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學術造詣怎麼樣?
拋開作為文學家的魯迅,他在學術上的造詣應該做出一個什麼樣的評價?
如果嫌回答太長,那就看下面這段話就好了:
魯迅身處新舊交替的時代,其學術造詣也許不能與陳寅恪、錢鍾書等諸位比肩,但亦是第一流的 學者,是開創性的人物,其在中國古典文學、文化等方面所作的複雜而又細緻的工作,今日學界仍受益匪淺。
下面開始我的長篇大論:
魯迅在學術上的成就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 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流變的重新梳理
- 對中國古典小說的整理和系統性地研究
- 對文獻的輯佚和校勘
- 其他
P.S.:以上提到的幾個方面並非互相孤立的,而是頗多交叉和延展。
1、重新梳理中國古典文學
在這個方面,魯迅先生的《漢文學史綱要》是其代表性作品。1926年下半年魯迅在廈門大學開設了中國文學史的課程,為此編寫了一份講義,定名為《中國文學史略》,此講義有完整的手稿和油印本,共計十篇。1927年魯迅在中山大學再次開設此課,講義更名為《古代漢文學史綱要》。1938年編纂《魯迅全集》時,編者講此講義更名為《漢文學史綱要》,1981年版《魯迅全集》沿襲了這一名稱。
儘管由於種種原因,該書只寫到西漢兩司馬,但在這短短的十節講義中,無論在選材、體例和觀點上,都頗具特色。
因為魯迅本人深厚的舊學功底,同時兼以海外留學的經歷,所以此書視野十分開闊,縱橫捭闔,以史為綱,綴連作者和作品,兼論文化,今之文學史,多有不及。
附:《漢文學史綱要目錄》: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篇 《書》與《詩》
第三篇 老莊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第五篇 李斯
第六篇 漢宮之楚聲
第七篇 賈誼與晁錯
第八篇 藩國之文術
第九篇 武帝時文術之盛
第十篇 司馬相如與司馬遷
另外,今本《漢文學史綱要》多以《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附綴其後,該文論述魏晉士人的精神狀態和文化氛圍,進而論證魏晉文學的演進,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屬於文學史的範疇。
2、中國古典小說個人觀點,這一部分是魯迅先生成就最高的領域。代表作:《中國小說史略》。
《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文學研究現代進程中具有開啟先河之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分體文學通史。其文學史梳理方式對後代文學研究和寫作有著範式一般的深刻影響。
《中國小說史略·序》:
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有之,則先見於外國人所作之《中國文 學史》中,而後中國人所作者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書之什一, 故於小說仍不詳。
此稿雖專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當講述此史, 自慮不善言談,聽者或多不瞭,則疏其大要,寫印以賦同人;又慮抄者之勞也,乃復縮為文言,省其舉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終付排印者,寫印已屢,任其事者實早勞矣,惟排字反較 省,因以印也。自編輯寫印以來,四五友人或假以書籍,或助以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嗚呼,於此謝之。
於此篇序言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作此書一方面是為了重新梳理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演變歷史,另一方面則是出於「本國人治本國之文學」的初衷。
《史略》一書,開創了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先河,明確中國 古代的「小說」和外國所謂的「novel」"fiction"等概念是不一樣的,肯定了小說作為一門獨立文體的地位和創作實績,引文化視角入小說研究,創造性的定義了諸多小說體式的概念,如「譴責小說」等。
(台靜農)魯迅先生整理中國古文學之成績
鏈接為台靜農對魯迅先生成就的論述。
3、文獻輯佚
這一領域,魯迅先生所作的大量工作,一方面是對其所著《中國小說史略》提供了證明,另一方面,則讓後世研究者有了足可信賴的文本。主要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古小說鉤沉》、《嵇康集》等。
《古小說鉤沉》:魯迅先生輯佚唐以前的小說。清一代輯性之風最盛, 然無人注意到這一方面,自然稗官野叟在過去學者的眼中是沒有地位 的。先生是輯,用功至勤,搜羅最富,魏晉六朝散佚的作品,可說盡於 此矣。鄭振鐸先生云:
在魯迅先生的輯佚工作里,《古小說鉤沉》最為重要,卻可惜 是未完成之作,雖經寫定清本,卻未及著作序跋,說明每一部輯出 的古佚書的作者及原書卷帙,搜輯經過,像他在《會稽郡故事雜集》 所著的序跋一樣。這是我們所最引為遺憾的;因為沒有了這些序跋, 便不易見出他艱苦搜輯的經過。(見《魯迅的輯俠工作》)
余嘉錫先生曾對比自己所輯《小說》與魯迅先生所輯,自承不及之處甚多。
《唐宋傳奇集》:「傳奇」一名,出自晚唐裴鉶的小說集《傳奇》。宋人尹師魯將「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的《岳陽樓記》稱為「傳奇體」。後來,傳奇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小說體裁,「傳奇」作為唐人文言小說的通稱才約定俗成地沿用下來。傳奇發軔興盛於唐,有宋一朝,傳奇作品也為數不少,如《綠珠傳》、《楊太真外傳》、《李師師外傳》等等,但多流於獵奇,文學價值和藝術高度與唐傳奇均不可同日而語。對唐傳奇的各類研究自宋朝就已經開始,宋人洪邁曾說:「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但長期以來,唐傳奇在流傳中多散佚,又常以訛傳訛,給唐傳奇的研究造成了巨大困難,直到魯迅先生「發意匡正」,他的《唐宋傳奇集》中,為唐傳奇的研究搜集整理了大批詳實的資料,對散佚存疑的篇目進行了一一考訂,對諸多篇目的寫作時間、作者身份也做了大量的考據。又在其後的《中國小說史略》對傳奇進行了客觀準確地分析探討,開啟了對唐傳奇學術性研究的序幕。
魯迅先生輯本書,所採用資料如明刊本《文苑英華》;清黃最刊本《太平廣 記》,校以明許自昌刻本;涵芬樓影印宋本《資治通鑒考異》;董康刻士禮居本《青瑣高議》,校以明張夢錫刊本及舊鈔本;明翻宋本《百川學海》;明鈔本原本《說郛》;明顧元慶刊本《文房小說》; 清胡珽排印本《琳琅秘室叢書》等。關於校輯體例,魯迅先生也予以了詳細解釋,後世學人,可以追根溯源,受益匪淺。
《小說舊聞鈔》:《小說舊聞鈔》是魯迅先生寫作《中國小說史略》所搜集之宋元以後小說 的史料。是書分類為:(一)以小說為綱,得四十一部;(二)源流;(三) 評刻;(四)禁黜;(五)雜說。末附以引用書目,計引用書有七十六 種。台靜農評價說:「是書雖名為《小說舊聞鈔》,實有總結舊聞,考證舊聞之意,使人讀其書知其淵源及其演變,非尋常抄掇之書可比。」
4、其他
這部分多是單篇論文的形式,較為蕪雜。如《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科學史教篇》等。
時間匆忙,許多成就未曾提及,僅作概略敘述。他日有暇,再做補充。
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山之作 王瑤先生的《中國新文學史稿》就是根據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進行編寫的,目前,文學史的編寫似乎都是按照這種體例編寫的。
一個學術大家不僅僅有分量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開創了一種研究方法,一種精神。在此意義上,魯迅就無愧是大家。
你都「拋開作為文學家」了,那就說說翻譯吧。
魯迅是第一流的翻譯家。
魯迅留下的1000多萬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譯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譯歐美文學及日本文學作品,如尼采、凡爾納等,後期則主要翻譯東歐文學及蘇聯文學的革命文學作品。他的翻譯強調忠實原文,有時甚至連原句的結構也不加改動,以「硬譯」風格聞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歐式的長句,來增加漢語對複雜關係的表現力。據統計,魯迅總共翻譯過14個國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種作品。
讀《眉間尺》之前只覺得是因為他的政治立場什麼的課本里選他的作品。讀了才知道他真的很厲害。
一部中國小說史略就足夠在那個時代名列第一流學者之列了
推薦閱讀:
※與那些在歷史上留名的哲學家們相比,當今的民哲們缺少了哪些東西使得自己不受待見?
※到底什麼是科研,看了多篇論文之後又如何寫一篇論文呢?
※學術界有關袁崇煥的評價究竟是何種狀態?民間挺袁和倒袁的嚴重對立是否反映了學術界意見的不統一?
※博客經濟筆記的作者郭凱,這個人學術能力如何?
※如何看待土耳其官方禁止所有學者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