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超蝙內地已於3月25日上映。

======================================================================
DC迷的吶喊!!!!!~~~~~~~~~~~~~~~~~~~~~~~我們等了很久了!

題主 Hal Jordan 的聲音~~~~~~~~

"In brightest day, in blackest night,

No evil shall escape my sight.

Let those who worship evil"s might

Beware my power--Green Lantern"s light!"

======================================================================

豆瓣: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豆瓣)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2975590/?ref_=nv_sr_1

最新預告:蝙蝠俠大戰超人超清雙語

刪減片段(雞毛秀惡搞版):《蝙蝠俠大戰超人》刪減片段


蝙蝠俠大戰超人,真的看懂了嗎?

(本文有點長,若看不下來,可以光看圖片及其描述)

摘要:《蝙蝠俠大戰超人》對兩位主角的內心刻畫是很深刻的。偏激的Bruce Wayne其實不是真正的蝙蝠俠,迷惘的Clark Kent也差點不再是超人。兩者的矛盾衝突,是由深層內在信念引發的。蝙蝠俠與超人的互相拯救。一些關於審美、商業的評論,及盧瑟、神奇女俠。

關鍵詞:超級英雄漫畫、審美、文學、心理描寫、DC

距《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以下簡稱BVS)上映已有半年,如今再回首,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失利的商業片,感人的藝術片。

藝術片,或者說文藝片,有探討哲學的,可得其深刻;有歌頌信念的,可得其詩意;還有剖析心理的,往往感人動情。譬如小說《罪與罰》,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拉斯柯爾尼科夫(主角)在殺人犯案之後心理進行細膩了描刻,展現其心靈深處的種種矛盾。魯迅評其為「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又如電視劇《絕命毒師》,沃爾特懷特為了在死前給家人留下足夠的財富,從一個善良、保守的化學老師步入毒品行業,最後卻一步一步成為大毒師。傑西平克曼本是普通的社會青年,卻一路被迫做出種種超過自己道德底線的決定。編劇們安排著對角色內心拷問,又展現出他們的變化。這部劇曾長期排在IMDb榜單排名第一(《冰與火之歌》排第二),因為對人物內心變化的深刻呈現,這部肥皂劇已經上升到了藝術層面了。

BVS,就是這樣一種藝術電影。

起先,看完院線版之後,除了作為一個多年的DC粉為種種畫面還原而激動不已,我也和大部分觀眾一樣,抱怨劇情的各種不合情理與故事的乏味。但當再刷幾遍BVS「導演剪輯版」(院線上映的版本從原版剪掉了共達二十多分鐘的片段,有些甚至是關鍵劇情。以藍光形式發售的「導演剪輯版」即是原版),這種怨念便消散了。但是,「說劇情不合理是因為自己看不懂」,這樣激進的衛道之言還是有失偏頗。應該說,過於糾結在劇情漏洞,不如把握作者要表達的主線思想。

那麼BVS,作者想要展現的主線是什麼?

是超人與蝙蝠俠兩個人的心靈成長。大家都關注著大戰,卻忘了這部電影的另一半名字——正義黎明。這部電影里的主角,不是我們熟悉的,真正的蝙蝠俠與超人。而是在矛盾衝突之中,Bruce Wayne終於成為了蝙蝠俠,Clark Kent終於守衛住了超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帶著尋找超級英雄心態的觀眾們走齣電影院,會抱怨這個蝙蝠俠居然如此任性,這個超人居然如此迷惘。

蝙蝠俠與超人,算是兩大超級IP了,大概在西方文化中成長的男孩們沒有不知道他倆的(我不敢打包票說女孩子都看漫畫啊)。他倆是美國漫畫界兩大巨頭之一的DC公司旗下,正義聯盟英雄里的核心人物。一個是黑暗騎士,一個是光明化身。一個多智而近妖,一個強力而近神。在一起,他倆就是世界最強拍檔(the world』s finest):

然而在BVS中,一切都回到了開始之前。

一、
蝙蝠俠主線

這個故事說的是,Bruce Wayne從暴戾走向理智。

電影始於兩個經典故事:犯罪小巷(Bruce Wayne父母慘死之場景徹底地改變了他,也註定了其成為蝙蝠俠的命運,這一故事經典到成為了這樣一個漫迷們一提便知的「成語」)以及小Bruce掉入蝙蝠洞。可是,為何如此?蝙蝠俠的童年故事,不是眾人皆知嗎?特別是在諾蘭版蝙蝠俠三部曲之後。

之所以要從起源再次發端,是為了告訴觀眾,此電影里的蝙蝠俠設定是完整獨立於其他漫畫、電影世界的,是一個有別於以往的Bruce。這個Bruce,他不安,他焦慮。當他遇到超人時,他為人類的命運而擔憂,他便憤怒,他便恐懼。而全片中所展現的Bruce的心理,都發源於這個犯罪小巷。

尷尬的是,父母早亡似乎成了超級英雄們的標準配置,成為作者展現英雄們不凡遭遇與堅韌內心的便捷手段——有什麼能比至親的離去更能影響一個人內心的呢?但蝙蝠俠的故事,依然有其獨特性。童年的遭遇在其內心留下了終身的印記,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連諾蘭版三部曲都介紹得很清楚——犯罪小巷與蝙蝠洞讓他嫉惡如仇,令其對人心永遠提防,逼其陷入恐懼,最終又克服恐懼。在別的漫畫里,這種標準配置只是英雄崛起時要克服的一個障礙,只是喜不平之情節里的一段內心動蕩。而蝙蝠俠的故事,永遠甩不掉那小巷裡,瑪莎韋恩散落的珍珠,托馬斯韋和恩倒地的眼神。

這裡援引《黑暗騎士歸來》(出版於1986年。公認本書是現代漫畫的經典之作,最具影響力的漫畫故事之一):

管家阿福回憶:那時布魯斯少爺只有九歲。夜裡他總是睡不著覺,但他依然禮貌地坐在床上,聽阿福念故事。《失竊的信》,對,就是那個故事。安靜地聽完了整個故事,然後,他堅定如鋼地說(他鄭重得嚇人,深色的眼睛閃著光)……Bruce少爺問……不,他要求……「殺手最後被抓了,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阿福向他保證,惡人最終被正義制裁了。Bruce才睡著了,像個孩子應有的一般。

由於商業原因,美漫會常常更換編劇、繪者,這也使得漫畫故事不斷地重啟,前後獨立。作者們稱之為平行世界——類似的人物,類似的故事,但各有不同。這也就使得,1939年誕生的蝙蝠俠,在一個個新作者的筆下,至今還常常擺脫不了犯罪小巷留下的心理陰影。

他黑暗,他冷酷,他孤僻,他不擇手段。BVS電影里,猶甚,他不是完成的蝙蝠俠。

所以你可以讀懂了。在BVS電影開頭,Bruce答應會救出小女孩的媽媽,卻發現大樓已經徹底毀壞。他只能把她報入懷中,憤怒地盯著遠處的超人。不安,擔憂,憤怒,都從他的眼神里要溢滿出來。

下一個鏡頭,俯拍廣角,Bruce抱著小女孩,在畫面中逐漸變小。

比起遠處的超人,人類是那麼的微渺,弱不禁風。這個認識,一定摻雜在了Bruce對超人複雜的初次印象之中。

Bruce只是一介凡人。正義聯盟中的各種英雄,已經超人而近神,人們稱之為Gods
Among Us,人間之神。超人卧推訓練用的是一個地球的重量,神器女俠是宙斯的女兒,綠燈俠靠燈戒可以具象化任何能想像到的東西,閃電俠速度快到可以穿越時空,海王統領整個亞特蘭蒂斯,鋼骨則擁有各種高科技掛。而蝙蝠俠肉體凡胎,連隔壁美國隊長的血清增強都沒有。僅憑其超凡的心智與計謀,居於聯盟的核心,但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類的渺小,甚至小心提防著自己的戰友。在他的電腦中曾存儲著一套制服各個聯盟英雄的方案。這套方案被反派們竊去,還真的差點干翻了整個聯盟。

這倍具西方特色。阿克頓勛爵說,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人們,特別是美國的開國元勛、制度設計者們,時時刻刻小心提防著權力。他們宣言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設計出精妙的三權分立制度讓權力彼此制衡,決不允許一極獨大。因為,「一個強大到可以給你一切的政府,也強大到可以奪走你的一切」。BVS中神經質的Luthor念叨的「『Power
can be innocent』是美國流傳最大的謊言(雖然網上很多美國人吐槽說他們從來沒聽過這句話)」,也就是這個意思。DC的漫畫中,大政府化成了超能力,蘊藏著這個法律、政治學比喻。

所以,除了黑暗與陰影,理解這部電影中蝙蝠俠這條線的另一要點,就是Bruce作為一個普通人,對超能力者潛在威脅的擔憂。

沿著蝙蝠俠的主線,再介紹起源之後的下一個故事,是兩個小警察視角里的哥譚市與蝙蝠俠(這是重現了漫畫里的一個經典片段,因此漫迷們集體高潮,而沒看過漫畫的觀眾則一臉黑人問號。但這不重要,沒有原著知識不影響對這部電影主旨的欣賞)。

大都會VS哥譚市的橄欖球賽里,哥譚隊挑起了鬥毆。一葉知秋,這是哥譚市暴力之風的縮影。這座城市浸泡在黑暗中,有下不完的陰雨,有清理不完的犯罪。

我們不難猜想,從前一段的小Bruce,到兩個警察所遇到的恐怖化身蝙蝠俠,中間許多年發生的事情。這是Bruce背負著兒時的心理陰影,秉承著自己打擊罪犯的信念,一路走過來的黑夜。此段留白,讓人聯想到《史記·項羽本紀》。從「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的國破家亡,到「初起時,年二十四」,中間沒有什麼史筆,卻在人眼前浮現出那個孩子牽著叔父的手,走過漫長黑暗小徑的樣子。只不過是得當的詳略,背後的味道卻讓人寒顫。

事實上(就漫畫而言),的確如此。Bruce不允許犯罪小巷慘案再以任何一種形式重演一次。可是一開始,他路見不平即出手,卻備受挫折。他沉思,找尋自己的方向。就在這時,一隻蝙蝠破窗而入:

我見過它的。它曾是我長期的夢靨。是的,我要成為一隻蝙蝠。我克服恐懼,但不僅如此,我還將駕馭它。我將成為所有罪犯的噩夢!

在漫畫里,Bruce從此一步一步成為了一個沒有弱點的超級英雄。但這與我們無關——電影里的Bruce不是這樣的。這個Bruce更加暴戾,被打上蝙蝠烙印的罪犯相當於判了死刑,但他似乎並沒有憐憫;更甚,這個Bruce居然殺人了!要知道,蝙蝠俠的第一鐵律是不用槍,不殺人啊。或曰,全片蝙蝠俠殺人量足夠小丑笑死十多次了。雖然可以解釋成是為了電影視覺效果,況且也沒有蝙蝠俠直接殺人的鏡頭,但此電影中Bruce的激進可見一斑。他不是我們觀念中的那個沉著冷靜,正義無私的蝙蝠俠。他更情緒,隨後被Luthor一推,走向了極端。

但是,一旦觸碰甚至跨過了暴力的界限——殺生——義務警員與邪惡罪犯之間的界限又在哪裡?兩者本身就同在法律之外——罪犯不顧法律謀取私利,而蝙蝠俠則在法律之外打擊犯罪。一種是以暴力謀私,一種是以暴制暴,但在法治精神下,都是暴力無疑。

Bruce自己也知道,「我們是罪犯」。但他有理由充分相信自己是可以保持正義而清醒的頭腦的。在漫畫主世界裡,他的確有這個自信的資本,也有質疑其他英雄的資格,可超人不相信。在讀者看來,我們自然充分相信英雄能夠時刻捍衛正義。但是在真實情況之下,我們能夠允許任何一個人遊離於法律之外,任性做想的事情嗎?超人認為,不能。

二、
超人主線

這個故事說的是, Clark
Kent倔強而艱難地堅持做好人。

大超作為普通人,名叫Clark
Kent,是一個直到高中畢業前都生長在農村小鎮里的單純鄉下仔。延續了2013年《超人:鋼鐵之軀》電影的。他作為一個乖乖青年,在弄懂了自己的外星人身世之後,被迫現身和另一幫外星人大戰。這場大戰給大都會留下了一堆廢墟,BVS開篇也有講述。拋去超人現身沙漠救女友,普通人Clark出場的第一幕,向我們介紹了他的設定,即使你沒看過鋼鐵之軀,沒看過超人漫畫:不同於經典的印象——一臉陽光燦爛,氣宇軒昂,一身三好學生、積極分子氣質——這個Clark,在鏡框下,有些迷惘,有些憂鬱(大概是漫畫Earth One的設定)。並且,這種迷茫在BVS中放大了。

圖11

超人只是跑去救女友,卻沒想到落到了Luthor布置好陷害他的圈裡,惹上了麻煩事——人們認為是超人害死了那些村民。Clark說,他不在乎。但他真的不在乎嗎?露易斯是最懂他的,她惆悵地感嘆,「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在愛我的同時做你自己。」

這句話戳中了超人這條線的心理矛盾。愛露易斯,自然是指大超私人的一面,Clark Kent這一面。做自己,指的是什麼?後來超人明確地說了,「一直以來,我都按照我父親的想法活著,覺得我來這裡是為了行善的。」

他只是想做個好人。

雖然神力超人,但內心裡他只是一介單純的農民。在大都會大戰之後來到了城市,走入社會世界,他是要「糾正父親的錯誤」。養父曾經勸Clark不要顯露自己的超能力,因為這會讓人類感到不安與恐懼(在BVS中,結果的確是這樣)。Clark最終決定,這是不對的,他應該用超能力來行善。於是,就如超人的生父喬艾爾所說,「他會成為他們(人類)的神」。

大都會為他建立了巨大的雕像,火災外的人群爭相跪拜觸摸他,洪水裡的難民在屋頂畫下巨大的超人標識。自然會有人感到擔憂,作家擔憂他沒有道德束縛,議員擔憂他不理會國際法。而蝙蝠俠,這個與各種變態罪犯(以小丑、雙面人為代表)鬥爭了幾十年的人,深刻的認識到,只要超人想跨越界限,就沒有任何人能阻擋(事實上,在《不義聯盟》系列中,超人的確建立了一個集權政府,就是BVS里蝙蝠俠沙漠夢境那一段)。那將是對全人類的威脅。而蝙蝠俠是不可能允許這樣的威脅存在的,他必將採取行動。

Luthor則走得最過分。他設計讓世人誤認為超人害死了村民,又藉助華萊士掀起了輿論對超人的討伐。

超人開始感到困惑,感到迷茫,他深夜打電話給養母,問養父為什麼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堪薩斯。母親解釋說只不過是對旅遊沒有興趣而已。他憂鬱地回應,I just wish it was more simple,希望事情比表面上看起來更簡單。但對一個初出茅廬的農村小伙,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何等複雜。在滿社會的質疑聲中,超人也懷疑了自己。

然後,Luthor暗藏炸彈在華萊士的輪椅下(原版中明確華萊士並不知情,但這段劇情被剪了),通過獻祭在場的所有人來激起輿論。所有人質疑,包括超人自己也自責,為什麼超人沒有看到暗藏的炸彈?(這是因為箱子鍍了鉛,而超人的透視能力透不過鉛。這段劇情也被剪了)

他只不過是想做個好人,但世人對他寄予了對神的期待,他能滿足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說謊的女證人在電視上煽情地說:「我要看著他(超人)的眼睛,問他,究竟如何判定哪些生命有價值,哪些生命又沒有價值?」這正是露易斯的擔憂,「有沒有可能,在愛我的同時你自己?」。超人一次次沒有將事情做到盡善,他深深自責,甚至絕望。他於是說,「超人並不存在,那只是堪薩斯農民的一個夢」。

他只是想做個好人,卻難以在險惡的世界安身立命。他守不住自己了。

於是他必須開始「流浪」。好萊塢的導演們看來特別喜歡讓迷惘的主角轉轉去雪山,做做冥想。於是這個超人沒有去他的基地Solitude Fortress(孤獨堡壘),而是變成驢友登上了雪山。他「見到」了自己的養父。父親說故事:他曾經忙碌一夜保護農場,卻不料將洪水引到了鄰居家。這也是努力做了一件事,卻給他人帶了了壞結果。而父親擺脫自責噩夢,是因為愛情。這裡的親情橋段出得莫名其妙,結合全片主線來分析,甚至可以說是個敗筆。但至少可以讓我們理解成,超人通過行走旅遊放鬆放鬆了心情,又通過自己內心,繼續堅定了做好人的信念。

但我更願意這樣理解:Clark徹底的救贖,是在他拯救蝙蝠俠之後的自我救贖。

三、
蝙蝠俠與超人:兩線交織

超人在光明中堅持善良,而蝙蝠俠在黑暗裡捍衛正義。蝙蝠俠視超人為一個隱患,超人視蝙蝠俠作一個麻煩。

Clark為了尋找作偽證陷害超人的女證人來到高譚市,卻發現這座城市裡籠罩的黑暗。他一步步了解到這個vigilant在法律外的任意妄為,而警察甚至都還在幫助他。他最先的解決辦法,不是用超人的力量,而是用記者的身份,來揭露並批判之。這是因為Clark畢竟是一個規規矩矩的好人。然而報社總編佩里不同意,稱Clark為Smallville小鎮土包子,要Clark認真去報導球賽。Smallville是Clark所住農村的名字,這裡雙關,又指Clark作為一個記者太老土不懂得追尋社會熱點。佩里說,美國意識(政治法律方面)已經死了,社會熱點在於橄欖球大賽之類,誰會在乎Clark Kent叫板蝙蝠俠呢?這裡雖然有一點牽強,但也具有一定的批判,使人不由得想起布迪厄和尼爾波茲曼。Clark說到,編輯在指定文章時,就是在決定哪些更重要。媒體擁有強大的公共話語權,可他們的目標不在於社會良性發展,而在自己的盈利。人們看媒體給出的新聞,媒體給其自認為人們想看的新聞。社會就向娛樂至死的地步歡騰滾去,不舍晝夜。當然,超人故事批判媒體,這是題外話,不展開了。總之,總編不讓Clark報導此事,而這也就堵死了Clark對蝙蝠俠的解決方案,只留下超人與蝙蝠俠的矛盾可能。

還有另外一個人來進一步促進矛盾:大都會圖書館公益活動,指明邀請Clark參與報導。而此活動是Luthor舉辦的,他還邀請了另一個人——Bruce Wayne。

在參會之前,又有一段對Bruce的心理描寫:他凝望著蝙蝠戰衣,眼神中是憤怒,是冷漠,抑或傷心,還是都有之?

但可以知道他在回憶很多往事。下一幕的彩蛋介紹了:

他望著一套戰衣,上面寫著「哈哈哈,蝙蝠俠,你就是個笑話(joke)」。對小丑Joker略有耳聞就會知道這大概是小丑對蝙蝠俠的侮辱。這是第二任羅賓(蝙蝠俠的助手、養子)Jason的戰衣。在漫畫里,小丑將Jason毒打後關在有定時炸彈的屋裡。他被最瘋狂的小丑折磨,被撬棍敲碎了骨頭,遍體鱗傷,最終被活活炸死。蝙蝠俠追蹤而來卻目睹了爆炸的一瞬間,只能從瓦礫中尋回Jason的屍體。

蝙蝠俠把Jason的制服保存在蝙蝠洞,長期為這次事件自責。這是一個心碎而又憤怒的老父親。但不知道漫畫故事沒關係,因為接下來又展示Bruce憂鬱地洗澡、拉開跑車的蓋罩,加上沉重的BGM,依然能讓人感受到他的悲憤、「重出江湖」的決心。拉開跑車蓋罩的細節,背後的深意在於:蝙蝠俠這個黑暗符號已經佔據了Bruce的太多,而他作為富豪、常人的Bruce身份甚至都快棄之不用了。亦即憤怒、暴戾已經多年佔據了他的內心,溫和的那一面被擠到了深處。

然後他們相遇。Clark Kent meets Bruce Wayne!兩人開始鬥嘴,其實也是各自深刻的討論。Clark質疑高譚市的公民自由已經遭到了踐踏,蝙蝠俠讓善良的人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批評蝙蝠俠自以為能夠凌駕在法律之上。Bruce還擊,這個大都會的記者說他人踐踏法律很虛偽——因為他們對超人的崇拜已經近乎宗教。而超人想做任何跨越法律的事情,都是沒有人能阻擋得了的。

兩人的矛盾,在一次堵死他路,一次被設計相遇,一次觀念衝突中,進一步激化。蝙蝠俠用重火力追車,終於點燃了第一次矛盾。超人一擋,一撕,就解決了蝙蝠車,但他依然是有分寸地警告蝙蝠俠,不要再繼續做義務警員。此時蝙蝠俠的內心,或許不能給恐懼留下一寸的位置,全身只有怒火。他憤怒又低沉地問:「Tell me. Do you bleed?」告訴我,你也會流血嗎?超人不會流血。但蝙蝠俠狠狠地自己回答,你會的!為何?因為這是蝙蝠俠又一次直接見識到超人的能力。這又提醒他,超人的威脅不比任何核武器小,況且有思維的人比核彈有更多不穩定因素。你也會流血嗎?你不會。他來自外星,他不是一個人類,他永遠不會理解人類,想人之所想。那就不能相信他一定會接受人類的束縛。他是不可信任的,畢竟,他不會流血。因此,必須要除掉他,一定讓他流血。

雖然後來的大戰看似是Luthor設計安排的,但其實就兩人觀念差異、蝙蝠俠的激進來看,已必有一戰。按照馬克思的說法,須知,是內因而不是外因成為決定因素。

Luthor又來輕輕一推。他偽造在華萊士的支票上寫下各種紅字來激怒Bruce:「睜開你的雙眼!」「我是你的鬼魂!」「絕不停戰!」「我不會放過你!」但Bruce從來沒看到這些。按道理,公司理當會提交給他看的。顯然,是Lothor在幕後搗鬼,待到這一刻才讓他看到。隨後便發生了國會爆炸,此時Bruce拆開最後一張報紙,上面寫著「You let your family die」,你害死了你的家人。使其回憶起片頭,好友Jack就是因為超人大戰而死。再也沒有可忍的餘地,Bruce徹底地憤怒了,強搶氪石,準備決戰。

一切都如阿福所說:

狂熱、憤怒和無能為力的感覺混在一起燃燒,將原本就略微激進的這樣一個未完成的蝙蝠俠,變成了一個殘暴的人。並非嗜殺,但他一定要除掉超人。

可他又是在為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而戰。即使他明知以自己的肉體凡胎對抗超人,和自殺無異。所以這一決定也就充滿了悲情。在父母墓前,Bruce對阿福說,自己現在已經比父親死去時更大了,亦即不惜一死。他說過,鋼鐵之軀的超人並不勇敢,肉體凡胎的人類才能勇敢。他認為,或許這是他唯一能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打擊罪犯20年,與此相比都是小事,因為這事關全人類的安全。

This is my legacy,就當是我留給世界的遺產吧。他們回憶起Wayne家族的興衰,因為他倆都知道,如果不出意外——阿福望著Bruce遠去的背影,說——韋恩家族從此衰亡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看電影之前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會死去,但在此刻,我們真的相信了蝙蝠俠是決心不惜一切要殺死超人的。這種深處的變異和矛盾的衝突都在與沉重的畫面與悲愴的音樂相得益彰。這是何其感人的藝術!兩種合理卻要發生不合理的矛盾,這便是觸動人心的悲劇——從雙方的視角,都能看到各自的動人,雙方都有自己的信念,都有自己的理由。兩個好人,卻不可避免地要有一戰。

然後蝙蝠俠打開壯烈的蝙蝠燈。然後Luthor送來了超人。超人只是被迫來見蝙蝠俠,沒有要戰鬥的意思,他是好人。蝙蝠俠也是好人,一定要除掉這個威脅。不同於老套橋段里那種「你聽我解釋!」而對方就是無厘頭地不聽。蝙蝠俠必須要爭分奪秒——以凡胎對戰神人,真的沒有多少恐懼嗎?超人也被蝙蝠俠的各種機關所惹怒,大戰一觸即發。

然後就是全片的最高潮。

當蝙蝠俠舉起矛搶即將最後一刺的時候,超人喊出了Martha的名字。八十年前的這個巧合——兩位將聞名世界的漫畫人物的母親,分別被兩位作者命上了同樣的名字——今日終於被導演提起。這是唯一能讓蝙蝠俠在分秒必爭中停手的一個字眼。此時全世界都陷入了寂靜:

母親同名,饒你一命。簡單如斯?絕非如此。

那短暫的幾秒寂靜,在大戰中長得好似一生。Bruce聽到Martha,看到了什麼?

他看到了自己死去的母親。無疑,想起了自己八歲前慈愛的母親,想起了犯罪小巷。他肯定看到了那散落一地的珍珠,母親倒地後的眼神。這是他內心最脆弱的地方,四十年來,他打擊罪犯,不允許犯罪小巷重演任何一次。他戰勝恐懼,駕馭恐懼,守在黑暗裡,想要擺脫小巷的陰影。然而這一刻,他又回到了小巷。

他看到了八歲時常常不安的Bruce。他驚恐地環顧四周。那個Bruce,在父母墳前無助地哭泣。那個Bruce,目睹雙親被殺,徹夜難眠。那個Bruce,掉落深井,被恐怖的蝙蝠環繞,無處可逃。那一刻,Bruce回到了8歲的自己。

他歇斯底里地問「Why did you say that name!Why did you say
that name!」。

他看到了另一個自己。矛下的這個人,原來也是Martha的兒子。他將殺死這個Martha的兒子,因為他懷疑他不懂人類,是人類的威脅。可這一刻,他竟然在最後的關頭念著自己養母的名字。這時蝙蝠俠才知道,他原來也是一個普通人,他有外星的身體,卻是在地球長大。他也是一個追尋光明,堅持善良的常人。原來我們的母親有著同樣的名字,原來我們有著同樣的人性。

而現在,卻要殺掉這個同樣是Martha的兒子嗎?不。矛槍刺下去,會殺死一個善良而人性的Clark Kent,也會埋葬內心深處那個善良的Bruce Wayne。

一開始對他的懷疑,對他的不安與憤怒,此時都已釋然。

他吶喊著,遠遠地丟開了矛槍。他亦拋去了對超人的懷疑,拋去了仇恨,拋去了狂熱,拋去了憤怒,拋去了由懷疑帶來的不安感。他恢復了理智。

這樣,黑暗騎士得到了救贖。

如一條推特所說,這個男孩看懂了:

外甥:「超人救了蝙蝠俠。」我:「當然,當超人打敗毀滅日時,他連全世界都救了。」外甥:「不,是他讓蝙蝠俠重新變得善良。」

這一刻,真正的蝙蝠俠完成了。

超人終於拯救了一個憤怒著走向殺戮的人,使其懸崖勒馬。他終於確信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他能夠使人向善。他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這一刻,真正的超人也回來了。

重新相信性善的超人,信任蝙蝠俠營救Martha的承諾。拋去仇恨的蝙蝠俠,告訴Martha,自己是她兒子的一個朋友。

這一刻,世上最強拍檔也完成了。

這,就是正義的黎明。

四、
一些其他

審美

不禁想多說幾句關於審美。審美價值是和實用價值不同的,譬如詩人看到楊柳而吟誦「二月春風似剪刀」,木匠則考慮此木材值幾個錢。兩者明顯是割裂而相異的。但我們讀者、觀眾往往帶著實用價值來看審美作品,這就產生了誤解。例如有人帶著實用價值的尺度來考量紅樓夢,就會說林黛玉不如薛寶釵可愛。真善美在美學中並非一路同行。真的不一定美,假的不一定丑。例如京劇「兩三步千山萬水,五六人千軍萬馬」,山水畫的寫意等。因此當我們欣賞藝術時,最主要的是感悟其精神。藝術的主旨究竟是什麼?我認為,是弘揚生命力,歌頌生命力。如羅曼羅蘭所說,「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沒有藝術」。這個主旨具象表現出來,其一就是對人物豐富內心的展現。

BVS做到這一點了嗎?看來是做到的。因此,若想欣賞該電影作者所希望展現的,我們就應該著眼於主角的內心意脈來欣賞。但是,戲劇畢竟不同於高度抽象的詩歌,商業電影更不是普通的戲劇,對主線的審美,也不能成為劇情上一些小漏洞的借口。只不過觀眾可以寬容導演編劇幾人安排的劇情在千萬觀眾面前難免有漏洞,可製片方依然不能輕卸責任。

商業

這部電影的失敗,大概就是塞了太多彩蛋,使得主線不夠明顯吧。雪上加霜的是,他們又把原版的一些劇情部分給剪掉了。

現在漫畫迷們都為DC捏一把汗——這是有直接原因的,2011年因為綠燈俠電影的失敗,導致華納將整個正義聯盟電影計劃推遲,綠燈俠則直接推到了2020年。DC電影現在開始後起直追,因而略微急躁,將一部原本不錯的電影塞得非常滿。彩蛋竟然把主線劇情給擠出去了。對於漫迷們來說倒是非常精彩,可對於更廣大的觀眾,卻不甚友好。

漫畫不是兒童的專屬,漫畫也可以很深邃,比如DC的《守望者》就拿過雨果獎。那時候它們便不僅僅是一些圖,而是「圖畫小說」。DC還應堅持從諾蘭到扎導的一條基本路線,即他們拍的電影,不是和漫威全面競爭的同類型「超級英雄電影」,而是一種獨特的「漫畫電影」。真願DC能夠克服焦躁,老老實實拍好電影。不然的話,怕是又看不到下一部電影了。

盧瑟

人們說,漫威看超級英雄,DC看超級惡棍。並不是說DC超級英雄不好看,而是DC的反派實在是太精彩了。近來在熒幕上圈粉的就有小丑,雙面人,小丑女,
Luthor等。沒能成功在內地上映的《自殺小隊》就是以惡棍為主角的故事。這些反派實在是有個性,公司甚至都以他們為主角創作漫畫。

此電影中的Luthor和漫畫里的傳統形象十分不同。漫畫里的Luthor禿頭,沉默寡言,霸氣十足。而電影中傑西艾森伯格版本的Luthor變得十分話癆,並且有些瘋癲。讓人覺得好像是在模仿希斯萊傑的小丑。但若認真欣賞,則知其不同。希斯萊傑的小丑,是崇尚犯罪藝術,希望無底線地挑戰體製成法,因而近乎癲狂。而傑西艾森伯格的Luthor,是突出放大了Luthor的自大,大概是希望展現出一個自以為是的天才形象,因而走向瘋癲。

前文提到,Luthor和蝙蝠俠的出發點是相同的,都認定超人對人類存在巨大威脅,並且對極權主義充滿警惕。Luthor的父親在東德出生,他是吃著變質餅乾長大的。但每隔一個周六,他就得參加遊行,對著暴君揮舞鮮花。因此Luthor對超人十分警惕,到了憎惡的地步,因為他不允許後代在檢閱台下揮舞雛菊的日子再次到來。

然而兩者卻在實踐的路上分道揚鑣。Luthor的起點是合理的,可他卻不擇手段大量犧牲來抹黑超人,這裡的邏輯並不清晰。究竟是他擔憂的事情發生了,還是他製造了他擔憂的事情?可能扎導不太喜歡這個反派,最終沒有把他的邏輯安排得像TDK裡面的小丑那般出彩。

神奇女俠

當蓋爾加朵出演神奇女俠的消息傳出時,質疑之聲四起。雖然她在《速度與激情》中有不俗的表現,可其平板式的身材,和傳統的神奇女俠形象畢竟大相徑庭。可當其出場時,帶著質疑之心的漫畫群眾瞬間變成跪舔粉。蓋爾加朵真是分分鐘將優雅、勇敢的黛安娜公主表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在戰鬥中,她倒地後一甩頭髮邪魅一笑:

(GIF傳不了!)

作為宙斯之女,來自戰鬥民族亞馬遜的神奇女俠是非常好戰的,因而她遇到強敵反而有些歡喜。這個小細節很妙。

(GIF傳不了!)

看來下一部《神奇女俠》獨立電影必將大火了。

BGM與畫質

不理混亂的劇情,娛樂方面的欣賞就在於BGM與畫面。這兩點本片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是做得非常好的,BGM每一次恰到好處,煽風點火。例如神奇女俠戰甲出場時的背景音樂Is She With You,配上驚艷的扮相,整個電影院都燃起來了。而本片的畫面也非常好,各種打鬥肉感十足,蝙蝠俠飛車的片段亦十分精彩。由於導演扎克施耐德以前是學油畫的,所以他拍出的電影畫面十分精美。

(完)

正義聯盟七巨頭陪我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他們曾在我,這個微不足道的小人,內心深陷黑暗與恐懼的時候給我力量。因此,我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與大家分享對此部電影的解讀。你若喜歡,歡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漫威翻身靠鐵罐
DC翻身靠女神

bvs絕對不足以讓DC在電影市場上和漫威一較高下。鋼鐵之軀也不足以,因為華納方面曖昧的宣傳和後繼無力的電視劇除了讓一眾DC粉高潮順帶圈了一堆偽粉跟風狗以外,卵用都沒有啊摔!但正如片名里正義黎明這四個字一樣,酷炫的閃電海王他們一閃而過,彷彿DC崛起黎明前的黑暗一般(遠方的哈爾喬丹怒打噴嚏跳槽隔壁)。下半年還有自殺小隊,看自殺成色怎樣吧。

說BVS不足以是因為同樣是第一階段的片子,隔壁家的《鋼鐵俠》橫空出世等同於扔了個核武器,票房口碑雙收。更重要的是,即使面對無漫畫基礎的電影觀眾,鋼鐵俠也是一部「看得不是很吃力」的電影,主角有魅力,特效屌爆,剪輯明快。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出神盾局(寇森,局長我記得第二部才出來),為後來的電影做鋪墊。靠著這些鐵罐才算拉了一堆人進漫威坑。扎克根本就沒考慮非漫迷觀眾,一點也沒。他根本就預設觀眾懂得人物關係以及背後的隱藏劇情,沒對老爺有任何介紹(注意鐵罐1開頭就用蒙太奇簡要介紹了史塔克家族,Winter is coming),默認觀眾知曉老爺如何屌,連羅賓的服裝也是只給個特寫也不說明,只是片頭幾分鐘刻畫韋恩夫婦的死,也不渲染父母雙亡對布魯斯的影響。對,漫迷們了解,但普通觀眾就算知道蝙蝠俠也是因為諾蘭,你這些什麼都不說,普通觀眾情緒根本跟不上,也沒法對老爺產生共情。也不會明白為什麼這部片子里蝙蝠俠總是一副苦大愁深的表情。(看看樂高老爺)
大概解釋一下,盧瑟扔給蝙蝠的導火索「YOU LET YOUR FAMILY DIE」那張字條,不止是電影里展現的超人佐德大戰毀壞大廈導致「傑克」死亡、員工死傷無數,更能引出蝙蝠內心深處的一根神經—蝙蝠家族死的死離的離。注意這是DC電影宇宙,是有其他英雄存在的。老爺撩神奇女俠說了一句「我認識幾個像你這樣的女孩」,至少說明貓女這些人存在。電影裡布魯斯少說40歲,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幾代羅賓都去哪了?至少有一個羅賓被小丑幹掉了,因為羅賓制服上那句「HAHAHAbalabala」。從小孤兒的布魯斯很渴望家庭,但因為超級英雄這個身份給他一手創建的蝙蝠家族帶來了毀滅性打擊。所以「YOU LET YOUR FAMILY DIE」這句話才完全點燃了布魯斯心中的怒火。順帶,他以為這字條是大超寄來的,這部電影前三分之二都是盧瑟布的局,他不止創造了毀滅日。從一開始就在挑撥蝙蝠大超,切斷了韋恩企業給鋸腿男的補助金,沙漠創建私人武裝綁架路易斯引大超出來,然後殺人嫁禍給超人造輿論壓力(群眾很容易煽動的)。威脅政府(黑人軍官的話:我不想丟掉工作),設局讓鋸腿男帶炸彈進法庭。(雖然手法很值得吐槽...)很多人可能納悶老爺殺人不眨眼,這部電影很大程度參考漫畫《黑暗騎士歸來》大家都知道了,還要知道的是,《黑歸》後來被官方設為平行宇宙,漫畫最近還在出,怎麼說呢,你只看黑歸的故事會覺得老年布魯斯很酷炫,再看接下來的故事就會發現這丫是個神經病...所以想到這一層我倒不是很介意殺人這點(多爽啊!干啊!忍雞毛啊!看《HUSH》里老爺忍成啥樣了)。再順帶,黑歸里小丑掛了,所以這次電影宇宙有沒有小丑不得而知,自殺小隊與BVS有沒有聯動也不得而知,至少目前沒消息。否則BVS這麼大動靜,小丑不會讓盧瑟一個人把壞事全乾了的。怎麼也要參一腳,噁心一下盧瑟大超蝙蝠等等所有人。要麼不出場,要麼噁心所有人。


來說盧瑟,光看電影不會明白盧瑟的動機,這又是扎克的鍋。不明白盧瑟對超人的羈絆會一頭霧水Lex Luthor 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 LI路遙的回答看這個回答就夠了。

彩蛋,劇中蝙蝠俠兩次噩夢信息量之巨已經超過這部電影主線本身。包括Darkseid、後面電影有可能發生的閃電俠穿越時間線(沒錯那就是閃電俠!我二刷的時候特意盯屏幕)。閃電俠的台詞很耐人尋味。「Lois!She is the key!」(媽蛋只能聯想到不義,昨晚看完我說不義這倆字差點被遙遙土豪殺了)並且讓布魯斯找到「他們」。「他們」指的就是盧瑟文件里的超人類,包括鋼骨、閃電俠、海王和已現身的神奇女俠。新52漫畫里只剩半個身體的鋼骨能夠存活是因為Darkseid的母盒,很有可能就是視頻里那塊蠕動的金屬。所以片尾布魯斯和黛安娜聊天才會說尋找超人類。閃電這個穿越也很有可能只是平行宇宙,看後續電影怎麼圓吧。(我個人覺得這部片子能看到閃電和WW已經值回票價了)
最後,DC翻身靠女神,這是我個人的想法。我不知道漫迷當年在看鐵罐1的時候什麼感覺,但我在電影院看到WW一出場那一瞬間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就是我心中真正的Wonder Woman!」漫威的鐵罐是婦聯巨頭,電影之前對非漫迷來說是白紙一張,加上影片本身不錯很好的完成了實力圈粉加鋪電影宇宙的任務(我就是鐵罐入坑)。WW也是正聯巨頭,與BS相比她更容易圈粉,更別說BVS里僅僅幾個戰鬥場面已經足夠讓我舔到下一部上映...啊卧槽我在說什麼啊!渣導我已經不指望了,我是希望在BVS基礎上WW個人電影能夠很好地帶動整個DC宇宙,還有在全世界女權問題的當下趁勢提升一些口碑(WW這個人物的誕生和歷史都和女權分不開),別讓DC電影宇宙撲街啊!而且我周圍非漫迷看過電影后都表示舔女神!滿足漫畫迷同時圈粉才是正道啊!別再拍守望者這樣的電影啊!除了我這樣的神經病誰會喜歡守望者這樣的電影啊!

別撲街啊!

別撲街啊!
別撲街啊!
我寫了這麼多就最後是心聲啊!
哦對了,如果想更深入了解BVS補番,我的建議是不用看很多漫畫,把歷年DC的動畫電影和正義聯盟TV動畫看了就行。資源網上很多。


三次元有點忙當時只刷了四遍。大概是帶著很厚的粉絲濾鏡在感受這部電影。知道可能會被人罵無腦吹但是還是很想分享我看到的BvS,可以肯定的是這部電影確實不夠好,但是也不至於被某些人說得一無是處。

————————————————正文分割線————————————————


於我而言,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對人物的塑造。

關於超人

在以往的電影作品中超人多被塑造為一個「偉光正」的形象,陽光、積極,而這部電影里的超人卻始終緊鎖眉頭。

兩年前他與佐德將軍一戰雖然救下了人類,但幾乎夷平了整個大都會,死傷慘重。一次救援行動引發政府交火,造成平民死傷,公眾開始質疑超人的行為是否合法,他憑藉自己的意志和至高的能力介入各種事件(往往超越國界)是否正確,而誰又能監督這麼一個強大的個體。公眾對這位人間之神不再是頂禮膜拜,而是拉下神壇,視其為一個非法、為所欲為的外星移民進行批判唾棄。而超人面對他的救援行動帶來的負面效應和公眾對他的態度也十分糾結,他也在質疑自己的做法究竟正不正確、自己究竟該不該接著繼續救人。

國會爆炸則更是直接刺激到了他。出於對人類的尊重去接受人類制裁,全程沒有使用自己的超能力,卻正因此導致了大量死傷——反派趁此在國會安放了炸彈並引爆,而超人沒有發現。超人質疑自己的存在,究竟他是拯救了更多的人還是吸引了更多的惡人作亂而導致了更多無辜的人受傷害,於是他選擇暫時離開,「Superman was never real, just a dream of a farmer from Kansas."他自己也把自己拉下了神壇。

避世於雪山巔峰的超人回憶起了養父給他講過的自己的故事,他意識到做好事難免帶來負面影響,然而卻不能因此選擇不去做。他愛著這個世界,但是作為一個來自天外異客,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個體,超人註定會受到一部分人的排擠和偏見,他只是需要愛他和他愛的人作為他的錨,好牢牢地釘在這個世界,繼續守護這個世界。所以在最終戰鬥時他對路易斯說了「You are my world」後選擇了犧牲自己。超人將氪矛刺向毀滅日的鏡頭充滿了史詩般的悲壯,他將氪矛捅進毀滅日的心臟之後沒有放手,在毀滅日的骨刺插入他的胸口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手,最初的劇痛過後他選擇抓緊這根骨刺,好發力把氪矛更往毀滅日胸口更深處捅。胸口被穿透的超人暗示基督為了人類讓自己被釘在了十字架上,這便是基督之死。這場死亡把超人再度推上了神壇,肯定了超人的神性。

這部電影刻畫了超人的成長,從一個年輕、敏感的天外來客成長為了一個真正的人間之神

以及我哼超才不是全程苦著臉呢你們看這個溫柔母性(咦)的笑容!

好吧我知道太黑了很多人沒看出來……


關於蝙蝠俠

影片開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像蝙蝠俠的蝙蝠俠。他陰鬱、厭世、暴躁、下手狠厲完全不在乎罪犯的死活。三度失去家庭讓他被仇恨蒙住了雙眼:幼年父母雙亡、和他一起打擊罪犯的養子被瘋子虐待至死、超人佐德之戰之時韋恩公司員工死傷無數。他自責,怨恨自己沒有保護好身邊的人;他絕望,不再相信自己以前打擊罪犯是有意義的,同時也體現了他有一定的自我厭惡;他恐懼超人——這個前所未有強大的超能者,人類的生命於他無非螻蟻;他更恨超人,國會爆炸將他仇恨的怒火推向的最高點,他以為超人選擇對制裁他的這些凡人選擇見死不救。這種仇恨促使他說服自己:超人不過是一個沒有人性的外星人,自詡為神,一個行走的定時炸彈,一旦不爽就會選擇背離人類。這種仇恨也蒙蔽了他的雙眼,沒發現反派萊克斯·盧瑟在一連串事件中做的手腳,沒發現自己的行為已經偏離了理智和他曾經堅持的道義。於是此時的最佳選項是殺死超人。管家阿爾弗雷德意識到了這點:」The fever,the rage,that turns a good man cruel.」

他引來超人與之決一死戰,不肯聽這個外星人所謂的辯解。他擊倒超人,他對超人說這個世界很糟糕,需要你用手段逼迫它,它才會變好,他在說服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他血氣沖頂地將氪矛舉起,準備將可以殺死神的朗基努斯之矛捅進這個偽神的身體里。正當此時超人艱難地喊出「You"re letting him kill Martha!」Martha也是蝙蝠俠死去母親的名字,小巷裡散落的珍珠和一地的血是他一生的夢魘,這也是他之所以選擇成為蝙蝠俠剷除邪惡匡扶正義最核心的動機。超人的呼喚讓他彷彿又回到了那一夜,又變成了那個痛苦、無措的小男孩,他暴怒地質問超人為什麼說那個名字,直到趕來的路易斯告訴他那是超人養母的名字,他才發現一切都不是他以為的那樣。他以為超人毫無人性,但是超人確確實實只是一個掛心自己母親的普通男孩,還有著一個深愛著他的女友。他以為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冷靜下來才發現自己快變成了當年犯罪巷裡的那個行兇者,正在對一個同樣無措的男孩做著無法饒恕的事情,害另外一個Martha、另一個母親死亡。他以為自己的行為有理有據,卻發現自己一直被盧瑟玩弄、利用、挑撥。他發現自己已經偏離了初心,不再是蝙蝠俠。他停下即將刺下的矛,在激情殺人的當口停下,這時候他也終於再度成為了蝙蝠俠,一個自製、理智回籠、重拾道義的蝙蝠俠。

在隨後的營救Martha、對抗毀滅日中,他再度接近我們想看到的蝙蝠俠了(至於和毀滅日打得時候有點划水很正常好嗎?他飛機被打掉之前已經很拼了,難道你們要讓他去跟毀滅日肉搏嗎)。而在超人犧牲後,蝙蝠俠說他在超人生前辜負了他,不想在他死後依舊辜負他,於是他選擇了擔起重責,組建正義聯盟以對抗更多潛在的危機。我們也可以明顯感覺到他的心態的變化,片尾他說到「Men are still good.」超人讓他變好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英雄。


萊克斯·盧瑟

盧瑟是一個心機深重的反派,他堅信超人類會將世界帶向毀滅,出於自負的拯救世界的自我信仰,以及對超人的強大微妙的嫉妒,他一步步謀局劃策,意圖向公眾證明超人不可能既全能又全善。他想把神拉下神壇,玷污他,再消滅他。雖然在一些漫迷中可能有些偏離了原本角色的形象,但是在我看來這個反派塑造得還是很成功的,至少能力夠強,動機可信。


神奇女俠

全片中最驚人的一抹亮色。神奇女俠是美國漫畫史上的第一個女性超級英雄,一直以來被視為女權(平權)主義的象徵。她獨立、強大、自信、驍勇善戰,面對毀滅日的進攻她自信一笑便接著投入戰鬥,堪稱這場戰鬥里的最強大的火力輸出。她在片中不依附於任何一方存在,她只是為了正義站出來戰鬥的第三方。


路易斯·萊恩

路易斯雖然是超人的女友,但她絕非超人的附屬物。作為普利策獎獲獎記者,她一直衝在前方為真相而涉險,靠著調查,在整部電影中她可以說是最接近盧瑟陰謀的人。她權衡局勢,選擇將能殺死超人的氪矛丟到廢棄教堂的深水潭裡,在意識到氪矛是唯一能傷害毀滅日的武器後立即返回取氪矛。她也深愛著超人,真正關心著他,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真真正正可以說是超人在這個世界上的錨。這也是一個獨立、理性、強大、溫柔美好的女性角色。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的主觀感受太強,強加於角色身上的東西太多,但是觀眾自己的演繹確實是電影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能讓一部分觀眾完完全全進入電影,用自己的心與角色的內核呼應,這不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一面嗎?


DC粉 等了快三年 上午看了 我主要說說缺點
首先這片子的確不算好 瑕疵非常明顯
節奏十分詭異 前半段的三段式文戲節奏較慢 蝙蝠/超人/盧瑟三條線交叉進行
看得出導演是想由兩年前的大都市之戰開頭 總分總的布局來講述這個故事
但是三條故事的融合卻處理的不夠好 最後武戲節奏明顯很趕(這個問題或許能在R級的導演剪輯版修正)
很多影評都提到前面的文戲無聊 讓路人不知所云 全靠後面的場面戲來補救
但是我反而覺得前面的文戲更有意思
後面的打鬥除了WW很驚艷之外其他並沒有什麼看頭
蝙蝠的打戲大部分都放在預告里了 超人發力的不多 打起來還不如MOS的一通亂打

對整部片的感覺就像前大半段都在想借超人的存在來討論一些社會問題
我以為對此會有更多的深入討論或是升華 沒想到後面卻用感情戲直接給帶過了
還有片中諸多的致敬漫畫 黑騎歸來 紅色之子 不義聯盟 超人之死 二代羅賓桶哥的死
還有略顯生硬的正聯成員的彩蛋插入
這對我這個DC粉來說那當然是很有意思
但是我看影院里不少人在這些文戲裡都玩起了手機
你當然不能要求大家都看過漫畫 所以我覺得渣導拿一部2.5億的片子這樣拍是有點玩脫了

還有三巨頭的表現
WW無話可說 雖然戲份少 也沒有一定要出場的必要 但的確是個大亮點

亨利的超人 中規中矩 畢竟此時的超人還沒有達到我們熟知的那個陽光童子軍的時期 還處在迷茫中
作為這麼多年蝙蝠粉 單獨談談蝙蝠

大本的蝙蝠 細節上非常還原 蝙蝠的格鬥技能 偵探能力都大有體現 非常不錯
但我對這隻蝙蝠不太滿意的地方就是劇本對他的總體設定 欠缺大局觀
不論是從片中的台詞還是渣導的訪談中 都能看出
片中蝙蝠的心態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干超人 幹掉超人就是我這一生的遺產 其他的我不管
這樣的設定讓蝙蝠顯得非常一根筋 你對大超不信任 有敵意都能理解
但是在發現盧瑟拿到氪石且收集了超能力者的資料後依舊一根筋要干大超
自以為是的把盧瑟當成了完成自己使命的工具 對盧瑟毫無防備
盧瑟僱傭軍隊 設置炸彈陷害大超 取得氪星船體和ZOD屍體這些事情蝙蝠就像毫不知情一樣
以至於最後幡然悔悟理解大超並非如他所想的那樣之後顯得有些懵逼
除了救超媽 放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氪石榴彈之外毫無作為
蝙蝠以一個血肉之軀的普通人能立足於正聯之中的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總是有備而來
蝙蝠從不打沒有準備的仗
蝙蝠在發現自己的錯誤後應該是「我早該想到的 這是我的錯」 然後啟動備用方案力挽狂瀾
然而BVS里的蝙蝠給我的感覺就是"卧槽 原來是這樣 那好那好 我幫你「
在最後的戰場上 蝙蝠唯一體現的牛逼技能就是.....神躲避
當然這或許也只是我作為一個蝙蝠粉對這個角色期望太高

最後如果我是一個路人的話 這片我最多也就給個及格
作為粉絲 我給70-75分吧
渣導確實不會講故事 但是誰叫他畫面那麼吊 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都是些個人看法 歡迎討論


我來提供個新視角吧。

瀏覽一圈,除了 @江睿,沒看到誰的答案中有比較靠譜的宗教解讀。大概限於文化背景差異,能完全get到本片所有宗教梗的中國觀眾不會太多。加之字幕翻得實在是爛,也的確影響理解。

前幾天看到一篇評論,甚是喜歡,翻譯了一下放在這裡,權當引玉。


《正義黎明》當中的宗教神學隱喻

三年前的《鋼鐵之軀》甫一問世便引起爭議。批評主要指向超人對佐德將軍採取了致命手段,以及大都會所遭受的規模浩大卻毫無必要的毀滅性打擊。二者展現出的是對生命的尊重的缺失與麻木不仁,而超人素以尊重生靈著稱,將他的英雄形象如此刻畫無疑是極其欠考慮的做法。諸如此類的批評自有它的道理,也足夠切中要害,但這部電影更深層次結構上的缺陷也因此被全然忽略。片中三大隱喻相互交織,隨著劇情發展被反覆提起:1) 環境隱喻:氪星人對星球資源的鑽取往往會從根本上毀掉整顆星球的棲息環境,其後地球便面臨著其生存環境被暴力改造得不再宜居的威脅。2) 美國移民隱喻:一個難民,懷載著他的種族所有人的希望和夢想,逃離那人們自出生起所在社會階層便已被決定的舊世界,來到可以由自己選擇命運、自由地過想要過的生活的新世界。以及 3) 彌賽亞隱喻:神自天國降臨,以人類的外錶行走於世間。他扮演著救世主的角色,如一束明光引導世人。

以上三者任何一項拿出來都能夠大幅增加《鋼鐵之軀》的主題深度,然而受限於電影時長,這些隱喻被胡亂混合攪拌在一起。電影想要表達太多,每個方面都想顧及,結果什麼都沒講好。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這部電影堅定不移地聚焦在一個主題上面,時刻在從基督論的角度去解讀超人。它甚至越過了「隱喻」的範疇,從潛文本浮到了表層,並貫穿電影始終。過去版本的導演,如理查德·唐納(老版超人電影)和布萊恩·辛格(超人歸來),曾通過典故或者意象蜻蜓點水地間接涉及「超人」與「基督」之間的關聯,而扎克·施奈德則直接將其作為他的中心論點,以及電影中主要角色們最關注的命題。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

關於這部電影的宗教命題,最顯著的例子自然是超人本身了。儘管他從未自詡為神或者彌賽亞,世人卻不斷將此種印象加諸他身。超人的謙卑註定了他不會欣然接受這樣的稱謂,但同時他的誠實也令他明白自己不可能否認這個形象。他很清楚,人們之所以信仰他,不單止因為他的確有能力拯救眾人,而且因為他是無可非議的,萬能而博愛的救世主。他並沒有嘗試去勸阻他人把他當神。一方面,片中的伍德伯恩推測道:「或許他不是上帝也不是基督,或許他只是一個想要做些正確的事情的老好人。」對超人的此種解讀近年來在創作者和漫迷之間正變得越來越流行,然而在本電影中這一概念只顯得空洞蒼白。看上去超人並沒有緊緊抱持著這種辦事態度,更沒有試圖令公眾相信他「只是個老好人」。非但如此,超人盡著他的職責,努力讓自己達到眾人加之於他身上的偉光正的道德期望,同時通過拯救生命,他也的確在不斷博得著眾人的信仰。

由於專一於基督論命題,這部電影詮釋出了一個最有意思且令人信服的萊克斯·盧瑟。施奈德本可以很輕鬆將他打造為一個邪惡的撒旦形象(某種程度上他的確是)或是猶大,然而在將他比作福音書上任何一名特定角色之前,萊克斯首先是一名「憎神者」。過往作品曾將他刻畫為一個犯罪欲極強的瘋狂科學天才(氪星的喬·艾爾在地球的反面),一個品行墮落的商業大亨,以及一名極端排外的人本主義者。這些特性在艾森伯格所飾演的盧瑟身上都有一點。而在更大的程度上,「神的死對頭應為一名反神者」(不是不信神,而是憎惡神)的中心設定在盧瑟這裡顯得尤為適合。「我還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明白,上帝不能既全善又全能。如果他是全善的,他不可能全能。如果他是全能的,他不可能全善。」盧瑟的這段台詞道出了罪惡問題[1]的經典表述。

萊克斯·盧瑟將超人視為神。不是比作神,是真真切切把他當作神。這在電影中表現得不能更明顯。「拉,奧丁,宙斯,耶和華,氪星的卡·艾爾。」對於萊克斯而言,超人不僅是神,而且是人類對神明所有想像的完美體現。因此,萊克斯設計令超人和蝙蝠俠對抗,本質上並不止於權勢者對異能人的施壓。相較之下它更像是神學理論的具現化:如果超人在盧瑟的命令下殺了蝙蝠俠,盧瑟就能向所有超人的信徒證明,超人不僅無法做到全善,而且還是個道德敗壞的怪物——而盧瑟正是這樣看待上帝的。或者蝙蝠俠殺了超人,這樣也可以證明盧瑟的觀點:神不可能全能。

如果這就是反派的計劃,整部電影便能夠被視為一次對神正論(認為神容許罪惡存在,並無損於其公正)的詮釋。它在嘗試著去調和神的全能、全善以及世間的惡的存在這三者之間的矛盾。然而超人並不像盧瑟。他不會到處發表各種華麗堂皇的神學宣言,他沒有從道理上去駁斥盧瑟——他直接上演了一出耶穌受難劇。通過重現基督蒙受的磨難與犧牲,他再一次申明了基督教的傳說:仁愛的上帝唯有通過承擔人類的過失,親自代替人類接受處罰,才能夠將世間之惡歸於和諧。(在這裡,原罪來自盧瑟。他手上的血促成了毀滅日的誕生。)

如上所述,超人來到華盛頓,站在那群偽善的形式主義者面前,對他們的毀謗與指控毫不抗辯。和基督最後的誘惑相似地,超人也經受著考驗——除了盧瑟比起福音書里的路西法要邪惡得多。然而在其後的故事裡面,撒旦要求「伏在地上,參拜我」時被耶穌斷然拒絕;在電影中,萊克斯則心滿意足地看著超人跪了下來,說道:「此刻,神跪在我面前;此刻,神將聽命於我!」

儘管超人並沒有被真的釘死在一具十字架上,這也並不背離基督意象。在影片結尾,超人撿起氪矛刺向「巨龍」毀滅日,本身便是對宗教油畫史上著名的主題「米迦勒天使長屠殺撒旦」的再現。在瑪莎·韋恩的陵墓中能夠看到一幅這樣的畫作(如果沒記錯的話那是馬菲的版本,紅披風佔了畫面的一大片,當然也有可能是拉斐爾的),事實上它就是在預示著即將發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某些基督教傳說中,米迦勒被視為肉身化前的基督。而且片方將放映日期定為基督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這絕非巧合。在福音故事當中,基督於這天完全戰勝了撒旦,吐出一句「一切都結束了」,然後死去。擊敗對方然後死去,從神學的角度上看,彰示著他完全戰勝了他古老的對手。超人死去之後,露易絲抱著他的身軀,這個場面明顯是在代指米開朗琪羅的《哀悼基督》——文藝復興時期描繪耶穌受難後聖母瑪利亞抱著他的軀體痛哭的著名雕塑。

這部電影於受難日公映,意味著絕大多數觀眾能在復活節周末看完它。電影最後一個畫面簡直就是在告訴著所有人,像福音書裡面耶穌的復活一樣,超人亦將歸來。的確像是這麼一回事。漫畫當年為了與當時電視上的超人劇集同步搞個大新聞(電視劇放送到克拉克與露易絲結婚),讓超人死去,其後又特地用各種偽科學理論來解釋他的復活,藉此與耶穌意象撇開關係。而在《正義黎明》裡面,對超人神性的質問則始終處於電影中心。超人會復活,這無異於認可了他和耶穌之間的相關性,為一系列問題畫上句號。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裡面,無數角色提出過,這個世界是否需要超人來作為他們神聖的救世主,而在最後幾秒鐘的時間裡,導演扎克·施奈德給出了一個有力的肯定回答。

這一命題太過重要了,以至於其他所有評論看上去都更像是附註,但這並不代表它們不值一提。本·阿弗萊克是第一個真真正正在電影中演繹蝙蝠俠的演員。邁克爾·基頓、方·基默、喬治·克魯尼、克里斯蒂安·貝爾……他們的角色其實都是另一個人。阿弗萊克的蝙蝠俠冷酷殘暴,加之施奈德的動作策劃,他的打鬥清晰明了,在銀幕上顯得極其出色。他拯救瑪莎的倉庫動作戲看上去就像是從一部次世代的阿卡姆系列遊戲中截取出來似的。這場打戲還被注入了一股強烈的情感波動——蝙蝠俠簡直如同在為挽救他早已逝去的母親而奮力抗爭一樣。

在電影剛開始,頻繁的噩夢似乎與蝙蝠俠的角色格格不入,想要區分開現實世界與角色內心活動亦略顯困難。觀眾們忍受著這樣的設定,直到影片中途終於獲得了回報。施奈德突改畫風,在末世場景中蝙蝠俠和超人、天啟星的軍團全面開戰。布魯斯的夢境原來是閃電俠穿越時空讓他看到的一個潛在可能的未來。

其他聯盟角色的登場則顯得並不那麼成功了。它們強行預告了新的電影,卻對《正義黎明》的劇情發展毫無推進作用。但這是除了超人沒穿紅內褲以外,該傑作另一也是唯一的明顯缺陷。[2]

艾森伯格演繹的萊克斯·盧瑟尤其令人驚喜,從他口中吐出的每一句話都能同時透露出他的非凡智力與無限瘋狂。他是文字遊戲的大師,引經據典,迂迴間接,難以抑制自己想用最簡短言語向他人展現過人才華的強烈慾望。選角消息剛放出時,大家都在猜測這一決定源於他演過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馬克·扎克伯格。然而如今看到萊克斯那刻意而做作的說話方式,我們很難想像有別的演員能夠毫無違和地吐出這樣的台詞。

事實上,盧瑟的台詞不過是這部絕頂聰明的劇本的一角。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粉絲和評論家而言,它可能會顯得太過高深——他們更傾向於看到施奈德強行將一群動作角色扯到一起,無腦地把背景氣氛弄得陰鬱沉重,並忽略掉那數量龐大的宗教神學藝術歷史的隱喻,忽略掉這一切是如何為那獨一無二的命題服務,並構造出一部從敘事連貫性到哲學深度都不亞於諾蘭的黑暗騎士的超級英雄電影。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用卓絕的敘事方法講述著萬世流芳的故事。[3] 它是自《黑暗騎士》以來最棒的超級英雄片,同時也是比梅爾·吉布森的《耶穌受難記》更適合復活節周末的電影。它像一部彌爾頓的作品,試圖用史詩級別的戲劇衝突「向世人昭示天道的公正」。[4]


譯者註:
[1] 罪惡問題(Problem of Evil)是宗教哲學和神學中如何使邪惡或苦難與全知全能全善的神和諧的問題,由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提出。罪惡問題又被稱為邪惡問題、苦難問題或伊壁鳩魯悖論(Epicurean Paradox)。試圖解決這一難題的理論稱為神正論或者神義論。
[2] 自2011年的N52重啟一來超人就沒有紅內褲了。作者系美漫圈資深影評人,此處僅為揶揄。
[3] 原文為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is nothing short of the greatest telling of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其中「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即《萬世流芳》是一部片長達兩百分鐘,講述耶穌生平事迹的1965年電影。此處雙關。
[4] 引號內容出自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

譯自: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 The Hub City Review

補充個鏈接:個人最喜歡的老爺和大超的瞬間

-


加長版簡評

加長版已閱,主要是極大地改善了上映版的剪輯問題,包括影像和聲音兩方面,敘事上流暢了,情感過渡也比較自然。另外就是增加了許多觀眾可以腦補出來的東西(之所以刪掉可能就是因為剪刀手覺得刪掉觀眾也能看懂,但實際上給觀眾造成了過大的觀影負擔,導致觀影體驗不好)。

總的來講劇情沒什麼變化。技術硬傷解決之後,劇情重新成為影片最大的短板。也不能說劇本寫的不好,但因為內容太多了,導致整個結構不太像個電影。再者故事的主要議題不像黑暗騎士那樣具有新鮮度,表達的核心思想也不像守望者那樣具有穿透力。因此實在很難將其稱之為神作。

不過加長版BVS的確是部相當好的電影,如果喜歡上映版但感覺還有遺憾,可以再看一次加長版。但如果上映版就覺得不是自己的菜,那加長版也別勉強嘗試了_(:зゝ∠)_畢竟故事還是那個故事啊。

============================================

順便補充幾個說明。

本回答盡量以普通中國觀眾能具備的視角來解釋BVS這部電影。
DC漫畫我是看過的,但我不認為將對電影的詮釋和解讀建立在漫畫的基礎上對路人觀眾有什麼幫助_(:з」∠)_
另外國內觀眾應該普遍對宗教隱喻了解不多也不感興趣,所以這篇回答也不會過多涉及宗教含義,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篇:如何評價電影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個人認為寫的非常到位。
回答里涉及的分析,是我二刷的時候在電影院里就想到的,並不是看完電影后又腦補很多想出來的。分析過程寫出來比較長,但其實想的時候只是一瞬而已。

==========================================

二刷歸來。

可以理解很多人給差評,這個電影我再喜歡也沒法昧著良心說它很爽很燃很好看。
可以理解很多人說看不懂,敘事混亂,雖然我覺得電影的文戲比打戲好看。
可以理解很多人說電影膚淺,裝逼失敗,因為我第一遍的時候也有同感。

然而第二遍後,我對電影的最終評價是:敘事清晰,人物動機明確且富有層次,剪輯非常糟糕,劇本有缺陷,前半段比後半段精彩。它可能不是一部好電影,但是一部有價值的電影

順便,看完電影后我更喜歡扎導了,但我也支持DC換導演。

本回答將解答下列困擾不少觀眾的問題:

  1. 為什麼很多人看完電影后覺得故事沒講清楚?
  2. 蝙蝠俠為什麼選擇和超人和解?
  3. 萊克斯的動機是什麼?
  4. 沒看過漫畫或者其他DC電影,到底會對觀影產生多大影響?

就目前的一些觀點來看,很多人認為敘事上的不清晰主要是因為三條劇情線交叉敘事,剪得太亂太碎造成的。不過就我個人觀點,一刷時察覺到的電影敘事的混亂、角色動機交代不清等問題,主要還是配角視角導致的。

配角視角在扎導的專扁衰仔里就出現過。它和普通的多視角不一樣,多視角的電影,比如守望者,每一條劇情線的主角就是視角主角,劇情展現主角的內心,依靠主角推動劇情發展。但配角視角下,劇情展現的是配角的內心,故事缺依然由主角推動。在BVS里,三條劇情線的主角分別是大超、老爺和萊禿。小的配角視角就不提了,只談佔比較大的,大超線的配角視角有露易絲,老爺線的配角視角有阿福和公主,萊禿線的配角視角是參議員和華萊士。另外合線的時候三個主角互相構成對方的視角角色。

配角視角會出現哪些問題呢?首先配角不一定知道主角在做什麼,他們對局勢的懵逼狀態會影響到觀眾。其次是配角的內心不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主要力量,影片中出現大量配角視角會導致主角內心營造的劇情推力變得模糊,因此無法呈現水到渠成的劇情流暢感。甚至於,配角對環境、對主角的認知不一定正確,這就會產生一大堆的誤解了(幸好本片這個問題不嚴重)。本身三線互相切換已經對觀眾的觀影能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三線切換的過程中還要切換視角,對觀眾極其不友好。不習慣切換視角、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配角視角的觀眾,要理解本片是有一定難度的。

那麼為什麼,配角視角存在這麼多的問題,導演還是堅持要採用?我必須得說,在這部電影里採用配角視角是個非常創新、非常大膽、非常有趣的做法(所以我沒法理解影評人為什麼說電影「不有趣」)。配角視角,而不僅僅是劇情,構成了對電影核心矛盾的揭示。

電影的核心矛盾是什麼呢?用萊禿的話來講,就是人vs神。電影虛構了這樣一個背景,一個和我們所在的世界高度相似的現代社會裡,存在著一群擁有毀天滅地之能的大能力者(並不僅僅是超人類)。這群大能力者過去隱藏在普通人之中,因此並未引起普通人的重視。直到其中一個人為了拯救世界被迫現身,打破了這種平靜。

為了展現這個核心矛盾,電影毫無疑問需要刻畫兩個方面的力量。一個是普通人,他們面對環境的改變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另一個是大能力者,他們面對同類的出現、普通人的反應,又會產生怎樣的想法和做法。這兩種力量不是靜態存在的,而是互動的,因為對方的改變而發生新的變化。

電影的劇情主角,包括大超、老爺和萊禿,他們代表的是大能力者。如果電影全程以他們的視角來敘事,固然劇情和人物動機是一目了然的,但普通人的劇情勢必會遭到削弱,甚至淪落為偽紀實手法里一閃而逝的鏡頭。那麼二者之間的互動就難以做到充滿力量且富有層次感。一半主角視角一半配角視角的做法,雖然犧牲了主要角色的代入感和情感連貫性,但卻可以讓觀眾更全面更細緻地感受人神矛盾在這個世界的展現。更何況,配角視角的加入只是讓觀眾理解影片的過程有些曲折,卻並沒有妨礙動機的交代,反而還能豐富電影的內容,畢竟信息量如此龐大的劇本塞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里本來就是巨大的挑戰。

而電影之所以要分成三條主線,刻畫三個主角,是因為大超、老爺和萊禿分別代表三種類型的大能力者,他們對自我的定位,外界對他們的定位,分別有著不同的情況。

超人:英雄的成長與蛻變

大超是第一種類型——能夠認識到自己是個大能力者,同時外界也視他為大能力者。因此在劇情中,大超實際上承受了絕大多數的輿論攻擊,位於這場人神之爭最激烈的風口浪尖。大超的人物形象比較簡單,他是個來自堪薩斯的農民,他的善惡觀是非常質樸的,大部分時候他把心思都放在自己在乎的人身上,但如果遇到了他可以出手相助的事,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大超身上的矛盾就在於,他擁有著神一樣的力量,卻只擁有人一樣的道德。他是一個怎樣的英雄呢?正如電影中他的父親所說,解決了自家的洪水,卻淹死了鄰家的馬,面對這樣的矛盾他能做的也只是找心愛的女人尋求慰藉。

大超線的開場,是露易絲被恐怖分子劫持,大超前來營救。然而我們可憐的吉米死的時候,大超卻沒有出現。而且從他面對恐怖分子時略有些調皮的表情來看,他並沒有把這件事看的很嚴肅。這段劇情一方面是鋪墊通往大超的最短直線距離是露易絲,另一方面也刻畫出了大超的基本特徵,是好人,但對自己的力量思索的不夠深刻,對露易絲以外的人不夠用心。

這件事引發了一個後果,就是參議員那裡接到了對大超的控訴,代表的是輿論批評大超的行為——在拯救一部分人的時候,給另一部分人帶去了恐慌甚至傷害。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那個黑人女性並沒有說大超殺了無辜的人,她說的是大超來了,然後當地的軍人開始屠殺村民。這是大超導致的嗎?其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但人們很自然地就把這兩件事連起來了,說明這種對超人力量的恐慌並不是僅僅存在於受害者身上,它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共識,只是借著這件事爆發出來了而已。

這個後果反饋到露易絲視角那裡,露易絲認識的克拉克不是個罔顧他人性命的人,她想知道真相是怎麼回事。所以她質問克拉克,為什麼會有無辜的人受到傷害,克拉克的答案也很任性,我怎麼知道反正我沒殺人。露易絲又說,可是輿論都這麼說。克拉克的回答更加任性,我不在乎他們怎麼想,你不這麼想就行。接著露易絲點出了這一段的矛盾,她不想超人只做她一個人的英雄,甚至因為做她的英雄而站到世界的對立面上。是露易絲,還是世界,換句話說,是小我,還是大我,超人選擇的是前者,而露易絲希望他能做的更多。

其實這裡超人是有點賭氣的,他已經感受到輿論的壓力,並且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他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對的了,但他也知道自己必須去救露易絲,他管不了那麼多。這是對超人形象的進一步深化,並且是對沙漠劇情的一個解釋。

之後很長的一段劇情其實都是相同矛盾的反覆加深。大超越是去做他認為對的事情,越是引起這個世界對他的敵意。這種敵意構成了一種壓力,迫使他去思考,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對的,超人是否應該存在。他成為超人的根本動機是人們希望他這樣做,首先最重要的是他在乎的人,比如他的父親,比如露易絲,其次是這個世界需要他。現在世界已經表明了態度不需要超人,而當他在乎的人所構成的精神力量無法抵禦這個世界對他的敵視時,超人離開了。

超人的離開意味著這個時候的超人已經有了足夠的動機去支持他做出最終的那個選擇。雖然表面上他的離開順應了大多數人的願望,但實際上他放棄的是這個世界。接下來雪山這段則是超人對這個選擇的質疑,會不會這個選擇,也是不對的呢?當露易絲遭遇危險的時候,他深化了自己的選擇,不管世界是否需要超人,只要露易絲需要,超人一定會出現。

來到萊禿這裡,萊禿又給了超人一個選擇,是殺死一個無辜的人來救自己的親人,還是維護一個無辜的人但讓自己的親人死去。這裡老爺對大超來講就是個不認識的陌生人,甚至還有些惡感,因此老爺代表的就是世界上每一個和大超不相干的人。如果他現在能殺死老爺,他以後就能去殺死其他人。這就是萊禿想要證明的,大超是一個威脅,他可以隨時為了自己的私慾去殺死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因此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對付他。而當這個選擇擺在超人面前的時候,他也認清了自己的選擇——沒錯他就是萊禿說的這種人。

用人物弧光的方式來看,這個劇情是大超人物弧光的谷底,是大超對自我認知的深化。在外界壓力的不斷升級下,他最終在大我和小我之間選擇了小我,因此他說,沒有人是完美的。他的夢想是成為人們想要他成為的那個完美的人,但他不是,他只是個懷揣著超人夢的堪薩斯的農民。

而超蝙大戰則是人物弧光的反彈。超人與蝙蝠俠大戰的動機是得不到支持的。儘管超人已經選擇了身邊的人,但他身邊的人不會為他殺死老爺提供精神支持,殺死老爺並不是他的核心動力支持他去做的事。這段雖然是打戲,但在精神內涵上卻是文戲的延伸。得不到動力支持的大超當然打不過老爺,但卻讓大超再一次深化了對自我的認知,即使他只想選擇身邊的人,他也要為了這些人去拯救這個世界,而不是肆意傷害它。

而在二度深化認知後,超人大戰毀滅日,這是動機完全充分的一場大戰。包括中間被露易絲打了岔也只能說節奏不夠爽快。最後大超選擇與毀滅日同歸於盡,絕不是因為他熱愛著那些發現他跟毀滅日一起上了天就拿核彈轟他的人類。不,他不愛這個大世界,但他愛著自己的小世界。毀滅日的存在也會威脅露易絲,毀滅日破壞了這個世界也會讓露易絲難過,所以為了露易絲,為了愛他的、以及他愛的那麼寥寥幾個人,他選擇了犧牲自己,拯救世界。

結尾的兩場葬禮,一場假的一場真的。假的葬禮上,那些曾經敵視過超人的人舉著蠟燭痛哭流涕,說超人是個英雄,超人的精神將永遠流傳。這一切如同葬禮一樣虛假。真的葬禮上,家人們互相扶持,將他們所愛的人送入墳墓,想要埋葬卻撒不下手中的土。他們的感情,如同葬禮一樣真實。

大超的劇情線經歷了小我和大我產生矛盾——選擇小我並因此而選擇大我——小我和大我的矛盾得到和解三個階段。劇情完整清晰,人物形象動態發展富有層次,而且沒有用到什麼漫畫梗,和mos的關聯也在開頭前情回顧了下,我想應該是沒有多少黑點的,純路人也能完全看懂。

蝙蝠俠:人性的回歸

如果說大超線的劇情是很標準的超級英雄故事,那麼老爺線的劇情其實更接近偵探故事。它沒有很明顯的人物弧光轉變,而是一個接一個的謎團、線索,最終真相大白。而在這個偵探故事裡,老爺要查明的真相只有一個——怎樣才能拯救世界。

【導剪版補充:導剪版對蝙蝠俠的刻畫在情感上更流暢更自然,更容易讓觀眾直觀地體會到老爺的內心變化。老爺線應該算是半截人物弧光,從谷底到反彈的這一小段。故事開始時(而非電影開始時)的老爺正處在他人生的最低谷,失去了一切,不僅是家人,也是蝙蝠俠的理念。正如影片開頭所昭示的,他以為成為蝙蝠俠能夠改變什麼,但他什麼都沒有改變,什麼都沒有拯救。深層次的挫敗和對自身無能的恐懼主宰了他的內心。所以這個時間段的布魯斯韋恩已經不是蝙蝠俠了,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人物弧光的反彈,就是他重新變成蝙蝠俠的過程,蝙蝠俠的價值觀得以重新確立。】

電影的開頭交代了蝙蝠俠的起源,年幼時目睹父母被歹徒殺害,父親為保護母親而犧牲的行為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構成了他的人格基石。蝙蝠俠的形象,簡單說來就是執行法律所不能執行的正義,以此守護自己身邊的人。

接著,從克拉克對蝙蝠俠的認知、從管家和老爺的對話,老爺的形象一點一滴地得到了完善。曾經蝙蝠俠只是簡單地打擊罪惡,但這個過程並沒有帶來什麼好的結果。哥譚二十載,多少好人不復存在,又剩下多少人仍在堅守?世界真的因為自己的行為而變得更加光明,更有希望嗎?這讓老爺對自己打擊罪犯的行為產生了質疑——我這一輩子,真的為世界做了什麼嗎?罪犯如同雜草一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麼除草的行為,又顯得多麼徒勞?

而在表現老爺內心的空洞和虛無感的同時,老爺和大超的矛盾也在深化。在克拉克眼中,老爺是個大能力者,法官、陪審團、行刑人三位一體,凌駕於世俗的法律與道德之上。和其他人一樣,當克拉克以普通人的角度去思考蝙蝠俠,他會認為這隻蝙蝠應該被阻止,其邏輯和別人敵視超人如出一轍。而老爺也在用普通人的眼光審視超人,認為超人這樣的大能力者對普通人而言是個威脅。這樣的矛盾是第二種大能力者所要面對的——他們以為自己是個普通人,但在他人眼中他們是大能力者。

隨著二人矛盾達到白熱化,以及老爺內心的虛無感也達到頂峰,二者彙集構成了老爺要對付超人的動機——超人對這個世界是個威脅,為了維護這個世界必須除去,而為了對付超人甚至可以付出性命,則是因為罪犯常有而超人不常有。不管付出了什麼代價,只要能解決超人,都是真正為這個世界做了些什麼。因此超蝙大戰里,蝙蝠俠懷著堅定的信念、懷著必死的決心、懷著證明自己的一生具有價值的深沉意願,打一個得不到精神支持的大超,當然是贏了。

然而贏了之後呢?這樣真的拯救了世界嗎?超人一句「瑪莎」,讓他重新思考了之前收集到的線索。

為了對付超人,蝙蝠俠要找到能夠幫他擊敗超人的武器,也就是氪石。而在追查氪石的同時,他也查到了很多別的東西,包括萊禿在背後密謀對付超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像超人這樣的存在,只解決一個超人或許能敲山震虎但未必能解決根本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一場噩夢。

很多觀眾把這個噩夢單純當成一個彩蛋,雖然確實要對背景有一定了解才能知道穿越而來的是閃電俠,但姑且當做觀眾都不知道背景,要猜出這個人來自未來應該並不困難。總之就是蝙蝠俠得到了一個來自未來的警告,超人和某些外星來的惡魔一起統治了世界,他和一些人在奮起反抗,反抗的關鍵是找到萊禿遺留下來的武器(萊禿可能已經死了),最終他們失敗了。大超殺掉了所有人,對老爺說你奪走了我的一個女人(我只有她,你卻從我身邊奪走了她)。然後就是來自未來的某人說,我來早了,找到露易絲,露易絲是關鍵,超人會變壞,你是對的,要找到我們。

相信大部分觀眾看完這個噩夢都是懵逼的,不過沒事,因為這個時候的老爺也和大家一樣懵逼。他大概只知道一點,自己確實應該去消滅超人,否則這就是世界的未來。然而一句「瑪莎」讓DC第一偵探整合起了所有的線索,發現了另一個真相。至於觀眾沒有發現是正常的,因為觀眾只是普通人,觀眾不是蝙蝠俠。

「瑪莎」、「你這是幫助他在殺掉瑪莎」,隱含著雙重意思。首先是,蝙蝠俠你這麼做是不對的。因為老爺的根本動機就是要像父親守護母親那樣守護這個世界,那麼殺掉瑪莎當然就是背離了根本動機。這一句話先把蝙蝠俠打蒙了,他醒悟到——我這樣做不對,但具體哪裡不對呢?

其實很簡單,未來那人不是說了,關鍵是露易絲嗎?怎麼變成瑪莎了?大超也說了蝙蝠俠奪走了他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的女人,不是露易絲嗎?怎麼變成瑪莎了?然而再聯繫一下未來那人說的,他來早了,就真相大白了。

未來導致超人統治世界的直接導火索,應該和露易絲有關。所以未來那人要穿越到那個節骨眼上去,去改變過去,從而改變未來。但這人來早了,那個關鍵事情還沒發生。而未來的大超對蝙蝠俠說,你奪走了我生命中唯一的那個女人,假設這個女人是指露易絲,那麼就是未來蝙蝠俠做了什麼事讓露易絲沒了,所以大超黑化了。但如果大超唯一的女人就是露易絲,瑪莎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可以大致猜測一下,未來蝙蝠俠並沒有死於和大超的戰鬥中,但瑪莎死了。因此很可能是大超和蝙蝠俠的戰鬥始終沒有分出勝負,而一小時倒計時結束後,萊禿釋放了毀滅日。超人不在現場,因此毀滅日第一個殺害的人是萊禿(所以閃電俠穿越回來之後,說的不是萊禿是對的,而是老爺是對的),然後才衝破大棚出來破壞城市。看到這一切的大超當然會丟下老爺去阻止毀滅日,由於某些原因(很可能是其他隱居的英雄出手相助了),大超打敗了毀滅日,成為了英雄。但老爺始終對大超存有懷疑,堅持對抗大超。在這個特定的階段,只有老爺一個人站在大超的對立面上,其他正聯成員都支持大超。直到露易絲的死改變了一切……因此未來的閃電俠,並不知道真正的關鍵其實是瑪莎,而是單純認為只要救了露易絲就行。

因此那個未來實際上有兩個導火索,瑪莎先死,露易絲再死,大超才變成了那樣。露易絲死是發生在未來,蝙蝠俠無能為力,但瑪莎的死卻是發生在當下,蝙蝠俠可以改變。

其實換個角度再想想,大超的意思也可能是,你害死了那個對我來講無法代替的女人。母親也是無法代替的,這點蝙蝠俠可以理解。所以大超黑化的源頭,其實就是現在,蝙蝠俠執意幹掉超人,結果導致瑪莎死了,從此大超恨上了老爺。兩人衝突不斷升級,或許在這個過程中露易絲也沒了,所以大超走上了獨裁之路。

因此為了避免世界變成那樣,此刻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拯救瑪莎。

對蝙蝠俠來講,他已經看到了未來,他知道拯救瑪莎不同於他過去的行為,不是徒勞的看不到結果的,所以他會積極行動,會給超人一個承諾,無論如何不會讓瑪莎死在今夜。而露易絲的補充說明也讓他產生了共鳴,意識到超人是有弱點的,有人性的,有人性就可以尋求合作而不是一味對抗。這樣人物的情感動機和邏輯動機都說明清楚了。蝙蝠俠執意大戰超人卻又突然收手,是完全站得住腳的行為。

【導剪版補充:導剪版其實只是改了一些細節,但整個情感鋪墊更流暢了。所以在這裡可以很清晰地感覺到,老爺停手是因為,在這一瞬間,他感覺到他就是當年在巷子里槍殺了瑪莎的匪徒。BVS里的蝙蝠俠是個非常黑暗的版本,他會殺人,或者至少是漠視人命,他看到超人的威脅時第一個念頭就是幹掉超人,直接無視了超人的一切解釋。正如前面分析的,這是個非常絕望、被虛無感侵蝕的非常徹底的蝙蝠,他已經因為自己的虛無和絕望而喪失了人性。但是在這一刻,「瑪莎」喚起了他的記憶,喚起了他成為蝙蝠俠最根本的動機。他對母親的情感、對哥譚的責任,戰勝了他的絕望感與虛無感,因此他選擇了停手。

我個人認為這個塑造是十分優秀的。它基本確立了未來蝙蝠俠大概、應該、不太可能再殺人了,哪怕對方是個反派,當然如果編劇吃書了那我也沒有辦法。老爺意識到了,不管他以多麼正義的理由去殺人,他都是當年的那個匪徒。而且他應該能夠對反派產生更強的同理心——因為他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曾經放棄過他所有的信條,只是徒勞地想要抓住點什麼,所以他能體會到一個人變成了壞人,也是人性使然。而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殺人並不能把好人變成壞人,卻會讓更多人變得更壞,包括殺人者自己。以這樣一個事件作為蝙蝠俠這個角色的行為基石,在我看來至少沒什麼不妥。】

盧瑟:墜落的伊卡洛斯

相比前兩個人的劇情,萊禿線是最難以理解的,而萊禿代表的是第三種大能力者——自己不認為自己有大能力,這個世界也沒有真正意識到他的能力。他的故事既不是個英雄故事,也不是個偵探故事,而是個悲劇故事。

萊禿比所有人都更快也更清楚地認識到了普通人和大能力者之間的矛盾。但他悲劇的根源,就在於他認為自己也是個普通人,每天活在大能力者的威脅之下,而他的力量實際上遠遠超過真正的普通人。因此當他在這種恐懼、焦慮的情緒下做出激進行為時,他能造成的破壞比普通人要大。並且和老爺以及大超一樣,萊禿也承擔了來自普通人的敵視和不理解。

萊禿線里,配角視角占的比例更大,這是因為萊禿畢竟是個反派,他的動機不需要那麼早地就被觀眾認清,到了結尾在反轉會更加有力。在影片的一開始,萊禿展現出來的形象是過於活力的(也有人說是狂躁症),他實際上不是瘋癲,而是急躁——為什麼這些傻缺都看不明白大能力者的威脅?為什麼只有自己意識到了人類必須趕緊行動起來否則就會面臨滅頂之災?

兩處集中表現萊禿內心的戲,一個是在萊禿的晚宴上,萊禿以大都會圖書館的慈善家身份出現,發表了一通前言不搭後語的演說。但實際上仔細聽這段演說,會發現其實這就是萊禿在發牢騷。一開始他講慈善家這個詞源於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普羅米修斯破壞了宙斯毀滅人類的計劃,卻遭到了懲罰,實際上就是在暗示他自己的命運。他試圖拯救人類,最終卻落得和普羅米修斯一樣的下場。最後他說,知識和權力是矛盾的,有知識的人得不到權力,也是在說他自己。知道人類面臨的威脅,卻處處受到掣肘,沒有人聽到他的呼喊,他也無法將人類組織起來抵禦這種威脅。正是這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如同阿福所說,讓一個好人變得殘忍無情(何況他還不見得是個好人)。

另外一處則是在萊禿將佐德的屍體放進池子里的時候。這個時候萊禿已經了解了氪星的知識,知道了佐德將軍的經歷,也就是觀眾在鋼鐵之軀里看到的劇情。他的表情,像為佐德將軍感到悲傷,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同情,他說「你飛得離太陽太近了」,應該是伊卡洛斯的隱喻,朝著希望與美好飛去,結果卻是死於理想。佐德想要拯救氪星,卻被議會放逐,來到地球試圖重建氪星文明,最終死於同胞之手。萊禿在這個時候就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結局必然如同佐德一般,因此他的神情才是極度哀傷的。然而即使知道自己最終要落得什麼下場,他依然選擇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作為一個他理想中的慈善家。

而真正將萊禿升華到一個悲劇英雄的高度的,是一個很小的細節。萊禿釋放毀滅日的時候,毀滅日第一個攻擊的人就是萊禿(但大超幫萊禿擋下了攻擊,所以萊禿沒死)。既然萊禿已經掌握了氪星的知識,為什麼他不想辦法逃離飛船,而是始終站在原地等待毀滅日的攻擊?這很可能是要洗脫自己的嫌疑,將毀滅日帶來的災難嫁禍給大超,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毫無疑問他已經做好了付出生命的準備。懷有這種信念的萊禿,被稱之為殉道者也不為過。

讓人不解的是,萊禿這種悲劇英雄式的內心和舉動,卻建立在一個單薄的根基上,即他對超人的仇視。然而重新審視萊禿的台詞,他真的仇視大超嗎?

需要注意到的是,萊禿在解釋自己的目標和動機時,往往採用隱喻的方式。在電影里,萊禿從來沒有直接說過,超人是我們唯一的敵人或者最大的敵人,儘管他說過需要防範氪星人(但並未強調是超人)。這種指代不明的說話方式,雖然會讓人容易產生誤解,卻也讓語言的含義變得更寬廣。換句話說,萊禿所針對的敵人,從來不是大超,或者不僅僅是大超。

萊禿的語言中,有三個值得注意的詞,一個是「devil」,比如像是對參議員說的「惡魔並非來自我們的腳下」,一個是「sky」,他接著說「而是來自天上」,之前也說過「兩盞燈代表空中襲擊」,還有一個是「god」,在放出毀滅日的時候他說「如果人不能殺死神,那麼惡魔可以代勞」,對大超也說過「如果上帝是萬能的,它就不是善的,如果它是善的,它就不是萬能的」(大意,非原句)。很明顯在放出毀滅日的那句話里,惡魔指的是毀滅日,人指的是蝙蝠俠,神指的是超人。在後面對大超說的那句話里,神也是指大超。那麼何以見得,在第一句里,惡魔會用來指代超人呢?

那麼問題來了,萊禿口中的惡魔,到底是什麼?

在萊禿第一次提到惡魔的時候,他談到了屋子裡的一幅畫,並且說這幅畫原來是屬於他父親的。這個時候畫還是倒著的,看上去好像是失樂園裡米迦勒擊敗路西法大軍的一幕。到了結尾的時候畫被正了過來,並且電影給出了一個很長的鏡頭,可以讓觀眾看清楚上面的細節——在這幅畫首次出場的時候,觀眾認為是惡魔的東西,之前在蝙蝠俠的噩夢裡出現過,就是那些和帶著超人臂章的人一起攻擊蝙蝠俠的帶翅膀的非人生物。

因此我們可以準確判斷,萊禿所說的惡魔,其實就是指這些非人生物,那麼這些非人生物到底來自哪裡呢?當然不來自地球,因為萊禿說它們「並非來自我們的腳下」,腳下就是土地,也就是earth,意指地球。它們來自「天上」,和地球相對的區域是哪裡呢?毫無疑問,是指外太空。因此萊禿的話準確翻譯過來就是,美國最古老的謊言是,我們需要提防的敵人並不在地球上(也就是萊禿文件夾里的那些大能力者),而是來自外太空。而且,看,其實它們的肖像就在那副畫上。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萊禿從一開始要對付的就不是大超,而是他口中的惡魔。

到這裡觀眾肯定會好奇了,為什麼這個萊克斯·即將變成禿子·什麼都知道·盧瑟會知道蝙蝠俠的未來夢境里才有的敵人?總不會也有個未來的閃電俠給他託夢吧?實際上從電影給出的信息來看,這些惡魔可能以前就入侵過地球,而且萊禿也不是唯一一個知道它們的存在的人。

首先,萊禿家那副惡魔肖像,並不是萊禿的時代才有的,而是他父親留下來的。那就說明萊禿的父親很可能已經知道了這些非人生物的存在。其次,在萊禿的文件夾里,有一個鋼骨的視頻(就是那個身體殘缺接了一大堆電線的),這個視頻里最後出現了個黑盒子,從科技水平來看遠遠超出人類文明,而從文化特徵看又不同於氪星文明,因此很可能屬於另一個外星文明。最後,公主在打毀滅日的時候提了一句,這不是她第一次同不屬於地球的生物作戰。那麼以前她打的是誰呢?很可能就是這些惡魔。

這些在萊禿的台詞里也有其他提示。比如萊禿說過,那些神話傳說並不完全是古人的臆想,某些大能力者一直存在於人類的歷史發展當中。聯繫到萊禿喜歡用惡魔去指代這些非人生物,是否某些神話傳說中的惡魔確實就是指這些非人生物呢?而萊禿是不是可以通過研究神話傳說來了解這些非人生物的存在?又比如說,萊禿那句「美國最古老的謊言」,謊言就謊言,為何強調是古老的,又為何強調是最古老的?這很可能是一個時間點提示,意思是說這些惡魔上次入侵的時間比美國建國還早(所以才能成為最古老的)。而且這裡的America不一定是指美國,也有可能指美洲(因為美國人更喜歡用 The US來稱呼他們的國家),所以上次惡魔入侵可能是美洲文明信史記載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一件事(沒研究過不知道具體是指什麼)。

因此我們可以大致得出結論,這些惡魔一直存在,不少人都知道它們,只是大家有默契地隱瞞了起來(也有可能是政府命令禁止談論,所以萊禿才總用這種含糊不清的方式講話)。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這些東西一直存在,地球也沒啥大災難,為什麼萊禿還要如此急迫地想要對付它們?而且,為什麼是現在?

一定有什麼契機,讓萊禿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並促使他做出了激進的行為。

在電影的最後,蝙蝠俠去探監的時候,萊禿給了老爺一個警告——「上帝已死,喪鐘奏鳴,它們已經聽見。」在這裡,「god」一詞又一次出現,但這次它還是指大超嗎?

考慮到之前的惡魔可以同時指代某個未知外星文明的生物(好啦我們都知道是天啟星)以及毀滅日。其實神也可以指兩個不同的個體。如果說神和惡魔的共同特點是擁有超越人類的能力,那麼神和惡魔的區別在哪裡呢?根據聖經的觀點,上帝按照自己的樣子造人。也就是說,神的特點是外表和人相似。相對的,惡魔的特點就是外表和人不相似。因此毀滅日和那個非人生物在萊禿的語言里用惡魔指代,而大超和???因為看上去和人類相似,所以用神指代。

有超越人類的力量,長的和人類很像但又不是人,而且也不是大超,最近還死了。那麼這個???是誰呢?這樣其實就很容易想到了,是佐德。

因此萊禿的警告其實是在說,當年佐德死了,給外星文明發出了一個信號(暫時不知道這個信號是什麼),它們已經接收到了信號,很快就要來入侵我們了。

這樣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萊禿在這個時候突然開始心急火燎地要對付外星人了。或許根據萊禿從神話傳說或者氪星知識里了解到的內容來看,留給人類的時間確實不多了,所以萊禿才會表現得如此急躁,才會採用這麼激進的手段。也有可能是他並不知道確切的剩餘時間,因此才會更加恐慌——惡魔隨時可能降臨在我們頭上,必須以最快速度做好準備才能避免滅頂之災。

然而這又帶來了一個疑點。既然萊禿的目標是保護人類,那麼他又為什麼要殺死超人?畢竟超人一直在幫助人類,不是嗎?而且既然要保護人類,那麼放出毀滅日造成那麼大的破壞,是不是和他的目標存在矛盾?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萊禿的核心動機,他的深層情感驅動力,必須審視他的人格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而在這個電影里,關鍵就在於萊禿和他父親的關係。

電影中萊禿反覆提到了他的父親。比如在介紹萊克斯企業的時候,萊禿說這是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的,換句話說,萊禿的父親也叫萊克斯·盧瑟。一個父親給兒子起了個和自己一樣的名字,父親死後兒子繼承了和父親同名也和自己同名的企業,非常有意思的細節。在介紹防禦氪星人計劃時,萊禿講了一個關於父親的故事,說他的父親以前生活在東德,被迫搖著花向暴君致敬(個人推測這個暴君是指斯大林),現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以後的人類不會被迫擁戴暴君。約見參議員也是在他父親的房間里,並且萊禿還特別說明,屋子裡的每一樣東西都維持著父親生前的原樣,提到想要將那幅天使和惡魔的畫轉個方向的時候還問參議員是否覺得父親會介意。後來在面對的大超的時候說他小時候曾經渴望過上帝的幫助,但最後並沒有結果,因此認識到上帝要麼並非全善,要麼並非全能。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萊禿和他的父親的關係非常的緊張,也許小的時候還受過父親的虐待——即使不是肉體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對於萊禿來講,他的父親也是個暴君,一個商業帝國的統治者,想要的不是個兒子,而是一個按照自己意志塑造出來的用於延續帝國統治的傀儡。時至今日,萊禿仍然能夠感覺到父親的意志籠罩著生活的每一處角落,從公司的名字到房間的布置,儘管斯人已逝去多年。很難說此時的萊禿是否已經擺脫了父親統治的恐怖,但可以肯定的是,當萊禿聽到萊克斯這個名字,看到萊克斯企業的影響遍布大都會,感受著其他人對他的定位,乃至審視他自己的身份……即使父親的遺產無法繼續束縛他,童年的噩夢依舊在意識深處蔓延。

基於這樣一種心理,萊禿始終執著於對抗的暴君不是什麼外星人,而是他的父親。然而由於他的父親已經死去,這種對抗是得不到結果的,就轉化成了對一切威權或者極權以及可能實現威權或者極權的存在的防範和抗爭。而萊禿在父親的高壓統治下的成長也構成了他心中的另一股力量,即自我或者說人本的伸張。

回到萊禿為什麼要殺死大超這個問題上。超人是一種近乎神的存在,從電影里的幾幕來看,像是洪水中人們在房屋上畫出s的標誌向超人求救,以及墨西哥亡靈節上人們爭先恐後地想要碰觸超人,無論超人怎麼看待自己,以及超人的行為得到了怎樣的爭議,無可否認的是,以他為核心,已經存在有一個以信仰為紐帶的群體。這些人對超人的信仰為超人提供了權力,而且這種權力足以讓超人成為一個極權統治者。正如萊禿所說,美國最古老的謊言,是權力不會滋生腐敗(power can be innocent),即使現在超人擁有這樣的權力卻不會濫用權力,不等於以後他也不會。

反觀老爺的夢境,儘管小閃未必給萊禿託夢,但這種未來是不難想像的——人們狂熱地崇拜超人,佩戴他的標誌,成為他的爪牙,超人可以為所欲為,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限制他的權力。和老爺不同的是,萊禿不是為了「哪怕只有1%的可能」。試想一下,如果萊禿不做任何行動,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老爺和大超很可能不會打起來,老爺和女神不會認識,正聯也不會組建……直到天啟星入侵,人類遭遇滅頂之災,超級英雄們各自為政,唯一能夠拯救世界的只有大超。然而,世界得到拯救後,人類對超人的信仰又會膨脹到什麼程度?超人獲得無上的權力,以萊禿對未來和人性的洞察來看,將會是一個100%的結果。而人類將自己的未來交給一個並非全善全能的所謂的神的手中,又會是什麼結果呢?聯繫萊禿所說的美國最古老的謊言,那就是人類將永遠生活在暴君的統治之下。

因此萊禿要殺大超的理由其實他一開始就說了,為了人類的未來不是被迫向暴君獻花。而他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如此迫切地想要摧毀大超——不論是超人的存在還是人們對超人的信仰——都是為了維護人類自我發展自我進步的可能

但是,殺死超人就等於開拓了人類自我發展的可能了嗎?不,摧毀神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伸張人。承載了萊禿夢想的第二步的,是蝙蝠俠殺死超人,而且必須是蝙蝠俠。因為蝙蝠俠在萊禿看來,就是人的代表,他和超人的對決,被萊禿稱為「史上最偉大的角鬥士之爭」,是「神與人的鬥爭」。而當他發現蝙蝠俠並沒有如他所願的殺死超人時,他稱這種失敗為「人殺不了神」。

但是也正因為老爺沒有殺死大超,所以電影並沒有完整展現萊禿的第二步夢想具體包括哪些內容。不過綜合萊禿的整個計劃來看,沙漠里的栽贓陷害、國會爆炸案,不僅是為了推動蝙蝠俠去擊敗超人,更是為了讓每一個普通人都在輿論的宣傳下去憎恨超人。說白了,他要把超人塑造成一個反派,那麼這麼一來,擊敗反派的人就成了英雄。執意讓蝙蝠俠去擊敗超人,就是要把老爺從哥譚的蝙蝠變成大都會的英雄,甚至全世界的英雄。慈善晚會上,萊禿對老爺說「終於把你從哥譚請到了大都會」,也暗示了讓蝙蝠俠成為哥譚以外的英雄一直都是萊禿計劃的一部分。

接著,他又向老爺提出「我們在某些方面可以合作」,而且提出老爺可以經常來參觀下他的實驗室。萊禿的實驗室里有什麼呢?當然,有氪石是一方面,這意味著和老爺公開合作來對付超人可能是萊禿的一個計劃。但這個計劃沒有實現,所以劇情進入了plan B,激怒老爺去殺死超人。

另一方面,參議員來實驗室的時候,萊禿說製造威懾性武器不僅是為了對付超人,還有超人的同類。參議員誤以為是指超人類,萊禿雖然順著她的話說是啊是超人類,但他二次見參議員的時候其實就糾正了這個誤解,因為他說惡魔不來自地球而是來自於太空。意思就是說他準備對付的存在不是隱居於地球上的超人類,而是未來要入侵地球的外星人。因此萊禿可能從來沒打算過對付超人類。但他一直在收集超人類的資料,追查他們的行蹤,掌控他們的坐標。為了什麼呢?很可能就是為了他和老爺的第二個合作方向,將超人類組織起來,領導他們,來對抗未來入侵地球的外星人。

萊禿的伸張人,不僅是讓蝙蝠俠代表人類去戰勝超人這個神的象徵,也是將人類中的出類拔萃者組織起來,在人類的代表(依然是蝙蝠俠)的帶領下,去做證明人類的價值、證明人類的偉大的事——在下次外星人入侵時,不再依賴非人類的保護(指mos的劇情),而是用人類自己的力量來戰勝敵人。

是的,萊禿夢想的第二步的完整版,說白了,就是由他和蝙蝠俠組建正聯。網上對於萊禿把正聯成員收集起來,還起個中二的代號,再做個中二的徽記吐槽了很多,好像萊禿是正聯實際意義上的組織者是個很可笑的事情。但是,這或許確實就是萊禿本來準備要做的事。至於中二代號和中二標記,不得不承認,這是很有效的打造超級英雄形象的方式,而且萊禿搞不好還是從超人和蝙蝠俠的形象建立史中學到的這一招。

最後萊禿鋃鐺入獄的時候,他對蝙蝠俠說,「瞧瞧我們,一切就是這麼崩壞的」。很可能是指他理想中由他和蝙蝠俠建立的正聯,並沒有如他預計的一般建立起來。而他接下來說沒有人會相信他,因為他已經瘋掉了,應該是暗示他脫罪的辦法——證明自己精神失常,所以可以免除製造毀滅日的罪行。老爺也聽明白了萊禿是要逃脫處罰,所以將計就計說要把他送去阿卡姆。但萊禿這句話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萊禿的公眾形象因為這件事已經被毀掉了,他再也沒法成為一個英雄。但如果他不來組建正聯,還有誰能呢?而如果沒有人能組建正聯,誰來在外星人入侵中拯救人類呢?此時的萊禿,在不依賴老爺的情況下,也是無計可施的。這就是為什麼最後這一段他表現得更加癲狂。

這樣子,萊禿的全盤計劃,基本上就清晰了。還剩下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萊禿要圍繞著蝙蝠俠組織一個這麼複雜的造星計劃?想想看他一個天才,一個以普羅米修斯自居的人,從內心深處相信自己是人類的救世主,為什麼他不自己來當這個英雄?這一點在影片中其實缺乏深層動機的支撐,但它反映出了萊禿對自己的認知——無論他怎麼渴望成為一個超級英雄,無論他在心底有多麼認可自己是一個超級英雄,在他最根深蒂固的念頭裡,他都不是一個超級英雄。這就回到了萊禿最根本的矛盾上,他不知道自己是個大能力者,也沒有人視他為大能力者,但是,他的確是一個大能力者。

為什麼這是一部有價值的電影?


以上這三條線,任何一條單獨拿出來拍個故事,我認為它都會比現在的BVS更好看。但由於種種原因,比如華納太心急要追上漫威的進度,它們被攪在一起拍了。三個不同內核、不同視角的故事被硬生生合成一個故事,還要它有一個統一的中心思想和流暢的敘事,編劇和導演(我不知道誰的功勞更大)想出了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那就是把電影變成了一個群像電影,每個人主角代表著主題的一種情況,通過多重角色來展現出一個主題的不同維度。並且為了節約篇幅,每條線主角又可以成為其他角色劇情線里的配角,比如從凡人的視角去刻畫超人這樣的神,編劇採用了蝙蝠俠的視角作為凡人的代表。而當刻畫蝙蝠俠這樣的神的時候,超人又以克拉克的身份站在凡人的位置上去審視神。通過這種辦法,讓三條線能夠互相穿插起來,成為彼此的一部分。說實話,我不能詆毀說這種努力是失敗的,它基本上是這一大堆約束條件下能做到的最好的選擇了。

是的,BVS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電影,隨便一個路人甲都能想出一個更好的點子去拍一個更好的電影——比如,我們拍個老爺的solo怎麼樣?也正是因為路人甲都能想出更好的主意,才顯得BVS拍成這樣是一件非常蠢的事情。

但是,恐怕沒有人能說服華納高層不要往電影里塞那麼多正聯的彩蛋,沒有人能夠說服華納在經歷了2014、2015兩年慘淡光景後、在漫威蒸蒸日上的壓力下同意用緩慢的步調去展開DC宇宙。我們還能夠想像DC漫畫、CW電視台(有一大堆DC電視劇)、華納兄弟互動娛樂(出了不義聯盟、阿卡姆系列等遊戲)等等利益集團都對這部電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其中還穿插了土航的廣告……BVS承載了太多的利益訴求,它終究不能以純粹的「拍一部好電影」「講一個好故事」為目的來拍攝這部作品。

然而,儘管有著種種約束,它依然完成了這部電影對整個DC宇宙構建的最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講清楚了這個宇宙的核心矛盾,它所有的故事將以什麼為基礎展開

而且,它還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實現了這個目標。

漫威成功了以後,其實各家基本上都在構建宇宙。福斯要搞X人宇宙,索尼提出了小蟲宇宙但最終不了了之現在跟漫威宇宙合併了,環球要搞怪物宇宙,派拉蒙要搞變形金剛宇宙……問題是,宇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怎樣才能構建出來?

本質上來看,宇宙其實是系列續集的一個新的變種。通過統一的世界觀、互相關聯的人物和劇情以及相對獨立、對前作不那麼依賴的單集故事,來形成一個具有強大市場號召力的品牌,並且比常規的「複製前作套路」「解決前作遺留伏筆」的續集更有持續性。其中最有難度的地方就在於,怎麼構建一個獨特的、延展性強的世界觀。

而BVS做到了這一點。它用這種多視角群像電影的形式,構建出了DC宇宙的核心矛盾,即人和神的矛盾,說的通俗了一點,就是如果現實世界裡出現了超級英雄,它會變成什麼樣。以後它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在這個基調下運行,而且喜歡這個母題的人自然會喜歡DC的電影。

因此不管BVS招來了多少非議,票房是不是真的不如預期,在DC宇宙的長遠發展上,它都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不管這一步好不好,它至少可以走下去了。

為什麼這是一個不好的電影?

講真的,(我想說這句話已經很久了)它的觀影體驗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我認為,什麼叫做好電影,就是它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方式打動了觀眾。我作為一個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完全沒有被打動,甚至幾乎沒有幾秒鐘讓我興奮的感覺。我沒有辦法評價為這是個好電影。而且我相信,這種糟糕的觀影體驗,不管事後多少人跟我分析這個彩蛋是什麼意思、那個劇情有什麼深層含義,都無法讓我回到過去,在觀看電影的那一瞬間產生觀影的快感。

所以特別聲明,正在看這篇影評的各位,不要因為影評而嘗試去改變自己對一個電影的感受,毫無意義。

電影院版的剪輯完全毀掉了這個電影,每一次剪輯都是讓人不爽而不是讓人爽的,我不需要專業分析我也能感受得到。導演剪輯版里這個問題不是很嚴重,可能專業人士依然可以指出剪輯的不足,但對於普通影迷來講,所有看不懂、情感不連貫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可以用一種比較舒服的方式來融入電影的劇情當中了。

前提是,你對電影並沒有懷著錯誤的期待。比如「扎克·施耐德是一個視覺系硬漢派動作片導演,他的電影肯定會有大量好看的動作戲」,是,電影里有那麼幾分鐘好看的動作戲,但它全長180分鐘呢!又比如「超級英雄電影應該是爆米花片」,說實話,我懷疑整個劇組從上到下都不知道他們要拍爆米花片,所以不要掙扎了,用爆米花的價值觀去評價永遠得不到好結果(並非批評爆米花片,只是說BVS不是這個類型)。

並且,既然談到了錯誤的期待,這篇影評最開始提出的四個問題,終於,最後一個也可以給出答案了。看過漫畫會對觀影產生影響嗎?答案是,是的!如果你看過漫畫,你對BVS的評價很大可能會比路人糟糕100倍以上

如果你看過DC的動畫片而且不幸還是粉絲,請將上面的數值修正為1000倍。

嘿,粉絲們,難道你們的朋友圈沒有被「夭壽啦老爺殺人啦」「這個大超根本不是我心目中的大超」「這哪裡是盧瑟這是小丑吧?」之類的言論刷屏嗎?

如果是動畫粉絲,可能還會出現「以老爺的智商怎麼可能被盧瑟算計」之類的。

儘管主創們(主要是導演)在各個場合強調這是拍給粉絲、拍給漫畫迷看的電影,但其實拍給哪部分粉絲看,是個很值得推敲的問題。我相信扎導確實是個漫畫粉,而且他確實對DC漫畫非常熟悉,但還是那句話,這個電影完全沒有可能由導演全權決定拍什麼、怎麼拍。

舉個例子來講,為什麼盧瑟要被設計成神經質的樣子,為什麼最後他會選擇用I"m insane來脫罪(他完全可以越獄或者收買陪審團強行洗白,手眼通天如BVS里的盧瑟還有啥做不到的),這個在漫畫粉看來可能很難理解。盧瑟在漫畫里瘋過嗎?有嗎?很少吧?很多人不喜歡電影里的盧瑟就是因為漫畫里的盧瑟是個淡定優雅從容的高智商總裁。電影里那是誰?小丑嗎?

但是,如果你看過CW的超人前傳,就會知道那裡的盧瑟是有精神病史的,而且超人前傳里的盧瑟和他的父親關係也非常緊張——說白了,盧瑟是被他爹弄瘋的。如果看過超人前傳再看BVS,可能會覺得,哇,超人前傳應該改名叫BVS前傳才對,它的劇情對BVS里的盧瑟的形象做了一個很好的補充說明。

另外還有兩組相關數據,英文同人里,據不完全統計,DC所有cp組合里,以clark/lex這組人氣最高,為何呢……還是因為超人前傳。在BVS上映前,購票網站統計,在線購票的觀眾里超過一半的人是為了lex這個角色去的。

可能我們在中國感覺不到,但在美國,小破台的普及率和超人前傳的影響力,恐怕足以讓高層做出捨棄漫畫粉絲討好電視劇粉絲的決定。

還有像是為啥正聯其他角色都沒有正面出場,但閃電俠出場了?噫……要知道閃電俠可是CW現在的台柱呢。BVS的閃電俠出來,大家對比他和劇版閃電俠的林林總總,又炒了好多的新聞。

所以我個人覺得呢,漫畫粉大可不必質疑主創怎麼地,導演怎麼地,搞不好這片子壓根就不是拍給漫畫粉看的,當成平行世界去看待就好了╮(╯_╰)╭

起碼作為一個平行世界,大超最後還是變成了大超,老爺最後還是變成了老爺,盧瑟最後也還是變成了光頭。至於他們在電影里90%的時間不是他們自己……反正我是可以接受的。

========================
寫完啦,等我有時間再加圖


一個是英雄,另一個是超級英雄。

他們對待世界的態度截然不同。英雄是人,有人性的弱點,以牙還牙,用恐怖壓制罪惡;超級英雄是神,被崇拜,也被質疑,他努力想要融入人類,卻又只能高高在上。

在漫畫里,他們擁有各自的城市,無數次遭遇,成為摯友,也不停打鬥。

超人有神力,蝙蝠俠有壓制超人的氪石與頭腦,藍與黑交織,光明和黑暗糾纏,打了半天,最後也不過是為了DC更大陣仗的《正義聯盟》鋪路而已。

兩個半小時的恢宏巨制,BVS大半的篇幅鋪墊了兩個英雄的心路,但始終沒有架構起一個可供兩位大咖兇猛開撕的可信基礎。艾森博格的萊克斯盧瑟如同《社交網路》扎克伯格靈魂附體,快語速神經質絮絮叨叨,恐怕也從小丑那裡汲取了靈感,看似布下驚天大陰謀,最後也不過是玩玩綁人媽媽這種街頭混混才幹的拙劣把戲,虛張聲勢。盧瑟不能打,所以還要找個大怪物來完成終極一戰,可惜這個左德轉生的毀滅者也真是丑得漫不經心,設計欠奉,似乎是《魔戒》里食人魔的表親,不過是個電光我最閃亮版罷了。

氣氛上,BVS算是承襲了諾蘭所賦予的黑暗深沉路線,全片一處輕鬆幽默的地方都沒有,個個都滿腹心事,苦大仇深,稍微有點活躍的還是盧瑟這個神經質的壞種。

可憐了佔據一半篇幅的文戲,破碎混亂,視角頻繁轉換,兩個大咔的確是被撮得有些火冒三丈,互相不爽,但不知道怎麼就陷入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兩個人的對打在視覺上的確極爽,也是整部電影最值回票價的部分,但這種霸王硬上弓式的對挑總讓人覺得情緒上還差點兒什麼。好吧,既然開打了,就拉開架勢來個酣暢淋漓吧,可最後又要來個轉折,只是因為——他們的媽媽都叫一個名字,於是他們就此成為了好朋友?

是的,這部BVS的實質就是,披著貌似深刻沉重宏大的命題,內核依然只是個簡單粗暴的視覺系爆米花電影而已。

好吧,敘事不力,這也算得上是導演扎克施耐德的招牌了,好在BVS中,施耐德的另一面,畫面營造的本事依然還在。故事不算好,我視聽上統統補償回來。電影后一半的打鬥十分精彩,毀天滅地,拳拳到肉,一氣呵成,雨中的光影特效,強烈的打擊感,較之《鋼鐵之軀》更上層次。另外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對超人「神性」一面的描摹,極具宗教感與儀式感的畫面,雖然電影並未就此真正進行深入探討,但僅靠畫面,依然傳遞出了極強的感染力。而通篇略顯昏暗的畫面,雖然讓3D觀影不啻於一場災難,但也讓整部電影的基調至少從形式上得到了完整統一,並呈現出如油畫般的質感。

再說說角色,僅只是外型,我認為卡維爾是已經是最好的超人,至少,是最好的之一。可惜,由於客觀因素,這個超人註定無法開心,他的內心永遠在自我懷疑與激烈掙扎,即便是和女友接吻,眉頭都是緊鎖的。總而言之,與「鋼鐵之軀」里一樣,超人的抑鬱症並未見好轉,還要繼續服藥治療。

有貝爾珠玉在前,大本出演蝙蝠俠無疑是一場巨大挑戰,至少,他演放蕩不羈的公子實在是缺了點富家氣質。BVS中的蝙蝠俠完全放棄了諾蘭三部曲的基礎,無論造型、年齡、性格亦或價值觀上都與前者大相徑庭。BVS中的蝙蝠俠,絕對不是什麼不能殺人的仁慈者,畢竟寬容與救贖讓渡給了更加神性化的超人。在這部電影里,別人扎蝙蝠俠一刀,他一定原樣一刀扎還回去。

當然,超人與蝙蝠俠所有的光芒,在蓋爾加朵面前全都黯然失色。蓋爾加朵才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驚喜所在,什麼是神奇女俠,什麼是女武神,蓋爾加朵以完美造型告訴你,她就是。漢斯季默甚至為她專門寫了一段激昂振奮的鼓點配樂,配合著美艷卻又英姿颯爽的戰鬥姿態,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神奇女俠大電影了。

當然,BVS最最最重要的使命,還是開啟「正義聯盟」的序幕。閃電俠、海皇、賽博格依次現身,顯然可以引發DC粉絲們的高潮。只是獨獨不見綠燈俠,果然是那次巨虧後元氣仍然沒有恢復?

總而言之,BVS讓那些想看諾蘭式電影的觀眾失望了,它沒有太多人文氣質或者深度可言,架設世界觀,為DC宇宙開路是它的主要目的,功能性更勝電影本身。但這也是一部值回票價的精彩電影,出色的打鬥與特效,神形兼具的角色設置,極有存在感的OST,都讓整部電影在視聽上呈現出了絕佳品質。雖然超人與蝙蝠俠之間的對比感並沒有呈現得太好,兩個人似乎就是在比誰更憂鬱誰更慘,但在看到蓋爾加朵之後,我覺得這些問題都不重要了。

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BVS我大概不會再去二刷,但我的確在看電影時,比平時多吃了兩桶爆米花。

PS:

1、通篇昏暗的色調,大段大段的夜戲,幾乎不存在的空間感,讓3D成為了雞肋,可是,有得選么?

2、沒有片尾彩蛋。

3、希望等閃電俠出場後,DC宇宙的氣氛能稍微活躍一些。

4、除了蓋爾加朵,岡本多緒飾演的秘書眼鏡娘也極有姿色與氣場,可惜突然就領了便當。岡本多緒是誰?她模特出身,也是《金剛狼2》裡面那個與休傑克曼搞不清楚的真理子。


個人綜述:BvS正義黎明是一部企劃甚大,意識超前,內容豐富的觀影指南。
私以為,只要DC宇宙出一部電影,它都會被很多人翻出來再看一遍,再討論一遍。
因為片中的暗示與潛台詞,實在是豐富到嘆為觀止。
不信?那可以等蝙蝠俠solo電影出來再回來踩

……觀其他答案有感……

朋友們,請別總把DC粉當擋箭牌使,自己除了三部曲啥都看不上或是討厭貝爾蝠的,別一天到晚強行代表整個DC粉啊!

準備吹哪個導演或是站哪個演員或cp的,直接亮陣營pk啊。(站日本小分隊⊙▽⊙)

一天到晚的反串來反串去,一會兒跳預言家踩一腳這個,一會兒跳平民踩一腳那個,生怕別人看不出來是匹鐵狼?

啥口味的蝙蝠俠都有人願意吃的好嗎?不過是吃的多吃的少罷了。
現在漫畫里已經快出到黑暗之夜了,壞蝙蝠我們難道就不認了嗎?

圖來自貼吧

……另有感……

承認導演的能力怎麼了?
為什麼非要捧一個踩一個?
諾蘭很成功,沒錯,可為什麼渣導就配不上成功?
東邪西毒當年在大陸賣的出多少票?不妨礙它是中國武俠片中的瑰寶啊,朋友。

雙標真的不可取,我們談內容的時候,有人說bvs票房太差,辣雞。我們談ww首部solo過七億的時候,有人說票房無用,辣雞。

ww沒上映的時候就有人說,渣導是製片,這部電影肯定辣雞。ww上映了又說,渣導又不是執行導演,這部片子又不是他來拍的,他還是辣雞。

個別朋友,人心都是肉長得,你的是啥長的?


-
利益相關,本人DC粉。

好了好了,光是說出DC粉肯定有人忍不住要笑出聲了。
「DC粉好慘」——這應該是我最近看得最多的一些評論。
或是落井下石,或是不露聲色的嘲笑,或是同情一樣獻出憐憫……
因為BVS口碑與評價撲街了。

即便真愛粉如我也無法選擇視而不見。
上映前的周四下午,刷微博看見爛番茄一致的低分和差評,心中開始有點不詳的預感。
周五微博、貼吧呈現兩邊倒的現象:說好的恨不得誇出所有的溢美之詞,說差的痛罵花了幾十塊錢看了一部爛片。
直到周六看完了BVS後,才發覺它沒有評論說得那麼糟糕,當然,前半部分的冗長我也是能體會到的——人物交叉穿插得實在有點太多了。

我是DC粉,所以我也喜歡這電影。
雖然某些人看來這部是爛片,但我還是喜歡。
(好吧連我自己也覺得又向NC粉過渡的傾向了)
不過看到那些差評,心中還是會刺痛,就好像你珍視的東西在別人眼中一文不值。

舉個栗子吧,我喜歡HP。
舍友不喜歡,某天他就發表自己的言論,說HP就是部爛片,哈利·波特是個大傻叉,伏地魔也是傻叉。
當時我極度控制自己不要去反駁,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
你多喜歡一樣東西,別人就有多討厭。
是吧。

所以……BVS口碑啊評分啊評論啊什麼的我都已經看開了,自己喜歡就好。
看電影是件挺私人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喜歡你看的那部電影,那就喜歡好了。
管它什麼評價呢,在你的心中,它肯定已經是你「我覺得最好的電影」列表裡的TOP3了。
同理,BVS在我心中也是滿分。

看自己喜歡的電影,讓別人說去吧。

-


Rewind Cinema Vol.44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劇透醒目,若你還未看過電影,請不要繼續閱讀下去。


Prologue

「我們所在談論的,是一個其自身便已挑戰了我們在宇宙中主次概念的存在。如果你回頭去看,哥白尼將太陽回位到宇宙的中心,取代了地球,達爾文進化論則讓我們發現對於這個地球而言,我們一點兒也不特殊;我們不過是許多生命形式中的一種。而現在我們知曉了,即使在整個宇宙中我們也算不上特殊,因為超人存在。他就在那裡,是我們身邊的外星人。我們並不孤單。」——奈爾·德葛拉司·泰森[1]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2]是《鋼鐵之軀》[3]的續集。


儘管片名中蝙蝠俠[4]排在超人[5]前面、甚至整部影片都是從蝙蝠俠的視角進行敘述的,儘管正義聯盟[6]中的一半[7]都已經在這部影片中亮相,儘管為兩部《正義聯盟》做的鋪墊已經在結尾呼之欲出,這仍然是一部《鋼鐵之軀》的續集,而超人,則是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


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一樣事物的身份,會影響我們對它的評價標準。


於2013年推出的《鋼鐵之軀》是整個DC延展宇宙[8]的第一部作品,雖然在票房層面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作品素質上則遭到了不少原著粉絲的質疑。一方面敘事漏洞只手難以窮盡,另一方面影片中對超人形象的重新詮釋,違背了這個人物的許多基礎設定,其中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應該是結尾處超人面對兩難困境,扭斷佐德將軍[9]頭顱的行為。


也許你會覺得以超人面對的災害級別和他作戰的方式,想要避免傷及無辜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在主觀意願層面,大多數漫畫設定中超人即使不能保證不殺人,還是會盡量避免傷亡的,如此直接地描繪一次殺戮行為,顯然是為了凸顯超人所處的兩難處境,但更重要的是《鋼鐵之軀》這一結尾,奠定了整個DC延展宇宙的基調:黑暗。


本片導演扎克·施奈德[10]似乎在刻意將DC延展宇宙引向一個與漫威電影宇宙[11]的輕鬆現代迥然相異的方向,又或者說,他仍在延續自己創作《守望者》[12]電影版時的風格。《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則是可以看作對這一風格的再次延續,但有趣的是,圍繞這部電影的評價,出現了令人驚異的兩極分化,來自媒體影評的大量低分與來自觀眾的相對讚揚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似乎和影片的基調形成了鮮明的衝突。我們一般會默認語調嚴肅、風格相對黑暗的影片會討影評家的歡心,並因其晦澀而為大眾所抗拒,但這似乎並不適用於《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Source Material

阿爾弗雷德[13]:你知道這次贏不了的。這和自殺沒兩樣。

布魯斯·韋恩:我已經活到比父親當年還要老了。這可能是我做過唯一有意義的事情。

阿爾弗雷德:對抗犯罪二十年,難道毫無價值嗎?

布魯斯·韋恩:阿爾弗雷德,犯罪就像野草;拔起一株,會有另一株填補空位。而這將關乎世界的未來。這將是我的遺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回顧一下這部漫畫改編電影,究竟是基於什麼漫畫改編的。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的劇本並非直接改編於某部漫畫,而且在基本創作思路上其實是幾經反覆的。早在2001年,編劇安德魯·凱文·沃克[14]就曾經提交過一個同時包含蝙蝠俠與超人的劇本,在這一版劇本中,小丑[15]殺害了蝙蝠俠的未婚妻,超人必須阻止邁上復仇之路的蝙蝠俠。雖然這版劇本未能通過,但你可以在《我是傳奇》的開場中看到這個劇本的宣傳海報:蝙蝠圖案中有一個超人標誌。


最初作為《鋼鐵之軀》續集籌劃的本片,曾在構思階段曾為挑選反派而犯愁。在對抗了幾乎無所不能的氪星將軍之後,還有什麼能給超人帶來威脅?最初的想法是金屬為身、氪石為心的梅塔洛[16],但當蝙蝠俠進入視野,再加上未來的DC延展宇宙規劃漸漸成型,三巨頭[17]聚首的需求便顯得相當迫切了。於是這部續集,便漸漸脫離了最初的單人片結構,成為了DC延展宇宙的真正發軔之作。


對這部作品影響最大的兩部作品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18]和《超人之死》[19],當然在部分橋段,也對《無限地球危機》[20](閃電俠[21]穿越至韋恩[22]夢境)、《超人:紅色之子》[23](韋恩夢境)等作品進行了直接借鑒。對《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的借鑒並不僅僅限於其中的人神之戰,施奈德毫不掩飾自己對這部作品的喜愛:部分台詞直接照搬原著(空酒窖),部分橋段稍作改動(超人不再被蘇聯核彈攻擊至骷髏狀態,而是受美國核彈攻擊),甚至連這部漫畫的封面都在蝙蝠俠躲避末日[24]射線攻擊時得到了一瞬間的還原。


借鑒自《超人之死》的橋段則是影片發售之前予以刻意隱藏的部分,這部漫畫在DC漫畫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同時也是臭名昭著)的一筆。敘事層面的不禁推敲(憑空冒出的終極反派、主角的廉價死亡),宣傳層面的反覆無常(在粉絲抗議下的迅速復活)都讓彼時DC漫畫的讀者大為光火,這不僅深刻影響了DC漫畫的市場地位,也給漫畫收藏市場帶來了沉重打擊。


施奈德選擇將這兩部作品進行融合,其實是面臨巨大風險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在整個美漫歷史上的地位與《守望者》平齊,兩者共同將超級英雄漫畫帶入黑暗時代,這部作品不僅將蝙蝠俠重新帶回世人視線之內,也締造了蝙蝠俠與超人之間最為經典的一次對戰。而《超人之死》在某種意義上則相當於DC漫畫的滑鐵盧,自此起讀者們開始用「漫畫式死亡」[25]這一充滿戲謔的詞來稱呼超級英雄漫畫中的人物死亡。這兩部漫畫作品對美漫的影響雖然同樣重大,卻一正一負截然相反,將兩者嫁接融合為一部作品是否是可能,這一決定又會對影片的質量產生怎樣的影響?


Puny God

超人:超人從來就不是真的。

路易斯·萊恩[26]:(觸摸S標記)它意味著些什麼。有些人除了它之外別無所有,它就是這些人唯一的希望。


在本片中超人的服飾配色不再是鮮艷的紅藍,而是蒙上了一層灰暗,這也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代表希望的超人,雖然他仍在為了保護人類而戰,但在內里他卻只是個天真、脆弱的小男孩。在談到劇本時,導演施奈德明確否認了本片將直接對《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進行改編,理由則是該漫畫中的超人與《鋼鐵之軀》中描繪的版本相距過大。沒錯,雖然對諸多漫畫細節進行了借鑒,但本片中兩位主角的基本設定以及精神內核,卻與原作貌合神離。


《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的主角是一位年邁的蝙蝠俠,他所要對抗的是虛偽而專橫的政府,以及那位早已淪為政府爪牙的超人。但本片的超人並不是政府的爪牙,正相反,他是因保護人類而被政府問責之人。施奈德想要將原作的衝突進一步深化,以神化超人將其打造為潛在的獨裁者,以使蝙蝠俠與其之間的衝突,得以延續原作的部分精神。


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延續自《鋼鐵之軀》的剛剛邁入世人眼中的超人,恰恰是有著成為暴君的潛質的。


在大多數超人漫畫中,即使是那些描繪其早期人生的圖畫小說,也從沒嘗試過去徹底拋棄超人最為根本的特質:對人類的關愛。但在這部作品中,施奈德卻做到了。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現代,或者說後現代的超人。雖然他仍在以一己之力做著自認為正確的事情,但這已經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超人了,他真正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家人和愛人。


也許你可以舉出很多片中例證來否認這一點,但這個嗜殺的超人,是缺乏對於生命最根本的尊重的。在片頭面對劫持自己愛人路易斯·萊恩的恐怖分子時,他甚至在將其轟入牆壁之前詭異地笑了一下。在追求風格「黑暗」的同時,施奈德選擇了對超人進行重構,探索這個角色的另一種可能性。對於這個版本的超人而言,如果路易斯的生命受到傷害,他是極有可能成為蝙蝠俠噩夢中那個獨裁者的。


雖然行勝於言,但施奈德在處理這個超人時的另一個決定,則更凸顯了他決意放棄過往超人形象的決心。在聽證會一場戲中,他甚至不願意站到被告席上的超人一個發言的機會,也許是擔心一旦在公共場合發聲,這個演講又會讓電影苦心構建的新形象與漫畫版本重合。當然,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剝奪發聲權也是在剝奪超人與公眾,或者說人類的溝通機會。與此同時,超人與親近之人間的溝通卻得到了大量篇幅,與愛人之間的親密相處,與母親的交流,甚至是與過世父親之間的交流。兩相對比之下,這個超人顯現出來極度私人化的特徵,就與世人對其如神般的崇拜,以及如外星人般的抵制,形成了某種統一。


這種統一毫無疑問是為製造戲劇衝突服務的,如果允許超人公開演講,也許其後的決戰就不會發生,而大量展現超人與身邊諸人的關係,也正是因為他才是這部影片的主角。但在這一過程中,施奈德同樣背離了超人這個角色形象的根基,將這個與整個人類相異卻又緊密相連的人物,縮窄到一個連身邊人都無法去保護的普通人。


於一個對超人並不太熟悉的觀眾來說,這種改動無傷大雅,甚至都不會引起注意,但對忠實的漫畫讀者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對於原著人物以及人物精神的徹底背離。這並不是說在漫畫中超人從不曾懷疑過自己的意志,但這個人物從來都不是膚淺的政治符號,在處理外星人身份以及神人關係時,他同樣面臨一次又一次的內心衝突與自我拷問,但其最終得出的答案,永遠是站在面向整個人類的角度作出的。施奈德的影片並非沒有提出這些問題,也並非沒有給出答案,只不過他給出的答案幾乎規避了整個人類。


超人也許並不是世人所期待的神,但他也絕非一個普通人。強行將其視為一個普通人,是否時對這個角色本身的背叛與傷害?先別忙著下結論,讓我們看看本片的另一位主角:與白日相對的黑夜。


Ruthless Vigilante

阿爾弗雷德:你想正式開戰?

布魯斯·韋恩:那個混蛋早在兩年前就向我們開戰了。上帝啊,阿爾弗雷德,數數死了多少人。上千人。下一步呢?上百萬人?他有能力將整個人類一掃而空,而只要我們確信他有百分之一的幾率會變成我們的敵人,就應該將確信這將發生……我們必須摧毀他。

阿爾弗雷德:但他並不是我們的敵人!

布魯斯·韋恩:今天不是……但在哥譚生活了20年之後,阿爾弗雷德……我們已經見識到承諾價值幾何。還剩下幾個好人?還有幾個人能行正途?


本片中的蝙蝠俠直接取材自《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除了在年齡上略作了年輕化處理之外,改動並不算多。同樣經歷了羅賓[27]的逝去,同樣對過往的打擊犯罪事業感到失望,但與漫畫原著中那個重新戴上面具、披上披風的年邁英雄不同的是,本·阿弗萊克扮演的蝙蝠俠已經放棄了這個人物最大的堅持:不從打擊犯罪之人,變成一個劊子手。


如果說不殺對於超人而言還只是一個不算經常提起的隱形原則,對於蝙蝠俠而言,這幾乎是一個不可去撼動的鐵則。畢竟這個人物之所以誕生,正在於一場毫無必要的殺戮。一旦放棄這一原則,蝙蝠俠與他所對抗的超級惡棍[28]們,就失去了最後一點分別。但這一點,正是施奈德的目的。


在這部影片中,與超人相對抗的反派看似有三個,蝙蝠俠、萊克斯·盧瑟[29]以及自佐德將軍屍體中生出的末日。末日顯然只是為了最終決戰服務的情節驅動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反派;盧瑟與超人之間的衝突幾乎完全沒有交代,這個人物似乎純粹是為了引出後續《正義聯盟》影片而服務的(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他的身份與蝙蝠俠出現了大幅重疊);真正談得上是本片反派的,擔任了在理念層面與超人針鋒相對的反派角色的,是哥譚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明確這一點之後,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便浮上了水面:本片佔據絕大部分篇幅的敘事,是從反派蝙蝠俠的視角展開的,而真正的主角超人,反而成為了一個被觀察的對象。雖然在選擇了與超人對決之後,蝙蝠俠仍然只是打開蝙蝠燈等待超人現身,但盜取氪石、打造戰甲、乃至最後拯救超人之母等一系列動作,是他主動完成的。與此相對,超人的一切行動則都是圍繞自己所愛之人,在反派的引導下進行的。


這種錯位導致了整部影片的敘事出現了嚴重的割裂感,整部影片在《鋼鐵之軀》續集、《正義聯盟》預告片、蝙蝠俠首次現身等多個身份中搖擺不定。雖然想要表達的內容過於龐雜,又融入了太多彩蛋,但這並不是影片真正的問題所在,敘事主線、視角、比例、節奏等各個方面的缺乏整合,才是讓整部影片收穫評論界一片噓聲的關鍵。


與超人相似,本片中的黑暗騎士也經歷了角色重建,但這種重建並非毫無代價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中的年邁蝙蝠俠站在了政府的對面,但本片的中年蝙蝠俠卻僅僅是站在了一個年紀尚輕的超人對面。這種年齡設定上的對比,加劇了兩者之間衝突的不平衡感。換言之,如果漫畫版本的蝙蝠俠照搬到電影中,其魅力將直接壓過超人這個主角。為此,蝙蝠俠這一人物設定中最為強大的武器,智慧,便不得不遭到削弱。我們看到了一個為年輕頗輕的盧瑟輕易戲弄的蝙蝠俠,以及一個完全置情理於不顧,為個人情感蒙蔽,以保護人類為借口,力圖消除異己的罪犯形象。


這是個看起來無比熟悉的蝙蝠俠,卻又是個讓人感到無比陌生的蝙蝠俠。他確實非常忠實且完美地完成了自己反派的戲份,直至將主角超人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但這一場驚天動地的決戰,也許能夠在視覺層面帶給觀眾極強的享受,卻並不會如《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結尾的那場大戰一樣,給你帶來任何情感上的共鳴,因為電影里支撐這場戰鬥的,是狹隘的私仇,以及一層又一層的陰謀。


如果將兩強相爭視為影片情感曲線的最低點(對於主角超人而言,這也的確是從雲端墜落塵埃),那麼相對後續三巨頭與末日的大決戰這酣暢淋漓的高潮而言,這確實可以算是一個不錯的情感鋪墊。然而這種鋪墊是以對角色的背叛,尤其是對DC漫畫宇宙中最為重要的一位角色的背叛而實現的。


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得?


Comic vs Movie

「你看,克拉克,我們將什麼稱為神,取決於我們的宗族,因為神本身就是源自宗族的;神是會站隊的!在我小時候挨父親的拳頭、被他憎恨的時候,天空中沒人會降臨干預。我早就想清楚了,如果神是無所不能的,他絕不可能是至善的。如果他是至善的,那麼他便不可能是全能的。而你,哪個都算不上。」——萊克斯·盧瑟


將漫畫改編成電影,並不容易。


兩者的藝術呈現形式不同,面向的受眾亦不同,強行要求動態的電影忠實於靜態的漫畫,實為奢求。漫威將其系列電影設定在一個與漫畫主宇宙平行的獨立宇宙中,每一個電影中的角色也就由此獨立於漫畫中的角色,兩者既可以相似,亦可以不同。既然角色都可以不通,像《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這樣對角色性格乃至行為方式進行改動,其實也並不出奇,更不致受到如此之大的非議。


這部影片真正失利之處,在於沒有講好一個故事。


你可以認為這個超人在設定層面本就被定義為年輕、涉世不深,也可以認同這個蝙蝠俠已經對人類失去了憐憫之心,但這仍無法解釋影片中出現的大量邏輯漏洞:全知全能的超人為何無法在走上被告席的同時察覺右方距離如此之近的炸彈?路易斯為何要將氪石長矛扔入水中,又為何要折返潛水去取?她絕無可能知曉末日與超人同源,能夠被氪石傷害。超人又為何未能阻止其母被綁架?上述漏洞沒有一個在影片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除了情節漏洞之外,角色的塑造也存在嚴重的問題。本片的核心議題其實只有一個,以拉丁語刻在兩人大戰場景牆上的那句來自《守望者》的「誰來監管守望者?」[30],或者引用盧瑟所言:「美國有一個最為古老的謊言,那就是權力可以是純潔的。」超人所面對的難題,是其所擁有的迥異於常人的能力,與其身處此世之間的衝突。這一問題在超人題材漫畫中時常出現,甚至可以說是這個人物最為根本的矛盾之一。影片花費了大量的篇幅渲染這一問題,但在結尾處卻徹底跳出了之前設定的敘事邏輯,超人之死看似是作答,其實是對這一問題的刻意迴避,以更為可怕的外星威脅來合理化超人的存在。


然而問題就在於,這不僅並不能讓超人的存在合理化(他歸根結底,不過是另一個外星人),甚至反過來印證了蝙蝠俠乃至盧瑟對於局勢的判斷。超人的自我犧牲不是在回答問題,而只是在質疑問題的合理性(以超人之純潔來質疑),而用蝙蝠俠來克制超人,也只是一個投機取巧的答案,並不是超人自身對這一答案的回答,更不涉及這一版本的超人是否要改變與人類相處時我行我素的模式,畢竟在最終決戰中,他並沒有選擇避開市區,而是與《鋼鐵之軀》結尾大戰中別無二致地絲毫不顧市民傷亡。


整部影片的邏輯也就在這一輪又一輪的顧左右而言他中走向了結束,沒有人還記得影片最初提出的問題,也不再有人試圖去回答。這並不是說對於任何一個作品中提出的問題,都一定要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有時候開放式的解讀,反而有利於作品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但這樣處理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作品本身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要進行一以貫之的思考。最終,這種在主線上的閃轉騰挪直接影響到了主要人物的塑造,自影片開始至結束,超人的角色在人格層面之所以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就在於他迴避了影片提出的這一根本問題。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蝙蝠俠身上,只不過這次的問題不再是不變,而是太過突兀的變化。為個人仇恨所驅使的蝙蝠俠,在復仇之旅即將成功的一刻,因為母親的名字而完成了立場的180度大轉變。對超人和蝙蝠俠母親名字的運用是影片的亮點之一,但僅僅因為這個巧合就足以改變韋恩對於超人的全部成見嗎?這種投機取巧的敘事方式實在很難經得起推敲,更別提這種轉變是建立在一種近乎奇蹟的自我醒悟上,由此刻佔據絕對優勢的蝙蝠俠完成,其可信度與觸動人心的力量,就更是大打折扣了。


在面對這兩位歷史悠久的人物時,任何創作者都難免會面臨兩難境地,改的太多,背離原著、失去精神;改的太少,則往往陳詞濫調、毫無新意,找到其中的平衡至關重要。施奈德雖然將這兩位角色引入了同一部影片,並由此為DC延展宇宙奠定了根基,但在敘事層面的重大失誤,仍然是顯而易見的。


Critics vs Audience

「你不必非要打造一枚銀子彈。但如果你造了,就不必再去仰仗怪物的善心。」——萊克斯·盧瑟


儘管如此,這部影片還是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不僅在單片票房上力壓漫威全部作品,更是在觀眾口碑上扳回了一陣。大量觀眾給予了影片好評,與影評人幾乎一邊倒的差評,形成鮮明的對壘之勢。究竟是影評人過於苛刻,還是觀眾太過寬容?


儘管有種種不足,但《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所獲得的差評,恐怕不僅僅源自影片的整體素質,而是在原著漫畫的反襯下,顯得更為捉襟見肘所致。但話說回來,即便嚴格按照漫畫原著,將《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進行改編,就真的能夠在口碑層面獲得豐收嗎?看看《守望者》所遭受的冷遇、以及《蝙蝠俠:元年》[31]動畫版照搬漫畫分鏡所受到的的批評,也許就會明白,這只是一廂情願。漫畫改編電影永遠都要面對取捨、提煉、改動等等實際問題,單純依附於原著並不意味著口碑票房雙豐收,電影有專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只有充分利用這種媒介的長處,才可能獲得成功。緊緊抓住改變原著精神這一點批評本片,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退一萬步講,單單是蝙蝠俠這個人物,在新52中的設定,與鮑勃·凱恩[32]及比爾·芬格[33]77年前創作時的諸多設定相比,也早已判若兩人。而一個人物之所以可以綿延77年的時間,仍為大量受眾所喜愛,正在於不斷有新的作品對這個角色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解構與重建。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這部影片說到底,不過是另一次解構與重建嘗試。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看到了導演施奈德試圖自經典漫畫作品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的努力,如果你是一位漫畫讀者,很可能根本不需要仰仗諸多事後彩蛋分析,就可以在觀影的同時分辨出每一個橋段致敬的作品究竟是哪一部。如果我們站在漫畫原著讀者的角度去審視這部影片,可能會認為諸多人物層面的變動是在背離原著精神,但如果跳出這一固定的思維模式,應該會看到本片所描繪的,不再那麼「典型」的超人與蝙蝠俠,反而在不經意間契合了我們所處的時代。


漫畫中的超人與蝙蝠俠雖然各有缺陷,但因為對底線的堅守,仍然可以說是讀者的楷模,甚至仰望的對象。但電影卻毫無疑問走向了更深處,去探索突破這條底線後,這兩個人物是否仍然成立、是否仍然為觀眾所喜愛。雖然因為無力構建一個能夠完美容納兩者的故事而紕漏連連,但這種突破漫畫原著邊框的嘗試本身,是應該得到肯定的。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是超人與蝙蝠俠這兩位美國漫畫史上最重要角色的首次聚首,能以一個基本合理的故事同時容納這兩位重量級角色,已屬難能可貴,我相信來自觀眾的認可,與這一層面的成功密不可分。施奈德下一步應當去考慮的,也許是面對紛繁複雜的人物歷史與故事線索時,如何構建一條一以貫之的主軸,完成人物的合理成長,回答好,或是直面影片提出的問題。只有解決好這一系列問題,才可能提升DC延展宇宙在藝術層面的價值,得到評論界的認可。


當然了,既然這部片子里有蝙蝠俠,他不在乎評論其實也沒什麼。


Epilogue

黛安娜·普林斯[34]:我一個世紀前遠離了人類,因為人類的恐怖。

布魯斯·韋恩:人類仍然是好的。我們會破壞,將它們摧毀,但我們可以重建。我們可以變得更好,我們一定會。


神奇女郎[35]的正式出戰可能是整部電影中最令人驚喜的段落之一了,相對於兩強相爭,她的出場終於讓積鬱許久的觀眾可以痛快地出一口氣了。但如果仔細回顧,這名角色與故事核心議題之間的關係,幾乎與盧瑟一樣隱晦而不明。也許這個角色真正閃耀,還要等到其單人片的的上映,但僅僅是本片中的驚鴻一瞥,也已經足以反襯出本片在構建兩位核心角色時的失誤了。


這是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它創造了超級英雄漫畫改編影片的許多個第一次,實現了超人與蝙蝠俠兩個核彈級別的經典漫畫人物的巔峰對決。但它又是一部不夠優秀的作品,因為當我們談論這部影片時,並沒有將它作為《鋼鐵之軀》的續集進行品評,我們的標準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是《全明星超人》[36]這樣兼具深度與娛樂性的偉大作品。


這並不公平,但這世界從來就不是公平的。好在觀眾已經用票房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們希望看到更多DC延伸宇宙的作品,而評論家也已經表達出了自己的態度,他們認為這部影片還不夠好。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期待DC延伸宇宙接下來的影片,能夠一部比一部成熟,最終在滿足觀眾期待的同時,於品質層面上再上層樓。


當然了,只要有蝙蝠俠,對我來說就夠了。


[1]: Neil deGrasse Tyson


[2]: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3]: Man of Steel


[4]: Batman


[5]: Superman


[6]: Justice League


[7]: Literally


[8]: DC Extended Universe


[9]: General Zod


[10]: Zack Snyder


[11]: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12]: Watchmen


[13]: Alfred


[14]: Andrew Kevin Walker


[15]: Joker


[16]: Metallo


[17]: Trinity


[18]: 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


[19]: The Death of Superman


[20]: Crisis on Infinite Earths


[21]: The Flash


[22]: Bruce Wayne


[23]: Superman: Red Son


[24]: Doomsday


[25]: Comic Death


[26]: Lois Lane


[27]: Robin


[28]: Super Villain


[29]: Lex Luthor


[30]: Who Watches the Watchmen?


[31]: Batman: Year One


[32]: Bob Kane


[33]: Bill Finger


[34]: Diane Prince


[35]: Wonder Woman


[36]: All-Star Superman


Rewind Cinema Vol.44


http://weixin.qq.com/r/RENbQ_3EvrDBrakg9x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 二刷更新 ============================
首先,夢境中大聲向蝙蝠俠說路易斯萊恩是關鍵的那人確實是閃電俠而不是二少(紅頭罩、二代羅賓傑森托德),首映時因為是在蝙蝠洞里猛地出現一個人,而且還掀起一個紅色的全臉面罩,讓我第一反應覺得是二少,今天認真看了而且聽了聲音(壁花少年看了很多遍對埃茲拉米勒的聲音還算熟悉),確定是閃電俠,那麼整個確實就更說得通了,誤導大家了實在抱歉!!!作為刷過閃點漫畫和電影,也在刷不義聯盟遊戲和漫畫的人,深深地做一個檢討!

二刷去確認了一些翻譯的錯誤,請參見這條回答:《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的中文字幕有哪些翻譯上的錯誤?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以下是一刷回答內容 ============================

好了,我看完首映回到家了,現在可以真真正正地回答這個問題了。

我一邊打字一邊手還在微微發抖,但我會盡量用克制的心情和不劇透核心情節的方式來回答。(我寫完發布以後一看樓下諸位,喂喂你們都劇透得這麼狠真的好嗎??)

先說一說那些「意料之中」
1. 當漫威以水銀瀉地、橫掃一切的成功在全球公眾心目中定義了「超級英雄電影」以後,我們必須給DC的超級英雄電影們重新開一個門類、重新給一個名詞,否則當觀眾抱著既有的「超級英雄電影」觀影心態入場後,用不著十分鐘他們中至少一半人就會發現必須調整自己的期待,這對觀眾來說是不公平的。我想來想去,也許這個新的門類應該就叫做「漫畫電影」
相比當下定義中的「超級英雄電影」,「漫畫電影」首先考慮的是影像和敘事的風格化,而這種「風格」將無限接近其取材的漫畫原著,這也許意味著視覺呈現不那麼友好、沒有科學分布的笑點、節奏也完全服務於主題。
對於這種「漫畫電影」,其實不必擔心如果不了解漫畫原著就會沒有愉悅,相反漫畫作為一種門檻極低的通俗讀物,是不會給你設置什麼理解障礙的,只要你完全拋開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固有期待,還是會有一番享受的(只要不是綠燈俠和新神奇四俠),你充其量也就看不懂一些電影里隱含的彩蛋而已,那是為沒有人生的死宅們準備的,你不會有什麼損失,畢竟他們沒有女朋友。

2. 一部漫畫電影要如何成功?對於那些主要角色的公眾知名度不高的漫畫電影來說,趣味是唯一標準,300和守望者是兩個剛好相反的例子;而對於擁有超人和蝙蝠俠這樣知名度角色的電影來說,還需要顧及人們對角色的既有印象,也就是說,哪怕我如上文所說拋開了對「超級英雄電影」的期待,《鋼鐵之軀》的超人也不像超人啊!而BVS就完全避免了這個問題,多謝伯頓和諾蘭(舒馬赫你走遠一點)的功勞,把《鋼鐵之軀》里的超人放到一個以蝙蝠俠為視角的故事裡,任何人都不再會覺得違和了——這可不是我臆斷的,這是完場後,我聽漫迷和他們非漫迷的女朋友們的交談而得出的結論(啊哦,人家還是有女朋友的~);

3. 我要說這點是我意料之中你們會說我裝逼么——大本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任務!他的蝙蝠俠是全片最好的角色!為了不引戰我絕對不說他比貝爾版更好,我就說他跟貝爾版一樣好!大本、基頓和貝尓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一個立體豐滿的蝙蝠俠,謝謝你們!!!接下來大本的三部曲簡直跪地以待!

4. 扎克施奈德詩意的鏡頭語言和力透幕背的動作場面又一次滿分呈現,漫迷們放心大膽地去看吧,每一個、我是說每一個、無論是黑暗騎士歸來還是紅色之子還是不義聯盟還是另外那部,你們想要看到的經典畫面,扎克施奈德都像一個經驗最豐富的情人一樣完美地帶給了你,讓你魂飛天外欲罷不能;而關於動作場面,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滿諾蘭拍的動作場面那種竹棍敲雞腿一般的動作音效、永遠不見血的廝殺、二踢腳爆炸一般的槍戰(我不是諾蘭黑我是愛得深沉),那麼你會喜歡扎克施奈德的,這可是拍過300的人;

5. 「拖拖拉拉」、反覆鋪陳的節奏依然將是最不討喜之處。扎克施奈德拖拖拉拉會有人意外么?扎克施奈德喜歡讓他的人物自然而然地到達情緒的頂點、水到渠成地做出選擇、忍無可忍地揮出拳頭,而不是被情節牽著走,這大概是扎克施奈德與「超級英雄電影」最大的不同。
考慮到這一點,同時考慮到他要講清楚《鋼鐵之軀》以後美國主流媒體的態度、普通老百姓的態度、美國政府和軍方的態度,以及布魯斯韋恩老爺的身世和他對超人成見的由來和導火索,超人對自身處境的看法和對蝙蝠俠這一存在的看法,毀滅日這怪物的由來,以及神奇女俠和正義聯盟其他人、甚至下一集大反派的暗線,我覺得他已經相當不拖拉了。
但可以預見的是,反覆鋪陳導致的前半部分「沉悶」、節奏「拖拉沒有看點」將成為被人吐槽最猛烈的地方。

那麼接下來說說那些「意料之外」:
1. 全片最高潮的轉折點,超人與蝙蝠俠的和解,居然交給了一句暗語!是的,沒有任何人,包括蝙蝠俠和超人,都沒有明確地解釋為什麼他們突然達成了和解。
從全片一開始,蝙蝠俠就沒有否認過超人其實是在嘗試做「對的事情」,但他憂慮的是超人因為是外星人而且太過強大,在做對的事情的時候總會罔顧普通人的安危,與蝙蝠俠自己的「精準打擊」相比,超人這種行使正義的方式本身就是一場災難。而接下來萊克斯盧瑟的一系列陷害,讓蝙蝠俠更加堅定了這種看法,以至於要冒著生命危險對超人痛下殺手,而就在衝突達到最頂點的那一刻,他突然發現了,原來超人和他一樣是有感情的有同情心的、也敏感也脆弱的,他也是一個「人」!!這時蝙蝠俠放心了,只要是「人」就是可以合作可以引導的,於是衝突頓時和解了。
而他是怎麼發現的呢??電影里沒有明說!!!雖然暗示得足夠充分,雖然話就在嘴邊,但誰也沒說出來。這要放在其它商業片,就算主角自己不解釋,也會跑個摩根弗里曼出來解釋啊,簡直太考驗觀眾的耐心了(不是考驗悟性,是考驗耐心),我真的為此捏了一把汗;

2. 蝙蝠俠和超人的打鬥不像傳說中那樣太短,反而讓我覺得還可以更短一點,因為計算精確如蝙蝠俠,能五分鐘解決戰鬥的,又怎麼會拖到十分鐘?


3. 毀滅日的特效居然做得那麼差勁,綠巨人簡直甩開一條街,何況你還是在晚上,人家是在白天!這個沒什麼好說的,爛就是爛;

4.蓋爾加朵的神奇女俠成了最大的加分項!這條確實在我意料之外,此前我只求她做到不功不過就好了。結果最後她披掛上陣的時候,我汗毛都豎起來了,影院里有了按捺不住的零星掌聲;

5. 這個萊克斯盧瑟真是看不懂,導致反派部分顯得不夠勁兒,他最後還是禿了,所以他還是萊禿,但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萊禿,他對超人的仇恨原因在影片里有比較形而上的解釋,然而他又並不是黑暗騎士裡面小丑那樣象徵意義上的反社會人格,但從他講普羅米修斯的故事開始,你就會發現他其實背後有個更大的陰謀,但這個陰謀是從何時開始的,又是從何時開始影響他的性格的並不清楚。你大可以認為這是續集的伏筆(也確實是)。
僅從這部電影來說,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極為神經質的萊-tobe-禿,動機不夠有說服力,手段也不見得十分高明,但卻什麼都在盡在掌握,而且居然什麼都知道,我是說,他、什、么、都、知、道!連YOU LET YOUR FAMILY DIE能夠成功觸怒蝙蝠俠都知道(但這個梗的來龍去脈在電影里並沒解釋),真是you know everything, lex,看來只有一個解釋,就是Jimmy Kimmel告訴他的……

總結:這是一部適合拋開以往「超級英雄電影」觀影經驗去觀看的一部電影,你可能會被XXX大戰XXX的標題誤導,而在二十分鐘後開始不耐煩,但放鬆心態慢慢看,這是一部內心豐富的好電影,值得送給內心豐富的你。


正經影評結束,以下是無傷大雅的劇透和不負責任的吐槽:
1. 二少有出場哦!二少有出場哦!!(經過跟其他人的討論,這條存疑,等我二刷確認吧)
2. 露易絲萊恩仍然和超人是情侶,蝙蝠俠有向神奇女俠暗示貓女的存在;
3. 天啟星類魔確實有出場,但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哦;
4. 萊克斯盧瑟在酒會祝詞中講述了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在場的某位宙斯女兒露出了微妙的表情,不知道我們人類流傳的版本不對還是想起了什麼;
5. 這個阿爾弗雷德確實更屌,但也沒有我們期望的那麼屌;
6. 在這個設定里,高譚和大都會離得好近,簡直比朝陽到海淀還近;
7. 某人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瞬間聽到女朋友的呼救而瞬間趕到,但換作自己老媽就……
8. 謝耳朵可以閉嘴了:生活大爆炸第一季里謝耳朵吐槽過超人從下往上飛行接住露易絲其實會把她切成三塊的問題,BVS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先跟她一起往下飛,兩人等速以後再抱住了她;
9. 韋恩莊園毀壞成了一堆瓦礫,沒有說明為什麼;
10. 在超蝙大戰和毀滅日大戰中,電視媒體都不斷強調戰鬥地點沒有平民,洗白得好勉強(老百姓:我們要的是安全感,懂嗎?);
11. 美國軍方把《鋼鐵之軀》里的氪星飛船這麼大個國家機密就這樣放在市中心的蔬菜大棚里,連個工事都不修,所以出了事也不好意思繼續怪超人了;
12. 我想說按照漫畫設定,你們那個辦法是根本搞不死毀滅日的…… 不過算了,反正按照這個劇情丫也不算正兒八經的毀滅日……
13. 字幕有至少兩處完全翻錯的地方,然而我寫到這兒已經想不起來了……等我周日二刷以後再補充吧……
14. 我去看的那個影院IMAX放映機出了問題,畫面是紅色的,重啟了四次才正常,你奶奶個貓頭鷹法庭啊…… 看到此經歷發現與我同一間影院的請留言握手……


========= == 以上是首映歸來的分割線 =============

北美上映後,知乎已經開始有一波評論來襲,聯想到此前隔壁漫威家無論多爛的片子都能刷一道萬里長城的盛景(對,婦聯2和銀河,說的就是你們……),我只能說華納啊你長點心吧……

至於那些真正想要去看BVS的人們,我想說心態真的很重要,請參考我的另一條回答:超蝙的北美評分已出,爛番茄41%,5.3分,但是IMDB卻有9.3分,哪個最客觀?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 以上是北美首映的分割線 =============

謝@Brookeyuan 提醒,我先把結論寫在前面——
我站在一個漫迷的立場,就目前所知的信息來講,《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是最忠實於漫畫經典原作、最讓漫畫迷們山呼萬歲的一部DC超級英雄電影。
但同時因為後發的被動,它也押上了華納和DC的全部野心,所以大家一致擔心它在一部電影裡面摻雜太多信息以至於什麼都沒講好,尤其是某版預告片出來後幾乎整個正義聯盟和宿敵達克賽德或正面或暗示地走馬燈輪番出場,你問我擔不擔心,我是擔心的。
然而後面的幾版預告片再出來的時候,又讓大家覺得,好嘛,只要你把這些橋段拍好了這些場景還原好了,那我們什麼都認了!足見對DC經典場景在大熒幕再現的渴望。反正當我看到那些《黑暗騎士歸來》那些高樓上的名場面、看到二代羅賓的制服、看到超蝙的對視、看到毀滅日跳下高樓時,真的舞著拳頭從椅子上跳了起來。所以你問我支持不支持,那我是絕對支持的。

至於針對真正電影的評價,等我周五零點場看完再來補充吧。
以下是原答案,給想了解這部電影但對漫畫並不是很了解的同學一個觀影指南。


===========以下是觀影前必讀的分割線=============


大超不是以前那個大超,你老爺還是你老爺(觀影前必讀QA)
註:除知乎日報外謝絕轉載

Q:這部電影和以前的超人電影和蝙蝠俠電影是什麼關係?
A:《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以下簡稱BVS)可以視作《鋼鐵之軀》的續集,兩者的世界、時間和人物設定保持一致,但與此前所有的超人電影和蝙蝠俠電影都沒有關係。

Q:這個新的超人為什麼和以前一般印象中的超人不一樣?
A:美國流行文化中有很多icon陪伴了好幾代人,比如超人、美國隊長、變形金剛、星球大戰…… 而他們流行數十年的秘訣,無非就是讓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不斷地跟隨社會潮流改進而已。哪怕我們自己的孫悟空,也有吳承恩的孫悟空、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周星馳的孫悟空、大聖歸來的孫悟空……

鋼鐵之軀和BVS里這個「新」的超人,其設定基本與DC目前連載的NEW52系列裡的超人保持了一致。
美漫與日漫最大的不同,就是同一主題同一人物甚至同一事件都由不同的作者進行集體創作,這是一個典型的長尾效應,繁多的支線和角度里總有一個是你喜歡的,然而這也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對新上手的讀者來說門檻太高,把主線弄清楚都殊為不易,更不要說要了解一下支線都在發生些啥了。
於是每當公司覺得是時候降低門檻、又或者不同故事間自相矛盾太多圓不回來、又或者角色設定是時候跟隨潮流改革了的時候,就會開始大洗牌,平行宇宙之間的互相吞噬、多重時間線的碰撞重啟之類的,然後把所有設定回到最原初的起點,重新開始講故事,悄然引入新的設定。
2011年,DC官方重啟了旗下所有主要漫畫系列,將此前的期數全部歸零,發行了52本從第一期開始算起的漫畫,稱為「NEW52」。

在NEW52里,所有漫畫對超人的設定都保持著一致,身世部分沒有變化:超人生父喬艾爾出身於氪星最顯赫的科學世家,因為發現了「幻影地帶」而位列氪星最高統治機構「科學委員會」,他證實了氪星的地核極不穩定隨時可能毀滅,希望委員會能夠製造太空飛船拯救氪星人類,單被視為散播恐慌,於是喬艾爾只來得及製造一個小型飛船,把自己的兒子卡艾爾送到了地球上,成為了後來的克拉克肯特,也就是超人,但其後的部分改動較大——

- 超人的養父母、堪薩斯州老實巴交的農民肯特夫婦一直教育他隱藏起他的超能力,不要被人發現是外星人,然後在他高中時,夫婦倆雙雙因車禍去世,這是與以往的超人最根本的不同;

- 生身父母和養父母均過世,加上身處異星,對自己能力的困惑,讓年輕的超人性格變得孤獨、沉悶、暴躁甚至有點陰鬱,與此前版本中中西部農場青年陽光、傻氣、老實的郭靖式超人非常不同,在他決定拋頭露面去行俠仗義以後,曾被萊克斯盧瑟抓住做非常殘酷的人體試驗,讓他更加不輕易信任他人、更封閉自己的內心;

- 到了大都會以後,超人並非一直是星球日報的記者,一開始是因為門檻太高進不去,後來是因為不滿於傳統媒體被利益集團把控,於是辭職成為了自媒體作者(看,是很與時俱進吧);

- 如今的超人並沒有跟路易斯萊恩戀愛結婚,在幾乎所有的超人電影里他倆都是一對兒,90年代的電視劇集《路易斯和克拉克》第一季在國內以《超人》之名熱播,結尾是超人向路易斯求婚,因此也算是國人最熟知的美漫CP了,然而在NEW52里,他們只是朋友而已,路易斯另有男友,路易斯的老爹萊恩將軍對超人也一直抱有極深的敵意。在最新的幾期漫畫里,路易斯為了超人不受到反派脅迫,而背著超人向全世界公開了他的秘密身份,導致兩人關係徹底破裂。在NEW52里,超人的女友是神奇女俠,最好的朋友則是那個攝影記者吉姆奧爾森;

- NEW52里超人的制服換了好幾套,剛出道的時候他穿著一件有S標誌的藍色T恤衫和牛仔褲,後來是一件氪星的戰鬥服(跟《鋼鐵之軀》不一樣,是非常鮮艷的藍色,而且有立領,共同點是沒有外置內褲),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從粒子狀態組成一件裝甲覆蓋全身,這件戰鬥服後來毀掉了,超人不知道從哪兒搞了件新的。最新幾期里,超人因為失去了超能力,所以穿回了藍色T恤衫和牛仔褲;

-NEW52里超人有了新能力:超級耀斑(SUPER FLARE),說白了就是以往他只會從眼睛裡發出熱射線,但如今他可以把全身所有細胞儲存的太陽能量全部爆發出來,把方圓四分之一英里內的所有東西燒成灰燼,副作用是會讓他在此後的24小時內變成普通人。

Q:這個新的蝙蝠俠與以往的蝙蝠俠有什麼不一樣?
A:上面說了,DC的NEW52把所有旗下的主要英雄漫畫都重啟了一遍,蝙蝠俠當然也不例外。講到蝙蝠俠,諾蘭的三部曲是無論如何逃不開的,但要注意的是諾蘭三部曲吸收的是整個蝙蝠俠漫畫世界的核心精神和經典橋段,其故事脈絡其實跟任何蝙蝠俠漫畫都不一樣,跟NEW52就更是完完全全兩回事了。
但問題就出在諾蘭三部曲實在是離得太近,而且太成功,刷新重來對DC來說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冒險,而且《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接下來的續集是正義聯盟的故事,而正義聯盟里那個智慧、財富、性格、經驗都在全人類巔峰的蝙蝠俠,顯然不能是跟這個超人一樣剛出道的愣頭青,所以BVS里的蝙蝠俠完全放棄了NEW52的設定。
那麼這個蝙蝠俠出自哪裡呢?是蝙蝠俠漫畫史上最經典的1986年出版的《黑暗騎士歸來THE DARK KNIGHT RETURNS》。

這裡講兩句題外話,美漫有個類別叫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在常規漫畫之外獨立成篇,內容完整而且相對較長,情節有更強的故事性、繪畫有更濃的藝術風格、主題有更高的思想性,一言以蔽之:bigger than 逼格,特別適合拍成電影,比如《300》、《守望者》、《V字仇殺隊》。蝙蝠俠世界裡出了好幾本圖像小說成為傳世經典,比如黑暗騎士歸來、漫長的萬聖節、第一年、無主之地、緘默等等。
諾蘭三部曲第一部的骨架來自《第一年YEAR ONE》,第二部雙面人的部分來自《漫長的萬聖節THE LONG HOLLOWEEN》,第三部糅合了《黑暗騎士歸來》和《無主之地NO MAN』S LAND》,但《黑暗騎士歸來》諾蘭只取了一點點影子,這就給BVS留下了巨大空間。

《黑暗騎士歸來》的作者是弗蘭克米勒,《300》和《罪惡城市》的作者,講的是已經退休的布魯斯韋恩,因為在一個炎夏里新興的變種幫橫行高譚市,警察局長吉姆高登退休,同時雙面人再次墮落,而重操蝙蝠俠舊業,誰知蝙蝠俠的復出讓已經失去意志的小丑也重燃犯罪的興緻,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驚恐於超級英雄又出現在民間,而勒令超人去規勸蝙蝠俠。最終變種幫被蝙蝠俠打垮收編、雙面人重新回到監牢、小丑自殺身亡,而超人與蝙蝠俠在高譚街頭展開了一場決鬥。蝙蝠俠竭盡生平所能把超人揍得鼻青臉腫,然後假裝心臟病發死去。
與《守望者》一樣,《黑暗騎士歸來》也將時代背景設定在美蘇冷戰的焦點古巴導彈危機前後,特殊的歷史環境和陰暗的美國浮世繪,讓它們擁有了遠遠超越超級英雄漫畫的內涵和價值。《守望者》中羅夏與曼哈頓博士的爭執,正如蝙蝠俠與超人的決鬥,充滿了隱喻。
那麼總結一下,這個脫胎自《黑暗騎士歸來》的BVS蝙蝠俠,設定是什麼?

- 他比此前我們看到過的蝙蝠俠都要更老一些,不過《黑暗騎士歸來》里的設定是五十歲,應該還不至於這麼老;

- 他的蝙蝠裝甲造型幾乎完全取材自《黑暗騎士歸來》,比起諾蘭的超級士兵戰鬥服、波頓的古典板甲服和舒馬赫的男色奶頭服,這一身將顯得格外飽經滄桑,且有一種中老年人的略微鬆弛的肌肉感;

- 他與超人決鬥時的機械裝甲,是為了在力量上與超人匹敵而精心設計的,除了力量碉堡以外還有給超人準備的各種小驚喜,缺點是動力續航方面相當不濟,1986年的原作中就有,所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是為了跟風鋼鐵俠!不是為了跟風鋼鐵俠!!不是為了跟風鋼鐵俠!!!

- 從預告片和片花來看,這版的阿爾弗雷德既不是來自於NEW52也不是來自《黑暗騎士歸來》,而是來自2012年的平行宇宙系列《一號地球》,一號地球的阿爾弗雷德曾在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服役,然後在韓國首爾的一家安保公司工作,與布魯斯韋恩的老爹托馬斯韋恩是舊相識,在托馬斯韋恩競選高譚市市長的時候被請來保護他們全家的安全,結果托馬斯韋恩夫婦雙雙喪命後,這個跟蝙蝠俠差不多能打、瘸著一條腿的阿爾弗雷德就留下來成為了蝙蝠俠的管家,這個設定與原本七部電影的阿爾弗雷德反差最大,會有新鮮感;

- 從預告片可得知,BVS的蝙蝠俠已經有過至少兩個搭檔,也就是羅賓,第一任羅賓迪克格雷森後來自己單幹成為夜翼(NIGHTWING),第二任羅賓傑森托德被小丑殺死,也就是預告片中出現的被塗上「HAHA, THE JOKE IS ON YOU」的那套裝甲的主人,目前尚不清楚電影里夜翼以及後來繼任的羅賓們會不會出現。第二任羅賓之死是蝙蝠俠生命中一個非常重大的悲劇,對其性格的影響可以說僅次於他父母的死,在NEW52中也依然保留了這一設定;

Q:蝙蝠俠和超人為什麼會有矛盾?他們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A:簡單地說,他們倆是DC世界第一CP,而且曾經擁有一個專屬稱號叫做「世界最佳搭檔」(WORLD』S FINEST,這稱號現在不光是他倆的了),克拉克肯特的超人和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始終都是彼此最信任的人。
但同時,他們倆的對抗也是DC永恆的主題之一。
第一個原因,也是最淺顯的原因,就是超人的力量太過強大,而影響他的方法又如此之多比如紅氪石和魔法,所以蝙蝠俠必須對他保持絕對的警惕,要保證一旦超人出現問題馬上會被阻止,否則人類就將毀於一旦;

而第二個深層次原因,就是超人並不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普通人類的痛苦、軟弱、恐懼和屈辱,他很多時候扮演的是上帝的角色,因此蝙蝠俠並不信任他能夠做出對人類來說最好的選擇,而不是神明式的想當然。
在NEW52的《蝙蝠俠與超人》連載的第一集有這樣的序幕:克拉克肯特作為記者去高譚市找富豪布魯斯韋恩,路遇一個小孩被其他小孩欺負,克拉克當然救了小孩,布魯斯譏諷克拉克說你能保證他每次被欺負的時候你都在場嗎?如果下次你不在,他只會被欺負得更狠。克拉克問那你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布魯斯說我會讓那孩子學會怎麼打回去。

——說到這裡可以明白,蝙蝠俠不信任的是自以為能夠幫人們做出決定的權力,無論這個權力的面貌是正義還是邪惡、是獨裁還是民主、是法律還是議會、是超人還是總統。
蝙蝠俠作為唯一一個完全沒有任何超能力卻成為正義聯盟核心、並被認為唯一沒有弱點的英雄,他代表著普通人類所能夠達到的體能、智力、理性、堅忍的最高峰,因此他做的事情幾乎從來都是絕對正確的,蝙蝠俠只相信自己,代表著人類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智慧和理性,不盲從不崇拜不輕信不動搖。

然而站在超人的立場,他對蝙蝠俠那套凌駕於所有法律和秩序之上的個人信條也不盡以為然,原因跟蝙蝠俠不信任他也一樣,他也並不覺得蝙蝠俠能夠永遠正確,甚至覺得蝙蝠俠有時跟人類史上的獨裁者們沒有太大的區別。

基於雙方面不同的立場,於是就出現了以下的一些情況——
- 高譚市陷入徹底的無政府狀態後,超人試圖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人們重建生活,然而很快發現人性的陰暗和猜忌,不是靠超能力可以解決的,很快沮喪退出(《無主之地》);

- 有身孕的妻子路易斯萊恩被害身亡後,超人開始建立全球獨裁,由他來強迫全世界達成和平,並招募超能力隊伍來剷除那些持不同意見的人,建立一個高壓下的烏托邦世界,最終被蝙蝠俠的地下抵抗組織和來自平行宇宙的超人推翻(《不義聯盟》);

- 美國政府對蝙蝠俠罔顧法律的擅自行動感到擔憂,害怕會在全國引發無政府主義狂潮,要求超人去阻止蝙蝠俠,蝙蝠俠憤怒地指出權力只在乎自己的地位,而並不曾真正在乎普通人的疾苦,並與超人正面決鬥,並一度打敗了超人,規勸他不再聽令政府(《黑暗騎士歸來》);

- 人類不滿於傳統超級英雄只將罪犯們繩之以法卻最終不能一勞永逸,選擇了一群更激進的抓到壞人直接殺死的新英雄,超人黯然退休,然而多年後,全人類成為了新超級英雄們高壓統治下的傀儡,蝙蝠俠則一直在地下抵抗。在新英雄引發的一次核爆後,超人重出江湖將新超級英雄們關進監牢,但蝙蝠俠並未參與,告訴他一幫超級英雄取代另一幫超級英雄並不是人類需要的。新老英雄在監牢里發生大戰,恐懼的人類要求聯合國發射核彈將新老英雄一起殺死。超人帶著倖存的少數超級英雄找聯合國要說法,蝙蝠俠告訴他,人類的命運只能由人類來決定,任何超級英雄都不能代勞,同時人類也不值得被信任,總會傷害彼此,所以超級英雄只能遊走在兩者之間的邊緣,根本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天國降臨》)

因此,要總結一下的話,其實超人和蝙蝠俠的矛盾,就是「我們究竟是否需要英雄?」「需要什麼樣的英雄?」這兩個問題吧。
但正因為超人和蝙蝠俠都對這些問題有著深刻的認識(雖然未必有答案),所以他們才信任對方,不僅信任對方能夠幫助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在自己失控的時候阻止自己。二號地球的超人甚至主動把氪石交給蝙蝠俠,這就是世界最佳搭檔間的默契。

Q:漫畫世界裡普通人們對蝙蝠俠和超人的看法各是怎麼樣的?
A:對蝙蝠俠的評價一直都比較兩極化,《黑暗騎士歸來》里用相當大的篇幅,描述了媒體里對蝙蝠俠完全不同的兩種看法,一邊認為蝙蝠俠的行為本身就是犯罪但他自認為比其他罪犯要高等,所以才招惹了這麼多小丑這樣的超級罪犯;另一邊認為蝙蝠俠並不是犯罪的源頭,犯罪本身就一直存在,蝙蝠俠給了普通人反抗的勇氣。
而對於超人其實以前一直都蠻正面的,畢竟美國精神的象徵嘛。不過在NEW52里,新的超人可就不那麼招人待見了,由於超人的能力實在太強,所以給他設計的反派動不動就是那種能毀滅全球的不明生物,因此人們譴責說還不都是因為你在地球上所以他們才跟過來的?你就不能離開地球去別的地方打嗎??
後來有一些明確說我就是沖著地球來不是沖著超人來的反派出現,超人的輿論處境才好了一點。結果他又被毀滅日(DOOMSDAY)附體,成了一個超級怪物,人們又開始嚷嚷說你看你這麼強萬一變壞了誰能阻止你啊??
毀滅日的問題解決後,他又突然失去了超能力,而且秘密身份克拉克肯特被全球曝光了,於是引發了罪犯們瘋狂的報復和追捕,變成了一條落水狗,也算有史以來最心酸的超人了。

Q:BVS電影里的反派是誰?
A:目前看有兩個反派,一個是萊克斯盧瑟,但不是以前超人電影里那個光頭,而是他的兒子小萊克斯盧瑟,什麼設定目前不大清楚,按他老爹的設定應該不是頂級富豪就是頂級科學家。
另一個是毀滅日(DOOMSDAY),這個怪物來自氪星,其誕生早於與超人同一個物種的氪星人類,並曾接受過氪星史前文明的基因改造,變得以殺戮和毀滅為唯一目標,不僅無法被徹底殺死,而且會在不斷的戰鬥中不斷地進化。曾經和佐德將軍(《鋼鐵之軀》里的反派)一起被關在幻影地帶,BVS里是怎麼被放出來的,與佐德將軍有什麼關係,其起源將怎麼解釋,都尚不清楚。
毀滅日曾經殺死過超人,是DC世界中著名的大事件,同時超人也是唯一能打敗毀滅日的人,但就算超人也無法徹底摧毀它。

Q:神奇女俠是誰?跟超人和蝙蝠俠什麼關係?
A:神奇女俠WONDERWOMAN本名黛安娜普林斯(DIANA PRINCE),和另外兩位加起來並稱DC三巨頭,其實地位和影響力要比隔壁公司那位紅頭髮女士高很多很多,可惜電影出來得太晚。
BVS以後,神奇女俠會有單獨的電影,所以還不知道會怎麼講述她的故事,基本起源是:她是宙斯與亞馬遜女王的女兒,居住在一個叫天堂島的地方,跟隨著一個誤入天堂島的美國飛行員來到美國,後來成為亞馬遜族與人類之間的和平大使。
神奇女俠的整個故事設定都基於希臘神話,在NEW52的最新劇情里,神奇女俠成為了新的戰神。她長生不老、會飛、刀槍不入、幾乎對精神攻擊免疫、有超視力、精通幾乎人類所有語言、能跟動物交流。至於格鬥技能更是全DC第一名,畢竟她就是戰神嘛……她有很多裝備,都是諸神打造的,最出名的是真言套索,綁上誰誰就無法撒謊。
由於從小受到的教育、以及本來就是神的原因,神奇女俠比超人更加不能體會普通人的軟弱和恐懼,性格非常好鬥,以至於在《天國降臨》和《不義聯盟》里幾乎就被寫成了一個殺人狂,但其實本傳里還是很善良很包容、並且一直在成長的。
至於她和另外兩位的關係嘛……(請看我八卦的臉)…… 在以往不同的故事線中她和兩人都有過情史,不過在NEW52里,她和超人兩情相悅正打得火熱,而且這段戀情全世界都知道了。

Q:DC的超級英雄電影會跟漫威一樣成功嗎?
A:坦白說,我並不認為DC的電影會跟漫威「一樣」成功,因為漫威走的是合家歡路線,而DC整體都是成人向的,無論是分級還是後期口碑乃至周邊售賣,肯定都會有所損失。
但是,DC的人物號召力其實要比漫威大很多,漫威能稱得上一線的其實只有蜘蛛俠和XMAN,美隊、鋼鐵俠和雷神什麼的其實已經flop了好多年,純粹是被電影救起來的,而偏偏蜘蛛俠和XMAN的版權到現在都還沒扯清楚。
《綠燈俠》悲劇到主角都叛逃到對面漫威家去了,《鋼鐵之軀》票房口碑都不算成功,2017年的《神奇女俠》尚屬未知,蝙蝠俠短期內不可能再重啟,閃電俠已經在電視上不溫不火地播了兩季,但DC連《自殺分隊》這樣的支線拉出來都能high翻一片,還是有很多寶藏可以好好挖的。其實超級英雄真的有聯動效應,現在大家都不記得鋼鐵俠二三、雷神一、美隊一、綠巨人一二其實是很爛很爛的了吧,至於神奇四俠(福克斯),呵呵……所以DC只要有一兩手打得漂亮,翻身還是大有希望的。 雖然綠燈俠和水行俠這種完全不接地氣的設定拍成電影很難不撲街(從評論看大家對水行俠沒有異議,但對綠燈俠還是抱有希望的,但我覺得綠燈要拍出來全靠特效很難讓人有代入感,哪怕隔壁銀河守衛隊和隔隔壁星戰和星際都比綠燈更接地氣一點,所以不是很看好。還有同學提名火星獵人才是最不接地氣的,是啊,我都懶得寫懶得提…… 23333333),但也還有中二高中生拯救世界的沙贊,和黑人少年運動員變身高科技電子人的鋼骨這樣的年齡段和政治都很正確的好題材嘛。


電影對漫畫黨來說簡直就是大禮包 但是對於非粉絲太不友好 以至於我好多朋友都覺得看不懂 超無聊
蝙蝠俠雖然很還原《黑暗騎士歸來》裡面的形象, 但是居然特么開始殺人了! Excuse me?這樣看起來感覺大超才是好人好吧 大家對大超的偏見完全毫無理由啊
最後wonderwoman實在太贊了!Excited!


太多太多的人都在看不起老爺在BVS里的所謂「智商掉線」,路人罵BVS看不懂、節奏慢、昏昏欲睡,粉們集體罵BVS人設崩塌,其中主要就體現在電影中batman的看似智商下降和開殺戒,超人不是一個陽光的、給人以希望的、充滿力量感的老好人,盧瑟不是一個我們印象中的聲音磁性、永遠都有Planb、九級智能的精明沉穩的資本主義商人。我必須承認以上的所有經典角色設定如果出現在BVS中,然後讓整體電影節奏加快,再不深不淺地通過蝙蝠俠和盧瑟的角度不隱晦地探討點人與神的關係,這部電影一定會成為滿足絕大部分人的口味,成為讓「所有粉絲」尖叫的上佳之作,可能有人讀到這裡會點頭,可是我必須拋出問題。是什麼讓你們覺得BVS必須保持漫畫中的經典設定,為何漫改電影中的中的角色就一定要維持原設,不可以做出大刀闊斧的調整,為什麼我們要先入為主地去給一個電影貼標籤,為什麼所見與預判不符就一定要對整部電影從人設到編劇到導演甚至到發行公司都抱有怨毒的惡意?

私以為如果要拍出讓那些認為BVS人設崩的DC粉們滿意的BVS,找喬斯韋登(復聯12導演)最適合不過了,在很多訪談中他都談到他非常了解那些漫畫人物,他熱愛他們,他善於將那些角色中的靈魂挖出來配以適當的佐料成為完美的商業電影語言,讓每個觀眾看得舒心、歡心。但為什麼我們就是不願意接受新的人物設定,有人說我們可以接受,但這部電影的改編讓蝙蝠俠沒了靈魂,抱歉,如果你認為開掛是老爺的靈魂,老好人的形象是超人的靈魂那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如果你是個DC漫迷,那我覺得你可能看漫畫全部都看了爽了。我並不是說所有認為不願意接受新人設的DC粉都不是真正的粉絲,我的意思是,絕大部分人太挑剔了,不願意坐下來接受一件新的東西,不願意去品味一個個角色新的歷程,不願意去代入去感動,只願意看到漫畫中超人之死正聯全員圍繞其旁震撼之景的重現,只願意看到老爺的planb大制四方的重現,盧瑟傲慢沉穩淡出一絲絲狂熱的與超人的對峙的重現

我曾經將BVS推薦給一位女生,她一直對超英系列電影不感興趣也沒怎麼接觸過,甚至都不怎麼接觸電影這門藝術,當時純粹是閑聊推薦給她的,當時事情過了也就沒怎麼在意,認為路人對這部電影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或者很有價值的評價,但之後那位女生居然主動告訴我她看完了那部電影,感覺很不錯,沒有主動吐槽,我試著跟她提了一點這個電影很多熱議的「缺陷」,她說:「的確注意到了,但覺著這並不是什麼非常嚴重的讓這個電影變成爛片的硬傷啊,那些人有點太鑽牛角尖了吧。」
她甚至理解了Martha這個名字對於蝙超雙方的意義,當時蝙蝠俠棄矛的那一段她也她覺得很受觸動並不難理解,只要你不睡著就行。這就是一個電影小白對於這部電影7.5到8分的評價,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沒有傲慢的自以為是。

那些對BVS充滿惡意的dc粉們,我希望你們找個機會重新坐下來在電腦也好,在電視上也罷,重新欣賞一遍這部電影,請你們認真感受一遍震撼深入人心的片頭,感受在樹林高樓中絕望墜落的那個小布魯斯,感受背對無數惡毒指責的超人的妥協,感受超人在看著無數無辜的人因為自己在爆炸中喪身的痛徹心扉的絕望,感受那份無能導致的強烈的自我否定。

那個在樹林高樓中絕望地奔跑的蝙蝠俠,那個哥譚20年只是為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再在街頭失去父母的蝙蝠俠,那個在不斷倒塌的大廈下再也無力拯救孩子的蝙蝠俠,那個失控的,恐懼的,失去父母失去羅賓,認為20年打擊犯罪毫無意義的布魯斯韋恩。

那個被正欲殺死超人卻被扇了一記響亮的精神耳光的、那個看見自己即將變為自己最痛恨的那個人並棄矛發出一聲靈魂的悲鳴的布魯斯韋恩

那個在氪石的削弱下變為凡人的卻依然自己讓毀滅日刺入自己的胸膛並同歸於盡的克拉克肯特

在補充一點,還有一個眾粉絲認為人設崩塌的點:蝙蝠俠開始殺人了。蝙蝠俠不殺人這一個設定的確很經典,也很迷人(諾蘭的三部曲),甚至可以稱之為蝙蝠俠的一個小標誌了。對於在BVS中看到老爺殺人這一點感到失望不知所措的老爺粉我表示很理解,但是就是因為這一點不喜歡甚至討厭整個電影,還給導演扣帽子的實在是愧當DC粉啊也甚至可以說不會理解或者欣賞一部電影。還是我之前說的,這是一個Extended Universe啊,為什麼不能允許新的人物設定呢??不要帶著預期與所見不同的偏見看這部電影,要學著去代入去感受電影角色設定的道理,我想如果你能按照我的建議拋開失望與偏見,我相信你作為一個資深的DC粉,一定能夠理解這個如此偏激的、令人感到恐懼的蝙蝠俠設定在這個世界觀存在的合理性(至於為什麼合理很多答案說得很清楚了我無須贅述)也一定能夠感受到那個真正的你為之信仰的蝙蝠俠的靈魂到底在不在,或者說它最終回來了沒有。

我知道我寫這個答案很多人肯定還是會有異議,認為:哎我就是個路人我還是覺得它爛,也沒像你說的那個女生一樣。我寫它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覺得BVS有多麼多麼好,我只是在提醒兩類人群,一群是被媒體或者商業宣傳影響正常心態欣賞電影的路人;一類是對人設崩而對這個電影抱著怨恨心理的部分DC粉。他們都有共同點,都存在著無意識或者有意識的觀影偏見,而這些是不健康的。BVS是不是神作這個可能取決於個人,很多公認的神作也存在很大一批人不是很喜歡它,但在我眼裡BVS絕對絕對絕對不是一部爛片,它有著部分美到窒息的畫面與台詞,層層推進的劇情邏輯,演員們貢獻的精湛的演技,極為用心的彩蛋設置與宇宙觀細節,兼具深度的故事設定,優秀的運鏡與光影處理效果。

他可能不是神作,但它配得上:「一部極為用心的佳作,讓我們看到了導演與演員們的誠意,為超級英雄電影注入了新的血液,一個DCEU宏大史詩般的開章」


補充:我知乎逛得多,回答問題少,第一次得到近百認可,感謝各位;有朋友提到我不該對BVS的缺點避而不談,確實,所以還是有必要提及一下的,個人認為比較大的兩個缺點:

1、人物行為不合常理以及轉折的生硬:例如可能會被調侃1w年的Martha梗;事實上此情此景下,正常人的反應是不會直呼出母親的名字的,但可見主創對這個梗十分自信,在影片的開始和過程之中不斷地cue這一點,十分迫切的灌輸觀眾:看吧看吧我這個伏筆做的好吧?然而在和朋友第一次刷的時候,身邊幾乎聽到Martha都是一頭霧水的,所以一般觀眾回過味兒來,也難以被這個轉折說服。
2、強行塞入的彩蛋過多,導致劇情的不流暢,和節奏的失衡:夢境和閃電俠暗示不義線的突如其來,已經被詬病的太多,不說就說說WW和萊禿以及所謂加密郵件植入的幾位正聯角色到底可不可行;我認為並不是不可以的,但是電影處理的實在太差了,我們見到Eisenberg的萊禿許多故作高深的戲,WW驚艷非凡的幾次出場,但是哪怕是減少一點挪出一丟丟時間細化和銜接,這些植入都會由硬轉軟,例如:「可以明示一下萊禿由於處於危機感中,所以一直秘密調查搜集Metahuman的資料以做好控制或打擊的準備,過程中WW察覺到了於是就有了潛入酒會遇到調查氪石的老爺」 這樣子整個WW和萊禿的動機都更加可信,而那份加密資料也不會過於突兀;

而其餘更多的諸如冗長、風格壓抑、缺乏幽默感等等缺點,在我這裡都不算缺點;文藝作品欣賞本身就是非常主觀的,勸服他人都是徒勞的,都只是個人喜歡而已:推薦一位B站Po主GeekLeo的影評:【*劇透閑扯】蝙蝠俠v超人:正義黎明 (2016) +【漫畫推薦】 比較長,但是Po主作為一位DC迷卻指出了不少 BVS 所存在的問題,十分有力,雖然我也不是全然認同,但是還是十分推薦的。

PS:我從來不覺得MCU和DCEU孰高孰低,不可能否認MCU目前在票房上目前的優勢,但也請MCU粉不要因為不喜歡便對DCEU惡語相加;本人就是個8年來一路走來的MCU粉,非漫迷,當我在《復聯2》已有疲憊感的時候DC的作品確實帶來了新鮮感,《美國隊長3》已看,個人十萬分的喜歡,再次被這些熟悉的角色勾起了情感的漣漪,真正關心每個角色的命運,期待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動。
還是那句話,漫威和DC影業各自能夠出色的發展,絕對是對彼此的互補,一家獨大只會更快的消耗消費者對這支類型片的熱情,所以真心希望兩家都能不斷推出出色的作品以饗影迷。

--------------------------------------------------------------正文分割--------------------------------------------------------------

在漫威幾乎給漫改英雄電影下定義的今天,華納和DC如何才能撕開米老鼠投射下來的巨大陰影,這註定是場惡仗。《正義黎明》(更喜歡副標題)自首映以來,飽受爭議,影評人和漫迷,媒體和群眾,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個人比較喜歡,簡單說說我欣賞這部電影的3點;


1、故事:

BVS延續了《鋼鐵之軀》的故事,以蝙蝠俠的視角拉開對超人這個外來者的恐懼,這種不局限與蝙蝠俠,而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對於絕對能力(權力)的恐懼,神力可救世也可滅世,絕對的權力可以有力地維持社會秩序,但一旦走向腐化對秩序的傷害是顛覆性的。超人對蝙蝠俠的忌憚探討的又是正義與私刑的矛盾,一旦法律(規則)無法匡扶正義的時候,私刑者(蝙蝠俠)出現,以法外的手段去伸張正義,看似大快人心的背後是否隱藏著顛覆規則的隱患?是否應該被縱容?

沉重的思考,一直是漫威吝於向向觀眾展現的,漫威花了8年時間鋪陳,早已摸清楚了觀眾的high點,懂得觀眾要什麼,要什麼給什麼。所以《復聯2》可以花近5分鐘拍慶功宴上大家一起試舉雷神鎚子的段落,觀眾太喜歡了,角色間有愛的互動已經成為漫威電影一大部分魅力之所在。

BVS的超長的時長,龐雜的信息量是對看慣了漫威電影觀眾的一次考驗,但在線索紛繁複雜的情況下,導演Zack Snyder已經算梳理的不錯了;我們可能從復聯開始,慢慢開始享受在電影里挖梗的樂趣,漫威就像一位老朋友,而BVS為一般觀眾帶來的是一個嘉兼具陌生感和神秘感的世界,你可能跟她還不熟,但是如果嘗試去接觸,會發現她有區別於漫威宇宙的厚重與深邃。


2、人物

說到人物就繞不開演員,我非常喜歡Henry Cavill的表演。超人是一個不好塑造的角色,全能、完美、正面,容易淪為我們所說臉譜化的高大全,得益於編劇,新版超人成為英雄伊始,就伴隨了很大部分群眾、媒體、政府乃至世界的質疑和恐懼,所以這般超人是帶著相當的不自信,以及極其敏感的,而這些能夠軟化超人形象的人性因素,恰好憑藉著Cavill出色的表演,恰到好處的呈現。

華納宣布Ben Affleck出演蝙蝠俠以來質疑毫不客氣的甩過來,因為Christian Bale太深入人心,也因為Affleck這位好萊塢才子,雖然在編劇導演方面頗有建樹,但表演方面一直乏善可陳。我覺得小本作為演員一直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放不開,刻板僵硬,反而是早期在《心靈捕手》和《變線人生》等作品裡的表演更為自然,影迷的擔憂有理有據。但看完正片,我覺得這版蝙蝠俠是出色的,Bale的蝙蝠俠更走內,將面具之後的Bruce Wayne的成長、成熟、挫敗、涅槃描摹的十分完整,TDK里犧牲蝙蝠俠之名維持Gotham City的信仰,感人至深,但太過清醒,令人信服他是深愛Gotham的Bruce Wayne;如果說Bale是蝙蝠俠這座冰山之下的強大靈魂,Affleck則更好地呈現出了冰山之上凌厲的稜角。這位蝙蝠俠陰鷙偏執,對Gotham乃至人性更為失望,手段更加殘忍,Affleck表演算不上出挑,但穩重,將一位飽經滄桑遲暮英雄的氣場帶出來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DC對於女性角色的刻畫,實在比漫威不知高到哪裡去了!這點在MOS就已經很明顯了,無論是超人的生母和養母,以及愛人Lois Lane,都不是簡單的劇情工具和花瓶,她們個性鮮明,極具人格魅力,對超人性格的塑造和補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得益於Amy Adams、Diane Lane等演員精湛的演技,尤其Amy Adams塑造的Lois充滿魅力,將一位敏銳果敢有擔當的記者形象刻畫的極具說服力,關鍵時候不掉鏈子,不幫倒忙,智商在線,我實在是太喜歡了。

反觀漫威,小辣椒的點綴算是半個好角色,戲份少,新推出的紅女巫還在觀望;基本女性角色的活兒全讓黑寡婦承包了,當聯繫人、當保姆、當情報員、還要助攻,你會覺得這個角色其實換成男性也是說得通的;而且為了緩和節奏她還要承擔絕大多數感情戲,復聯2和綠巨人的CP演的不錯但是出現在劇情里十分突兀;為了迎男性審美,每次出戰還要穿深v緊身皮衣,表面上寡姐總攻帥一臉,實則暴露出漫威在女性角色刻畫上的力不從心;同樣是為了迎合男性審美設計的漫畫角色神奇女俠,DC將原著中原本的暴露的短裝鋪以厚實的金屬線條,使其看起來多了一份實用性和戰士的莊嚴,至於Gal Gadot片中的驚鴻幾瞥有多麼驚艷,已有共識,不累述,期待將來表現。

還有Jeremy Irons的阿福Jesse Eisenberg的Lex Luthor都讓人難忘,前者更貼近原著,後者頗有顛覆。Jesse Eisenberg一直是我喜歡的演員,但近年《社交網路》 、《驚天魔盜團》到BVS他重複太多這樣自信狂妄,帶點兒神經質的角色了。


3、風格

BVS沉重的內在,決定了它冷峻黑暗的嚴肅風格。Zack Snyder強悍的畫面和色彩調度能力,加上Hans Zimmer和Junkie XL的配樂,使這部多線交織的作品,擲地有聲地收束成一幅具有史詩氣質的超級英雄電影。尤其BGM – Is She With You恢弘的管弦樂點綴張揚的電吉他,當時聽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有趣的是華納高層表示續作不會太過於黑暗,色彩會明亮一些,然而看看華納挑選的挂帥導演:

《鋼鐵之軀》和《正義黎明》的導演Zack Snyder,接下來兩部《正義聯盟》都將由他指導,他的作品以暴力渲染,鏡頭極具壓迫感,色彩沉鬱厚重為特色。《斯巴達300勇士》以視覺化風格引起關注,《守望者》和Sucker Punch(中譯太蠢,無力吐槽)也曾因暴力浮誇,主題陰暗引起爭議。

《自殺小隊》(將於8月5日北美上映)導演David Ayer,《訓練日》編劇,編導合一的作品有《狂怒》和《警戒結束》等優質作品,善於基於角色性格構建戲劇氛圍,據說《自殺小隊》拍攝時為防止演員入戲太深,他還請了隨組心理醫生。

《神奇女俠》(將近殺青)導演Patty Jenkins,作品有《女魔頭》 、美劇《謀殺》(個人摯愛),也是集編導能力於一身的出色導演,善於對犯罪題材角色心理做溯源於剖析,風格也偏凌厲。

《海王》導演溫子仁(暫定),他的《電鋸驚魂》系列,《潛伏》系列還有《招魂》和《死寂》系列等驚悚片,已經太為人所熟識了,《速度與激情7》更是證明了他對大片的掌控能力。

綜上可見,即使是DC續作色彩觀感方面會調整,從其選擇的導演,及他們所擅長的風格來說,應該還是會秉承MOS和BVS所奠定的嚴肅冷峻風格。漫改電影已經被漫威推向一個又一個高的水準,而DC後起直追選擇的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風格,娛樂性(尤其喜劇成分)明顯會降低的,節奏會放緩,這也是很多觀眾一開始不適應原因,但樂見的是DC打開了超級英雄電影的另外一種可能。BVS的市場表現(尤其在北美的表現)直接會影響到DC電影宇宙未來的走向,我個人雖是忠實的漫威粉,但我同時也非常喜歡DC這樣厚重的風格,私心是希望DC電影越來越好,有一天能和漫威平分秋色的。

以上


神奇女俠正式亮相時,配上音樂,完全被震到了。


蝙蝠俠把超人打的叫媽了


以下內容含有極少量劇透。

作為路人表示沒被圈粉。

個人評分:6.5/10。演員、畫面、配樂各2分,0.5給導演竭力表達,可惜不是很成功的宏大主題。

看IMAX的時候表示畫面和配樂當然超贊,但是硬傷也挺明顯。

先是剪輯。
超蝙的預告片我之前看了第二版,當時還是蠻期待的,現在懷疑剪那版預告片和操刀正片的估計不是同一個人。之前隔壁美隊三基情版預告片發布的時候,大家紛紛表示這部預告片可能是DC的人剪的,現在回過頭覺得這說明原來大家都知道DC剪輯水平有點捉急。

作為非漫迷,覺得片子有些該交代的身份信息沒有說明,但可以一句話帶過的姓名梗竟然來了幾個重複的慢鏡頭,導演你是擔心在擔心觀眾的記憶力還是理解力?

我明白DC不搞基的決心,但超人和女友強行秀恩愛的安排著實有點破壞片子的節奏,最後階段路易斯的強行亂入,把鏡頭從神奇女俠那兒搶走的時候,我內心十分凌亂。這裡一定要吐槽一句:如果老媽和女友同時掉水裡只能救一個,超人肯定是救女友不救老媽的貨,竟然還好意思說蝙蝠俠沒有法律意識(司考梗)。

再說說人物。
兩位男主表現都算不錯,劇情的鍋不應該由他倆來背。
神奇女俠很美很正,估計可以直接去給維秘走秀了,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吐槽胸圍不夠,又不是CG製作人物,哪來那麼多要求。前面穿便裝和蝙蝠俠對戲的鋪墊有些太長,可以精簡,這樣更能起到超蝙兩人都摸不清楚她站隊時的懵逼效果。打戲太短,看得我意猶未盡。

艾米亞當斯要是能保留《美國騙局》時的顏值就好了,可惜在這部片子里看起來很憔悴,和超人對戲時老有種老牛吃嫩草的既視感。
這是《美國騙局》里的Amy。

這是《超蝙》里的路易斯。

蝙蝠俠的管家阿福給個大寫的好評,老爺子形象和口音都很贊。看來聰明能幹的管家是每一位高富帥科技宅的必備之選。

艾森伯格演的反派讓我很齣戲,老覺得這就是智商下降+癲狂錯亂的扎克伯格。當然導演和編劇需要負主要責任。強行綁架的戲碼弱爆了好嘛,本來還以為倆人翻臉真是因為挑撥得夠到位呢,結果前面的電影鋪墊了那麼久,居然要靠脅迫。

詳細劇情的槽點已經有人全面地吐過了——這裡我附議信德維拉的答案。


先表個態,本人扎導鐵粉,老爺腦殘粉,大超偶爾粉。
你們說的那些梗我都懂,就算不懂看前也做了功課,基本能get80%。
從傳出要拍BVS的消息時就有關注,每一部預告片都追看,各種分析基本也看得差不多了。
說實話幾部預告片放出,還是比較擔心的,分析劇情下來,整個故事很可能有較大硬傷,出現當年《美少女特工隊》外殼華麗內里空空的情況。
看了之後,中肯地說,扎導並沒有拍砸,頂著2.5億美金成本和無數漫畫迷影迷關注的壓力,總算交出合格答卷。但可惜,也只是觸及及格線而已。對於路人影迷來說,這是一部故事比婦聯晦澀得多,場面稍有精進的不太好嚼的爆米花電影。對於扎導粉絲來說,這次平庸但平穩的落地讓我們鬆了口氣。對於漫迷來說,可能分數還能再高些,因為埋藏其中的梗很有心思,也給了他們裝逼的機會。
出彩處其實不多,值得一說的是開場時的韋恩夫婦之死。這一場景在漫畫、動畫、劇集、電影中演繹了少說也有十來遍,想再出新意不可謂不艱難,然而扎導用直逼屏幕的槍口、碎裂的珠鏈等鏡頭特寫,勾勒出一個全新的經典噩夢場景,也給整部電影起了個好頭。
可惜,之後就乏善可陳。
現在說說幾個詬病之處。
一是視效。原本,扎導最拿手的視覺系加上漢子寂寞大氣磅礴的音樂,簡直是雙璧。然而可能為了展現影片的黑暗主題,又或因為被打上些許諾蘭印記,整部片子的大多場景幾乎都是昏暗的,打鬥更是如此。在戴著3D眼鏡的情況下,真的是很辛苦才能看清黑不溜秋的蝙蝠俠到底被打到哪去了。另外,超蝠對戰那場由於有《黑暗騎士歸來》的珠玉在前,顯得有些缺乏新意和小家子氣。
二是人設。大超和老爺不必說,一個天神交戰一個憂鬱boy,讓人無法指摘。但盧瑟~真的是很打那些叫著「這部電影是拍給我們漫迷看的不是漫迷的你們看不懂敢打低分就去死」的人的臉。原作中城府深沉使命感強烈的盧禿怎麼變成少年小丑了?請給我一個完美的解釋。另外盧禿由長發飄飄變成禿頂大叔的原因竟然是坐牢給剃了~這這這~你進髮廊托尼給你剪了個馬桶頭難道你從此以後就不換髮型了不成?神奇女俠倒是眼前一亮,可惜只是為了湊數外加引入正義聯盟,否則就是戲份刪光光也問題不大~不不不不能刪,不然上哪看女神的平胸和大長腿~
三是失敗的淚點。這是扎導從鋼鐵之軀時候就有的毛病。恕我直言,扎導在賺取觀眾熱淚方面的技能很是薄弱,偏偏又想展現那種壯烈動人的催淚感,所以整部電影有時候搞搞氣氛,大超嗚嗚嗚老爺哼哼哼路易斯嚶嚶嚶再加上漢子寂寞那悲涼的音樂,就差給你遞餐巾紙了,但是坐在那裡真的很難有共鳴很尷尬啊。
四就是大超的能力和老爺的智力了。大超這聽聲辨位的本事,路易斯大姨媽來了估計你都能第一時間送過去,為何你老媽被一群凡人綁票你就無知無覺?請給我一個完美的解釋~然後是老爺,在DC宇宙中多智近乎妖的老爺,在劇中智商是這樣的:
我要找到克制超人的方法!結果方法是盧瑟想出來的;
我要混入盧瑟家偷情報!結果被一屋子的人發現行蹤而且裝備被WW拿走;
發現職員要自爆直接懵逼:這是個啥情況?然後才發現人家其實已經寄了好多信暗示他了;
職員自爆後怒氣值Max:乾死超人這個禍害!結果連誰給了職員炸彈這個常規問題也沒考慮到;
我要去偷盧瑟的氪石!結果是人家故意讓他偷的;
好不容易打殘大超,大超說救救瑪莎,他激動大吼你妹啊還提我媽閨名!後來發現真相哈哈哈不好意思大兄弟原來你媽和我媽重民名兒這也是緣分,我來幫你!
然後對陣毀滅日的時候直接成為我方雜魚級戰鬥人員~
長使英雄淚滿襟啊老爺!


施耐德的《守望者》一度讓人期待他有能力擔綱為DC構築一個與漫威差異化發展的、更偏暗黑、更為厚重的超級英雄電影宇宙,而這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沒有、也無心完成的任務——從黑暗騎士開始,諾蘭的蝙蝠俠徹底變成了他施展個人野心的試驗場,被奉為神作的同時也鎖死了華納經由他將DC的系列作品延展開去的可能性。

編劇大神羅伯特·麥基對諾蘭有一個很嚴厲的批評:他「假裝很有精神訴求的樣子,他可能有一些精神上的理念,但並不意味著他擁有對靈魂的洞察力,不意味他懂得生命的真正價值,懂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曾經深以為然,但現在看來,這句斷語放在施耐德身上反倒更加貼切。即使純從商業上考量,施耐德的鋼鐵之軀和這部BvS都只能說涉險過關,而從DC粉津津樂道的深度上講,反倒更讓人懷疑:除了畫面昏暗一點、台詞深沉一點,影片並成功傳遞出更多可以引發思考的信息,並且敘事支離破碎、意圖模糊、冗長乏味,讓人越來越擔心DC未來電影版圖的發展大計。

守望者展現出的主題深度讓不少人認為此片秒殺黑暗騎士,然而從扎導後續兩部DC作品的質量看,恐怕該片大部分要歸功於漫畫原作

DC電影宇宙當然不會因此崩盤,但扎克施耐德還是失手了:

1. 扎導還是以偏風格化的攝影調度見長,且發揮極不穩定。 BvS依然延續了他的油畫美學,畫面幽暗沉重、配上漢斯季默的音樂顯得恢弘大氣,然而這些美妙的鏡頭大部分對故事主體的信息量貢獻之低令人髮指,或許像不少人研讀的那樣,這些鏡頭有各種各樣對漫畫的致敬或者暗示,但它們違背了基本電影規律,作為面向大眾的商業片是不及格的。

蝙蝠俠不斷沉浸在各種在粉絲看來意蘊豐厚但對普通觀眾而言晦澀不明的夢境中

2. 這也就可以說說令粉絲們稱道的各種致敬彩蛋。扎導不做片尾彩蛋,他把所有的彩蛋整合進片子本身。但這些整合非常粗糙甚至粗暴:為正義聯盟鋪路的閃電俠、海王和鋼骨,竟然是直接做一個視頻文件讓神奇女俠去播放——這種插入生硬、缺乏鋪墊、與故事主體是割裂的(隔壁家把這種主線之外的人物牽連大部分都放在了片尾,沒有影響到各作品的獨立性);與漫威相比,DC對電影宇宙的理解和實踐太過落後。

除了超蝙,聯盟內其他人等對普通觀眾來說完全陌生;但神奇女俠生猛天降後續還有單體電影,在待遇上遠超隔壁黑寡婦,總算不過不失

3. 扎導在鋼鐵之軀里至少保證了基本的敘事節奏和故事的完整性,但在本片中超蝙雙雄再加神奇女俠、盧瑟外加毀滅日的反派陣容、還有一個到處搶戲的路易斯,大量角色戲份都很吃重,但每一個都沒有完整的塑造與展現,導致片子重心飄忽不定;超蝙戰鬥的起因和收束無比幼稚,反派在乖張的肢體和台詞背後卻沒有展現出足夠令人信服的理念基礎,由於行為邏輯太模糊,艾森伯格那無疑有著希斯萊傑小丑之後再造又一經典反派野心的賣力表演,只能表現出讓人跳戲的尷尬。

艾森伯格在預告片這個鏡頭裡用神經質的聲線絮叨「紅披風來了紅披風來了」,暗示正聯一干人等蓄勢待發,當時令人驚艷,但在正片里卻顯得索然無味

4. 幽默感的極度稀缺。這一點是鋼鐵之軀問題的延續。不是說片子要拍成漫威那樣充斥著碎碎念的爆米花笑話,但是扎導的片子里你很難有會心一笑的時候,而這不符合人們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心理預期。觀眾的情緒處在一以貫之的嚴肅緊繃中,甚至之前在預告片里放出的神奇女俠出場時超蝙雙雙懵逼的包袱也沒響,全片有張無弛,甚至無趣。——我在影院里感受到的氛圍自始至終非常沉悶,這絕不僅僅只因為觀眾缺乏對DC人物角色的前提性認識(作為面向大眾的商業片,也不應該對觀眾做出這樣的要求),而大部分是劇情處理的鍋。

扎導的片子始終是一幅嚴肅面孔的處男一般提槍猛干,對待觀眾毫無九淺一深的策略意識

5. 視覺奇觀的倒退。正如《鳥人》已經極盡嘲諷的那樣,當下的超級英雄電影充滿了對來自宇宙的巨大艦船及怪物的熱愛,沒有驚惶的平民仰望天空中可怖的邪惡船隊的恢弘畫面,大家(尤其是我作為一個中國觀眾)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此外,本片高潮的戰鬥戲與鋼鐵之軀一樣冗長,但充滿打擊感和力量感的龍珠風格的精彩打鬥卻並未得到很好的傳承,至少特點不如鋼鐵之軀鮮明,顯得平淡寡味了些。

觀眾就喜歡大!大!大!眼瞅上映的獨立日2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新的外星人飛船已經大得沒譜兒了

幸運的是,接下來DC的《自殺小隊》等支線作品是不同的導演,還有更多值得樂觀的可能性;不幸的是,聽說正義聯盟還是扎導來扛…_(:зゝ∠)_

—————————————

好了,切題的部分說完了,以下是個人一點多餘的跑題瞎扯、但也是我看完本片後真正想說的部分:

當《蝙蝠俠大戰超人》立項的時候,看著前期宣傳上蝙蝠俠與超人logo的重疊,我無比激動,在隨後電影宣發的節奏中隨著預告片物料的漸次放出,期待值也逐漸累積增強,一個聲音在說:要看!一定要看!

但在上映前一周,早早買好周末imax場的電影票時,我突然變得無比空虛,感覺之前的激動完全失去了意義。看完電影后,我也並沒有任何傾情預備的期待被最終釋放的滿足感,有的只是一種飄飄何所思的失落和無聊。

最初看到這個標誌時的激動此時已化作空虛

事實上我已經不止一次有過類似的感覺,上次的婦聯2也是如此——自己似乎已經被電影工業中超級英雄類範式塑造為條件反射式的牲口,熱切等待著飼主撥發一波波超越庸俗人生的麻醉劑,在這種熱望被宣洩之後卻陷入百無聊賴,等待著下一撥精神飼料的配發。最後發現自己只是在乾癟的生活中尋求一點無稽的刺激;對超級英雄電影的熱愛絲毫不能改變自己此生的平庸本身。這種發現讓我很沮喪。

《鳥人》對文化工業產生的制式化飼料的嘲諷,只能讓人發憷反思一下,但治不好對超級英雄片如同性癮一般的欲求

這不是超蝙這部電影的問題,也不是跟在漫威身後亦步亦趨打造電影宇宙卻步履踉蹌的DC的問題;是當下超級英雄電影產業意識形態本身的問題。漫威自鋼鐵俠開始帶領起來的這一波超級英雄電影風潮的特點,不消說是改變了以往超級英雄單槍匹馬獨自與邪惡敵人戰鬥、獨自面對人性掙扎的局面,將所有超級英雄彼此勾連構築環環相扣的精巧世界觀——通過一個個彩蛋引領著觀眾不斷尋找不同英雄之間密切聯繫的確認,這種對充滿超凡能力和浪漫冒險的宏大世界的描摹讓人如痴如狂。

但這只是表面。群像式的超級英雄們組團打怪的同時,已經失去了神性,越來越像我們自己。誠然在他們的單人作品裡,依舊面臨著各自的生存困境和價值追問,但那已經成了甜膩的點心上一點無用的點綴,沒有人真正關心這些問題,所有人的最終期待都是一個無比重大的危機的降臨,那時他們在誤會與爭吵中攜起手來,然後乒乒乓乓,bong!敵人消滅了,問題解決了。當所有英雄劃歸到一個團隊中戰勝一切威脅時,觀眾感到了幸福。團結,友誼,一致性,集體的力量——最終是這些東西讓我們無比安心。因為在現實中,我們是如此害怕成為孤島。

讓觀眾在個人英雄主義的超級英雄宇宙里體味集體主義的幸福——漫威因此大獲成功,DC只能亦步亦趨

所以看到了吧,在設定了超越人類極限的主人公的假設的同時,超級英雄電影已經越來越拋棄了超凡的力量何以實現正義的目標邏輯的思考。同觀眾一樣,英雄們不用再苦苦掙扎於早期類型電影中能力與責任的關係、道德與正義的哲思這些重大問題;純然無因的邪惡就在那裡豎好了靶子等待被消滅,需要的只是歸化到一個集體中去就好了,然後揮動拳頭,掃除一切害人蟲,打倒一切反動派,手牽手肩並肩,迎來生命的大和諧。

當所有外在性的恐懼與猶疑被輕鬆消解,閾值越來越高的觀眾恐怕只能期待超級英雄自己打自己才覺得足夠刺激了

這樣的英雄活得就像我們自己——真的很偷懶誒。

———————————————
公眾號:liudianbuwan(六點不晚)
偶爾在這兒寫點更恣意更沒譜的,用心瞎掰。

http://weixin.qq.com/r/rDq2rvrEL6dQrb7N92__ (二維碼自動識別)


粉絲們的狂歡節
路人們的尷尬症


推薦閱讀:

如果發現了很好的恐怖電影取景地點,如何讓導演編劇們知道?
影視劇里有哪些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boss?
提起8部電影版哈利波特時,哪些畫面場景會不由自主的浮現在你腦海?
哪部電影中的哪個橋段,能讓你忍不住放聲大笑,隨著年齡增長,歲月流逝,回頭再看,仍然控制不住?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蝙蝠俠 | DCCom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