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鉛字時代,數學公式是如何排版的?


歪個樓,貼幾張打字機的無下限作品。不忍直視,僅供娛樂。

【1】 H. Georgi的名著 "Lie algebras in particle physics"(《粒子物理中的李代數》),1982年版

【2】Pierre Ramond 的名著 "Field theory: a modern primer" (《場論:現代導引》),1981年版


話說20年前,我家那兒的試卷都是老師自己製作出來的,我印象很多卷子是手工刻的臘紙複印的,每次考試都要沾一手油墨。貌似不但老師刻,有時候老師還讓學生干這活。這種做法搞數學卷子應該比鉛字排版要快。


雖然我一般不進行這麼短的回答,但是我覺得我搜到了一個長度適中的pdf,樓主可以看一眼:http://ultrasparky.org/school/pdf/Rhatigan_Monotype_4-line_math.pdf?

一篇2007年的文章,介紹了1957年Monotype公司推出的4 line式數學公式排版機。38頁,英文,從歷史變遷到這台機器的工作原理。即使不想看文字描述,這份pdf里的圖片也相當值得瀏覽一遍。


確實是個讓我也很好奇的問題,我在樓主基礎上再補充提些疑問。發現好多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的數學書排版也相當不錯啊,希臘字母、上下標、積分號啥的排的相當不錯。
例如在讀秀上這本《實變數函數論與泛函分析概要》,有20多頁的試讀,是復旦數學夏道行等先生於1960年編著的。其中圖形、部分繁體字、大型運算符號(例如上極限)希臘字母、花體英文字母都有,感覺不比現在latex寫出來的差。當然還有一本手寫書的例子,是國防科技大孫本旺教授於1979年寫的《積分幾何講座》,在讀秀上也有試讀。
好奇那時候寫數學書和專著的先生們用什麼方法排版。當時tex是在70年代後期出來的,而且那時沒人個人電腦,工作站或大型機支持中文么?好奇好奇!


鉛字時代,數學公式也有鉛字元號的,親,並不是說鉛字只有漢字和標點,而且我記得小時候家裡做這行的,鉛字擺滿幾面牆,常用字消耗的很大,如果實在是的找不到字或者比較偏門的字,就找刻章的人,用木頭刻一枚,大小與鉛字相當,完全可以替代的。


推薦閱讀:

路牌、路標上的拼音應否標調?標調又有何利弊?
台灣人習慣使用橫版印刷還是豎版印刷?
如何看待 W3C 的中文排版需求(草案)的發布?
日期如何豎向排版?
產品人員如何使自己產出的各類文檔更加美觀?

TAG:印刷 | 排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