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是一門藝術,怎麼把控講故事的節奏?
通常講故事的時候都一股腦倒出來,自己講不出故事的味道,別人也聽不出深邃,沒意思
節奏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許多作家都把「節奏」當作寶藏,秘而不宣。
的確,初學寫作的人,幾乎是沒有辦法像學習別的技巧那樣,輕易的扒開別的作家的節奏的。模仿也無從談起。
這裡貼一篇基礎知識吧。
來源:試論小說節奏的四個層面--二師兄的總結 - 原創評論 - 龍的天空lkong.net - 龍空
侵刪
網文界,把傳統定義上的節奏,加上了進度中的張弛,還有速度中的緊緩,同時算在一起,統稱為節奏。
而傳統定義上的節奏,其實分為兩種,快慢和密疏。
簡單總結就是,快慢、密疏、張弛、緊緩。
下面,我就一一解說這節奏的四個方面。
1.快慢:所謂快慢,指的是劇情發展的快慢,更簡單點說,就是每個事件的長短。再通俗點,就是每個事件所佔據的篇幅。就本質而言,這是在整體層面、劇情發展層面上對節奏的定義。
舉例說明,《斗破蒼穹》中的第一個大劇情,「三年之約」,土豆用了大約三十萬字來解決(這一點可能是我記錯了,樓下有人指了出來,不過還好,並不影響我的觀點),當然了,他肯定沒有做到極致的完美,但至少,這個節奏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
如果這本小說換一個人來寫,把這個事件拉長到了六十萬字,顯然讀者會說你水,說你拖劇情,這就是慢了;如果只用了十萬字就搞定,讀者的反應一定是快了。
一個大劇情的篇幅,用了三十萬字可以,用二十五萬或者三十五萬也沒問題,這種在一個小範圍內的浮動是可以接受的,作者的風格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在這裡,同樣的劇情進展,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篇幅,比如貓膩,他寫的小說換一個作者的話,估計篇幅至少要縮減一小半,但是他寫出來讀者就是愛看,這就是風格的體現。
快節奏有快節奏的好,慢節奏有慢節奏的妙,各自都有成功的例子。快節奏的代表像土豆,神機都是,慢節奏的也有凡人流。所以很多時候,不是說你節奏快一點,或者慢一點更合適,而是說是不是符合你的文。
大家要學快慢的時候,我個人認為,應當去學習文風相近的大神,比如說,有些人明明寫的是玄幻套路文,學的卻是凡人流的節奏,那就是自尋死路了。而決定節奏的快慢,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你自己對自己風格的認知。
當然,如果和標準節奏(暫以斗破為標準節奏)偏差過大,而作者的寫作功力又圓不回來,自然是不被接受的。
節奏是一種感覺,所以才叫節奏感,也因此,我們對於節奏的掌控,沒有什麼太好的技巧,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感覺,真要說明具體多少字正好多少字過快過慢,那是無法完成的工作。我在此也只能簡單說一點自己的心得。
網文,首先要分為兩類,升級文和非升級文,官場文是都市升級文。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非升級文因為沒有等級的具體參考,所以,節奏也就不那麼明顯,寫的快一點慢一點讀者通常也察覺不出來,此外,短篇小說因為篇幅的關係,全篇至多也不過三個事件,節奏也比較隱晦,對於這兩者,其作者的精力應當放在節奏的其他方面而非節奏快慢。
也就是說,快慢這一點,更適合升級文。
升級文通常以升級為脈絡,也只有升級是在無數事件中始終相互關聯的,而且升級本身也是看點,每個等級之間天然具有節點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把前面定義中「每個事件的篇幅」這句話換成「每個等級的篇幅」。
這在本質上,是一種錯誤的運用,是對於讀者節奏感的誤導。
但也正是這種錯誤運用,才導致了升級文中那明顯到呼之欲出的節奏感。
如果大家去看非升級類的都市言情,再看看升級類的玄幻文,就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兩者之間節奏感的區別,前者弱,後者強。正是因為升級文中的節奏感太明顯了,我們寫手才不得不注重這個問題,以帶給讀者最好的閱讀體驗。
等級是節奏的方向標,沒有等級也要搞出等級來,一個「五化」做好的力量體系(關於「五化」,是我自己總結的力量體系設定方法,如有需要可以再發一貼),對於節奏的掌控,幫助甚大。把握每個等級間的篇幅和事件量,就是把握節奏快慢的最好辦法。
比如說,你打算寫一篇三百萬字的小說,而你設定的等級體系只有三級,那麼我們就必須把這三百萬字平均分配,一個等級一百萬字。當然,更好的解決辦法是把等級體系細化,每個等級再分為十階,一共三十階,這樣,按比例來寫,一個階級寫十萬字,正好到結局三百萬字時,主角等級達到最高,然後最終決戰最終高潮。當然,具體到寫作的時候,不必這麼精確,這個階級只寫了五萬,下個階級寫了十五萬,這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到最後,三百萬字達到了第三十階,就是一個好節奏。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一個序列或者幕中設計節奏快慢。在這個序列或幕中,包括了開頭與結尾,過度與高潮,我發現在網文中,最適合的一種節奏就是,一個普通事件佔據一到兩章篇幅,一個特殊事件如高潮佔據三到四章篇幅,兩個高潮之間距離十五章左右的篇幅,開頭和結尾屬於超特殊事件,視具體情況而定。
2.密疏:所謂密疏,指的是劇情發展的充分度,更簡單點說,就是每個情節中所包含的事件量。再通俗點,就是同樣的一個大劇情中間穿插了多少小劇情。就本質而言,這是在局部層面、內容細節層面上對節奏的定義。
我們區分一下節奏的兩個方面,快慢和密疏。
我們說節奏快,有可能指的是劇情進展快,比如一本都市異能小說,從主角獲得異能到第一次與其他異能者發生衝突,只用了幾章的篇幅就完成了,這個節奏就是比較快的。這是指的整體層面的節奏,主要看篇幅。
我們說節奏快,也有可能指的是事件密度高,比如還是這本都市異能小說,從主角獲得異能到第一次與其他異能者發生衝突,用了五十章的篇幅,但在這五十章內,發生了非常多的事件,事件間有複雜的情節關聯,作者不停地布線收線過度高潮,舉個最俗的例子,初戀貪慕虛榮拋棄主角,富二代摟著初戀鄙視主角,主角懷恨在心,反擊富二代,惹出富一代,惹出黑道,惹出官員,一一打臉,同時不忘了賺錢,這樣過個五十章,才碰到了第一個另外的異能者,節奏一點都不慢。這是指的局部層面的節奏,主要看事件量。
就如我上面舉得例子,現如今在無線端火爆的都市異能小說,基本就是這個套路,而眾所周知,無線端小說對於節奏的要求是很快的,我們不能把篇幅縮短,因為縮短了賺得錢就少了,於是,作者們只能增加事件量。這就形成了無線端小說的一個特點,劇情鬆散化,高潮密集化。這就是熟練運用第二種節奏的結果。
這一個方面就更加沒什麼具體技巧輔助寫作了,更加依靠作者的感覺,不過所幸的是,在這個方面,不論寫成密還是疏,都有喜歡的讀者,而且每個讀者群都不小眾,貓膩烽火等大神能發展起來,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大家只要明白就好,不必太過糾結。
到這裡,基本上已經把節奏的東西講述清楚了,那麼,懂得理論之後,看看大家能否熟練運用。提個問題,高潮,屬於什麼節奏?高潮的篇幅比一般事件長,那就屬於慢。但真是如此嗎?高潮不應該給讀者帶來緊張感嗎?怎麼會是慢呢?
想一想,是不是高潮裡面的事件量非常之高?人物多,事件多,雖然看似篇幅增加了,但平均到每一個單元事件上的篇幅,比普通事件的篇幅還要少,所以,高潮正是應該這樣寫的。高潮事件要比一般事件篇幅長,但只要平均篇幅比一般事件少,就仍然可以營造出緊張感。高潮要拉長,如此一來,可以讓讀者得到更多的爽感,高潮並非短促的爆發,而是深刻的變化,這樣的事件不可能一掠而過,所以我們把它展開,讓讀者屏住呼吸,興緻高昂地投入其中,思忖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比如,娛樂文中主角拍齣電影打臉後,後續章節一定會有短則一兩章長則十幾章的內容,來寫觀眾對主角電影的讚揚以及票房。這是高潮的回味,但仍然可以算作是高潮本身。
3.張弛:所謂張弛,指的是劇情發展的進度,更簡單點說,就是每個情節中所包含事件的屬性。再通俗點,就是每兩個相鄰事件的緊張鬆弛程度。
而所謂屬性,就是指一個事件的緊張與否。不同的事件帶來的緊張感是不同的。比如搞笑情節,緊張感就非常之低;而戰鬥情節,一般來說就天然有著較高的緊張程度。
如果我們在寫小說的時候,對於不同事件的屬性了解掌控的不夠,那麼在創作的時候,容易犯如下幾個錯誤:①從頭平淡到尾,如同流水賬;②從頭緊張到尾,處處是高潮,也就無所謂高潮;③屬性飄忽不定,感覺忽高忽低,如同精神病文字;④緊張感從低到高,慢慢增加,直到最後高潮達到最高。
上面的四種錯誤,我覺得前兩種根本不需要解釋,太過低級了。
第三種,屬性飄忽不定,是說明明在一個戰鬥情節中,讀者都很緊張,急切地期待著戰鬥的結果,作者卻犯了神經病一般,在戰鬥中讓主角貧嘴,插進去一個搞笑情節,一下子就把戰鬥的緊張感完全破壞,讀者興緻大衰。這就是犯了該緊張時鬆弛該鬆弛時緊張的錯誤。這裡說的情節,都是指單事件情節,多事件情節的話,就把每個事件單獨當做一個情節來分析。
而第四種,是不懂理論的作者們比較困惑的一種。許多人都認為,第四種寫作方式明明是對的,你為什麼說是錯的呢?其實恰恰就是錯誤的。你們是理解錯誤了關於進度的解釋。一本小說的緊張感,確實是應該逐步提升、漸漸增加的,但是增加的方式絕非上面所說的那樣。
如果我們慢慢地轉動螺絲,一點一點地,一個事件一個事件地,增加緊張感,那麼遠在高潮來臨之前我們就會把讀者的興緻耗盡了。讀者會變得疲軟,以至於再也沒有精力投入到故事高潮中去。我相信,非常大一部分人看傳統小說、經典名著都會有這種感覺,等不到高潮到來,我們就累了。
重複是節奏的死敵。變化是節奏的根本。正負價值的交替變更,便是節奏的真相。而價值變化,要正負-負正(由正到負再由負到正),不能正正-負負(由正到更正再由負到更負)。三幕結構:負正,正負,負正。四幕結構: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最後需要正價值,是商業小說的一貫要求)
我們利用我們的幕結構,以緊張作為開始的基點,然後通過一個個事件提升到第一幕高潮,當我們進入第二幕,我們便要構思出一些削弱這一緊張度的事件,轉換成搞笑情節、愛情情節等過度,好讓讀者喘口氣並蓄積更大的能量。
我們引導讀者像一個長跑運動員一樣運動,不是一直勻速奔跑,而是時而加速,時而減速,然後再加速,創造出一個周期,允許他達到其潛能的極限。在放慢進度之後,我們再加快下一幕的進展速度,直到我們再強度和意義上超越前一幕的高潮。
我們一幕接著一幕地時而緊張時而鬆弛,知道最後一幕的高潮、也是最大的高潮,將讀者的情感傾瀉一空,令他們在情感上精疲力竭而又快感無窮,然後,再來一個簡短有力的結局恢復讀者元氣,好讓他們進入下一個大劇情中的輪迴。
span.ThumbImageSpan@431bf7f8
如圖所示,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應當是這樣進展的。橫向是章節的推進,縱向是文章的緊張度。(圖發不出來)
擴大節奏的範圍,一個完整的大劇情,也是這樣進展的。一個完整的小說,也應當這樣進展。只不過這三個範圍中的基本元素不同而已。情節節奏中的元素是事件,大劇情的元素是情節,小說的元素是大劇情。
僅此而已。所謂張弛,重點就在於一張之後必有一馳,後面的張要強於前面的張(後面的弛不一定要強於前面的弛)。
4.緊緩:所謂緊緩,指的是劇情發展的速度,更簡單點說,就是事件中通過對白、動作表達出的活動水平。再通俗點,就是一個事件是高速還是低速。
不同的事件有可能具有相同的活動水平,例如一個戰鬥情節,和一個辯論情節,都屬於高速;相同的事件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活動水平,例如,一對戀人的枕邊低語,如果是傾訴愛意,顯然是低速,如果在傾訴愛意的背後,是兩人都在憋著勁兒打算謀殺對方,那麼不論怎麼地甜言蜜語,都屬於高速狀態。
當然,後面這種事件,涉及到了潛文本的創作問題,這是屬於文學創作領域內的至高技巧之一,傳統文學中的皇皇巨著,基本都是用這個技巧來創作出的。我們不必奢求達到這一點,能夠在表面上掌控好劇情速度就可以了。
掌握了事件的活動水平,就相當於懂得了事件的張弛屬性——在絕大多數時候,這兩者,是完全相同的。
摸清事件速度這個技巧的主要適用範圍,其實還是第三點——張弛。我這裡多提一句,是幫助大家理解。
接下來,開始進入緊緩的正題,關於從細節掌控文章節奏速度的辦法,我將它稱之為「節奏的元素式寫法」,重點就在於把文章分割成不同速度的元素,然後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元素,以達成對節奏速度的掌控。
既然要分割事件為元素,那麼我先對事件進行定義:人物在一個具體環境中的行動。
然後提問,一個事件,包含了哪幾個元素?
環境顯然是一種元素,一個事件中,至少要有發生事件的環境。
人物也是一種元素外在的,不管它到底是不是人,甚至是不是生物,一個事件,總有一個發生主體。
人物的行動,則可以進行次級分割,分為兩大類,外在行動和內在行動。
外在行動包括動作和語言,注意,不能把神態單獨拿出來算作一類,因為神態是動作的一種,面部動作,它在描寫的過程中,一般會歸類於動作描寫的範疇,偶爾放在人物描寫中。而語言,則重點在於說話的內容而非說話的方式。
內在行動包括心理和感受,注意,感受和心理有區別,前者是身體接收到的信息,後者是針對前者信息進行的邏輯整理和分析。
環境、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感受,這就是我分割出來的六元素。其實還可以繼續分割不過,這個程度我覺得是最合適的,因為正好適用於寫作。
舉例說明,我起床上班,是一個事件。
這個事件裡面,六元素都有——環境:卧室,人物:我,心理:上班好煩,語言:唔,呃,啊(刷牙噁心乾嘔),動作:起床刷牙,感受:困。具體寫作的時候,我們可以選取某些元素來寫,不必全盤托出。
通常而言,一個事件只會重點寫出兩到三個元素,多了就會繁瑣,少了就會含糊。
那麼,這些元素我為什麼要分割成六個,而不是四個或者八個?
因為我發現了,這六個元素,每個都有著不同的節奏!
分割成八個的話,有些元素的節奏重複,分割成四個,節奏就會不明確。
對這些元素的節奏進行排序,則是環境、人物、心理、語言、動作、感受。它們的節奏,是從慢到快依次增強的。
下面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從慢到快依次增強。
環境——只有當節奏很慢的時候,人類才有心情去看風景,作者才有時間去進行環境描寫。通常來說,不管當前的節奏如何,一進行環境的描寫,節奏瞬間就會突降下來。所以,這是最慢的元素。
人物——當一個人走到你面前時,如果你正非常緊張,你是沒時間看看他具體長了個什麼鼻子什麼眼的,頂多一眼掃過,看個大概,只有當我們不緊張的時候,才會去細細觀察其他人,看他們的外貌、穿著、言行舉止等等,所以說,關於人物的描寫,是第二慢的。
心理——通常而言,心理的活動,是慢於語言的,比如我們經常脫口而出一句傷人的話,才反應過來不該這麼說,這種事情非常普遍,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心算的速度,要遠遠慢於筆算(例外者非常少)。在內心整理邏輯,確實不那麼容易。
語言——剛剛說過了,經常會有不過大腦的話說出口,所以要比心理快。不過,語言又要比動作慢,比如你突然摔倒,很有可能還沒有說出個「卧槽」就摔在地上了,但是我們卻能本能反應地抬起手臂護住自己。
動作——動作快於語言,一根針突然指到你眼前,你的眼皮啪就合上了,話卻來不及說。
感受——感受是最快的,心理看似和感受差不多,卻要慢上不少。因為心理重點在於符合邏輯的思維,而感受,可能就是個疼癢酸麻,這在神經反應中,這是最快的,只有當神經把這些感受傳遞到大腦中,然後又傳遞到肌肉纖維上後,我們才能做出動作,這就是感受快於動作。
既然分辨清楚了六個元素的不同節奏,那麼我們怎麼運用呢?
最簡單的一句話:當文章節奏應當放緩的時候,就多寫一寫前幾個元素;當文章節奏需要加快時,就不能再寫什麼環境描寫人物外貌了。
比如兩人正在對戰之中,激戰正酣,突然出現一個白衣人,朗眉星目,猿背蜂腰,玉面朱唇,瀟洒風流……這麼寫就錯了,戰鬥的緊張一下子消失不見。
比如主角正在酒吧和女友聊天,突然一富二代上來強摟住妹子的腰,主角定睛一看,此人穿著一身阿瑪尼的西服,帶著百達翡麗的手錶,長相三分帥氣中帶著七分邪氣……這和現實社會中完全不同,讀者的感覺瞬間沒了,主角應該是二話不說上去就打才對啊。
上述兩種情況,就是在緊張高速的情況下,硬是插入了人物描寫,降低了文章的緊張感,讓讀者感到違和,最終趕跑讀者。
比如說,你要寫一場終極決戰,怎麼寫,才能讓讀者感覺從緩到緊,讓讀者在最高潮的時候最投入?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我們可以這麼寫:環境描寫,落日殘陽,北風蕭蕭……人物出場,白衣瀟洒,氣宇軒昂……心理活動,此人氣勢好強,絕對是當世無匹的頂尖高手,此戰難了……語言交流,我不該來的,現在才知道太晚了……動作開始,你一劍我一刀,來來回回不停削……感受描寫,啊,好痛,啊啊啊啊啊……
我舉得這個例子,只是方便大家理解,千萬不要套用。上面說了,不考慮其他因素,只考慮緊緩。實際上,上述例子犯了張弛的錯誤,屬於張弛錯誤的第四種情況。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為了告訴大家,當兩人展開終極決戰時,節奏屬於超快的地步,此時連語言都不能再寫了,否則就給人「嘴炮」「虛假」的感覺,如果只寫動作都不夠快,那麼就用感受來代替動作,連拳頭都不寫了就寫疼。
比如說,愛情情節,節奏從慢到快,一點點推進,那麼寫作重點就該這麼變化:浪漫的環境——漂亮的妹子——心理痒痒的——柔情蜜語——撫摸和各種動作——爽。從環境到人物到心理到語言到動作到感受,節奏從慢到快,到最後連動作都不必寫了,直接說「爽」,這就足夠了。
最後,我再強調一遍,上述兩個例子,都是只考慮了緊緩,沒考慮張弛的錯誤。為什麼不考慮張弛呢?因為在緊緩這個點上,教給我們的只是關於細節描寫方面的問題,是在一個又一個點上營造緊張感,完全不涉及整體層面,當然不必考慮張弛。
也就是說,我上面那兩個例子,要真的寫出來的話,整體上的指導方針是張弛,細節上的描寫方式看緊緩。
最後的最後,總結一下:
快慢,是篇幅,是大綱設定時候考慮的節奏;
密疏,是內容,是安排高潮時候考慮的節奏;
張弛,是根本,是撰寫整本小說的指導方針;
緊緩,是方法,是細節營造感覺的具體技巧。
四種節奏的合體,才是真正的節奏。
結語:以上文字的內容多有借鑒各位大神的言論和講解,因為時間有點久,所以我記不清到底學習了哪一位的知識,非常抱歉不能一一感謝。
必須感謝的人有:羅伯特麥基,@千幻冰雲 ,@楊晨314 ,@南山大叔
侵刪
這是中國網路小說界總結的一篇文章,原作者龍空的@奧拓 。比我看過的國內外的寫作教材都要詳細準確。
理論要結合實踐一起使用。領悟了四種節奏的基礎之後,再去看別的作家的文章,就能把他們的節奏抽絲剝繭出來,細細揣摩。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事的公式:1、目標??2、阻礙??3、努力??4、結果??5、意外??6、轉彎??7、結局
摘自台灣許哲榮老師的《偷故事的人》
覺得不錯,給許老師點個贊!
先佔坑 慢慢寫
第一讓讀者有看下去的慾望,第二,節奏是為劇情服務。
推薦經典書目羅伯特麥基的《故事》還有另一本是《救貓咪》
其實可以觸類旁通 很多電影故事的敘事線都把握的很精彩很有節奏性 可以針對你要寫的類別去看
中短篇的話節奏線不能亂了 要集中於你的主要人物身上 如果是懸疑一類 節奏把控就需要劇情反轉劇情埋線 如果是單純敘事類 可以考慮"陌生化" 把一個大家熟悉的東西用"陌生化"的形容表達出來
具體而言寫一本長篇網路小說之類的話 依據字數而定 必然節奏線需要大高潮小高潮的出現
比如主角在五十章左右意外逆襲或者獲勝 製造一個小高潮 然後一百來章主角開始努力開掛 又創造了一個勝利或者此時出現強有力的對手等等 又會是一個高潮
似乎說的有點亂 大概還是要多寫寫多練練 寫作不但是個需要天賦的事情也是個要經常鍛煉的事情
講故事其實不只是講,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要邊講,邊根據聽眾的反應調整節奏。
求答案
同求
推薦閱讀:
※《踏血尋梅》中「春夏」的成長經歷是怎樣的?24歲的她,情商居然這麼高?
※聽不懂別人說話怎麼辦?
※有沒有那種在與人辯論時能一下子震住別人的萬能句式?
※如何克服說話緊張?
※後知後覺的我!如何有效提升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