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攝影,是不是一定得學 Photoshop 一類的後期工具?
早年學攝影(硬照)得學暗房放大、曬相、沖印,整個學攝影的過程,後期是個極大的負擔,但不學,你的技術並不完整。
現在學攝影的人,我發現很少聽到他們在交換後期影像處理的知識。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碉?學攝影,似乎不能不學後期工具。以前是暗房,現在這時代,當然就該學 photoshop 一類的軟體程序了。
攝影需要學習後期嗎?一定要。
一定要會用Photoshop等軟體嗎?不一定,而且是越來越不一定。
因為,手機不僅在革新拍照拍照方法,也在革新拍攝之後的後期方法。
Photoshop雖然強大,但是,不夠移動,也不夠社交。
在這裡做一個預測:搭載智能操作系統,能安裝APP的相機、和能有單反畫質的智能手機,將會成為未來攝影市場的主流。
我目前的出片流程(如果不是用手機拍的話)
前期:使用微單拍攝原片
選片:通過相機wifi,在手機上預覽和選擇照片,傳送到手機
後期:在手機上通過APP編輯
發布:通過手機將照片發布到社交網站
整個過程,都可以在移動端完成。唯一要用到電腦的,可能就是把照片備份到移動硬碟。
一些我用微單拍攝,但是用手機處理的照片——
而目前Photoshop常用的後期功能,基本都能在移動端上完成:
1.曝光、色溫、對比度、飽和度、銳化、高光、陰影,幾乎主流的手機APP,比如Snapseed都有這些功能。
2.局部調整:Snapseed
3.降噪:PS Express
4.濾鏡:VSCOcam
5.HDR:Snapseed(不過,感覺移動端還是沒有好的製作HDR的APP,希望未來有APP可以在前期就包圍曝光,並能後期合成。)
6.曲線:Filterstorm
7.調整畸變:SKRWT(新出的Snapseed已經包含調整畸變,但是我還是覺得還是SKRWT好用。)
8.去除物件(Snapseed、PS Express)
9.多重曝光、合成(Union)
移動端的後期APP,功能雖然沒有PS完備,但是:(1)和拍照設備無縫連接,不需要到電腦上「轉移照片」;(2)後期完可以直接發布到社交網路;(2)交互友好,操作簡捷,學習成本比Photoshop低;(3)有濾鏡這樣的預設,很多需要複雜Photoshop操作的效果,在手機上能很容易完成。
最近更新的Snapseed,已經儼然成為神級後期APP了。
比如,當你調整參數的時候,可以顯示直方圖。
比如,可以用畫筆功能,分區域調整曝光、飽和度、色溫等參數。
比如,可以根據中調、高調、低調來分區調整。
再看看其他攝影師用手機都是怎麼後期的——
比如Cedric Blanchon的超現實風格
再如Ali Jardine的童話風格
手機處理的畫質是問題嗎?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但是先問問自己你自己——(1)目前最經常瀏覽的照片尺寸,是什麼?(2)你上次將照片列印出來的,是什麼時候?
我感覺,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誕生一代不再用Photoshop的攝影師。
如果攝影師這個職業還能存在的話。
------------------分割線---------------------Instagram Lofter:lithium42
新浪微博:一郎Lithium
我認為是一定要學的,我老爸以前用 海鷗4B的時候,我家裡現在還有十幾本暗房技術書籍,各種特效還是很牛X的,也有自己的沖印設備,不過搬家的時候都送人了。
如果沒有PS這樣的工具,似乎把電氣時代的攝影轉移到數字攝影也沒有意義了,作品是作用,而不在乎他是怎麼來的:無論你是拍的還是後期的,似乎國內的攝影愛好者圈子裡面很糾結這個,經常談所謂之大師都不後期的。這種思維,好像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我認為這是必須的,甚至可以說後期本身就是攝影的一部分。
在膠片時代,一個專業攝影師或者稍微嚴肅一點的攝影愛好者都會學暗房技術,這似乎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像Ansel Adams這樣的大師更是以對後期處理的獨特理解來指導前期的拍攝過程。
而在數碼時代,是否需要後期卻成為一個問題,我覺得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1、從膠片時代到數碼時代,前期的拍攝手法沒有大的改變,調光圈、調快門、對焦、用光、構圖等理論和技術的變化不大,如果說得簡單點,除了因出現APS-C、M4/3等一些新的畫幅標準從而導致需要換算等效焦距以外,從膠片攝影過渡到數碼攝影的人對相機的把握可以很平滑地進行過渡。但後期的改變就天翻地覆了,打個比方,相當於一個學生從化學系轉到了數學系。這樣巨大的改變可能造成有些人不願去學或者學不好,於是乾脆對數碼後期敬而遠之了。
2、數碼攝影以其單次拍攝成本低(不需要買膠捲)、直接出片簡易(有個屏幕就能看)、傳播交流方便(數碼化、網路化)等原因,降低了攝影的門檻,使愛好者社區極度膨脹。再加上相機和鏡頭等拍攝器材的更新頻率比起膠片時代大大加快,在商家和媒體有意無意的培育下,使得攝影圈更熱衷於對拍攝器材的討論,甚至拉幫結派,糾結於器材優劣的爭辯。以我的觀察來看,現在攝影愛好者社區里話題熱度排名基本是:器材&>拍攝技術&>後期技術&>藝術審美。
3、數碼後期的入門門檻其實比膠片後期是要簡單的,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得數碼後期技術被濫用:比如把人臉磨皮磨得像塑料殼、換背景換得不倫不類、加上一些花花草草的像框,等等。再加上網路傳播的方便,使得這些數碼爛片到處傳播,給人感覺照片只要一經處理就失真了、惡俗了、沒品了。
4、數碼後期缺少像膠片時代的Ansel Adams這樣的大師(也可能在這個眾聲喧嘩、網路民主的時代不可能出現大師這一稱謂)或者一些標誌性的人物和風格。現在各種數碼後期軟體,從簡單的免費軟體到Lightroom這樣的專業軟體,都把一些膠片時代的照片風格作為預設,從潛意識裡引導人們把數碼相片處理成膠片時代的效果,像膠片顆粒效果、正片負沖效果、LOMO風格、Polaroid風格等等,這就造成有膠片經驗的人會認為數碼後期是在山寨膠片效果,血統不純正;而數碼時代的攝影新手則可能認為這些效果既然已經流傳久遠,肯定是拍攝器材和技術運用得當的結果,就算不用數碼後期也能搞出來。
我以為,其實在數碼時代,後期的重要性甚至要超過膠片時代。
也許有人可能會認為只要拍攝時構圖和用光嚴謹、色溫選擇得當、光圈和快門組合完美、對焦準確,直接出片就可以了。但如果你對這些因素都如此嚴謹的話,那就無法不對以下幾個因素嚴謹:
1、銳度。數碼相機相對膠片相機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在感光體前面加了一個低通濾鏡,雖說達到了避免摩爾紋的目的,但也產生了一個令攝影師最肉疼的缺點:成像模糊!可以說在CMOS、CCD等感光器件出現重大技術革新前,這算是數碼攝影的一個重大先天不足。相比數碼相機里默認的銳化程序,數碼後期軟體在銳化的靈活度、精確度等方面的優勢是巨大的。即使現在出現了像尼康D800E這樣的無低通濾鏡的機型,但為了解決隨之而來的摩爾紋問題,同樣也需要後期處理。(順便說一句,富士倒是自己整出了不需要低通濾鏡又能避免摩爾紋的感光技術,X-Pro 1和新出的X-E1就採用了,但使用人群比較小眾,效果如何有待驗證。)
2、顏色。膠片時代的曝光、顯影、成像輸出過程都有標準化的膠片、藥水、油墨,顏色管理不太重要。但數碼時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數碼照片的顯示環境千差萬別,沒有正確的顏色管理流程,顏色的失真是必然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器材黨們拿著頂級機型、高端鏡頭,拍出了一張自我感覺良好的照片,無雜色、無色邊、銳利、乾淨……然後「數碼原片」就傳上論壇了。不說別的損失,單說很可能把高端機型一般使用的Adobe RGB色彩空間丟失或轉為sRGB所損失的顏色,就會讓相機的CMOS晶元想吐血。
3、色溫。對於色溫的控制,膠片時代相對於數碼時代是有很大不足的,而如果你放棄後期,也就放棄了這一便利條件。
我認為在攝影這條路上走得越遠,就越會認識到以上三點的重要性。如果一個攝影師只關注相機、鏡頭、閃光燈等專業攝影器材,而把電腦當做邊角輔助工具的話,那樣就算把相機用成了精,那也不能算是好的攝影師。就像一個每場只能踢60分鐘的梅西,他還能是梅西嗎?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感覺錯誤,現在國內提後期言必稱Photoshop,好像不提Photoshop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懂數碼後期。但其實Lightroom(它的全名是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這樣的工具才是真正的攝影后期專業軟體,它不僅僅只是對照片進行裁剪、調色、銳化這些常規的後期操作,而是把整個數碼攝影的後期處理進行了流程化的集中,從導入、管理、修片、輸出一條龍,這才代表了攝影后期的全部意義。而Photoshop雖然圖像處理功能更加全面,但在效率和流程化方面就大大不如前者了。而且Photoshop學習難度也更大,至少我覺得作為一個攝影師,就算不懂圖層、路徑、選區、混合模式、通道還有Photoshop里的各種濾鏡,同樣也可以在Lightroom裡面做出好的照片。
總之,無後期不攝影,但你可以選擇更難的Photoshop,也可以選擇更舒服的Lightroom。希望更多人推廣交流自己的後期經驗,而不讓器材討論貼滿天飛。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如果有人告訴你,攝影一定要學後期,你大可以扭頭而去。
如果有人告訴你,學了後期就不叫攝影,你依舊可以瀟洒的甩他一臉頭髮然後離去。
學不學後期和用不用後期是兩回事兒,你可以不用,但你最好學一下,因為技多不壓身,學了後期也許可以讓你的表達多一種可能性。
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也許你會逐漸發現後期本身也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如果你是商業攝影師,也許你會逐漸發現後期能夠讓你獲取更多的利潤。
奔著一個目的去,你該怎麼出發也許就很簡單了。
真想糊那些後期與攝影分開談的人一熊臉,什麼後期是補充啊後期有好處啊後期怎麼怎麼的
總有人那膠片說事兒,那暗房懂么?那就是PS
好了現在數字時代到了,你還摒棄後期PS,比之膠片時代的暗房功夫,不是顯得可笑之極?
故古人有詩云:
正片不自掃,不如負片好;
負片不校色,絕對是二貨。
黑白不暗房,數碼比它強;
數碼不後期,實乃大傻逼。
精簡回答:學攝影一定要學PS,攝影創作過程是不一定需要PS的。
既然你是學,就盡量然用更多的知識技能武裝自己,PS在商業攝影領域中可以說是必用的,很多效果是實際上沒有辦法達到,或者需要花費很多的代價才能達到的。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我需要一張模特在天台俯瞰紐約的照片,這張照片可以帶著模特去紐約拍出來,但也可以在我家陽台拍攝之後,用一張紐約城市的照片PS合成獲得。前者的開銷是後者的數百上千倍。而且我可以這麼說,如果你PS水準過關,效果絕對比實際拍攝出來的驚艷。
但攝影過程中不一定必須要PS,我覺得那些使用和不使用PS都有自己的確實的理由,沒有什麼對錯,自己追求的藝術理論不一樣。包括很多真正的大師,往往年少輕狂之後,反而會用一直很質樸的方式來表達,這種形式照片往往不會PS,就像書畫一樣,到一定境界往往不是追求一種純粹的漂亮了,有時候「拙」,渾然天成,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美。另外包括一些紀實攝影,新聞攝影,也是不允許PS的。
所以回歸問題,既然你是學攝影,你就是學生是新手,那肯定要學PS的了,你又不是大師了,大師也是經過這樣一個輪迴的。
@Tony Wong@金釗立謝謝邀請
不好意思先說點無關的:
orz這個話題時不時還會有人參與……真是永遠爭論不完……我僅發表個人觀點,不同意點反對就是了,評論請有針對性的說,沒任何point還一幅大師樣的反問我攝影的真諦是什麼的人們省省吧,ban你沒商量。你問我攝影的「本質」是什麼就算了,說什麼「真諦」,一種已經對攝影了如指掌觸摸到了精髓的裝b之感撲面而來
我先要提醒所有讀者,關於問題要注意3個點,也是重點:
- 題主問的是「學攝影時要不要學後期」而不是「攝影是不是一定要後期」
和我觀點相反的人的回答,在我看來大多數都是在跑題 - 「不會後期」和「不後期」又是兩回事
- 從問題標題看,問題默認了「後期不是攝影的一部分」,這點本身就是個極富爭議的點,甚至可以說其實這裡就是在爭論「後期是不是攝影的一部分」
攝影發展到如今,出發點、目的有了明顯的分歧,對後期的重視程度很不一樣。所以別拿紀實啊人文什麼的子類的情況來作為反對理由。事實上反方觀點基本就是依靠這些東西在說話。
我下面的這些話主要針對那些對後期無所謂甚至認為不用學的人。
那麼我先開門見山地說我方觀點了,後期是攝影的一部分,當然得學。
學攝影卻不學後期就好比:學畫畫卻不學上色、學音樂卻不學編曲!
至於學到什麼程度、應用到什麼程度那是題外話了。
lz自己也說了以前不學暗房,那攝影是不完整的,我認為現代的數字攝影也是一樣的,完全不後期直接出片就不管了,和按按傻瓜機快門然後交給沖印店沖印是五十步笑百步。膠片時代不develop根本就看不到照片,現在數碼時代可以不用develop了(事實上Lightroom里依然把raw處理稱為develop),很多人就忽視了後期。
交流後期的其實不少。但相對比較少,我覺得主要原因有:- 很多攝影網站普遍基於相機和鏡頭的報道比較多,有點導向作用。很多後期技術都幾年不變,寫不出多少新聞or有新意的教程
- 看看一些攝影論壇回帖都是垃圾的「毒德大師」,大部分人的水平都不夠好好評論一個照片,不用交流說後期了。
如果要我說的極端點:不學後期,那叫拍照。 學了後期,那叫攝影。
不(學)後期
- 要麼是懶不想學;
- 要麼是對自己作品的不尊重無所謂;
- 要麼就是無知以為原片直出就是攝影真諦(實際上就是相機幫他們後期了而已)。
這幾類人不理也罷。俗話說,能鑽進去的才是真正的興趣。你說你喜歡攝影,想學攝影,但還要挑著內容學……那我首先就要懷疑你是不是葉公好龍了。
如果一個自稱攝影高手的人自稱對後期完全不懂,肯定馬上很多人要懷疑這個「高手」的稱呼了。但如果是懂後期,但是不太后期,哪怕是理念上反對後期,那也完全是不同的。
我覺得PS根本價值是「降低成本」。你可以花少點的錢請模特卻拍出更好的片子;你可以少做一些道具拍出更好的片子;你可以適當迴避/解決一些前期里難解決的問題;你發現一張初看完美的照片里缺有瑕疵時,沒有PS的話你只能去重拍!更不要說其他各種PS能帶來的創意和可能性了。後期絕對是百益而無一害的東西。何樂而不為?學著學者也能多出很多樂趣。
另外有了ps的話,攝影風格的表現也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時間很忙,從學習的優先順序來說,後期是可以緩一緩的。但學了,那絕對是百益無一害的。我方其他辯友有說我就不說了。
再說了,我不覺得 直接出片 = 紀實。其他不說,光視覺上就很難定義「實」。你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實?建議看一下這個:攝影強調紀實性,為什麼還要使用濾鏡?
------------------------
最後我要重申,我反對的是無視/抵制後期的態度,不是反對攝影不後期。
一定要學!!!!!!!!!!!!!這種問題還有討論餘地那一定是小白太多了。不要廢話了。你可以說我就不後期,但是你要不會,呵呵後。
算了,知乎畢竟不是攝影網站。那怕你要分享照片給朋友們,不是也得Risize你的原片么?泛泛的說這也叫後期,所以後期是不是一定得學這個問題本身就只有一個答案,換種提法-是不是一定得精通或熟悉數碼後期?這樣會不會更好一些~
我不PS, 我用SILKYPIX. 它做不了的處理,我就不做了...
未必要全學習Photoshop
這只是從數字訊號到印前的一個步驟
通過調節相片達到用戶希望的效果
學習數字影像的處理比簡單學習一個軟體要重要
你需要知道整個系統的流程,不然便會因為一知半解,最後的輸出中出現問題
個人認為,數碼時代是一定要學習後期的。
打個比方,如果數碼時代不後期,就像膠片時代拍完了不沖洗膠片一樣。
僅僅按下快門,相機只是拍下了你【看到】的畫面(其實相機也不能100%拍下你所見到的,比人眼差多了),適當的後期,是表現你【想要】的畫面。
2015更新:很多朋友比較關心一些早期回答,但由於攝影思想和方法一直在學習和變化,無暇更新回答,這裡的部分信息可能會過時,感興趣的朋友可加個人微信 hantang916 探討交流。
博客:http://sometime.me
公眾號:jiangxiao025
--
學攝影,是不是一定得學後期製作?
學攝影,是不是一定得學前期拍攝?
這兩個問題,有本質區別嗎?
負擔極大?
你為什麼而學?為考試嗎?還是賺錢?
既然是負擔,那還學什麼,前期拍攝的負擔不是更大么?
另外:
根據具體情況,後期沒有進行任何PS操作 ≠ 沒有後期。
前後期是兩半,對所有類型的完整攝影創作都需要。
這是思想意義上的後期,而不是形式層面的。
所謂直出黨就是自己不動腦筋而讓傻傻的相機替他們後期,相當於自廢武功。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數碼不後期,就是大SB。實乃金玉之言。
有很多人都說 膠捲無後期 ,一樣出很多傳世之作~~~~
我只能說這是瞎扯蛋~~~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暗房、藥水就是一個硬體化、手工化的PS而已~~~
要學好攝影,後期是必須的,但絕不是所謂的添油加醋~~無中生有~~~不要妖魔化了PS和後期~~~
後期是否有利於攝影,純粹是作者的水平決定的~~而不是PS和後期本身~~
人眼能夠自動白平衡、提升感興趣物體的細節和銳度、自動適應強光和弱光、高感低噪,這些,數碼相機里的感測器目前還是無法做到的,如果攝影的目的是希望「真實還原」你用眼睛「看到」場景,光憑CMOS紀錄的信號總會缺點什麼,從這個角度說,後期需要一定的處理。
1. 以下為親身經歷
2. 沒有跑題
3. 隱去真名
Ps:盡量簡潔明了
按heartline方式陳述。
一 :
223在學校里是一個朋友很少的人,他只有兩個很好的朋友。他是一個孤單的人。有一天,他突然想「這樣的日子有什麼意思啊」。於是他想找點東西玩玩,找點有趣的事乾乾。他看見他的兩個朋友棟棟和俊傑都在擺弄相機,於是他偷偷地把媽媽剛買沒幾個月的佳能數碼相機拿到學校里來玩。
這是開端。
意外的是223發現相機是個很簡單的東西,他幫別人拍照,別人覺得很好,就這樣時間很快地過去了。223漸漸地對相機這東西失望起來,自動自動自動,什麼都自動,有什麼意思嘛。棟棟和俊傑兩人在討論攝影的知識的時候,223一點都聽不懂。於是,在他們三個一起出去玩的時候223常常跟在他們屁股後面看著,棟棟是個有著大大的肚子的男生,他告訴223什麼是準確的曝光,什麼是創意的曝光。俊傑經常在一旁諷刺著223,這讓223吸收的很快。
後來棟棟開始研究起紐攝來,俊傑則在器材的選擇中無法自拔,而年輕氣盛的223覺得紐攝太過枯燥,於是他上了美國亞馬遜看看美國人的攝影書NO1是什麼,就這樣他意外地結實了一本足以改變他的攝影思維的書,《understanding exposure》,國內譯為《理解曝光》。
這本書用近乎講故事的方式解釋了一切有關曝光的東西,布萊恩說曝光就是你要去接水,而改變曝光的三樣東西——光圈快門和ISO則分別是水龍頭的直徑大小,開著水龍頭的時間,和提著桶的蜜蜂,水龍頭直徑越大接的水越多,開水龍頭的時間越長接的水越多,有越多提著桶的蜜蜂那麼接到的水也越多。這樣的解釋讓223比其他的人快樂好幾倍的時間輕鬆地理解了曝光, 223真正從迷上相機轉變為迷上了攝影,他一頭扎了進去,像不怕死的小獅子似的在攝影的原野上奔跑。但同時,他也很快地對「拍拍同班同學」那種無聊的事失去了興趣。
二:
223終於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台屬於自己的相機——富士xpro1.
223不斷地被那些名家的作品的所吸引,用自己的零花錢購進大量的畫冊(雖然有很多是比較便宜的盜版或印有攝影集節選的雜誌),流連忘返。
與此同時,223和棟棟,俊傑陷入了爭端。
這是轉折。
爭吵的內容很簡單,簡單地有點讓人覺得傻。他們三人爭起了誰的相機比較好,於是他們整體查著資料——關於誰的相機比較好的資料,並且都萌生了更換器材的念頭。
用現在眼光來看,是同時掉入了「器材」的泥淖。(後來得出結論發現,俊傑的尼康d800和223的xpro1用的是同樣型號的cmos,當然這是後話了)
不過終於有一件事轉移了223的注意力_——學校舉辦了一場微電影大賽,於是223端著他的xpro1上陣了,在此不再贅述。
這次拍的微電影在學校引起了反響,但對於223來說確是一個十足的教訓。223開始有了很多思考和憂慮,比如:當初自己花那麼多錢買了機身而只花很小的一部分錢買鏡頭是否正確,是不是一定要去學photoshop才能使影像更接近心中所想,攝影到底是記錄還是體現,或者既是記錄又是體現。
223開始看有關於lightroom和photoshop的視頻,國外的國內的都有。於是那段時間223被棟棟和俊傑冷落了。因為223覺得很多東西都可以在後期實現,後期實際上是攝影的一部分,而且糾結於相機機身一點都沒意義,鏡頭都比相機機身有用的多。而棟棟和俊傑認為攝影不需要後期,他們繼續圍繞著器材,哪個相機比較好和哪個鏡頭比較好在做文章。
於是223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賣掉了他的數碼相機,孤身一人去上海和網上認識的大叔買了一個120膠片相機來——勃朗尼卡,223被膠片與攝影的原理所吸引。223發現實際上數碼相機就是在膠片相機後面加了個數碼背而已,其曝光原理其實是一樣的。但數碼相機和膠片相機在使用的時候卻是如此不同,數碼相機可以連續地連拍好幾張,可膠片相機總是讓人願意去細細等候然後排出一張。
在那個時期223整天把膠片相機帶到學校里,也因此拍出了一些珍貴的影像。
比如這張:
一個男同學在沉思。
那是223的前桌,全班最胖的女孩子
。
老高中旁邊的小區。
晃進來的女孩子。
似乎永遠都不會停的風扇。
還有左邊坐著的女孩子
(這些照片都是在純人工估測光的情況下拍的,所以都有些曝光不足)
這段時期算是高潮吧。
三 :
223離開學校去藝考。這段時間裡223發現很多效果都是靠後期實現的,不管是色彩還是氛圍,於是223開始學起後期來,可時常發現力不從心。
因為藝考不是去考攝影,在那段時期223把相機擱置一旁,只是偶爾用手機拍拍。
很巧的是,同時,棟棟和俊傑也擱置了攝影,棟棟是因為突然發現沒有什麼好拍了,而俊傑是因為過度折騰器材但效果還是不如人意而心灰意冷。(為什麼我特別想用遺精而亡這個詞)。
(後來想想這個時期的困頓就是由於三人已經大概掌握了攝影原理和許多好玩的東西,所以再也找不到繼續玩下去的動力,當動機沒了以後,就很難堅持下去了。)
這是低谷。
四 :
這是最後的最後。
223藝考落榜,在高三後半段時期不再去上學,打算明年去復讀。
223發現自己明白了鏡頭和膠片很重要,而機身對於自己沒什麼很大的決定性作用,於是223狠心賣掉了陳色極新的勃朗尼卡。
那段時期可能是真正的困頓期。
223買來了《photoshop修色盛典》卻一直不想去碰,也不想再去買個相機,因為不知道自己要拍什麼。
只是臨淵羨魚,看著那些異彩紛呈的攝影圖片而頓足。
並且那段時間223開始了單機遊戲之旅,倒是在諸如GTA5之類的遊戲里找到了攝影的樂趣。可是所有的這些都不可能持續的。223在那段焦慮的時間開始懼怕黑暗,每天晚上都會睡不著覺,就怕自己睡去之後自己遺失了自己。(這確實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可是攝影是不會放棄人的,除非人自己放棄了自己。
這又是轉折。
有一天223和一個女孩子去外面玩,晚上吃完了烤魚後,223拿出了相機來拍夜景。那個女孩子也想玩。
於是那個晚上就變成了223最討厭的用相機和攝影知識來泡妞的一個晚上。可神奇的是,223看著那個女孩子玩相機時認真的表情,突然有些恍恍惚惚的感覺。他似乎看到了這個女孩子不一樣的一面,於是他拿出手機來給女孩子拍照,發現他以前就算是用相機也沒有拍出過那麼美那麼自然的照片。
「人真是神奇。」223是這麼想的。
沒過幾天,223無意間看到了肖全的《我們這一代》,隨意翻了一頁翻到了易知難的那張照片:
肖全說:「易知難坐在琴房裡面,拿著煙灰缸倚靠著鋼琴,化完妝以後,慢慢抽煙,牆上掛的是陳逸飛油畫的複製品。她想著自己的生活:她要靠拍電視劇掙錢養活在北京舞蹈學院進修的丈夫……漸漸地,她的眼眶滿含淚水。」
再翻一頁是肖全拍的艾敬:
沒有過多的考慮構圖,沒有過多的考慮反差,也沒有夢幻的光線,沒有十分簡潔的線條。可這些照片純真地讓人欣喜。彷彿能讓人看到照片里活生生的人的靈魂。
223像是突然就有了光。腦子裡想起了很久之前他用英文給一個敬仰的攝影師寫信,那個攝影師在幾天之後回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並且那時223還覺得這種話是搪塞人的。翻譯成中文大概是「你把攝影看成一頭大象,想一口一口去吞噬他,那還不如把他當作你收中的利劍呢。「
現在223突然明白這句話在說什麼了,其實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去學,或應不應該去學,而是自己要什麼,目的是什麼。
其實故事到這裡應該結束了。223畢竟在這樣的契機之下知道了自己想要拍什麼樣的照片,也知道了攝影的真諦不在於掌握什麼,而在於自己想要什麼再去掌握什麼。可能以後223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可誰知道以後呢?
後來棟棟考進了台灣一所大學,學新聞專業,他清楚自己喜歡的是紀實攝影,所以他又有了動力。而俊傑呢,俊傑因為高考考得不太好,去了上海讀預科,打算出國,他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可誰知道他以後會不會比別的人更厲害呢,hhhh。
最後的最後223明白攝影真正讓他著迷的就是體現人,說起來很玄乎,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他又回到了原點,因為一開始他拿起相機就是給同班同學拍照。所以223不會想要去研究過多的後期。
最近223在重讀紐攝,他又重新明白的了很多原理,覺得越來越開心。但是更加神奇的時,他發現攝影的原理與後期的原理是相通的,當然這已經不是這個我問題的範疇了。
當然只是個人經歷得出的一番見解,歡迎大家討論:)
是的。
我的經驗是拍照時一定用RAW,然後回家用Lightroom稍微調整後出JPEG。Photoshop也用,但很少,只有需要去瑕疵、合成的時候才用。
題主糾結的可能是後期難學,其實Lightroom很容易的。Photoshop是很難學,但也是指專業人士,一般人修個片什麼的,也很簡單。甚至可以用美圖秀秀這類傻瓜軟體,其實效果也不錯的,只是不能隨心所欲。
推薦閱讀:
※為什麼如今的手機越來越偏向攝影功能了?
※怎麼拒絕借他人單反?
※如今旗艦手機的拍照質量已經夠優秀,還需要單反么?
※如何評價賓得新發布的全畫幅單反相機K1?
※富士微單如何選擇?
TAG:AdobePhotoshop | 攝影 | 攝影器材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