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解釋關於單反的各種術語?
本答案長期更新,敬請關注。
1.快門 ,水龍頭開的時間,開的越長進光越多;
2.光圈,水龍頭孔大小,孔越大,進光越多;放滿同樣一盆水,可以小孔長時間放,也可以大孔快放;我們管放水這個過程叫曝光。ps光圈開的越大會有更明顯的虛化效果哦~聽說妹紙們比較喜歡虛化哦,還有光圈的大小和數字是反比哦,f1.4比f2.8光圈要大這種事情不要再爭辯咯。
3.曝光量,盆里裝多少水,沒有正確與錯誤相之說,只有合不合適,盆里裝水多了,容易高光溢出,裝水少了,不夠用,看不清,有人喜歡滿滿的一盆水,也有人喜歡半盆,一般會有一個最佳的點,這個要靠自己尋找,不過現在的相機自動曝光已經很准了,不用擔心這個。
4.感光度ISO,用來吸取你放進盆里的水,低感光相當與普通a4紙,吸水慢,吸多少水都難變形,高感光度相當於餐巾紙,吸水快,變形也快,當然為了保證畫面的純凈,ISO當然越低越好,不過現在機器的自動ISO功能一般都可以了,設為自動就好。
5.像素,你最不需要關注的事情,同樣大小一張紙,在上面劃分方格,劃分的越多,像素越高,劃分的越少,像素越低,劃分太多了格子必然導致畫面全是格子密密麻麻的你看到的全是格子(噪點),所以不用劃分太多,夠用就好,一般1500萬足夠相機使用了。
6.CMOS畫幅 ,(就是你經常聽到的什麼全畫幅啦,aps-c啦,殘幅啦,一英寸大底黑卡啦)相當於你畫畫用的紙的大小,大紙上畫肯定比小紙要清楚;全畫幅單反的那張紙面積是iPhone6的50倍左右哦,這樣你就可以想像一下畫質的差距了,所以不要說什麼iPhone秒單反之類笑死人的話了。目前全畫幅的常見機器有佳能:1d系列,5d系列包括5d3,5d2,5ds,5dsr,6d系列(不推薦買6d,對焦殘廢)尼康d810 d4 d4s,d750,d610,df,還有d800,d800e,索尼的所有a7後面不管是啥都是全幅幅器。為什麼要全畫幅呢,有一句話叫底大一級壓死人,這裡的底就是畫幅,全畫幅的畫質基本要甩開其他機器一大截,當然價格不菲就是了。想知道相對大小到底有多大,請百度圖片畫幅,畫幅的搜索結果。再補充「買相機你要知道的事」
7.焦距,相當於望遠鏡,用過吧?焦距越大,你看的越遠,看到的東西也就越少,視角越小;對,就一般變焦鏡頭前面擰來擰去的那個環就是管這個的。
8.變焦鏡頭與定焦鏡頭,很簡單咯,變焦鏡頭可以變換焦距,定焦不能變哦,不過定焦畫質更好,還有美美噠的大光圈虛化效果哦。
9.白平衡,你畫畫用的紙的本色,牛皮紙上畫出來的肯定偏黃,藍色紙張上你畫的東西都會帶上藍色,白紙上畫,顏色最准,當然,有的時候比如你想畫的夕陽
帶上金黃的顏色,肯定是用黃色紙張更好,你想畫出的大海或者天空更藍,肯定偏藍的紙張上畫出來更好。
10.A檔,佳能叫AV檔,光圈優先,你決定水龍頭開多大孔,機器自動決定放多長時間水。
S 檔,佳能叫TV檔,你決定放多長時間水,機器給你控制水龍頭孔的大小。
M檔,水龍頭孔的大小和放水的時間全部由你自己控制,機器會在取景器里給你個參考值幫助你,但不會幹預你的決定。
P檔,機器自動控制放水時間和水龍頭大小,不用你管。
一般情況下新手用A檔或者s檔就可以了,不用急著玩m檔裝逼。
11.我們再來談一談更難的景深,不專業的解釋就是不被虛化的景物所佔的空間距離咯,你不要管這些,只要知道,光圈越大,或者焦距越大,或者相機離被拍攝的物(mei)體(zhi)越近,虛化效果越明顯哦。
12.為什麼aps-c鏡頭不能用在全幅上: 小蓋子可以蓋住小杯子,大蓋子可以蓋住大杯子,大蓋子可以蓋住小杯子,小蓋子放大杯子上會掉進去,所以大的蓋子可以給大的杯子用,也可以給小的杯子用,小蓋子只能用在小杯子上。例外是尼康的35 1.8g dx可以全幅上勉強用一下應急,f4光圈暗角可以接受,後期提亮暗角也可以,畫質就不要想多了。
13.關於微單,單反之間的區別和你糾結的種種點,我就不自己慢慢解釋了,我寫的不夠好,專利直接搬運我的收藏了,微單可以取代入門單反嗎? - 攝影器材,卡片、單反、微單、單電都有什麼區別?各自的優劣勢又是什麼? - 攝影,為什麼這麼多人不能夠正確意識到現階段EVF的不足? - 攝影
看到這裡我相信你也已經知道了一些基本知識了,這以後加大難度了。
14.raw,我知道你看到聽別人說這個怎麼這麼好,總之,是個好東西沒錯,好在它保存了所有照片的信息,便於你以後的後期修改,具體的,我搬運中關村在線的文章咯,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教你輕鬆出大片 RAW格式詳解與實戰應用
想看什麼評論區告訴我,補充咯
最後再來推薦一下閆煒哥的camlogic買相機你應該知道的事,哈哈,暴露了,我其實是閆煒哥腦殘粉,「買相機你要知道的事」再來安利下camlogic的全部視頻咯優酷網-中國第一視頻網,提供視頻播放,視頻發布,視頻搜索,這樣應該不算侵權吧。嫌廣告長的話下載優酷pc客戶端搜索camlogic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廣告哦,話說優酷是不是要考慮給我點贊助了,此處就不@閆煒哥了,我還不知道他的知乎id呢
歡迎點贊,點贊就接著再多扯一點更高深一點的哈~哈哈,其實是持續更新的哈,感謝各位厚愛。
種田要知節氣,開車要懂離合,任何一樣手藝都有行話。雖然我覺得盡量從實際問題說起,盡量不要說的很專業,但有幾個詞卻是談到攝影無法避開的詞,它們是:光圈,快門, 曝光,焦距, ISO,景深。
ISO(感光度)與圖片質量
ISO -- 感光度,是一個曝光率極高的詞,我們在超市買餅乾的時候就可能會看見包裝袋上寫:本公司已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這個ISO是國際標準組織的縮 寫,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國際標準組織制定餅乾管理標準,也制訂膠捲的生產標準,所以貨架上的膠捲有ISO100,200和400的幾種,這就是感光速 度不同的膠捲。ISO感光度是CCD/CMOS(或膠捲)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如果 用ISO100的膠捲,相機2秒可以正確曝光的話,同樣光線條件下用ISO200的膠捲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則只要0.5秒。 在數碼時代,數碼相機的主菜單里都有ISO選擇,100,200,400或者800,這和膠捲上的一樣。看機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 25600的,數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愛情都流行快餐,什麼事都要快點搞,按道理我們應該喜歡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高ISO雖然速度快但圖像顆粒粗,經不起精細放大出圖。所以風光攝影要用相機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細的畫面。高ISO一般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
人 在江湖身不由己,萬不得已的時候很多,所以高ISO圖片質量是數碼相機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在弱光場合比如昏暗的室內,午夜的街頭,ISO100時即使光圈 開到最大,快門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確曝光,這時不用三腳架是無法把相機端穩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腳架,被攝者一轉頭照片同樣會糊。閃 光燈可以救急,但閃燈會破壞現場氣氛,人會臉色不自然,而且相機內的小閃光燈有效距離不會超過四米,稍遠的人物和景物就無法照亮了。更何況有些地方是不準 使用閃光燈的,如博物館劇院。我們沒有辦法只有提高數碼相機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同樣是1000萬像素的小數碼DC和數碼單反 DSLR,如果都設置在最低感光度來拍攝(例如ISO100或80),假設鏡頭的素質相同,它們所拍的圖片解析度和圖片質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提 高到400來拍攝,圖片質量的差別就明顯了,DSLR拍出來的圖像依然乾淨,和ISO100時所拍差別不大,而DC的圖片質量則下降明顯,噪點很大,顏色 失真,細節丟失。如果繼續提高到ISO800,小數碼 DC的圖片質量就只能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了,而數碼單反的圖片質量雖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進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數碼單反的圖片質 量也下降得厲害,但依然能滿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時小數碼DC的圖片質量之差,您需要一顆勇敢的心才敢看。
在像素相等的情況 下,CCD/CMOS面積越大,高ISO的成像質量越好。也就是說:在CCD/CMOS面積一定的情況下,裡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會造成圖像質量的下降。 所以現在的數碼相機不應該在1000萬像素以上再簡單增加幾百萬像素,而應該在提高CCD/CMOS質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 增大曝光寬容度才是當務之急。
800萬像素已經足夠旅遊攝影之需,我們在選擇數碼相機時就不該只看像素高低,而應該注意相機CCD/CMOS的大小。目前而言,解像度已經足夠,該是重點關心圖像質量的時候了。
快門
在攝影術最初發明的那些年,拍張照片曝光時間一般都需要好幾分鐘,大部分照相機是不需要快門的,開始曝光的時候把鏡頭蓋取下,然後看錶,五分鐘後蓋上,照片完成。
後來,膠片的感光速度越來越快(ISO越來越高),曝光時間變為一分鐘,幾秒鐘,1/10秒甚至幾百分之一秒,這時候用手取鏡頭蓋就不夠快了。我們需要一個能準確控制曝光時間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快門。 快門有機械快門,電子快門,以及電子機械聯合快門等很多種類。
定義:快門就是相機里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
這裡順便介紹一下安全快門速度。在使用135相機拍攝的時候有一個 手持相機拍攝的安全速度原則: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數,如果使用35mm鏡頭,快門速度不得低於1/35秒,使用200mm鏡頭時速度不得低於1/200秒,否則圖片就可能糊了。
光圈
所 有相機都基於小孔成像原理:拿一個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鑽個小圓孔,然後把有孔的這面對著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樹什麼的,就會在圓孔對面的箱內壁生成 此樹的倒影。假如我們在內壁塗上感光材料(裝上膠捲或CCD/CMOS),這個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機了。這就是針孔相機。
既然一台照 相機可以不需要鏡頭,為什麼現在的相機前面不是一個小圓孔而是幾塊玻璃呢?而且這幾塊玻璃(鏡頭)還賣得那麼貴!這是因為小孔要成像的話,孔必須很小,這 也是針孔相機名稱的來歷。如果孔開得和門一樣大,這個孔就成不了像。所以我們沒有小門成像一說。孔小進光量就小,所以玩針孔攝影非常鍛煉人的耐心,一張照 片曝光幾分鐘到幾個小時都常見。而且,由於光的衍射干擾,針孔相機拍的圖片都不夠清晰,如霧裡看花一般。
沒有人原意花幾個小時去拍一張模模糊糊的照片,我們要想辦法加大進光量。有什麼辦法能夠把這個小孔開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圖像呢?人們馬上就想到了凸鏡的聚光功能。把玻璃凸鏡裝到大孔上,問題不就解決了?
確實如此。相機鏡頭就是這樣誕生的。今天數碼相機的各種鏡頭都是幾塊凹凸鏡的排列組合,然後外面用塑料或鐵皮一包。有了鏡頭,小孔成像的這個孔 – 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 – 就不再是針孔了,它變成了洞。
進 光量問題解決。但有時候問題又來了:我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大洞。比如夏日沙灘上烈日當頭,四處白花花一片,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還是白沙,我們需要眯著 眼睛仔細觀察。鏡頭是照相機的眼睛,這時候相機也需要眯起眼睛。很顯然,為了應付不同的光線強度,我們還需要給鏡頭裝上能夠調節這個洞的大小的裝置,以便 在強光時縮小為針孔,弱光時開成大洞。這個裝置就是光圈。光圈英文名稱為Aperture。一組凹凸鏡再加上光圈就誕生了完整的鏡頭。
定義:光圈就是鏡頭裡調節進光孔大小的裝置。
常 見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兩擋相鄰光圈值之間進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從F4調整到F2.8,進光量便多一倍;從F2.8到F2又多一倍。也許您已經看出來了,光圈值和 光圈實際大小是相反的,進光量最大時光圈為F1,最小時為F64。 對135相機來說大多數鏡頭的最小光圈為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時候鏡頭的成像質量最好?根據上圖,最小光圈F22時光圈跟針孔差不多,數碼相機成了針孔相機,前面說過針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時候小孔又變成了大門,成像也差。所以,根據中華民族傳統的中庸之道,請牢記:
鏡頭在中等光圈的時候成像最好(圖片最清晰)。
我們稱成像最好的那檔光圈為最佳光圈。
如果是135數碼單反,中等光圈為F8或F11。小數碼DC要看具體機型,如果可選光圈值在F2.5到F8之間,中間的F4.6為最佳光圈。
假 如光陰似水,鏡頭的光圈就是水龍頭,它控制著水流(進光量)的大小。 對於鏡頭我們當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這就如同家裡的水龍頭,雖然平時我們刷牙洗臉從不把它開最大,但萬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們會立即把龍頭擰到最 大,並且痛恨當初為什麼沒有裝一個大點的水龍頭。一個鏡頭最大光圈時成像並不好,平時我們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準使用三腳架的情況下,比如 深夜的街頭紀實抓拍,我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最大光圈,並且後悔當初為什麼沒買一支大光圈鏡頭。
但大光圈鏡頭的價錢很貴,重量驚人。比如 Canon70-200mm有兩個版本,光圈為F4的售價人民幣四千元,重700克;光圈為F2.8的那一款售價八千多元,重達1500克。這是因為光圈 大一級,鏡片就大很多,加工難度大。是否值得為大一級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錢和負重的汗水,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曝光
為了講清曝光這個詞,我們還是回到小孔成像。假設一個黑乎乎的密閉房間,一面牆壁上開了個小圓窗戶,窗對面的內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瀝青,大型膠捲或CCD/CMOS)。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機。在沒有打開小窗之前,房間里是黑乎乎的。
我 們打開小窗,光線從小孔而入,射到對面牆壁的膠捲上,產生光化反應(或光電反應,如果是CCD/CMOS),照片就誕生了。此過程就叫做曝光。要得正確曝 光的圖片,必須精確決定曝光量。所謂曝光量就是讓多少光進入這個密閉房間里。如果進光量太大,照片就會白花花一片,晚上變成了白天。如果進光量太小,照片 就會黑乎乎的,白人變成黑人。
幸好我們有了光圈和快門兩樣工具可以一起來控制曝光量。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門的組合。 可以這樣認為:光圈(值)大小其實就是那個小圓窗戶開多大,快門(速度)就是窗戶打開多久。假設窗戶只打開1/4,時間為4秒鐘可以正確曝光的話,很顯 然,窗戶打開一半,時間2秒鐘也能讓底片正確曝光,因為1/4*4=1/2*2=1,進光量都是一樣多。同樣的,如果窗戶全開,曝光時間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個鏡頭光圈全開為F4,用攝影行話來說,光圈F4快門速度1秒為正確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樣能得到準確曝光的圖片。
重要結論:一張正確曝光的圖片可以有N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組合。
總結以上幾個名詞解釋,有三個因素能影響一張圖片是否正確曝光:光圈,快門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聯合決定進光量,ISO決定CCD/CMOS的感光速度。如果進光量不夠,我們可以開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門速度,還是不夠的話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點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門速度降低則圖片可能會糊,提高ISO後圖片質量也會下降 。沒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捨要靈活決定。
測光與測光模式
曝 光和測光是一對雙胞胎,如果不能準確測定光照強度,正確曝光就無從談起。1965年以前絕大多數相機都沒有機內測光裝置,拍照時要另外攜帶笨重的測光表, 或者靠經驗來估計光照強度。現在所有的數碼相機都內置測光表,它能測量光線的強度,自動給出能正確曝光的光圈和快門速度,大大降低了攝影的技術門檻。
相機是如何實現自動測光的?原來每個數碼相機里都有一個光敏電阻(不同強度的光線照射時電阻值發生變化),相機內的電腦根據電阻值的變化確定光線強度,進而確定曝光值(光圈,快門)。
測 光模式主要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區域(平均)測光三種。點測光只測取景框內一個小點的光線強度(此小點大約為取景框面積的10%到1%,看不同機 型)。區域(平均)測光則把取景框分為5到63塊(看機型不同),分別對每塊測光然後再加權平均得到光照強度。中央重點測光是簡化的區域(平均)測光,只 把取景框分為中央圓圈和四周兩塊,分別測光,然後加權平均(中央圓圈的權重為70%左右)。
根據什麼情況來採用不同的測光方式?大多數情況下用區域測光即可。在光線明暗反差很大時應該採用點測光。用區域(平均)測光或中央重點也可以,你可根據自己的藝術創意進行曝光補償。
到底怎樣才算是正確曝光?這個問題沒有絕對準確的答案。總原則:照片要能真實反映拍攝時的環境亮度。如果一張正午戶外的照片被拍得昏暗如夜,這張照片就曝光不足,反之則是曝光過度。曝光是否準確是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判斷的。
相機自動確定的曝光值90%以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準的時候,典型的例子是雪景,本來應該雪白刺眼的場景拍出來卻是一片灰色;再比如對著一堆煤球拍,本來是純黑,拍出來卻是灰煤。這種失誤根源在於相機的反射式測光原理。
我 們之所以能看見東西,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物體本身可以發光,比如太陽或燈泡;大多數情況是物體能反射外來光線。反射的光線越多,物體就越亮,反之則越 暗。假設兩個極端,純黑色物體不會反射光線,反射率為零,而純白的物體反射率是100%。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取中間值就是不黑也不白的灰色,稱為柯達灰,也 稱為18%中間灰。
以一張客廳照片為例,客廳牆壁又白又亮,而電視機的大屏幕又黑又暗,窗帘和傢具等亮度居中。要以誰的亮度來確定曝光?相機自動測光就是取平均數,最後給出一個讓圖片達到中間灰的曝光值。
相 機內部的自動測光電腦是個死腦筋,它認為全世界所有場景的平均亮度都是18%中間灰。好在大部分生活場景都是明暗交織的,平均起來差不多是灰色,所以大多 數情況下自動曝光自動測光都相對準確。但在雪景這樣的純白場景(或者煤球等純黑場景)時,相機依然會給出中間灰效果的曝光值,拍出來就會白雪成灰雪,煤球 成灰球。此時我們就要對自動曝光值予以修正,對雪景增加曝光,煤球減少曝光,這樣才能拍出亮度和色調正確的照片。修正(增減)曝光值就叫做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的原則:白加黑減。如 果構圖中有大片白色物體或者有燈等特別明亮的物體,就要相應增加曝光量(增大光圈or/and減低快門速度);如果取景框中有大片黑色的物體,則要減少曝 光量。 一般來說,在光照比較平均的情況下相機的自動測光和曝光比較準確,但在明暗反差很大時自動曝光往往不準,需要手動暴光補償。
之所 以需要曝光補償,是因為相機的小電腦雖然聰明,但還沒有聰明到能判斷物體到底是什麼,如果有一天電腦能辨別出白雪,茶杯,或者煤球,那也就不用人腦來補償 了。不過就算 相機能認識物體,在進行藝術創作時還是需要曝光補償,例如我今天心情不好,想故意把明亮的世界拍得灰暗些;又比如我想故意增加曝光量,把一個深色皮膚的妹 妹拍得白白的。這些事情相機的電腦永遠學不會,因為它不懂我的心,所以我們永遠需要補償。
在膠片時代,精確測光和曝光是極其重要的, 負片底片一旦曝光不足,色彩就非常難看;而反轉片一旦過曝一檔(1EV),其色彩和層次就消失大半,更何況只有在底片沖印後才知道曝光是否準確。在數碼時 代曝光的問題變得簡單了,拍完之後可以立即回放,曝光不準可以馬上改,而且如果圖片以RAW格式存儲的話,其抗過曝/欠曝能力是很強的,只要沒有曝成完全 沒層次的一片純白,過曝/欠曝一個EV之內的照片都能在後期電腦處理時調正,而且基本不漏痕迹。但過曝/欠曝太多還是不行,如果相差2EV以上,調正後的 圖片也會很難看。所以掌握曝光補償白加黑減的原則依然重要。
焦距
光線經過透鏡就會聚成一點(焦點) ,鏡頭的焦距就是從鏡片(或鏡片組)的中心到焦點的距離,單位是毫米(mm)。對全幅135數碼單反相機以及我們以前常用的135膠捲相機(使用超市裡的盒裝膠捲)來說,焦距50mm的鏡頭稱為「標準鏡頭」,簡稱標頭,拍出來的照片類似肉眼平視的感覺(視角為45°左右)。
嚴格的定義是:標準鏡頭就是焦距等於底片(或CCD/CMOS)對角線長度的鏡頭。單張135底片是24x36mm,根據勾股定理計算,其對角線長度為43mm,所以135畫幅的標頭應該是43mm。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把焦距為40-60mm的都稱為標頭。早期的單反相機是與50mm鏡頭捆綁銷售的,這也許是稱其為「標準鏡頭」的原因吧。
廣角鏡頭(焦距小於35mm)能夠讓照相機「看得更寬闊」,因為它視角大;長焦鏡頭(焦距大於70mm)能讓照相機「看得更遠」,但視角窄。長焦鏡頭也稱遠攝鏡頭或望遠鏡頭。從焦距的定義就可以推斷出,廣角鏡頭都身材矮小,長焦鏡頭都高大威猛。以後我們只要一看到那些又粗又長的大傢伙,不用說那都是長焦頭。
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1960年以前,變焦基本靠走。1965年之後,焦距可以調節的變焦鏡頭開始大量上市。變焦鏡頭的優勢是明顯的,改變焦距不用再走路,只需轉動鏡頭筒。但變焦需要一套複雜的光學系統(其內部結構大多超過十片鏡片),這給變焦鏡頭帶來了 兩個問題: 1. 體積和重量大; 2. 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鏡頭成像清晰。
光學變焦與數碼變焦
我們經常看到數碼相機廣告上寫XX倍光學變焦。這裡的變焦倍數=最大焦距值/最小焦距值。一個28-280mm變焦鏡頭的光學變焦倍數就是280mm/28mm,即10倍。光學變焦英文名稱為Optical Zoom,它依靠鏡片的位移來實現焦距的改變。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裡面的鏡片就越多,鏡頭體積相應較大,畫質相對較低,光圈相對較小。
光學變焦並不是越大越好。一般來說,只要願意花大價錢認真設計精心製作,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光學變焦比在4倍以內的鏡頭其光學素質才有可能接近或者達到定焦頭的平均水準,比如佳能Canon 70-200mmF2.8IS鏡頭(市價兩千美元,重1.5公斤)。超過4倍變焦的鏡頭其光學素質基本不可能達到定焦頭的水平。
1995年以來市場上陸續出現了10倍以上的大變焦鏡頭,光學變焦越大當然越方便,但成像也會相應下降。2007年底上市的Panasonic松下FZ18數碼相機其光學變焦為28-504mm,達到了不可思議的18倍,但實測這款相機的鏡頭邊緣解像度相當差,看來18倍已經接近光學變焦目前的技術極限了。
關於數碼變焦我只有三個字:騙人的。數碼變焦只是電子放大,軟體稍作改動就可以從一倍到一萬倍變焦任君自取。只有光學變焦才是真正的變焦,數碼變焦是廠家用來欺騙外行消費者的。
焦距與135相機鏡頭的分類
焦距 鏡頭類型 備註
14-24mm 超廣角 視角很大,形變誇張,多用於拍攝建築與風光
24-35mm 廣角 多用於拍攝建築與風光以及街頭人文抓拍
35-70mm 中焦 視角接近人眼,多用於人文紀實抓拍
70-135mm 中長焦 視角比人眼窄,很多人像攝影師喜歡用這個焦段拍半身和頭像的特寫
135-300mm 長焦 適合拍攝遠距離物體。例如體育攝影、風光特寫等等。
大於300mm 超長焦/望遠 適合拍攝超遠距離物體比如野生動物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鏡頭是不是標準鏡頭(標頭)不是看它的焦距而是看它的視角,視角45度的就是標準鏡頭。對120相機來說80mm焦距鏡頭才是標頭。在數碼時代,對Nikon D5100等APS-C畫幅的數碼單反來說,35mm焦距的鏡頭就是標頭。
焦距與焦距轉換係數
目前,只有少數售價昂貴的頂級數碼單反CCD/CMOS才與原35mm膠片一樣大(36x24毫米),大部分數碼相機CCD/CMOS面積都比原膠片小,由此產生了鏡頭焦距轉換係數的概念。Nikon非全幅DSLR的焦距轉換係數均為1.5,也就是說原來135相機的鏡頭安裝到 D3100,D5100,D90,D7000,D300s等數碼單反上,其焦距要乘以1.5,50mm的標頭變成了75mm,200mm的變成300mm,以此類推。
之所以有焦距轉換係數這個東西,是因為我們幾十年來習慣了135相機和35mm膠捲的世界。如果以前幾十年膠捲一直就是nikon D3100的CCD/CMOS那麼小,現在我們完全可以不需要所謂的轉換係數而直接把33mm焦距鏡頭叫做標準鏡頭,因為它的視角是45度。在膠片時代我們的世界是很 簡單的,除了少數專業人士用120和大畫幅相機,絕大多數人都使用135相機。表2-1關於鏡頭焦距的分類就是針對135相機和35毫米膠捲來說的。幾十年來我們往往把50mm焦距,標準鏡頭以及45度視角這三者等同起來。
進入數碼時代以來,這個觀點是不對的,或者說不完全對,因為只有在CCD/CMOS面積與35毫米膠片一樣大的時候,焦距50mm的鏡頭才依然是視角為45度的標準 鏡頭。如果焦距不變,CCD/CMOS面積變小,鏡頭的視角也會變小,因為鏡頭的視角是由鏡頭焦距和膠捲(或CCD/CMOS)尺寸兩者聯合決定的。參見下圖:
焦距,感光元件(CCD/CMOS)尺寸,視角三者的關係
圖中focal length就是焦距,angle of view就是視角。根據上圖可以推論:假如焦距不變,CCD/CMOS越小,鏡頭視角越小。Nikon D5100數碼相機CMOS的對角線長約為原35mm膠片的2/3,如果鏡頭焦距保持50mm不變,我們發現視角從原來的45度變成了30度。如果要保持45 度的視角, 則需要把焦距縮短為33mm。也就是說,33mm鏡頭的成像因為CMOS變小而與原來50mm鏡頭的成像一致,等於是33mm鏡頭變成50mm的了。我們就 把這50/33=1.5稱為鏡頭的焦距轉換係數,它的計算公式為135膠片與非全幅DSLR的CCD/CMOS對角線長度之比。
因為不同品牌型號的數碼單反CCD/CMOS大小不一(有全畫幅、APS-H畫幅、APS-C畫幅和3/4系統等),所以焦距轉換係數也不同。CCD/CMOS面積越小,其焦距轉換係數越大。SONY和Pantex賓德非全幅DSLR的鏡頭焦距轉換係數與尼康一樣為1.5。 佳能60D和600D係數為1.6,Sigma SD14係數為1.7。奧林巴斯Olympus和松下Panasonic等3/4系統的數碼單反鏡頭轉換係數為2。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看到原200mm鏡頭在非全幅數碼單反上變成了300mm,就說數碼單反像增倍鏡一樣拉長了鏡頭的焦距。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數碼單反並不是增倍鏡,只是因為CCD/CMOS面積小,成像就如同在原135膠捲相機的36x24mm面積上截取了中間部分,這個中間部分和原300mm鏡頭的成像範圍是 一致的。雖然成像範圍一致,但數碼單反使用300mm鏡頭的效果並不完全等同於全幅相機使用200mm鏡頭的效果,例如它們對景深的影響就不一樣,也就是說鏡頭轉換係數隻影響視角 。
同是50mm焦距,CCD/CMOS尺寸一變,鏡頭的視角大不相同。進入數碼時代以來,我們的世界變得複雜起來,因為數碼相機CCD/CMOS從24x36mm到黃豆大小的 1/2.5英寸甚至更小,足有十幾個不同的規格。以前用35mm膠捲的時候,只要一看焦距就知道視角大小,現在的CCD/CMOS五花八門,光看鏡頭焦距不知道 CCD/CMOS大小,我們無法得知視角範圍。為了讓大家回到那難忘的看焦距知視角的35mm膠捲時代,現在數碼相機說明書在實際焦距後面都會註明「相當於135相 機xx-xxx焦距」,有的乾脆實際焦距都不寫了,直接在鏡頭上標註這個「相當於135的xx-xxx焦距」,這樣大家就好理解了。
景深與光圈優先
通俗地說,景深就是照片焦點前後延伸出來的「可接受清晰區域」。相對於光圈和快門,景深比較難理解,因為它是一個基於主觀判斷的概念。清晰還是不清晰並沒有絕對客觀的標準。
還是打比方吧:一張合影,如果對焦準確,一排人的臉部都很清晰,但人群前面的鮮花和人群後面的建築物就比較模糊。這張照片的清晰區域只限於人群,我們就稱此照片景深較淺(小)。如果用F22最小光圈來拍合影,除了人物清晰,人群前的鮮花和後面的建築物也比較清晰,照片的清晰區域很廣,我們就說此照片景深很大。
風光攝影一般需要大景深,因為我們希望景物的前前後後都清楚。人像攝影一般需要小景深,我們只希望美女的臉部清楚,此美女四周的樹枝和醜男最好都模糊,這樣才能夠突出主體。景深直接關係到圖片能否吸引人。
景深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1,光圈大小;2,焦距長短;3,被攝物體的遠近。所以在相機上並不能直接調整景深,只有景深預覽按鈕,小數碼DC和有些入門級單反連景深預覽按鈕也沒有,一切要靠估計。好在掌握了幾個原則後,估計景深並不難。這三個原則是:
1.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2. 焦距越長,景深越小;
3. 離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越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指的是實際光圈大小。第三節我們說過,光圈值和光圈實際大小是相反的。對135相機來說大多數鏡頭的最小光圈為F22,這時候景深最大(如果焦距和拍攝遠近不變),在F2.8的時候景深最小(如果此鏡頭最大光圈是F2.8)。
焦距越長景深越小這個好理解,廣角鏡頭景深大,長焦鏡頭小。實際上17mm的超廣角鏡頭如果使用F8以下的中小光圈,隨便你朝何處對焦,拍的照片前前後後景物都清晰。相反,200mm或更長的鏡頭景深很小,一定要仔細小心對焦,如果可能最好在三角架上拍攝,這些望遠鏡頭本來視角就小,很難端穩,稍不留神焦點就跑到九霄雲外去了。
離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越小。如果你湊得足夠近拍小狗的臉,有時候鼻尖清楚眼睛卻模糊,這種景深就非常小了。所以在很近距離拍攝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對焦,例如用微距鏡頭拍花花草草時。
既然景深這麼重要,我們一定要摸清上述三個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在不同的焦距段用不同的光圈各拍幾張,馬上回放看看,熟悉圖片的景深變化。最後要做到爛熟於心,不用相機的景深預覽按鈕,只要一看焦距和光圈就知道圖片的景深。
到這裡我們終於可以回頭再談談光圈了,它是攝影里最重要的一個詞。光圈有三個作用:
1. 控制進光量,這直接影響到圖片是否能正確曝光,是拍攝成功與否的關鍵;
2. 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雖然焦距和拍攝遠近都影響景深,但焦距和被攝物遠近的改變同時也會影響構圖,如果構圖確定,我們能控制景深的武器就只剩下光圈了;
3. 光圈影響圖片的清晰度,任何一個鏡頭都是在中等光圈的時候成像最好(圖片最清晰),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時候解像度差。
所以光圈這個傢伙對照片的影響真是太大了,牽一髮而動全身。前面我們說過,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的組合,如何選擇就要看你的拍攝意圖了,如果你要最小景深,那就設置F2.8最大光圈;如果你要最大景深,那就直接設置F22最小光圈;如果你要解像度最高,那就設置F8中等光圈。
由此我們引出攝影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光圈優先。光圈優先就是手動定義光圈的大小,相機會根據這個光圈值確定能正確曝光的快門速度。光圈優先的英文是Aperture Priority,相機主轉盤上大寫的A或者Av就代表光圈優先拍攝模式。
白平衡與RAW
要了解白平衡white balance就必須先了解另一個概念:色溫color temperature。所謂色溫就是以開爾文溫度表示光線的色彩,單位是K。當物體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時就會發出光線,此光線不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顏色的成份。我們常說的爐火純青,即爐火的溫度非常高,顏色才會達到青色,所以,溫度越高,藍色的成份越多,圖像就會偏藍;相反,溫度越低,紅色的成份就越多,圖像就會偏紅。光線的色溫舉例參見下表:
光線的色溫
光源 色溫(K)
蠟燭 2000
鎢絲燈 2500-3200
熒光燈 4500-6500
日光(平均) 5400
有雲天氣下的日光 6500-7000
物體在不同色溫的光源照射下會呈現不同的色調,在日光燈下整體偏白,在普通鎢絲白熾燈下整體偏黃。白平衡就是照相機對白色的還原準確性。大多數情況下數碼相機能準確判斷光源的類型,拍出的照片顏色準確,但也有時候相機的電腦對色溫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拍出的照片顏色慘不忍睹,嚴重偏藍或發黃。這時候我們就要手動設置白平衡。中檔以上的小數碼DC和所有的數碼單反DSLR都能在菜單里選擇色溫。
但萬一人腦也判斷錯誤怎麼辦?要徹底解決白平衡和色溫準確性的問題只有一個方案:選擇RAW圖片存儲格式。
高檔小數碼DC和所有DSLR都有圖片存儲格式選擇。相對於Word文字文檔,圖片文件都巨大無比,典型的一千萬像素數碼照片如果以不壓縮的TIFF格式存儲,一張可能超過25MB。如果相機存儲卡是1G(約1024MB),一張卡只能拍40張。所以不推薦TIFF存儲格式。我們需要把巨大的圖片文件壓縮以便一張卡能存儲更多照片。現最常用的圖片壓縮存儲格式為JPEG,同樣是一千萬像素的照片,以JPEG存儲一張1G的卡往往能拍100多張。
但JPEG是一種有損壓縮,拍兩張一樣的照片分別以TIFF和JPEG格式存儲,你會發現JPEG圖片丟失了某些細節。大部分相機都有圖片質量選擇,這實際上就是JPEG壓縮比的選擇,壓縮得越厲害,文件越小,一張卡能存儲更多照片,但細節丟失更多。
數碼相機內部都有一個小電腦,CCD/CMOS經曝光產生電子圖片信號,相機內的小電腦把這些電子信號進行加工處理,再傳輸給存儲卡。這些加工處理包括白平衡配置,顏色飽和度的增減,圖片銳度和對比度增減,降低圖片噪點等等,最後壓縮轉換為JPEG格式進行存儲。
RAW英文是原始的意思,這很好地說明了RAW圖片的特點:它是原始的,CCD/CMOS經過曝光產生的圖片電子信號直接傳給存儲卡,文件沒有經過相機內部電路的任何圖片參數和質量處理。所以RAW文件又被稱為數碼底片Digital Negatives。其實準確地說RAW文件也經過了壓縮,但這是一種無損壓縮,後期在電腦上可以準確還原,沒有一點細節丟失。我們回家後在電腦上可以給RAW圖片任意配置色溫(徹底解決白平衡問題),調整圖片的顏色,銳度,對比度,曝光補償等等,可以這麼說:RAW格式的圖片幾乎所有的參數都可以後期在電腦上調。桌面電腦比相機內的小電腦強大得多,我們後期手工精心處理RAW而轉換成的JPEG圖片肯定漂亮。
這個世界當然沒有完美的事,RAW文件最大的問題和TIFF文件一樣,太大了。雖然通常比TIFF稍小一點,但還是比JPEG大兩倍以上。好在現在的存儲卡都賣成了白菜價,16G的卡才人民幣一百多,問題不大。RAW文件第二個問題就是後期處理比較費時間。如果出門旅行十來天拍了上千張RAW圖片,後期處理會讓人頭變得巨大。還好現在很多相機都可以同時存儲JPEG和RAW,如果JPEG圖片看起來還可以就不用處理RAW文件了。但同時存儲JPEG和RAW,文件不是更大?唉,沒辦法。所以我最後的建議就是:重要圖片的拍攝一律存儲JPEG+RAW,一般的圖片存JPEG.
幾個必要的攝影名詞解釋
攝影辭彙大普及
最後做下小廣告
王波,網名 一鏡收江南
軟體設計師,熱愛攝影,旅行,美食,生活
微信公眾號id:ilikephoto
http://weixin.qq.com/r/-kPg_O7EBLN7raqb9xb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攝影術語其實是一個矛盾叢生、定義模糊的體系,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一個術語的物理定義往往不是大多數人(包括很多相機廠商和攝影師)使用這個術語的本意,比如很多人用焦距形容視角,用光圈 f 值形容進光量,但其焦距與相機視角沒有直接關係,只有間接關係,光圈 f
值也不代表進光量,只代表景深。一個光圈更大(f值更小)的鏡頭完全有可能比一個光圈稍小(f值更大)的鏡頭進光量更少,一個200mm鏡頭也可能比另一個200mm鏡頭的視角更窄,哪怕用在同一個幅面的機身上都會如此,更不要說拿小卡片機和全幅單反相比。還有各種快速法則,比如靠中間的光圈值畫質最佳,ISO數字越低畫面越乾淨,這些說法都不盡準確,只能說讓初學者記住有這種大致趨勢,比什麼都不知道要好。
連攝影術語本身都有這麼多問題,用簡單通俗的語言來解釋攝影術語,難免會帶來更多不準確之處。我以前解釋過一些概念,試圖盡量平衡通俗性和準確性,不想在這裡重貼長篇大論,點擊下面連結吧:
ISO、光圈、快門怎麼用:
如何理解 ISO、快門、光圈、曝光這幾個概念? - 徐元直的回答
到底有沒有等效光圈? - 徐元直的回答
樓上講的挺好的,另外建議題主可以看看Camlogic的《買相機你需要知道的事》系列
我來說一些攝影黑話吧
1.厚了:沖卷術語,厚了就是畫面黑,類似曝光不夠
2.薄了:沖卷術語,和厚了相反
3.拉風箱-無法對焦,響聲較大,有拉風箱的聲音
4.飛燈-外置同步閃燈,將外置閃燈設置在與相機相隔一定距離的地方,以營造更有立體感的燈光效果。飛燈方法一般為以有線或無線方法將閃燈與快門同步,在按下快門時同時觸發遠距離的閃燈。伸延應用為飛燈線(離機閃光燈同步線)
5.離機閃-閃光燈與相機分離
6.跳閃Bounce-中文正式說法是「跳閃」,意思是將閃燈燈頭扭向天花板或牆壁,以反射的光線來為 7.主體照明,產生較柔和的燈光效果
8.拉爆-中途曝光拍攝手法,在曝光中途中進行變焦,使照片出現放射性的線條
9.跑焦-指的是焦點確認後在開啟快門的一瞬間,鏡頭有動作,使焦點改變了原來確定的位置。
10.死白-因暴光過度而產生大面積失去細節的白色
一、器材及附件
機身都是浮雲,過眼雲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單反-就是指單鏡頭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DSLR,單鏡頭反光的數碼相機系統(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無敵兔-是5D2的諧音,5D Mark II的簡稱,是佳能2008年出的准專業級全幅單反相機
大兔子-Canon EOS 1Ds Mark II機身。現在大兔子已經升級成Mark III了,該叫它什麼呢?「大色子」如何?
小兔子-Canon EOS 1D Mark II 機身,
小兔妞-Canon EOS 1D MARK II N機身(別稱馬克吐溫)
五弟-CANON EOS 5D
塑料拖鞋-原指Canon EOS-350D機身, 後泛指塑料感太強的機身
小米-Minox小相機
小巴-巴爾達小相機
外閃-外置閃光燈
二、鏡頭
蔡司鏡頭-即Zeiss。蔡司是一家致力於應用研究,對於光學、玻璃技術、精密技術以及電子等高品質的產品開發、製造、銷售有貢獻的德國企業,從1846年開始,Carl Zeiss已開設生產顯微鏡的工作坊。Zeiss鏡頭,專業的攝像,攝影鏡頭。微距無弱旅
徠卡鏡頭-即Leica。創立於1849年,由23歲的德國數學家卡爾。開爾納(Carl Kellner)在威茲拉(Wetzlar)成立「光學協會」,開始鏡頭與顯微鏡的研發。目前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鏡頭生產商之一。
金圈-適馬的鏡頭和尼康,佳能的鏡頭類似,就是以顏色來區別鏡頭的等級。金圈一般是專業級的,紅圈其次,什麼都沒有的就是純粹的狗頭。買適馬的鏡頭最好是上紅圈以上的鏡頭。
紅圈-通常所說的「紅圈鏡頭」,特指佳能的「L鏡頭」,這裡的L代表luxury之意。在佳能的鏡頭體系中,所有佳能的L鏡頭都代表最高的光學素質。L鏡頭在在鏡筒前面有一道紅圈,而在型號上,紅圈頭也帶有一個L。例如EF-S 18-200mm F3.5-5.6和EF 24-70mm F2.8L USM,後者就是紅圈頭。因此,佳能的紅圈頭是很容易辨認的。
套頭-和機身一同組合出售的鏡頭。套機自帶的鏡頭,一般都很狗。
牛頭-就是專業鏡頭,具有優異光學性能的鏡頭,成像質量很高,做工精細,但很貴,比如佳能紅圈,尼康金圈
狗頭-普通的不值錢的鏡頭,即所謂性價比高的鏡頭,比較便宜,但成像效果不太好,做工用料都比較粗糙。性能和價位都是相對低廉的,其中不乏性價比很高的優質鏡頭,「馬頭」就是適馬品牌的頭。
龜頭-很XE的名稱,指增距鏡頭
福頭-福倫達鏡頭
美人頭-各家都有,一般把135、105/2或2.8,85/1.2或1.4稱之為美人鏡頭。
大炮-通常指200mm以上的長焦距、大光圈、大體積鏡頭
大三元-就是三個恆定光圈為2.8的變焦鏡頭。
小三元-就是三個恆定光圈為4.0的變焦鏡頭。
百微-焦距約為 100mm 的微距鏡頭,如 AF Micro-Nikkor 105mm f/2.8D
俄頭-俄國出產的鏡頭,通過轉接環可用於135系統DSLR
大奶-Leica D VARIO-ELMARIT 14-50mm f/2.8-3.5 ASPH MEGA O.I.S.(4/3 系統)
小奶-Leica D VARIO-ELMARIT 14-50mm f/3.8-5.6 ASPH MEGA O.I.S.(4/3 系統)
奶-Leica 的昵稱,伸延應用為「奶味」(相片的色彩或質感有 Leica 的味道)、「奶鏡」(Leica 鏡)
菜-蔡司鏡頭的昵稱,伸延應用為「菜味」(相片的色彩或質感有 Carl Zeiss 的味道)、「菜鏡」(Carl Zeiss 鏡)
標頭-就是50mm標準鏡頭
天涯鏡-焦距覆蓋廣角以至遠攝的鏡頭,可以「一鏡走天涯」的意思,如 18-200mm、18-300mm、28-200mm、28-300mm 鏡頭等
小黑-Nikon 80-200mm f/2.8 或 70-200mm f/2.8 鏡頭,與 Canon 的小白對應。基於版本的不同,第三代 AF Zoom-Nikkor 80-200mm f/2.8D ED 被稱為「小黑三」,第五代的 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 就稱為「小黑五」,如此類推,至於同型號灰色塗裝的就稱為「小灰」。
小痰盂-是佳能 EF 50mm F/1.8鏡頭的昵稱,該鏡頭是佳能最便宜的標頭,約幾百元錢。
384-300mm f/4 長鏡,伸延應用為 684、584
328-300mm f/2.8 長鏡
【鏡頭材料】
UD-底色散鏡片
AP-非球面鏡片
FL-螢石玻璃,螢石比UD好。
【鏡頭等級】
狗頭、黑孬-低端普及型鏡頭(包括低端套頭或低端單反相機的套頭)
牛頭-專業或頂級的鏡頭
G頭-美能達Minolta的牛頭;尼康Nikkor的太監頭(功能有所省略)如美能達 70-200mm F2.8 G、尼康 55-200mm F4-5.6 G
L頭-佳能Canon的牛頭,Canon鏡頭分消費級鏡頭和專業鏡頭,L是Luxury第一個字母的縮寫。特指專業鏡頭,做工好,成像好。鏡頭前端有個紅圈。
*頭-賓得Pentax的牛頭 如佳能「紅圈」鏡頭
仙頭-賓得Pentax的LE頭
========================
【Canon佳能】
大白(DB)-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Canon最長焦距的變焦L鏡,Canon著名的中長變焦頭,相對於小白而言
小白(XB)-Canon EF 70-200mm f/2.8L USM
小小白(XXB)-Canon EF 70-200 mm f/4L USM,比小白小一級光圈,因此被稱為小小白
愛死小白/小白IS(XBIS)-Canon EF 70-200 mm f/2.8L IS USM,小白的 IS 版本
愛死小小白/小小白IS-Canon EF 70-200mm f/4L IS USM,小小白的 IS 版本
愛死小白兔-Canon EF 70-200mm f/2.8L USM II 鏡頭,小白第二代
中白:Canon EF 35-350 f/3.5-5.6 L USM
老黑(LH)、Magic Drainpipe(魔法排水管)-Canon EF 80-200mm f/2.8L(小白前一代)
小小黑-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綠豆-Canon EF 70-300mm f/4.5-5.6 DO IS USM
霸王槍-Canon EF 400mm f/2.8L U IS
百微Canon EF 100mm f/2.8 Marco USM(百威)
大眼睛-Canon EF 85mm f/1.2 USM
小痰盂:Canon EF 50mm f/1.8(那50/1.2不該叫馬桶?)
塑料痰盂-Canon EF 50mm f/1.8 II
新大眼睛-Canon EF 50mm F1.2 L USM
黑夜之王-Canon EF 50mm F1.0 L USM
========================
【Sigma適馬】
大大黑、Sigmonster(怪物)-Sigma 300-800mm f/5.6 EX IF HSM
大黑(DH)-Sigma 100-300mm f/4 APO EX IF HSM (也稱巨黑)
小黑(XH)-Sigma 70-200mm f/2.8 APO EX HSM DG(不遜色於小白)
小黑妹(小黑馬)-Sigma 70-200mm f/2.8 DG Marco
Bigma(大馬)-Sigma 50-500mm f/4-6.3 APO RF HSM EX
========================
【Nikon 尼康】Nikkor-尼康鏡頭品牌
大鋼炮(DGP)-Nikkor AF-S 80-200mm F2.8 D IF ED(第四代),一說為Nikkor AF-S VR 200-400mm f/4 G IF ED
小鋼炮(XGP)-Nikkor AF 80-200mm f/2.8D ED(第一、二、三代)
小竹炮(XZP)-Nikkor AF-S VR 70-200mm f/2.8G IF--ED(帶防抖功能,泥粉絲的夢中情人)
小紙炮-Nikkor AF-S 70-300mm f/4-5.6G
金廣角-Nikkor AF-S 17-35mm f/2.8D IF-ED
銀廣角-Nikkor AF 18-35mm f/3.5-4.5D IF-ED
鑽石廣角-Nikkor AF 20-35mm f/2.8 D
小胖-Nikkor AF-S VR 200mm f/2G IF ED
碧玉刀、百變妖-Nikkor AF 28mm f/1.4D
餅乾頭-尼康Nikkor 45mm f/2.8 還是AI45mm f/2.8P
-賓得Pentax 40mm f/2.8
夜之鏡-尼康Nikkor NOCT 58mm f/1.2
-徠卡Leica NOCTILUX 50mm f/1.0
尼康大三元-金廣角+小竹炮+28-70mm f/2.8 ED
小手雷-Nikkor AF-S VR 55-200mm
小手雷-尼康AF85/1.8
大手雷-尼康AF85/1.4
========================
【Pentax 賓得】
Pentax 三公主-LE限量版定焦鏡頭
-SMC FA 31mm f/1.8AL Limited
-SMC FA 43mm f/1.9 Limited
-SMC FA 77mm f/1.8 Limited(風之眼)
離別鉤-SMC FA 200mm f/4 Marco ED
大金-Pentax SMC FA*250-600mm f/5.6
小金-Pentax SMC FA*70-200mm f/2.8
小小金-Pentax SMC FA*28-70mm f/2.8
仙頭-Pentax LE頭
========================
【其他】
大G-美能達Minolta AF 80-200mm f/2.8 APO G
小G-美能達Minolta AF 70-200mm f/2.8 APO G(D)SSM
多情環-美能達Minolta 135mm f/2.8 STF
拳頭-卡爾.蔡司Carl Zeiss C/Y 85mm f/1.2
鷹眼-康泰時Contax 45mm f/2.8
長生劍-萊卡Leica R Telyt 180mm f/3.4 APO
孔雀翎-奧林巴斯Olympus zuiko 90mm f/2.0 Marco
【現代武器型】
小鋼炮--Nikkor AF 80-200mm f/2.8 ED
大鋼炮--Nikkor AF-S 80-200mm f/2.8
小竹炮--Nikkor AF-S VR 70-200mm f/2.8G IF-ED
【冷兵器型】(七種武器)
長生劍--徠卡Leica R Telyt 180mm f/3.4 APO
孔雀翎--奧林巴斯Olumpus Zuiko 90mm f/2.0 Macro
碧玉刀--尼克爾Nikkor AF 28mm f/1.4 D(百變妖)
多情環--美能達Minolta 135mm f/2.8 STF
離別鉤--賓得Pentax SMC A* 200mm f/4 Macro ED
霸王槍--佳能Canon EF 400mm f/2.8 L U IS
拳頭--卡爾.蔡司Carl Zeiss C/Y 85mm f/1.2
【珠光寶氣型】(鏡頭極品中的極品,有錢才好玩)
八枚玉--徠卡Leica 35mm f/2
七枚玉--徠卡Leica 35mm f/1.4
六枚玉--還是徠卡Leica 35/2
小八枚--徠卡Leica 35/2.8
TIPS:
八枚玉:1958-1969年生產的Leica Summicron 35mm F2第一版鏡頭,銀色,由八枚鏡片組成,分為「眼鏡版」和「無眼鏡版」。眼鏡版為了配合M3而推出,用於修正取景時的放大倍率差。
六枚玉:1969-1973年生產的Leica Summicron 35mm F2第二版鏡頭,銀色,編號自2316001起;1973-1979年生產的Leica Summicron 35mm F2第三版鏡頭,黑色,編號自2646001起。均由六枚鏡片組成。
七枚玉:1980-1998年生產的Leica Summicron 35mm F2第四版鏡頭,黑色和銀色,由七枚鏡片組成。
【高貴型】(外觀精緻華貴,價格高不可攀)
三公主--賓得三支LE限量版定焦鏡頭:
Pentax SMC FA 31mm f/1.8AL Limited(溫良淑德「長公主」)
Pentax SMC FA 43 f/1.9 Limited(鬼靈精怪「小公主」)
Pentax SMC FA 77 f/1.8 Limited(風之眼,傾國傾城「二公主」)
在賓得粉絲心目中,有三隻鏡頭是他們的夢中情人。最早名字來源於色影無忌,2001年的一個資深網友「風之眼」的帖子。
【三劍客--佳能的九隻變焦利器】
變焦老三劍客:
EF 17-35 2.8 L
EF 28-70 2.8 L
EF 70-200 2.8 L
老三劍客:
20-35mmf 2.8L
28-80mm f2.8
80-200mm f2.8L
F4三劍客:
EF 17-40mm f/4L USM
EF 24-105mm f/4L IS USM
EF 70-200mm f/4L IS USM
新三劍客:
EF 16-35mm f2.8L
EF 24-70mm f2.8L
EF 70-200mm f2.8L IS USM
最大光圈都是2.8,慮鏡都是77mm。
【大三元】
Canon 的 f/2.8 大光圈變焦 L 鏡系列,包括
EF 16-35mm f/2.8L USM廣角變焦
EF 24-70mm f/2.8L USM中焦變焦 俗稱的黃金焦段
EF 70-200mm f/2.8L USM 長焦變焦俗稱的小白,還有一款防抖的就是EF 70-200mm f/2.8L IS USM叫做愛死小白
【小三元】
Canon 的 f/4 光圈變焦 L 鏡系列,包括
EF 17-40mm f/4.0L USM廣角變焦
EF 24-105mm f/4L IS USM全能變焦,俗稱的掛機鏡頭或是旅遊鏡頭
EF 70-200mm f/4L US M長焦變焦俗稱的小小白,還有一款帶防抖的就是EF 70-200mm f/4 L IS USM叫做愛死小小白
【大三元】尼康篇
Nikkor AF-S 17-35mm f/2.8 ED
Nikkor AF-S 28-70mm f/2.8 ED
Nikkor AF-S VR 70-200mm f/2.8G IF-ED
【Nikon三寶】
Nikon的f/2.8 大光圈變焦 ED 鏡系列,包括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 或 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
【外語型】(老外們起的外號)
Magic Drainpipe(魔法排水管):Canon EF 80-200mm f/2.8L
Bigma(大馬):Sigma 50-500mm f/4-6.3 APO RF HSM EX
Sigmonster(怪物):Sigma 300-800mm f/5.6 EX IF HSM Nifty
Nifty Fifty(漂亮50):50mm F1.4
Thrifty Fifty(節約50):50mm F1.8
再加一組
神器:EF 200/1.8L
聖母:Leica R180/2 APO
天香:Nikkor AF135/2D
仙卉:EF 135/2L
絕色:EF 85/1.2L
無雙:CZ Planar T* 85/1.2
驚艷:Nikkor Noct58/1.2
傾城:EF 50/1.0L
傾國:Leica M50/1.0
芳澤:Leica R35/1.4
芳惠:EF 35/1.4L
媚狐:Nikkor 28/1.4
妖姬:EF 24/1.4
無極:Nikkor AFS200/2
天籟:EF 180/3.5L
素肌:福倫達 125/2.5
夢幻:Leica R100/2.8 APO
粉彩:Nikkor AF 85/1.4D
追魂:CZ Planar T* 85/1.4
入畫:Leica R80/1.4 Summilux
一圖流。
依次為光圈值,快門,感光度ISO。
版權未知,如有侵權,請私。
光圈是個洞;快門是塊板;iso是個光線放大器;反光板是個鏡子···
用水池和水龍頭用來比喻光圈快門感光度雖然廣為流傳,然並卵。說到底解釋術語沒有任何用處,最有用的就是一個個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推薦閱讀:
※說說可以跟原廠比肩的適馬騰龍的鏡頭?
※為什麼我用單反拍出的照片很清晰,但是毫無特色?
※鏡頭一定要裝濾鏡嗎?
※怎麼避免成為一個單反器材控?
※請問這種色調是怎麼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