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巴赫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特別出名?
巴赫的管風琴托卡塔作品為數不少,同時代寫托卡塔的作曲家也有許多,為什麼這一首托卡塔特別出名?它何時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它在作曲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感謝評論@ 紀政平 童鞋的提醒,一時疏忽把《匈牙利舞曲》打成了《匈牙利狂想曲》。
--------------------------------------------------------------------------------------------------------------------
下面是原答案:
簡單來說,一部作品的出名/流行/大眾與否,最重要的是取決於其旋律的悅耳程度。
因為除去那些受過專業訓練出身的人亦或者是在這一行當沉浸很久的發燒友,其他絕大部分人都很難有條件或很少會花時間(除非特別喜歡),去挖掘研究一部作品的動機、結構、創作背景乃至作曲家想要表達的人格聲音。
這在器樂體裁領域裡尤其如此。
因此大部分人去判斷一部作品的優秀與否,通常都是根據最簡單、同時也是最直觀的條件——旋律的悅耳程度,來判斷作品的好壞。說白了就是好不好聽。舉個簡單例子,比方說單身狗勃拉姆斯,其一生留下了無數的優秀作品,《德意志安魂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四部交響曲blah blah……但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卻始終是《搖籃曲》、《匈牙利舞曲》這類旋律相對悅耳而又簡單的作品。
而J·S·巴赫也是同樣的情況。儘管《b小調彌撒》、《馬太受難樂》、《18首眾讚歌前奏曲》都是極為優秀的作品,但最為大眾所熟知的還是《勃蘭登堡協奏曲》、《平均律鋼琴曲集》、《d小調托卡塔與彌撒》(以及「某弦上的詠嘆調」)這類旋律相對悅耳而又簡單的作品。
當然,並不是說這樣不好,畢竟旋律的悅耳程度也是判斷一部作品好壞的重要標準。
以上。
我想衍生作品眾多也許是原因之一,例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Bach Gammon,Peris Lane的鋼琴版本。影視作品也功不可沒,引用和化用的地方太多了。
提個外話,安利一下 swinging bach 這張專輯中的 Bach Deconstruction。填詞非常洗腦,我現在聽到原版也會唱出來...因為遊戲、影視作品較多使用。
因為柯南
因為坦克大戰啊!
因為賦格
不是有傳言說這首不是巴赫的作品嗎??求真相
推薦閱讀:
※巴赫鋼琴十二平均律難在哪裡?練習時有什麼技巧?
※為什麼巴赫在音樂史地位這麼高,但在他在世的時候,甚至死後50年內,都沒有被人所認可?
※坊間傳聞巴洛克音樂能增強記憶是真的嗎?有依據嗎?
TAG:古典音樂 | 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 | 器樂 | 管風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