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到底在寫什麼?

這本書看了一點點,形式真的很奇怪,內容也摸不著頭腦。有沒有人看過,從個人的經驗出發能給我一點指導性的意見?


答題之前先說一句:
先把書讀完。

這本書是我讀的第二本納博科夫,而後在15年末一鼓作氣地刷了他的好幾本小說和一點文學評論。也不敢說自己讀的特別到位,畢竟是這是幺蛾子納博科夫。
預警照舊:非專業,個人閱讀體驗,覺得不對可以討論,但請有理有據拿著文本討論,拒絕扣帽子和說大空話。撕逼的一律直接拉黑,香山現在不玻璃心了,罵我兩句我是不會難過的,但我依舊沒涵養沒風度:)

首先看結構。
第一部分:前言
這一部分主要是以編者金波特的視角,寫了個偽前言。這個部分不可跳過,因為小說從此已經開始了。前言信息量很大:《微暗的火》究竟是個什麼,作者是誰,作者的基本狀況,創作方法,性格,編者和作者的關係,外界對於這首四章長詩的看法。
這時候,讀者已經能稍稍注意到編者的古怪之處了。我們發現,他和作者關係甚密,他對於外界對此詩的評價十分不滿,他對於這首長詩有執念。但至於為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懸念的設置是非常漂亮的。
這個部分引出了兩條線:詩人謝德線和編者金波特線。然而雙線都是大量留白,我們只有一個大概感覺,知道這兩個人的作品之間有關係,這兩個人有關係。
第二部分:四章節長詩《微暗的火》。
講實話我覺得這詩寫的還真不錯。(看英文版)
此詩主要是詩人謝德的自傳體長詩。於是第一條線被完善了,我們知道了詩人的生活、詩人的家庭、詩人自殺了的女兒。但是為什麼金波特對於這首詩有執念?我們還是不知道,懸念被延續甚至加重了。
第三部分:注釋
這是小說的重點。首先由一系列碎裂的注釋組成,這些注釋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這並不是對於謝德詩歌的注釋,而是金波特對自己身世的傾吐。首先,我們發現這完全不是個注釋,在第一個注釋的第二段,視線就從詩人被迫轉向了編者。然後他就開始狂寫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們發現這傢伙腦子好像有點問題,他覺得謝德的這首詩是寫他的身世,然而我們讀者還真都沒看出來這首詩和他有什麼鬼關係。在注釋里他東拉西扯牽強附會。而且還語焉不詳,他一直提一個叫贊巴拉的國家,但這個國家在詩里根本沒出現過;他不停地提一位國王,他對這個國王的生平簡直是了如指掌,但他也不講自己和國王是什麼關係。我們知道了這位國王以前的生活環境,他怎麼從國家裡跑出來,他是個同性戀。這時候我們發現,這個國王好像就是他自己嘛。
然後我們進入了故事劇情。
三個故事特別重要的點:(這幾個部分好的喪心病狂)
1/金波特被人說『您可真像那位國王』,然後他惱羞成怒。
2/刺客格拉杜斯的任務(不可靠的部分)
3/詩人謝德被殺。
到這裡我們都明白了,首先,金波特就是逃亡的贊巴拉國王,他躲在美國的這個大學裡教書,和謝德成為好朋友(起碼他覺得是),他一直給他提供素材,希望他寫一篇關於他的國家、他的歷史的長詩,在他的臆想中,《微暗的火》就是那首隱晦地描寫了他的流亡生涯的詩。但詩因為某種關係像是被設了密碼,他需要通過注釋將其解密。
第二,他作為一個流亡的國王,一直處於自己可能被政治勢力暗殺的恐懼之中,精神狀態挺支離。所以當謝德被一個精神病患者誤認成法官殺死時,他堅信這是來消滅他的殺手殺了謝德。
第四部分:索引
索引的功能:如前言,它作為一個偽書的章節,讓這本《微暗的火及其評註》變成了一個非常有真實性的東西。

結構梳理完畢,這書寫了啥大致就清楚了。
其他的,什麼不可靠敘事啦,修辭啦,玩弄文字啦,作者意圖啦。有空再寫。

ps.關於『納博科夫就是個二流小說家,只會玩弄文字技巧』的一點個人想法:
不重視技巧沒啥關係,別自認為不重視技巧就叫重視感情然後有天然正確性就行。
好像說的寫感情不需要技巧似的…就說納博科夫對於精神有問題的人的描寫,能做到的就沒多少了。
我肯定不算納粉,也不是黑,對這傢伙沒什麼看法,總之厲害的不行,不得不服。


尋求閱讀的指導性意見,大多數都沒有用。閱讀體驗人與人之間差別很大,尤其是文學作品。你為什麼要讀Nabokov,尤其是《微暗的火》,另外,你讀的是原版嗎?這是你要自己回答自己的問題。
這本書不好讀,但絕不是一本二流的小說,拋開那些文學理論的偏見,我認為這本書是納氏最優秀且耐讀的小說之一,耐讀是因為有趣,但不好理解,如果你有心有力那就琢磨原文吧。
Nabo的作品重複度很高,就拿微暗的火中謝德來說,他的和普寧就有些類似,金伯特和亨也可以對比。如果你覺得微暗的火不好讀,很可能是你對Nabo和他的作品了解地不夠多所致。
像前段時間終於去世的人形印書機埃科一樣,Nabo也在挑選他的讀者。建議你去讀一讀博伊德的傳記和Nabo美國時期的小說,他的訪談,這些都對你理解微暗的火有幫助。


題主不懂也沒什麼關係,我看了也不是很明白。應該說,我們的水平層次還不夠。納博科夫寫這本小說時也沒想要讓所有人都讀懂,他在《果戈里》裡面就曾表達過這種心聲——「給我具有創造性的讀者。這個故事是給他寫的。」

既然已經強行評論,不如引用下大家的評價:

「《微暗的火》是一個玩偶匣,一塊瑰麗的寶石,一個上弦的玩具,一次疑難的棋局,一場地獄般的布局,一個捕捉評論家的陷阱,一部由你自行組織的小說。「——瑪麗 麥卡錫(出自諾曼 派基編撰《納博科夫評論集》)

最後附帶一下作品中自己很喜歡的幾句:

I can』t tell you how I knew—but I did know that I had crossed

The boar. Everything I loved was lost

But no aorta could report regret.

A sun of rubber was convulsed and set;

And blood-black nothingness began to spin

A system of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one stem. And dreadfully distinct

Against the dark, a tall white fountain played.

無可奉告

我是如何知曉的——可我確知自身已越過

那道邊界。我所熱愛的一切俱已灰飛煙滅

卻沒有一條主動脈表示遺憾。

一個橡皮太陽劇烈擺動下沉;

血黑色的虛無開始編織

一個網路,細胞之間相連

再相連,與那內部堵塞再相連。

於是在那黑暗襯托下,

顯現一座噴泉向上高噴的白水柱。

——納博科夫《微暗的火》


仔細看,故事都後面的注釋里,裡面有個驚悚故事,當然也是這個瘋子作者眼裡的故事


不能說他是二流小說家,起碼這份探索創新的精神值得肯定,至於成功不成功可以討論。儘管流行理論認為重要的不是寫什麼(題材),而是怎麼寫(形式),我仍然認為故事好不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人天生是尋求意義的動物,一個沒有意義或者意義不大的故事,哪怕寫得再精巧,大多數讀者也不會感興趣,而沒有讀者則意味著小說的死亡。這就是納博科夫以及後現代小說的致命傷。


既可以說是作者在探索全新的寫作方式,也可以說在是在傳統文學圈子裡嘩眾取寵。


推薦閱讀:

我們從教科書上知道的魯迅真實嗎?
如何看待水滸中的招安?
有多少人知道尼卡並讀過她的作品,有何評價?
如何寫出優秀的悲劇劇本或小說?
為什麼林黛玉吃很多還是很瘦?

TAG:文學 | 文學鑒賞 | 納博科夫VladimirNabok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