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教科書上知道的魯迅真實嗎?

如題,從初中到高中每年都有一兩篇課文是魯迅的。老師對每篇的解讀幾乎都是:讚揚黨,諷刺封建,諷刺國民黨,揭露大眾的愚昧……因此,我從小對魯迅印象不好,也沒想過主動去看書,直到看到知乎上一些答案說教科書有刪減。我深知自己高中生的水平不能讀懂魯迅的文章,所以直接來提問了。


片面和真實並不矛盾,教科書上的魯迅是片面的,但也是真實的。因為它畢竟全文選用魯迅的文章,即使略有刪節,也錯不到哪去。倒是中文系某些教科書里斷章取義引用魯迅的話,那才離題萬里。
說教材里的魯迅是片面的主要是因為教材里的魯迅只是魯迅的一半。翻翻周海嬰主編的《魯迅大全集》你就知道,魯迅的學術著作佔了一多半,還有相當可觀的部分是他的翻譯。人民文學版《魯迅全集》刪掉了這些部分,突出小說家和雜文家的魯迅。留下的魯迅差不多只有原來相貌的三分之一。這對全面了解魯迅的形象損傷是很大的,因為作為學者的魯迅十分理性,而作為宣傳家的魯迅也比較激進。至於當中的原因,我有一篇文章分析過,所以這裡不贅述。
而在剩下的三分之一在教材中又被砍去一半,這一半是魯迅與我黨的爭執,比如他對成仿吾、郭沫若、周揚等人的諷刺(見《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兩個口號之爭,對四條漢子(包含田漢在內)的不滿等。這些教材里不會選,因為立場的緣故。不過,這隻會損傷我們對魯迅的整體認知,而不會損傷魯迅的真實性,畢竟,文章確實是他寫的。令人感到可怕的是,教材採用官方宣傳,對魯迅文章進行曲解。比如魯迅寫阿Q革命,實際上是寫自己對流氓分子並不懂革命,混入革命隊伍只為了打家劫舍的隱憂。但現在的解讀卻是說阿Q作為一個小民也有革命的要求。真的是離題萬里。我常說民國思想家有兩個人受到宣傳的破壞最大,一個是魯迅,宣傳家把他的思想扭曲解讀,還傳播給下一代。第二個是徐志摩,官方宣傳只宣傳他的詩歌和緋聞,把他打造成花花公子,而忘了他對社會的解讀和預言。
至於魯迅是不是真的對我黨歌頌,我想說他只是對我黨個人抱有好感,比如瞿秋白先生,但瞿秋白後來在黨內評價並不是很高。相對於黨的人物,瞿秋白更像是左派的人。(關於黨派和左派我有另外的文章分析,在民國時期這倆詞不是一個概念。)而對於蘇聯的歌頌,也是因為對日本的失望,當時外交只有聯日和聯俄兩種,對日失望,只能寄希望於新的俄國,這也是孫中山晚年決定聯俄聯共的原因。(這一點很複雜,我最近準備寫一篇文章仔細討論,這裡也不贅述了。)而對於馬克思的好感則是受到黨內朋友宣傳的緣故,其實魯迅自己也承認,自己沒看過馬克思的著作,當然是沒機會看。他所了解的馬克思,其實是瞿秋白版的馬克思,瞿秋白曾經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過一番改造(茲不贅述——天了嚕,我都幹了點什麼,好多內容不展開,我自己都不太好意思了),而其實魯迅的一些文藝觀念和社會觀念是和馬克思相左的(也請看我其他的文章吧)。
總之魯迅對黨的崇拜是偶然的,對社會的解讀是被誤讀的。我覺得要了解魯迅,不能只從教材里看魯迅。即使文章真實,但我們還要把真實的文章放到更真實的歷史裡看。


是真實的,任何一個人,除非十分特殊的人格或是面對非常具體的問題,都是多面向的。
所以嚴格地說單一面向的魯迅,也是真是的魯迅,儘管是不完整,不代表不真實。
何況教科書上選的,特別是雜文,幾乎都是魯迅的名篇,那些所謂的「刪減」不影響魯迅所要傳達的觀點和信念。

最後,我個人認為,中學時因為大多數人都還活在相對單純的世界中,在社會與家庭的呵護下,每天接收的信息和要處理的關係都是簡單的,所以魯迅的批判性和尖銳很容易讓人產生不適感。
然而當你進入大學和走向社會,如果你開始思考人性、國家和歷史,你會越來越發現先生思想和批判的可貴。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水滸中的招安?
有多少人知道尼卡並讀過她的作品,有何評價?
如何寫出優秀的悲劇劇本或小說?
為什麼林黛玉吃很多還是很瘦?
為什麼知乎上有這麼多人黑馮唐?

TAG:文學 | 魯迅 | 課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