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為什麼要堅持傳統手繪動畫?傳統手繪技術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宮崎駿對傳統手繪動畫堅持的原因,除了「情懷」之外,是否還存在別的原因?
在《懸崖上的波妞》、《起風了》等作品中,除了人物、背景全是手繪之外,包括一些大場面的效果表現也採用手繪,比如《波妞》里波妞在海浪上狂奔的場景,海浪全部是手繪,《起風了》中人群攢動的多路人(有的都能達到百人)鏡頭,背景里的路人也全部是手繪。這些,按宮崎駿本人的說法是「這樣孩子們才能覺得自己也能像波妞一樣在海浪上奔跑」、「這樣每一個路人才是鮮活的,而不僅僅是為了襯托主角才存在」等這些非常感性、曖昧的回答。
那麼,傳統手繪是否真的在技術上存在絕對優勢呢?
比如,為啥不是拿手寫板畫,而是堅持用紙、筆?
(日本動畫直到現在竟然都是拿紙筆畫,為毛?)
傳統手繪的技術(我這裡所說的動畫的傳統手繪是指拿筆在紙上作畫)中,到底有哪些信息是計算機無法模擬的呢?(具體的)
謝邀。
老爺子對傳統的東西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執著,這一點你可以從他的生活方式中看到,他開的車,他喜歡的音樂,他工作的方式,他喜歡畫的東西,所有的所有都是對傳統的堅持,對應在動畫上,我個人是覺得鉛筆畫出的線條才是最柔軟和溫暖的,流暢度和細膩程度你也能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市場也驗證了他的成功(兩座奧斯卡小金人,無數日本票房冠軍,碾壓級的觀影人數)雖然其效率確實不如手寫板、CG動畫。(吉卜力就是因為這樣才成本居高不下的吧)
這裡面其實也有老爺子個人的原因,他反正是極力排斥電腦,CG這些新鮮玩意的,要用也是非常有限度的使用。只可惜這樣的手繪動畫以後恐怕再也很難見到了。
anyway,也不必太過悲傷,時代在發展,這些其實都是在所難免的,CG和手繪其實都是工具而已,不偏離動畫的本真才是王道,這些話說出來都好俗套......計算機呈現圖像的時候是離散的,手繪是連續的。
——————————————————
這兩天有人對我這個答案不理解。更新一下吧。首先說明我的答案本身只是給題主提供一個方向,就算更新也沒打算詳細解釋原理。宮老爺子本身不是學計算機的,他也不是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這個角度出發選擇堅持手繪。我這裡提這個答案,無非是以自己的角度提一個解釋,解釋一下老爺子可能是因為什麼用CG用得少,CG和手繪給人的感覺有區別的原理可能是什麼。
來回復的知友提及一個膠片和數字相機的問題,我就從拍電影用的膠捲和數碼說吧。其實它們的區別遠遠沒有很複雜,無非是一個化學和電子的區別而已,再進一步說,就是連續和離散的區別。假設我們的色彩空間是RGB從0到255,每種按照(3,56,109)這樣的組合去表達,那麼計算機能表達的就是256*256*256種色彩,這是個定數,但是手繪,可沒這個限制。你高興的話,(3.14,56.985,109.1675)也由你畫。不僅色彩,線條也是如此,拿來兩幅字,一張手寫,一張列印,就算是用演算法模擬過的個性化書法,打出來之後,很多人還是能分出哪些是「算過才寫出來」,哪些「就只是手寫」。
膠捲記錄畫面,跟黑膠或者磁帶記錄聲音一樣,能夠把連續的模擬信號無損地記錄下來,是真正的無損,而轉成數字信號之後,無論採用何種壓縮演算法,或者不壓縮,都是變成了離散信號。你可以說自然界的信號本身也就是離散的,但是這跟目前的數字技術產生的離散信號是兩回事,目前的數字信號它是「有損」,而非「還原」自然界的本質,只不過損失程度你可以接受罷了。
其實人類對畫面信息的損失能接受到相當可以的程度。宮崎駿不爽手塚治虫的一大原因,就是手塚治虫不但把TV動畫改成一秒鐘8到12張畫(其實分層作畫這個不一定,通俗一點寫),還將全動畫製作方式改成了有限動畫。如果你看宮崎駿或者迪士尼早期做的動畫電影,能很明顯看出來,畫面上的主要人物有動作的時候,背景人物也不含糊,都是在動的。而目前日本的TV動畫就不同了,一般畫面上只保留聚焦人物的動作,甚至講台詞的人物只有嘴在動,身體其它部位、包括畫面上的其他人,全都不動。這種製作方式極大地降低了製作成本,但是畫面信息丟得沒譜了。
可是結果怎樣呢?結果就是手塚治虫這麼做的《鐵臂阿童木》火遍整個日本,TV動畫公司們一看觀眾這麼好對付,幾乎全數倒向了那種低成本的製作方式。
數字技術也就是這麼回事,只不過是人眼能夠接受一定程度的信息損失,所以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數碼相機很快佔據市場,並且經過長年累月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可以跟膠片有同等效果的程度。
但是這個所謂同等效果,只好去糊弄普通觀眾。
我再說一遍,這個所謂同等效果,只好去糊弄普通觀眾。
或者你也可以糊弄絕大多數專業人士,但你很難過宮崎駿這關。
宮崎駿,是真的敢說他吃過的鹽比某些人吃過的飯還多的。我的意思是,他畫過的畫,比某些自以為研究了圖像就敢說CG效果不比手繪差的人見過的畫都多。
在宮崎駿那種人眼裡,你一張兩張畫損失的信息無所謂,可電影一秒24幀,一部電影上百分鐘,這個損失就大了去了,就連普通觀眾也有可能感覺得到。很多地方手繪和CG普通觀眾自以為沒區別但全篇看下來還是能感覺到區別,他說不出來而已。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看了宮崎駿的片子都覺得拍得真好,人家的心思就是花在你不知道但你其實能感覺到的部分。
所以說到底,工具都在這裡,看你怎麼用,用你擅長的工具達成想要的效果就好。傳統手繪對宮崎駿來說更容易達成他想要的效果,所以他一直以來就多用手繪,上面大略解釋了手繪的好處。而到了手繪做不到的事情,他一樣會去玩CG。
E 一開頭出現的邪魔,那美麗的模樣讓人目眩神迷,但若是以SFX(special effect,特殊視覺效果技術)來製作的話肯定會硬梆梆,那種效果只有手繪才能表現出來。
宮崎 沒錯。事實上,我曾經用電腦做過嘗試,結果行不通,所以大家才團結一心改用手繪。
這段是《折返點》里記載的採訪。他早就試過CG,不過是做不出來他想要的所以才用得少而已。
這類資料其實很多,感興趣可以去查查。不過這些東西諸君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無所謂,老宮自然會選擇最好的工具達成他想要的效果。
一方面是吉卜力不靠手繪的部分也被認為是手繪,一方面是其他的動畫手繪的部分也被認為不是手繪的。
真正的傳統手繪,要傳統到什麼程度呢?如果說是一點電腦都不用的話,那麼,線稿,上色,背景,特效,全都要是風之谷天空之城那時的技術。分鏡和layout手繪就不算在內了。
然而現在吉卜力上色,特效,都是依靠電腦完成的。
不過吉卜力的片特效少,最常見的就是一些需要立體感的鏡頭,把手繪背景鋪在電腦製作的模型上來拍。
而且吉卜力的畫風幾乎是幾十年沒變啊。
而且吉卜力的片品質高啊。
。
而其他日本動畫呢,比起以前,依靠電腦完成的主要是上色,背景,特效,拍攝。而且不說什麼爆炸啊3d啊,光是那眼花繚亂的上色,加上總是蒙著一層光的畫面,感覺瞬間就和幾十年前的動畫完全區別開了。
。
所以個人覺得,與其說是吉卜力堅持傳統手繪,倒不如說是保留了傳統手繪的風格:背景的的確確是傳統手繪,電腦上色合成但畫面沒有畫蛇添足的亮光感,一如既往的簡約畫風;而且很少有「這個只能計算機來做吧」的畫面。
我想,這和用筆紙寫小說一樣的,當你快不了,你就會對每一步都很慎重。再加上宮老本就認真,此人之作不成經典,還會有誰可以呢?
用實體顏料,細微的用量上的差別都會產生不同的層次感,畫面的縱深感瞬間完爆能夠數出顏色種數的電腦繪圖
可能覺得傳神,就像人們看待手寫字一樣。PS:日本已經很少有手寫繪畫了
也許就像是現代的紙質書和電子書,網上閱讀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出於一種情懷,人們還是喜歡紙質書
其實電腦製作比手繪相較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但很多動漫都是電腦製作的,宮崎駿獲得很大榮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堅持傳統手繪,他們用的製作軟體OpenToonz,可以把手繪變成動漫電影的形式。手繪顯得更真切,而且宮漫和其他動漫本來就有區別,動漫可以有很多種但宮崎駿只有一種。
那麼kindle就一定比紙質書好?
老年人的執著,不要神話老人家,讓他擔上不應該的責任。
前面的答主@ 水夜一(答主機智的講我拉黑了)的回答謬誤也就罷了,今天又來強行解釋,我也無所謂,畢竟解釋也算是至少接近了真理,但是刪我回復幾個意思?別人寫了半天,最後把回復一刪,再把答案一改,裝成一副白蓮花?好在還有截圖,手機上不了,改天發上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