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紅樓夢82回中林黛玉好像勸賈寶玉讀書 她不是從來不說這些「混賬話」的嗎?
這個問題是個很好的問題。可惜回答的太......
一堆答案和評論,什麼這是高鶚寫的呀,不是曹雪芹寫的。更有甚者,還諷刺別人。
我當然知道後面不是曹雪芹寫的,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假如曹雪芹要寫,會不會讓林妹妹說出這種「混賬話」,理由是什麼?這不很有趣嗎?
知乎越來越沒趣!
以下原答案。
原文是在八十二回。
黛玉道:「我們女孩兒家雖然不要這個,但小時跟著你們雨村先生念書,也曾看過。內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遠的。那時候雖不大懂,也覺得好,不可一概抹倒。況且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
我很討厭這段,原因倒不是黛玉勸寶玉取功名,而是黛玉提賈雨村的教導。前八十回中,黛玉對這個老師,沒有提及一句,兩人自從上京以後就再也沒有任何聯繫。賈雨村心裡這個女學生,不過是他巴結權貴的一個機會,用過就不會記得了。同樣,賈雨村對甄士隱一家也是如此薄情忘恩。而黛玉對這個老師,一是可能年幼,感情不深,再加上她身在深閨,男女之防,也不會記得這個老師了。我就有一個小小的個人偏見,覺得,如果從冰清玉潔林妹妹的嘴裡說出賈雨村這三個字,就是對黛玉的極大侮辱。我很少討厭《紅樓夢》中的人物,但賈雨村是其中一個。
回到題主的問題,黛玉有沒有可能說出「混賬話」,讓寶玉讀書取功名呢?我的答案是「會」。
黛玉在前八十回中的性格是一直在變化的,讀者通常眼中的小性、目下無塵等等性格,都是黛玉在前四十回中表現出來的。後四十回中,黛玉這些個性已經收斂很多了。前四十回,黛玉和王熙鳳倒挺像的。我在一個答案中提到,黛玉很喜歡對人冷笑,但是到了後四十回,幾乎就沒有對別人冷笑過了。讓黛玉轉變的關鍵,是寶釵對黛玉的一番教導。
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謔補餘音》
所以偺們女孩兒家不認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連做詩寫字等事,這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才是好;只是如今並聽不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並不是書誤了他,可惜他把書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至於你我,只該做些針線紡績的事才是,偏又認得幾個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書看也罷了,最怕見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應「是」的一字。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
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時候,又無姐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
這兩回中,黛玉對寶釵的勸說是深深地聽進去了。她也是這麼做的。
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 慈姨媽愛語慰痴顰》
紫鵑便說道:「從此偺們只可說話,別動手動腳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著不尊重,打緊的那起混賬行子們背地裡說你。你總不留心,還自管和小時一般行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們,不叫和你說笑。你近來瞧他,遠著你還恐遠不及呢!」
紫鵑這番話是對寶玉說的,提到黛玉有意遠離寶玉,這裡可以理解為,因為年齡的原因,黛玉在成長了,而寶玉卻一直沒有長大(或者說不願長大)。
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
「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亂改了,快去干正經事罷。剛才太太打發人叫你,說明兒一早過大舅母那邊去呢。你二姐姐已有了人家求准了,所以叫你們過去呢。」寶玉忙道:「何必如此忙?我身上也不大好,明兒還未必能去呢。」黛玉道:「又來了,我勸你把脾氣改改罷。一年大,二年小,--」一面說話,一面咳嗽起來。
這裡則是黛玉自己的看法,可以說是對紫鵑話的權威解釋。黛玉開始讓寶玉「干正經事」,讓寶玉改脾氣。這是寶玉萬萬沒想到的,黛玉的嘴裡也會說出他所謂的「混賬話」了。在聽到之後,寶玉一下難以接受,有點恍惚:
寶玉只得悶悶的轉步,忽想起黛玉無人隨伴,忙命小丫頭子跟送回去。
寶玉何時會忘記林妹妹,連有沒有吃藥、每夜咳幾回這些小事都時刻掛心頭上。竟然讓黛玉大晚上一人回去,過會才想起她無人陪伴。
所以,我認為黛玉很有可能會說出那些「混賬話」。這也正是《紅樓夢》的悲哀之處,每個人都會成長,都會妥協,都會變成討厭的「魚眼睛」。曹公也許不願林妹妹接受這無情地折磨,讓她早早離開吧!
以下錄黛玉的「 勸」:
第九回:
聽寶玉說上學去,因笑道:「好!這一去,可是要蟾宮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
第十九回:
寶玉上黛玉那去,黛玉看見寶玉左邊腮上有紐扣大小的一塊血跡,便欠身湊近前來,以手撫之細看道:「這又是誰的指甲劃破了?」寶玉倒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劃的,只怕是才剛替她們淘澄胭脂膏子濺上了一點兒。」說著,便找絹子要擦。黛玉便用自己的絹子替他擦了,咂著嘴兒說道:「你又干這些事了。——干也罷了,必定還要帶出幌子來。就是舅舅看不見,別人看見了,又當作奇怪事新鮮話兒去學舌討好兒,吹到舅舅耳朵里,大家又該不得心靜了。」
第三十四回:
此時林黛玉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得利害。聽了寶玉這番話,心中雖然有萬句言語,只是不能說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說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寶玉聽說,便長嘆一聲,道:「你放心,別說這樣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
第六十二回:
黛玉道:「咱們也太費了。我雖不管事,心理每常閑了,替他們一算,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至後手不接。」寶玉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不短了咱們兩個人的。」黛玉聽了,轉身就往廳上尋寶釵說笑去了。
第七十九回:
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恰就妥當了: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陡然變色。雖有無限狐疑,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含笑點頭稱妙,說:「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亂改了,快去干正經事罷。剛才太太打發人叫你,說明兒一早過大舅母那邊去呢。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所以叫你們過去呢。」寶玉忙道:「何必如此忙?我身上也不大好,明兒還未必能去呢。」黛玉道:「又來了!我勸你把脾氣改改罷。一年大,二年小,……」
還可以補充的是第十八回,小小年齡的林黛玉已經寫出「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這樣的頌聖詩了。
總體來說,「林瀟湘魁奪菊花詩」一節已經給人物定調,性靈的林妹妹當然也有體察庶務的一面,但沒有勸賈寶玉走上「仕途經濟」那條路。如果她知道「仕途經濟」意味著如賈雨村這樣的「祿蠹」,或者一干「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的賈府子孫,更不會這麼做。知己二字她是當得起的。
謝邀,作為一個堅定的釵黛合一理論支持者,並不覺得這段有什麼突兀的,黛玉也會長大,也會揚棄地看待事物,如果黛玉自始至終反對科舉,反對仕途經濟,她那探花老爹又怎麼說呢?
林妹妹在八十二回以前有勸過寶玉讀書嗎?我覺得是有的。
只不過在之前,林妹妹對賈寶玉的勸,是「這一去可是要蟾宮折桂了」的打趣,是「你又干這些事了」的掩護,是「從此都改了吧」的擔憂。寓情於景,在寶玉聽來又順耳又熨帖,全然不是寶姐姐那種直截了當帶著說教口氣「經濟仕途」的「混賬話」。所以他引林妹妹為知己,對待寶姐姐卻是抬腳就走。
在這個階段,賈府正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繁盛時期,寶玉每日里做些富貴閑人的勾當,只求和姐妹們時時刻刻在一處。黛玉還有些憂心她和寶玉的愛情,和寶玉猜疑試探「半含酸」。至於賈府將來會如何,對他們來說似乎是個很遙遠的事情。
然而人是會慢慢成長起來的。自從寶玉對黛玉說了「你放心」以後,黛玉的心忽然就沉著安定下來,之前的小性全然不見。而和寶釵「互剖金蘭語」以後,她更是成熟起來,不再「自誤」。
但寶玉並沒有跟上林妹妹成長的腳步,在大觀園裡的女性們都已經開始看到大廈將傾的未來的時候,他卻依然停留在原地,以為那些富貴繁華會永久的存在。
這個時候探春已經開始在大觀園裡興利除宿弊,寶釵更不消說,早年遭遇的變故使得她看得更遠更細,行動處事更加周全妥帖,在探春大刀闊斧的改革的時候,她以小惠全大體,在細節上默默的支持著探春。林妹妹雖然沒有參與到大觀園的管理中來,但並不說明她心裡不清楚。連鳳姐也說林妹妹是好的,只是身體跟不上。
所以才有了下面這段。
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也太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閑了,替他們一算,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不短了咱們兩個人的。」
黛玉聽了,轉身就往廳上尋寶釵說笑去了。
在黛玉看出賈府的窘境,並且和寶玉說的時候,寶玉是什麼態度呢?渾然不以為意。該說他什麼好呢?可能是蠢吧。所以林妹妹轉身就走,找寶釵去了。
曹雪芹在開篇就說「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和大觀園裡那些清醒聰慧的女子相比,寶玉確實是差了一截的。但是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在那樣一個時代,挽救家族將亡,帶領家族中興這樣的重擔,是必須要由男性來承擔的。而女性無論是多麼有遠見卓識,也無法阻止賈府往抄家滅族的道路上越行越遠。所以探春才哀嘆「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業來,那時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我亂說的。」面對抄檢大觀園時,字字泣血「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可是古人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呢!」寶玉在鳳姐來查抄的時候,卻一聲不吭,全然不知這代表著什麼。
就是這麼一個後知後覺對命運一無所知的寶玉,才是挽救家族命運的關鍵人物。但是他什麼也做不了。
秦可卿死前託夢給鳳姐要置祭田和家塾,以免後慮。但眼前的富貴令人忘了想將來的退路,賈府往必敗的路上一路前進。寶姐姐早眾人一步就已經看到頹勢,她想讓「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希冀自己能讓滑向深淵的速度緩一緩,然而身為女性使她無力阻攔。她想讓寶玉正視到自己的責任,走上仕途經濟之道,反轉這一切,但寶玉說這是混賬話。不知道這樣對寶釵來說是一種怎樣的煎熬。
林妹妹那樣水晶心肝的人對這一切難道會不清楚嗎?她是列侯的後代,探花的女兒,簪纓世家出身的千金小姐。在家族富貴有底氣的時候,可以縱容寶玉的懵懂無知,但這一切都要煙消雲散的時候呢?林妹妹自己可能已經淚盡而去,但她心裡,應該是希望寶玉能夠好好的活著,而不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所以,林妹妹在八十回之前勸過寶玉,在八十回之後,我覺得她也會勸。但是怎麼勸,用什麼方式什麼語氣勸,卻不得而知,但我覺得不會是八十二回那樣的說法。畢竟曹雪芹沒寫完這本書,高鶚續的,讀起來實在是差點意思。謝@若風邀。
寶玉和黛玉從來沒有認為「正經事」是「混賬話」,相反寶玉是一直有補天之心的。寶玉早就說過除「明明德」外再無書。
他們所厭惡的只是「祿蠹」,討厭的是為了功名利祿所以才讀書的人。
這一點我們從最近的七十八回寶玉的《姽嫿詞》
也能看出來。
黛玉亦如是。
他們都願有所作為,只是清高,過於厭惡那個人人僅以功名利祿為高的朝堂。
這一邏輯在前八十回一以貫之。但是,第八十二回的黛玉說的是「取功名」,這實在太不是黛玉的處事邏輯了。八十回之前黛玉說的「一年大,二年小....」應是出於自己身體不好,年紀也到了可結婚的時候,她不想寶玉的反抗還那樣鋒芒畢露,讓老太太操心,也讓老太太始終將他當小孩子看,不給指親,又不好也羞於說太明。這可決不是讓寶玉去考取功名的意思。
故我的觀點是,這是高鶚續書的敗筆,不是曹公本意。
首先是兩個人寫的 其次曹雪芹後來各種蹭飯做人門客 也想來個功名 畢竟生活所迫 有詩為證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人總是要變得 如果最後黛玉和寶玉在一起 倆人沒有什麼收入 黛玉也會變成每天為柴米油鹽姜醋茶發愁的婆子 寶玉會成為相公門客 陪達官貴人吟詩作對
拋開續書的原因,說說我自己的一點見解,如有狹隘之處請見諒。縱觀榮國府,到賈寶玉這一代,最開始的繼承人肯定是賈珠啊,所以賈政悉心教養,樣樣出色。不過賈珠去世早,嫡系男子只有寶玉,所以以後頂門立戶肯定是寶玉逃脫不了的責任,寶玉之前可是不理家事的,只想活著同姐妹們一處,死了一起化灰化煙。是姐妹們一個個離去讓寶玉認識到自己的願望終究是實現不了,所以黛玉的話只是給了寶玉提醒,例如之前有答主指出,黛玉和寶玉在七十九回的對話問題,可見寶玉一時無法接受已經必須要承擔責任的現實,黛玉已經長大了,委婉的勸誡寶玉也不是不可能的,回到問題,卻也應該不是續書寫的那樣。
用功讀書,怎麼會從我嘴巴說出。
不想你輸,所以叫你用功讀書。
樓上的同學已經答了。
紅樓夢分做兩截是公認的了,後四十回我也看得少。
就我個人觀點,林妹妹的性格,是鮮活多姿一類,她極有才華,文學觀點偏向於「情韻」,而不是寶釵的「理趣」。
清朝學術氣氛濃厚,影響文學。寶釵便是偏於博學多才一類。而林妹妹,怎麼看都是袁枚性靈一派,講究內心情感自然抒發。
讀書是都讀的,問題是讀法。
那種講道學,講學問,講經講典的學問文章——照我看,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合林妹妹口味的。
再談林妹妹會否勸告寶玉上進讀書的問題。她會勸寶玉去學自己所看不上的文章,作敲門磚,博取功名嗎?
實話說,這不是討論林妹妹,這是在討論寶玉,是討論曹雪芹的功名觀。
寶玉是個不愛讀書(儒家道學)的,但實際上,他也並不是完全不拿學問道德當回事,他也曾有過一番關於文死諫武死戰的言論。他不是完全不懂事。
他對功名的態度應該是混入了曹雪芹的態度:求得了也沒有用。寶玉認為這些話刺耳,實際上是曹雪芹飽嘗人情冷暖見慣世態炎涼之後覺得這些話刺耳。這種觀點,是好了歌里的。這種觀點,並不是孩子的天真語,而是比博取功名更高一級的思想。
這是高鄂寫的混帳話 我林妹妹不背鍋
謝邀。每個人都有自己理解的林黛玉,高鶚的續書寫了自己理解的黛玉。我覺得林妹妹不會說這樣的話。個人感覺,林黛玉更有東晉名士之風流。看她寫的詩:「孤標傲世皆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說是借問菊來問自己也不為過。誠然,黛玉是一個標準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禮,但骨子裡自由其清高,不懈這些功名利祿。
續書而已
不太同意高票答案。賈雨村在全書是很重要的一個楔子,他是寒門子弟,從甄士隱處得銀,第二天天不亮就去趕仕途了。後期碰到英蓮,居然也不搭救,裝不認識裝無瓜葛。再到後來出現就是用權力逼石獃子交出古董扇。似乎這個人物從頭到尾真的是「薄情忘恩」,一無是處。
我是這麼理解這個人物的。甄士隱贈銀這一段,我覺得就是賈雨村真實的名士風流那一套,大恩不言謝,一切心照。所以,後來科舉得中,不按官場的套路來,惹得上面下面都抱怨,然後被人蔘一本丟了官。
一個人一旦品嘗過權力的滋味,就再也離不開他了。而英蓮一案,至少說明此時的他還不算壞,畢竟甄士隱已沒,如果英蓮還在拐子手中,我相信這時候的他是會救的。但這是薛家大少搶她過去當侍妾,坦白說,這個結局並不壞,壞的是那個馮淵,顯然賈雨村毫無動力去幫他洗雪且也辦不到,而英蓮進薛家,至少在當時人看來,甚至是祖上燒高香的好了。
那麼時間點再往前推,講賈雨村進黛玉府中當教習。書中也說了,黛玉一則病弱,二則極聰明,上課時間不多,且學得非常快,教學任務很輕鬆。官場的那一套玩法,我覺得他反而是從林如海處學到了真正的豪門大戶是怎麼玩官場的,眼界大開。
一方面這時候的賈雨村還殘留著一些舊時習慣,被幼小的黛玉潛移默化,學了部分;一方面在官宦大家做事,這點寒門出身又栽過跟頭,有機會學習系統學習官場潛規則,慢慢開始被同化,感覺只要再有機會,就可以真正在官場騰飛了。
之所以有這個猜想,是因為林如海,很明顯是賈珠的進化版,學的是八股孺學那一派;賈敏,很明顯是賈母的進化版,外在名士內在其實也嚴格按當時的潛規則行事。黛玉的這個性格,不像承繼她的父母。
而再看,賈雨村,前半生信奉的是不拘禮數的那一套;八股作文不過是敲門磚,後來又學會了官場潛規則的那一套。不拘禮數也就是心中無底限,又學會了鑽營那套,反而做的惡比一味鑽營的人更大更狠。
現在再來說黛玉。她從寶玉挨打那回,就讓寶玉陽奉陰違,裝著讀讀書也好啊,免得吃虧。那麼,隨著寶玉年歲漸長,自然會勸寶玉也陽奉陰違,免得吃虧。畢竟賈政完全是玩不轉官場潛規則的那一套的,老爹賈政珠玉在前,難免有忍不住擔心寶玉以後吃虧的心思,讓他儘快熟悉規則。
看到了嗎?黛玉骨子裡是有一點「孤」的個性在裡面的,只在乎自己和寶玉,這點跟賈雨村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因為她從頭到尾沒有提過一個對她有恩惠的賈家,至少賈母也是真心疼她的,這中間看似無差別,又甚有差別。
所以,黛玉會不會說這些「混帳話」呢?不會,她的出發點只存在於寶玉這個人身上,對寶玉有益的她就會勸寶玉這麼干,管他合不合禮數,並不像寶釵湘雲,勸他的同時會帶上賈家,說什麼老太太、太太會擔心云云。
紅樓夢後面的不要太認真
續書 所以會有一些漏洞吧
畢竟高和曹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而且曹寫東西伏筆聯繫太多太細微有埋的太遠
我們現在是各種紅學研究
我們自己通過閱讀自己對書分析
然後現在一起在網上討論
我們才能收集到這麼多伏筆細節劇情是否合理
高很難面面俱到 畢竟前面不是出自他手
他本來文筆不如曹 對故事細節把握更不可能像曹那樣知道前面鋪墊後面發展
其實我們看別人的東西或許能看出哪裡不好
但是讓我們去續一個更合理的我們還不如高
我覺得這段勸不勸不說
黛玉肯定不會把賈雨村這種市儈的話聽進去放心上
因為後四十回是高鄂撰寫的啊,和曹雪芹本意不一樣的。
每個人都說的好像後40回是高鶚寫的是一個定論一樣。
謝邀。
這是續書,不作過分解讀。
紅樓已有多年未讀,看了其他人的回答,基本上已經說到點子上了。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便是82回時已經是別人的續作了,至於是誰寫的已經不可考證了,但是有一點還是能很清楚的知道的,那就是續作的作者想法和理念與曹雪芹有很大的不同了。
紅樓後期有許多前後不接的地方,這點不提,只能說續寫的人更多的希望連黛玉這種寶玉在大觀園唯一想法相同的人能做出這種讓這本書不再是那麼超前,續作的人還是脫離不了當時的價值觀,讓本來世外仙株的黛玉染上俗氣。當然人都不能免俗,如此想想,紅樓終究還是如夢幻一般,生活在此俗世,寶玉所想還是非常人所能想的。
推薦閱讀:
※紅樓夢中黛玉進賈府時「時時注意,處處留心」可謂十分謹慎,與後來「情商低」愛使小性子矛盾嗎?
※如果甄嬛嫁給賈璉,她和王熙鳳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為什麼《紅樓夢》中的賈家不僅與薛史王這樣的豪門結親,也與尤氏、秦氏這樣的「寒門」結親?
※迎春有什麼優點嗎?
※你身邊人以什麼理由拒絕過閱讀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