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是同性戀嗎?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達芬奇是同性戀。

唯一的史料記載是1476年的法庭記錄,他與其他三名年輕男子被控涉嫌雞姦Jacopo Saltarelli,後因無人出庭證據不足被駁回。

有爭議如施洗的約翰,一般認為原型為薩萊,還有其他副本,出自他的追隨者或者薩萊自己之手。

《達芬奇的惡魔》劇中素描和雕塑水平遠低於歷史水準,而且這張不是達芬奇畫的。

《天使的化身》(The Incarnate Angel)出自薩萊之手,但他的藝術水平並不高,裸體版的蒙娜麗莎也是他畫的,在《亞特蘭蒂斯抄本》(Atlantic Codex)書背也有出現有他的色情作品。達芬奇最喜歡的學生是梅爾奇的一個兒子Count Francesco Melzi而非他。

梅爾奇整理達芬奇的筆記時沒有發現任何愛情或者詩歌類的內容,還明確表達了自己對性的厭惡。

瓦薩里的傳記里也沒有提到達芬奇的性取向。其餘有同性傾向的作品大多都有名無實,或者出自Leonardeschi 比如《酒神》,或為其他地區作坊的模仿之作Leonardo of the north: Joos van Cleve (Leonardo des Nordens: Joos van Cleve)。

這幅在盧浮宮的《酒神》被認為有某種雌雄同體的曖昧意味,但並非出自達芬奇之手。

列奧納多·達·芬奇作品列表

自16世紀後也不斷有人提過達芬奇的同性傾向,最廣為人知的是1910年弗洛伊德在他的文章《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中用精神分析的方法闡釋了達芬奇的禿鷹之夢,並認為禿鷹用尾巴打他的嘴巴的行為是被動的同性戀童年幻想,而這個幻想是基於吮吸母親乳頭的記憶。

《達芬奇的惡魔》劇中借鑒的就是這個描述,包括神秘洞穴也確有其事。(但其他情節出入極大)

「似乎我是命中注定了與禿鷲永遠有這樣深的關係,因為我憶起了一件很早的往事。當我還在搖籃里的時候,一隻禿鷲向我飛來,它用尾巴撞開了我的嘴,並且還多次撞我的嘴唇。」

推理過程大致如下:

尾巴(Coba)在義大利語中象徵男性性器官,撞嘴,插入,所以他是情感上的同性戀,依據為達芬奇母親過分溫柔和他對男學生的開銷記錄。

禿鷲在埃及象形文字中代表母親,借風受精,禿鷲之子(同時與聖靈感孕相似,自認小基督);從小有母無父(達芬奇5歲前與生母在一起,後跟父親與繼母生活),在童年開始思考我是誰,我從哪來,我到哪去的問題(此處為比喻),成為幼小研究者(研究活動升華為好奇心造就的非凡創造力代替了來自潛意識中的性渴望)。

從而得出達芬奇是:情感上的同性戀,小基督,性壓抑的幼小研究者,最後導致成年後性冷淡

「生育行為和與之相關的所有事情都如此令人噁心,以致如果沒有傳統風俗、沒有美麗的臉蛋兒和激發美感的天性,人類很快就會消亡。」——出自《大西洋古抄本》。

具體論證內容:

母親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是由禿鷲的形來代表的,而埃及人崇拜的女神的頭也是禿鷲的形,女神的名讀作「Mut」,與德語「Mutter」(母親)發音相近,這三條信息聯繫在一起,弗洛伊德認為這並不是一種巧合。

根據羅斯徹的詞典中退克勒所寫的條目,埃及神話中的女神是雌雄同體的擁有男性生殖器的神,而達芬奇的童年幻想中的「禿鷲」的「尾巴」(Coda)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

於是弗氏硬把禿鷲,母親,尾巴,生殖器聯繫到了一起,用他的嬰兒理論解釋了這些現象,認為這兩者的共同來源是孩子對於母親有男性生殖器的假設。

童年期失去父親監護的孩子,受到母親溫情的過分呵護,可以肆無忌憚地「戀母」,而免於獲得「閹割焦慮」——源於弗氏的「俄狄普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大意是害怕父親與兒子對母親的性感覺的競爭產生敵意,進而實施閹割報復,這一理論(包括弗氏的絕大多數理論)已被拋棄——這使其感染了一部分女性氣質。

而形成同性戀的關鍵則因為他跟他父親在一起生活時,壓抑了他對繼母的性衝動,致使達芬奇模仿父親的方式(達芬奇父親多混,拋棄妻子)來對待自己的藝術品,所以才留下那麼多未完成的傑作,以此躲避性壓抑。

《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里說:

在列奧納多的情況中,我們不得不堅持這個觀點:他非法出生的這種偶然性和他母親的過分溫情對他的性格的形成,對他以後的命運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因為童年時期以後開始的性壓抑使他把里比多(Libido性慾)升華為求知慾,還在他以後的全部生活中造成了性靜止。

迄今為止,達芬奇的童年都迷霧重重,鮮有資料記載(或有紕漏)比如弗稱達芬奇幼年收母親「過度呵護」就不知從何考證而來。弗氏的推理能自圓其說,但有一處致命傷。

上世紀50年代就有人指出,在達芬奇《大西洋古抄本》中,達芬奇把那隻鳥稱為「ni bio」(現在拼寫為「nibbio」),對應的是義大利語詞——「鳶」。

kite作為鳥類專指的是鳶。

弗洛伊德運用的詞始終是譯成德語的「geier」,「geier」對應的英語只能是「Vulture」(禿鷲)。正確的應該是「milan」。

弗洛伊德的錯誤好像源自他所利用的一些德文譯作。

例如,瑪麗·赫茲斐爾德有一次用「geier」來代替「milan」——「鳶」。

弗氏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來自梅列日科·夫斯基關於列奧納多的著作的德文譯本,這一點可以從弗洛伊德書房裡一本作滿記號的藏書上看出來。這本譯作為他提供了大量有關列奧納多的資料,他很有可能從中讀到了這個故事。

儘管梅列日科夫斯基本人正確地使用了「коршун」——俄語中的「鳶」一詞,但是這個譯本用來描寫「搖籃幻想」中「鳶」的德文單詞也是「geier」。

(感謝偉大的Google翻譯)

推測是把Kite當Vulture翻譯了,但其實鳶和禿鷲是兩種動物。

也就是說達芬奇看到的是鳶(鷹在芬奇小鎮很常見)而不是在埃及象形文字中象徵Mut的禿鷲。

埃及語是象形文字,而埃及語「母親」(mut)一詞,象徵的是一隻禿鷲,而不是鳶。

在加德納的權威著作《埃及語法》(第二版,1950,p469)中,「Gyps fulvus」西域禿鷲就是獅身鷲首獸的原型。

西域兀鷲

況且從棲息範圍上看這種西域禿鷲在義大利沒有活動痕迹。

這便直接導致弗羅伊德的推理斷裂,鳶不象徵母親,托斯卡納小鎮的尋常之物而已,建立在此之上的戀母,同性傾向理論就此失效(這顆心就稀巴爛~這個理論就整個崩潰~)。

最早菲斯特聲稱在《聖母子與聖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中發現了禿鷲的輪廓痕迹。

弗洛伊德在第二版的時候很勉強的接受了它,但這除了讓這套理論更荒誕沒有其他意義。

弗氏認為在無意識中,藝術家是通過藝術表現來實現自我,本我,超我之間矛盾與衝突的人,雖然他的分析方式有預設立場的嫌疑(根本就是在預設立場吧)但也掀起了心理學文藝批評的新浪潮。

參考:

達.芬奇的童年回憶 (豆瓣)

1956年,夏皮羅發表了《萊昂那多和弗洛伊德:一項藝術史的研究》,指出了其中對達芬奇同性戀傾向的解讀和對自己私生子身份的焦慮的誤讀。夏皮羅也曾指出海德格爾對梵高的誤讀,後來德里達又插了一腳。

按照國際慣例,誤讀通常會開啟美術史研究的新道路,這項壯舉往往由哲學家領銜主演,心理學家和批評家緊隨其後。這次誤讀也為之後格式塔心理學在文藝理論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達芬奇,雖然沒有最直接的證據,但是普遍認為他是具有同性性傾向的。
簡單按照我的記憶講一下。

達芬奇剛剛24歲那年春天,有匿名者投書教會,稱達芬奇和他的一位俊男模特有不正當的男男關係。按照當時的規矩,犯了這事兒的人是得坐大牢的,不過達芬奇也是很有手腕的傢伙,靠自己的社會關係搞定了這事,免於罪責,不過其間還是小蹲了一兩個月牢房。

達芬奇他本人呢,是崇尚自由的,他相信人類有自己選擇喜好和人生道路的權利。他確實有一些描繪女性的作品流傳於世,但是如果你翻閱他的草稿集,會發現大部分都是描繪男性裸體的~

對了,他終身未娶。那是誰陪他到死呢?是一個男學生。


達芬奇的同性戀傳聞其實是源自於他和自己的男裸模的關係被人誤解,他的弟子在整理他的手稿時沒有發現任何和愛情相關性相關的感性的詞句,全部是研究性的句子。但達芬奇明顯感性地說過人類生殖器的醜陋,和自己對性的厭惡,無論男女。
達芬奇應該是無性戀,而不是同性戀。


是同性戀也不奇怪。

越是聰明的人物,對於世界的理解越深刻。

對於各個事物的接受度底線會變得很低很低。
尤其他還處於文藝複習時期,解放思想的年代,思想先行者。

不說是不是,但一定是接受(指認同「同性戀」不指接受自己「同性戀」)的。


是否為同性戀會影響他的成就嗎?


弗洛伊德在《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這本書里比較詳細地闡述了他對於相關話題的見解,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他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根據達芬奇的筆記內容、畫作和歷史記載的生活經歷來推斷他的戀母情結、同性浪漫傾向及無性戀狀態,但是按照現在心理學的研究標準來看,弗洛伊德的文風顯然是意淫大於實證的產物,比如弗洛伊德說達芬奇收弟子只看外貌因此他的學生都沒能成為優秀的畫家,顯然這是瞎想的,達芬奇並不是外貌協會的,他喜歡有教養有才華的學生,而且他的學生的技術也並不拙劣。這是我之前做過的一些考據:

達芬奇在歷史上一直被傳同性戀緋聞。其中比較著名的緋聞對象是他的徒弟兼模特Salai,Salai是達芬奇的畫作《施洗約翰》的模特,同時達芬奇也以他為模特做過尺度比較大的裸體畫像。
Salai 原名 Gian Giacomo Caprotti da Oreno,Salai 是他的外號,意為「惡魔」,是達芬奇在Porta Vercellina附近的莊園的房客的兒子,10歲時成為達芬奇的學徒,達芬奇很喜歡他,但是這熊孩子品行惡劣天賦不足也並沒有陪伴達芬奇到老。
誠然Salai更有名,但達芬奇的更喜歡他的另一個學生Francesco Melzi,Melzi出生貴族,在1506年,他15歲,達芬奇54歲時成為後者的徒弟(在此之前他們已經相識,並且小麥已經對達芬奇仰慕已久),Melzi是個美少年,而且相比Salai ,Melzi更有教養和天賦,因此很快贏得了達芬奇的喜愛。Melzi長期與達芬奇相伴直到其死亡。達芬奇死後將他的手稿及收藏都留給了Melzi,可見達芬奇對其之信賴,Melzi一直為之妥善保管遺產,達芬奇死後,Melzi離開了達芬奇後來結婚了,達芬奇的遺產被傳給其兒子,再後來,Melzi的兒子Orazio的繼承人把達芬奇的手稿賣了,這對達芬奇手稿的保護和流傳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參考資料:維基Leonardo da Vinci/Francesco Melzi/Salaì詞條等)
網上可以搜到 Francesco Melzi 的作品的圖片,他的繪畫技術還是相當不錯的,誠然比不過他老師。

還有很多可能是闡釋過度的分析,比如弗洛伊德把達芬奇對於兒時被禿鷲襲嘴的描述解釋為其對其性慾的描述(弗洛伊德的「泛性論」又發作了……)。不過弗洛伊德在《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這本書里引用的一段達芬奇的話可以直接表明達芬奇的無性戀傾向:「生育行為和與之相關的所有事情都如此令人噁心,以致如果沒有傳統風俗、沒有美麗的臉蛋兒和與之相關的激發美感的天性,人類很快就會消亡。」*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七卷[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6.77頁.


我覺得人可以付出的愛和精力是有限度的,傾其全部給了熱愛的事物,不愛任何人也是很正常的。


我一直覺得鄧布利多的原型就是達芬奇 所以很可能吧


他後來收了一個小男孩,據說可能是他男朋友


如果我說是,你會想和他在一起嗎?


你知道《蒙娜麗莎》嗎?


很可能是,蒙娜麗莎被學術界推測為達芬奇和他的學生(名字忘了,名字的含義是惡魔)的"合影"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同性戀不能維持一段長久一點的感情?
男同是不是基本都是外貌協會?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想(/願意)當/是受?(或者說受比攻多……很多?為什麼呢?)?
性心理是雙性的人是什麼樣的感受?

TAG:同性戀 | 藝術家 | 達芬奇LeonardodaVinci | 男同性戀 | LGBTQ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