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MDR-1000X 和 Bose QuietComfort 35 的對比體驗如何及如何選擇?

如題,希望有實際使用過的用戶,可以從降噪效果、佩戴舒適度、音質、操作便捷度、續航、藍牙連接速度/質量、做工用料等方面對比評價一下。


謝邀

作為QC35和MDR1000X兩款耳機都用過的人,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定位相似的產品。

先說結論:個人認為MDR1000X在多面優於QC35,50刀的差價很是值得。


下面詳細對比各個方面


本人在九月初購買了QC35,但是不到一個月就發現了MDR1000X這款新出的耳機,最初的媒體評價相當高,且有我很希望的拾環境音的功能,於是退了QC35,預定了MDR1000X,沒有無線耳機熬了半個月,終於在開賣的第二天收到了這款耳機。

先說降噪,

畢竟這是這兩款耳機最大的賣點。索尼現在已經撼動了Bose作為降噪耳機老大的地位, MDR1000X對環境噪音和人聲的抑制效果好於QC35,MDR1000X有一個智能優化降噪的功能,但是我並沒有能夠感到明顯的區別。


關於音質,

MDR1000X也是明顯領先的,QC35中頻還算可以,整體只能說是勉強能聽,光考慮聲音的話完全不值350刀的價格,MDR1000X低音有力度的多,整體也通透不少,並且MDR1000X有LADC支持,雖說我並不是十分在意但是有這個選擇在音質方面索尼能夠碾壓Bose。


功能方面來講,

對於Bose索尼依然是碾壓。 QC20的拾環境音模式很是有用,但是QC35卻還是什麼特殊功能都沒有,並且降噪是與藍牙連接強制同步開啟,完全沒有不開啟降噪用藍牙聽歌的選擇。外部只有一個滑鈕用來控制系統開啟/關閉,和三個常規的媒體控制 的實體按鍵。MDR1000X想比就有許多方便的功能,左耳罩有三個按鈕:電源,降噪和降噪模式,降噪功能是可以獨立開關的,並且有拾取環境音和拾取人聲(僅抑制噪音)的模式。媒體可通過右耳罩外側內置的觸控面板控制,音量,曲目,接聽電話甚至可以喚醒Siri和Google
Assistan,並且還有一個亮點:Quick attention模式,僅需用手掌蓋住右耳罩即可開啟,這樣耳機會自動降低音樂音量並開始拾取環境音。日常生活中戴著耳機需要與人交流的時候這個功能實在是太貼心,動作也十分優雅,Bose的話就只能麻煩地將一邊耳罩摘下。


與設備連接方面:

Bose做的不錯,有multipoint藍牙功能,可以同時連接兩台設備,但是時常會出現一些小的bug,比如連接兩台設備時會出現連接不穩定的情況(聲音斷斷續續),一台設備暫停播放後另一台會依然被靜音,而且對於有三台設備的人,設備管理比較麻煩,需要用到移動設備上的專用軟體,並且經常需要強制重新藍牙配對。理想很豐滿然而現實實在很不完美。專用軟體現在只能夠管理藍牙連接和對設備命名(不錯的功能), 不像QC30可以進行EQ調整。

MDR1000X的連接模式就更為傳統,能夠藍牙配對多個設備(至少四台,上限沒有嘗試過),但是切換設備的話需要從當前設備選擇斷開連接,無法僅從耳機上操作,不過與已配對的設備連接相當迅速。

兩款耳機佩戴方面差異不大,都很舒適。Bose略輕幾十克,並不明顯。個人感受是MDR1000X長時間佩戴下較QC35更容易疲勞一些。


總結:綜合來講,MDR1000X除佩戴外各方面均比QC35強出不少,不在意50刀差價的話,強烈建議購買MDR1000X。

小細節:索尼給的防纏擾3.5mm音頻線的質量很不錯,又粗又長,Bose摳門的地攤貨級別小細線根本沒法比。

---------------------

評論區有bose粉我實在有點看不下去,沒有親身體驗沒有比較,只靠強詞奪理來誤導別人。


之前買了qc35和1000x,寫了一些對比。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對某些方面有了新的看法,所以更新一下。
原來1000x買的是米灰色,給老婆聽了三分鐘後直接被徵用了,只好再買了台黑色。可惜這台黑色有些瑕疵,扭頭時咔吱咔吱響。sony說這是工藝差異屬於正常現象,而賣家在我確認並評價後裝死不管了,最後只好吃悶虧。
建議大家還是京東買,萬一出問題還可以在7天內申請退貨。

樣子:都挺好看的,1000X金屬感更強一些,特別是米灰色。耳機大小差不多,1000X稍微重一點,區別不大。

佩戴:1000X偏硬,感覺不像QC35那樣完全貼合你的耳部,不過相對的悶熱感沒那麼強烈。

底噪:1000X略有一點點底噪,不是夜深人靜時很難聽出來,基本沒有影響。不過耳壓感比較強烈,聽久了耳朵會有一點漲,這種感覺是聽QC35時沒有的。

降噪:1000X對高頻噪音的降噪效果更好一些,削弱幅度更大,因此1000X對人聲的降噪效果比QC35好。

連接:兩者都可以使用NFC快速匹配設備,而QC35還可以同時連接兩台設備並且在設備之間快速切換。相比之下QC35更方便一些。

傳輸:1000X支持LDAC,解決藍牙音頻帶寬不足的問題,實現高品質聲音的傳輸。這方面QC35就比較遜色了,並不支持APTX。

音質:拿A35+hi-res flac聽了幾天,1000X的表現令人滿意,聲音層次感強,聲域較廣細節還原佳,人聲甜美清澈,相比之下QC35除了動詞打次感強點外就沒什麼特色了,比較平淡。音質方面還是大法比較厲害,可能和LDAC傳輸方式也有一定關係。

操作:1000X觸控操作簡單有趣,來福四帶二,特別是快速提醒功能只要用手遮住右耳就能臨時取消降噪,方便與人對話。不過觸控的副作用是有時候會誤觸,特別是戴上戴下耳機的時候。

續航:都是20小時左右,不過充電時間1000X寫了4小時,幾乎是QC35的一倍了。QC35充電非常快,一個多小時就搞定了。

總結:除了佩戴舒適度和連接便捷性方面稍為遜色一些,其它方面大法幾乎是全面壓制BOSE,使得1000X成為今年最好的降噪耳機!


很多答案都從用戶聽感體驗角度分析了兩者,我就針對兩款耳機降噪性能來個測試分析吧(這可是我的處女答呢)。

按照國際測評慣例,先曬一下裝備(不留痕迹裝個逼):

首先,再介紹一下兩款耳機的降噪設置:

  • Bose QC35隻有一個開關撥鈕,開機即開啟降噪,關機即關閉降噪。
  • Sony MDR-1000X則自帶三個降噪場景,開機後耳機會按照不同環境聲進行降噪場景自主選擇。

然後,請再允許我介紹一下本次降噪測量的5個小步驟:

  1. 播放選好的環境雜訊

  2. 將耳機放在人工頭(Dummy Head)上錄製雙耳處的聲音

  3. 開啟耳機的降噪功能,再次錄製雙耳處聲音

  4. 兩次錄製的聲壓級相減,得到該耳機在該環境聲的降噪能力

  5. 作出其頻響曲線

測量實驗時,我選擇了86dB的白雜訊作為環境聲,並分別繪製出了兩款耳機對不同頻段降噪前後差異的曲線。

紅色為Bose,綠色為Sony。橫坐標f為頻率,縱坐標L為降噪後-降噪前的聲壓級差。


通俗理解,就是:

曲線越往下越好(降噪深度大);

曲線與L=0圍起來的面積越大越好(總體降噪能力);

曲線比L=0高出的部分面積越小越好(高頻上翹少)。

對照著圖片,咱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降噪深度(也就是曲線最低點):

在100-200Hz頻段,兩款耳機的最大降噪深度都超過了30dB,這也反映出Bose和Sony的降噪能力都棒棒的。並且,Sony比Bose在降噪深度還領先了2dB左右。第一輪,Sony勝。


接下來,咱再看看低頻降噪情況(圖左邊部分):

明顯看到綠線都在紅線下方,也就是說Sony對於低頻雜訊的降噪效果更佳明顯。第二輪,Sony勝。


然後,咱再比較中頻情況(圖中間部分):

200-1000Hz對於降噪耳機基本是最重要的頻段。這個範圍,Bose的降噪效果完全壓制了Sony。這一輪,Bose完勝。


最後,咱再看一眼高頻上翹的問題(曲線最高點):

因為降噪的本質問題, 高頻上翹是很難避免的現象。Bose和Sony都已經在儘力抑制它的出現。相較而言還是Bose做得好一點。這一輪,Bose略勝。

總結來看,Bose和Sony在降噪效果上平分秋色。但鑒於雜訊頻段主要集中在中頻,我主觀偏向Bose在降噪的取捨上更勝一籌。

另外,因為Bose只有一種降噪模式,無論什麼情況它永遠都會是像圖中的紅線一樣。但還記得前面說到了Sony有仨降噪場景嗎?理論上講也應該可以得到它在三個場景下的三條不同降噪曲線才對。


所以我為了讓Sony MDR-1000X能呈現出三種不同的降噪性質,又用不同環境聲試了試。最終我得到了下圖(掌聲,給我的掌聲在哪裡?):

圖中所示的三條線分別對應了1000X的三個降噪模式。(其中的綠線就是前面86dB白雜訊下Sony的綠線哦。)在安靜及另一種嘈雜環境,耳機會分別呈現出紅線、藍線所示的降噪性能。

從圖中不難發現,在安靜環境下,耳機的降噪深度和高頻上翹同時變差;而在噪雜環境下兩者則一同增強。


其實,Sony之所以這樣設置的原因,主要是源於安靜環境下,人會對聲音特別敏感,突然來個1kHz的聲音你立馬就能聽到。所以高頻上翹問題在這種情景下是最最需要解決的痛點。


然而,嘈雜環境卻自帶掩蔽(Masking)功能,這就導致人耳對各種聲音的反應比較遲鈍。所以比起高頻問題,把降噪深度做好變得更加重要。

最後還要再補充一句,Sony官網宣傳MDR-1000X是人工智慧降噪,但實際上它的三種降噪模式是早就預設好的,靠耳機的麥克風監聽環境聲音適配而已。這樣的功能是真『AI』,還是只是吸引消費者的噱頭,就請大家各自評判吧。

最後,賣個萌:感興趣Bose的QC25和QC35降噪能力有多大差別嗎?關注公眾號『會聽聲學』(id:huitingshengxue),回復『QC』就可以收到相關資料啦。


之前是用100abn,後來入了mdr1000x,之後又入了qc35。就不按照標準議論文格式分析和對比了,就隨便說說自己的感受。

題主要問的幾個方面@CHeSTer回答的都比較清楚也我也基本同意,可是我還是入了qc35的原因就是因為mdr1000x我帶著不舒服!不舒服!耳朵疼!聽一首歌耳朵就有點難受了!

100abn的佩戴我100%滿意,可是mdr1000x的耳罩設計和100abn不一樣,海綿厚度減小了,我佩戴的時候對耳朵造成了壓迫(我本身耳朵大加有點招風耳,對耳朵壓迫稍微時間長一點就會痛)。

後來又去試了qc35,佩戴也比較滿意,對耳朵沒壓迫可以長時間配戴。

要是mdr1000x的佩戴和100abn一樣我是完全不可能選擇qc35,可是。。。

所以選擇哪個其實要看這個耳機的哪一項對你來說最重要,我對佩戴要求最高,佩戴造成我耳朵痛了那音質外觀再牛逼我也沒聽不了幾分鐘,意義不大。

降噪兩個都差不多(細微場景的差別我覺得沒必要在意),在音質和操作功能性等方面我覺得mdr1000x都是勝過qc35。qc35的音質也不差,與mdr1000x稍有差距,主要體現在中高頻解析差一點點,人聲不夠突出,但是qc35更加輕,佩戴可能更舒適(這點我覺得完全看個人),實體鍵操作也更加方便。我比較討厭mdr1000x使用觸控時的滴滴提示音,觸控有時導致我摘下耳機的時候會誤觸,然後讓歌曲繼續播放或者喚醒了語音助手sili。

我的意見是如果對佩戴要求很高的人,最好還是能試聽,如果能夠接受mdr1000x的佩戴,那麼我推薦首選mdr1000x。如果不太糾結花哨的功能,不是音質發燒友,只是單純的想要降噪聽歌,喜歡bose簡介的設計和佩戴感,那qc35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倒有點懷念我的100abn了


三大旗艦主動降噪耳機
〔Sony MDR-1000X〕
〔BOSE QuietComfort QC35〕
〔BO Beoplay H9〕
使用簡評對比

選耳機好比選伴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因為每個人的耳型和佩戴習慣不一樣選的時候心中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需求
並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選頭戴式耳機時:
一定要去專賣店裡,無視店員異樣的目光,
親耳試戴半小時以上!
親耳試戴半小時以上!
親耳試戴半小時以上!
為了選到自己心儀的耳機,這些天也沒少跑專賣店??( ˙?˙ )/??

And, here comes my advice:
先來幾個單評,再來個匯總
--------------------------------------

Sony/索尼 MDR-1000X 頭戴式無線降噪立體聲藍牙耳機使用測評報告:

「索尼大法好」 「為信仰充值」

Merit:
【1】外觀:設計精美 高端霸氣 低調沉穩 阻尼感適中 米黃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略呈金黃色 類似土豪金 部分採用的是人工革 和某髮夾品牌一樣,也是個出街利器
【2】音質:感人!LDAC技術帶給佩戴者一次又一次的驚喜!低頻頗有力度 中頻表現出色 高頻總體通透;女聲甜美玲瓏 男聲低回濃厚
BTW,最近循環雷子的《成都》和Sandy的《我最親愛的》每每聽完, 「雙照淚痕干」。。。
【3】降噪:實力雄厚 可以「一秒沉入水底」 對人聲的處理更加智能 ;而且含有預設演算法 能夠AI智能降噪優化
【4】操控性:滿滿的「黑科技」帶來了操控性的全面提升 帶有觸控板 Quick Attention Mode,Ambient Sound,NFC
【5】配件:齊全 收納盒 飛機插頭轉換器都有 光是耳機的音頻線就能看到大法的誠意 那光澤 那音質 簡直想狂tian半個鐘

Demerit
【1】舒適度:差評 這無疑是這款年度旗艦機最大的敗筆 耳機整體粗大笨重 最重要的是:!!短時間佩戴就出現了不適感 十分悶熱!!夏天無解 !冬天至少要到零下才會捂的舒服!真的是無比失望!不到一首歌的時間就要摘下來擦掉耳朵的汗!正是因為它的夾頭,十分鐘以上耳朵就疼痛不止!這個設計缺陷減了不少分!根本不適合長時間佩戴!旗艦機就差那麼一點就Perfect了!希望下一代好好改進!畢竟,音質誠可貴,科技價更高;若為舒適度,二者皆可拋!
【2】功能性:多設備連接不方便 必須斷開重連 不可以同時連兩部設備
【3】包裝:外盒味道賊大 放了一個星期還是可以熏暈人 這點太不「大法」了 這讓我開始這是不是大法的產品了。。。
【4】降噪:在開降噪時,耳壓挺大,有時耳朵莫名的脹痛!

In Brief
顏值:80
音質:95
降噪:90
操控:95
佩戴:60
綜合評分:84

--------------------------------------

BOSE QuietComfort 35無線消噪耳機 qc35 藍牙消噪頭戴式耳機使用測評

「為心中的那份寧靜買單」

Merit:
【1】外觀:整體上偏商務型設計 老Bose的經典「古典塑料美」~ 耳罩為金屬漆的塑料 頭梁為塑料 風格質感中規中矩 低調的顏值擔當
【2】降噪:老Bose,穩!!!不得不說,Bose的降噪技術不愧是業界大佬 、民用級最高!!戴上耳機,部分噪音減少 ,打開降噪,整個人——沉入海底!世界都是你的了!城市一切的煩喧、喧鬧都置之腦後!世界都是你的了!再加上幾格爵士,整個人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Bose的QC系列就是空中飛人的救星、白領通勤的利器!Especially for上下班都坐地鐵的上班族,QC35可以一併擋下引擎和軌道摩擦聲!開個降噪,來幾首輕音樂,上下班漫長枯燥路程似乎就不那麼漫長了~ Additionally,降噪會對聲源篩選,讓你不會錯過站點播報
【3】舒適度 :233克 幾近可以忽略的重量 小巧而輕盈 相比其他款降噪旗艦機輕太多了 耳罩散熱也不錯 緊貼而又不密封 相比其他款降噪旗艦機耳朵悶熱感低
【4】操控性:簡單粗暴——開藍牙就自動開降噪 沒有太過花哨的操作 操作、配對的學習成本較低 容易上手
【5】便攜性:機身了摺疊收入收納盒 通勤Or旅行 方便快捷
【6】功能性:支持APP用戶自定義 連接成功或失敗都有語音播報 滿滿的科技感 也很人性化 More importantly,可以連接兩個設備!切換隻是瞬間的事!這無疑是多播放器的燒友的福音!
【7】音質:低音表現出色 動次打次 音場和空間感較強

Demerit:
【1】外觀:款式還是有點老舊。。。耳機的材質還可以再下點功夫(Especially 那條看似地攤貨的音頻線,廉價感不言而喻?_?)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麥克風陣列位於耳罩前端,從而導致颳風時會有很大的風噪
【2】降噪:人聲的過濾不足 高頻的噪音的減弱也有很大改善的空間
【3】舒適度:戴久了耳朵還是會有絲許的悶熱
【4】操控性:「黑科技」不夠多 沒有一個靈敏的金屬觸控盤 耳機孔盲差有困難
【5】便攜性:放進收納盒後總體還是挺大的。。。佔了包里三分之一的空間,沒有QC 30便攜 (出街還是QC30好~)
【6】功能性:用戶的選擇性與控制性不強:沒有降噪的開關 默認開了藍牙,就同步開啟降噪 ——這就意味著要與他人交談只有摘下耳機 頗為不方便。。。
【7】音質:Actually,它的音質只能算是眾「飲料屆」的「白開水」 ——僅僅作解渴之用 調音師為了討好聽者耳朵,減弱使其長時間聽歌的累感 把它的音質調得「圓滑」,各方面都不驚艷、突出 尤其是高音部分。。。這個價位的耳機只能聽個響 再者,不應該對主動降噪耳機的音質報有太大的奢望

In Brief
顏值:80
音質:60
降噪:95
操控:80
佩戴:90
綜合評分:81

--------------------------------------

BANG&OLUFSEN/邦及歐路夫森 BeoPlay H9 無線藍牙降噪耳機B&O使用測評

「戴個B O,出街不用愁 」

Merit:
【1】外觀:羊羔皮陽極鋁 頭梁的皮邊切割利落 滑桿順滑 拆箱時連摸帶舔半個時辰 那顏值 那質感 秒殺同級所有耳機~比某髮夾品牌更騷氣 實為出街利器 掛在脖子上 為衣著「錦上添花」 ;已經算上是輕奢了
【2】操控性:金屬觸控盤頗為靈敏 幾近無延遲 手指比劃一下 增減音量開關降噪接聽掛斷電話毫無難度
【3】舒適度:正常佩戴下還是頗為舒適的 耳罩的海綿設計成功地分散了耳機的重量 Moreover,耳罩大小恰到好處 剛好包住全耳 耳罩上的帶有羊皮包裹的記憶棉使長時間佩戴後不會留下眼鏡腿的印子~
【4】降噪:大耳罩的被動降噪加上自帶的主動降噪 留給你的沉思一片短暫的寧靜
【5】音質:低頻比較豐富 女聲婉轉清潤 男聲低回渾厚
【6】便攜性:配有絨布袋 攜帶方便 實在不行掛在包帶、脖子上也很方便。。。
【7】續航性:開降噪十幾小時沒問題

Demerit:
【1】外觀:頭梁偏硬 仔細Feel會Feel到頭頂的壓力 皮的顏色有色差 淺陶色肉眼看更像是暗棕色。。。
【2】操控性:金屬觸控盤容易誤觸 降噪的開關要輕輕向上一划(表示練習了好久)
【3】舒適度:長時間佩戴 耳機的重量不輕 還是頗有累贅感的 Additionally,耳罩有點不透氣 戴久了耳朵會出汗
【4】降噪:有了大耳罩的被動降噪的加持,同時帶有主動降噪的H9 實際上降噪能力並不佳 對低頻的噪音消去得不夠乾淨,Personally,H9尚未具備躋身頂級旗艦一流主動降噪耳機之列的資本 戴上耳機後噪音也只是輕微減少 ;如果說Bose讓你一秒沉入海底,那H9就只是讓你沉入河底
【5】音質:總體上音質還是很悶 也許是調音師為了討好聽者的耳朵 把聲音都調得圓潤 有點渾 把女聲的甜美、男聲的清亮都「裹」得很嚴實 像是皮厚餡少的「小籠包 」 讓人吃(聽)起來很Dry ,很不是滋味 音質真的讓人大跌眼鏡(耳罩)。。。
【6】便攜性:不能像很多耳機一樣摺疊收入收納盒中 在旅行中帶來極大的不便


In Brief
顏值:95
音質:75
降噪:70
操控:80
佩戴:80
綜合評分:80


--------------------------------------

來個對比:
【1】音質:1000X>H9>QC35
【2】舒適度:QC35>H9>1000X
【3】降噪:1000X≥QC35>H9
【4】做工:H9>1000X>QC35
【5】顏值:H9>1000X>QC35
【6】功能:1000X>H9>QC35


來個總結:
這三款旗艦主動降噪耳機各有優劣,在更完美的耳機(eg.10000X or QC45 or H10)還沒有出現時,選這幾款耳機就要有所斟酌,大可參考耳機的真正市場價
H9:溢價太多,實際上2700可以拿下
1000X:2500~2600
QC35:2250~2350

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適合自己的耳機才是最好的耳機!


更新:自去年根據本貼以及我引用的美亞上評論的建議,我剛才了 MDR1000X,至現在算是使用了些時間,來談談體會。

我不是專業用戶,對音質沒有那麼高的分辨力。我只是想在辦公室里想安靜時戴上耳機,一方面因為降噪了「世界安靜」了,另一方面也聽點音樂放鬆一下。

嗯,我的要求不高。 對音質的細微差別無感。 對功能控制呢?我當初購買時考慮了的確是方便點。但剛買了 AirPods 發現這貨根本只有一個控制也挺好。

然後呢,我對這個耳機的使用率不高,只是偶爾用一下。最大的問題是,戴時間稍長一點耳機太難受了,大概超過 30 分鐘就不舒服吧。

所以,我想我做錯了決策,應該買 QC35 這種更輕巧一點的。

---------

在美亞上找到這 MDR1000X 這款的評論,感覺有參考意義,搬過來看看。

這是被贊數最多的評論,果然也是對 MDR1000X 與 QC35 做對比。
大意上,感覺與現在排名第一的答案類似。

Since how this compares against the Bose QC 35 is what many want to know, here are my thoughts having used both.

Music Audio quality- The Sony MDR-1000x is better than the Bose 35 hands down. Don"t want to use all the technical terms about ranges and what not, but for what it"s worth, if you want a great music listening experience, these are the headphones for you.

Noise Cancelling- I wore the Bose QC 35 while playing music on the streets of Manhattan and to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I was in a sound cocoon, this is without fidling with the (non existent) controls . I did same with the MDR-1000xs on the streets of LA, it took me probably an hour and a half of tweaking the settings to get the same level of noise isolation, and I still don"t think I"ve figured it all out. If you want a straight out of the box solution, go with the Bose, if you want to be able to tweak what you hear and how you hear it, and have the patience to experiment, go with Sony. Noise reduction in the real world seemed to be on par.

Bells and Whistles- See above. The Bose is a plug and play device that"s a one size fits all, the Sony is one which requires you to fine tune it. Having said that, I think the controls on the Sony a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Bose.

Bluetooth- Pairing the Bose is a snap, knowing what they are paired to is also as easy as pie. The Sony on the other hand require some work, however, if one has an NFC enabled device, then some of that work is eliminated. Having said that, for ease of pairing (and switching), Bose is the winner.

Price- Sony comes in at $50 higher. If you want more control of how you use your headphones, the premium is worth paying. If you want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it isn"t.

Look and feel- The Bose feels lighter and is more comfortable based on the number of times I had to adjust each pair of headphones for comfort. When it comes to the "coolness" factor, I think both are neck and neck, though I felt cooler with the Bose QC 35.

Overall- Since this is ultimately a device with which to listen to music, the Sony is a better choice seeing as the Noise Cancellation is on par with the Bose but the "sound" of music is significantly much better.

Update 1: Used this headset for a 2 hour check-in and pre boarding wait and a 16 hour flight from the West Coast to the Middle East, 2 major observations:

a) Headphones worked in Bluetooth NC mode for the entire 18 hours. Had a full charge when I got to LAX, battery was on low when I got to Qatar. Sound quality did not get degraded at all.

b) I had a woman and her toddler next to me for the entire flight, though he was adorable, he wailed on and off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flight. Except for when I chose to look at him, I won"t even have known he was crying. When I removed headphones to see if he was very loud or NC was just that effective, it turned out it was the latter. Attached pic is of him after he refused the cot and literally fell asleep with his head by my feet.

d) Proper programming sequence to get best quality sound and NC is :

i) NC - &> Noise Cancelling on
ii) Ambient Sound need not be pressed except you want to hear ambient sound, then choose normal to hear everything around you or voice to hear just voices.
iii) If you really want to go the extra mile, press and hold NC for 2-3 seconds to start the optimizer, it will do as promised.

BTW Gentleman who said he heard a hissing noise on his 15 hour flight, I tried to replicate that, it happens if NC isn"t on, just Ambient Sound.


mdr-1000x多太多特性了,完全對得起貴出來的五十刀。降噪不輸的話,公認只有舒適度略遜一籌。

對我來說選Sony的兩個主要原因是,

Bose太丑,降噪不能關


利益相關:索狗,1KX用戶,去過BOSE店聽過QC35。
舒適度對於戴眼鏡用戶來說都不太好,當然這是耳罩式耳機的限制。
連接方便性的話,大家都有NFC。
音質方面要分兩部分,發音單元本身素質和藍牙部分(有線不討論,可以接受有線的話買nw-a35配套的主動降噪耳塞完爆上述)。發音單元部分看各位答主都說大法吊打BOSE了;藍牙部分QC35隻有SBC,1KX有AAC(對應果子)有APT-X(對應大部分Android)有LDAC(對應大法自家Walkman和Xperia),絕對是一耳朵的差距。
降噪方面我沒有QC35,不知道實際有多大差距。

做人沒有信仰,很鹹魚有什麼不一樣。
(題外:Xperia LDAC音質優先連1KX,極容易卡斷,Walkman就不會;但A35系統Bug一堆,難以忍受,求接盤補充下,看到有答主說1kx不能多點連接:
其實1kx是支持同時連接一個播放器(media audio)+一個手機(call audio)的,我就是這樣用的。
分別配對之後,Android手機在藍牙已配對的設備裡面,找到1KX,點旁邊的齒輪,把media audio(媒體聲音?)取消掉,分別手動進藍牙設置界面(不能用NFC,不然另一個會斷,[不友善內容]索尼的鍋),分別點連接即可。平時walkman聽歌,有電話的時候手機會自動接管耳機,掛斷電話之後walkman會自動接管耳機(但是a35經常在接管回去的時候會卡死,用ipod就不會,這不是1kx的鍋


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選擇了索尼,嗯,一句話,比QC35重好多,連續帶了幾天脖子疼

====================≠================≠====================≠========
其實最有用的功能是語音模式,不用摘耳機就能正常聊天。

這耳機的設計就不適合像d b一樣戴在脖子上裝逼(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為了能答這個題,特意跑樓下sony耳機店體驗了一遍。

音質和功能需求因人而異這個就不多說了。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優點,貼切生活,適合自己的才是值得選購的。

但是說我我大Bose 丑的我就不樂意了~(??ˇ?ˇ??)
銀色簡直美哭啊!!!
上到直男,下到腐女,百搭(? ??_??)?

以及,怎麼掰都不會彎系列


剛入MDR 1000x,所以來推薦下。之前在與QC35之間到底選哪個,糾結了不少時間。
大法新出的MDR 1000x和QC35比起來,降噪不輸反而因為其操作便利性上的優勢(根據場合切換不同模式的降噪),表現得比Bose QC35的更好。外觀上個人喜好不同很難定論,但是10個裡8個喜歡MDR 1000x。佩戴方面,兩者都很不錯,QC35輕了40克,且材質相對更柔軟,頭頂部的填充物也較厚實,所以Bose的戴著更不容易累點,但都是相對而言,MDR 1000戴著聽個3小時也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音質上大法勝,尤其是藍牙支持ldac。藍牙連接速度不知道為什麼,MDR 1000要快很多。
以上。

所以這兩個的話,個人推薦索尼的。創建於 2016-10-26作者保留權利


我抱著無人問津的pxc550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想以這個問題來指導自己從這兩款耳機里做選擇的朋友,相信大多跟我一樣,無論是1000x還是qc35,對我們來說都是個不小的負擔。。。然而堅持買這個價格的耳機,一定是真心喜歡,一定要考慮再三,對比再三才做選擇。

我本人是一個剛畢業的普通青年。。。

我不是信徒但偏愛索尼

然而我選了QC35

原因是降噪。

我已經幫各位看過了,在我寫這個答案之前。各大論壇,各大燒友都說1000x這次完爆QC35。。。

我承認1000x音質確實好一些,功能也完整一些(QC35甚至沒有關閉降噪的選項,其他的就更不用說)。

但是我必須要說BOSE在降噪上還是強。

綜上所述,在這兩款耳機里做選擇的話,能試聽一定要自己去聽!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總體推薦1000x。
但是強調降噪感受跟佩戴體驗的朋友,一定要相信bose。

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耳機購買指南應該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自己比較一下優劣。

BOSE是一款,降噪一流,音質不錯,佩戴非常舒服,各種操控便捷可用,不能只開藍牙不開降噪雖然這功能沒啥用但是確實是劣勢,續航可用,做工比宣傳圖冊還好看的耳機。
SONY是一款,降噪一流,音質一流,佩戴比較難受,價格貴幾百塊的,藍牙連接不錯,續航可用,做工有點傻大粗沉的耳機。


結果一目了然了。如果你只是想要一款很好用的降噪耳機BOSE首選,畢竟佩戴舒適度對這些人來說比音質重要太多太多了,然後突然發現還能便宜幾百塊簡直賺大了。如果你是非常重視音質的人,你為什麼要買一款藍牙的,降噪的,佩戴難受的耳機呢?選擇結果一目了然了吧,當然對於索粉他們在各種回答中已經充分驗證了上面都是廢話


利益相關:有qc25和1000x。
剛剛試用了兩周索尼1000x。
上面大神都分析的很全面了,簡單地做一點微小的評測。

  • 降噪方面

索尼可以說終於達到了bose同一個陣營了,稍稍遜色一丟丟。
索尼對Bose: 9/10

  • 佩戴方面

索尼和bose佩戴都是非常舒適的,個人體驗索尼還是略勝一籌。
但是重量上,索尼277g對bose 236g,長時間佩戴的話,bose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索尼對Bose: 9/10

  • 音質方面

索尼多出來的著41g不是白送的,借用看到的一句話
索尼的1000x是藍牙耳機中第一個達到音質及格線的。
如果是黑科技LDAC搭配索尼自身的手機或者播放器,優勢應該是一身位的。
索尼對Bose: 10/9

  • 操控方面

這個就不贅述一遍1000x的黑科技。
但是真心覺得這個捂耳的黑科技適用範圍有限。至今還沒有真正應用過。
索尼對Bose: 10/9

  • 外觀方面

這個屬於個人品味範疇,就不對比了。
個人感覺,1000x過於成熟,不及qc35靈動。
像是大叔對文藝男青年。


綜合
索尼對Bose: 38/38


對擁有索尼手機和播放器的索尼粉,1000x是第一選擇。(感覺寫了一句廢話)
對其他人來說,兩個都是極好的選擇,都是當今最頂尖的藍牙耳機,就像白玫瑰(Bose)和紅玫瑰(索尼)。
兩個側重點稍稍有偏差,
索尼重音質和操控。各種炫酷黑科技。
Bose重佩戴和降噪。滿足你對降噪耳機的所有需求,各項都非常均衡。
但是,感覺買了白玫瑰的人,最後很可能會後悔。

最後
索尼大法好!


剛買了SONY 1000x 和 Bose QC35 這兩種耳機。

Youtube上有很多評測這兩者的視頻,講的都差不多。

因為我已經有了 QC20 作為旅行、睡眠有噪音時的解決方案,也不指望一個2000多的藍牙耳機能夠用來聽音樂,因此買頭戴式的主動降噪耳機主要是滿足這樣的需求:在公司、偶爾特別需要集中精力的時候,創造一段時間的安靜環境

所以針對這個需求來說下使用感受。


一、基本不會因人而異的、可以體會到的感受

1.1、人講話的聲音,1000x 要比 QC35 降的更厲害一些

1.2、白雜訊,1000x 比 QC35 大一點點,很微小

1.3、QC35 舒適性明顯好於1000x

1.4、音質就不說了,這個一邊倒說1000x 好,然並卵

二、個性化需求

2.1、1000x 的開關設計不用心。開關機需要長按電源鍵。這樣一是浪費時間,二是這種長按N秒會給人一種不確定感,三是難以即時、清晰的讓用戶感覺到機器「開了」或是「關了」。另外3個鍵容易按錯。相比之下 QC35 的撥動的開關雖然看上去很傳統,但絕不是隨便拍腦袋想到要採用的。

2.2、網上很多人吐槽,QC35 開機就必須降噪。但我覺得更不能忍的是,1000x 必須連上藍牙才能持續保持開機,否則5分鐘就自動關機了。

2.3、QC35 的撥動切換設備的功能:如果其中一台設備為Windows電腦的話,基本沒啥用,bug很多。這個不怪Bose,藍牙開機無法自動和Windows 7連接的問題,很多人都在問,好像無解。


說了這麼多,感覺 QC35 的優點要多一些,不過最後我還是把它退貨了,留下了1000x。主要是因為 QC35 太難看了。


我沒有用過MDR-1000X。但我有BOSE QuietComfort 35,已經聽了一周了。就這BOSE這款耳機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它是有內置耳放的。凡是藍牙(或者其他無線的)耳機必然內置耳放,因為如果沒有耳放,是不可能把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並驅動換能器單元的。無論是低頻、中頻還是高頻,都需要功率放大。但低頻需要的功率更大些,因為需要將更多的空氣壓縮,才能播放出足夠的低頻聲音。比如,監聽音箱通常只需要50W中低音單元+50W高音單元,但光一個10寸低音炮就需要250W。所以,如果耳放功率不夠,或者在較高阻抗的情況下推力不夠,低頻是會不理想的。

那麼BOSE QC35的低頻怎樣呢?我的回答是:很滿意!20Hz能很清晰地響應,不拖沓(當然,耳機要做到不拖沓相對音箱來說要容易多了,因為它的振膜和音圈都很小)。雖然人耳能聽到的最低頻率是20Hz,但當10~20Hz掃描的過程中,也能明顯感到那隱隱約約的低音。

QC35的中頻怎樣呢?不僅頻率掃描聽上去很清楚,人聲效果也很清晰。解析度很好,樂器什麼的都層次清楚。

QC35的高頻呢?頻率延展絕對沒問題。事實上,有很多評測表明,如果一個耳機用50mm的大振膜,低頻會有很深的下潛,但是超高頻的量將比較受限。沒有搜集到BOSE QC35的振膜尺寸信息,但從高頻表現來看,總體還是很不錯的。在我能聽到的高頻上限18kHz這裡也能聽見,而17kHz往下我的耳朵已經能感受到足夠的量感。但是,13kHz附近,量不是偏小而是有點偏大,這可能是我聽到現在發現的唯一的不完美。形容起來,聲音略有些發亮和發乾,語音會比較清晰。

另外,它有以下特色:

有攜帶盒,方便攜帶。內置耳放只要打開電源就能用。有線連接也能用。注意有線連接時,線在耳機這頭必須插到底,否則沒有聲音。
有藍牙功能,蘋果安卓通吃。路上用非常方便。(一開始我的兩台PC(一台筆記本,一台平板)的藍牙連上去都沒有聲音,而這兩台連JBL Charge 2+是沒有問題的。後來發現是我操作失誤——我以為耳機裡面傳出「Connecting To」的聲音時已經就在連接了,而實際上匹配電腦新設備時,需要把耳機的電源按鈕撥到最右,才能通過藍牙發現耳機。後來連成了。)
降噪功能效果不錯,除了說話聲、鍵盤聲等中頻附近的聲音沒有完全去除外,其他聲音(低頻、高頻雜訊)去除效果不錯。耳機只要一打開就開啟降噪,沒有光啟用耳放而關閉降噪的功能。
藍牙配對:把右側耳罩上的電源按鈕滑到最右邊(默認打開時在中間,關閉時在左邊),就可以打開配對功能。
右側耳罩上的三個按鈕:音量+、播放控制、音量-。播放控制按鈕:按一下是播放/暫停,按兩下是下一首,按三下是回到當前這一首的頭上,如果已經在頭上了則按三下是切換到上一首。當有來電時,按一下是接聽,長按是掛斷。


QC35我朋友有個銀色的,聽了下覺得不錯打算買一個,朋友說1000X好點,讓我買那個不要買一樣的,於是上阿狗網剁手。

外形:其實我喜歡QC35多一點,適合一般通勤的上班族,配合裝束不會太違和,索尼這款其實還行啦。

舒適:老實說,QC35要比1000X好些,1000X的問題在於有點大了,而且重了些,帶上去的異物感要比QC35來的強,兩者同樣是南方夏天的禁忌,只不過QC35就是勝在一手輕小軟。。。

音質:QC35響應很豐富,給人很強的氛圍感,能讓你更快的進入節奏,而1000X則適合嚴肅的聽歌者,所以看個人的愛好咯,HIFI愛好者或者有點音質上的追求的,1000X會適合你,而普通大眾的話,QC35也不會讓他們去討厭而不買,只是拿著輕鬆愉快的聽歌而已。

特點:兩者降噪的差別嘛還是有的,但不會差到立馬就能聽的到,可能需要你多用心去留意了,而你留意了一兩次後就不會去在乎這點差距了。索尼在操控上要比QC35強上很多,但需要一定的學習時間,適應了就好說··完爆了QC35,而QC35就那麼三個實體按鍵,可以說簡單到中老年只要連上藍牙就會操作。1000X藍牙輸出的帶寬要比QC35高很多,即使是普通的手機,所以回到音質的話題··1000X真的適合嚴肅的聽歌者,LDAC必須要配合索尼的手機或者walkman來使用,所以我當它是多餘的了。

玩了一天後發現夏天已經不遠了,於是果斷退了買了QC20。。

最後就是,降噪實在是太好啦。。。以前公交地鐵或者路邊,聽歌總是要開很大聲,現在即使不聽歌,也喜歡帶著降噪耳塞。

說下我為啥選擇QC20而不是QC30吧,首先QC30的外形太科幻,出街很容易被當弄潮兒看....,關鍵是無線的精髓在於徹底拋棄線材,省去了解線收線的麻煩過程,但QC30的無線做的不徹底,或者說耳塞就不適合做成無線,只有耳機才有空間去集成一體化的電池和元件,所以QC30的麻煩程度和QC20差不多的,當時在實體店把玩QC30十多分鐘後果斷說考慮下,然後出門就在阿貓網下單QC20。

第二補充就是關於1000X的音質,因為沒有索尼的手機和walkman來開啟LDAC模式,所以我當時為了充分挖掘出1000X的音質,大多數時候都是有線模式聽歌的,這耳機給我的第一印象還是有點索尼味的,中高音被壓的有點厲害,下盤的響應速度快而且低音帶點力度,其實我並不喜歡這種聲音,或者說不對胃口,所以我建議在QC35和1000X間猶豫的人去實體店試聽下在賣,一款耳機即使硬素質高,但是不對你的耳朵也是不好的。

第三就是關於1000X的顏色選擇,現在網店的小店鋪都是黑色比米色貴,看圖片的時候,米色確實沒有黑色有質感,或者說米色看起來很像肉絲襪,但現實中米色更像是金色,看起來要比黑色有質感,所以我在這裡真心建議去看下米色的1000X,好看還能省錢。


最先入了100abn,深深地被它的外形吸引了,音質說得過去,降噪也是不錯,只不過一個偶然的發現看視頻的時候聲音和口型對不上,看YouTube和本地視頻以及優酷愛奇藝騰訊幾十分鐘的長視頻時這個問題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看臉書微博及優酷等幾分鐘以下的短視頻這問題就無法忽視,強迫症的我不得忍痛割愛將其退掉了。

之後去了次bose體驗店,試了qc35,很輕,佩戴的感受跟大家所說一樣好。感覺降噪是比100abn強上一個檔次的,但是音質很一般很糊,聲音素質很像我之前的q460,而且qc35動次打次的感覺似乎還不如它,於是放棄入它的念頭。

隨後入了1000x,由於沒有直接跟100abn作對比,感覺音質沒有太大的變化(用iPhone7推320k),倒是感覺前者似乎降噪要強一些,在卧室聽歌經常由於對進來的人完全沒有察覺而被嚇一跳,還有一次在客廳錯過了給按門鈴的老媽開門,在寢室和辦公室想要知道有沒有人進或者出去只能靠地面的震動(感覺自己像是生活在叢林里的野生動物。。),坐公交車戴上耳機的瞬間沒有感覺降噪特彆強烈,但摘下耳機的瞬間感覺自己身處地震現場一樣,公車的發動機聲,玻璃的震動聲,地板天花板的聲音感覺大的嚇人趕緊又把耳機扣上了。1000x比100abn重量要輕了一些,佩戴的舒適感也要更好。Quick attention等黑科技玩的不亦樂乎。
但過了幾天,越來越覺得它的低頻不夠,尤其是幾次和q460做對比後,之前聽的future house和Melbourne bounce等電音的感覺全然不在,這裡必須承認我的耳朵被q460過量的低頻給慣壞了,而後有看到有說qc35有著bose一貫的突出低頻的調音,於是打算再去一次bose體驗店。。

。。。。。。。。終極一戰即將上演。。。。。。。。。

經反覆對比,戰果如下:
1.佩戴舒適性qc35勝,這裡我認為重量的因素要佔主要。qc35 5分,1000x 4分
2.降噪上qc35勝,差別不是很大,但總覺得1000x有些細微的清脆的沙沙聲,更強烈的底噪是這聲音的一部分。 qc35 10分,1000x 9分
3.音質1000x勝 這是我要說的重點,從後面的分數也能看出來這部分應當的的佔比。qc35的低頻的量感並沒有多出多少,但是很散,1000x的低頻收得很緊,區別就像具有差不多動能的籃球和抱枕朝你砸過來的感覺,中高頻我沒有細聽,但是qc35確實糊,分離的不好,解析力也不夠。總之在這
一項上qc35完敗,有人說它音質就是500塊的水平我覺得不為過。 qc35 12分 1000x 20分
總分qc35 27分,1000x 33分
至於外觀做工手感功能性我認為每個人的取捨和審美都不一樣沒法量化這裡就不評價了(唉。我還是覺得100abn的外形騷。。) 在十分接近的降噪下,音質這時候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音質這一項的分值給的這麼高的原因。在音質上的巨大反差讓qc35在前兩項多出的兩分變得沒有太大意義。
以上測試均是以iPhone7為前端 碼率為320k

結論:新一代的無線降噪王者橫空出世,索尼大法好;
THIS IS THE BEST BLUETOOTH NOISE CANCELING HEADPHONE ON THIS PLANET


先說一下手上的1000x吧之前還好,用了半個月後,右邊走路會有聲音咯吱咯吱的不過聲音不大也小,搖頭也會有,這周準備去維修店去看一下,音質的話耐聽,帶一個小時會比較熱,沒有網上說的帶4個小時還好,咯吱的聲音不過看網上有的是有這個問題有的是沒有,我比較倒霉吧!
黑科技很厲害,續航開一天放哪裡一天就沒有了哈哈哈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 Monster 的耳機?

TAG:耳機 | 索尼Sony | 降噪 | Bose | 耳機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