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時如何把握字的結構?
剛上完課就看到這個題,正好用今天的板書做例子試答一下,有問題評論區見。
我認為漢字楷書的規範不是書法家創造的,而是大眾審美的統一體現。在這個題目里我們不說別的,只講單字結構這一塊。
「日」字是一個封閉結構,而且裡面內容比較簡單,整體字形偏瘦小,延展性非常差。所以當它和別的部件組合到一起的時候,無論出現在什麼位置,都不宜寫大。
而「木」字恰恰相反,是一個四面開放的結構,上下左右延展性都非常強。和別的部件組合到一起的時候,無論出現在什麼位置(字心除外),都要寫高(在左)或寫寬(在上),或者又高又寬(在右、在下)。做字心這個沒辦法,在人屋檐下,任誰都得低頭啊。
這是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其他部件、筆畫也可以根據我的這個「延展性理論」來寫,非常容易上手。
對於清代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或者其他多少法什麼的,我認為有些機械,他只告訴應當怎樣處理,但沒有講為何要這樣做。就比如「畫短撇長」「畫長撇短」這兩條,並沒有講內在的原因,對於初學者來講就比較困難。而用我的「延展性理論」就比較好理解。
根據筆畫、部件的延展性理論,「右有厷」這三個字下面的部件左右是封閉的,橫向延展性非常差,只能突出上面橫畫的寬。而「左在尤尨」四個字下面的部件左右方向是開放的,橫向延展性非常強,所以就把下部寫寬,橫畫寫短。同時需要說明的是,我認為「灰」字下面的火部也是左右延展性非常強的,應該歸到「畫短撇長」行列,而不是「畫長撇短」。下面是我寫的,各位感受一下。寫得一般,但是這套方法便於理解。
古人是很好的引路人,但我們不能盲目的照搬,要有所取捨,這就是我的觀點。
如果有用,記得點個贊啊親!手機碼字不容易!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不如寫字】https://zhuanlan.zhihu.com/buruxiezi,
該專欄將以《千字文》為例,詳細表述我的「延展性理論」,講解硬筆楷書的操作方法。
多臨帖,多寫
推薦《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這本書,系統、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漢字結構組合規律,歸納總結出九十二種漢字結體書寫的方法,他的楷書集歐、顏、柳三家之長,值得初學者學習臨摹。
書中的幾個例子:
畫短撇長 橫短撇長;如:左、在、尤、龍
畫長撇短 橫長撇短;如:右、有、灰
畫短直長,撇捺宜伸 橫畫短豎畫長的字,撇捺應延伸。如:木、本、朱
畫長直短,撇捺宜縮 橫畫長豎畫短的字,撇捺應縮短為相背的點,兩相呼應。如:樂、集
兩平者,左右宜均 由兩個相等部分組成的字,左右要均勻。如:顏、顧
、騵三合者,中間務正 由三部分組成的字,中間務正。如:御、謝、樹
兩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饒減 由上下兩部分構成的字,上下兩部分各佔一半,中間稍加變化。需、留
三聯者,頭尾伸縮間仍要停勻 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的字,頭和尾伸縮要得當,突出主筆,協調統一。如:章、意、素、累 。
掌握了以上的一些規律,會發現寫的字有質的提升。
GOOGLE『手腕不動 寫字』
樓主的意思不是既寫得快又寫得好么?怎麼各位都答的是練字速成…
從娃娃就要抓起
單字結構講究穩定、勻稱、靈動。
穩定就是一個字寫出來要站得住,沒有東倒西歪不穩的感覺,這就要掌握好筆畫的視覺重量,懂得各種筆畫對整體視覺重量的影響,比如橫畫抗肩的視覺效果會產生重心左移,而左小右大則產生重心右移的視覺效果,將筆畫組配的左右平衡。
勻稱就是一個字書寫的筆畫將白紙分割出許多封閉的空間,書寫中要注意將這些分割出來的空白空間大小做到勻稱。
靈動就是要在穩定、勻稱的基礎上追求變化,筆畫、部件之間的布局具有主次之分,相互之間具有穿插避就、向背俯仰。
單字的結構把握好了,還需要把握字與字之間的相互搭配,這是行草書的整體布局的問題了。
從小養成習慣了,很難改。
每天堅持兩小時,每個小時寫200字,堅持一年。
注意,不能偷時間,不能寫得太多或太少。認真最重要!
1. 練握筆; 2. 練草書。
如果握筆姿勢不對的話,再怎麼練也不行的,你先看下自己的握筆姿勢對不對
推薦閱讀:
※楷書入門字帖 推薦?
※井柏然的字是什麼樣的一種風格?
※寫字不好的人,如何在申論答題紙那種小方格子把字寫整齊?
※正確的寫字姿勢究竟是怎樣的? 握筆姿勢網上的教程很多,但是手腕應該是什麼狀態呢?
※為什麼《靈飛經》碑帖版本之間差別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