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怎麼能拍出路燈的輪廓?

眼睛能看到路燈的輪廓,但用相機拍的時候調了光圈快門各種組合都沒辦法拍出眼睛看到的效果,如果拍出了路燈輪廓,周圍就過暗,如果周圍明暗合適路燈就曝光過度輪廓看不清,因為是卡片機LX5的緣故么?單反的話就可以拍出所見即所得的效果么。。


這涉及到兩個概念:畫面的反差和相機的寬容度。

夜裡路燈就是一個大反差光比的場景,也就是說最亮和最暗的部分亮度相差很多,攝影中一般用「x檔光圈」來量化這個差異。

同時,相機的寬容度或者叫動態範圍,也是用「x檔光圈」來表示的。這個數值是感光元件最關鍵的指標之一,表示的就是最多能體現多少的亮度反差。如果更好的Cmos、CCD或者膠片就可以有更大的寬容度,就有可能涵蓋更多的亮度差。

一會用電腦上圖。
--------------------------------------------------
我用我拍的一張照片來做例子。
注意:此處只是定性分析,說明動態範圍對畫面細節保留程度如何影響的原理,不代表實際數據和數據比例。

如圖,右邊是明度直方圖,橫軸代表從低到高的亮度,縱軸代表該亮度的數量。

我們把這個圖認為是肉眼看到的現實情景,實際上,現實世界近似的可以看作有無數個層次的亮度,兩個光子也比一個光子要亮,但是數字化以後受限於電子元件的物理特性,只能把光記錄為一定數量的層次,此處就是亮度為0階的部分是沒有光,為255階的部分是極強光,再亮都是無法分辨細節。在最亮和最暗之間,有256種不同的亮度,每兩個亮度階之間的亮度層次也無法體現。

從這個直方圖可以看出,此圖大部分明度在暗區,有部分非常暗的,也就是緊挨著直方圖左側縱軸的部分(剪影、背光陰影處),也有非常亮的一點,注意緊挨直方圖最右側縱軸波形一個小突起(路燈小面積大亮度)。

我們假設相機感光元件(膠片、CMOS,CCD)的寬容度(數碼感光元件或稱動態範圍)就是保留儘可能更多層次的明暗範圍的能力。這個能力一般用F值的「幾檔光圈」來表示,人眼的寬容度大概是,一般而言,感光元件無法達到人眼的寬容度。

假設某感光元件(就比如你的卡片相機)無法涵蓋肉眼看到的所有層次(實際上目前所有數碼相機都無法達到),那麼就會出現如下情景。

我們通過曝光控制,讓路燈的輪廓清晰,也就是沒有過度曝光,那麼因為太暗,所有亮度在某一個數值以下的部分因為超出了感光元件的識別能力,全部被認為是黑。

照片中和直方圖中藍色標出的部分就是比起人眼所丟失掉的信息。

相反,如果控制曝光,讓暗部擁有細節和層次,那麼同理就要犧牲掉亮部的層次和細節。此時路燈的輪廓附近很亮的部分都被認為是白色,失去了細節。


-----------------------------------
12.19補充

獲得更高動態範圍的方法,也就是題主說的如何基本達到所見即所得。

1、上面所說的使用更高動態範圍的攝影機。

2、調整相機的色彩設置,在一些單反里可以調整畫面反差和飽和度,把反差和飽和都降低,這樣能夠部分提升獲得的動態範圍。有時候這種色彩模式可以寫入固件,比如5D系列的 cinestyle。這些色彩模式拍攝出來的畫面很「灰」,必須經過後期調色達到正常效果。

3、使用HDR。

HDR也就是 High Dynamic Range 高動態範圍技術。
原理就是拍攝多張曝光不同的照片,然後選擇較亮照片的暗部,較暗照片的亮部,拼合成一張照片。
就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兩張,使用HDR技術就可以獲得比二者都高的動態範圍。

HDR的實現,可以是相機自備的功能,比如佳能5D3,甚至iphone都有。也可以是後期使用專門軟體製作。

拼合所使用的照片,關鍵是要取景完全一致,這樣畫面才能對應上,所以一定要保證相機基本不動,最好用三腳架。


首先不要吐槽我的渣圖。。我只想安靜的回答一個能答得上的問題=_=
應該就是相機的問題。。。
單反aps—c幅的單張raw,用lr調整了曝光就是這效果。。。前期拍攝也沒花什麼功夫,光圈優先選擇最大光圈,1600的感光度,減一檔曝光補償。 補充一下後期主要是降噪 、提亮暗部、調色和銳化了,都是很簡單的操作。
如果相機沒法換了就拍hdr吧,把工作放到後期去,包圍曝光多張合成就ok,動態範圍可以比人眼更大


推薦閱讀:

男性拍照時有哪些不錯的姿勢可以選擇?
初學攝影,掌握哪些技巧/知識/經驗可以快速入門?
如何用正確的姿勢和貓合影,以提升照片的藝術感?
怎麼用photoshop把圖片變清晰?
為什麼用單反後拍不出滿意的片子了?

TAG:攝影 | 照片 | 攝影技巧 | 相機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