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看完電影心潮澎湃一時難以蛋定
被老師捎帶批評一句能各種懷疑自己人生價值
兩個人吵架時各不相讓
如何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負面情緒需要從理解情緒開始。所有真正有效的情緒管理手段,都是建立在對情緒的正面作用的肯定上的。先真誠的承認,情緒是我的一部分,是個好東西,然後才能心平氣和採用順水推舟式的處理方法。

一、認識到情緒的作用
所有的情緒,都是有用的。
情緒是我們人體的重要部分,是人這個機器的一個重要零件。你有負面情緒?恭喜你,你是一個完整的人,不是一個殘缺品。天生沒有負面情緒——這個人體核心組件——的人,早就在進化中被自然淘汰掉了。

比如說:
痛苦——很有用,它告訴我們這條路走不通,建議你換個方向;
焦慮——很有用,它告訴我們這個事情有點麻煩,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恐懼——很有用,它告訴我們這個事情很危險,建議趕快逃跑;
憤怒——更有用了,不僅告訴你目前的狀況不能接受,而且還額外提供你能量去解決這個問題。

情緒就是這樣一種本能性的、快速反應系統。

雖然頭腦的理性分析也能夠分析出這事情很麻煩、很危險、不可接受之類的,可是,頭腦的分析太慢了,而且,受教育程度低,分析能力弱的人怎麼辦?

比如,你遇見一隻大老虎

一個正常的人,根本不用思考,瞬間情緒爆棚,超級恐懼,撒開腿就跑,絕不猶豫;
而一個沒有情緒系統的人,則開始了他的冷靜分析:
1、這是一個動物。
2、四條腿,體表有毛,五官齊全,推斷是陸生哺乳動物。
3、看樣子比較像是貓科,具體是貓科的哪一種呢?我要全方位觀察,批判性思考,否則可能有錯誤結論。
4、等等,為什麼它向我跑過來,並且跳起來呢?。。。咦,它的頭頂有個「王」字?

以上就是沒有情緒反應系統的人,如何在漫長的進化中被淘汰掉的案例解釋。

這樣重要、有強大作用、直接決定你生死存亡的核心組件系統,你說你要不要?不要給我好嗎?有多少要多少。

二、你需要了解情緒的本質
情緒的本質是什麼?
這種答案很多,從不同維度去切入會有不同的論述。在情緒管理上,我認為理解情緒的最好的一個切入維度是——進化與生存:
情緒是進化尺度上的、基於大數據與概率的生存理性

而我則習慣於給這個定義一個形象化的解釋:情緒是一支軍隊的哨兵、偵察兵

哨兵,有兩種功用:
1 主要作用——偵查與報告信息,尤其是危險信息;
2 次要作用——參與戰鬥

當危險靠近的時候,情緒這種獨特的機制能夠立刻讓我們覺察到危險,並且——
1它期待我們做出一些反應,以消除危險;
2 倘若我們沒有重視問題,它作為合格的哨兵,就會堅持不斷的重複發出報告;
3 如果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弱,無法解決問題,那麼它還會發揮它自身(弱小)的戰鬥能力,親自參與戰鬥,動手解決問題

三、由情緒的這個本質,嚴格的推導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1 現在,你已經了解到,情緒不是敵人,它是你的朋友、盟友,是你忠實的僕人。因此,你不需要討厭你的負面情緒,

2 你或許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引起你情緒的那個事物身上,而非情緒本身

情緒是一個必要的、正確的、本能性的信息反應系統,你跟這個系統過不去、犟脾氣,是沒有用的,你應該去解決那個引起問題的事物。

如果你沒有解決方法,那麼哨兵會自動變成戰鬥部隊,以他羸弱的戰鬥力去拼殺——做出很多不合理的蠢事。關鍵在於,這是絕對不可避免的,這是根深蒂固的生存機制,這是非常合理的安排!當主人手無縛雞之力,坐著等死的時候,難道偵察兵不該忠心耿耿、以他弱小的身軀拚死一搏嗎?!
這要是寫成一部小說、電影,那還是個很感人的故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自己的主人誤解、冤枉、拋棄的老兵,冒著生命危險與敵人拼殺來保衛主人。

比如,你馬上要考研了,很緊張,很焦慮,生怕考不上。隨著焦慮的加重,你經常情緒崩潰,晚上睡不著覺,活得很痛苦。
這個時候,問題就從考研變成了焦慮本身了——我為什麼成天這麼焦慮啊?我是不是有焦慮症啊?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啊?我怎麼辦啊?

而這個時候,你只需要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考研這件事情上就好了。晚上焦慮的睡不著覺?那就半夜2點鐘起來複習,看考研資料。管他什麼生物鐘、健康作息之類的,都是扯淡,如果你是2點鐘焦慮的睡不著覺,那你就2點鐘起來複習。一直看書做題,做到實在太累了,自然就睡著了。

更重要的是,你感覺到自己正在認真複習,你的情緒系統(哨兵系統)發現主人已經意識到考研是個需要重視的事情了,他的報告信息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於是他就把自己派出去的偵察兵——焦慮——收回來了,焦慮的情緒就會消散掉。
還記得最開始我提到的情緒的作用嗎?焦慮,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讓你重視。

在我的另外一個回答里我們應該嚴厲教育孩子嗎? - 葉修的回答,我舉了一個詳細的案例,講解我是如何教育一個非常頑劣的6歲孩子的。這個孩子完全無視基本行為規則,對任何試圖管教他的人都大叫、激烈反抗,一邊辱罵一邊踢打,還要吐口水。之前所有的老師,包括他的父母,都對他無能為力,並且很容易被這個孩子引發自己的情緒——憤怒、失望,無奈等。

我在調教這個孩子的過程中,全程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情緒,其實並非我有驚人的定力,而是,一旦1出現了情緒(在該場景中,很容易被引發憤怒),我能夠立刻覺知,並且與自己的情緒溝通:

1這個孩子開始打我,罵我,於是哨兵出來了——憤怒的情緒產生——說:報告,有危險!可是過程只有0.1秒鐘,這個念頭剛剛產生就被掐斷了,因為我向哨兵做出了回應:別逗了,這個6歲的小不點還能傷得了我?哨兵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退下去了。

2 在剛開始調整孩子的時候,其他老師、家長都很焦慮,他們的哨兵說:報告,有危險!你的盟友葉老師正在經受巨大的挑戰! 而老師和家長都不知道我能不能搞定這個孩子,所以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焦慮。
而我很明確的告訴我的哨兵:知道了,我正在處理解決這個問題。我的哨兵看見他的報告已經被我接受,覺得任務完成了,於是就下去了——焦慮只有0.1秒,一個念頭就過去了。

所以,如果你能夠搞定你面對的問題,或者你正在為你的問題作出努力,你的情緒就比較容易穩定下來。

3 如果暫時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何控制情緒

這種情況下控制情緒比較難,但也很常見。很多時候,甚至是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無法立刻解決問題。比如,你的父母就是要無限制的控制你;你的上司可能故意刁難你;你或許被朋友背叛了,對象出軌;也可能被合伙人坑了,損失100萬。

這種時候,你的哨兵——情緒系統,會瘋狂的提醒你:危險!危險!危險!危險!。。。。
然而,現實情況中,這些問題,這些觸發情緒系統警報的東西就是不受你控制,就是暫時無法解決的。那麼這時你該怎麼辦?

為了不被負面情緒控制,你需要充分的體驗情緒,和情緒待在一起

上面這句話被很多心理醫生、身心靈治療師等等的一再重複,看起來玄而又玄,好高深的樣子,可是又無法真正明白,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種玄乎的說法迷糊了我很長時間,後來我終於想通了。並不是打坐禪定開悟想通了,也不是哪個靈性導師終於肯用合乎語法的人話把這個問題講透了,而是我在閱讀生物行為學的時候想通的。

一旦想通了以後,這個邏輯就非常簡單了:

  • 情緒是我們的偵查報告系統,是一名哨兵,偵察兵;
  • 他非常的盡職盡責,必須把外面的危險信息報告給主人(我們)
  • 如果他認為主人沒有理解這個危險信息,沒有重視,他就會堅持不斷的反覆報告,直到它認為主人真的聽懂了、重視了——以此保證生存
  • 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與情緒系統溝通,讓這個哨兵知道,主人已經接收、並且理解了他所報告的危險信息,它可以去休息了。

只有上述目的達到了以後,情緒才會消退下去——哨兵任務完成,安心回去休息了。而其他任何強制性壓迫的方法都沒有用,因為這與人類幾百萬年、生物界幾億年的宏偉進化起了根本性的衝突

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
找個地方坐下,坐端正,閉眼,不斷安靜默念:情緒哨兵,我已經接收到你的危險報告信息,我會著手去處理這個問題的。

如果暫時沒法解決問題的,就反覆默念:情緒哨兵,我已經接收到你的危險報告信息,但這個問題暫時無法解決,請你先下去吧,時機成熟後,我會找機會解決問題的。

上述方法適用於 在短時間內遭受情緒失控,但還沒有長時間的惡性積累情緒的人。如果是已經積累了很多負面情緒的人,則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方法去處理。

4 處理積累得很深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上述已經說明,是人體的情報系統、哨兵,這就意味著,它不是虛的,是有真正的實體物質與它對應的。

情緒的物質——表現形式大致如下:

  1. 最初,外界某種情況發生,你在產生某情緒——稱為情緒A——的同時,也產生的對應的物質A(物質A是情緒A的生理基礎);
  2. 如果情緒A很快消散,則物質A也被你通過汗液、大小便排泄出體外,就像普通的吃東西、代謝廢物一樣;
  3. 如果情緒A長期、猛烈的發生,則物質A大量的產生,其速度超出了身體對物質A 的排泄能力,則物質A在身體內積累起來——就像你偶爾喝瓶飲料,飲料里的毒素會被自然排出體外,然而喝得太多了,飲料中的防腐劑、色素之類的有毒物質就會在你體內積累起來,形成白血病、腸胃病等;
  4. 接著,由於物質A在你體內的有大量的剩餘積累,你變得比原來更容易觸發情緒A——那當然了,因為物質A就是情緒A 的引發物質啊。

所以,修復自己的情緒,有一個極其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鍛煉身體。一般人只覺得鍛煉身體可以促進生理健康,但忽略了,鍛煉身體還可以促進心理健康。

通過穩定的運動、鍛煉,加速自己的身體代謝、修復和排毒,逐漸將物質A 的積累殘餘物排出體外後,我們就從惡性、累積性的負面情緒中脫離出來,回到了第三階段——事件觸發性的負面情緒了,就可以按照之前的方法去處理了。

--------------------------------------------------------------------------------------------------------
最後再分享一個處理臨時性情緒的高效應急方法(我從「黃庭禪」中學來的):

漢語中形容一個人情緒慌亂的時候,有一個成語叫做「方寸大亂」,這個「方寸」是什麼東西?
這個「方寸」就是指人的胸口正中間的一小塊地方,身體前面中線與兩乳尖連線的交叉點。
各位下次情緒激動的時候,可以藉機感受一下。把注意力集中到這個叫做「方寸」的地方,你將感受到,這裡有一種非常混亂的氣息,四處亂竄(不是正常心跳的感覺,也不是正常的呼吸的感覺)——大致類似於武俠小說里的「走火入魔」、氣息不受控制、一團真氣四處亂竄的感覺(人家比較嚴重,是全身真氣亂竄,我們比較輕微,只有方寸這一點點地方在亂竄)。

而控制情緒的方法很簡單,就從這團亂竄的氣息入手。當你感受到方寸之間混亂的氣息後,深吸一口氣,用這口吸入的、方向固定(筆直向下)的氣,去衝散那團亂竄的氣,把它的方向帶過來,變得有序。然後深呼一口氣,反方向把這團氣吐出來。

這樣反覆幾次以後,方寸之間那種混亂的氣息就會停止,被你正常的呼吸所替代,而你會神奇的發現,隨著方寸之間氣息的平靜,你的情緒也就隨之平靜了!

所以,這個方法不僅能幫助你控制情緒,還能給你帶來一種 「我剛剛用自己深厚的內力給自己療傷了」、「我TM也是武林高手啊!」的感覺~


躺下來。

沒錯,躺下來。不是躺倒床上,沙發上。是躺在地上,直挺挺硬硬的躺下來。

也是不躺在大街上,是躺在家裡,沒人的教室,辦公室,或者任何你熟悉又不會引起圍觀的地方。

對攝影感興趣的朋友多多少少可能聽過一個小技巧,拍照的時候,蹲下來。

蹲下來,你能看到與以往不同的視角,看起來平淡無奇的事物也能美妙起來。

女生更是清楚嘛,蹲下來拍照顯腿長。男朋友們劃重點,記好知識點。

躺下來之後,你會發覺一切都變得高大,似乎不一樣了,像回到童年。

閉上眼睛,深呼吸。

可以想想過去的事情,你閃光的時刻,你喜歡的事物,你前天看的電影,上一個心動的人……

盡量呼吸的平穩,放鬆。

這是我的一個小技巧。每次流程走到這裡,我的情緒大概能恢復百分之六十。

當然也不是每次都奏效,面對負面情緒,有的需要消解,有些需要發泄。

如果你平和下來,睜開眼睛,用力,要迅速起身。

如過你依舊喪氣,睜開眼睛,用力,馬上去發泄。

最後無論怎樣,都要起身,正面去剛這個世界。


如何調整自己的負面情緒?

1.
我不同意所謂的「忙起來就好了」這種解決方式。
因為但凡有點上進心的,未來的若干年只會越來越忙,不斷被各種壓力push到不行。

如果只會用繁忙舒緩壓力,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發現負面情緒無處不在,沒有地方可以躲避。

2.
記錄生活中每一個自己感覺「溫暖的」「開心的」moment
可以記在本子上,備忘錄里,微博上,等等等等。

比如,看到一個小男孩一邊喝奶茶一邊偷看小女孩
比如,手拉著手慢慢走的老爺爺老奶奶
比如,今天喝到的奶茶特別好喝

等等等等

每一天的生活總是有好有壞的moment,這才是生活的常態。
學會記錄這些moment有兩個好處

第一是 時間長了,會養成習慣去留意美好的事物。畢竟,心裡的世界,往往是眼中的世界。
第二是 時常再回過頭,看看自己所記錄的這些。自己困難,難過,傷心的時候,這一切會再次溫暖自己,治癒自己。自己記錄的,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3.
當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不要去害怕,也不要想著去掙脫。

就像人不可能時時刻刻開心,同理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很down
每一種情緒都是平等的,生理正常的反應,我們不要歧視任何一種情緒,學會擁抱情緒。

難過就難過咯,我現在一年哭的次數好叫比以前少了,有機會能哭出來多開心啊,快快快多哭點這次。

開心愉悅的時候,我們會克制自己過於激動的情緒去做好手頭的事情。
同理,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剋制好自己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該吃吃該喝喝,工作學習按部就班,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把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前途放在第一位,比如情緒太糟無心學習,高三一年毀於一旦,這就是對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前途不負責。

4.
找尋自己的興趣愛好。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釋放情緒和壓力的自己真的喜歡做的事情。

比如,你可以吃一個冰皮月亮蛋糕嘛
比如,你可以打開音樂自己在床上蹦蹦跳跳嘛
比如,你可以在地上不斷打滾翻騰大哭嘛

每個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喜歡的事情,他人的模仿借鑒過來沒多大用。

人啊,都是靠不住的。安全感啊,都是要自己給自己的。
所以,擁抱自己的每一種情緒,安慰自己一切都會好的,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就會發現,嘛呀每天都過得還不錯。

日子,這麼過,總會還不錯嘛。

廣告時間:
我的搭檔@朱朱妹s 抓著我來給公眾號貼個二維碼
公眾號其實也就是分享一下我們日常的生活 關注需謹慎
我也是被抓來的,謝謝大家

http://weixin.qq.com/r/lDpvd3vEFyZorT8U92_G (二維碼自動識別)


學一下陳小春一家。


最近看爸爸去哪兒,見到Jasper和陳小春的對話,察覺這家人的情緒非常健康。

所謂情緒健康不是抑制壞脾氣,而是能夠包容壞脾氣。

陳小春情緒不好的時候,Jasper不會直接認為:爸爸情緒不好是我的錯,而是會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是爸爸的問題,他會說「can you stop angry now?」

如果是因為自己沒穿鞋亂走,也會主動承認錯誤。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閃光點。
真的有太多孩子會覺得,爸媽發脾氣是自己的錯,離婚吵架也是自己的錯。
當然這些都源於原生家庭的教養,所以我覺得陳小春和應采兒組成的這個家庭,一定給了Jasper很大的獨立自主的空間。

陳小春也一樣,他知道自己脾氣暴躁。所以可以看到他有一點脾氣就馬上反應過來,開始自我疏導,也會找Jasper道歉和溝通。

不會擺出一副「我山雞哥是你老子,老子說了算」的樣子。

之前看過應采兒上節目,聊到陳小春就是一副被寵的樣子。而她也說自己會放很多時間照顧家人。

好了…可能有的人覺得我偏題了。

問題的答案就在例子里:

不要壓抑負面情緒,去認識你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容易暴躁,就承認自己容易暴躁的缺點。然後在壞情緒出現的時候,問自己是否能換一種方式解決?

當大多數負面情緒都被你理智處理之後,就不會變成一種缺點了。大家也能看出你的用心,畢竟本來就沒有人十全十美。

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里,你的負面情緒傷害到別人。一定要為此真誠地道歉。包括你自己。

3600贊………受寵若驚!
90度鞠躬感謝閱讀點贊的各位!

——————————

5200贊更新…
哈哈哈,有人建議我鞠躬加到100度!!
好的,150度鞠躬!感謝各位父老鄉親的贊!!!

沒什麼可以說的,那就給大家拜個年吧!(本司機腰不好…再多扛不住了)


題主在問題中使用了「負面情緒」這個詞。悲痛,恐慌,沮喪,惱怒,挫敗……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歷的負面情緒。然而,你真的能準確辨別它們嗎?當你高吼著「寶寶心裡苦」的時候,你知道你的「苦」具體是什麼情緒嗎?

我們認為,在你嘗試理解自己的情緒、甚至是控制它們之前,你需要先準確地捕捉它們。你需要知道,你現在所經歷的到底是什麼。


我曾經有個不算太熟悉的校友。那天因為偶然的契機在小餐館裡和他聊天。我們對話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卻令我印象深刻,至今都歷歷在目。

他只是跟我說起一件小事,事情很簡單,兩句就說完了。但他緊接著,一氣呵成地用一連串長句,向我描述了那一個瞬間里他的各種情緒,以及它們在電光火石間的演變。明明只是一眨眼,在他的敘述中卻如此豐富,以至於瞬間彷彿被拉得很長。

他能夠如此敏銳地捕捉,並細緻入微地分辨出,一瞬間的情緒里究竟有多少種,還能用精確而生動的長句把那些情緒描繪出來。當時我想,他很適合做一個作家吧。

等到我後來學了心理學,再想起那次的對話,我對他的那種能力有了專業視角的認識:他的情緒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很高。

而也是在學習之後,我才知道它不僅僅關於藝術表達。情緒粒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們管理和應對情緒的能力。那些情緒粒度高的人,更能夠分辨並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情緒做朋友。情緒粒度高的人不容易被情緒控制。而提高情緒粒度,就能直接提高人們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那麼題主的困惑也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如何能夠通過提高情緒粒度,和情緒和平相處?今天就來和各位知友聊聊這件事。

「情緒粒度」:

標記出不同情緒的能力

「情緒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是Feldman Barrett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人區分並識別自己具體感受的能力。當我們在面臨突發事件、閱讀一本著作,或者身處其他喚起我們情緒的情境時,高/低情緒粒度的人對於自己所經歷的情緒,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比如,在911恐怖襲擊之後(Kashdan McKnight, 2015),

有的人會說:「我的第一反應是巨大的悲傷……緊接著的第二反應則是憤怒,因為對於這種悲傷,我們竟然無能為力。」

有些人則會說:「我感到一股無法被確切描述的巨大情緒。也許是恐懼,也許是憤怒,也許是困惑。我只是感到非常非常糟糕。太糟糕了。」

前一種人是高情緒粒度的,他們能夠用具體的情緒辭彙來標記自己所經歷的感受。而後一種人則是低情緒粒度的,他們並不準確地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總是用籠統的辭彙來表達,比如「開心/不開心」。

情緒粒度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感受,高情緒粒度的人,對情緒的體驗更豐富、更細緻入微,能更好地感受自己的情緒;二是表述,高情緒粒度的人在擁有某種感受的時候,無論它是新的、還是在記憶里的,他們能夠用準確的辭彙和良好的表達技巧來形容這個情緒。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研究在找到各種具體情緒的分界——一些研究者認為,我們的每一種情緒,都能夠精準地在大腦中擁有對應的位置。Tiffany Watt Smith說,我們甚至可以將情緒理解為一種完全客觀的存在,而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模糊和籠統 (Dahl, 2016)。

心理學家認為,識別自己的情緒、給它們打上準確的標記是情緒管理的開始。

為什麼我們要分辨情緒?

那些「感到糟糕」,而不知道自己所經歷的情緒究竟是什麼的人,更容易陷入一種「被情緒控制」的感覺。

Barrett(2016)的研究發現,這是因為,當情緒發生時,你需要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現的生理、行為反應,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應對每一種具體的情緒。

神經科學研究證明,我們的大腦是不斷根據過去的經驗,來決定如何對之後受到的刺激做出反應的。久而久之,大腦會形成每個人獨特的一套生理預警機制。比如,一個看到蜘蛛就害怕的人,Ta的大腦可能會在蜘蛛或者僅僅是這兩個字出現時,就會升高血壓、釋放皮質醇。

但是,情緒粒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這套預警機制的效率。如果你對情緒的感覺只是籠統、含糊的,比如「我真的感覺很糟糕」、「我的情緒很壞」,那麼,每一次感覺「不好」的時候,你都會產生一樣的、負面的身心反應,但它只是一種重複的消耗,因為你始終不知道,自己每次具體需要應對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高情緒粒度使得人們的大腦在應對生活的種種挑戰時,有了更加精密的工具。」Barrett(2016)在《紐約時報》的撰文中表示。不同的負面情緒,只會激活一部分負面身心反應,損耗更小。

對於高情緒粒度的人來說,他們的應對情緒的能力還會不斷變得更系統、更精細。經驗會隨著人生閱歷而增加。久而久之,他們會形成關於如何應對自己每一種情緒的宏大的「工具庫」。

而一個低情緒粒度的人,Ta不曾真正地認識過不同的負面情緒,也就無法很好地處理它們,不知道如何分門別類地、採取多種不一樣的策略去應對、處理。

於是,有些人會粗暴地將這些情緒全部壓抑、隔離。而這些未被處理的情緒,反而會在我們注意不到的心底慢慢發酵。也有的人會選擇粗暴地對抗,以至於讓自己處於對所有負面情緒都過分警覺的狀態里。這兩種情形,都是對負面情緒無法精細應對的結果。於是他們似乎總是被自己的情緒傷害。

一系列實驗證明,情緒粒度高會對人產生諸多好處。比如,高情緒粒度的人更不容易在壓力下崩潰或採取負面的「自我治療」(self-medicate)策略,比如酗酒、暴食、自傷,也更不容易採取報復或侵犯他人的行為,有更低的抑鬱和焦慮水平等等(Kashdan McKnight, 2015)。

情緒粒度甚至會對健康有正向的影響,高情緒粒度的人去看醫生、用藥的頻率也更低(Kashdan McKnight, 2015)。

如何找到情緒的名字?

如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樣,情緒粒度分為感受和表述兩個部分。要想提升情緒粒度,也要從這兩方面入手。

1. 當情緒出現時,找到它在坐標軸里的位置。

我們可以用2個維度來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簡單、初步的分析。

一個是「喚起程度」(arousal),即這是一種讓你「有感覺「還是「沒感覺」的情緒,比如「憤怒」就是一種比「抑鬱」喚起程度高的情緒;

另一個是 「愉悅程度」(pleasure/displeasure),即面對刺激時產生的情緒是愉悅的的,還是不愉悅的(Lewis Barrett, 2010)。

按照這兩個維度,我們所擁有的一些基本情緒都能夠在坐標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

興奮是高喚起、高愉悅的情緒,

憤怒是高喚起、低愉悅的情緒,

平靜是低喚起、高愉悅的情緒,

抑鬱是低喚起、低愉悅的情緒。

Lewis, M., Haviland-Jones, J. M., Barrett, L. F. (Eds.). (2010), Overcoming low self-esteem;翻譯:KY作者隋真

高情緒粒度的人,對於同一個區間里的不同情緒也可以很好地區分,比如,他們能夠區分抑鬱、疲倦、無聊、悲傷(同為低喚起、低愉悅)。而低情緒粒度的人則容易將它們混為一談,比如只會使用「不好」來統一形容負面情緒。

主動識別情緒所在的區間,並進一步嘗試識別在區間內每種情緒的差異,是一種主動鍛煉情緒粒度的方式。你首先需要把你的情緒轉化為能被表達的語言。

2. 學習更多的情緒概念。

耶魯大學情緒智能中心的研究顯示,學校里的兒童僅僅是通過學習更多的情緒概念,也能夠改善情緒管理能力,提高行為表現。因此,如果想要提高情緒粒度,學習情緒概念相關的辭彙和它們的具體含義也是一個好辦法。

有趣的是,我們常常會發現,在世界上不同的語言中都有對於情緒的獨特表述,這些情緒的語詞存在於不同的語言中。Dahl, M. (2016)曾經整理了在各種語言中、不為常人所知的「10種精準描述的情緒辭彙」,比如:

·甘え(日語,Amae):「依賴一個人的好意」,或者「能夠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愛」。儘管現代社會裡的我們經常感到自己足夠獨立,但我們依然會感知到這種情緒,它源於一種對他人的深刻的信任感,無論是對搭檔、父母還是你自己。

· L』appeldu vide(法語):「虛無的召喚」。它指的是,你在某一刻,突然被無法被解釋的思緒控制了大腦。比如,在等待地鐵開來的時候,你會突然有「跳下站台」的衝動,但卻不知道這種衝動從何而來。它可能會使你產生喪失力氣、搖搖欲墜的感覺。

· Awumbuk(巴布亞紐幾內亞拜寧人的語言):「訪客離開之後的落寞」。我們總是厭倦訪客將自己家裡弄得一團糟,但當他們真的離開,你又可能會覺得家裡空蕩蕩的。對,就是這種感覺。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拜寧人甚至發明了一種方式來消除這種落寞的情緒,當客人離開後,他們就會裝滿一碗水在家裡過夜,讓它吸收令人苦惱的空氣,第二天早起,鄭重其事地將那碗水潑到樹叢里,然後開始新的一天。

· Brabant(英語):「非常想知道你能將別人逼到什麼程度」。有一些人總能在戲弄他人當中找到樂趣,並且他們很想看看別人崩潰之前,能夠戲弄別人到什麼程度。

· Depaysement(法語):「作為異鄉人的喜憂參半感」。陌生的環境總是會刺激我們變成另一個自己,當我們外出旅行時,也非常有可能會做出在熟悉的場合不會做的事情。這種情緒是喜憂參半的,可能有欣喜的成分,也可能包含迷失、困惑。

· Llinx(法語):「在肆無忌憚的破壞中產生的奇怪快感」。有時,你可能並非出於痛苦、煩躁或發泄,但就是想要製造一些混亂,比如在深夜踢翻一隻路邊的垃圾桶,或者將桌子上的東西都推下去,並且對此感到莫名的開心。

· Kaukokaipuu(芬蘭語):「對遙遠地域的渴望」,或者「思念從未到過的『故鄉』」。有時,你明明沒有到過一個地方,卻會對那個國家、地域產生莫名其妙的渴望,甚至像是一種思鄉之情。

· Malu(印度尼西亞土著杜松語):「在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面前,突然感到手足無措、語無倫次」。比如,突然偶遇你景仰已久的前輩、喜歡的偶像、公司的CEO時,你漲紅了臉,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而且,杜松人認為,這種尷尬的情緒反應不僅是正常的,也是得體、有禮貌的。

· Pronoia(英語):「認為所有人都在合謀令我快樂」,雖然事實上可能並非是這樣。在塞林格的《抬高房梁,木匠》一書中,SeymourGlass這樣自嘲:「上帝啊,如果要說我有什麼毛病,大概我就是被害妄想者的反面吧。我懷疑人們在合謀使我快樂。」社會學家Fred Goldner則將這種情緒命名為pronoia。

· Torschlusspanik:「艙門即將關閉時的慌張」。它可以形容在趕火車、飛機時艙門即將關閉的慌亂,或者當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感到截止日期越來越近時的不安。

以上只是列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情緒概念,如果想要學習更多,可以去看看Watt-Smith(2016)在去年出版的《人類情緒手冊》,裡面列舉了154種不同的情緒概念。

要想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反控制,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學習,從而才能在每一種情緒出現的時候抓住它們,說出它們的名字,而不是任其發展和蔓延。如此,情緒才會被我們化敵為友。從此,當你在感受到不高興的時候,努力去識別它,而不要再只是說「寶寶有小情緒了」啦。


最後,一個小練習:說出你今天或者最近感受到的一種情緒,儘可能精準地描繪它吧~留言給我們哦~

以上。

原文發表於 不被情緒控制,要從捕捉它們開始 | 測試:你識別情緒的能力怎麼樣?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昨天我被學員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約會聊天時女孩說:「某某開車飆到200多碼,光改裝費就花了30萬,太帥了!」,那麼應該如何回應?

我很快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但出於好奇心理,我還是把這個問題發到了自己的微博魔鬼諮詢師阮琦的微博。

很快這條微博下面出現了近百條評論,並且大多數都表現出明顯的攻擊性,在這裡先列舉一些不那麼暴力的:

*他真富有,我如果有那麼多錢,我寧願投資。
*他是靠自己賺來的錢的話就太酷了。
*他開車的時候載著你了?
*你需要惡補一下交通規則。
*那你嫁給他撒。
*不怕害出你大姨媽來啊。
*才200邁,開的是驢車吧。
*呃~呀~他一定很喜歡你這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改裝花30萬?這年頭隨便一個30萬的破車就輕鬆上200邁了。玩改裝?那得往百公里加速3秒以內使勁!國內團隊全白搭,可這30萬還不夠人國外技師搓澡修腳的呢!
*那一定十分刺激,不過我如果坐上去的話,我一定會懷疑自己的小命保不保的住。
*幹嘛要改裝,直接買輛三嘣子不就得了
…………

如此偏激的預設立場超出了我的預料。現在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對話中說到的「開車飆到200多碼」的「某某」其實是個女孩,那麼咱們還會有同樣的敵意嗎?當然也可能有人說「飆到200多碼」是超速,超速就是不好,但是請注意,人家沒說是在公路上開,難道不可以是在賽道開嗎?

我之所以這麼較真,其實是想討論這樣一個問題——那個真正引起我們不愉快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真正的原因不是超速200碼,不是揮霍30萬(有發燒友砸鍋賣鐵玩車的),不是某某是個惡少,在這個話題中,真正會讓人產生強烈不快的原因由兩個事實構成——「正在約會的女孩表現出對別的男人的興趣」+「那個男人比我有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至於超速、至於揮霍、至於惡少,這都是為了釋放自己憤怒而尋找的道德借口。為什麼人的下意識會這樣?因為有一種認知會刺痛我們——「她對別人有興趣是因為你自己失敗」。

這裡出現了兩個事實:1,「她對那個男人有興趣」,這個事實會讓我不愉快,2,「那個男人比我有錢」,這個事實也會讓我不愉快。但如果把兩個事實聯繫起來——「因為那個男人比我有錢,所以她對那個男人有興趣。」這時候我的負面情緒就會翻倍,甚至強烈到我不能去面對的程度。

再進一步分析,如果女孩是對一個騎三輪車的中年大叔有興趣的話,難道我們的痛苦就會小一些嗎?其實也不一定,因為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找到自己跟中年大叔的劣勢,比如大叔性經驗豐富活兒好,所以對這種心理更深入的解釋是:當我們被負面情緒控制時,我們自己會去尋找更多的負面事實,然後再把負面事實建立因果關係,而因果關係一旦建立,負面事實的出現就會顯得更加必然,由此讓我們的負面情緒像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這種心理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例子,比如說當老婆聽說老公有了外遇,往往都忍不住想知道小三到底長啥樣,可是一旦知道了,不管是小三長得比自己漂亮,還是小三長得沒自己漂亮,老婆的痛苦都會加倍,原因就在於老婆們把自己的不幸跟那個女人建立了更密切的因果關係。但是客觀地說,老公跟老婆淡漠這件事和老公喜歡別的女人這件事並不是特別有關係。

繼續分析這個例子,當我跟一個女孩約會,聽到她說「某某開車飆到200多碼,光改裝費就花了30萬,太帥了!」時,作為男人我當然不會開心,因為這個「某某」多半也是個男人,我跟你約會時,你表現出對另一個男人的興趣,這怎麼可能讓我高興呢?但理性地說,不愉快也就僅此而已。至於我沒某某有錢,這雖然也屬於無法讓我愉快的事實,但不能說這與女孩對某某有興趣有絕對關聯。她對他有興趣可能是因為某某比我有錢,也可能是因為某某比我重情(沒有理由認為開200碼車的男人都是無情的漢子),真實的因果關係其實很難進行主觀認定。但下意識往往不顧這些,只要能夠找到因果關係,管它是什麼都可以,因為下意識的目的是為了把壓抑的負面情緒爆發出來

順著這種下意識動機,如果我認定了——「她對別人有興趣是因為那個人比我有錢」,那麼進一步又很可能得出一個更負面的結論——「我註定失敗」。很多時候,悲劇往往源於那些我們不能坦然面對,但在內心深處卻又相信的東西。這正是有些人動輒對外界的刺激表現出強烈攻擊性的原因,但本質上,過激的反應往往都代表著內心的不夠強大

當我們受到外界刺激,再經由主觀認知的放大產生了強烈的負面情緒之後,還會把這個負面情緒施加於我們認定的傷害者,但強烈的負面情緒是不方便直接發泄的,這時候道德往往成為最好的理由(我不是替自己報復你,我是替所有潛在受害者報復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基本不會面對和分析情緒,我們只是遵循一些動物本能去處理情緒——簡單、痛快、報復、暴力……唯一有別於動物的是我們會給自己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

常見的道德旗幟:
她對某某有興趣是因為——她膚淺虛榮
她對某某有興趣是因為——某某是專門玩弄女孩的惡少
她對某某有興趣是因為——世風時下


其實在這個對話中,唯一引發不愉快的客觀原因就是一點:在約會時她表現出對別的男人的興趣,雖然小女孩可能是有口無心,但至少這不太禮貌。

我看到有少部分網友這樣回復:
*感覺怎麼樣?會不會噁心頭暈,刺激嗎?有機會我想試一次。
*好酷,我也想坐。

這樣的回復雖然大度,但從約會技術層面而言,又太過老好人了。畢竟對於缺乏禮貌的行為,按照平等原則,我們有必要給予適當回敬。這就像在約會的時候,如果男人不停地打量周圍的美女,那麼正跟他約會的女孩應該有所表示,比如輕描淡寫地問一句「這裡的美女是不是很多啊?」,原則是就事論事即可,沒必要上綱上線

所以在這個案例中,我當時的回復是——「這樣的帥哥周圍一定圍著很多女孩子吧?」,原則是:按照她剛剛所說的事實,推理出一個合理的,且讓她有一點兒尷尬的事實即可。

通過這個案例還可以看出,人都有這樣一個共性,對於有自信的領域,就容易做到就事論事,因為事實並不會令他有強烈的不愉快;對於沒自信的領域,就容易上綱上線,因為需要一些抽象的東西來保護自己。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負面情緒甚至還會轉化為攻擊行為,而在日常生活中,言語的暴力則隨處可見,下面我再貼上一些微博里的其他評論。

*我覺得像這樣的帥哥已經很少了,能讓你遇見了真是奇蹟,因為現在的帥哥能做到這樣的無外乎兩種:一種是飆死在車上,一種是爽死在床上。
*估計改天要買束花放它前面的地上了。
*但是他現在因為輪姦進去了。
*花那個錢找死,費勁不費勁!5塊錢一包耗子葯分分鐘搞定!
*帥有個屁用,200碼撞下來連臉都木有了。
*某某出車禍被撞飛200碼,光清理殘骸就用了30天,酷斃了!
*這女孩是被輪姦的那個嗎?
*這算啥,我一上床就200分鐘,光加固床腿就花了30萬,太爽了,要不要試試……

說實話,看到這些語言時我有過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一群不能清醒認識自我的人如果再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追女孩這件事常常也是人性暴露的時候,所以控制情緒調整心態往往比方法技巧更加重要 ,高手跟菜鳥的區別也在於此。菜鳥認為事事都該有前因後果,因為有因果,便覺得自己可以有作為,總想著立即改變現狀,但結果卻是無端生錯一錯再錯;而高手則懂得順勢而為見機行事,在時機不到之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生活中總歸會存在著很多正面的事實和負面的事實,當我們面臨困境,如果再把各種負面的事實之間都建立因果關係時,往往就容易變得悲觀沮喪(比如我單身+我窮+我丑);反之當身處順境之時,如果再把對各種正面的事實都建立因果關係,往往又容易變得驕傲自大(比如我滿分+我勤奮+我聰明)。所以古往今來,那些智慧的人往往願意以無常的態度來看待生活的起起落落,他們會看中事實,會就事論事,但不會輕易去建立因果關係,這樣也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不會大喜大悲。反之,那些脆弱的人在被情緒左右的時候,甚至還會主動去尋找相應的事實,結果不是進一步作踐自己就是死磕別人。

——摘自新書《魔鬼約會學》

==============================================================


補充一下


有讀者表示為什麼你的回答還是要揶揄女孩一下,也許女孩子只是單純的傾訴,完全沒有其他惡意,你們男人為什麼不能大度一點?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如何恰如其分準確釋放情緒的問題,所以我們不需考慮表達的動機,我們只是關心:

1,表達帶給別人感受通常會是什麼。一個女孩對男孩說「某某花30萬開200碼的改裝車」跟一個男孩對女孩說「某某身材火辣挎5萬的名牌包」效果可以等同,雖然都可以是單純傾訴,但一定都會讓聽到的異性心裡不舒服。
2,如何避免自己把負面情緒進行不理性的放大。
3,如何把自己的負面情緒進行恰如其分的釋放。


一. 先處理情緒,後解決問題。

當你處於負面情緒中,就算有天大的事情,現在也不要著手去處理。因為現在你的能量很低,這時候很慌亂無神,說錯話辦錯事,造成更糟糕的後果。

所以當你發覺自己陷入負面情緒時,請務必給自己爭取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先把情緒處理好,這樣你才會有能量去解決其他問題。

負面情緒不見人,見人不說話,說話不議論,議論不決策,決策不行動。

(上面粗體這句話我最初是在樂嘉五年前的微博上看到的,最初的出處不知道是哪裡,如果有朋友知道,煩請在評論區告知,謝謝。)

二. 不要抗拒情緒,而是全然地和情緒在一起。

當你感到痛苦時,試著對自己說:「我和我的痛苦在一起待一會兒,看看會發生什麼。

情緒就像是海浪,這會兒來了,一會兒就會走。

你越是拚命地抗拒情緒,就越是會深陷於情緒中;

你越是安住於情緒之中,情緒對你的作用力反而就不會那麼大。

請記住,情緒只有在被全然接受的時候才會離開。

本條方法來源於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系列叢書;她則是在埃克哈特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中學會的這個方法。這二位心理專家的書可以幫助大家從根源上解決很多情緒方面的難題。

三. 觀察身體的感覺,而不要用大腦去評判。

你很可能會覺得做到「全然地和情緒在一起」非常難,那麼不妨試試「觀察此刻身體的感覺。

當你感到痛苦時,去觀察你的身體感覺。從頭到腳,一個一個器官去觀察。

我的頭有什麼感覺?嗯,頭很沉,太陽穴很緊張;

我的脖子有什麼感覺?嗯,脖子很酸;

我的胸部有什麼感覺,我的胃有什麼感覺,我的手我的腿有什麼感覺,我的脊椎有什麼感覺……

注意僅僅是「觀察」身體的感覺,不要去做出「評判」。

我的頭很痛,這太不好了,我怎麼又生氣了,又頭疼了,我真沒用——這就是評判。

評判會引起內疚自責低價值感等更多負面情緒,所以我們更要通過練習「觀察」來放下「評判」;通過「體會身體的感覺」來放下「頭腦中的念頭」。

(本條方法來源於張德芬和埃克哈特;以及佛道兩家的一些理念。)

以上三條是適用於幾乎所有負面情緒的自救方法。

下面我再介紹幾種具體的負面情緒的自救方法。分別對治:委屈/憤怒;自責;焦慮/緊張;恐懼;嫉妒。

1. 委屈/憤怒

憤怒是委屈的升級版,對治憤怒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場把憤怒負責任地表達出來,並提出具體要求讓對方知道他能為你做些什麼。

「你這麼晚才回家,並且不接我的電話,我感到很委屈,希望你下次不要這樣了。快來抱抱我,給我做好吃的。」

所謂負責任地表達,就是著重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要評判對方。

「我感到很委屈」是表達我的感受;「你這麼晚才回來,你心裡就是沒有我!」這是評判,這個評判不一定是真實的,不僅對於解決問題毫無效果,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委屈和憤怒。

詳情請參考以下六篇文章:
(1) 如何恰當地表示憤怒?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2)敏感的人如何提高「鈍感力」?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3) 職場新人受委屈怎麼辦?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4)父母一直源源不斷的向我傳播負面情緒,如何拯救自我?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5)父母千方百計想控制你的生活和決定,怎麼辦?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6) 大學生寒假應該如何與父母相處?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7)職場新人如何避免被上司、同事隨意使喚?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2. 自責

對治自責,要學會允許。我允許自己可以說錯話,我允許自己可以辦錯事。

容易自責的人,往往有著過於嚴苛的父母。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被否定,缺乏被讚美。

久而久之,孩子擔心自己不夠優秀則不配得到父母的愛,最終形成了事事追求完美,一旦出現失誤就無法原諒自己的自責模式。

所以要學會允許自己不夠優秀,允許自己不夠完美,接納自己的真實面目。

詳情請參考這兩篇文章:
(1)總是有焦慮感和愧疚感,一旦說錯話做錯事就懊悔不已,怎麼辦?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2)如何緩解花錢後的負罪感。?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3. 緊張/焦慮


「想」不會讓我舒服,只有「做」才會讓我舒服。

緊張焦慮是由於準備工作沒做到位。本應該做的事卻拖延不做,到了截止日期前就會心裡沒底,緊張焦慮。

對治緊張焦慮的方法就是一個字,做。就算還有一分鐘時間,也不要拿這一分鐘去想,而要去儘可能地做。

我選擇這件事,是因為我想實現XXX的目標/效果/收穫。

我為我的選擇負責,我既然選擇了要做這件事,我就儘可能地去做,先不去想結果如何。

詳情請參考以下三篇文章:
(1)怎麼改變糾結、猶豫、不自信的性格?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2)拖延現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應對?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3)如何解決嚴重的拖延症?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4. 嫉妒

嫉妒源於比較,如果從終極目標來看,比較心不是一個好東西,應當戒除。

事實上,貪,嗔,痴,慢,我執,妄念,等等,都應該戒除。

可是,大部分凡夫俗子在沒受過宗教訓練的情況下,不可能「刷」地一下子就做到戒除嫉妒心比較心。那麼我們可以嘗試把嫉妒的能量轉化為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能量。

要注意選擇比較的對象,一定要是兩者在同一起跑線的對象。

不要和富二代比,我們和他們不在同一起跑線。我們可以試著和富一代比一比,向他們學習,從一個小地方奮鬥到大城市,從一個小人物奮鬥成一個行業的尖兵。

詳情請參考這篇文章:如何消除嫉妒的心理?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5. 恐懼

對治恐懼,要把恐懼轉化成感謝。

恐懼的最高級是死亡恐懼,我見過的最好的對治死亡恐懼的方法,就是李中瑩老師在他的《NLP簡快身心積極療法》中提出的,將恐懼轉化成感謝的方法。

克服死亡恐懼的引導語:

「你很大,我很小」

「你很有力量,我沒有力量」

「你能操控我,我沒有辦法操控你」

「你若來找我,我無法抗拒,只能乖乖跟你走」

「你的確會有來找我的一天,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

「使自己的人生每天都更成功快樂」

「也可以為很多人做很多好事,包括為自己的家庭,朋友和每一個在乎我的人」

「更可以為自己做很多事」

「無須只是擔心、苦惱、逃避、無力。」

「而是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很開心,很有價值」

「你有一天會來找我的事實,提醒我把每一天過得更好,更有意義。」

「用這個方式,你幫助了我,讓我更有力去過好每一天。」

「所以,你是我的朋友,謝謝你。」

這就是把恐懼轉化成感謝的方法。不僅對死亡恐懼可以這樣轉化,對於失敗的恐懼,也同樣可以這樣轉化,要對失敗說「謝謝你用這個方式幫助了我,不論你到不到來,你都幫助了我。你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

詳情請參考這篇文章: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懼?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最後,我們回顧一下重點:

一、最根本的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

1. 先處理情緒,後解決問題。負面情緒不見人,見人不說話,說話不議論,議論不決策,決策不執行。

2. 不抗拒情緒,和情緒在一起待一會兒。

3.不用大腦做評判,而是全然地體察身體的感覺。

二、處理五種常見的負面情緒的引文:


1. 委屈/憤怒
(1)如何恰當地表示憤怒?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2)敏感的人如何提高「鈍感力」?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3)職場新人受委屈怎麼辦?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4)職場新人如何避免被上司、同事隨意使喚?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5)父母一直源源不斷的向我傳播負面情緒,如何拯救自我?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6)父母千方百計想控制你的生活和決定,怎麼辦?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7)大學生寒假應該如何與父母相處?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2. 自責
(1)總是有焦慮感和愧疚感,一旦說錯話做錯事就懊悔不已,怎麼辦?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2)如何緩解花錢後的負罪感。?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3. 緊張/焦慮
(1)怎麼改變糾結、猶豫、不自信的性格?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2)拖延現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應對?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3)如何解決嚴重的拖延症?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4. 嫉妒


如何消除嫉妒的心理?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5. 恐懼


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懼?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end】

(註:微信公眾號【巴赫愛喝胡辣湯】,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情緒管理文章。為避免版權問題,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轉發和轉載,望見諒,謝謝。)


人的一生中總是充斥著大大小小的煩惱,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單純亦或複雜。

甚至,強烈的負面情緒就像大姨媽一樣,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會纏著你不放。

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也就罷了,最擔心的是:在負面情緒的侵擾下,我們說出了傷害他人的話,或者做出了傷害他人的行為。

事後,追悔莫及。

平常我也會遇上不少煩心事,總結了一下,發現這麼一個規律:負面情緒蔓延的時候,身體往往都處於超負荷狀態,而正是生理狀態不佳影響了心理狀態。這時候即使是屁大點事,都有可能引燃自己的負面情緒。

讓身體狀態處於超負荷的常見原因,要麼是熬夜導致的睡眠不足,要麼就是持續工作導致的疲勞和乏累。

這時候如果跟別人聊天(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極易說出一些偏消極的話,而且容易曲解對方話里的意思。接下來就是爭執繼而爆發矛盾。

所以,當你察覺自己身體已經充斥著負能量時,請停止對話。用沉默來表達你的不滿和抗議。

這時候的對與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讓矛盾激化。保持沉默吧,對方愛咋咋地,你就是不理他。沉默即代表不發表觀點,不說話離說錯也會遠一點。畢竟,身體和心理都承載負面情緒的時候,說錯話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當我遭遇較為重大的打擊時,我會選擇沉默的進階處理方式--立刻找機會睡覺。睡一兩個小時也行,睡到自然醒更好。人在被負面情緒徹底壓制的時候,大腦往往會處於混沌恍惚的狀態,這時候做事也集中不了精力,索性好好睡個覺罷了。我會用自己僅存的力量奔赴到床上,轟然倒下,蒙頭大睡。

睡醒之後,身體舒適度極佳,從而精神也處於飽滿狀態,思考事情會不由自主地朝樂觀方向去想。本來尷尬的聊天僵局,自己會更願意讓步和調解。本來讓自己頭疼的某項事物,自己也更樂意去解決,而非糾結於事物本身。這時候人體的狀態是傾向於「動起來」,而非坐下胡思亂想。

同理,運動和出遊也是非常好的減壓、控制負面情緒的方式。還記得我在大一那會兒,生活是比較單調乏味的,每天也不太做正經事,完全摸不清未來的方向和目標,按理說這樣子心情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但我當時每天都會去健身房--也是一天當中僅有的正能量活動。每次都在健身房待一兩個小時,直到肌肉酸痛、大汗淋漓。運動完洗個澡,再啃個西瓜吃個蘋果什麼的,別提多痛快了。因為那段時間每天運動,所以睡眠質量特別好,進而整個人的情緒也比較穩定積極。

至於以減壓和排解負面情緒為目的短途出遊或者旅行,我比較建議以爬山或者遠足的形式進行。雖然看似勞累,但大量有氧運動+呼吸新鮮空氣的行為,對整個身體機能的改善十分明顯,繼而達到精神上的放鬆和愉悅。有一陣子我自個兒的狀態不太好,經常熬夜,壓力來自方方面面,導致的結果就是皮膚變差,包括皮膚暗沉+起小顆粒。那時沒多想,果斷一個人出遠門轉悠了三四天,每天都走到腿酸,去的也都是偏自然的景區,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之後猛睡一覺。醒來之後,神清氣爽,而且驚奇地發現皮膚好了超多,臉上特別光滑和乾淨,完全和出發前判若兩人。身體擺脫了亞健康狀態,心情自然也振奮許多。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感覺自己很失敗,好像終日無所事事,既沒做什麼事,做的事也沒做好,跟別人一比簡直一無是處,不知道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一是身體精神狀態不佳,二是我們沒有養成一個記錄生活的習慣。

下面說兩個我在用的解決方法,非常有效。

①文字記錄。不是寫日記,這個年代有耐心寫日記的人已經不多了。而是買一個年度日程本,上面的排版可以細分到每一天。每天晚上,用筆記錄下今天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用一兩行字概述就行了。例如說:撰稿一篇(題目)、看書(題目,閱讀量)、去xx博物館。一定要精簡,只概述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和朋友唱k啦、吃飯啦這些統統不記錄,本子上也不記錄心情,做到整潔簡練。這個方法比列一個每日計劃有用多了,如果只是列計劃,大部分人都能列得天花亂墜,然而壓根兒做不到,做到了也堅持不了幾天。與其這樣,不如記錄每天已經做了的事,如果一整天都沒幹正經事,那麼晚上記錄的時候就會沒東西可寫,這時候就會特別慚愧。因此,我每天都會給自己心理暗示:今天總得干點什麼,不然日程表就會空出一格,而我這種強迫症患者絕不容許這種事發生。

養成這個習慣後,首先自己會經常進行內心暗示和自我督促。其次,不會感覺自己忙活了一周啥事也沒做,不會覺得自己是個無所事事的失敗人士,畢竟每天的努力都被我記錄了下來。持之以恆,每天耗費20秒提筆記錄,卻能夠保持長期的積極心態,跟這類型的負面情緒說拜拜,沒有比這更划算的買賣了。

②圖片記錄。圖片比起文字,往往會帶給人更直觀的感受,以及更強烈的情緒衝擊。上大學之後,所有照片我都保存了起來,現在還沒畢業,相冊文件夾的容量已經達到40G,照片數量接近1萬張。可以說,世界上所有無生命的事物中,這一個文件夾是對我最重要的東西,它承載的記憶太多太多了。有一次電腦刷系統,朋友不小心把我個文件夾也清除了,當時我沒有備份到雲盤,知道文件夾沒了簡直要原地爆炸!後來經過多方打聽,花了99裝了個軟體,用一天時間把刪除的照片全部復原了,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

那麼,保存這麼多的照片有什麼用?作用很大!當情緒陷入低潮的時候,翻回以前的相冊,看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從青澀到小小的成熟,中間摻雜著多少奮鬥和感動,這時候,心裡會湧起一股戰勝所有困難和未知的決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會像以前一樣,在成長的路上,磨礪得越來越好。再YY著老了之後,打開相冊,跟孫兒炫耀當年的光輝歲月,心裡便會充滿溫暖和力量。這時候,那一點小小的負面情緒,還算得上什麼?!

嗯,我也保存著一大本集票冊,都是上大學後累積的。粗略翻了一下,票的數量也有上百張,主要都是火車票、動車票、機票、景點門票、一些沒丟的電影票、還有幾張有意義的明信片。

這些都是人生中寶貴的經歷和記錄,更是治癒負面情緒的一劑良藥。

網路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人生是5%的幸福,5%的痛苦,再加上90%的平淡。」

我想啊:「如果多5%的幸福,我們應該比很多人都強了吧。」

為了這一點,很多事我都不再計較。畢竟,活得開心最重要啊。


一旦提起任何有關於負面的東西,我們大腦就會出現各種抗拒和警惕感,這種警惕感,我想,可能真的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這樣的一種觀念:

做人要堅強,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殘酷和競爭,我們不能向任何人暴露缺點,一旦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軟弱之處,很快就會被人以致命一擊。

本來,我們遇到任何不開心的事情,可以跟朋友,伴侶,父母傾述,但礙於這樣的理念,我們只能將所有的負面情緒——焦慮,悲傷,憤怒,全都倒流回自己的內心深處。

積少成多,最後自己將自己淹沒。

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的Tal教授有一個主張,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就是每個人在遭遇各種負面情緒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對自己說:

允許自己為人。

什麼意思?

就是允許自己有脆弱的時候,允許自己感知內心真實的想法,允許自己可以卸下所有的堅強和偽裝。

那我們在面對負面情緒——焦慮,悲傷,憤怒的時候,究竟應該如何去有效地管理,進而才能過上積極向上的生活呢?


1, 焦慮。

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自己對於生活,工作,學習任意一項失去了管控感。

也就是說,當你已經學會了踩單車,明天你繼續去踩,不會有任何焦慮,但如果你今天剛剛拿到了駕照,明天叫你獨自開車去上班,那你今晚肯定會十分焦慮。

因為你對於踩單車,已經熟練於心,而對於第一次開車,卻沒有什麼管控感,沒有管控感,會加深你的焦慮。

後來,我漸漸地發現,失去管控感,只會讓你產生短暫的焦慮而已,你長期以往的焦慮,來自於你缺乏一個明確而堅定的目標。

現在好好回想一下。

每次看到別人學習英語,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也應該去狠狠地補一下?

每次看到別人去健身房,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也應該去甩甩脂,增增肌?

每次看到別人曬各種旅遊照,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也應該立刻收拾行李,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你越是和別人盲目對比,焦慮感就越是撲面而來。

在你每次都覺得自己「應該怎麼樣應該怎麼樣」的時候,其實這樣的目標,你自己心裡都接受不了,這樣的目標,自己內心深處,一點都不接納。

你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恆心去學好英語,不可能有毅力堅持去健身房,更沒有經濟條件支撐自己來一場旅行。

那究竟應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

我的辦法是:讓自己首先有成本投入進去。

我之前就已經說過,在你不知道做什麼事情的情況下,找一個早上,保證腦袋充分清醒,仔細想想自己想要樹立什麼樣的目標,為什麼會想要有這個目標,實現這個目標,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怎麼把這個目標拆解成短期還有長期,各個階段應該如何分配精力和時間,等等。

我建議你把這些問題一一想好,最好能夠記錄下來,因為只有在你為長期目標,事先付出努力和嘗試的情況,你才能在內心真正接納這個目標。

否則任何空洞無物的「我應該怎麼樣」,「我要如何如何」不僅不能為你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會加重你的焦慮,把你推向深淵。


2, 悲傷。

當期望的事情,沒有按照我們的預想而降臨的時候,我們就會失落,內心會感到無比悲傷。

當電影《後會無期》上映的時候,其實最讓我觸動的,不是什麼劇情,也不是什麼大牌明星,而是該片的主題曲,朴樹演唱的《平凡之路》,那句:「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瞬間讓我淚流滿面。

因為當自己窮極一生在追尋時,到最後才猛然發現,自己原來還是一個凡人,根本就沒有像馬雲那麼有錢,也沒有像吳彥祖那麼帥氣,高富帥跟自己壓根就沒有沾上邊。

其實,當你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之後,註定會以悲傷告終。

因為我們之所以要做一名終身學習者,不是為了達到和霍金一樣的智商水平,而是為了能夠避免持續變蠢;

我們之所以努力掙錢,不是為了能夠和馬雲平起平坐,而是為了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我們之所以想要變帥變美,不是想要擁有吳彥祖的樣貌,而是想愉悅自己。

另外,當自己深深地陷入到悲傷的泥淖之中時,可以試試切換一下所處的環境。

例如,不要呆在宿舍或者家裡,去跑步,去健身,去和你的老友嘮嘮嗑,吹吹水,因為任何以情緒對抗情緒的方法,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現在,我如果感到悲傷,或者迷茫的話,一般會去健身房跑跑步,練練胸肌。

據說跑步到大汗淋漓時會分泌內啡肽,這是一種類似嗎啡效果的東西,它會讓你感到快樂,怪不得每次跑完步,悲傷壓抑的心情,都會好很多。


3, 憤怒。

每個人都有憤怒的時候,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心理學家認為:人做為一種社會性動物,終其一生,都是在與基因作鬥爭。

憤怒做為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緒,可以理解為,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當自己的生存受到挑戰,例如有人爭鬥你的食物,財產,伴侶時,不表現出憤怒,就會喪失生存下去的機會,反之,則可以保證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

當自己在面對他人,還有自己的憤怒情緒時,應該怎麼處理,才是最好的?

要明白,憤怒這種情緒,是我們應對外物刺激的一種表現,而外物刺激和我們的行為方式,存在著可大可小的空間。

什麼意思?

就是在別人做為外物刺激源,想要激怒你的時候,其實,你可以不必按照他所想達到的要求去行動,就是說,當他發怒的時候,你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視處於衝突中的雙方。

中國的古語不是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嗎,只有當你跳出所處的環境,以旁觀者的態度去觀察他之所以憤怒的原因,他想通過這次發怒,來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才能不被他牽著鼻子走,真正地找到問題的根源。

這種方法對於從事銷售,客戶服務,公關的人來說,特別有用,因為他們自始至終,都在和客戶打交道。

希望對你們有用。


感謝閱讀。


這幾天看哈佛的《幸福課》,有不少的收穫。
裡面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permission to be human」,允許自己去做一個正常的人。正常的人需要給自己一個空間,有哭有笑,有喜怒哀樂。當我們壓抑自己真實的情感時,這種情感反而會更強烈。憤怒、沮喪、焦慮,這些常常被人們定義為壞情緒。o(╯□╰)o其實呢,情緒哪有好壞之分,這些都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現象,「It"s human」。

所以題主的問題,不在於如何控制情緒,而在於如何控制情緒產生後的行為,也即,如何正確的疏導自己的情緒。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情緒泛濫之後的行為很過分, 那麼就有必要看看下文。

這種控制實際是非常之難的,但並不是不能實現。理論上來說,一項行為的產生,有三種驅動力,習慣、情感、理智。一般而言,習慣&>情感&>理智。理智是最不靠譜的,即便如孟子這樣的智者也會一時頭腦發熱罵別人為禽獸。所以,我們需要運用習慣的力量。

具體的方法如下:
自我矯正的過程:
計劃——監督——評估

1,選定一個目標,把需要改變的行為具體化。(目標計劃)

2,觀察目標行為。記錄這些行為的頻率。盡量找出刺激你做出這些行為的前提和這些行為的後果。

3,制定改變計劃。逐漸用期望行為來取代原來的不良行為,並因為期望行為而獎勵自己。

4,當更了解自己時,重新調整計劃。不斷的練習和分析來完善自己的改變計劃。

5.記錄整個步驟,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改變了多少

這是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自我導向行為》。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加詳細,可以去看看。

所有的回答都只能給你一個入口,具體的路還得自己走。


銀行客服小A內心:草泥馬沙壁,這麼簡單還要問。 智障嗎,按個密碼都不會。 真2啊,和你說了三遍帶的材料還能帶錯。 天啊豬頭主管怎麼老是這麼賤呢,我想砍死他。

小A:你好尊貴的客人,歡迎光臨。

有情緒不可怕,忍不住才可怕。

小A下班後對男朋友大發一頓火,把男友罵的狗血淋頭。頓時覺得舒坦了一些。

忍得住情緒不可怕,沒地方發泄才可怕。

男朋友,神奇的變一把花出來,然後抱住小A,用嘴巴堵住了小A的嘴。小A開心的回家給男友做飯了。
遇到困難不可怕,不會解決才可怕。

所以你懂了嗎,

單身狗最可怕!!
(加個關注,點個贊,任君自願。)


所謂情商,就是懂得選擇情緒

1、

很多人認為,那些負面的情緒,沒有資格出席生命的狂歡。

無數人點贊,但我今天要挨次罵。我要告訴大家,你的情緒並不是你的敵人,包括負面情緒。


雞湯世界中流行著一種理論叫,要學會捨棄負面情緒。其實這跟人的終極追求是相違背的,人的一生在於不斷了解自己,不斷開拓進去,而不是為難自己。


他們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其實大錯特錯,你越是為難自己,所以你自己成了你人生最大的絆腳石。


一名男子因為被狗咬了一口,拖狗十多公里,把狗活活拖死,自己被路過的人們暴打。


一個妻子非要在野生動物園下車同丈夫爭論,最終被虎咬傷,自己的母親也命喪虎口。


要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並不是一句克制情緒就可以解決的,拖狗男早就因為路怒族憋了一肚子的火,老虎女也早就因為對丈夫的不滿而習慣於宣洩。


憤怒,已經是國人最常見的情緒了,網民們衝冠一怒可能連紅顏都為不了,只為一點無厘頭的煽動和謠言。


只顧自己方便而把煩躁發泄到別人身上是種罪過,一定會因此招致別人的怨恨。但只懂得忍而不懂得化解負面情緒的人,終有一天會傷害自己,傷害自己所珍愛的人。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裡的小情緒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


與其如此,不如永遠像孩子一樣。


2

要想成為一個高效的成功人士,你需學會情緒管理。情商低已經成了當前阻礙一個人成長進步,甚至是毀滅一個人的關鍵。


談情緒管理之前,需要先說說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會引起我們情緒的變化,那麼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們的情緒反應嗎?


答案是:不全是。影響你情緒的不是事情,而是你對事情的認知。


因為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時,我們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據自己的態度,結合自己的經驗,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分析,評價這件事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然後,我們會根據這個評價/分析/判斷的結果,來給自己「選擇」一種情緒。


這就是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情緒反應的ABC模式。


我的知乎文章下面噴子很多,你第一眼看到評論時會怒不可遏,為了防止被罵,我後面寫的文章就比較觀眾中和化,但結果就是,我的文章無人問津。


這時,我突然發現,那些噴子其實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你的觀點,沒有噴子的文章勢必是一篇沒有思想的文章。而當你觀點中和以後,支持你的人感覺就沒那麼強烈了。所以最後這篇文章只能默默沉了。


意識到這個事實後,當看到我文章下面人批評的時候,我就沒有那麼生氣了。


換而言之,情緒是可以選擇的,不是必定產生的。有人罵你,你不一定憤怒,這取決於認知水平。

用ABC理論說,不是外界刺激導致了情緒,是你對外界刺激的認識才導致了情緒。外界刺激是不可以改的,但我們的認知是可以改的,那麼情緒自然是可以改的。


3、

接下來,我教大家「選擇情緒」。不同的認知,導致不同的結果。


憤怒並不是我們情緒中最無用的東西,它一定程度上保護著我們,甚至還給與我們力量,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選擇使用它。


什麼情況下我們該選擇憤怒。


比如,當你的核心利益被侵犯時


外交部對很多不友好的國家都有一條原則——領土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這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對於人也是這樣的。


你不能誹謗一個學者「剽竊」,也不能瞎說一個良家婦女「出軌」,更不能胡扯一個士兵「叛國」。


這都是一個人的核心利益,當一個人的核心利益被觸犯時是必須當場還擊的。


也許你也被人觸及底線地侮辱過,很多人勸你「算了!算了!別跟小人計較。」你多半會聽,因為你內心深處也是個善良的人,並不希望和人衝突,但你錯了!


如果你是個老師,有人指責你勾引學生時,假如你不當場還擊的話,各種看客是寧願相信你就是勾引過學生的,還會添油加醋地演繹。「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你根本無法解釋,這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叫「抹黃化」。


我曾經用拳頭教育了某個當眾誣陷我「和女生有一腿的人」的人。這種不懂得人際交往底線,兩國一鬧矛盾就直接丟核彈的人,是不能坐下來談判的。


你當場還擊雖然有失風度,當流言的殺傷力可比有失風度厲害得多,它往往在你發現不了的地方,把你毀的一踏糊塗。


你需要使用憤怒來告訴對方,這是你的底線,不容侮辱。而且假如你當場憤怒的話,對那些長舌的人來說,也有一定震懾的作用。


所以,這個時候選擇憤怒是有用的。憤怒在很多其他的情況下,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某些不制止就會一再發生的事情,某些喜歡貶損你家人的「朋友」,某些喜歡把自己的事情強加給你卻又不懂得感恩的「哥姐們」,這些人都需要你使用憤怒來對抗他們。


4、

很多人還覺得悲傷也是一種傷人的東西,需要捨棄。



諸如什麼前任離你而去啊,你的家庭過於貧困啊,別人不喜歡你啊之類的事。你確實不要悲傷,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時候的悲傷是攻擊自己,你的前任不會因為你的悲傷而回頭,你的父母只會因為你的悲傷而自責,別人會因為你的悲傷而更看不起你。這些指向自己的悲傷是沒有意義的,請放棄。



那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悲傷呢?我們站在舞台上的時候。



悲傷其實有一種說服人的力量,你知道為什麼選秀節目一到拉票環節,大家就要開始比慘嗎?還記得某歌手的粉末性骨折嗎?因為悲傷能感動人啊!



德國心理學家赫伯特?布萊斯(Herbert Bless)發現,快樂或悲傷的情緒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當你快樂時你的大腦更有可能在潛意識裡依賴即有經驗和知識——比如成見——來做出決定。當你悲傷時,你會更加關注外部世界的新信息,心理學家把這類思維稱為「適應性」思維。


簡單解釋就是,快樂時你更相信自己,悲傷時,你更相信別人。


所以一個悲傷的故事,往往是你應聘或者比賽時候的催淚利器。


另外我就是一個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因為悲傷是我無敵的盔甲。

5、

我們為什麼喜歡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把最壞的一面留給自己親人。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所謂的剋制情緒。


壓制的火山,遲早是要噴發的。


真正的情商高手,並不是把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都拋棄的,他們深知情緒能逐漸侵蝕理性,但理性也依賴於情緒。比起被情緒支配,他們懂得如何與情緒為友。


其實在情緒這麼問題上,你不是想太多,而是想得不夠多。為什麼人生閱歷豐富的人,往往能控制情緒,就是因為他們看透了事理,情緒自然隨著認知改變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這個道理,不是一個人拋棄了悲傷,而是一個人看透了命運無常後,他就不再認為悲傷還有意義!


在上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情緒研究都屬於冷門。因此,情緒的大多數重大問題至今仍未找到答案。


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所有的情緒對人都是有重大作用的,你所謂的負面情緒也許換個認知,它就是你力量的源泉。不要被情緒利用,要利用情緒;不要被情緒擾亂,要擾亂情緒。


轉載或者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公眾號:劍聖喵大師


可以看看情緒調節(emotion regulation)相關文獻。Google Scholar上搜索,結果很多。這本書也是很好的一本書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about/Handbook_of_Emotion_Regulation_First_Edi.html?id=Jh81lZKqFH8C
編者是James Gross,他做的相關研究很多。簡單介紹一下他的模型吧

如圖所示,從外部刺激,到出現情緒,再到表達情緒,中間經歷了很多步驟,相應的會有不同的調節/控制策略。一個一個解釋:1)從情境選擇(situation selection)的過程來說,你可以選擇迴避那些可能會讓你不開心的情景,是和一個幽默的朋友吃飯還是去見一位性格古怪的老師,不同的選擇會導致你有不同的情緒體驗;2)情境改變(situation modification),你一旦選定了情境,也是可以通過一些應對(coping)手段來改變可能的情緒體驗,比方說你選擇去和一個幽默的朋友吃飯,你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努力」搞砸一次本該開心的聚會;3)注意部署(attentional deployment),在同一個情境中,你也可以選擇注意不同的角度,比方說吵架時關注對方對你的批評意見,還是想想對方當時的狀態;4)即使你決定從某個角度去看待一個情境,你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一次考試,你可以從他重要性的角度來看待它,但你對其重要性的理解/意義解釋可能不同,有人會覺得僅僅是一次考試,另外一些人則可能不這麼想,這就是所謂的認知改變(cognitive change);5)最後一個則是從表達的角度來說(response modulation),同樣的情緒出現了,你如何表達也是很重要的,西方人常選擇自由表達,而東方人則更願意不表達情緒。

理解了這個模型之後,如何控制情緒就一目了然了,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控制/調節方法。目前研究的比較多的有3種,Gross提出了兩種,即1)認知重評(cognitive reappraisal),它對應的是cognitive change階段,你可以改變對某件情緒事件的理解,還是吵架的例子,你可以說對方傷害了你,你也可以看成是對方在氣頭上的無心之言;2)表達抑制(suppression),它對應的是response modulation階段,你選擇表達或者不表達你的情緒。也有另外一些學者提出了在attentional deployment階段,採用Distraction的策略來控制情緒,例如想一些與此情境無關的刺激,來分心,個人感覺這種策略對看電影看得難受的情況比較適用。

最後說一句,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情緒調節同樣也沒有(雖然Gross認為表達抑制不好,不過跨文化研究並不支持此結論...),主要還是看是否適用於當時引起該情緒的情境。


人是可以不受制於情緒的,不過不是通過控制的方式,而是通過了解它。假如你覺得緊張,你很討厭這種感覺總是提醒自己不要緊張,這種方法並不湊效,甚至會讓你更緊張。 情緒是一個念頭,當你想排斥它的時候,它會用你排斥它的思維能量為食而膨脹。當然你也可以轉移注意力,找點樂子,替換這種情緒,不過這樣不算解脫。

正確的解脫辦法是,如實的看著它。比如緊張的時候,你不要排斥它(人不能在排斥一種情緒的時候,還能如實的觀察它),你就像一個旁人一樣看著它,看它是什麼,它做了什麼,怎麼產生,又怎麼消失。你會發現緊張的情緒會讓你感覺胃在打結,喉嚨變得乾燥(默念一聲,好神奇啊)。 當你了解了這個過程之後,你就不再受制於它了,這種機制就徹底崩盤了。

情緒是從潛意識上升到顯意識,然後控制你的大腦,一般情況下,當情緒產生了副作用的時候,你才會察覺到它。比如心痛了,你才發現你在傷心,其實你已經沉溺於傷心很久了。
所以擺脫情緒的最佳時期是從潛意識到顯意識的這麼一瞬間,延長這個瞬間。只要你有足夠的定力是可以做到的。禪宗裡面的坐禪就是在培養禪定,延長這一瞬間。當情緒剛剛升起時,你就覺察到它了,你就像一個旁觀者一樣,看著它升起,看著它消滅,不要執著於它即可。這個過程是非常快的,你的心也是很平靜的。

佛教語。色界初禪天至四禪天的四種禪定。人於欲界中修習禪定時,忽覺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氣息徐徐出入,入無積聚,出無分散,是為初禪天定;然此禪定中,尚有覺觀之相,更攝心在定,覺觀即滅,乃發靜定之喜,是為二禪天定;然以喜心涌動,定力尚不堅固,因攝心諦觀,喜心即謝,於是泯然入定,綿綿之樂,從內以發,此為三禪天定;然樂能擾心,猶未徹底清凈,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斷,絕諸妄想,正念堅固,此為四禪天定。參見"四禪天"。

一層禪定就可以消憂解慮,到達第二層禪定,你的心不會隨事沉浮。參考 入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科學解釋:

真正的入定不是槁木死灰昏昏欲睡,而是心有猛虎不動如山。
從心理學上說,入定的本質是一種對自我的深度催眠,是潛意識與顯意識的邊界,是一種恍惚狀態,這時,萬事萬物都已諸法空相,只有思維不生不滅。
這時的智商,也許是平時兩倍;NLP中有四種思維模式,我、他、系統、神,入定之時,即代入了神的模式與角色。

佛教的禪修分為兩部分,禪定和正念。禪定就是培養定力,正念則是如實的觀察。禪定是定住對象,正念是觀察對象。正念需要禪定作為工具,但並不需要深層的禪定。正念不需要入定,就可以保持的。

程序員總結:認知你的大腦,針對你的大腦進行編程。


說幾個對付負面情緒的簡單實用的辦法。

當你焦慮、有擔憂、陷在一個想法里出不來以及心煩氣躁想內心平靜時,還有看朋友圈後心理不平衡以及有抑鬱情緒時,你可以試試這幾個辦法。

1.對付焦慮


剛畢業進入職場的朋友慢慢就會因為生存和發展壓力,開始感到越來越焦慮。

自己發展慢,工作中的成長機會少,結婚買房壓力大,微博知乎微信里整天說有人暴富、階層固化,焦慮慢慢成為了一種每天都有的常態。

對付成長焦慮,除了行動這種長期積累能治標治本的辦法之外,在焦慮來襲時,也得有緩解壓力的速效葯。

方法是:

焦慮時,集中找個時間想想,自己焦慮的源頭是什麼,做這個的目的是系統地梳理下自己到底擔心什麼。分析一下潛意識裡焦慮背後的深層擔憂。

把它們都寫下來,一定要寫下來。如果你做了,你會發現,自己焦慮的對象其實歸歸類,也就那麼幾種。

理清楚自己焦慮什麼,就能清空大腦。否則,你會因為不知道自己深層焦慮什麼而讓焦慮加倍。

這個道理就跟知道敵人很強大,不知道敵人多強大,用什麼武器,人數多少,他們來打仗的目的是什麼,是滅國還是只是施壓。一旦你知道它們就是那麼幾類,是哪一類中的,你的焦慮能減少至少一半。

2.對付憂慮


有些事發生後,你會總是忍不住地去想它。

比如工作上出了問題,老闆又沒明說,自己就擔憂起來。

焦慮是想不細,而憂慮則是細細去想每個細節,分析自己到底什麼地方出錯了,會不會更嚴重,這種狀態就混雜著擔心和恐懼。

這個時候,做法應該是:

轉移注意力,著手強制自己干點別的事情去。

在家的話就去洗個碗,掃掃地,做做家務,需要動用你一點點注意力的事,需要你觀察和指揮動作的事。這時候不要看電視,電視讓你放鬆,你看電視不投入腦子裡還是會琢磨之前的事,坐著不動也不用觀察。

在工作場合就下樓買點東西換換腦子。下樓抽煙這樣不動腦習慣性的事還是會讓自己不停地去琢磨。

當你意識到腦子陷進去不停地想一個事卻想不出東西只是兜兜轉轉一直陷在情緒中時,就要告訴自己趕緊轉移注意力。

轉了,就不會越滑越深。其實很多事都不是事,都是自己想多了,自己放大了,就是在過程中剎不住車放大了。

3.對付心煩氣躁,想要平靜下來


心裡不安靜,也沒在想什麼,亂糟糟一團火一樣什麼都想不出來,越這樣越想讓自己安靜下來,越著急。

急躁的時候,就渴望把腦袋清空,渴望像呆在竹林里那樣一下讓自己放鬆下來,讓腦袋裡涼下來。

如果你渴望這個,想祛除心火,又一時沒有竹林這麼好的富含氧離子的自然環境,那就只能湊合自己給自己降躁了。

靜心的好辦法是靜坐,冥想。

冥想類似打坐和禪修,在動作上是一回事。而冥想也沒那麼玄乎,人人都能做都不難學。

它的關鍵環節,我把它提取出來,用在日常生活中,任何時候都能拿出來用的,就是關注你的呼吸狀態,閉上眼跟隨一呼一吸的節奏,堅持幾分鐘。

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韻律上,保持住呼吸的節奏。

這個過程中,你會感覺雜念在腦袋裡亂糟糟地升騰,從大腦深淵裡像一條條小蟲子一樣鑽出來舞蹈,也許你會被其中某個想法帶跑,沒關係,過一會你想起來自己在關注呼吸時就拉回來恢復到關注呼吸節奏。

慢慢的十幾分鐘後你就祛除心火,能平靜下來了。

4.對付嫉妒引發的心理失衡

看社交媒體多了之後,會經常看到那些所謂成功案例,或者看到別人在朋友圈裡發的狀態覺得人家很棒、很成功,反觀自己就很差,很失敗,很平庸。

這時候就容易心理失衡。看多了後就有一種錯覺,社會上牛人太多了,自己當下狀態怎麼趕都趕不上,連帶著有焦急、焦慮。

方法是:

一個是告訴自己社交媒體上的都是有誇張成分。發的人會自覺不自覺的誇大自己的成就。而且不是一直都有成就,每個人把自己的成就瞬間發出來,大家都發,你就會錯覺整個社會都很厲害。所以要理性分清這一幻覺。

再一個,看到別人有優勢的地方,失衡了,自己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擅長的地方,自己的優勢,對方沒有的。人不是萬能的和完美的。

這樣就能對沖一下,感受上會好一些。

你看到別人在旅遊,去了一個很美的地方,自己也可以想想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對沖羨慕嫉妒的情緒。對方演講很好,自己演講差,但是自己寫作能力強呀,這樣就可以對沖,心理平衡一點。

5.對付抑鬱情緒

真正得抑鬱症的話,還是要就醫。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還不一樣,抑鬱情緒輕一些,還沒到病態,而且每個人可能都會多多少少有抑鬱情緒,就是一段時間持續低落,覺得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沒意思沒價值,自己也啥都不行,沒價值。

你要是發現自己長時間抑鬱情緒,想走出去但走不出去時那就是抑鬱症了,該去看醫生了。

這裡說的是調節抑鬱情緒。

之所以在這裡敢開這個解決辦法的藥方,是因為我自己有段時間抑鬱,看過醫生說是輕度抑鬱症。於是摸索了一些方法

多曬太陽。冬春日照少的時候,大腦有些激素分泌相對會減少,所以北歐那些回家極夜那半年抑鬱的人很多會犯病。多出去曬太陽,別總在家裡呆著。多曬太陽,快樂激素分泌會增多。

早上洗熱水澡,溫度上升體溫上升也會讓自己暫時脫離消沉的狀態。早上不洗熱水澡也許會抑鬱一天。

多運動,比如跑步,能分泌內啡肽,也是一種快樂激素,讓你對沖大腦抑鬱時其他激素的下降。

多休息,這個時候晚上也容易胡思亂想,不要在睡前甚至一天總體都減少看手機的量,朋友圈微博啥的容易刺激自己的無價值感,少看點多出去公園走走,有人氣的地方走走,沾一些日常生活的煙火氣。

早點上床睡覺,慢慢就能把情緒調節過來。越疲勞,抑鬱越難驅逐。心裡能量的缺乏一部分是生理的能量供不上。大腦是個很耗勝利能量的器官。


人要慢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短處,以及負面和低潮,這就是成長。建立自知之明。

知道怎麼去與自己相處,怎麼調整自己,控制自己,成長後才能讓自己強大,穩定發揮,而不至於最終被這些情緒所困。

人是感性動物,一輩子都在用感性包裹著理性,我們要專門動動腦子,想想怎麼能撥開感性的霧團,讓自己認識到真實和現實世界,而不是情緒濾鏡過濾後的主觀世界。

這條認知的路不容易走,但很容易被忽視。

關注更多成長與認知升級話題,可以關注我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明白為什麼會有負面情緒。

很多人無法理解這一點。因為虛假法則太多了,各種各樣的虛假法則都在歪曲負面情緒,告訴你負面情緒是錯的,不應該有的,會影響你的生活。

比如什麼生活就像被強姦,如果不能反抗,那就閉上眼睛享受吧;什麼素質高的人不會嫉妒;什麼勇敢的人不害怕……

但卻很少有人明白,負面情緒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是大自然用來調節你的行為的利器,是你自己趨利避害的工具。

我很喜歡拿生理來類比,因為心理的規律和生理的真的是息息相通的,而且生理上的規律由於有各種明顯的癥狀,人更容易懂。

負面情緒就和生理上的疼是一個道理。人為什麼會疼?因為疼痛能讓你發現自己正在受到傷害,人一疼就會縮回來,傷害就消除了。如果你沒有痛感,假設旁邊的欄杆劃破了你的大腿,你並沒有看見,繼續往前走,一段距離,你的腿就血肉模糊了吧。但你感覺到疼,立刻就會讓開,看一下,馬上發現問題,遠離欄杆,就沒事了,受傷也就一點點。

所以,疼痛感是很重要的。負面情緒同樣,當你的生活出了問題,你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受到傷害,就會出現負面情緒,提醒你注意,叫你去看一看,發現問題,從而做出有利於自己的行為。


恐懼的情緒,就是讓你不要去做某些危險的事情,保住自己的小命,哪怕你的理智看不出危險在哪裡。哪怕別人不怕,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個人能力和身份背景都是不一樣的,一件事情,可能對別人確實沒危險,但對你就是有危險的。可很多時候,人的理智並不能分析出這些,於是有人就會唾棄自己的害怕情緒,覺得自己沒用,特別是旁邊有人嘲笑攛掇他的時候。

嫉妒的情緒,其實是催促你努力向前,不要掉在別人後面,落入悲慘的境地。或者,警醒你,告訴你你在婚姻或者工作的選擇上發生錯誤,要及時回頭,不要走錯路墮落下去,要重新前進。不然,人為什麼總是嫉妒身邊的人,嫉妒觸手可及的好生活……世界上好過你的人千千萬,站在頂端的人那麼多,為什麼人很少去嫉妒那些比自己好千百倍的人呢?因為那樣這個情緒就是毫無用處的,而身邊的人,好一點的生活,是拼搏努力一下,或者方向糾正一下,就可以達到的。

再說男女之間的嫉妒情緒,也是很重要的。對方是一起生活,睡一張床的人,他有權利接觸到你的吃喝拉撒,最無防備的時候。出於自保本能,人也會想了解這樣一個人的一切,他的過去,他在幹什麼?他是怎麼想的?這些時時刻刻影響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如果對方有了二心,那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還能不能得到保障?

我只是舉了幾個負面情緒的例子,其實每一個負面情緒,都有自己的起因和作用,就不一一列舉了,希望大家學會自己分析。


大家看電影,肯定看過那種研究出沒有痛感的死士作為武器的橋段。這樣擁有死士的人能奪取很大的利益!但是死士本人呢?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不是擁有死士的人,我們每一個都是死士的角色!沒有痛感的死士,只不過是別人的工具,只能悲慘地死去,用自己的生命去給壞人謀取利益,自己的一生,毫無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大量的虛假法則,來告訴你,負面情緒是壞的,是不好的,人不應該有負面情緒。因為這樣,人就會像死士一樣,不知道疼痛,不知道反抗,勇往直前,替他人謀取利益。每一條虛假法則的後面,都站著一批其心可誅的獲利者。

讓你不要害怕,他可能是鼓動你去做危險的事情他自己取樂,或者拿你當槍使,利用你去對付別人;或者他自己也被虛假法則迷惑,以為這樣是安慰和鼓勵。

叫你不要有負面情緒,好更方便他控制、利用、奴役。你不相信自己的情緒,腦子又轉不過來,智商又看不到問題的話,你就很難發現問題,看到真相,只能乖乖被人擺布。


不過扭曲負面情緒和研究死士的方法很不一樣。它是通過虛假法則擾亂智商來實現的。

為什麼人會討厭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裡有重要的一點需要說明,就是很多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錯,最關鍵的是一個度。超過這個度就是錯的,在這個度範圍以內就是對的。但是這個度很難把握又難以描述,每件事情可能都有所不同。

於是,很多人便開始在這個度上做文章。他先講一個完全超出這個度的事情,明顯是錯的,然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個負面情緒是錯的,不應該產生的。

比如男女之間的嫉妒。他先講一個極端嫉妒的女人的故事,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對方彙報情況,每天要檢查對方的手機,對方只要一和別的異性接觸就無理取鬧,然後告訴你,嫉妒是錯的。

或者講一個大男子主義的故事,不肯老婆出門,老婆一和別的男人靠近就大發脾氣甚至大打出手,然後告訴你,嫉妒是錯的。

很多人會被迷惑,當有嫉妒情緒產生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犯了錯,試圖把這個負面情緒壓抑掉,裝作沒產生,然後忙著對抗情緒,耗費了精力,連這個嫉妒情緒產生的原因也管不了了,給自己心理後台積壓了負面情緒,又給自己的生活埋下了隱患。等待他的就是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生活的崩塌。

其實這些故事只能說明,過度的嫉妒是錯的,情緒失常是錯的,是很可怕的。這些並不是正常的嫉妒情緒的表現,而是人被毀壞,情緒失常之後的表現。

西方國家,發生命案,配偶往往是第一懷疑對象,可見嫉妒這個自保本能的重要性。

白銀案的妻子,很多人說,丈夫殺人那麼多年,她都沒有感覺,怎麼可能?如果她聽信了那些虛假法則呢?除了嫉妒是錯的那種。你去百度各種婚戀技巧,戀愛條例,很多人會告訴你,要給對方絕對的信任,還有人振振有詞,說什麼她老公出差,她從來不查他在那裡,在幹什麼,所以她很多年婚姻幸福。這種就是A、B導致C,原因和結果不對稱的洗腦方式,我在虛假法則那篇文章里講過,就不重複了。每當她有不好的感覺冒出來的時候,她都用這些虛假法則自己勸自己,把正確的感受壓抑掉呢?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這樣,但很多女人會這樣。往往到最後,晴天一個霹靂,打得她措手不及。

我還在天涯看過一個殺妻案的帖子,還有後續帖子,殺妻男居然又結婚了。下面很多人不解,什麼樣的女人會嫁給那種人。我知道一個虛假法則就是不要去追究對方的過去。什麼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人要想開,要往前看,只要擁有他的現在和以後就行了等等。

沒有這些滿天飛的虛假法則,惡人怎麼欺瞞別人結婚,小姐怎麼洗白嫁人?這麼多年,沒有一點感覺確實是不可能的。但是用理智來壓抑自己的感受,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卻很可能。

只是生活卻並不會因為你裝作沒事就不惡化,負面情緒也不會因為你裝作沒有就消失不見。


還有一種洗腦是通過處理負面情緒的錯誤方法,來證明負面情緒是錯的。

比如嫉妒,你可以奮起直追,勤奮學習或者努力工作或者糾正方向來追上甚至超過對方,這對人對己都有好處。一個團體,大家你追我趕,最後很可能都很傑出。

但你也可以陰謀詭計,不折手段,用下作手法把別人拉下來。洗腦者往往會講這樣一個故事,然後告訴你這種負面情緒是錯的。其實只是這個陰險的人處理嫉妒這個負面情緒的方法是錯的。


還有人安慰勸解你的時候,就叫你往前看,不要想負面的,想正面的東西,趕緊放下不好的,趕快轉移注意力等等。這些人也許不是壞心,他們只是自己也被虛假法則洗腦。但是這樣對待負面情緒只會讓負面情緒在心理後台積壓,讓人的狀態越來越差;同時產生負面情緒的現實問題也不被發現,得不到解決,實際生活也越來越差!惡性循環!


總之洗腦的方式很多,我無法一一列舉,唯一的辦法還是要大家自己學會思考。


這是處理負面情緒的第一步,你要學會理解和接納你的負面情緒。如果不明白這一點,你就會用各種方法去和負面情緒對抗。比如試圖去控制負面情緒。

很多人錯就錯在這第一步!

有的人會因為長期壓抑負面情緒導致抑鬱,負面情緒積壓反彈,一點點小事負面情緒就特別大;有的人會因為積累了大量的負面情緒而產生毀滅的傾向,變得尖酸刻薄,老愛打擊人,發展到極端就會去殺人,去搞恐怖活動等等。有句話說老實人發起火來更可怕也是講這種。有的人會通過控制、辱罵、毆打別人來轉移自己的負面情緒。而這些人往往還會告訴別人,負面情緒是不對的,誰有負面情緒就是誰不好,阻止別人表現出負面情緒。


要知道,正常人都是會有負面情緒的!生活里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不好的事情肯定會引起負面情緒。生活里事事順心不可能,發生壞事不產生負面情緒,那你就和被打了被戳了被劃傷了都不疼一樣,不正常了!

第二步就是找出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就和身上疼了你會去看一看一樣,你要去看一看是什麼讓你心理疼了。能避開的避開,要解決的解決。

這時候又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你能解決問題。這種很好辦,問題解決了,負面情緒就自然消失了。有些負面情緒真的是很小的事情引起的,想一想就好了,可惜很多人會選擇忽視,讓生活順著慣性過下去,結果釀成大問題,解決起來更費勁了,甚至變成解決不了的問題了。

第二種情況是你不能解決的。這時候找不出問題你會非常絕望。但是找出了問題你就會有覺知。有覺知就能大大減輕痛苦。負面情緒並不是一定要問題徹底解決才會消失的,只要你有覺知,並且開始著手解決問題,它就會開始減輕甚至消失。

這就是為什麼感同身受會讓人覺得治癒;明白了是別人的錯,自己只是不幸會減輕痛苦;別人的一番話會讓你覺得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其實這些都是你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時的感受。找出問題,你就不再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不再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折磨,開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了。這時候負面情緒就會開始消失,就算你不得不繼續忍耐不好的處境你也會很有耐心;因為負面情緒不再往後台積壓,忍耐中也不會有那種巨大的不堪忍受的痛苦。

人的動力不光是快樂,還有擺脫痛苦。其實負面情緒也是人的動力之一,這才是負面情緒的正確用法。

所以有覺知是非常重要的。當你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也要努力去覺知,在頭腦里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行動可以以後慢慢跟上。人的忍耐力是很強的。


靈智真是一把雙刃劍啊。在面對負面情緒的時候,如果理智被虛假法則迷惑了,去和負面情緒對抗,就會產生各種惡果,還不如和動物一樣,沒有理智,反而活得自然;而反過來,就算你一時年紀和能力跟不上,擺脫不了惡劣處境,只要你理智上找到了解決的路,給了自己盼頭,又能充滿希望地忍耐下去,並且積極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好讓將來的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你怎麼使用靈智這把雙刃劍非常重要!

同時負面情緒又會讓人難受,不舒服。特別是當你還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

這時候就是第三步了,你要去找到一些自己獨特的緩解負面情緒的方法。為什麼說是獨特的,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天生基因不一樣,生活經歷又不一樣。排解情緒的方法可能有些共性,但肯定還是彼此不同的。

你需要自己去試,去發現,去總結。然後每次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你才能知道做些什麼事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

像我,心情特別低落的時候就會去看看勵志片和勵志的人。我並不全相信那些,原因後面再說,鋪開寫太長了,我先寫完負面情緒這篇。但我看完會興奮,能把自己從負面情緒里拔出來。我很愛的一個片子是肖申克的救贖。現在多了血戰鋼鋸嶺和薩利機長。

我心情極其不好或者憤怒的時候會打打拳,打打架子鼓,雖然打得不好,但打完會爽快很多。

我現在又增加了晒晒太陽,到草坪上呆坐坐,抱抱大樹等技能,這是我新開發的,以前這些對我沒用。

然後我現在又發現了填色,對我極其有用,能很好地鎮定情緒。

但我有朋友反應,填色太糟糕了,不但不能讓她鎮靜,還會讓她很煩躁。她比較喜歡瑜伽。

可瑜伽我完全做不下去,對我來說簡直是折磨。

再說跑步,在我抑鬱症還不嚴重的時候有用,病情加重之後就完全無用了,現在好轉起來又開始變得很有用。


所以我舉這些例子不是教你學著去做,只是告訴你,每個人會有自己獨特的緩解情緒的方式。需要你自己去試,去找。

因為每個人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個人不同時期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幫你找到那些可以讓自己好過點的方法。你要明白這一點並自己主動去找。

但這第三步就和給傷口包紮,定期清洗一樣,只是讓傷口癒合得更快並減輕痛苦,關鍵還是第二步,第二步才是解決負面情緒的根本。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前段時間在樓下遇到一個很可怕的人,衣衫不整,滿身酒氣,在樓道和樓前轉來轉去,隨地小便。有次我和藍寶(我老公)坐電梯,他就攔在電梯門口,不讓門關,還亂罵人,像瘋子一樣。幸虧藍寶在,電梯門快關上的時候,把他推開,我們才得以上樓。

我就很害怕,以前還主動承包了扔垃圾的任務,後來也不敢自己坐電梯下去扔垃圾了。我跟藍寶說,藍寶說他不害怕,還叫我不要害怕。

可我控制不住地就是很害怕,在家裡團團轉,時不時去貓眼瞄一眼,焦慮了好幾天,每天都心塞塞的,是真的心臟都有反應了,好像心悸一樣,不是形容詞!從藍寶那裡又得不到安慰。


有次我去超市,下樓又看到他大庭廣眾之下站在大門前小便,然後逛完超市結賬的時候發現他居然就在旁邊一個收銀台,頓時嚇得不行,覺得他跟蹤我!跟藍寶叨叨他又叫我不要多想,我就很抓狂。

我推著購物車走過保安身邊的時候,聽到兩個保安也在議論那個人,一個說你有沒有盯緊他啊,另一個說一直看著呢,他又沒有不給錢。我一下覺得輕鬆了,想跟保安說我也覺得他不對勁,看著保安憋了半天沒好意思說,就走了。

一路上就一直跟藍寶說,你看保安也覺得他有問題,我的感覺就是對的。其實是我那一刻終於接納了自己的害怕了。以前因為藍寶一直說他不害怕,我就陷入了狂躁的自我懷疑。

我長期抑鬱,反應是很遲鈍的。一眼看去,別人能看到的東西,我有時候都看不見,跟睜眼瞎一樣。在家裡找東西和摸索APP的時候特別明顯,東西就在面前也找不到,APP一般只會用一個功能,盯著用,其它功能看都看不見一樣。藍寶就特別靈活,一眼掃過去什麼都能看見,什麼都能找到,然後他還經常發現我用了很久的APP很多基本功能都不知道。

我抑鬱好轉之後變得特別膽小。藍寶又身強力壯,我又是個女性,他不害怕很正常,我害怕其實也很正常。但我就是一天問藍寶三百遍他害不害怕,藍寶說不害怕我就焦慮。其實他要是撒謊說害怕,我就更焦慮了。

想通了這一點,我終於不焦慮了,但還是害怕。

我保存了一個各種看似嬌弱的女性面對打劫、猥褻,強力反擊的視頻合集,拿出來看了好幾遍。那幾天健身特別用功,還有意識觀察了小區環境,訓練了自己的反應能力,還買了根棒球棍拿著防身,練了練劈打。

其實我比一般女性是要強壯不少的,還一直在努力鍛煉。那人很瘦,很猥瑣。我評估了一下自己,就算打不過,逃跑也是完全沒問題的。原本被嚇得有點睡不好,棒球棍每天放在床邊也壯膽不少。

中間特別害怕的時候,就打打拳擊,流一身汗,也暢快不少。

我也不再問藍寶他害不害怕了。而是很嚴肅地告訴他,我的害怕是對的,這個人就是有威脅性的,他弔兒郎當的,舉止怪異,上次還莫名其妙把我們攔在電梯里。

藍寶說他很瘦,一看就沒什麼力氣,根本不用怕。

我說強者反而不會隨便傷害別人,弱者更容易突然傷害無辜。很多連環殺人犯都是矮小瘦弱的。

藍寶想了想說,那種人都是欺軟怕硬的,一般只會對高危人群下手。我們不是高危人群。

這句話頓時就讓我好過了很多,我想想確實是這樣,他對我下手的可能性很低,終於鬆了口氣。

所以解決問題的話,就比空泛的安慰,要有用得多。藍寶要是一直說沒事的,不用怕,根本就沒用。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別人陪你說很多話,你也覺得得不到安慰。因為那些都是慣常的安慰話,或者貌似有道理的話,根本不能解決你的問題。

真正說到點子上,能夠解決問題的話,才會有用。

其實隨著時間過去,就算你什麼都不做,害怕也會減輕。負面情緒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自動減輕的。可再一看見那人,還是會害怕。

我積極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了,負面情緒就自然消失了。現在我再看見他,也不害怕了。


由於之前負面情緒的積壓,你的負面情緒已經強度變大,產生了很多負面狀態怎麼辦?

長期壓抑負面情緒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出問題的。

大約會言行失當。會突然冒出一些情緒化的話,會不恰當地調侃別人甚至攻擊別人,就好像坐在活火山上一樣,情緒的岩漿時不時就會冒出來。

你還會變得特別容易動情甚至自怨自艾,你會受不了別人的一點點責備甚至一個眼神,你會開始胡思亂想,別人的一點否定都能讓你懷疑人生。

但你不知道這些其實是你自己在被動地發泄情緒。你會害怕自己的社恐,厭惡自己的不自信,痛恨自己不討人喜歡……你也不知道這是惡性循環,會讓你積累更多的負面情緒。

碰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

先說言行失當。其實這就是你壓不住的負面情緒漏出來,攻擊別人就是你在試圖把負面情緒轉移到別人身上去。不控制住你就會失去朋友,控制住了你自己的負面情緒就得不到排解,一再壓抑甚至最後會爆發到像祥林嫂一樣可悲。

並且當你偶爾控制不住的時候,很多人會非常自責、焦慮和後悔。焦慮自己惹人討厭,後悔自己言多有失。這種焦慮和後悔就又在後台積壓了下來。結果就是發泄掉一點,又積壓了一點,甚至更多。變成一個惡性循環,死循環。

這就是為什麼人會有天生的發洩慾望,但是卻沒用的原因。


正確的方法就是盡量尋找不影響自己生活的途徑發泄,並且能理解這是發泄情緒,避免發泄之後的自責。

很多人會自責是因為自古就有很多虛假法則作怪。比如,言多必失;做人要有城府,喜怒不形於色;對所有人都不能交心,親人朋友都不能說心裡話等等。其實這樣只能形成一個怪圈,所有的人都必須壓抑自己,偽裝自己;所有的人都很孤獨,不快樂,產生了攻擊別人的慾望,衍生了大量的黑暗面;這樣一旦有人想要做自己,正向表達情緒,和別人交心便很容易被攻擊,產生危險;於是所有的人為了自保不得不壓抑和偽裝自己;然後更多不快樂的具備攻擊慾望的人產生,更多的黑暗面出現......惡性循環自此形成。


而人天生自帶的情緒機制也是有自己的循環的。當你積壓了大量的負面情緒的時候,自然會有發泄情緒的慾望。其實順應它發泄掉就好了。但很多人被虛假法則影響,並且身處惡性循環之中,理智看不破真相,身不由己。


我現在的方法就是找恰當的途徑發泄。回答問題和寫文章其實就是我的發泄。能有效減輕我在朋友圈亂攻擊別人的行為。自從我開始在網站寫,我就自然而然停止了在朋友圈的活動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得到了排解,也沒有傷害到身邊的人。

這種發泄的慾望也是有意義的,我寫的東西能幫到一些人。

其實很多時候,你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是單獨存在的,可能是一個現象,和你一樣的可能有一群人。如果大家都不說,那每個人都是在獨自痛苦,默默舔舐自己的傷口。惡性循環就會永遠存在,得不到改變。所以你會有發泄的慾望,既排解了自己的情緒,你說的那些東西,哪怕是偏激的,激烈的,過分的,負面的,甚至是帶著仇恨的,聽得懂的人自然會懂。你能讓別人知道,他不是自己一個默默地在這個世上受苦,感同身受是很大的安慰,有時候哪怕只找到一個同類,都能讓人產生一種在窒息般的生活中能抬起頭來喘一口氣的感覺。

有時候,你的痛苦是因為別人都不說,這個別人,也包括你自己。大家都在壓抑自己,助紂為虐而不自知。

其實人的每一個情緒,每一個慾望都是有作用的,區別就是你的理智是選擇相信它,發現它的作用;還是打壓它,造成一些理智不知道的後果。

情緒自帶它的良性循環。但很多人的選擇是在惡性循環中默默自殘。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到最後企圖壓掉自己的發洩慾望,其實就是內耗和自殘,幫助維持惡性循環。而順應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不但對自己有好處,如果大家都順應,都發聲,是可以改變身邊的環境甚至整個社會的。


我以前的做法也都是打壓發泄的慾望,因為我不想當祥林嫂;因為寫東西很費時間,我覺得我應該把這個時間拿來賺錢,不要做那些無意義的事情。

直到我接納了這個傾訴慾望,不再被這是浪費時間,你應該去賺錢這樣的虛假法則所洗腦,看到了它的意義之後。一切都開始好轉。因為積壓的負面情緒出去了,沒有新的壓下來。

再說容易動情和自怨自艾。當你積累了大量的負面情緒的時候,你會很容易看到什麼東西就情緒激動。其實這也是有利於情緒發泄的,你的情緒會很容易被勾出來,在你情緒激動的行為中被發泄掉。

但很多人會批評這種行為,特別是自怨自艾。比如叫你不要那麼敏感,不要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等等。

我原來也會被這些虛假法則騙啊,覺得自己自怨自艾很不對,負能量,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真是個萬能的虛假法則),沒有學習,沒有掙錢。是的,新的焦慮和悔恨的負面情緒又來了。你自怨自艾時被勾出來釋放掉的負面情緒又白費了!又一個死循環。


其實自怨自艾是很好的發泄負面情緒的辦法,它能把你的負面情緒勾出來,放大,消解掉,特別是當你看得眼淚汪汪,情緒激動的時候,其實那些負面情緒就在悄悄地被發泄了。

這個陷入的程度是和你負面情緒積壓的程度成正比的。你積壓得多,就會陷得深一點,久一點;你積壓得少,就會陷得淺一點,短一點。不是你的理智可以控制的。當情緒發泄完畢,你想陷進去不可自拔都做不到。

當你陷完了,就沒事了。可很多人會覺得浪費時間,害怕無法自拔,一陷就趕緊強迫自己拔出來,拔不出來還各種焦慮。這樣負面情緒發泄不完全,又積累了新的負面情緒。狀態就越來越差了。

所以上面說的傾訴在這裡也有意義。你傾訴的內容能夠讓別人共情,陷進去從而消解掉一部分負面情緒。


我現在還經常會使用這個方法,當因為什麼事情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去找一些類似的東西看,偏激一點不要緊,偏激的東西對於勾起情緒很有用。不過也不能太偏激,太偏激了看不下去。度永遠是最重要的東西啊。

沉浸在裡面一會兒,一個小時或者半天,看負面情緒的程度而定。因為我現在負面情緒都及時處理,不讓它積壓,所以不再出現自怨自艾很久的情況了。半天都是很長的了。而且我很清楚是做為消遣,調節情緒用的,就不再覺得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了。為了心理健康,有些休息、玩樂的時間是必須的。

再說說胡思亂想。經歷了自怨自艾,大家應該可以理解胡思亂想了吧。

當人經歷了不好的事情,或者有負面情緒積壓的時候,其實經常會胡思亂想的。

比如經歷一點小事就開始懷疑人生,再比如失戀的時候,各種想自己怎麼去報復,怎麼殺死對方。其實都是在想像當中發泄自己的情緒。這樣現實里,你反而不會去做出什麼過激行為。但是很多人一想就自責,大體都是覺得想了也沒用;還有我怎麼能想這麼可怕的東西;我要向前看,不能再胡思亂想了;我怎麼這麼脆弱,這麼沒用;我就是想多了才這樣的;亂想浪費時間(好吧,浪費時間永遠會出現)……總是舊的負面情緒剛走了一點,新的負面情緒就來了。


其實胡思亂想是很好的排遣情緒的方法啊。這條我現在也會用。我會看一些重生、穿越、宅斗小說做為消遣,而且心裡很清楚是做為消遣的,不會自責,不覺得浪費時間。

然後也會經常放空,讓自己瞎想。特別是在游泳的時候亂想,那種感覺挺好的。想起以前看紅白藍,記不得裡面的哪一部了,女主角因為車禍失去了丈夫和女兒,有一個鏡頭是她自己一個人在泳池裡游泳。那時候沒看明白,現在突然懂了。

只不過現在胡思亂想已經不會干擾到我的生活了。當你負面情緒沒有發泄完畢的時候,胡思亂想是會干擾到生活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要拚命把它壓掉。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明白了,很多負面的狀態其實就是人在被動地發泄情緒。負面狀態很多,我就不一一例舉了。但大多數人都無法覺知,他們會困惑、迷惘,自我厭棄,試圖壓抑和控制這些狀態。於是就變成了,負面狀態無法控制,壓不住,被動地發泄掉一點負面情緒;被虛假法則扭曲的理智就立刻開始作怪,讓你產生更多的焦慮、悔恨和自我厭棄的負面情緒。惡性循環。

看,理智又變成了一把雙刃劍。

大自然真的是很仁慈的,她給了你一套自我運行並且是良性循環的情緒機制。長期壓抑負面情緒之後人會產生很多負面狀態其實是很有道理的,是用來發泄積壓的負面情緒的。不是用來給你為難,讓你難堪,跟你作對的。你需要去覺知它們,有效利用它們。理智如果這樣用,就能加速情緒發泄的過程,早日恢復正常。


自己身上的那些負面狀態,要學會去分析,怎樣利用它們有效排出積壓的負面情緒;然後要破開隨之而來的虛假法則,讓自己不會再產生新的負面情緒,做無用功。

還有社恐,其實也很有道理。當你負面情緒積壓過多的時候,那些負面狀態的反應也會相應增大。你會不被人理解,不被人喜歡。你還可能惡意攻擊別人,無故爆發情緒。這樣的狀態本來就是不適合社交的。社恐從而減少社交,既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也是給自己一個空間,來好好地使用這些負面狀態,儘快地把負面情緒發泄掉。

可惜這時候,很多人的態度,還是對抗,強迫自己去社交,把自己逼得很慘。惡性循環,永遠好不了。

其實真的只要順應這一切就好了。你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空間,來完成這樣一個過程。就跟你腿斷了躺在醫院裡吊石膏一樣,長好了就好了。

等你情緒發泄完畢了,那些負面狀態自然就減小了,不會再影響到你的生活了。這時候你的社恐也自然會消失,你會重新產生社交的慾望。一切又都好起來了。

但很多人會一直對抗,覺得自己不好,不討人喜歡,很害怕停下來休息一下,不能接受自己需要花在恢復心理健康上的時間和空間。因為他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心理狀況;可能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虛假法則洗腦,覺得一停下來不去競爭就會完蛋;或者不光是自己內化的自我攻擊,身邊還有人一直在催促他,攻擊他,他的理智看不破,被逼得不敢停下來。

其實這種行為就是在逃避責任。因為你錯誤地對待了負面情緒,所以產生了很多不好的負面狀態。變成了低氣壓、負能量,不討人喜歡。其實這些都是做錯事的後果。每個人都是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的。不管你主觀上知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識去做錯。好心辦壞事也是辦了壞事。報應是存在的,並且是很客觀公平的。只不過很多人理智上看不懂,便覺得沒有或者不公平。具體的等我寫到報應那篇文章的時候再說吧。你的負面狀態,你的不討人喜歡其實就是你錯誤地使用壓抑法去對待負面情緒的報應。

很多人總是指望一下子好起來,或者靠理智去強行扭轉自己的負面狀態。這就是不想承擔前期的錯誤的後果,並且繼續使用錯誤的方法。不但無法達到目的,還會產生更可怕的後果。

你會社恐一段時間,大概會失去一些朋友和學習時間或者經濟利益。這些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但很多人是不肯的,他們希望可以死抱著手中的東西不放,並且能夠不付出任何代價,立刻改變負面狀態,變得很優秀。

他們意識不到這是一種強求和逃避責任。這樣對於改善自己的狀態有害無益!

這些社恐的負面的狀態,你不要去攻擊自己,覺得是浪費時間。你跟自己說我的負面情緒又排出去一點啦,我離健康快樂更近了一步啦。那些你覺得狂亂的,痛苦的,亂七八糟的過程,你抱著經歷過了我就能好起來的心態,我是在替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的心態,默默地去順從它,你就真的能好起來。

當你解決了情緒失常的問題,再處理負面情緒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我前面說的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啦。這樣你的負面情緒就不會積壓下來,你就不會再情緒失常,變成一團低氣壓、負能量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任何能力都是需要反覆訓練才能掌握的。這個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也是一樣。可能你看上去覺得自己懂了,可是真正運用起來大概還是會摸不著頭腦。

我現在一點小負面情緒都正兒八經地分析解決一下,給自己多點練習的機會。

有人會問,每個負面情緒都這麼複雜地來一下,生活不累嗎?

其實當你熟練掌握了這個方法之後,就跟你以前的壓抑法一樣,你幾乎感覺不到它在進行,你就是那樣做了。壓抑法如果條分縷析地寫出來,也能寫出這樣明確的步驟,但是你做的時候就是不知不覺而已。

很多從小就會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的人,也不一定能講出這些道理,他就是自然而然這樣做了。

就跟人跑步、跳高一樣,做的人一氣呵成,自然流暢,要把中間的過程要點都寫出來,就是長篇大論了。

所以你要明白,和所有能力一樣,一開始你試圖去用的時候,會覺得困難的。你只有不停地主動去用,才會變得熟練,順暢。當你真正掌握了這個能力之後,你才會用得自然,一點不累,好像天生就會的樣子。

而很多從小就會的孩子,是從父母親人那裡,通過耳濡目染模仿而來的,並不是通過理智像我們這樣學習得來的。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因為用不起來而著急,不願意努力去學,去用了。


最後感謝一下藍寶,這個方法很大一部分是我通過對藍寶的觀察分析,總結得來的。我順便慨嘆一下自己的厲害,藍寶這個傢伙,估計自己都講不出來。

藍寶就是小時候不知不覺學到的,和我們小時候不知不覺就會了壓抑法一樣。讓他教別人,他是不會教的。和我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壓抑法一樣,他大概都沒想過自己有什麼處理負面情緒的好方法,他就是自然而然那麼做了。

我以前哭著求他幫忙,他也是乾瞪眼,只會看著我捉急。好在我最後自己分析總結了一套方法,學習、自救。

半途學習,自我改善,和從小習得,還是很不一樣的,困難得多。

其實不光是負面情緒,我自己的每一個微小的情緒、慾望,我都會去分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衝動,以前我是怎麼做的,我有沒有因為哪條虛假法則壓抑了這個慾望或者增添了新的負面情緒。

理智是荒唐的,情緒才是可靠的。對於自己情緒和慾望的分析有助於你破開虛假法則,完善理智。

掌握了這項技能,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如虎添翼的。


謝謝邀請。
哪個姑娘二十二歲的時候,不是這樣的?
誰又能做到任他風吹雨打,我自閑庭興步。鳳姐不是人人能當的。那需要多麼強大的心理素質!
綜上,你只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而已,蛋定。


閉上眼,深吸一口氣,然後一邊吐氣一邊默念:操你大爺操你大爺操你大爺操你大爺~~~一邊念一邊數,看看一口氣能念多少個。
什麼?才30個?太少!重新念!
什麼?40個?有進步,但是還可以再多,再來一遍!
45?到達極限了?好吧,差不多了,你現在還生氣嗎?
——生氣?生什麼氣?剛剛誰惹我了?

看吧,這就是效果!


身體會生病,這個是常識,思想會生病,大家可能說是性格問題,但即便是性格,人的一切情緒來源也不能脫離肉體,精神以物質為基礎,思想以身體為基礎。

怎麼來驗證這個論斷呢?很多人批評中醫理論憑空想像,沒有確鑿的證據,也不好亂講。複雜的事情總是從簡單開始的,思想形成性格也是由每一個改變積累形成的。

筆者有這樣一個案例,患者生理系統有問題,按常規思路用藥無效,找不到原因。無奈的情況下進行詳細病史調查,其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患者在和同學聚會的時候,總想將菜盆子扣到別人頭上。自己也很奇怪,和同學沒有發生任何矛盾。那麼,這種奇怪的思想來源是什麼?

作為中醫的思維,既然思想發生錯誤,那就從心包經或者心經用藥。補充心的能量,開的附辛芩蓮湯和補心陰的葯一起。患者生理問題開始有效。大概過了有不到兩個月。患者手臂上出現痛點,並且痛點順著手臂的內側靠近中間位置向手指方向退。剛好是順著心包經走的,十分明確,患者是心包經受邪。患者這時候才恍然大悟,說自己有一年冬天,在室外洗衣服,手凍僵起熱,扔堅持將衣服洗完。這很清楚,寒氣順著心包經進入心包,患者的思想受到了這個寒氣的影響。清理出來後,到現在為止,患者那種把菜盆子扣在別人頭上的想法再也沒有了。

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思想錯誤信號來診斷疾病的例子,實際上自己觀察生活中有很多疾病是能夠在思想情緒上反映出來的,大家所熟知的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性格,善悲,一個人的思想情緒總是處於一種悲傷的基調的話,那就是肺可能濕冷濕冷的,乾的話人會煩躁,仲景的大青龍湯癥狀也有明顯的描述。極端的情況就有可能是肺癆,就是今天講的肺結核,少陰受邪,人會變得遲鈍,厥陰受邪人會變得糾結,太陰受邪人的思想會缺乏緩衝,這是中醫理論中基本常識。

當人體的能量變弱時,思想方面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比如乙肝患者,身體的最大特點是,因為體質過於陰寒,所有身體信號幾乎都是內收的。會逐步的失去感冒發燒的能力,因為身體向外推送的能力逐步在變差,體內發熱是大部分乙肝患者的特徵,但身體沒有能力將燜住的熱推送出去,這個身體特徵發應在思想上,就是乙肝患者會變得窩窩囊囊,也就是說思想上向外的力量能量不夠,腎氣越差這個特點越明顯。

疾病會影響到思想,相反,思想上的錯誤也會直接導致身體發病,如果觀察一個人,平時對物品的概念是,總是儘可能多的儲存一些東西的時候,這個人可能是心這裡有問題。大家可以觀察得過心肌炎的患者,這個特徵會十分明顯。相反,如果一個人思想總是在一些小事上糾結,最終會導致心包或者心這裡出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描述起來還是有很大的難度,思想上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個不見得都能分清楚,思想上的錯誤結構,和社會屬性中人的好壞分類是兩碼事,中醫的觀點可能更加贊同莊子的觀點,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情緒成熟之後,我們會對負面情緒有良好的控制

一、什麼是情緒成熟Emotional Maturity?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人,他們總是那個麻煩製造者,他們時常使用責備式的語氣,充滿攻擊性的語言風格,然而另一方面又極度脆弱和需要別人的關愛,生活中遇到的一點點小事在他們心理都會掀起驚濤駭浪,這些負面情緒久久不能在其心裡消失。
筆者打算在這裡試著說明,「情緒不成熟」從哪裡來,如何甄別一個人是否情緒成熟,其對人一生當中的影響,及如何改變自己,走出這種困境。
情緒成熟的定義:情緒成熟是一種獨立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包括好與不好的)問題的能力。
這關係到停止責備他人,擔負起責任,積極地面對生活,勇於表現出自己的正義感。
情緒的發展階段:
Stage 1 :嬰兒期------"Am I getting enough?"
Stage 2 :少兒期------"Am I good enough?"
Stage 3 :青春期------"Am I being, doing, having, learning, growing enough?"
Stage 4 :成人-----"I am enough."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從
Stage 1:totally dependent 嬰兒期,生活無法自理,完全依賴照顧者
--&> Stage 2:gradual breaking of that dependency 少兒期,逐漸脫離依賴
--&> Stage 3:a sense of autonomous independence 青春期,開始發展獨立性
--&> Stage 4:inclusive interdependence 成年期,相互依賴
其中任何一個階段的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個體情緒發展就會停留在那個階段。反過來說,當一個階段的需求被充分滿足後,孩子自然會成長,尋求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有時父母會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前期待並要求孩子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出於他們自己不成熟的心理狀態)。一個常見的結果就是:在孩子成年後會隱約覺得自己是需要被保護的小孩,卻需要無時無刻不把自己掩飾成已然長大的樣子。
然而成人的世界裡已經不再允許兒童行為了 。可以想像一個年滿18周歲且情緒不成熟的「孩子」在面
對一個比童年環境複雜得多的成人世界有多麼可怕!
他們可能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迅速表現出像被寵壞的兒童或青春期少年一般的行為,情緒失控,敵對,需要被關懷和理解。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來自一個網友的個人陳述:

例一、今天一個人來到你在的城市,來到你宿舍樓下,本想給你一個驚喜,沒想到收到的卻是一條讓人心灰意冷的簡訊。"又殺來了,不好意思,我正在廣州面試,讓你撲了個空"。
2015年,我們在一起六年了,可是2014年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個劫,這一年你先是突然不理我,我的驕傲指使我等你主動聯繫,於是我就錯過了新年的祝福和生日的祝福,實在沉不住氣的我還是先給你打了電話,你說之所以不聯繫我是因為那晚你主動掛了電話後怕我生氣,之後就不敢打了。你知道我是如何度日如年地在等你電話么?之後我到你家大鬧了一場,很抱歉又在你父母面前讓你難堪了,可是如果我不聯繫你你就真的會因為主動掛了電話這件事放棄我們的感情么?3月份的時候我跑到北京來找你,我求了你一整天說我們和好吧,最終我們和好了,前提是我要對你說的話言聽計從。雖然我心裡也有委屈,覺得明明是你主動放棄這份感情的,卻要我委曲求全來挽回,也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我們複合後你把之前每天不記次的電話縮減到了每晚十點後,每次都只是說一兩分鐘…… 9月30日,又是異地戀衝突的慣用模式,我們簡短的通話,你讓我睡覺,我掛了電話後給你發簡訊說我等你,等你忙完睡覺前在說兩句,但是我卻不知道你已經關機了,臨近凌晨一打電話我崩潰了,誤會你是為了逃避我才關的手機。於是我又傻傻地撥了一夜電話,聽了一夜移動關機的特質錄音。第二天,我給你發了簡訊說去北京,剛到高鐵站接到你的電話,我知道是我誤會了,心裡一下子覺得很愧疚,但是自尊心還是強迫自己跟你吵了幾句,那天晚上我早早躺在床上準備為前一晚的不愉快道歉時,手機響了,你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分手吧。你知道么,聽到你這句話時我的嘴角都還掛著笑,而那笑容本來是用來跟你撒嬌的,於是表情僵在那裡……見面後你沒有讓我留下,而且把我攔在了北京西站,你說你今天的任務就是把我再安全送上回去的車。我聽話回家了,聽話的結果是再沒有了和你通話的權力。從那之後……我只是喜歡一個人,我只是想看看你,我有什麼錯。

責備是一種過度的防禦反應,當人們抱怨或責備時,其實是在說:「不關我的事,別怪我,不是我的責任。」 「我受到了虐待。」我們責備時,是在拒絕某事,並失掉了我們的正義感,流失了力量。
這種以自己為中心、自戀,通常來講是兒童時期的特點,他們總抱怨生活沒有讓他們滿足,他們需要特殊的照料,度過這種心態是長大的一個重要部分。
女主角強烈的需要男朋友無時無刻的呵護,她很幸運,擁有了這樣一個人,可以呵護和包容自己的驕傲,在戀愛開始時是非常幸福的。
半夜給男朋友打電話沒打通,她感到強烈的不安。但不妨推想,接下來打通電話時的開場白必然又把男朋友責備數落一番。當感情遇到麻煩時,男朋友開始逃避這段感情,這給女主角帶來了巨大的不安,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對對方的控制。女主角先是驕傲等待男主角向往常一樣來主動討好她,可是這一次男主角沒有。女主角在陌生的城市裡沒有朋友,孤單一人更加需要對男朋友依賴。在向男主角道歉時消耗了女主角巨大的心靈能量,她體會到一個人如何「低到塵埃里」。
需要提示的是,在感情很好時,不成熟並無大礙,而當感情遇到麻煩時,來自一方甚至雙方的不成熟可能使這段關係結束。
他們總是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受害一方,而不能意識到自己對別人造成何種傷害。所以他們在向別人哭訴自己的經歷時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同情。

情緒不成熟的標誌
1.很少真誠地讚美別人。
2.經常能感受到恨意,難以原諒別人。
3.易受周圍人的影響。
4.不能獨立,渴望有人無時無刻地陪在身邊。
5.更需要別人的關注與稱讚,甚至花費大量精力引起他人的注意,獲得滿足。
6.極度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法真正扛起自己的責任。
7.對於他人對自己做了什麼高度敏感,卻看不到自己對他人做過什麼。如果他們認為你對他們做了錯事,會施以報復。然而卻期待你去寬容和接納他們的無理行為。
8.像是陷入泥潭一般,無法擺脫不良情緒。
9.對生活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或他人的愚鈍行為有被迫害感。
10.會控制自己周圍的世界,包括人和物,使一切都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樣子,而不會接受現實並用自己的努力積極改變現實。
11.經常為自己辯護。
12.在未了解某人之前已給對方下了判斷。
13.看待他人時善惡分明。
14.無法容忍別人的錯誤。當他們認定自己是正確的時,是無法容忍別人的任何意見的。
15.經常被情緒控制,而非控制自己的情緒。
16....

例二、小P,53歲,已退休賦閑在家。是個大家眼中所謂的「情商」低的人。
她的朋友W想和她一起租下一處店鋪開服裝店,由於缺人手遂想拉她一起合夥幫忙,她從心裡不願意,可是又不敢直接拒絕,於是應付著答應下來。後來店鋪開張,由於小P已經與W承諾在先,經常不去擔心暴露自己,去的次數太多她又著實不願。只好敷衍每周去店裡幫忙一次。小P與家人談起這件事時只說:「我這是情商高,不得罪人也不委屈自己。」後來店裡逐漸忙了起來,W經常叫小P來幫忙,小P偶爾以借口不去,後來沒有借口可尋只好不接電話。由於店裡缺乏人手,W的生意很快開始賠錢,W開始怪罪小P沒有履行承諾。隨著生意失敗,友情也隨之破裂。從此兩人再也不相來往。
這個例子中的女主角害怕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小P由於害怕暴露自己的本性做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自我保護。這些行為並不是她們內心愿做的。不成熟的人可能經常需要靠撒謊來維持一種表面和諧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禮貌地拒絕別人並不會傷害友誼,可以拒絕別人的人內心非常自由。而「禮貌地拒絕」顯然不在小P的技能列表裡。由於這種錯誤的自我保護策略,小P並沒有在問題最初產生時將之解決,只是把今天的風險推給了明天,讓風險放大了。她感到很難拒絕別人而不得不委和,靠此來維繫脆弱的友誼。後來隨著W越來越頻繁地叫小P去幫忙,小P終於無法對付自己的承諾了。

情緒不成熟的人可能每天都要執行大量無效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表演自己的強大。這種自我保護策略帶來的後果非常糟糕,這更像是把自己的心靈囚禁在一個籠子里來阻止外界的傷害,但同時也把你與周圍世界割裂開了。
在過度保護自己的同時,缺乏安全感和不成熟的人可能也會欺侮和貶低他人。因為他們經常感受到自己被欺侮或迫害,儘管這種感覺往往並不是真實的。欺凌和厭煩是一個少年和兒童階段具有的特徵,突然被激怒,欺騙,撒謊,熟練的偽裝來避免暴露自己的本性,逃避責任。
他們錯誤地認為成熟和承擔是一種需要逃避的負擔。拒絕承擔任何責任阻止了自己向建設性方向的改變,使他們總是在難過和氣憤中徘徊。
不成熟的人傾向於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環境,「現實就是這樣,我只能這麼做。」「你不能改變環境,只
能適應它」這正是他們常掛在嘴頭的話。

情緒成熟的標誌

1.給予別人愛,同時也能收穫愛

2.具備獨立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3.能正確地處理不良情緒並從經驗中反思與進步

4.情緒相對平和,沒有大起與大落

5.更善於處理情緒,顯得有彈性,能很快讓不良情緒過去,並用積極地視角解讀,面對下一次挑戰。

6.對待他人的錯誤和瑕疵能採取開放態度,能夠原諒別人,不會記恨在心。

7....

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他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把人

的需求按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雖然現在很多實驗表明這種分類並不準確,但本文暫且引之一用。

書中談到:人的自我發展程度越高,就越能輕鬆地駕馭那些低級的需求,如安全感,歸屬感。他們把這些需求看做生命的一部分,但不會深陷其中。過分地強調那些低級需求,排斥和輕視他人,將使我們的生命失衡。長期的失衡狀態,比如說一個逃避,拒絕,壓抑的工作狂,他們表現出的行為像是一種強迫性的補償。

另摘錄一段馬斯洛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譯本(注1)書中的話:「...不會經常體驗
到敵對,仇恨,暴力,惡意和破壞性攻擊。他們並沒有失去他們的憤怒或攻擊性,但這種憤怒或攻擊的性質卻常常轉化成了義憤、自我肯定、對被剝削利用的抵抗和對非正義的憤怒,也就是說從不健康的攻擊轉化成了健康的攻擊;比較健康的人似乎都遠遠不是那麼害怕自己的憤怒和攻擊性,因此當他們表現自己的憤怒和攻擊的時候,就會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完全的成熟在於喜怒哀樂都僅取決於自身的態度而不依賴於別人和環境。他們並不是失去了感覺,他們的感受更加緩和且準確,很少因強烈的情緒而失去自己的正常的判斷。他們在多數時間裡都處於一種鬆弛而有彈性的狀態,不會被不良事件激起防禦式的反應,並能很快讓不良情緒消失,專註於當下的問題。他們在行為上顯得更加誠實與真摯,不以自己為中心,他們不羞於或恥於暴露自己的內心,那正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不成熟的人呢?如果仔細審視她們的心靈,更像是一個受害者,一隻驚弓之鳥。他們在遇到外部刺激時,會表現出應激式的防禦反應,以責備來逃避可能帶來的傷害,他們的行為和成長都趨於靜止,很少達成任何自我突破和改變。
一個人越健康,就越能體會到別人的處境和情緒,併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健康的人會為朋友的成功而高興,對野牛衝來恐懼,對不公正而憤怒,為心愛的人離去而悲傷。
他們接受並承認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情緒,並採取積極的回應。他們可以看到自己對他人的影響。他們可能也會失去自己重要的東西,但不會被這種不良情緒所消耗,他們繼續前進,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序列個人自主選擇的結果,把生命看成充滿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不成熟的人不願經歷所有的情緒,他們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
成熟的人並非不會憤怒,他們不懼怕自己的攻擊行為,因此一但表現時也更加酣暢淋漓。與之相對的是不成熟的人,雖然常常表現出哀鳴式的攻擊行為,比如責備,但是他們心裡卻對憤怒和攻擊無比恐懼。
成熟的人不需要像兒童一樣獲得立即的表揚,他們看待事物不會非黑即白,非對既錯,非好即壞。看待人時不會非陌生即摯交。

二、為什麼我情緒不成熟?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都處在一個不成熟的情緒階段內,請看下例:
例三、Selma,一位中年母親,在國有企業工作,她的丈夫J是一名當過8年兵後退伍轉業的軍人。她有一個5歲的孩子小L,還需要貼身照顧,但由於家裡經濟不允許,她只能帶著孩子上班。工作當中的人際關係複雜而充滿惡意,Selma經常會感受到同事排擠她,她沒有知心朋友,丈夫也並不能理解她的內心,對她不聞不問。每天下班回到家中時,她心裡充滿了空虛感,平時乖巧可愛的孩子也顯得可恨起來。Selma甚至有時覺得是孩子拖累了她,在廚房做飯的時候看到孩子進來找媽媽,她恨意頓時湧上心頭,大聲呵斥孩子:「出去!!」。孩子頓了頓轉身走了出去,過了一會看到孩子又進來Selma勃然大怒把他呵斥出去並把廚房門鎖住。
Selma對孩子的任何一點「不懂事」的行為都施以懲罰。
因為丈夫不能理解她,Selma對丈夫也吹毛求疵,並經常惡言相向。丈夫犯了小錯也橫加指責且不讓丈夫還嘴「犯了錯還不讓人說!?說說你,教育教育你不對!?」丈夫無法忍受,回家越來越晚,在家裡時也總是想「躲避」到外邊,Selma認為丈夫自私且不負責任,甚至懷疑丈夫在外面已經有了外遇。
他們每天都會吵架,吵架時Selma為了不影響孩子,把孩子鎖到另外一個屋子裡。孩子覺得是自己犯的錯讓父母不高興,感到難過和內疚。
孩子小L進入青春期後顯得孤僻而野心勃勃,時常有不滿足感,且經常感到來自周圍的敵意。
小L在高中時交了一個女朋友,可是3個月後就分手了。他不能主動給予愛,希望女生主動,女朋友犯了小錯就懷恨在心,不能原諒。
小L沒有和人溝通解決問題的潛意識工作模型。在兩人產生隔閡後,小L心裡一直在生女朋友的氣,沒有第一個去道歉也沒有給女朋友一個台階下。冷戰後感情變得越來越沉重,直到雙方都變得冷漠起來。
小L在進入二十歲後感覺自己還沒有長大,需要粉飾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假扮自己已是成人。小L與母親Selma和父親的關係都比較淡薄。對建立家庭和即將來臨的責任感到恐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方面:
(1) 父母(基於自己不成熟的心理)期待或要求孩子
如果小時候父母當中一方是一個情緒不成熟的人,你很可能不會有健康與和諧的成長環境。中國的父母都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不要像個小孩一樣!」而忽略了他們本身就是個小孩子,為什麼要要求他們像成年人一樣呢?
(2) 孩子缺乏一個成熟的行為模型來模仿
這個例子里小L與女朋友交往時,其潛意識工作如下:
我需要被關心,被給予;(無法關心,給予他人)
不安全感,我不能向對方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只有故作堅強,若我有了權力才能讓她不離開我。
這種令人窒息般的自我發展經歷部分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自我障礙和自私的行為。有些個體在長大後,這些在童年時未被滿足的基本安全需求被一些無止境的需求替代符號作為補償,如金錢,地位,權力,控制,名望,讚揚聲,被接納。
然而在這個涉及到兩代人的例子中我們並不能把後果全部指向Selma的不成熟,大部分的婚姻問題都來自雙方。丈夫J是個「大老粗」式的軍事迷和政治迷,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只熟悉男性世界的規則,不能讀懂妻子的心思。J很難與Selma進行有效的談話溝通,因為她經常被情緒控制,很難去和一個被情緒操控的人去講道理,Selma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世界在敵對她。她時常有受迫害感,責備別人,越責備別人其力量就越流失,使自己的內心更加敏感脆弱。
她嫉妒別人擁有快樂,而她的內心孤獨而困苦不堪。於是變得性情乖戾,充滿仇恨,懲罰自己周圍的人。
因為Selma的寂寞,她的生活滋長出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充實自己。

三、如何變得情緒成熟?
我們的責備行為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應激式的行為。比較焦慮的人往往記不住對方的名字,因為化解焦慮佔用了絕大部分大腦能量。當我們遭遇不良事件時,強烈的侵入式的情緒使我們大腦部分功能失效,無法適當地回應對方。事後反覆琢磨才慢慢意識到剛才自己的失禮。同時因為我們處於妄想中,我們的精力被錯誤地集中在解決本不存在的問題上。這一過程損害了與人交流的能力。

這種不健康的情緒狀態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毀滅般的打擊,如何改變自己呢?

下面一些行動或因素可以幫助你, 這裡按重要性從大到小排列:
1.自己願意在多大程度上變得成熟
願望越強烈,變化就越徹底越快速。我們越願意在更大程度上改變自己,就會越來越多地看到之前我們無法看到的,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有時甚至讓自己震驚。
2.試著減慢自己說話的節奏
3.謙卑待人
4.找到一個積極的對象,模仿其行為
留心觀察一下自己身邊那些朋友最多的人,他們和你的行為有何不同之處?他們是不是每天都保持著開放態度,是不是經常被激怒?他們發簡訊聊天時是不是經常開你玩笑還帶著^_^(笑臉)的表情符號?是不是經常主動稱讚別人?是不是主動光顧你的個人主頁和你打招呼?
找到一個你一直真正欽佩與欣賞的人,他/她的行為舉止可能總是溫潤有禮,尊重他人的自尊,賦有同情心。尋找和他/她共處的機會,模仿會自然發生的。
5.找到一個消極的對象
把Ta作為鏡子,從Ta的身上識別出自己類似的行為模式與局限,反思自己什麼時候會表現出情緒失控行為。我們越焦慮,就越難以認識到自己當下的攻擊行為,但隨著進步,這會變得容易。認識到的越多,改變就越廣泛。當別人冒犯了我們時,思考一下我們是否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當我們意識到後,難過的感覺馬上降低了。
6.擴展你的社交圈,找到那些你願意獻出最好的自己的人與之度過
在鄉村長大的人不會學習到在下車時為女士開門,你的社交圈就是你行為和語言的課本,你應該經常逛書店使之更加豐富。如何讓改變變得簡單?找到你想成為的那個人,與之一起生活。

注1:《動機與人格》第三版,亞伯拉罕-馬斯洛,許金聲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97頁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有問題可以微博上找我: 慕陽Sermon 或微信公眾號:mypsych


推薦閱讀:

兒童是否會因運動過度影響發育?
為什麼懶癌這麼難以治療?
青少年長期以麵包代替正餐有什麼危害?
節食減肥是徒勞嗎?為什麼?
思慮太過會對人的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TAG:健康 | 生活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負面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