一個人漫無目的的表述,就連在休閑娛樂的時間,同樣不允許。人們已經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聽你一句話一句話慢慢說,因為群體遊戲可選擇性很多,比如打牌、猜拳、扎金花等等。在上面那個關於「殺人遊戲」的表述當中,提議者一開始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是非常考驗智力和推理的」這句話就不知道要嚇走多少人,緊接著也是最為致命的,沒有把這個遊戲最關鍵的地方講出來,而且講了半天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贏。聽眾很容易對此望而卻步。而真正有經驗的提議者,會採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讓這個遊戲先進行起來:
「殺人遊戲有幾個角色,法官、警察、土匪和平民、什麼牌代表什麼角色,最后土匪把所有人都殺掉,土匪贏;最後警察把土匪抓住,警察贏。不懂玩沒關係,玩兩把,我在過程中教大家怎麼玩。」
「不懂沒關係,玩兩把,我在過程中教大家怎麼玩。」我想,這個遊戲再怎麼難玩,提議者也能夠在接下來的遊戲進行過程中講解清楚。而這樣一個聚會的氣氛也很容易被調動起來。

突出重點,才能分解
所以,不管你要向對方傳遞什麼信息,一定要把那個最重要的,對方最容易理解的信息先講出來。然後對方不懂,沒關係,你再進一步地進行講解;如果對方懂了一些但還沒有全懂,沒關係,他一定會向你發問:「為什麼會這樣?你通過什麼方法解決的等等?」通過對方的發問,一點一點地將你的觀點表述出來。這樣對方不僅有耐心聽完你的表述,同樣也能理清楚你的表達的邏輯結構和內容。


四、建立反饋機制,完成長期任務
以上的現象都是發生在某一個場景當中,改變一下場景或者心理調節一下,都能夠做到。有人要問,假如我要去做一個長期的任務,但是我有很沒有耐心做到,不管怎樣自控,都很難做到耐心,該怎麼辦?
平心而論,人如果沒有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念,是很難長期堅持做一件事的,即便有了堅定的信念,也很難擺脫自制力不足,情緒不佳,狀態不穩定,以及外來干擾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筆者自然也很難做到,但是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這麼一群人,能夠長期堅持做一件事,他們無須改變場景,也無須減少選擇,同樣沒有必要去突出重點。這群人就是遊戲玩家。從兒童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如果不是生活壓力所迫,他們可以一直玩遊戲玩到老,從最早期的紅白機遊戲、到PSP,然後是單機遊戲,網路遊戲,再到現在的手游。遊戲更迭了不知道多少代,但是唯一不變的,這群人愛好始終不變,同時樂此不疲。究竟是什麼讓遊戲愛好者能夠不需要堅定信念不需要各種外在環境的順應,就能對玩遊戲產生長期乃至一生的興趣。
答案是,遊戲能夠給人一種立即反饋機制。不管是贏的反饋機制還是輸的反饋機制,能夠讓他很快就能夠看到成果。打通關遊戲輸了重來,贏了可以繼續玩下一個任務;打升級遊戲靠積分這個反饋機制來刺激人的大腦,繼續完成任務。正是這種即時反饋機制,讓遊戲玩家可以在電腦桌上一坐就是幾十個小時,然後絲毫不覺得累,只是感覺生理上的餓和尿急。

而我們所要去完成的,不管是學習任務也好,項目運營也好,都是沒辦法立刻就看到反饋成果的。也許努力了很長時間,都還沒能看到任何成果,而如果成果不如之前所預想的,更加會打擊人的信心。然而我們也看到有不少的人制定一個長期計劃並將之完成的,也許他們天生毅力驚人,也許他們有更強的自制力。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我們需要反饋機制,來檢驗我們所完成的任務。
首先,不要一直盯著長期任務,它會讓你感覺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會有多遠
其次,將長期任務進行分割,從眼前最有可能完成的任務開始做起。
最重要的,建立起一個反饋機制,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需要給自己一個反饋機制。比如在完成任務後為自己犒勞一頓(物質上),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相應的實踐,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你的學習當中,跟他們分享你的學習成果,並讓他們給與你反饋的信息。不管這些實踐驗證是否正確,也不管別人對你學習成果的評價是好與壞,都是對你努力的一種反饋,也能相應地調整你前進的步伐和方向。

人們總在批判應試教育的弊端,殊不知,應試教育的考試,正是這樣一種反饋機制的極端體現。沒有考試,你怎麼知道你有沒有牢固掌握知識,沒有考試,老師怎樣把控你的學習進度;而當下的中國,在沒有更加完善的教育設備和資源前提下,唯有考試,才能真正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只可惜,很多人都誤讀了。

結語
時代在高速發展,人們也變得越來越功利,我們似乎在無形中總是被牽著走,耐心、專註,這些詞好像我們很熟悉,但是離我們又那麼遠,我們能夠改變的很少。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減少人性自我鬥爭、因勢利導、趨利避害,順應人性以求生存


耐心:用一部很慢很慢又容易死機的電腦…


用想像力支撐你的行動。


題主堅持每天刷一邊知乎看看有沒有回復。。。


推薦閱讀:

沒有耐心追女孩?
忍不住打孩子怎麼辦?
女朋友有些畏懼親密關係,作為戀人應該怎麼辦?

TAG:毅力 | 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