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對文壇有什麼重大貢獻?
楊絳先生今天辭世,享年105歲,回顧楊絳先生一生,都有哪些偉大作品?
【謝邀,慚愧。】
前一段時間,陳忠實先生去世的時候,有答友邀我回答有關他意義之類的問題。對於陳忠實先生,我能回答的是自己看過他的著作和改編電影,然而一分錢也沒掏過,進而反過頭來審視自身:崇拜強權,沒靜下心來感受過活在當下的文學大師。
對於楊絳先生,我不僅是沒讀過她的作品,我連她名字的都不會讀,打字的時候先打了個xiang,沒出來,然後打了jiang才出來。看到微博朋友圈裡刷屏滿滿的都是她老人家去世的消息,大家都在轉發,而我卻不好意思轉發。這咋轉發?我連她名字都不會讀,她的作品更沒讀過。
所以,只剩下慚愧了。我看了一下微博朋友圈裡的人,基本都轉發了,於是更慚愧了。大家都讀過,我卻沒讀。
但我很喜歡她先生的《圍城》,讀了三四遍有餘,我讀書從來都是精讀,沒有跳讀。所以對這部作品很喜歡,更喜歡陳道明演的影視劇改編版。作為錢鍾書的夫人,想必楊絳先生照顧過錢老。恐怕我能緬懷她的理由,也就只有這個了吧。謝邀。
首先,願逝者安息。
我對楊絳先生的作品讀得不多,只讀過一部《我們仨》,當時窩在床上一口氣讀下來的,幾乎一天,連飯都忘了吃。我很喜歡先生那種簡單坦誠的筆風,讀她的書,好像真的在和一位平和親切的長者對話,感覺很放鬆很舒服。讀到最後合上書真的哭了好久。
什麼是偉大的作品我不知道,但在我心裡,像《我們仨》這樣能擊中我們心裡最柔軟的情感的書,是真正值得一讀的書。
現在的我們總是行色匆匆,追求浮誇和刺激,70後追趕80後,80後追趕90後,90後追趕00後,人群的畫像像變臉一樣迅速地變化著,彼此之間都在強調自己的與眾不同,卻忽視了作為人共通的情感。讀這本書,可以讓心靜下來。
節選:
有一晚,我做了一個夢。我和鍾書一同散步,說說笑笑,走到了不知什麼地方。太陽已經下山,黃昏薄幕,蒼蒼茫茫中,忽然鍾書不見了。我四顧尋找,不見他的影蹤。我喊他,沒人應。
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鍾書不知到哪裡去了。我大聲呼喊,連名帶姓地喊。喊聲落在曠野里,好像給吞吃了似的,沒留下一點依稀彷彿的音響。徹底的寂靜,給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層深似一層的昏暗。我腳下是一條沙土路,旁邊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麼寬廣。向後看去,好像是連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煙的去處,但不見燈火,想必相離很遠了。鍾書自顧自先回家了嗎?我也得回家呀。我正待尋覓歸路,忽見一個老人拉著一輛空的黃包車,忙攔住他。他倒也停了車。可是我怎麼也說不出要到哪裡去,惶急中忽然醒了。鍾書在我旁邊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我轉側了半夜等鍾書醒來,就告訴他我做了一個夢,如此這般;於是埋怨他怎麼一聲不響地撇下我自顧自走了。鍾書並不為我夢中的他辯護,只安慰我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是的,這類的夢我又做過多次,夢境不同而情味總相似。往往是我們兩人從一個地方出來,他一晃眼不見了。我到處問詢,無人理我。我或是來回尋找,走入一連串的死胡同,或獨在昏暗的車站等車,等那末一班車,車也總不來。夢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裡講過楊絳先生的《五七幹校》。她和錢鍾書一同在那裡生活多年。她女婿也是在被下放幹校那段時間去世的。 長壽的人都是很會享受生活的人,我對楊絳先生的了解也止步於此了。不管是文革還是內戰的時候。楊先生和錢先生的人生在我這個常人看來是值得羨慕的。但是那種超脫的心態是我 可望而不可及的。 ___逝者安息 (也不知道字打錯了多少,請各位學弟學長指正)___對了文革時候楊先生還被剃過陰陽頭。具體內容百度吧!
只知道朋友圈突然人人都成了楊絳先生的粉絲
讀過先生的《洗澡》和《洗澡之後》,其次就是《我們仨》。很少看她的作品,貢獻什麼的不了解,但是文風卻是我極其喜愛的,特別坦誠自然的文字,看了讓人慾罷不能。記得是先看了《洗澡之後》,覺得先生特別可愛,便去圖書館找她其他的書,可惜,沒找到。
憤青一下,對人家不了解就不了解,人沒了去追究有什麼貢獻,不知該說什麼。
僅關於楊絳先生去世談一點自己的想法。很想說,可能實在可與人言無兩三,答不對題,勿怪。
對於楊絳先生談不上什麼了解,只是看過一些片段,知道和錢鍾書是夫妻,感情很好(極其羨慕這一點,可能是至今單身依舊,所以太過嚮往),大概是個淡泊無爭、溫馴謙和的人,很有學問。
晚上第N次打開瀏覽器看到楊絳先生去世的新聞標題,給一直在追求的姑娘說,那個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的人去世了(當然她第二天只是說:喔,新聞上看到了)。打開新聞不禁詫異凌晨去世晚上首頁才冒出新聞。
發了條說說:楊絳: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回宿舍後舍友X說,傻缺,人家去世你怎麼發了這麼一句。舍友Q說,一時間空間都是這個,也是服氣了(為什麼我的空間里沒有一點點消息?)。然後兩個人一直追問我看沒看過楊絳(的書)。這種心態不多說。
有人說朋友圈都在刷楊絳去世。首先你不知道不代表別人也不知道,而且我認為讀書的人應該基本都會知道楊絳這個人,畢竟都經歷過語文閱讀理解各種人物傳記和的作文素材收集的時代。
當得起一聲先生,已然值得我們尊重。高壽之人,亦多欽佩,人生艱難。若有那麼一兩句曾讓你有所觸動,實在不易。還能要求更多的什麼?
《我們仨》中有說,楊絳先生寫了一篇文論被人否定後,基本封筆了。《我們仨》這題目女兒求她讓給自己,但是未完成就過世了。
謝邀。
聽說楊絳去世時我很吃驚,因為我以為老人家早就去世了。
沒讀過她的任何作品,包括著名的《我們仨》,所以也答不出她到底有哪些貢獻。很慚愧。
------------------------------------
原來《堂吉訶德》是楊老翻譯的,我沒留意……那我讀過她一部作品,感謝老人家。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你小時候沒發覺長大了回想起來卻是很嚴重的事情?
※懶癌患者如何自救?
※怎樣埋伏筆才不突兀?
※所謂網路小說中的「爽文」,是怎樣讓人感覺到「爽」的?
※如何用魯迅的風格寫克蘇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