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生在走路的時候喜歡把胳膊挽在一起?

這個現象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都能見得到。
而且常見即使剛剛認識,一塊走路的時候也會挽在一起。
為什麼男生不會把胳膊挽在一起而女生會呢?這樣的現象是怎麼形成的?


恰好答主的一門課程的期末論文能解答這個問題。貼在下面。


《挽手臂背後的性別權力》


挽手臂,是指人們並排行走時,一人用手挽住另一人手臂的親密行為。它的基本單元包含挽人者與被挽者兩個角色。這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肢體語言,起源與發展已很難考證。挽手臂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慣習,在當代城市生活中與性別文化息息相關。本文取樣上海市南京東路、外灘、人民廣場上的挽手臂人群,試圖探究性別因素對挽手臂的建構作用,以及這背後蘊含的性別權力。

一、城市中挽手臂現象及其特徵

通過實地走訪,筆者發現,在街上的挽手臂行為大都出現在女性之間,約佔挽手臂樣本總數的70%,如:

女性之間的挽手臂行為呈現著如下特徵:

1、人數特徵:以兩人挽手臂為主,但也有三人甚至四人以上。

2、年齡結構特徵:挽手臂普遍發生於各個年齡段的同輩女性之間。但也有少量年輕者與年長者挽手臂的情況。

3、關係特徵:經採訪,相挽手臂的同輩女性,多以同學好友為主;年輕者與年長者挽手臂的情況,多發生在近親屬之間。

4、角色特徵:在年紀相仿的同輩女性之間,挽人者與被挽者的角色分配比較混雜,未發現明顯意義。在年輕者與年長者挽手臂的情況中,挽人者多為年輕者,被挽者多為年長者。

挽手臂樣本剩餘的約30%,全部出現在男女之間,其中大部分呈現如下特徵:

1、人數特徵:全部發生在兩人之間。

2、年齡結構特徵:大部分為年齡相仿的異性,普遍分布於成年人各個年齡層。

3、關係特徵:經取樣採訪,這些人大都為情侶或夫妻關係。

4、角色特徵:挽人者為女性,被挽者為男性。

二、對挽手臂中不同性別組合的大眾眼光

在實地採集的挽手臂樣本的各種性別組合中,並沒有發現兩個人都為男性的情況。這個現象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為了探究大眾對挽手臂的不同性別組合的看法,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中主要涉及這兩個問題:

1、如果迎面走來兩個(或多個)挽手臂而來的女性,你會感到奇怪嗎?你認為他們這種動作意味著什麼?為什麼?

2、如果迎面走來兩個(或多個)挽手臂而來的男性,你會感到奇怪嗎?你認為他們這種動作意味著什麼?為什麼?

在收到的回答中,對第一個問題,所有人都表示不奇怪。受訪者表示,女性之間的挽手臂意味著形式上的親密,兩人可能是室友、課友、飯友等具體夥伴關係,或就簡單的是「閨蜜」等友好交際關係。這是她們之間互相表達需要、友好的方式。然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受訪者卻表達了截然不同的看法。95%以上的受訪者都表示,男性之間挽手臂行走,是反常的行為,他們的身份極有可能是「基友」,即同性戀關係。也有受訪者猜測,這種行為有可能是由於「開玩笑」,或者心智不成熟所致。極少數受訪者表示,男性之間挽手臂也並不奇怪,只不過是意味著他們是關係比較好的「哥們兒」。

三、異性挽手臂慣習背後的權力意味

慣習對社會而言,最主要的功能是確定社會秩序和社會價值,形成一整套的行為規範和機制體系,使得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一個參照系統。從性別角度而言,慣習和風俗通過一系列的理念和形式,把性別文化固定下來,規範人們的性別行為。異性間的挽手臂作為一種慣習,某種程度上固定了傳統的兩性地位和角色,即男性的主導性地位和女性的從屬性地位。在挽手臂的行為中,挽人者的角色呈現出主動依附於對方的服從姿態,而被挽者的角色處於一種被依附的統領對方的地位。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挽手臂最初出現於童年。這時個體心智尚幼,在變化多端的外部世界中需要成人的引領,而這種引領自然而然地體現在了挽成人手臂這一行為中。而在傳統的性別文化中,女性的成長正是一個由服從父權轉向服從夫權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式婚禮的習俗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便是新娘的父親將新娘的手交給新郎,而這一過程的前後,常常要伴隨著新娘先後挽著父親和新郎的手臂行走。由此,挽手臂背後的權力關係便顯現了出來。挽手臂的實質正是人類潛意識中權力的統領與服從。女性在其中,貌似是被體貼和愛護,實際上是被物化的存在,婚禮變成了一場主權交接儀式,挽著手臂行走便是男性霸權的宣揚。因此,挽手臂行為中的兩種角色,實際上是權力角逐的戰場。

下面我從幾組特例來進一步說明。

1、

該照片拍攝於上海南京東路,是異性挽手臂中為數不多的特例。照片左邊是一位中年男性,右邊是一位老年女性。與大多異性挽手臂的樣本不同,該樣本中挽人者為男性,被挽者為女性,而且兩人的年齡差異較大。經採訪,被挽的老年女性為中年男性的母親。在此情況中,親情倫理關係是大於性別權力關係的。年老母親的權力高於兒子,因此恰恰印證了挽手臂關係背後是權力關係的結論。

2、

該組照片比較反常。在年級相仿的兩位異性間,挽人者為男性,被挽者為女性。筆者的採訪請求被他們拒絕,因此無從探求他們之間關係的具體情形。或許,在傳統性別權力日益被解構的今天,出現極少量的特例也不足為奇。或許,在他們的關係中,女性某種程度上扮演著較強勢的地位,使他們相對獨立於社會性別慣習而存在。這裡邊的具體緣由,還有待日後進一步考證。

3、

該組照片取材於網路。其中左邊這張是我唯一找到的男性之間挽手臂的樣本。關於同性之間挽手臂的討論,我在下文會有所提及。該組照片反映的情況,更加深入地印證了挽手臂行為背後的權力關係。只不過,這當中的權力,不僅僅限於性別,更關乎政治。金正日和金正恩先後作為朝鮮最高領導人,在國民心中獲得至高無上的政治敬仰。照片中挽手臂,甚至是激動得淚流滿面,恰恰是這種權力地位關係的外化體現。

四、同性挽手臂的探究

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和社會意識的多元,挽手臂的行為主體逐漸將這背後的權力意味埋藏在潛意識中,而這一行為本身也由於它的普遍性而日益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社會慣習。然而,這種本來存在於異性之間的慣習,緣何擴展到了女性之間,並且並沒有延伸到男性之間呢?

從性別角度來看,在大部分的文化中,男性都是佔優勢的團體,因此,男性統治的觀念,存在於社會成員內化的狀態中,成為能動者的慣習。作為弱勢群體的女性團體,通過慣習,女性共同實踐男性統治的世界觀。這樣,男性的慣習就成為所有人的慣習,成為社會的唯一的慣習。[2]女性對男性慣習的認識來源於與男性交往的歷程。而女性個體的男性交往史貫穿於整個成長過程,經歷著第一戀父情結到第二戀父情結的轉換,即由依戀父親式角色到依戀丈夫式角色的轉換。由於男性慣習的強勢地位,在與男性交往中習得的人際關係形式,成為了處理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參照形式。因此,在女性之間的人際關係形式中,常常體現著與男性交往的形式色彩。比如,在親密的女性朋友之間,會常常以「男票」,「老公」互稱。在女性間的友誼中,也常常會有一個人扮演著所謂「女漢子」的角色。這貌似是在張揚女性的獨立地位,其實是對男性主導的社會秩序的認同和服從。從這個角度來說,女性之間踐行著異性式的挽手臂慣習,也就不難理解。女性群體在缺乏男性成員的情況下,通過對男性或異性間慣習的踐行,強化著群體內部的團結和面對外部環境的安全感。以男性為中心的性別權力模式,不僅建構了異性的人際關係,更建構了女性的人際關係。

而對於男性來說,個體在人際關係中先天地獲得了性別文化上的獨立地位,沒有一個更強大的參照形式來框定男性間的權力關係。因此,男性間的權力關係常常是難以確定的。在原始社會,男性間的權力關係常常由武力鬥爭來確定。而在近現代,權力關係的確立要素逐漸轉向了社會地位或經濟資本。然而,由於這些要素是非直觀的和不穩定的,所以權力關係無法固化為一個長效的慣習。因此,挽手臂慣習並沒有在男性間得到普遍接納。

然而朝鮮的狀況有所不同。在朝鮮,金家三代半個多世紀的世襲統治確立了直觀而穩定的政治權力,社會上的政治狂熱讓這種權力地位融化到每一個人的血液里。這種力量足以讓權力關係固化為一個長效的慣習。這種慣習包括面對領導人哭泣,更包括挽領導人手臂。由於朝鮮社會環境的這種特殊性,造成了上文的金正日圖片是我能找到的同性挽手臂的唯一樣本。當我們面對這張圖片,由於我們對朝鮮特殊社會環境的認識,我們絕不會認為挽手臂的兩位男性是同性戀關係。

另外,社會對男性間挽手臂的驚異,也受到同性戀在華髮展狀況的影響。中國的「直男」群體普遍表現出對男同性戀的排斥態度,甚至常常伴有「恐同」的徵兆。因此,在男性朋友間,會極力避免像挽手臂這樣的親密行為。而中國的男同性戀群體,由於社會普遍缺乏包容,也常常避免在公共場合表現親密行為。這也就造成了在公共空間中極少有男性間挽手臂的情形。然而,親密行為並不等於戀情。社會面對對男性間親密行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同性戀,這背後無疑是一種刻板印象。特別是當下,同性戀文學在年輕女性中廣泛流行,女性對男同性戀抱有超出尋常的關注,這便加深了對男性親密行為的刻板印象,更加強了「直男」群體的「恐同」心理,擠壓著友誼式的男性親密的存在空間。

五、挽手臂慣習與性別解放

慣習一旦形成,便會由於其強大的慣性而長期存在下去。以男性為中心的挽手臂慣習也是這樣。然而,挽手臂作為親密關係的日常表達形式,對自由本身的危害並不強烈。我們要反對的是慣習背後的性別權力,而不是慣習本身。對於不同群體的權力差異,我們也要理性對待。權力差異畢竟是建構社會價值秩序的核心要素,其中兼有合理成分與不合理成分。我們要反對的是基於性別劃分的,以男性為中心的性別權力,而不是所有權力差異。

慣習體現了性別文化的權力關係。隨著女性解放的進程,必將產生新形式的更合理的權力關係,並由此形成新的社會慣習。如果社會運動執著於慣習本身,那麼非但不是真正的解放,反而是以解放為名的新一輪權力壓迫。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人類對自我性別的定位,是一個社會規訓的過程。這種規訓必然包含慣習的規訓,而性別差異往往給慣習賦予特殊的意義,令刻板的性別文化長期傳承下去。破除刻板的性別文化,特別是解放女性的地位,人們往往試圖從提高女性的經濟政治地位,喚醒人們對女性的重視做起。然而無論是女性的地位高低還是人們對女性的重視程度高低,都是一個能動的衍生過程。而其中最根本的,便是確立女性作為人的主體性地位。而確立女性的主體性地位,是要基於在整個社會中確立的個體主體性地位。當整個社會以「物化」的存在認識人,以「製作」理解人的成長過程,把人當作工具和手段,並否定普世的人性共識,那麼人只能是卑賤的存在。當所有人都是受奴役的,女性自由何以獨存?因此,女性的自由和解放,還要從整個社會的自由和解放談起。


參考文獻:《被建構的女性——當代社會性別理論》,沈奕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版權所有,轉載請說明出處。


為以後挎菜籃子做練習


  1. 手沒地放,挽著胳膊省力氣。
  2. 女生在體力上相對較弱,缺乏安全感也是一個方面。抱團取暖嘛。
  3. 用行動表明對對方的信任 。
  4. 部分女生穿高跟鞋的時候,挽著胳膊,走路相對比穩 。
  5. 方便講悄悄話。

——答案來自百度。


不這樣撐不起女生間薄弱的「友誼」吧…

果然被摺疊了。。。


作為女生,我不習慣這樣,並且也不明所以。。。
首先被別人挽著會覺得累;
其次還得刻意調整步伐以保持和別人一致,否則兩個人或多個人步伐頻率不一致會很彆扭;
第三,特別是當幾個女生並排在前面一走,佔滿了路寬,你著急趕路卻怎麼也繞不過去,心裡很捉急……如果你喊一聲「借過」什麼的,她們正忙於談論也許會聽不到,即使聽到了,她們也不會鬆開胳膊給你讓路而卻在那手忙腳亂不知道該往哪邊整體挪動……
所以,我更加不願意和別人這樣挽著走路。
對於「增加親近感」什麼的,我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


可怕的是我最近總看到男生走路的時候也這樣


  1. 依賴感。
  2. 群體認同感。
  3. 太冷了。

因為都覺得挽著一個丑一點的女人會顯得自己更漂亮吧。


沒有或者微型褲兜


遠古時代,女性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挎著各種籃子、包裹去挑選、採摘水果。

背著總不方便吧,於是就挎著了。

挎著挎著就成為習慣了。。。

純屬猜測,請輕拍。


還是要看人的,大部分女生都會通過無意識的動作行為尋求安全感和親密感,但我就不習慣和同性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包括親人和密友,我一個朋友也是,坐她的電動車摟了一下她的腰,差點把我甩下去,就跟貓炸毛了一個樣啊。。。


一般情況下,女生之間的友誼很容易快速建立,當然,也很容易突然破裂。對女生來說,在走路時挽著胳膊有時是為了表示親昵和對對方的依賴,有時則僅僅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即便不是很熟,如果你能主動去挽著對方的胳膊,便能迅速拉近關係,並對方進行一些私密的交流。但女生的心思是變幻莫測的,女人的原則永遠只有三個字:看心情。所以,走路時是否挽著胳膊也要看心情!男生也不要通過這點來判斷女生之間關係的好壞。還有走路比較穩這點還是很靠譜的,因為每次我穿很細的高跟鞋都會拉一個人跟我出去,以保障人身安全。


1 剛認識的時候這樣是為了表示關係很近,或者說刻意接近

2 掛在別人身上很省力氣的!不騙你


女人們親熱是閨蜜,男人們親密是搞基。這個充滿惡意的世界!


其實很簡單,手沒地兒放,挽著舒服。

男生只要不怕被指點說道,也完全可以?


說話的時候不用轉頭


安全感。肌膚親近增加親密感縮短內心距離。裝閨蜜。過馬路要死一起死。


男生不是也喜歡勾肩搭背的走嗎?挽著的話,步伐會比較一致,行走的速度也會比較一致,這樣不會一前一後,說話不方便,也不會中間隔著距離覺得很尷尬。
我以前也很煩情侶擋在我前面,女孩子還挽著男孩子的胳膊,就覺得很鬧心,現在跟男朋友出門,如果他拉著我的手的話,我們倆就會一前一後,因為我實在走的沒他快,會有一種他拖著我走路的趕腳啊喂_(:з」∠)_挽著的話就拖著他走路慢一點,而且講話也很方便_(:з」∠)_


本人也沒有這個愛好,包括跟自己很親近的母親也不會想到挽手臂。甚至非常討厭那些一走一起就挽在一起的女生,不覺得這樣把別人孤立了嗎?


莫名其妙得我就有這個愛好,而且一般情況下自己還不自知,像剛認識的人聊兩句高興了就挽起來了……就像就算是不熟走在前面的女生手伸出來說「快點兒」或「小心點兒」一般也都能很自然的牽著,牽著以後就會很自然挽著了==
初中的時候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走路的時候都是三個人一起挽著,感覺挺好啊又暖和又方便說話,尤其是笑歪了的時候還有人能讓你不至於倒在地上Orz……


推薦閱讀:

在飯局上怎樣才能禮貌地拒絕領導的敬酒要求?
如何保持神秘感?
當女朋友問「你為什麼喜歡我」時,怎樣回答比較明智?
人怎麼可以變得很有趣?
為什麼有人把嘴賤當幽默?

TAG:心理 | 人際交往 | 女性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