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與他人爭論?
其實換言之,如何讓自己變得不那麼好強 而且是這種無謂的事情 每次爭論完都覺得毫無意義
@劉柯 謝邀。
我在心理學上如何解釋人的爭吵? - Andy Lee 的回答這個回答中已經提到了,爭論不是暴力的對話,而是對話的暴力。它本質上是一種攻擊行為。
所以,我不同意Steve Shi的答案中提到的,爭強好勝是因為自卑導致的,如果是,那所有人都是自卑的。但他以「認知行為療法」的風格,給出了一個避免爭論的方案,這是我所認同的。
而我也以同樣的風格,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給出一個避免爭論的方案。
如何避免爭論,本質上就是如何避免對他人的語言攻擊。
而我們為何會對他人進行語言攻擊?對他人進行語言攻擊的目的,就在於貶損他人的價值。而之所以要貶損他人的價值,無非是要在與他人的對比中提高自己的價值。以上分析及適用於主動對他人發起語言攻擊,也適用於被動回擊他人對自己的語言攻擊。
而要避免對他人進行語言攻擊,就是要阻斷這一認知鏈條。我們就有如下方案:
1.關愛他人。不去以言語攻擊他人,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這樣他人的效用提升也能帶來你自己的效用提升。
2.不要總是將自己置於和他人的比較之中,那樣會加深我們的嫉妒心。這點有難度,因為與他人的比較已經根植於我們這種社會性動物的本性中了。
3.不要在意他人的語言攻擊。這算是某種意義上的「阿Q精神」,但在這裡做褒義使用。
另外,如果是學術性的爭論,這是值得鼓勵的,只要不傷及社會關係即可。
最後,貢獻一個我自己常用的小技巧,但可能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爭論的時候,往往情緒已經起來,理性難以自制。這個時候,可以試著將爭論轉變為良性的討論。而「我想一想」這四個字,常常能幫我們達成這個目的。說出這句話,一方面表示我們給對方的思想予以了重視和嚴肅地思考,一方面給討論留下緩衝的時間。哪怕你早就想好要說什麼,也可以故意先說一句「我想一想」,然後稍後再說出來。這個問題還挺好的,曾經我也年輕氣盛,也喜歡與人一爭高下,逢論戰必站隊,逢站隊必有一方是傻逼(~y▽~)~*
直到忽然有一天我換了一種思考方式,就再也沒有慾望和人做口舌之爭了,待我細細與你講來……————————————————————————————————
奇妙博大的網路世界裡,有這樣的兩個以大型貓科動物為主題的貼吧:
獅子吧_百度貼吧
老虎吧_百度貼吧
那麼多年來,只要你點進這兩個貼吧,一定會看到一個(日)命(經)題(貼):
「獅子和老虎打架,究竟誰厲害?」
兩個貼吧的成員列數據,舉例子,爆圖片,經過各種嚴密科學的論證和邏輯分析,來說明自己的動物一定能夠完爆對方貼吧的動物,爆得連褲衩都不剩。
有數據黨:
這簡直是分分鐘直接跑模型的節奏(雖說是puma)
有貼對比圖的:
有引用學術論文的:
有自己洋洋洒洒寫個幾千字的:
說得不開心了,也有互相開噴說髒話的(當然太髒的我就不截圖了):
還時常有這種幾十頁回帖的,兩邊的吧友互相羅列證據……堪稱一場小型戰爭:
隨便挑幾個帖子粘過來,給大家體會一下這種節奏……
【掃盲】老虎獅子全方位比較(圖片視頻)
【斗獸】大亞種虎VS大亞種獅
西伯利亞虎VS非洲獅 不管雌雄 都以絕對力量去勝
從祖宗開始論戰的:
討論帖:劍齒虎VS洞獅~誰更厲害
貓科動物也不能搞性別歧視哦:
雌獅跟雌虎到底誰更大啊?
這些爭論里,最常出現的字眼就是「邏輯」,「證據」,「事實」。
我和大家一樣,感到十分不解——這種問題有什麼好爭的?還費那麼大勁兒爭?還爭得那麼拚命,是有毛病嗎?
因為怎麼想,「獅子老虎誰厲害」這個問題都是沒啥意義的呀——
第一,獅子和老虎誰輸誰贏,有固定答案嗎?
兩種動物習性不一樣這根本沒有辦法設定一個公平條件,更沒辦法設定對照組:獅子吃飽了老虎肚子餓就獅子贏,小獅子跟大老虎打當然是大老虎贏,兩隻動物在北方打老虎贏,在沒水的地方打獅子贏,哪只動物心情好哪只動物贏。
第二,它們誰贏了重要嗎?
一個非洲一個亞洲,它們遇得見嗎?即使遇見打起來了,難道他們還能分別代表了亞洲和非洲人民嗎?即使代表了,為什麼要一決高下呢?不是說好了都是亞非拉第三世界要團結嗎?美帝給你發工資嗎?你作業寫完了嗎?
第三,獅子老虎的輸贏跟你有關嗎?
老虎和獅子都是貓科,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絕對都比和你的近,如果你們仨要是同時碰見了,他哥倆絕對不會掐起來,最大的可能性是一起對你做一些怪怪的事情 _(:3 」∠)_
但這倆吧里的同學們不這麼覺得,他們不僅執著於獅虎鬥,各種猛獸皆不能倖免……
兩個成年美洲豹打一隻東北虎絕對不會處於下風
熊吹離開吧 大棕熊單挑輸給美洲獅精彩視頻
老虎VS灣鱷,到底孰為王者?!
認為藏獒打贏老虎入來 打老虎我笑了。 _老虎吧
還有人質疑我所分析的老虎VS犀牛的邏輯么?
然後畫風漸漸變得奇怪……
巔峰拳王VS成年雄性東北虎
老虎根本打不過人
哥斯拉?哥斯拉有多牛逼啊?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服老虎?!
秒殺哥斯拉的巨虎:身長一萬八千千米
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此類爭論不可理喻,但靜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和這些吧友們又有什麼不同呢?
「獅子老虎誰厲害?」這個問句,如果換個主語,換個表達方式,再換個立場,其實概括了我們生活中和網路上90%的爭論:
大多數女權問題有固定答案嗎?
不放在具體到個人的前提下,一味強調平權沒有意義。比如那個「我可以騷你不能擾」的言論,街上什麼人都有,喝醉的,磕了葯的,腦子本來就不好的,非得整一副「就算我穿著bikini專往黑巷子里鑽但只要被騷擾了就是這個社會的錯」的政治正確嘴臉,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
中醫科學不科學重要嗎?
沒幾個中國人能夠說自己從小一口板藍根雙黃連沒吃過,同樣,也沒幾個現代中國人得了重病不去醫院做個化驗拍個片子,非要在家喝中藥喝好。某種程度上來說,中醫的存在填補了西醫的空缺,即使它不能完全用科學方法來論證,它也存在。
轉基因有害於否,你能插得上嘴嗎?
朋友你是學這個的嗎?不是學這個,還一定想要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的話,可以努力工作,爭取以後捐點錢給高校命名亭台樓閣,比你做鍵盤俠不知高到哪裡去。
大部分網上的爭論都是廣義的「獅虎之爭」。
如果不相信,你現在可以點開知乎首頁,看看今天爭得最熱門,撕得最激烈的那幾個問題,能不能同時pass以下三個前提:
1.這個問題有固定答案嗎?
2.這個問題重要嗎?
3.這個問題和你有關嗎/你插得上嘴嗎?
如果三個問題都pass,你又實在閑得慌則可以一戰(這種情況實在少,相信我)。但是只要三個問題中有一個回答是否,那就別爭了——因為你在那兒爭得不亦樂乎,越是邏輯分析,越是科學論證,別人看來你越傻。因為沒有意義,因為不重要,因為你不懂,因為你的時間不值錢。
獅子和老虎打起來,誰會贏?我不知道誰會贏,我只知道爭論的人都輸了。
(認真臉)所以下次再想爭論,想想獅子和老虎吧,想想你看吧友爭論時候鄙夷的小眼神,然後
——
管住你噠手!
說5點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有用的吧。
1:別相信直覺
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聽到不同的聲音。當他人提出異議之時,通常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自衛,為自己之前提出的觀點佐證。這個過程你很難控制,但卻很沒必要。你需要平心靜氣的對待兩種甚至多種觀點。並且提防你的直覺(自衛意識)把你帶進爭吵的漩渦。
2:歡迎不同意見
當意見不一之時,我們通常會試圖強迫對方認同自己。But,人的認知能力有限,些許方面可能想不全面。但別人的意見是從另一個角度提出的,總會有可取之處,不排除比自己的更好。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冷靜的思考,或嘗試兩者互補,擇其善者。如是採用別人的意見,還應該衷心地感謝對方,因此你不僅看起來落落大方,甚至會收穫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3:耐心把話聽完
當對方提出不同觀點時,我們不能只聽隻言片語便插嘴,要讓別人有表達的機會,一是尊重對方,二是讓自己更全面地了解對方的觀點,好判斷觀點是否可取。努力建立了解的橋樑,使雙方都完全知道對方的意思,不要弄巧成拙,否則的話,只會增加彼此溝通的困難,加深對方的誤解。
:
4:真誠對待他人
如果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就應該積極的採納,並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做,有助於解除對方的武裝,降低他們的防衛。同時,也能緩和氣氛,你要知道,既然對方也同時發表了意見,那就說明,對於這件事而言,他和你一樣的關心。所以,不要把他們當成敵人,反而應該感謝他們的關心和幫助,這樣一來本來反對你的人,也許會成為你的朋友。當一個人大吼大叫的時候,另一個人就應該安靜,因為當兩個人都大吼大叫的時候,就沒有溝通可言了,而有的只是噪音和震動。所以,在觀點不同的時候,你應該控制自己,等到雙方比較冷靜的時候再討論。
5:仔細考慮反對者的意見
在聽完對方的意見之後,首先需要做的不是提出反對意見,而是找出你認同的地方。這點很重要!!如果對方是正確的,你理應放棄自己的觀點。一味的堅持己見,只會讓你後面難堪。對方冷不丁來一句:「早就和你說過了,現在知道了吧!」,恐怕你就很難下台了。所以,最好的方式不是化解矛盾,而是繞開矛盾。
望安好。
歡迎關注個人微博:http://weibo.com/crisdantepua/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我有一個朋友。
不是把我自己的事情往別人身上安啦,真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腫瘤後來割掉了存在於三次元有戶口有護照有開房記錄有離婚證的人。
這個朋友平時言語偏好刻薄,行動起來絕不思前顧後,永遠一副無產階級鬧革命的姿態。可想而知他平時做事一定是殺敵八百無所謂自損多少以及雖千萬人吾往矣哇哈哈哈哈好刺激的風格。
樹敵不少,沒事兒好得罪個人,我經常得幫他拉架和事兒擦屁股。
但是他開車的時候,特別的精分,概括一下,就是十個字:穩、慢、慫、唉、要不換我來吧?
我很不明白一個這樣飛揚跋扈的人為何開車如此小心翼翼,也不太理解一個開車如他般謹慎的人為何平時如他般囂張。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把這兩個問題拋給了他。
他猛的吸了一口煙,抬頭緩緩的看著我,讓我很惶恐接下來他將用哪一種人格面對我。
然後司機角色的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年,他們幾個朋友開一輛車出去玩,走的是鄉間國道。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另外一輛小車跟他們較上了勁兒,非要超過他們。精分這邊的司機也不含糊,叼起一根煙戴好蛤蟆鏡讓大家系好安全帶就開始飆,由於雙方技術一樣的差,纏綿了半天也沒分出個高下。精分都打算開窗戶螚人了,自信的司機又把窗子給摁上,表示舞台上的事情就要用身體的律動來解決。他們的車始終在前面一點點,壓著這邊的兩股道不讓對方超過。也許是看著道路上只有零星的幾輛車,也許是競蟲上腦不管不顧,對方的車開始嘗試著逆行超到他們前面去。
嘗試了一兩次都被左邊的車給逼了回來,在前方沒有任何其他車輛的情況下,對方的車開始猛踩油門打算一戰到底了。
精分把目光從遠方的白雲和曬著的胸罩上收了回來,又深深抽了一口煙,繼續說。
國道上,怎麼可能沒有車呢?前方看不到任何車輛,是因為,我們正在爬坡。
到達這個小弧度頂峰的時候,我們的車,在右邊的兩條道之間,他們的車,逆行在我們前面不遠,並並不回來。對面和他們在頂峰碰面的,是一輛開的也不慢的大卡車。
「我擦,那豈不是結結實實的迎頭撞上去啦?」 我問到。
也並沒有,大卡車想避開他們,猛打方向盤,卡車的一側騰空了起來,從小車上面飛了過去。
「這也行?你丫跟我編故事吧,沒個輔助的坡度卡車能完好無損的飛過去?看馬戲團呢?」
他貌似很痛苦的停頓了一下,說,卡車是從小車上面飛了過去,但我沒說他們沒有接觸且完好無損啊。
「我擦,難道。。。」 我不太敢腦補了,抿著嘴看著他抿著的嘴。
他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差點兒燙到自己,我暗叫了一聲好可惜,繼續追問:「你是說。。。」
他舉著煙對我擺了擺,肯定沒活口了。我們開下了這個坡,打電話報警,然後開了雙閃,立了三角架,坐在路邊發獃,誰都沒說一句話。從此,我開車,就這操性了。
「就因為這事兒你把你玩了半年的哈雷給賣啦?」 我問。
是的,肉包鐵穿梭在鐵包肉之間,肉懸。精分掐滅了煙,站起來,走向洗手間,回頭又看看我,說,你不是看過《幽靈船》么?
當然,我這個朋友思維比較不發散腦迴路都是筆直筆直的,開車是謹慎了,其他方面還是個渾人。希望題主你舉一能反個二三四五六七吧。流氓總是會在辯論時設局坑文明人,用激將法讓文明人自己給自己定規則加鐐銬。不要中計。
如果對方問:「你敢不敢拿證據出來」,千萬別傻乎乎地真去找證據,否則你就淪為了免費幫人查資料的冤大頭。
如果對方質疑你的動機,千萬別試圖澄清自己,否則你就陷入了守勢。
如果對方指責你專攻下三路,一定要繼續堅持直白的人身攻擊,否則對方會趁你思考怎麼遣詞造句時,用隱晦的人身攻擊對付你。
只要爭論對象不是朋友,就不要把爭論當成公平競賽。把髒水往對方身上一潑,然後盡量躲掉對方潑來的髒水即可。如果對方是流氓,你就避開了他們的圈套。如果對方是你討厭的書生,就更妙了:你可以關電腦,一邊想像他們氣得睡不著覺的樣子,一邊美美地進入夢鄉。
最後,為心理健康考慮,切記辯論勝利不等於勝利。先試著學會閉嘴就行了。
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段子(抱歉出處不詳,是別人轉在朋友圈的):
「大師,什麼是快樂的秘訣?」
「不要和愚者爭論」
「我完全不認為這能使人快樂」
「是的,你說得對!」
我是一個不大擅長也特別不願意吵架的人,能忍則忍,忍無可忍的暴怒狀態下,也還是在和對方講道理。
後來我又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段子(網路段子還真是處處充滿人生真諦,比雞湯強多了,在此要感謝我的學生們,這些段子我都是從他們的朋友圈看來的)
原話記不住了,大意是說吵架時別人發過來長篇大論,你又何苦同他吵呢?直接回一個「略略略略略不聽不看氣死你」不是挺爽的嗎?
因為我自己恰恰就是那種吵架的時候長篇大論講道理的人,所以這個段子在我看到的那一瞬間,就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潑下,半笑半無奈之中也瞬間就把我澆清醒了,我忽然想通了一件事——很多人與你爭吵的時候,並不是為了和你講道理,你說什麼他其實根本不想聽,也就更不可能說服他。
兩個段子,其實都是在講「不爭的藝術」。
真心與你交換意見的人,會拿出探討與溝通的姿態,而絕不是找茬、抬杠和爭吵。
更何況這世上好多事原本就沒有對錯和統一標準,每個人的習慣、喜好、觀念、追求、對事物的理解和定義等等等等,都不同。此之破履,彼之錦衣,很多時候,我們彼此都不具備點評、否定甚至改變對方的資格與能力,所以根本就沒有爭論的必要和意義。
結合我自己的職業,舉個例子。
我們每次一說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馬上就會有人反對你,覺得假大空,不實際。其實這看似很空很「口號化」的一句話,恰恰是我以及我周圍的很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最深的一個感受和體悟。尤其是純文類的科目,語文,歷史,政治……如果老師能把課堂變得更豐富、更有趣,這門課對學生們的吸引力一定會提高,我以為的最好的教學,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共同感受。用潛移默化的引導,激發他們主動了解與探索的興趣,興趣有了,學起來就不費力。很多原本要靠死記硬背的東西,很可能信手拈來。
死記硬背永遠是短期苦力,耗時耗力,還不能堅持太久,試想,如果一個語文老師,能夠帶領學生感受文字之美、文學之美,把背誦建立在「真心熱愛」的基礎上,背誦還會那麼難嗎?同理,如果歷史政治這樣的科目,能夠通過調動興趣把背誦建立在「完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還會那麼難嗎?
這聽上去很難,但是如果一個老師真的踏下心從改變與豐富自己開始,去真誠地嘗試,你會發現這完全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文科教學,本質上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一個老師當然需要經驗和技巧,但同時更需要情懷,也許開始階段付出很多甚至屢戰屢敗,看似收效很慢,但只要堅持下來,最終你和學生共同得到的,才是真正長遠的、穩固的、珍貴的。
磨刀不誤砍柴工,正是這個道理,這世上一切最珍貴的事情,收效都慢。
但是有人就覺得,你不如就每天強迫學生背、你把應試竅門和技巧通通給他們,這樣看似能以最快速度提高成績,但其實有什麼用呢?實際上這個看上去快准狠的方式反而讓老師和學生都要費很大很大的苦功,收效卻是真正的甚微。況且強迫性記憶有效期很短,在這個過程中,興趣又幾乎被磨沒,背一點,考一點,忘一點,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成績不錯,到不了下學期就忘乾淨了,高考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對這門學科的長遠興趣,就更不可能顧及了。
有情懷的老師眼光並不止於分數和高考,但是有的人不理解,你和他講情懷談理想,他覺得可笑,不是真的可笑,而是他沒有,所以他理解不了。
我們帶著這份情懷,經過不斷地嘗試探索和努力,已經在課堂上、學生的成績和反饋上,見到巨大收效,有的學生通過老師的影響,上高一時一心覺得文科煩、因自己不擅長背誦而立志學理科,三年後卻因為濃厚興趣以高分考進了某211歷史系,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個同學收到錄取通知書後給他的歷史老師(我的同事)寫的那封信中說的許多話,那些話真的會賦予一個老師成就感,讓你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這就是老師不放棄情懷與興趣的成果。我們講的是「實踐出真知」,可是反對我們的人,卻一天講台都沒站過,甚至即使作為學生都不見得多優秀,那我們又何苦要與他爭呢?
世間許多事都是這樣,你喜歡讀書就偏有人跳出來說讀書沒有意義,你寵愛你自己的喵汪寶貝就偏有人跳出來問你你對你父母有沒有這麼好;你讓你自己的孩子不要碰ipad就偏有人跳出來說大人還玩兒手機呢……你穿了秋褲有人說你土,你不穿秋褲有人說你虎,不是這世上真理多,而是愚者眾。
有的人,只是為了反對你而反對你,或者為了嫉妒你而反對你,再或者為了博眼球、顯個性、證明自己不比任何人差而反對你,在反對的過程中跳著腳兒地把自己的膚淺毫無保留地高調示眾,幼稚得猶如正處在「寶寶叛逆期」的兩三歲小兒,那你就讓他自己玩兒唄,反正你說什麼,他也聽不懂。
這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說——「略略略略略不聽不看氣死你。」
你也可以跟他說——「是的!你說得對!」
留他一個人表演,你繞開走就是了,何苦給他當演出背景呢?又何苦為了他的膚淺而心焦和苦口婆心呢?過年的時候他又不給你磕頭,結婚的時候他也不給你敬茶,你犯不著為他操這份心啊,看幾頁書,刷刷知乎,再不行閉目養養神,幹嘛都比與他爭論有樂趣、有意義。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不爭,但有底線,反正我們又不會被愚者改變。
只要記住這個道理:sb不是你生的,你沒有教育的義務。
我認可爭吵是某種類型的打架……但我要指出的是,自然科學家之間的爭吵並不少見……新數據並不是想要就能隨時獲得,所以人們還是要爭吵,就「現有的數據下究竟哪一個理論更合理」而爭吵……(因此我的確不認為爭吵是自卑所導致的……)
但是我必須指出一點,實際上我們不需要避免爭吵……任何爭吵,一定是某種形式的學術爭論……似乎有些人會告知我,學術爭論的分歧是一種信念分歧,而能夠引發爭吵的還有態度分歧……但我要說的是,如果人們不把態度分歧誤認為是一種信念分歧的話,那麼態度分歧是不會引發爭吵的……此時此刻,這裡就有了一個學術爭論——「這兩個人之間的分歧究竟是信念分歧還是態度分歧」……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不要在意他人的語言是否刺耳」是避免學術爭論走向無疾而終的最好良藥……問題非常實用,和戾氣太重,怎麼才能變得平和?簡直量身為知乎設計。
讓你空虛的是爭論,而不是討論。
我們常常爭論而不是討論的源頭,在於我們不相信通過討論,彼此會達到一個進步的、全面的1+1&>2的觀點,而是固執己見,徒然地站在原地想要擊倒對方。
我根據爭論對象和問題類型分爭論的類型。
1). 爭論對象
一個社交平台一旦湧入過多流量,將不可避免地加重討論的戾氣。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中很少有人能堅守「君子不相欺於暗室」的精神,在網路上不遵守日常社交禮儀,隨心所欲亂逾矩。
正常社交禮儀其中一項,包括討論的正確、禮貌、有效的方法。
如果要反駁對方的觀點(如果對方觀點是禮貌而不反普世的話),應該是這幾步:表達對對方作答討論的感謝,以及觀點的尊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有邏輯有條理地鋪陳議論+引證和對方觀點具體齟齬之所在+再次表達感謝+表達友好討論的意願。
這個過程十分冗雜,我們大概只會對現實中的重要合作夥伴或上級這樣說話。但是如果掐頭去尾,去掉客套的成分,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不能平靜耐心地閱讀對方的觀點,自己臆想了一番,開始扣帽子安罪名;
不能理智客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觀點立不住腳,一著急上火就出口成臟。
受教育程度、閱歷深淺、年齡層次,甚至是爭論對象當天的心情,都可能影響到爭論者是否能做到以上兩點基本要求,同時我們也要自我要求:我在鍵盤上的輸入的這段話,能否毫不顧忌毫無修改地說給我的親友聽?而使我們的關係不致受損?
替爭論者判斷一下,如果他不符合要求,一笑而過,不予回復,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頭一兩次可能按捺不住回嘴,但是見多了就不怪了。
我們沒有教育和回爐重塑這些人的義務和時間。
2). 問題類型:嚴肅程度依次加深
如果爭論者合格,進入這部分討論。
A). 無傷大雅的個人選擇的價值觀爭論
大家見過最好看的人都長什麼樣子?
豆漿甜咸、香菜芹菜問題,娛樂向的討論很少上升到爭論範疇。
B). 日常生活中意見不合引發的爭論
很多人不會以這樣的方式表達:我現在的情緒+引發我現在情緒的原因+我希望對方做出的改變,以正常表達自己的訴求,而選擇在負面情緒里兜兜轉轉,畫地為牢,導致雞毛蒜皮的矛盾升級成滔天怒意。
改變溝通方式和相處模式來解決B類爭論。
C). 涉及整個社會價值觀取向的爭論
這類問題涉及的利益群體廣大,十分容易引發爭論:
為什麼有人說國家發展紅利與他們無關?如何批駁?
女權主義者到底在追求什麼?
如何看待「除了珍稀動物,貓與狗的地位最高」的言論?
可以據理力爭地反駁C類,但應該避免讓這類問題的討論升級成效率低下戾氣漫天的爭論,牢記對方的紙上觀點不會觸動我們的切實利益,避免把自己假想成受害者。
D). 科學和學術問題
鬼筆環肽:為什麼腫瘤細胞會發生多極分裂,還有腫瘤細胞能存在非整倍體?
鬼筆環肽:pna(肽核酸)是怎麼被發現的?還是化學家為了dna修復而設計的另一條鏈?
這類問題學術性強,討論基數小,爭論(不是學界觀點不同的討論)可能性低,但有時候門檻降低時,會引發一波又一波強烈的爭論。
那些挺轉基因的都真正了解轉基因技術嗎?
轉基因恐懼的來源是什麼?
這類問題的討論者如果遵循羅素的懷疑論,爭論可能性將會小很多。
當專家們都意見一致,相反的意見不能被視為絕對
當他們都意見一致時,這些意見可由不是專家的人當作是絕對的
當他們都認為沒有充分理由可使一個正面意見存在時,一般人最好是對他們的判斷懸疑不斷。
在D類爭論中,討論者應該保持敬畏和懷疑,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寧可不說話,不盡信權威,但不可不信權威,以減少缺乏科學素養的爭論和誤導群眾的可能。
知乎戾氣加重的部分原因,就在於討論者的不自覺,經常使D類問題無故升級為B類甚至C類,不生孩子對女性身體是否有生理影響【請盡量往醫學方面分析】?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之所以還有力氣與人爭論,是因為荷爾蒙多,生命力旺盛
之所以有空與人爭論,是因為除了口水仗,沒有啥別的可干
不僅利用別人的情緒,更要利用自己的情緒,利用自己的七情六慾去完成目標,而不是被自己的七情六慾所左右,半真半假的演戲,如此,你還會把口水仗當回事么?
避免與人爭論
記住垃圾人定律即可——
他們到處跑來跑去,身上充滿了負面垃圾:充滿了沮喪、憤怒、忌妒、算計、仇恨,充滿了傲慢與偏見、貪心不滿足、抱怨、比較,充滿了見不得人好、愚昧、無知、煩惱、報復、和充滿了失望。隨著心中的垃圾堆積又堆積,他們終需找個地方傾倒;有時候,我們剛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們身上丟....」「所以,無須介意!只要微笑、揮揮手、遠離他們,然後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路就行。千萬別將他們的負面垃圾接收再擴散給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或其它路人」這裡的底線是:快樂、成功的人絕對不讓『垃圾人』接管自己生活當中的任何一天!人生短暫,絕對不要浪費心思和精力在這些事上!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一笑而過!誰會和垃圾一般見識!
不說話,微笑,你說的有道理,微笑,微笑
很多時候我們和人吵架,只是因為對方和我們的價值觀不同。
我們對自己的評價源於別人的反饋,我們渴望正面反饋,喜歡與我們一樣的人,因為只有與我們價值觀一樣的人,會對我們的選擇給予肯定的評價,會讓我們感到溫暖。人都身處於群體之中,每個群體都有其文化,每種文化都有其價值觀,與群體價值觀一致的人,就是群體眼中的「自己人」,與群體價值觀不一致的人,就是群體眼中的「別人」。所以價值觀的異同,就是冷暖,就是善惡,就是「是敵是友」。群體總是自認有對「錯誤的人」進行糾正的義務,因此做出與群體不同的價值判斷是一件非常拉仇恨的事情,這等於在挑戰群體的正確和正義,為了維護自認為的正確和正義,群體必將予以討伐,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事實判斷有價值,但價值判斷才更能讓我們產生情緒,對很多人來說,「我對你錯」的自我確認,比知識和邏輯更能帶來快感。現在很多媒體和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和關注,故意將觀點擺得非常偏激,只有這樣鮮明的立場,能獲得價值觀相同者的強烈認同。「伐異」是為了「黨同」,「黨同」是為了「變現」,所以他們的發言,性質是商業性的而不是學術性的。獲得了「認同感」的被煽動的人們,人人都認為自己對,認為自己陣營對,把種種侮辱和謾罵加到對方陣營身上,口水橫飛,硝煙瀰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我們太習慣於一元的判斷標準,多元和包容都是奢侈的東西,「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這句話過於先進,以至於對群體毫無說服力,群體能讀懂的,只有人數和暴力,暴力就是勝利,勝利就是正義。
於是價值觀的分歧,就成了不共戴天的分歧。群體文化的鬥爭,就成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如果覺得這種分歧和鬥爭非常無聊,就該首先不對別人的價值主張惡言相向,其次是,不到別的群體面前鼓吹自己的價值主張——這既不能得到認同,也不能獲得理解,只能吸引一波仇恨,不明智,最後是,對別的群體的文化和價值觀,盡量包容、理解,這是他們的權利和自由。對事不對人地討論問題,多做事實判斷少做價值判斷,只參與知識性的話題,而不參與對某個人或某類人的判斷和評價。
如果一定要判斷和評價,最好只肯定不否定,畢竟「為自己的價值觀辯護」合情合理,而「攻擊別人的價值觀」是唐突的。在肯定的時候,最好言之有物,擺事實講道理,讓人即使在情感上不認同你,在理智上也能有一定認同。如果一定要否定,要做對事的評價,而不是對人的攻擊,不要犯「人身攻擊」的錯誤,要記得人即使真的做錯了也是正常的,不代表可以將其人格徹底否定。
我為什麼不喜歡在聊天群里撕
微信搜索關注本人公眾號:靜扯淡
說來慚愧,雖然我說我不喜歡在微信群里各種撕,但寫這篇文章的初衷,還是源於在聊天群里一場撕的經歷。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把自己覺得有思想和文字質感的文章,分享到一些我比較喜歡的聊天群里,當然前提是群規不限制的情況下,一般來說,主要是轉到在我看來比較有思想含量的群。而且也並不是常發,我會有意控制轉發數量,盡量避免引發他人的反感。當然,我自己建的群除外,我的地盤我做主嘛!
但即使這樣,最近當我轉發一篇文章之後,還是引發了一位群友很不客氣的質疑,認為我不該在群里不參與討論只轉發東西,說微信群應該是溝通交流討論問題的,如果要轉發文章,應該上微博。更自相矛盾的是,他竟稱微信群是相對私密的空間。呵呵,在微信群里你跟我談私密?你咋不把大馬路當成你家卧室呢?
我覺得他的觀點真的讓人無語,充滿了對微信群功能和禮儀的無知和誤解。分享轉發本身就是微信和微信群的一項重要功能,而且同樣也是一種溝通交流和討論問題。至於微信群,更是一種公眾生活生態,在不違反相關法律和群主群規的情況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也可以沉默潛水,閱讀分享。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也是社會的常態,而在公共生活中,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與不同的人相處,這前提就是對他人人身和不同觀點的尊重和理解。
確實,在各個微信聊天群里,我一般都很少發言,因為在我看來,聊天群里往往魚龍混雜,各種知識層面、修為素養、觀點見解的人都有,而且很多群友並沒有養成說理的習慣,對於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要麼在動機上質疑,要麼在道德上貶低,要麼在智商上諷刺,但就是不會就事論事,就理說理。
你替誰辯護,就說你是洗地、五毛、美分;你試圖說理,就說你灌雞湯、秀智商;你站的立場跟他對立,就說你是什麼婊、什麼賊,反正要麼扣帽子、要麼打棍子,根本不是說理的表達,只是語言的群架。
很多聊天群里的交流,往往只見一點,不及其餘,多情緒化的碰撞,少理智性的思考。這其中可能有思想的火花,但更多的,卻可能是無謂的口水。就像郭德綱的段子里說的:「遇到知音談幾句,不遇知音枉費舌尖」,在群里交流的都是成年人,由於大家成長環境不同,受的教育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其三觀自然也會不同。而一個人的三觀往往是最難改變的,因為長期的生活軌跡,會讓每個人形成自己固有的知識體系和邏輯話語,你想用隻言片語就將其改變或推翻,談何容易。
所以我們在聊天群里,經常看見在談一件事的時候,多是你說東他說西,你說鴨子他說雞,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而只有在共同的認知層面和話語體系上,雙方才有可能交流,正如夏蟲不可以語冰,跟三季人不說四季話,一個人坐在井底,就會把井口當成整個天空,摸到了一根象鞭,就以為摸到了整頭大象。跟這樣的人,你是講不清道理的,最終的結果就是浪費時間、破壞心情、影響他人。而我們的時間和生命如此寶貴,何必為一些無謂的人和事去浪費呢?
可能有人會說,不聊天你在聊天群里幹什麼?如果在聊天群就只能聊天不能轉發,那麼在卧室是不是就只能睡覺不能吃東西?在廁所是不是就只能大小便不能看書了?更何況,你喜歡在群里聊,所有人就都得陪你聊?你當是找三陪呢?有人願意聊天,有人願意看人聊天,有人感興趣就看兩眼說兩句,不感興趣就不看不說,有毛病嗎?沒毛病!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有人喜歡討論,有人喜歡閱讀,你覺得一篇文章滿世界都有,別人可能第一次看到,你不喜歡這個觀點,但不意味著別人就不贊成。你成天在群里嘚不嘚不管別人煩不煩,別人分享一篇文章就礙到您的眼了?這也太霸道了吧?只許你州官放火,不許人家百姓點燈啊?你真以為地球都要圍著你轉?世界都會因為你的好惡而改變?其實,如果想讓別人都按著你的意願來也很簡單,您自己建一個群,在群里您大可以當一個獨裁者,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定什麼規矩就定什麼規矩,只要不違法違紀,且有人願意陪你。
說實話,我也奇怪,在聊天群里總有這麼一些人,讓你感覺到他們簡直是用生命在聊天,無論白天還是深夜,你都能看到他們在刷屏,貌似很充實的樣子。我不知道當他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會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因為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類最無聊的聊天事業中。我懷疑最大的可能,是他們聊了很多天,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之所以喜歡分享轉發,是因為我覺得成型的思考可能比零散的爭辯更有意義,分享本身是一種交流,更是一種態度,我也希望通過我的分享和轉發,於人有所裨益和思索,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願意改變的人改變,讓願意汲取的人汲取,至於不願意接受的人,也完全可以無視。
正好最近《周沖的影像聲色》公眾號更新了一篇署名王小圈的文章,《如何修鍊成一個有趣的人》,其中提到:「在我營造幾十年的世界觀里,我堅不可破的知識和邏輯架構,因你做出了調整,現在,我的世界觀更完整更堅固了。找到一個能反駁我的人,把他有的但我沒有的世界分享給我。我就擁有了更多的世界。」
我們應該學做一個系統兼容的人,不要因與自己意見不合就急於反駁,不要因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不予了解。多思考別人說的是不是有道理,少以為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這樣既可能讓自己受益,又不至於招別人討厭。
一個人,只有謙抑,才有進步的空間,只有多元,才有多彩的世界。
著名學者徐復觀當年就曾因為隨意臧否一本書,而遭到過熊十力的痛罵:「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
多年後,徐復觀回憶到: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近年來,我每遇見覺得沒有什麼書值得去讀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聰明耽誤一生的人。
那些在網上沒有細看別人的觀點就開罵,沒有思索別人的道理就開撕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說來也巧,就在我與那位群友爭執的當晚,我喜歡的一個公眾號《海濤評論》也更新了一篇文章,《明白這些道理,是人生的趣事》,其中的幾條,彷彿就像是針對我們的這場爭執量身打造的,可以想見,在網上,類似這樣的人和事屢見不鮮,於王海濤也是深有同感。我就將其摘錄下來,供大家思考,也給自己一個提醒:
▲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不因為別人與我的價值觀不一致就辱罵他,但對危害我正當利益及公眾利益的價值觀保持憤怒。
▲只要別人的行為屬於他的權利和自由,即便看不慣,也保持緘默。
▲不與陌生人爭辯、吵架,不必謀求不相干的人對你的理解。
▲對公權力保持質疑,對私權力保持尊重。對公權,不能批評的,不讚美。對別人的私權,即便不維護,也絕不傷害。
▲知道什麼是偏激的,並保持距離:因為偏激的觀點總是更吸引人,激烈的行為總是更具煽動性。
▲不因噎廢食。比如,即便有人你不喜歡,比如他的價值觀與你不同,但如果他確實有明顯的某個優點,也要學習他的優點。我曾經從這樣的人身上受益匪淺。
▲價值觀是有對錯之分的。但一個人的價值觀很錯誤,不代表他不能取得世俗意義上的巨大成功;同樣,一個人價值觀很正確,也可能在世俗意義上窮困潦倒。然而,不能因為「腦殘」的人很成功,就不堅持和不追求正確的價值觀。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的這篇文章,也不單單是針對那位群友,雖然我不知道他接不接受我的意見,但在其他群友的紛紛表態下,他最終還是停止了這一話題的爭論,至少還不像有些群友,固執己見,無止無休,甚至動不動就人身攻擊,把嘲笑和辱罵當成戰鬥,把別人的退讓當成自己的勝利。
就像網上一個段子說的:永遠不要和一個傻×吵架,輸贏都不是好事。贏了,你只是吵贏了一個傻×啊!輸了,你連個傻×都吵不贏啊?當然,我們也不要輕易把別人看成傻×,我看他人是傻×,料傻×看我亦如是。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當你面對別人的質疑:你是不是有病啊?你可以非常客氣地回他:對啊,我有病,你沒有禮貌,讓我們原諒彼此的不完美,好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紛爭,題主你已身在江湖中,如何避的了紛爭?
題主如果一定要出世,隱於山林田野間,只需記得下面兩句話,可再無紛爭之憂:
世間所有的事都可以用兩句話來回答:「關你屁事」 和 「關我屁事」。
從此再無爭論的必要。
謝謝 @劉柯 邀請。
題主描述的情況,那種要強和爭論,應該是情緒影響多於認知因素吧,而 @源靖 的答案主要是在比較理性的時候能夠管用吧。
短的答案:
爭強好勝是因為自卑,被批評了感到受傷,為了保護自己所以去爭對錯。要改的話就調整自我評價,不讓被否認的情況直接威脅到你的自我評價。
長的答案:
假設一個人沒有情緒,只有純理性的思考,那麼當他的觀點被他人否定時,他會去判斷對方是否說的準確,是否帶來了新的信息和觀點,並且會嘗試將新的信息整合進自己的認知當中。可是人同時也是情感動物,被否定時除了認知上需要去整合新的信息,在情緒上也會有波動反應。
題主所提到的因為無意義小事而爭辯,說明爭辯的行為並不是理性的,出於對真理和事實的尊重。根據我的經驗猜測,多半還是因為爭辯對你來說是一種慣用的維護自尊,自信,避免受到否定和傷害的方式吧?
當一個人不論事情大小都去爭辯的時候,很顯然引起爭辯的緣由不是事情本身。那麼一個爭強好勝的人總是和不同的人,就不同的問題爭辯的時候,什麼因素是一直存在的呢?答案是「自我」。我們每個人都傾向於維持一種相對固定的自我認知方式,可是在遇到被否認的時候,就有可能需要調整自我認知,從「這個問題我是對的」變成「這個問題我有可能不對」或者「這個問題我是錯的」去。
這個過程本身沒什麼問題,很多人遇到我可能錯了的情況也會嘗試去理解接受。可是如果一個人把「我可能錯了」這樣的認知和其他一些體驗聯繫在一起,比如「我很愚蠢」、「我是個白痴」,那麼「我可能錯了」的認知帶來的反應就會被放大很多倍,讓人感到受傷,難過,憤怒等情緒。這時候為了避免自己感到這些情緒,我們本能的回應自然就是去嘗試證明自己沒錯,從而不會感到愚蠢,從而不會感到傷感和憤怒。
如果你的證明被對方再次反駁,你會感到更加受威脅,情緒反應會更激烈,從而更加努力地去爭辯。但是最後結果就像你說的,你會發現爭辯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並沒有因為爭辯而獲得更加積極的自我評價。
所以想要改變這個狀況,你可能需要從「什麼人或者事讓你把我錯了和我很愚蠢聯繫在一起?」這個問題入手。這種不合理的聯繫是如何形成的?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自己是錯的,就會自動聯想到自己是愚蠢、無能、不可愛、不值得被尊重的?
這種聯繫,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大多還是日積月累出來的自動反應。所以說,讓你形成這種聯繫的人,應該也是經常見面,相處的人吧?
至於是誰,就自己去反思回憶了。
當有一天,你遇到被否定的時候,不會自動聯想到自己是愚蠢的,失敗的這樣的念頭的時候,當你能夠在面對質疑和批判的時候,依然對自我保持一個比較積極,正面的自我評價的時候,爭強好勝的習慣就會消退。青春年少,長大就好。
給最高方針:掌握談話節奏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先看看是哪種爭論。
如果是工作上的路線出了偏差,那麼這個要考慮清楚——如果不爭論對你,或對你的直系領導有多大影響?你們站的是哪隊?如果利益損失大的話,絕不要逃避爭論。
當然我覺得你問的並不是這個,而是那些不那麼有意義的爭論。我猜你想問的是那種勞心費力引經據典,然後贏了累覺不愛,輸了藍瘦香菇的那種爭論。
如果是網上的爭論,我有個冷飲法。就是你憤怒已極,剛想用顫抖的手敲鍵盤時,先喝口冷飲,閉上眼十秒,冷靜一下。然後反思一下自己要說的話,有沒有被人抓住漏洞反駁的可能。
想的越仔細,越可能覺得自己漏洞百出。然後就把敲出來的一堆字刪掉了。然後開始猶豫要不要繼續敲出來,然後就想「過會再說吧」,然後真的過一會了,你就懶得繼續爭論了。
你最想問的情況應該是下面這種。
如果是現實中的無意義爭論,你要是捨得扮豬,也並非沒有吃虎的可能。但是你要是非得扮虎,你就要承擔一個百獸之王的考驗。你要是把裝傻玩到了極致,別人在爭論的時候絕不會想到反駁你,你也不用捲入無意義的爭論中。
先按照印象分析對方。如果是正常聊天人群就不用發動技能,如果是愛爭論的噴子,就學學我的套路。
譬如我本人的親身案例:
案例
別人: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的事嗎?(這是想釣魚我,然後把我批判一番)
我:知道,布希勝出了。(勞資混知乎的還不知道你這點小伎倆?我可是四月份就開始支持川普的,但是我非得氣得你說不出話來,讓你先嘗嘗累覺不愛的味道)
別人:布希?這都哪年的黃曆了?
我:我說的是小布希。(明知故答,對方一定認為你是個傻X)
別人:你該看看新聞了,別死宅了!(拂袖而去,你小勝,勝利的喜悅圍繞著你)
如果一開始就覺得這傢伙打算和你爭論一番,你就別和他硬剛了。這樣損失大,你要避其鋒銳,空乏其身。這個案例要活學活用,氣人於無形。如果這個人不死心非給你科普,你就轉彎抹角氣他,把他氣得說不出話為止。如果他說髒話,你就以更高聲更長篇大論的髒話回應。
案例延伸(現實情況是到案例結束就終止了,如果這人不死心,你就看看案例延伸):
別人:現在美國的總統是特朗普。
我:給唐老鴨配音的那個吧。
別人:這和唐老鴨有毛的關係?
我:這讀音差不多呀。
別人:這差遠了!
我:明明一樣啊。
別人:好吧,美國總統是川普。
我:哦。美國人還真開放。
別人:這有毛的關係!
我:你想啊,一個四川人都能當美國總統。
別人:誰告訴你是四川人的?
我:你說的四川普啊。
別人:四川普......
我:你看看,又說一遍,還賴我。
別人:好吧,你關注轉基因食品嗎?
我:這我當然知道。今年還有個電影演這個事呢。
別人:啊?這還有電影?
我:這麼火的電影你別告訴我你沒看過?你太low了。
別人:什麼電影啊?
我:《湄公河行動》。
別人:這有毛的關係!
我:你不說海洛因么?
別人:我說的是轉基因食品。
我:哦哦,這個啊。有科學家反對轉基因來著。
別人:誰呀。
我:張悟本。你得多學習學習。多吃綠豆有好處,治百病。
別人:(關愛傻子的眼神)我還有事先走了。
總結起來,就是以「裝耳背」為基礎,「答非所問」為手段,「大智若愚」為外衣,「活學活用」為最高宗旨。在爭論前就把對方氣個半死,保證爭論大大減少。
計謀百出:
兒時父母離異,我跟媽媽長大,經歷水深火熱,如今生活好了,爺爺奶奶卻要認我這個孫子,我該怎麼辦? - 渭水徐公的回答 - 知乎正面懟討厭過分的親戚是怎樣一種體驗? - 渭水徐公的回答 - 知乎
領導過生日,和同事合買了禮物,但是領導好像認為是她一個人買的,我應該暗示她嗎? - 渭水徐公的回答 - 知乎
假如你是新任命的團隊負責人,團隊中好幾個資格老比你老的骨幹員工對你很不服氣,你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渭水徐公的回答 - 知乎
婆婆信傳銷和大師,已經花了很多錢? - 渭水徐公的回答 - 知乎
推薦閱讀:
※如何消除優越感?
※如果人類不會說謊,世界將會怎樣?
※如果沒有嫉妒,人類社會都會有什麼改變?
※你是如何看待現在流行的老夫少妻的社會現象的?
※什麼是「common p-bel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