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絕逼」比「絕對」聽起來更有力度?

最近聽小夥伴說「絕逼」二字越來越頻繁了,感到非常的不適。


我第一次聽此詞大概是在六年前。
當時的感覺是——太粗鄙了。
但不能否認,粗糙的東西,往往蘊藏著一種原生態的力度。
打個比方說,看摩崖石刻,非常粗糙,和手卷上的娟秀小楷比起來,顯然前者更有力度。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作家寫作中喜歡用方言,方言的力度轉化成普通話,削弱了很多。
但是今天,你也絕逼,我也絕逼,絕逼這個詞,絕逼不中了。
另,對於此類流行的習氣,斷不可學。凡是流行的,都是很快就過時的。
要搞清楚流行和經典的關係,幾年前,網友曾歸納比較過一些流行和經典口頭辭彙:
給力是流行,牛逼是經典。你妹是流行,你媽是經典,我去是流行,我操是經典。
今天,一度流行的,全都過氣了。經典的,依然在用。
但,我決不是提倡學習牛逼、我操這種辭彙,我本人的文章中,除非萬不得已,盡量避免使用這些辭彙。靠這些來增強語氣和表達效果,不算本事。


王路的回答提到了原生態的力度,但還是沒有說明根本的原因。

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歸結為:為什麼帶生殖器的話語顯得更有力?
答案很簡單,也很複雜。

任何生物最根本的本能就是生存和繁殖。生存和繁殖本質上來講都是為了資源的佔有。無論是高等動物的以繁殖質量取勝還是低等的以繁殖數量取勝,都是儘可能多地佔有資源。
也就是說,繁殖行為本身天生就帶有「佔領」、「征服」的性質——所以大到獅子老虎之類的哺乳動物,小到各種昆蟲,動物界一向有為了交配權而決鬥的傳統,因為交配權是資源,交配權的佔有是征服的象徵。
交配意味著征服,那麼擔任交配任務的各種生殖器當然具有了征服的象徵意義。正因為這樣,才會誕生生殖器崇拜。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語言裡帶有生殖器就會顯得有力,以及生殖器被頻繁用來罵人,就是其征服意義在語言上的反映。無論你是用來強調的「絕逼」,還是用來罵人,本質上都是為了征服對方——至少從語氣上。

以上。


因為有爆破音


對比 absolutely 和 absofuckinglutely


原因之一固然是上頭有知友提到的」原生態「的力量,但我以為還有另一種原因便是語言環境與說話的人。
所謂」絕逼「帶有了」逼「字,」逼「、」屄「同音有時還同義。它粗鄙、或者至少帶有一些粗鄙的氣息,在我們升斗小民的市井口語之中自然更有力量,就像街市之中、粗聲大氣,口帶髒字的」道上「人總是會比老老實實的小生意人或者小知識分子氣勢來得足,當然,只是氣勢來得足而已,能加強語氣,能唬人,但未必有力量。
不過這樣的語言上不得檯面,正如無論豪俠混混,都不可能在外交會談上使氣。到了一定的語言場合、或者說話人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完全不需藉助這種外道來增強所謂的」力度「,哪怕是再文雅的詞語,一字也有百千鈞力。
又想到一點,從發音上,是否我們在說涉及生殖的詞語時,這個字總會被說得有些不同呢?說」我肏「之時,說」絕逼「之時,或許後頭兩個不甚文雅的字會有拖長音或者重音,從而加強了所謂的」力度「
從聽覺上,我們在聽到這些涉及生殖的字詞時,是否多少會感到刺耳呢?刺耳的聲音相比平淡溫和的聲音,或許又顯得有」力度「一點。


個人單純覺得讀起來,
陽平-陰平,有一種淡定的氣勢。
而陽平-去聲,有一種外強中乾的氣勢。

弱弱問,逼 是什麼?
我還以為是牛逼的逼,是 Bility 的 B。
為什麼B會扯到生殖器去?
求路人明示……
現實中想問這個問題好久了,但不太好意思問……


粗話本身是一種語言層面的武器。
對於大多數修養說得過去,並不是出口成髒的人而言,只有在事態嚴重時才會拿起語言層面的武器,進行攻擊或防守。
所以反過來,在讚美一件事物的時候,用粗話有時候聽著也會更加有力度——在聽者的印象里,粗話的出現就是強調「嚴重」。
聽過春哥那首「TMD,我愛你」吧?我一直覺得那三個字母不應該代表甜蜜的,而應該是:
他媽的,我愛你!
看,是不是比「甜蜜的,我愛你」霸道多了...


同樣,傻逼比傻瓜更有氣勢


有本書,叫髒話文化史,很正經地探討了髒話的起源應用的諸多方面。裡面有提到,髒話可以增強語氣,提升表達力度,但是用得太多力度會下降,即符合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


好吧。我落伍了。表示沒聽過人說


其實所有帶「逼」的都更有力度。
因為你我就是如此粗鄙。


感覺體現了國人素質


絕逼裝逼牛逼傻逼二逼。所有這些詞裡面,逼都是語氣詞無實意。


更緊吧


簡單點來說,就是越粗暴越有力度。
比如:輪姦你&>強姦你&>上你&>我們ooxx吧


因為「逼」是程度副詞。


其實我一直以為這裡的逼是逼迫,表壓制和肯定,進而用來強調絕。。。

不是有個字寫做屄,才是那個意思么。。。

算了我還是匿了吧。。。


手機答到一半沒了,特地回來使電腦……

同意羅帶同志的觀點,」絕逼「一類的粗話之所以強勢,和語境有很大關係。
比如」你妹「一詞,幾年前沒人會覺得」你妹的車去哪了「這句話是罵人。這個詞之變得強勢,原因之一是,在文字中,人們開始在」你妹「後面加大量的」!!!!!「,而在口語當中,人們開始用強烈的語氣說這兩個字。
如果前後文的語氣不強烈呢?舉例:

途中,天陰陰,默默下雨,我擤鼻,我打趣:
」今天絕逼要倒霉。「
無奈搖搖頭,撐起傘來,躡腳走。

氣勢弱多了吧?換上」絕對「試試。
你要是把我腦補成摳腳大漢,口裡噴飯地說這句話的話……你絕對想對了!!!!!
是不是也挺強勢的?

其實在文字表達中大量使用感嘆號,或者粗話,是一種表達無力的表現。在口語中,使用四種音調的」卧槽「的確能表達很多種情緒,但這種情緒能從內心爆發出來,卻沒辦法化入人的內心。

除去上面說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可供參考。觀察之下,可以發現很多粗話都包含中母音,而且幾乎不包含捲舌音和後鼻音,發起音來乾脆利落,且效果強烈,這也給人脫口而出提供了便利。說起來粗話其實很接近」哇「」呀「」啦「」啊「等的語氣詞,用多了,其侮辱的語意卻弱化了,只圖嘴上痛快。


.

那天,我問朋友:為什麼女孩子說出「啪啪啪」、「你妹」這些詞,大家都很容易接受?也不覺得沒禮貌?

誠然,為什麼,「你妹」就可以,「尼瑪」就可以,「你媽」卻不可以?

今天,我想談談諱言的問題。

諱,忌諱。有顧忌所以不說,或者,在本文里部分指的是,委婉地說話,這個意思。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孔子。

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春秋穀梁傳?成公九年》,孔子。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第十六》。

中國古代一直有諱言的傳統。皇帝神明聖人,自己父母,別人父母,都不能直呼其名,或諧音,書寫則要減筆,甚至近音近形的字也要避諱。

避諱不限於敬諱,諱安祿山的安字就是惡諱。同時,像是「說起蝙蝠就有福」這種象徵性指代,也跟諱言同出一源。這種對名字的象徵延展,中外皆有。日本有所謂「言靈」,西方的惡魔和日本的妖怪也都有「真名」,得知了他們的真名就可以控制他們。

這或者反映了一種認為「概念」和「本質」絕對統一的思想。意義蘊含在名稱之中。

而我感興趣的是諱言這行為在心理學上的解釋。

語言,是思維的形式。

諱言,作為一種語言結構,同時也是思維的一種結構。如果我們粗略地用【超我-自我-本我】思維結構去描述描述【諱言】,它自然也符合這種結構。

【諱言】,從語言結構上來說,就是:說——顧忌——不說 ,明顯是一種【否定】。

結合日常生活,【諱言】,特別是敬諱,表達的不是對被指對象的否定,而是「為尊者諱恥」,是對尊者錯誤的一種否定,乃至是對尊者有可能錯誤,尊者的純潔性有可能失去的一種【否定】。有趣的是,為什麼我們提到尊者就會令到尊者不完美呢?因為我們心底一直有個聲音(理性的【自我】)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人是絕對完美的。」,但我們不能接受它,就像我們不能接受理想的自己(【超我】)是不完美的。這種想法是一種【自我】對【超我】的【攻擊】,【攻擊】帶來【衝突】,而【自我】使用【諱言】通過對這種【攻擊】的【否定】來緩解【衝突】,維持完美化的【超我】。

女孩子有說粗話的需要,但是社會、父母代表的【超我】不允許性和攻擊的【本我】出現,產生一種【超我】對【本我】的攻擊,於是【自我】使用【諱言】通過【否定】【攻擊】來緩解【衝突】,保證【本我】的發泄。

思維決定語言,語言又反過來影響思維。

一個人想什麼便自然會說什麼,但社會和自身的「顧忌」讓我們使用【諱言】去否定自己。若然使用【諱言】又缺乏清醒認識,習慣於流行套語,就會混淆真實。我有個朋友經常自嘲屌絲,一無所成,但若真談到具體情況,他便擺出一副憊懶模樣,要不自嘲窮屌吐苦水,要不諷刺富二代秀優越,女朋友倒是有兩個,左手和右手。博得大家哈哈大笑,他自己卻是笑得最大聲。

立世當自誠,諱言不諱心。

.


首先我不知道大家對於"絕逼「的"逼"字是怎麼看的,至少在我看來肯定多少有些不雅和髒話的成分在在裡面,我知道我這麼說肯定會有人覺得我跟解釋"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中說"小夥伴"一詞有不雅成分的專家一個德行,反正我覺得不是一碼事,各位怎麼看就怎麼看吧。

其次我覺得絕逼一詞比絕對更有力度是沒有問題的,這個跟人在憤怒或者激動時說髒話是一個道理,很多時候只有髒話不雅的話才能表達他的憤怒和不滿情緒,我不排除有些人可以罵人不帶髒字,首先不說個人素質家教的問題,但這個真的很需要技術的好嗎,需要大量的語言儲備和非常好的表達能力才行,一般人都很難做到,所以我的看法就是很多時候帶有不雅辭彙的話語是導致絕逼比絕對更有力度的唯一原因


說真的,這個詞真J8不咋的。你看,「真的」也露怯了吧。


我覺得和我們的認知分類有關,滿嘴跑生殖器被界定為「不文明」,打架也被界定為「野蠻」、「不文明」;而友善、好人好事、禮貌交談這些帶給人溫和感覺的行為方式被界定為「文明」。這種臉譜化、非黑即白的認識分類形成以後,語言表達方式帶給人的心理感受也分出野蠻和溫和了。而且不可忽視的是,現實生活當中,不少活生生的例子在踐行著這種分類,加深著我們的偏見。


推薦閱讀:

TAG:流行語 | 從眾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