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飄》中的玫蘭妮愛斯佳麗?如何評價玫蘭妮?

《飄》中最讓我難以理解的就是玫蘭妮了。蘭妮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能看懂很多女人的心思,也應該能看出斯佳麗對阿希禮的愛慕,小說中也暗示了蘭妮知道斯佳麗對阿希里的感情和對自己的討厭。她一直說自己是了解斯佳麗的,是世上最了解斯佳麗的人,但似乎並不是這樣。 我就想問玫蘭妮為什麼能像聖母一樣無私地愛著斯佳麗,無條件地信任她,維護她,即使為此要與與很多人決裂也在所不惜。


謝邀。

因為,玫蘭妮被作者設定為這麼一個完美慈善的人。她就是這麼善良。

一向毒舌,但負責說出一切實話的瑞特,對南方其他人大多嘲諷有加,對玫蘭妮一直非常紳士。
到她死,瑞特誠懇地願上帝祝福玫蘭妮,「她是我唯一見過真正和善的人。」這基本就是作者的態度了。
原文:

"Well, God rest her," he said heavily. "She was the only completely
kind person I ever knew."

《飄》=《Gone with the wind》這部小說,所謂隨風而逝的,是指南方文明。
是瑞特-巴特勒一直在傲嬌嘲諷,但骨子裡還是抱有敬意的文明。

《亂世佳人》電影開頭,直接打了串字幕,是宣告主題:
Once upon a time, in a place called The Old South... "There onc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 of Master and of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 because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叫做老南方。
那裡曾是一片屬於騎士和棉花田的大地。
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裡勇士們最後一次鞠躬。
在這裡最後一次能覓得奴隸主騎士與他們貴夫人的蹤跡。
如今它只能在書中被尋覓,因為它不過是一個被憶起的夢。
一段文明隨風而逝。

玫蘭妮很可能知道一切,但她保持著南方那種棉花田時代貴婦的,最本真的溫柔和善良,只念好,不念歹,一直寬容。
她死了,也就是已經逝去的美國老南方的象徵。

斯佳麗是到最後才發現,她一直懷著戒心的玫蘭妮和瑞特,是她真正的保護者。瑞特是一個看清楚了一切,嘴上傲嬌,但其實以全副南方熱情摯愛她的男人。

而玫蘭妮,就是一直護佑著斯佳麗的南方土地。

小說最後,斯佳麗還堅強地活著,瑞特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活得下去。
而玫蘭妮,就像斯佳麗的母親和父親,就像塔拉莊園和十二橡樹莊園開場的舞會一樣,是真正那個回不來的、隨風而逝的老南方。


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如有不當敬請指正。
中學的時候,我是個循規蹈矩的女生,上課專心聽講,回家認真作業,老師家長的教育無條件服從。而我的朋友,則是學校的風雲人物。老師體罰她她敢抗爭,校園霸凌她拔刀相助,還勇敢倒追男神學長。我和她完全不同,卻永遠是她的堅強後盾。我沒勇氣做到和她一樣,但我堅信她做的是正確的事情,真心羨慕她肆意的青春,我沒有勇氣做到的,總希望她能替我做到。
梅蘭妮是南方女性的代表,但她骨子裡卻和那些動不動就假裝暈倒,總是沉溺於家長里短飛短流長的南方女人不同。她骨子裡有勇氣和力量,知道不墨守成規,更知道該堅持什麼。因此更能理解和疼惜斯嘉麗,知道她才是有生命力,有希望,有未來的南方人代表。只是迫於自己的教養,她永遠不會表現得和斯嘉麗一樣出格。
在斯嘉麗人生的所有重要時刻,推動她的人是瑞德,支持她的人則是梅蘭妮。在她不顧喪期與瑞德共舞的時候,是梅蘭妮保護她;在她打死北佬逃兵的時候,是梅蘭妮舉著軍刀站在她身後;在她被所有南方人孤立非議的時候,是梅蘭妮決絕維護她。梅蘭妮在給予斯嘉麗保護的同時,也將信任給了她。面對北佬圍城,自己分娩的情況,她把自己託付給斯嘉麗而不是其他人,斯嘉麗最終也不辱使命。在彌留時,又將照顧丈夫的重任交給了斯嘉麗。她知道斯嘉麗在眾人中最有能力,只有她能不顧一切,排除萬難去完成她想做的事。在感情方面,梅蘭妮最早洞察到斯嘉麗和衛斯理的不合適,她知道適合斯嘉麗的絕不是衛斯理這樣的男人,也知道衛斯理絕沒有勇氣愛上斯嘉麗這樣的女人,只是這兩個人都還沒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感情。所以她會對瑞德說,斯嘉麗很愛你,只是她自己還沒發現。因為有了這份洞見,她面對斯嘉麗和衛斯理能展現出足夠的大度寬容與信任。不出她所料,在她去世後,兩個人都覺醒了,懂得了自己的真愛到底是誰。
綜上所述,梅蘭妮在骨子裡和斯嘉麗一樣,勇敢,堅持,是富於生命力的傑出南方女性的代表。只不過斯嘉麗表現得更為外放,梅蘭妮的表現更加內斂。只有同類才能理解同類,這也是梅蘭妮深愛斯嘉麗的原因。


我總覺得《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有一個隱含的寫作目的:她想在這本小說里,利用不同的女性角色來展現出她所體驗到的【女性的全部】。

包括少女的魅力,心機,虛榮和情竇初開;女性之間的友誼,嫉妒和比較心;女人的溫柔,勇敢,包容和慈悲;女人的野心與狠毒;女人在面對苦難時的堅韌和不屈;女人在面對家庭責任時的隱忍和承擔;女性內在精神力量的勃發與成長;等等等等。

題主的疑惑在於,梅蘭妮為什麼能無私地愛著思嘉,特別是思嘉一直都暗中覬覦著她的艾希禮。

事實上,關於女性之間因為男人而產生的嫉妒和防範,瑪格麗特已經在別的女性角色中充分表達了。比如最初在十二橡樹村的聚會上,那些因為心愛小夥子們都被思嘉迷得魂不守舍而傷心憤恨的姑娘們。又比如思嘉的妹妹蘇艾倫對於思嘉搶走她未婚夫弗蘭克的痛恨。

所以,在梅蘭妮和思嘉之間,瑪格麗特完全可以展現更為深刻的女性關係,而不是落於女性之間為了男人而相互猜忌的俗套。

以上是從作者的角度來分析。接下來,我要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

當你覺得梅蘭妮對思嘉的愛不可理解的時候,你可能在表達一個潛台詞:女人怎麼可能不吃醋呢?

這其實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要消除這種刻板印象,我們可以玩一個很有意思的腦洞大開:把梅蘭妮和思嘉都看成是男人,把艾希禮看做是女人。然後再來分析他們的關係。

比方說,你把梅蘭妮,艾希禮和思嘉,分別替換成艾希禮,梅蘭妮和塔爾頓(即書中的塔爾頓兄弟之一。只不過在這裡我們設定他愛的是梅蘭妮,就像他在原書中愛思嘉那樣愛著梅蘭妮。)。

那麼題主的疑問就變成了:【為什麼艾希禮明知道塔爾頓愛著自己的老婆梅蘭妮,他卻還把塔爾頓當做是真正的兄弟。】

從男人的角度來理解這種感情就很容易了。

(以下分割線里的內容,自動對原書進行了性別替換。原書梅蘭妮替換成艾希禮,原書艾希禮替換成梅蘭妮,原書思嘉替換成塔爾頓。)

===========分割線===========

一方面,艾希禮太了解梅蘭妮和塔爾頓了。他知道自己和梅蘭妮的感情之深厚,精神聯繫之緊密,是塔爾頓這樣的毛頭小夥子永遠都達不到,也無法理解的境地。塔爾頓對於梅蘭妮的愛,只不過是一個年輕小夥子強烈的荷爾蒙勃發而已。他們在精神上根本就沒有共通之處,一切都是塔爾頓自己的幻想。這一切艾希禮都心知肚明,有什麼必要擔心呢?

而另一方面,艾希禮又把塔爾頓當做了自己的精神上的兒子。同時塔爾頓身上也具備著艾希禮自己想做到卻無法勝任的,有衝勁有力量的男人的那一面。每個艾希禮這樣內斂的男人,都會希望自己也有塔爾頓的一面,他只不過選擇了剋制,放棄了那一面。當他看著氣質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塔爾頓的成長,逐漸從一個衝動的小夥子變成一個霸氣的男人。他當然會愛他保護他,這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也像是另一個可能的自己(做出了和現在的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

===========分割線===========

以上。

男人能如此,女人難道就不能如此?

這就是梅蘭妮和思嘉的感情了。


因為郝思嘉是梅蘭妮的精神女兒。


沒有人注意郝思嘉的媽媽埃倫嗎?


郝思嘉的媽媽是跟梅蘭妮一樣的人物,她們都是南方婦女最理想的人物---大家閨秀,優雅的大家閨秀。


思嘉把母親看做是有別於神靈的神聖人物。在她小時候,她是把「母親和聖母瑪利亞混為一體的「,而她長大了以後,也不認為改變這種認識的必要


埃倫太完美了,完美到郝思嘉一想到母親就沮喪,讓她覺得想成為大家閨秀太難了,難到像是走在」荊棘密布,亂石叢生「的路上,跟母親比,她太失敗了,自私貪婪野性,她認為可以跟所有女人搶男人,包括自己兩個妹妹,但絕不會跟母親搶,她搶不過。


所以郝思嘉叛逆,她不是不想做埃倫這樣的女人,而是太想做了,她幻想過自己跟阿希禮結婚後,當她上了年紀,總有一天她一定要做愛倫這樣的女人。


郝思嘉一開始敵視梅蘭妮,不光是因為阿希禮被她搶走了,同樣也是梅蘭妮是自己潛意識裡的偶像,自己做不到的她全都做到了;郝思嘉為何非要抓著阿希禮不放,不光是因為愛情和佔有慾,也是因為只有嫁給阿希禮,她才能找到做回大家閨秀的機會。


《飄》講的是一個離開家園,又尋找家園的故事。


郝思嘉最終在亂世中滄桑之後艱難找到皈依的路,她發現梅蘭妮一直在那裡等著她,梅蘭妮一眼就能看出郝思嘉虛榮、野蠻下面的軟弱。

梅蘭妮當然會愛郝思嘉,因為郝思嘉是她的女兒,她看到的郝思嘉,滿眼都是童年的自己,只不過梅蘭妮太早熟了,甚至比埃倫還早熟,好像生下來就這麼完美,但我們可以想像,走向大家閨秀的路,梅蘭妮也付出了很多。


郝思嘉當然也愛梅蘭妮,她多想自己不是長女,有個像梅蘭妮這樣的長姐能引導她。


這是一次經典的心靈相遇,能與之相提的只有《紅樓夢》里的金蘭契互剖金蘭語,薛寶釵遇到了林黛玉。


但是梅蘭妮最終死了,大家閨秀隨著南北戰爭一起消逝了,南方不存在了。


所以郝思嘉想嬤嬤了,想嬤嬤想得要命,那個管教她的嬤嬤,她要回塔拉莊園去,只要躺在塔拉的土地上,她就能復活。


明天是新的一天,但明天絕對不是昨天,郝思嘉要的是昨天。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塔拉回不去了,縱然塔拉可以回去,那些當年跟她一起歡樂的人已經不在了。

首發微信平台:霍老爺的小木屋(ddz_233)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給你一個大盜賊的視界


玫蘭妮?韋爾克斯(又譯 韓媚蘭)——出自《飄》(又稱《亂世佳人》),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1949)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飄》稱得上有史以來最經典的愛情巨著之一。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的影片亦成為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的最著名的愛情片經典。《飄》既是一首人類愛情的絕唱,又是一幅反映社會政治、經濟、道德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變化的宏大歷史畫卷

玫蘭妮?韋爾克斯恐怕是世界文壇最被神化的女性。她的溫柔善良已經到了聖母的級別,然而又是那麼真實。關於玫蘭妮,人們恐怕談論最多的就是她對女主角斯佳麗的感情。在原著中,斯佳麗深愛著玫蘭妮的丈夫,關於這一點玫蘭妮到底知不知道引起了許多猜測。原著中,玫蘭妮好像一點都不知道,她拒絕相信批評斯佳麗的任何話語,儘管很多證據就擺在玫蘭妮眼前。在我看,玫蘭妮是個偉大的女性,她深愛斯佳麗,懂得斯佳麗的苦與樂,甚至比男主角瑞特看斯佳麗看的更透。玫蘭妮不會不知道斯佳麗偷偷愛著自己的丈夫阿希禮好多年,但她深刻的明白斯佳麗的心理,斯佳麗表面放蕩,但內心對愛情很忠貞,但卻仍像個小女孩一樣看待愛情。

在玫蘭妮眼裡,斯佳麗是個孩子,她以自己母性的光輝包容斯佳麗這個孩子,甚至包容了瑞特這樣的「孩子」。玫蘭妮很懂得大是大非,她永遠記得別人的好,當玫蘭妮所有的朋友都批評斯佳麗的時候,這個或許是受斯佳麗傷害最深的女人,挺身而出為自己的「情敵」辯護,那一刻,這個瘦小的女人是個巨人。玫蘭妮看似單純,但也是個城府很深的人,可貴的是,玫蘭妮的寬容大度像海一樣包容萬物。玫蘭妮贏得了所有人的好感,最終贏得了最恨自己的斯佳麗的心。玫蘭妮死的時候是安詳的,她的一生平凡得很,但她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http://weixin.qq.com/r/yUgAGDLEOG9HrXZ79x3b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小時候特別不理解,覺得斯嘉麗太隨便,又太自私,甚至不能理解為什麼她還可以一次次東山再起。認為媚蘭是完美的女子,無法理解她怎麼會欣賞截然不同的斯嘉麗。小時候的我讀著各種經典長大,以為人就是要溫良恭儉讓,無私奉獻,永遠發光。長大以後才明白什麼叫做慾望。慾望是那麼地真實,而生命的活力是那麼地寶貴,為什麼人在年輕時就非得那麼明了一切的溫和?媚蘭有她的性格,但不代表她感受不到慾望和衝動。一個真正值得尊敬的文人是不會瞧不起武士的。


《飄》所描述的不僅是愛情,更是老南方的一切。
而玫蘭妮則是南方文化中女性的楷模,她善良,無私,有修養,能感恩,懂得寬恕,善於理解,深明大義,同時具有女性的嬌怯與溫柔。我相信哪怕在現代社會,如玫蘭妮一般品質的女孩子也同樣會受到所有人的歡迎。如果「聖母」這個詞沒有包含任何貶義,那玫蘭妮就是一名真正的聖母型女性。

為什麼斯嘉麗這麼愛阿希禮,玫蘭妮還對她這麼好?一開始我也很不能理解,但細細想來這並不是作者在強行姐妹情,而是順利成章的結果。

首先玫蘭妮在《飄》中的設定就是絕對善良,絕對善良的人對他人的理解永遠出於善意。
作為普通人,在我們揣測別人的時候有時候會以善意,有時候會以惡意,但玫蘭妮對他人永遠出於絕對的善意。整個小說中她沒有惡意批判過任何人,或就任何事件發表極其負面的意見和評論。對一起長大的斯嘉麗如此,對素昧平生的白瑞德也是一樣(從第一次宴會的言論到戰爭中因」投機「而為所有人不喜),這是她善良人的天性。
哪怕玫蘭妮知道斯嘉麗深愛阿希禮,她不以惡意揣測阿希禮,從未質疑阿希禮對婚姻的忠誠;她也不以惡意揣測斯嘉麗,不將她視為來奪取自己丈夫的仇人,甚至憐憫她,反而想對她更好一點。

第二,玫蘭妮接受過斯嘉麗的無私幫助
儘管斯嘉麗幫助玫蘭妮的原因是因為她不得不兌現答應阿希禮照顧好玫蘭妮的諾言,且她也不時抱怨,但不能否認的是,斯嘉麗於玫蘭妮有大恩。斯嘉麗在戰火中為玫蘭妮接生,在荒蕪的塔拉莊園為了養活他們而努力幹活,生活好轉後還讓阿希禮管理木材廠,這些事情是斯嘉麗為阿希禮而做,也是為玫蘭妮而做。玫蘭妮是明白事理也懂得感恩的人,所以她無條件地相信斯嘉麗,以真誠的友誼和親情回報以斯嘉麗。

關於玫蘭妮是否因真正懂得斯嘉麗而愛她,這一點我目前還沒有結論。雖然她們在本質上同根同源,都是南方文化熏陶下的產物,但這兩名女性在書中分別代表保守和突破,她們註定將有所不同,斯嘉麗具有玫蘭妮沒有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倔強,玫蘭妮也比斯嘉麗多了南方女性的保守與溫文。
小說中出現過斯嘉麗對玫蘭妮的不屑與費解,但也表現過她對玫蘭妮的敬畏與尊重,而玫蘭妮對斯嘉麗卻始終是關懷與呵護,但玫蘭妮真的理解斯嘉麗為塔拉所做的一切嗎?也許在玫蘭妮眼中斯嘉麗就是個因執念而追逐得不到的東西的可憐人。

最後我不得不表示,反對所有關於百合之愛的觀點!!!
玫蘭妮對斯嘉麗的愛出於友情,出於親情,但絕不是出於瞬時的激情。仔細想想也知道,玫蘭妮是傳統南方貴族女性的代表,她對丈夫阿希禮的感情是真實的,也是堅貞的。同性情節對情節發展和思想表達毫無作用還顯得累贅而莫名其妙。


其實覺得兩個妹子在一起就好了。雖然我不是百合控。
白瑞德對郝思嘉說,無論你做什麼梅蘭妮都支持你贊同你,也就除非你殺人她才會反對吧。
郝思嘉聽了不禁心裡暗笑,我是殺人她都幫我藏屍。

看到當時天天病倒在床的梅蘭妮,因為聽到樓下槍聲就爬起床拄著刺刀一步步拖著腳出來,意欲保護郝思嘉,真是被震撼到了。

一剛一柔,這倆妹子,不,是這兩個人,多配啊!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看看郝思嘉都為玫蘭妮做了些什麼以及這兩個女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建立友誼的,我想題主就會明白郝思嘉的確足以讓玫蘭妮敬愛。

請注意我用的是「敬愛」,愛有很多種,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看到兩個女人特別親密就想到百合,看到兩個男的勾肩搭背就想到搞基。還能不能純潔地愉快玩耍了?╮(╯▽╰)╭


回到正題,《飄》這本小說是我高一時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本來無憂無慮的郝思嘉收到所愛之人阿希禮的求援信那刻的毅然決然的神情,阿希禮的妻子在戰場上懷孕,而戰局越來越複雜,北方攻勢漸猛,而阿希禮無力負擔妻子的安危,於是想起了昔日向他表白過並且依然深愛著他的郝思嘉,但是令人動容的是郝思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且迅速離開了安寧的塔拉,前往動蕩不安的北方,即使是去幫助自己的「情敵」。

試問有多少女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不可否認,郝思嘉在與玫蘭妮未曾謀面之前是嫉恨著這個「情敵」的,但是見面之後她也不得不感慨這是一個真正溫文爾雅的大家閨秀。但是這個時候她還是有些心存芥蒂。

直到她們兩個弱女子和車夫一起在返家途中顛簸,遇到許多窮凶極惡的人,而玫蘭妮始終毫無怨言,郝思嘉這才開始敬佩這個柔弱的女人。

後面,玫蘭妮難產,郝思嘉難得的失態說:你死了,我怎麼面對阿希禮?這個時候玫蘭妮也意識到了原來竟是「情敵」在一直守護著她。短暫的驚訝過後,玫蘭妮迅速地平靜下來,甚至在最艱難的時刻她說要成全郝思嘉和阿希禮,但是郝思嘉拒絕了!(這裡不得不提一點,郝思嘉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倔強堅強,她不會接受別人「施捨」的愛情。但是這個提議她是有過短暫的心動的,甚至想過如果玫蘭妮就這樣死去,她和阿希禮是不是就可以在一起了?但是最終她戰勝了自己的「邪惡」)

她拚命地去尋接生婆,不只是為了守住對阿希禮的承諾,更是不捨得這個堅強溫柔的大家閨秀死去。不幸的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人人都在忙著自己的逃生大業,誰有空去救這個可憐的女人?於是郝思嘉只好自己親自動手為玫蘭妮接產。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產過程中,郝思嘉自己都緊張的雙手發抖,玫蘭妮這個當事人卻笑著安慰她慢慢來,於是郝思嘉漸漸被這個天使般的安定人心的笑容安撫下來,成功拯救了玫蘭妮母子。

當嬰兒啼哭的那一刻,兩個女人相視一笑,彷彿終於遇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知己。

回到家鄉後,一系列厄運接踵而來,先是父親去世,再是塔拉被奪,而郝思嘉卻沒有被打倒。

但是阿希禮的懦弱和愚蠢卻著實讓這個堅強的女人都差點奔潰。(阿希禮負傷從戰場上退下來後,全家都靠郝思嘉一個人救濟,不但沒有絲毫感恩,甚至想將她推入「更深的深淵」)

也是這個時候讓郝思嘉徹底認清了這個男人其實只是一個「繡花枕頭」。

而玫蘭妮是早已知道丈夫秉性的人,但是她又是一個完美的大家閨秀式的人物,傳統的婦德讓他做不出拋棄丈夫而去的舉動,所以看見郝思嘉終於認清了阿希禮的面目不再迷戀他,她為她感到由衷的高興。

可以說阿希禮其實最愛的人是他自己,辜負了兩個女人。

而這兩個女人又是因困境結緣,經歷相似,共鳴很多,玫蘭妮羨慕郝思嘉的果敢堅毅,郝思嘉欣賞玫蘭妮的貞靜嫻雅,自然惺惺相惜不在話下。

再從現實層面考慮,阿希禮是個草包,能不能養活自己都是個問題,更何談負擔家庭重擔?而他們全家都靠郝思嘉來供養,當然玫蘭妮會做些手工貼補家用,但是生過孩子之後她的身體其實已經壞掉了,所以郝思嘉並不敢讓她太勞累。自然所有的重擔都落在郝思嘉這個「弱女子」身上。

綜合來看,玫蘭妮「愛上」郝思嘉也就不難理解了,至於維護,郝思嘉所做的大部分都是為了塔拉以及他們,我相信一個有良心的正常人都會選擇維護她。更不用說「深愛」郝思嘉的玫蘭妮了。

何其不幸,她們都生活在那個戰火繽紛的年代;何其有幸,她們彼此遇見。


【我的大號意外刷到了這個問題!點進來一看,我的配圖全沒有了!而且我發現很多我關注的人也在答這個題,羞愧難當,潤色之,配圖之】


突然腦洞大開,想寫一篇同人文。我自從看第二遍電影的時候就覺得梅蘭妮其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性格,那就是斯嘉麗熱烈活潑、潑辣自私的性格,同時,梅蘭妮自身的家教、環境和性格里軟弱的成分,使得她只能發揮出善良博愛的一面,所以她才會一直親近斯嘉麗、羨慕她、甚至縱容她。甚至有時候也會一不留神暴露瘋狂本性,比如破天荒允許「明碼標價與女士跳舞」、看到斯嘉麗槍殺流寇之後會欣喜若狂地去數錢。還有,如果當時有「3P」的概念,估計梅蘭妮會毫不猶豫地邀請斯嘉麗吧→_→

有時候我覺得梅蘭妮對斯嘉麗的台詞實在太肉麻了,就算她生性謙卑(當然只是個性中的一面),也不至於斯嘉麗一舉一動都能得到她長篇累牘的稱讚吧。絕壁是有討好斯嘉麗的成分啊,想想斯嘉麗討好艾希禮的時候說了多少好話吧,如出一轍啊有沒有!連各種缺點都被美化成了優點。

當然了,我也不認為梅蘭妮真的對斯嘉麗有什麼肉體上的慾望,甚至以她的出身,都不會有「蕾絲邊」這個概念。但是,我覺得,梅蘭妮對斯嘉麗精神上的崇拜和依戀完全是一種瘋狂的柏拉圖之愛,只是還沒有清醒地意識到而已。


LGBT群體互相吸引的原因,肯定和直男直女有或多或少的差別(廢話,否則就不是LGBT了啊)。在此,我推斷,同性之間的情感吸引,「互補需要」佔據了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梅蘭妮看到斯嘉麗身上那種自己想要而不可得的生活方式,所以才會如此喜歡她。還記得「百合派導演」徐克的《青蛇》嗎?徐老怪把白蛇、青蛇處理成女性性格中「母性」和「非母性」(我也不知道具體用什麼詞)兩方面,總之就是,青蛇、白蛇本為一體,分別代表了一個女性的兩方面,所以電影里有大量噴血的女女濕身肉戲,而且還覺得挺唯美的……其實就算不是愛情,只是交朋友,我們也常常會因為彼此能夠取長補短而結交為好友。

那麼,是不是梅蘭妮只屬於「交朋友」這一類情況呢?絕壁不是啊!按理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梅蘭妮從來沒和別人這麼親過吧,連和艾希禮在一起都是羞羞答答、相敬如賓。更何況斯嘉麗從小媚功了得,梅蘭妮性格內向(天知道她為什麼這麼內向),自然會滑落進斯嘉麗的魅力陷阱,甚至都不需要斯嘉麗自己去勾引,梅蘭妮就跟其他垂涎斯嘉麗的公子哥兒們一樣深深淪陷了。物證鐵如山,那人證在哪裡呢?人證就是瑞德的老鴇情婦,貝兒沃特林。情場老鳥貝兒,觀念何其開放!估計早就看出梅蘭妮和斯嘉麗的關係非同一般,但面對自己的恩人,貝兒又不願意點破,只能隱晦的說——

梅蘭妮一直不自覺地「暗戀著」斯嘉麗,而斯嘉麗有沒有「回饋」呢?我覺得在結尾梅蘭妮去世的時候,是有的。可惜半輩子周旋在男人堆里的斯嘉麗顯然沒有同性訊號的雷達,所以她只把梅蘭妮當一個忠犬(說得好心酸)來看,就像其他為她著迷、肯為她犧牲的公子哥兒們一樣看待。


在梅蘭妮死後,估計斯嘉麗也有點感情上的觸動,還記得她如夢方醒的懺悔嗎?尤其是梅蘭妮臨死前除了艾希禮就只想跟她說話,連小姨子英格拉都沒力氣見。不過此時的斯嘉麗,儘管能感覺到梅蘭妮對她不一樣的深厚情誼,卻無暇來理順這樣的感情了,這時候她遭受著艾希禮的崩潰、自己追逐對象的覆滅,而且還發現了更重要的情感——瑞德的感情,估計一連串風波中,只會把這一絲微妙的感覺籠統歸為深厚的妯娌情誼了。


隨著梅蘭妮的死亡,這段本有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爆發的蕾絲之情,就這樣「隨風而逝」了。


(同人文結束,我去吃藥了(╯‵□′)╯︵┻━┻,祝大家看得開心)


思嘉和媚蘭的關係其實可以看作斯嘉麗與母親的關係在成年後生活中的投射。看看小說中是如何描寫斯嘉麗的母親的:

愛倫·奧哈拉今年三十二歲,與丈夫本來生有六個孩子,思嘉排行老大,下面有兩個妹妹蘇倫和卡琳與三個弟弟,可三個弟弟未等學會走路便早早夭折了。愛倫說話優雅柔和,即使命令僕人或是斥責女兒也從不提高聲調,塔拉農場里人人都話優雅柔和,即使命令僕人或是斥責女兒也從不提高聲調,塔拉農場里人人都願意服從她,可農場主吉拉爾德的高聲喊叫卻常常被人忽略。愛倫的神情莊重安閑,衣著也總是整整齊齊,在三個男孩夭折時她也沒讓自己有多麼失態。思嘉從記事起母親就經常在夜裡出門,幫助附近的黑人與白人施藥救治精心護理。因為母親儀錶端莊樂於助人,在周圍一帶享有很高的威信,附近居民們都對她非常尊敬,包括丈夫與女兒們也都對她帶著一種敬畏之情。
思嘉把母親看做是有別於神靈的神聖人物,她還是個小孩時,就把母親和聖母瑪利亞混為一體,現在她長大成人了也覺得沒有改變這種看法的必要。母親是真理、慈愛、睿智與正義的化身,是她身邊最偉大的女性,遠比聖母瑪利亞要真切、真實得多。打個比方,如果追逐同一個男人,那麼除了母親,思嘉可以將兩個妹妹和其他所有女性都視為仇敵。

這多像媚蘭!
所以思嘉與媚蘭的感情模式非常像一對母女,一方面是orestes情結,母親是女孩天生的敵人,是成年女人世界的一把標尺,母親的完美令她永遠無法超越,另一方面是愛和依賴,母親給予了她最大的關懷和理解,毫無保留和懷疑地愛著她。
媚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以思嘉的母親的形象存在的,這就解釋了她為什麼「像聖母一樣無私地愛著斯佳麗,無條件地信任她,維護她,即使為此要與與很多人決裂也在所不惜」。
-----------------------------------2016.1.5----------------------------------
看了胡蘭成的《密爾西的隨風而逝》,想引用其中的一些話作為對原答案的補充。不曉得有沒有人看,anyway還是寫在這裡吧。

 隨風而逝裏的人物,只有郝嘉樂(借用傅東華的譯文)是代表美洲初期拓殖者的典型,樂天的,野性的,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他如郝思嘉、媚蘭、衛希禮、白瑞德,則其實是現代美國市民裏的人物,帶點宿命論的,因為生命力的旺盛不足,遺傳的野性流為玩世不恭與功利主義的執著。他們有的是無顧忌的嘲弄人生,苛刻人生,而不再能無顧忌的樂天。他們已喪失喜劇的活潑生趣,但沒有勇氣去發掘到悲劇的深處。郝思嘉與白瑞德是流行於一般現代美國市民的淺薄的現實主義者,而衛希禮則是這種淺薄的現實主義的影子。衛希禮只是反映這種淺薄的現實主義的軟弱與空虛的一面,但並不能成為另一種對立的人格,其實倒是郝思嘉和白瑞德這一流人的靈魂。衛希禮不是羅亭,羅亭是怯懦,而衛希禮的則是軟弱加空虛。白瑞德也不是沙寧,沙寧是無神論者,而白瑞德則是宿命論者。沙寧是時代的洪流的沈澱物,而白瑞德則是浮沫,沈澱物與浮沫都是時代的洪流所厭棄的東西,但沈澱物卻比浮沫要深刻些。至於媚蘭,她是什麼人呢?她是淺薄的現實主義的殘剩的美德的一面。她是衛希禮、郝思嘉與白瑞德的辯護人,但不是贖罪的羔羊,也不是另一種對立的人格。
我對郝思嘉和白瑞德的人格的分析,是違反作者的本意的。作者的本意是把郝思嘉與白瑞德作為新時代人物的典型,而認可其為現代人的生活的潑剌性的。因此她借媚蘭來認可郝思嘉與白瑞德,並為之辯護。

原文鏈接:密西爾的隨風而逝/胡蘭成


沒看出來小說里哪裡暗示玫荔知道斯佳麗喜歡阿希禮啊。她堅定相信他們之間什麼都沒有,因此在因迪亞們撞見兩人親密時堅定地站出來維護他們。

玫荔確定知道阿希禮愛她,我估計她也無法理解直男不免會因為某個原因而對美人兒堅定不了——這個小說倒是有明示,瑞特稍微和她暗示一下這方面,她就面紅耳赤。在她眼裡,男人的這種事也許有耳聞,但是清高潔凈的阿希禮,不可能有這個問題。

至於她對斯佳麗的感情,非常好理解:圍城時斯佳麗豁出命來保護她和孩子,回塔拉後又像牛一樣幹活養活她母子,自己不吃也要給她吃。斯佳麗甚至會「為了保護」她去殺人。

這是愛——每一個正常人都會這麼解讀。

至於斯佳麗是個奇葩,為了一個跟她曖昧卻從來沒打算和老婆分手的男人捱義氣能捱上命……這個不能怪玫荔看不懂她吧。

當然玫荔溫柔善良,能看到每個人好的一面。

如果是我,我也非常想和她做朋友。她令人覺得溫暖。


我就說一句,美蘭和她的男人一直依附斯佳麗生活,斯佳麗雖然討厭這個情敵,但是一直待她不薄。火燒亞特蘭大是斯佳麗給美蘭接的生,帶她出城,到了老家,書里寫了,最厚的褥子給她,到戰爭結束開鋸木廠,養著她和她男人。斯佳麗對他們可謂仁至義盡好嗎?


Sacrlett有很多Melanie羨慕的 欣賞的 特質。比如堅強 活潑 勇敢 機智...
不是說Melanie沒有這些品格 而是動機不一樣...
Scarlett天生就是這樣的人 把她放到一個絕境中 沒有什麼動力去支撐 靠她自己的人格 性格 她就可以堅強地存活下來 任何困難都打不倒她。
而Melanie雖然也很堅強 機智 我覺得那是因為別人。是Ashley 是她兒子 是Scarlett在給她活下去的力量。
而且Melanie本人很懂感恩 知恩圖報。從亞特蘭大逃跑的時候Scarlett為她做的 還有回到塔拉之後Scarlett的辛苦她都看在眼裡。
還有異性相吸吧 Melanie和Ashley是一種人 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被Scarlett的活力 熱情 美麗所吸引。
Melanie或許更單純一些 在她看透了Scarlett的缺點之後 她更願意相信那是因為生活使Scarlett改變。如果世界還是像一開始在十二橡樹那樣的美好悠閑 戰爭沒有來 那Scarlett的這些缺點也不會被放大 突出。(說是缺點 都是為了活下去 也是因為Scarlett蠢..)
Melanie或許更透徹一些 Ashley知道Scarlett的真面目之後 大概又是憂鬱地嘆息 然後鑽回自己的世界裡。他無權指責她 但對她的看法卻變了 所以他大概會沉默。而Melanie決定包容Scarlett 畢竟人無完人 並且Scarlett優點對Melanie的吸引力大於缺點使Melanie不喜歡Scarlett的程度。

我儘力了...只能寫成這樣了。歡迎討論指正錯誤。
感謝你看。


.「她待我,勝過親生姐妹。她對我的情義你可以不記得,我卻不能忘恩負義。北軍圍城期間,她本可以回家去的,連佩蒂姑媽都逃到梅肯去了,但她卻守在我身邊。在北方佬就要打進亞特蘭大城裡的時候,她還在為我照顧孩子。後來,她要回塔拉莊園,當時她完全可以把我丟在醫院裡,聽任北方佬擺布,可她卻不顧風險,不顧一路勞累顛簸,帶著我和小博一起走。她自己操勞挨餓,卻悉心照料我、幫助我。我體弱多病,她就把塔拉莊園最好的一張床墊讓我享用。我能起床走動時,她把家裡唯一的一雙鞋拿給我穿。她做的這些,你可以不放在心上,我可沒法忘掉。阿希禮回來時,身體不好,心情沮喪,失去了家,又身無分文,可她像親妹妹一樣接待了他。後來,我們考慮去北邊謀生,可又不捨得離開喬治亞州,這時又是斯嘉麗挺身而出,讓他去照管鋸木廠。還有巴特勒船長,他救了阿希禮的命,完全是出於熱心腸,他又不欠阿希禮什麼情意。我很感激斯嘉麗,也感激斯特勒船長。」


玫蘭妮本身就是一個善於看見別人的優點和好的地方的人,她總是用最大的善意去想別人。斯嘉麗嫁給玫蘭妮的弟弟查爾斯的時候,她們好像才真正的有了密切的聯繫。斯嘉麗一直覺得玫蘭妮是她的敵人,是搶走阿希禮的人,而玫蘭妮把斯嘉麗視為她的恩人,她最好最親的姐妹。而一向蔑視他人的瑞特也極其的尊重玫蘭妮,瑞特早就看出了玫蘭妮是多麼善良,偉大的女人。她雖然手無縛雞之力,可是卻有一顆堅強的心,那顆心支持著她去為南方事業做貢獻,支持她愛著阿希禮,愛著每一個人。


美蘭妮難產快死的時候說:我死後,孩子給你(斯嘉麗)扶養,如果是男孩,讓他像他的父親,如果是女孩,讓她像你(斯嘉麗)。

不是發自肺腑的敬佩和感恩,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記得有一個情節是玫蘭妮快要生孩子了還是怎樣,外面兵荒馬亂,人心惶惶的。玫蘭妮這個時候再堅強,心裡也是很焦慮的,只有斯嘉麗勇敢地陪伴在她身邊。雖然斯嘉麗可能不是自願的,但是患難與共的情誼肯定也讓玫蘭妮很感動。
還有一次,斯嘉麗為了保護家園,打死了一個鬼佬,玫蘭妮發現了,不僅沒有害怕,反而很欽佩她,她們共同抹去痕迹,對其他人守口如瓶,這也是戰友的情誼啊。
在破舊的塔拉莊園中,一大家子愁雲慘淡,瘋癲的,生病的,懦弱的,天真的,只有斯嘉麗憑著對家園的一腔熱血,堅強地保護所有人,她超級有擔當,是莊園的頂樑柱,而玫蘭妮就是她的堅實後盾,總管,後勤部長。。。
白瑞德都說玫蘭妮是他見過的最美好的夫人
*^_^*


這個很好理解。就跟釵黛一體一樣,媚蘭和思嘉本質是一樣的人,所以同類惜同類惺惺相惜。飄的作者自己說過,媚蘭和思嘉都是以她自己為原型寫的。她小時候性格像媚蘭,是十全十美的乖女孩,結婚後性格像思嘉,敢愛敢恨。衛希里和瑞德就是以她的兩任丈夫為原型寫的。
see,作者自己說了,媚蘭和思嘉根本就是以同一個人為原型寫的~本質就是同一個靈魂的兩種表現形式。連她的兩任丈夫都拆開,一個原型分配一個丈夫。
至於她們為什麼要好,那就是因為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呀!媚蘭其實羨慕思嘉,也想成為思嘉那樣的人。思嘉也羨慕媚蘭,想成為這樣的完美女性。既同源同本又表現得完全不同。註定是要相互吸引的~


因為斯佳麗值得梅拉妮愛。


瑪格麗特在《飄》裡面塑造的那個Good Old South,具象到人物身上,就是郝思嘉的母親和媚蘭:(是的,我看過兩版翻譯,還是不能接受韓媚蘭這個奇葩的譯名)

真,善,美,又堅韌不拔。

還記得郝思嘉帶著媚蘭回到塔拉,開槍打死亂兵回到屋內的時候看到了什麼嗎?

 樓上穿堂里傳來急促踉蹌的腳步聲,接著停頓了一下,隨即又更加快了,但顯然是虛弱而艱難的。中間還夾雜著金屬的丁當聲。這時思嘉恢復了時間和現實的概念,她抬頭一看,看見媚蘭在樓梯頂上,身上只穿了件當睡衣的破襯衫,一隻瘦弱的手臂因拿了查爾斯的那把軍刀而沉重地耷拉著。媚蘭把樓下的全部情景,包括那具穿藍軍服倒在血泊中的屍體,他旁邊那隻針線盒,手裡握著長筒手槍,臉色灰白、光腳站在那裡的思嘉,通通看得一清二楚。
  她默默地看著思嘉,那張通常是溫柔的臉上閃爍著嚴峻而驕傲、讚許和喜悅的微笑,這和思嘉胸中那團火熱的混亂情緒正相匹配。
  「怎麼——怎麼——她也像我一樣啊!她了解我這時的心情呢!"思嘉在長長的一段沉默中這樣想著,"她也會幹出同樣的事啊!"她渾身激動地仰望著那個脆弱的搖搖欲倒的姑娘,那個讓思嘉從沒好感,只有厭惡和輕蔑的姑娘。現在,思嘉竭力剋制住自己對艾希禮妻子的憎恨,心中湧起了一股敬佩的友情。她突然以一種從來不曾被什麼瑣屑情感觸發過的洞察力看見了,在媚蘭那輕柔的聲音和鴿子般和善的目光下有著一把銳利的無堅不入的鋼刃,同時感到媚蘭寧靜的血液中也同樣蘊藏著勇敢的旗幟和號角!

就是這樣的母性包容著郝思嘉,瑞德和艾希禮。

《飄》裡面關於媚蘭,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比如當弗蘭克參加3K黨活動被殺,在所有女性中最先鎮定下來,真誠地相信瑞德的,是媚蘭,而那個時候的郝思嘉已經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比如憤世嫉俗對老南方的所有人報以嘲弄的瑞德,一直都尊重而喜愛著媚蘭;

比如在媚蘭難產而死以後的艾希禮和愛倫死後的傑拉德表現出了同樣的頹唐與消沉;

比如郝思嘉和瑞德的孩子的名字其實是媚蘭起的。

總之,不把媚蘭視作一個單純的角色,就很好懂了。


推薦閱讀:

魯迅的「他大約的確是死了」不算作病句,是不是名人效應?
如何評價《質數的孤獨》?
《愚公移山》是一篇諷刺故事嗎?

TAG:人物評價 | 外國文學 | 文學鑒賞 | 亂世佳人電影 | 飄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