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如今的手機越來越偏向攝影功能了?

比如什麼雙攝什麼流光什麼的。手機的初衷不應該是方便通話上網什麼的嗎?不然還要單反幹什麼呢?請從手機設計者和手機消費者的角度。麻煩各位大佬滿足一個中學生的好奇心謝謝啦qwq


看了好幾個高票答案,全往手機性能營銷的角度里鑽,紛紛覺得廠商們在攝影上下功夫,是因為做不好其他硬體的性能,或者不敢在其他的硬體領域硬碰硬,所以開始講攝影這種玄學。在廠商營銷的思路里越鑽越深,只見葉子,不見森林。

其實這個答案非常簡單粗暴:

消費者就是越來越愛拍照了啊!!!

去年一年全世界網路上傳播了11000億張照片!

哪個廠商腦子有問題這時候不去做攝影功能還去做通訊啊!

那是2000年的廠商乾的事情了吧!

原因在此:

引用我自己的一個回答木西AlexanDENG: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強,會和單反產生競爭嗎?

1. 攝影的飛速發展——小型化,便攜化,數碼化,大眾化。

我們回顧智能手機發明之前的歲月,甚至是數碼相機發明之前的歲月。電視機有沒有在進步?報紙雜誌書刊的插圖有沒有在變豐富?

膠片的榮光:2000年全世界拍攝850億張照片 - 新攝影

20世界圖片產量一圖則非常直觀地說明了這一點。(這只是產量。不是存量)
上面這張圖,展示的是1930年到2000年的圖片數量,指數級增長已具雛形。
整個20世紀,就是影像擴張的世紀。我們看到了無數攝影家的身影,他們在戰場上,在荒野里,在學生活動的現場,在城市每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他們的熱情和付出,與各位照相機工程師,微電子科學家,電視媒體人,電影人一道,把影像這個媒介,推上了極大的高度。大眾受到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喜歡看照片,越來越習慣看插圖,也被動地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海報、廣告、圖片報道、電視劇、電影等各種影像製品。大家越來越喜歡圖像,是不是很自然?

而你們知道,距2000年全球生產850億張照片的十六年之後,也就是2016年,全世界僅僅是網路上出現了多少張照片嘛?

11000億+。 僅僅是出現和儲存在網路上。 照片總儲量呢? 39000億+

Hereamp;amp;#x27;s How Many Digital Photos Will Be Taken in 2017 - True Stories (對不起又是二手資料,infotrends的報告我實在買不起。懷念讀書時有資料庫的年代)
劃重點:
15、16、17,連續三年數碼相機拍攝照片所佔全球照片比例走低,從18.1%到13.4%直到10.3%。當然手機一路走高。
另一個好消息是拿著平板拍照的人也在變少。(你懂的)
大多數人拿著手機拍了照片用於社交分享,以及記錄平時對生活。

全人類越來越愛拍照,近四年越來越愛用手機拍照,你是廠商你做不做手機攝影?

你是廠商你做不做圖片社交?

這時候

你說廠商是因為其他技術比不過心虛,其他指標不好吹牛害怕,才只敢做攝影功能的呢?

還是看著在這條指數增長的曲線,看著消費者嗷嗷待哺的樣子去做攝影功能的呢?

我反手就是一

一把奧卡姆剃刀。

2.信息技術發展方向+圖片形式本身的優勢+社交網路的興起+移動互聯網革命

信息生產,記錄,傳遞媒介是越來越好用快速的:

這個事情很好理解。從甲骨文,到竹簡,從竹簡到紙張,從紙張到CD,從CD到硬碟——信息儲存的介質一直在變得更加輕便,容量更大;從毛筆到鋼筆,從鋼筆到圓珠筆到鍵盤——信息生產的工具越來越簡單,越來越便於攜帶,學習成本和使用成本也越來越低;從原始壁畫到文字,從文字到拼音文字,從文字到表情包,到圖片乃至視頻,承載信息的形式,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易於學習和傳播,也越來越生動。人類信息技術的發展進程,通通指向了『輕便,易用,多功能』等特徵。那麼手機替代電腦,APP替代軟體,也正是這個趨勢之一。

圖片是立體的。圖片獲取信息不同於文字和語言——圖片不需要從左到右從上往下閱讀,不需要從前往後聽完一句話,圖片是把一整個場景的多維度信息直接丟到你眼裡,是無比生動和豐富的。

b. 千言不如一圖。圖片本身豐富的信息量,直接的視覺刺激,相比文字就有著巨大的優勢。
大家自己想像,多少時候我們用照片替代了文字: 當你的爸媽問你在幹啥的時候;
當你男朋友問你新買的衣服好不好看的時候;
當你剛剛來到一個新城市的時候;
當你想要告訴世界你自己美美噠的時候;
當你心情不好又不想多解釋的時候;
當你心情很好又不想顯得賣弄的時候.....
圖片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們記錄生活/表達自我/發泄情緒/甚至傳遞重要情報完全必不可少的媒介了。
而拍照,是產生圖片最直接的手段; 而手機,是拍照最方便的工具。 同時,手機又是觀看圖片最好的工具。 所以手機承擔起了圖片的生產、傳輸、觀看的功能,必然要在這個時代順勢崛起。 而手機屏幕較小的尺寸,反過來又降低了對圖片質量要求; 如此一來一回,相機所提供的,僅僅是高質量圖原片,這就顯得很雞肋了

社交網路興起,人和人以前所未有的緊密度被鏈接在了一起

買手機的人不一定買相機,買相機的人一定買手機。
什麼意思呢?社交是剛需,專業化的攝影,卻遠遠不是。
買相機,用相機拍照的目的是為了創作優質的攝影作品; 而買手機,用手機拍照的目的,卻是為了社交。
你們感受一下這句話,手機和相機,從消費者購買的目的來看,就決定了這兩者的攝影功能,完全指向兩個方向。這兩者生產的圖片,完全是兩種東西。
手機本質是做社交,就算有了照片功能,但手機拍照的第一目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社交。 手機遊戲的核心也是社交,就算有了各種優秀的手游,你看賣的最好的,是不是依託社交入口,並且可以持續跟朋友攀比或者交流的那幾款?

移動互聯網革命,極大地加速了這一進程

所以,手機攝影的興起和發展,是因為:
a.社交網路的發達,網路速度的提升,圖片社交的興起——讓所有其他不懂攝影,不懂底大一級壓死人,不懂暗房不懂photoshop的普通用戶們,有動機去拍攝照片,去分享到照片;
b.手機運算速度的提升,畫質的增強,手機後期APP的提升,以及社交網路的移動互聯網化——又讓這些用戶們有能力有機會去拍攝到再移動端看起來還不錯的作品。
這其實就是我在去年一篇文章中已經寫到的——及時裝逼(分享)性。
而今天在寫這篇文章做搜索的時候,在德勤2016TMT預測的executive summary里(因為我並沒有錢買他們的全文),也看到了這一觀點:

『攝影講究的是要拍到作品,然後分享:手機幾乎能讓兩者同時實現。手機極大地減少了標準拍攝套路中的後期處理和上傳高解析度圖片用於分享的時間差,讓攝影即時分享成為了可能。』
c. 自媒體興起,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公共平台發言,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紅。這與封閉的私密社交喜用圖片帶來的影響不同,自媒體平台對個人的激勵作用要大很多。

還用多說啥呢???營銷?性能??Excuse me?

睜開眼睛看看,手機攝影正在掀起一波驚天的浪潮,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別再總揪著廠商的那個零件性能敢不敢比,藍綠大廠這波營銷是不是吹牛逼之類的話題了好嗎。

提升手機攝影技術,就來看我的八節手機攝影視頻大課:

https://h5.xiaoeknow.com/content_page/eyJ0eXBlIjozLCJyZXNvdXJjZV90eXBlIjoiIiwicmVzb3VyY2VfaWQiOiIiLCJwcm9kdWN0X2lkIjoicF81OWJmYWJjZTBiNzlmX3FFVzdTRUF0IiwiYXBwX2lkIjoiYXBwOFZXbnh4d2k0NTI2In0 (二維碼自動識別)

======================針對題主的回答到此就結束了,以下是擴展閱讀================================================================

《關於「性能」和「功能「思維的一些想法》

不管你是什麼廠商,什麼工程師,你,都要服務消費者。

而消費者要的

不是性能!不是性能!不是性能!

消費者真正要的

是功能!是功能!是功能!

把性能跟功能混為一談,我覺得是大多數數碼發燒愛好者或者從業人員的第一個大問題;

性能是啥?性能是通過可量化的觀測手段體現出來的某個部件根據其自身屬性運行表現;性能的好壞,是指該部件或工具獨立運作時的表現優劣;性能的高低,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建築材料的承重能力是性能,CPU的運算速度是性能,CMOS的動態範圍是性能,人的智商高低也是一種性能。

功能是啥?功能是一個工具最終能夠幫助人們實現什麼樣的結果。功能的好壞,是指該工具完成某項具體工作,實現某個具體需求時,使用者的滿意度,是主觀的,依據使用者自身需求的高低簡繁來評判的。

做樓板,做承重牆,這是功能;支持大規模的遊戲,圖像的運算,讓使用者獲得更流倉的體驗,是功能;拍下更多大光比場景的細節,是功能;發揮聰明才智掙錢創新拯救世界才是功能;

一句話:

性能以物為本,追求客觀上的更高更快更強更持久;

功能以人為本,追求滿足用戶的主觀需求。

「器大活好」為什麼「器大」了後面還要帶著「活好」?

因為「器大」是性能,只能說明東西是好東西,但是好不好用,適不適合,不!知!道

萬一兩分鐘就倒了?萬一只會脫褲就干無腦打樁?

所以後面要跟一個「活好」。

「活好」就是功能性表述了,「活」是妹子需要的活,活好說明用戶滿意,說明你有用。

這時候你可以說,哎呀活好不好誰知道呀,玄學。

妹子們表示:哦。

性能和功能的關係:功能是在使用過程中,依託人布置的任務體現出來的。而功能的實現,是靠著系統中各個部分協調運作,充分發揮各自的性能去實現的。

熟不熟悉?高中政治課本哲學常識里關於整體和部分的一章有著非常清晰的論述。

原理內容: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的部分,整體處於統帥地位。部分也影響整體。
  (整體和部分在事物中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體居於主導、統帥和決定的地位,具有部分沒有的功能;當部分合理組合時,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欠佳組合,就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
  整體和部分又是聯繫的,二者不可分割又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功能發揮依賴各部分功能的發揮,部分制約整體,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狀決定整體的性狀及變化;部分又是整體的部分,離開整體就不再有部分的功能,整體性狀影響決定部分性狀及變化。)
  方法論:①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②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反對:沒有全局觀念;忽視局部的作用。

整體有著部分沒有的功能;整體功能的實現,依靠著部分功能的發揮——而部分功能的強弱,被稱為性能的高低——這是我說的,你們感受一下對不對。

一台手機的硬體由各個部分組成,CPU,GPU, Soc,內存快閃記憶體,按照運算速度,讀取速度,有著各自性能的指標。

一台手機最終拿到消費者手裡,是要實現各種功能——打電話,玩遊戲,發微信,怕照片。

一個消費者,一個正常的消費者,有著局限的理性和知識,有著正常的需求和生活,他管你MMP的那麼多性能指標幹嘛???

買一個手機,一輛車,一台電腦,難道不是用它們的功能來實現自己的需求的嗎?

難道不是看各個產品的功能是否夠用,是否好用嗎?

一家企業,由各個部分組成,做戰略的,做研發的,做供應鏈的,做營銷的,依據每個部門的領導水平,員工素質,學歷高低,經驗多寡,有著各自不同的工作效率。

這家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里,面對著一群正常的甲方,一大群正常的消費者——他們有著局限的理性和知識,有著正常的甲方和消費者的需求,請問他們要不要管你mmp每個部門到底KPI完成的怎麼樣啊?效率高不高啊?有幾個研究生幾個博士生啊?

他們只管你有沒有搞定他們的需求,有沒有生產出他們需要的產品啊!

消費者也好,甲方也好,難道不是看看這家企業以前的業績如何,做過什麼牛逼的事情,賣的東西口碑好不好——這都是這家企業經濟功能的體現,沒誰去研究企業各部門的效率怎樣,有幾個「性能」很高的員工,這關他們屁事。

說的極端一點點,舉一個不太人性的例子:

對於每一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自己性能,實現某個崗位功能的人而言,

你的性能高低,你的同事老闆真的在乎嗎?

你聰不聰明,有沒有運動天賦,有沒有社交天賦,GPA高不高,看過的書多不多,who cares?

你能不能完成工作,能不能搞定事情,能不能談下業務,能不能為團隊和公司創造價值,這才是大家最在乎的啊。你長得丑,你學歷低,你跟同事相處時腦子不那麼靈光,你的某些性能指標看起來確實不咋地。 So what?

你搞的定這家公司正好需要你做的事情,你創意很好,你工作踏實,你的方案比其他人快,甚至因為你單身所以總在加班工作,你都可以因為滿足了公司需要的功能而被認可,被接受。why not?

你當老闆,當領導,當班幹部,你是喜歡那些性能指標非常好看的人,還是喜歡在自己的崗位上踏實能幹靠譜的人?

「器大活好」為什麼後面還要帶著「活好」?

因為「器大」是性能

但是光是大有什麼用呢?跟玩具有啥區別呀?

所以後面要跟一個「活好」。

「活好」就是功能性表述了,「活」是妹子需要的活,活好說明用戶滿意,說明你有用。

我們深挖一下「性能思維」和「功能思維」這樣的思維差異,發現這樣的思維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某些大學生無法適應社會,無法適應工作要求;也能夠說明為什麼某些技術崗位的人員無法從事管理崗位,無法心態平衡地看待各種社會現象;為什麼很多成績很好,長相出眾的同學,最後泯然眾人。

因為你們搞錯了功能和性能。

一些人以性能為驕傲,以自己的長相,身高,智商,閱讀量,學歷等各種指標為傲,

卻無法實現某個崗位,某些行業,某些家庭角色對你們的功能(職能)性的要求。

學校的環境為什麼單純?因為學習的表現,尤其是應試類的表現,大多考察我們的性能——

記憶力,理解力等智力活動的性能;自控力,情緒控制等感情活動的性能;

而性能是客觀的,是可量化的,性能的評價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智商高,情商高,成績就是好。

社會為什麼複雜?因為社會對勞動力的要求,是功能性的。

而功能的好壞,是取決於用人單位需求的。

智商高可以很有用,也可以完全沒有卵用;長得好看可以很佔優勢,也可以完全沒有意義。

而人在社會中的交流,又有著無數的信息壁壘,找到一個自己適合的崗位,可以說是非常困難了

而如果還在用學校思維,也就是「性能思維」來評判自己,來理解自己,

用成績,用智商,用身高長相來給自己打分、來給自己信心,並以此為目標尋找工作崗位和社會地位,覺得自己什麼都很好啊,性能很優良啊,為什麼屢敗屢戰,找不到年薪三十萬起的工作呢?

當然求職之路是非常坎坷的。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使用「功能思維」,想想自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具體能幹點什麼,能在這個崗位里為企業創造點什麼。如果想不通,說明自己的一身優良性能,還沒有統一凝練出核心的功能,哪怕你是一塊頂級的瓦雷利亞鋼,也要打造成一把武器的形狀才可以砍衣櫃啊!

那麼換成這個角度來看業界標杆,利潤率獨佔大半江山的蘋果,他們正是利用「功能思維」進行「功能營銷」。

投放量最大的戶外廣告,

滿世界的「用iPhone拍攝」+一張美圖

絕口不提ISP,光圈f1.8, 雙攝變焦, 1200萬像素,光學防抖,人像模式,HDR,降噪演算法。

有個求用啊,大家都這麼忙,拜託說話直接一點,結果導向一點好嗎?

一張照片,告訴你我的手機有這功能,OVER.

所以對於人才市場上的勞動力而言,最有用的自我推銷是什麼?告訴別人你在實習的時候幹了什麼牛逼的事情,把自己親手做出來的case, 自己親自實現過的功能充分展示出來,相比於瘋狂秀性能,比如6級多少分,拿了多少學校的獎狀,智商180,可能還是前者更有打動力。

其實這也正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問題,用性能替代功能,誤導了學生,用分數代替KPI,讓大家以為能夠在學校里應試,就能夠在企業里做事,其實差得很遠。

暫時說到這兒吧。


2017.9.2
更新一張典型的「手機級別的虛化」

------------

原回答:


其實是越來越偏向於宣傳不便於量化的玄學指標了。


CPU主頻、GPU主頻、內存頻率、快閃記憶體讀寫速度、待機功率、屏幕色域、delta E,
為什麼不在這些硬指標上做廣告?
因為沒人家屌就是沒人家屌,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來。

而拍照就不一樣了。一旦進入「審美」這個領域,你只需要讓用戶相信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自己拍的東西很好看。比如某立的「四攝拍照更美」,能說說美在哪么?48支400/2.8L組成的蜻蜓陣列難道能把你拍成范冰冰?再看看隔壁賣鏡頭的,低劣的邊角成像質量、口徑蝕、二線性,都能被吹成「氛圍」。

反觀各大手機廠商,只提這3樣:像素、等效焦距、光圈值。可以簡單的把一張照片想像成一壺水,重量取決於CMOS尺寸,一個像素就是一個小茶杯,拍出來2000w像素就是把一壺水分別倒進2000w個茶杯里,而在4k(855w像素)屏上看的時候,又是將這2000w茶杯水重新裝進855w個酒杯。發現了嗎,2000w個茶杯根本沒啥用,最後的圖像質量,也就是水的多少,取決於水壺裡有多少水,也就是CMOS面積。標等效焦距而不標等效光圈實屬耍流氓,在知乎搜一下「等效光圈」能看到詳細解釋。

相機也不是沒有別的硬指標,比如剛剛提到的CMOS尺寸、鏡頭實際焦距、光闌直徑,以及成品實測的動態範圍、色深、MTF等等,這些才是實打實的評價依據。

為什麼不標這些?因為這樣就知道誰家的不行了啊。


為什麼偏向攝影功能?或者說為什麼在宣傳上要強調攝影功能?

因為人類對圖片的需求極其強烈。為什麼圖片的需求強烈?因為圖片相對文字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1、信息量大;

2、閱讀便捷,傳達速度快;

3、信息傳遞無障礙,沒有語言隔閡。

尤其是在信息獲取趨向高頻化碎片化的今天,用更短的時間獲取更多易懂的信息本身就是一個需求。

從達蓋爾發明旗幟(誤 到今天攝影設備的發展,其實有這樣一個演進的過程:

1、人類對於圖片的需求催生了更好、更多的拍攝設備;

2、從而使得人類發現自身在攝影上更多的需求:「原來這麼多場景都需要圖片啊!」;

3、導致人類需要以更簡便方式獲取更多的圖片——單反太重,入門也不容易,就算卡片機還要傳照片,煩,畢竟怎樣才能更懶地活著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

4、圖片獲取容易了,自然會對圖片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在這個演進的基礎上,手機的出現導致了圖片需求的爆發:無論是自拍更白更好看臉更小,還是旅遊拍風景要像明信片,還是街上看到彭于晏趕緊發個朋友圈,還是CJ上暗搓搓地拍妹子的大白腿。——要麼能在社交網路上獲得更多的贊,要麼能滿足自己事後欣賞的需要。

並非是大家越來越愛拍照,而是大家拍照的需求被激發出來了。

再回到手機上。

手機照片的質量達到極致了嗎?遠遠沒有。15年前的EOS 300D出片質量依然可以秒殺現今所有手機。前面說了,到這個程度上,大眾對於照片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大眾都喜歡淺景深,喜歡長焦打過去,大眾又不想天天帶著相機,所以,手機的拍照功能必然會越來越強。

手機發展到今天,同質化已經非常嚴重了,解析度大家差不多,尺寸也沒法做到更大,你今天堆硬體,我明天就充電兩小時通話五分鐘。然而,這些需求並不能覆蓋到所有用戶,不是每個人都是發燒友,也不是每個人都沒有方便的充電環境,而拍照是人人都需要的功能,也就是說,更好的拍照功能是一個可以差異化競爭的賣點。不管是你用雙鏡頭實現變焦,還是我今天吹牛逼說用徠卡鏡頭成像好,本質上都是為了增加賣點。

手機企業的運營必然也能看到這一點,影響手機銷售的因素很多,但是拍照功能的強弱必然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傳達給你偏向攝影的感覺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其實最關鍵的只有一點,拍照好吹,還不容易被證偽

對於相機,我們關注的無非就這麼幾點,對於白天樣張,四個要素:解析力、對比度、色彩和曝光,而對於夜景,四個要素:曝光、噪點和寬容度和白平衡

對於曝光,過曝或者欠曝,每台手機都是可以實時調節的;對於白平衡,現在很多手機app都可以矯正的;而解析力、對比度和寬容度等,其主要取決於CMOS。

但是,我們得知道,同樣的照片,由不同人來拍攝,其觀感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一旦加入後期,那就是天差地別了。

實際上,你在上海這種地方拍照,怎麼都是霧蒙蒙的,而在西藏,隨手都是大片

正是因為如上原因,現在的手機廠商都以拍照為基本宣傳點,這是最好作假和最易於讓人感覺震撼的地方。

畢竟,花個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請攝影師拍樣張要比給每台手機配一個好的SOC便宜太多了!

比如「柔光雙攝,照亮你的美」、比如「前後兩千萬,拍照更清晰」,比如」徠卡雙攝、人像攝影大師」、比如」小米6,拍人更美「。

還有一點,現在很多手機開始採用oled屏,而相對劣質的oled屏,色彩艷麗,難以還原真實色彩,但這種劣勢會帶來天然的好觀感。

但一台手機,其最主要的需求真的是拍照嗎?不是吧?

手機,作為移動終端,其數據處理才是第一需求,楠爺在其一篇研究報告里列舉了手機七大需求:

速度、存儲、拍照、大電池、音樂、快充和安全是當前用戶集中的剛需。所以,要想做一款所謂的水桶機,要麼全部解決這7大問題,要麼解決大部分問題。
vivo真相: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樣本研究報告

七大需求,速度才是第一剛需,這很好理解,用手機打遊戲的一定比拍照多,用手機玩微博、支付、購物、瀏覽等,這才是剛需,要比拍照和聽音樂剛需多了。

對於這些功能,其硬體基礎和核心是SOC+RAM+ROM+ui+屏幕,這也是手機裡面最貴的部分,最實打實的部分

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參數化的,都是沒法作假的。

比如屏幕:亮度、對比度、色域、色准等等,一測試,參數就出來了

所以,你也看到了,一些大廠,在這些地方做得都不咋地,不咋地怎麼宣傳?emmc5.1一跑分就暴露了,驍龍660一跑分,就發現連去年的820都不如。

但相機不同,這玩意就如同坐台的姑娘,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你要是商家,你要是產品不夠宣傳來湊,你會選擇宣傳什麼?


首先,任何大眾性產品最終被購買的原因都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提供工具。

工具是行家裡手需要的,大眾消費者——CORE USER不算,需要的只是一個解決方案。

這就是為什麼能夠提供一個好結果,要比列一堆參數重要得多。

我不提國內廠商,只說蘋果的戶外廣告,那一張張精美的照片,廣告詞只有一句:用iPhone拍攝。

不多用任何一個標點。

從手段技法上講,這是正確的擊打市場的姿勢,不過這不是話題的重點。

重點是,重金投入的戶外廣告渠道,蘋果選擇的是宣傳拍照功能。

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你們瞧不起國內廠牌的雞賊,那麼蘋果的推廣也是雞賊么?

把所有營銷一併歸類為雞賊,認為唯有堆數據、講性能才叫實誠,本身就是反智。

至於為什麼使用圖片做廣告,下面說。

其次,說照相不是首要功能的可以洗洗睡了。

蘋果的選擇作為證據,不作為結論,我們還是來講講道理。

手機的處理功能,替代者特別多,無論學生還是工作,人手一台電腦是必然的吧?

手機真正的作用,是提供更便捷的方案,而具體是什麼的方案?

其實和多年前已經不一樣了。

在這個信息流爆炸、數據傳輸成本極具降低的時代,最有效的信息溝通已經從文字轉變為圖片。

這個時候你跟我說照相不好用,就真的只能呵呵了。

從宅男堆里走出來吧,連大爺大媽都開始自拍了,你覺得他們對性能、速度有多大要求啊?

手機市場正在天翻地覆的變化,不要用老眼光和經驗去判斷,睜開眼睛看世界吧。

再多說一句,知乎對於營銷技巧的鄙視,對於「內行」的過度推崇,讓真正想創業的朋友會多吃不少虧。

不是所有人都要對所有的事內行,富信息時代,人們必須用快速但準確率不高的方式去過濾信息,避免信息炸掉自己的大腦。

這樣的時候,一條有效的信息要遠遠勝過100句所謂的實誠,因為別人沒時間聽那些根本聽不懂的東西。

圖片,是這個時代的選擇。

照相功能?自然也是。


因為攝影是玄學……而現在的手機硬體發展速度不足以支撐辦這麼高頻率的發布會了。


你說得很對啊,但手機和別的設備不大一樣。

你看啊:
SoC 都做到 10nm 了,接下去還能提升多少?
電池是化學難題,能量密度擺在那裡,只能快充頂上。
屏幕都做到 aRGB P3 色域了,絕大多數人色准好不好白點準不準又完全不在乎,色彩艷麗就行。
材質金屬玻璃陶瓷凱弗拉,拉絲磨砂高光都用過了,接下來還有多少能玩的花樣?
網路在 5G 鋪開之前應該是看不見大躍進了。

那還剩啥?單看硬體,無非就是相機啊,音質啊,無非就是玄學可以參與的東西。

手機厚度擺在那裡,現在 1/2.3 的底就幾乎是極限,這麼點兒的 CMOS 已經大到不能上光學防抖了,真的拍照能打過單反?不可能的。

無非是噱頭罷了。


啥是差異化競爭?難道提了這麼多年感覺各位當放屁啊,哈哈。
現在基本上處理器除了蘋果華為,其他人家主力都是高通的,內存,快閃記憶體,屏幕也就那幾家供應商,所以性能都差不多。
系統除了蘋果,就是安卓(別安卓,Android咬文嚼字啊),一眾安卓優化的也大同小異,沒有多少差異。
然並卵,攝像頭也就那幾家供應商,本來嘛,大家該洗洗睡了。等等,某些人家號稱與蘋果同款攝像頭似乎拍出來的效果差很多啊,而且大多數廠家動不動發布產品總拿蘋果掉打呢。然而蘋果被吊打這麼多年,你還是要吊打,啥意思啊!
說到底,大多數吊打也不過是忽悠忽悠小老百姓罷了,真正的攝像頭性能大多數廠家還沒有能力優化的好,還有提升的空間。另一個要素就是拍照是用戶的重要需求。最後就是目前來說手機拍照已經都不錯了,但比用戶理想需求差距還是很大,比如暗光,夜景,還很差勁,色彩優化的也大多數很不到位等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那麼,這不就是個非常容易產生差異化的領域么。
另外,有答主說拍照評價標準太主觀,沒有硬指標,好忽悠,這點也存在吧。但好的和差了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最後說下個人主觀偏好,特討厭國產品牌的各種自拍風格,都是默認幾級美顏,拍出來的都是白白嫩嫩,調白一下,模糊一下,眼睛放大一下,完了。像極了八級美工PS的鳳姐婚紗照,感覺好土有木有,還有一大老爺們活生生的美顏成殘次品小鮮肉有沒有,哈哈哈哈,所以我基本不自拍。感覺還是喜歡蘋果等那種的比較自然的風格,雖然老點,糙點,黑點,但有味道嘛。


現在高檔手機的最大區別特徵是拍攝質量好,這比什麼CPU之類的區分度大多了。

中國所有的性價比機型,能可以把CPU上到835.821.960,可以上到頂級,

但是無一例外,拍攝質量都一般般,屬於世界三流水平。

世界上有個法國的鏡頭評測專業網站DXOMARK,

DXOMARK排榜世界前五名的手機,基本都在3000塊錢以上。

在DXOMARK排榜世界前3名的手機,基本都在4000塊錢以上。

中國手機目前在DXOMARK上的最高排名,是比華為P10高一檔的P10P 。

跟三星S8、索尼並列世界第三。華為P10世界第四。蘋果7是世界第五。

我們米粉,平時對各類參數如數家珍,

但說到性價比,拍攝質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多少,是絕對不提的。

彷彿只有CPU算性能,拍攝質量就不算性能似得。

因為小米的拍攝質量排名,在DXO上的歷史最好成績是第13名。

最讓人喪氣的是,世界排名13的小米5S,用的鏡頭跟世界第二的谷歌PIXEL同款。

因為拍攝質量,除了有個好鏡頭,還需要好成像演算法。

世界一流的成像演算法買不到,世界排名前三的手機,成像演算法都是自研的。

高通附帶送的那個只能算世界三流水平,類似英特爾的核顯,屬於能用就行的水平。


知乎有句古話叫「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實際上,自從第一款拍照手機夏普 J-SH04 面市,手機的拍照功能就一直被各個廠家著力宣傳,同時也被消費者所重視。這種重視也一直持續到了現在,只是其中經歷了兩個不同階段。

從入門到專業

早在這一輪智能手機大潮來臨之前,以功能機為主的時代,索尼愛立信就有拍照為主打的 K/C 系列、諾基亞同樣有拍照和智能並重的 N 系列,在這些被後世視為拍照經典的系列中,我們見證了像素從 200 萬到 1200 萬,見證了 CMOS 從忽略不計的尺寸增長到 1/2.5 英寸、再到 1/1.83 英寸,見證了機械快門、可變光圈、氙氣閃光燈、光學變焦等原本只在相機上才見到的功能出現在手機上......

(可變光圈的諾基亞 N86)

手機的拍照硬體和專業程度也一直在不斷地向當時的卡片 DC 靠攏,這個趨勢在 2012 年諾基亞 808 PureView 和 2013 年諾基亞 Lumia 1020 上達到了頂峰。即使到現在,4100 萬像素這個數字依然是行業頂級。

在這個周期內(大致為第一台可拍照手機被推出到 2013 年),手機的拍照功能就沒有停止過進步。甚至一直被吐槽是拍照苦手的 moto 也聯合柯達在 2009 年推出了拍照手機 ZN5。這種跨界同樣也在其餘品牌上演,最著名當屬諾基亞和蔡司,當然還有 LG 和施耐德,索尼愛立信 C 系列拍照手機之名直接來自於索尼旗下的 Cyber-Shot 數碼相機。這些都是手機廠家之前就對拍照功能足夠重視的寫照。

(4100 萬像素、1/1.2 英寸 CMOS、首次搭載超採樣技術的諾基亞 808 Pureview)

伴隨著手機拍照功能的專業化,手機拍照的畫質也是在逐漸提高。依靠小巧便攜殺出一條血路的卡片式在更便攜小巧的手機面前,畫質的優勢越來越小,最終只能淪為智能手機擠壓下的夕陽行業。相機只能退守到真正的專業市場,成為專業用戶的選擇。當然,入門級音樂播放器行業成為夕陽產業也同理,動輒上萬的音樂播放器成了小眾玩物,被發燒友追捧,而擁有廣大擁躉的攜帶型 MP3 被手機所取代。

從專業到易用好玩

如果說上文描述的 「手機拍照越來越專業」 周期為夏普 J-SH04 到諾基亞 Lumia 1020(Lumia 1020 後,更專業的拍照手機也有推出,如松下 CM1,但早已不在大眾關注的範疇),那麼手機拍照易用性和趣味性得到重視的濫觴則是 iPhone 的出現。這對於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和目前開新品發布會主力的國產手機廠家而言,意義尤其重大。

儘管如今已經是 4G 普及、5G 將至,但相對 2G 網路有真正質變、國內移動互聯網開始基礎的 WCDMA 網路是在 2009 年 10 月 1 日才開始商用的,而伴著 WCDMA 網路一塊兒與中國消費者見面的是當時第一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 iPhone 3GS。在 iPhone 正式入華的前後,國內對於手機的 Wi-Fi 功能正式解禁。

高速的 WCDMA、Wi-Fi 網路、應用分發更為簡單的 APP Store,以及軟硬體都有長足進步的 iPhone,讓 Web2.0 和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到來。

緊接著的 2010 年和 2011 年,用戶門檻更低的 Android 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移動互聯網和當代智能手機普及的速度大大加快,以手機為支點的社交網路也在不斷刷新用戶活躍數據。消費者用手機拍出的照片有了極佳的使用場景(包括不限於在社交網路上的分享),消費者對於手機拍照的要求在原本就不低的需求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比如,OPPO 的相關人員就向愛范兒透露過,根據消費者回訪,OPPO 手機用戶都較為喜歡拍照和分享。

現在常被大家掛在嘴邊、處於出貨量前列的 OPPO、vivo、小米、魅族等國產品牌都是在移動互聯網大規模興起的 2011 年左右推出旗下第一款 Android 智能手機的,而華為雖然早早就推出了 Android 手機,但真正讓華為手機收穫頗高關注度的還是其在 2011 年推出的榮耀。

作為行業標杆,iPhone 對於整個行業的指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iPhone 簡潔、甚至有些簡陋的拍照界面讓拍照發燒友詬病,但卻受到了為數眾多的小白用戶歡迎。「隨手一拍就能出不錯的照片」 這樣的理念自然不會被其餘廠家錯過。「全自動模式也能出好片」 的背後則是演算法的不斷積累。也正是因為這些演算法積累,所以國產手機原本相對薄弱的拍照在這一兩年整體上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即使這些國產廠家其實還有保留著一套可調節參數頗多的 「專業模式」。

而對於國內消費者心理的細膩揣摩則讓國產手機拍照的易用性有了進一步提升。深得女性消費者芳心的人像美顏、尤其是前置攝像頭自拍美顏模式便是明證。

iPhone 對手機行業的深遠影響更體現在工業設計上。iPhone 4 之後,手機的機身厚度越來越薄,記錄被刷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某廠家人員私下向我透露,為了保證手機的機身厚度,其產品的攝像頭厚度不能超過 5mm,這樣的手機用上大尺寸 CMOS 是一種奢望。

這樣的行業大勢之下,即使諾基亞 808 Pureview 和 Lumia 1020 擁有傲視所有手機的拍照畫質,但超大 CMOS 和專業的氙氣閃光燈、機械快門等帶來的厚重機身也是這兩台智能手機難以承受之重。所以,在這兩台手機之後,主流手機拍照大底專業化之路也難以為繼,只能淪為小眾廠家的發燒情趣。目前,主流品牌手機中,最大的 CMOS 也僅為 1/2.3 英寸,和諾基亞 808 Pureview 的 1/1.2 英寸相去甚遠。

另一方面,得益於行業內重要的 CMOS 供應商索尼的工藝不斷改進和新技術的應用,手機拍照的畫質在 CMOS 尺寸不變甚至變小的情況下得到增強。

(均為索尼 CMOS 樣張,左為 IMX230,右為 IMX318,尺寸更小的 IMX318 夜景畫質仍然優秀)

當畫質被保證在一定的水準之上,索尼 CMOS 的性能也穩中有升。比如,CMOS 數據帶寬的大幅提高,再配合著手機 ISP 性能的增強,這才讓手機拍照的多種花樣(背景虛化、多幀降噪、全景模式等)成為可能;再比如,CMOS 上對焦點數量的大幅增加,讓手機拍照的成片率提高不少。

手機拍照的明天是什麼?

最後,我們再總結一下,拍照功能從登陸手機起,就一直被廠家和消費者重視。其發展的第一階段,手機不斷集成來自卡片相機的功能,變得越來越 「專業」;在手機拍照發展的第二階段,隨著社交網路成為手機照片的主要應用場景,以及受限於手機的體積和厚度,手機不再追求 「專業」,轉而追求 「趣味」 和 「好用」。其前提條件則是 CMOS 和手機 ISP 性能增強。而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消費者對拍照的重視,廠家利用這些拍照營造差異化賣點。

未來的手機拍照畫質可能會繼續得到增強,但這個幅度可能會越來越小,甚至小到忽略不計。最終的情況或許是手機在保證一定的拍照畫質的前提下,畫質的重要性會讓位於手機的工業設計、操控體驗和可玩性。

超單反這種事還是交給相機去做吧,手機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作者:李謀 @李尼莫


因為傳統相機沒法方便的分享
於是人們就想了兩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讓相機給手機化,三星在做,缺點是價格缺乏吸引力
第二個辦法就是讓手機給相機化,各大手機廠都在做,但是除了小部分廠,大多數廠都忽視了重要一點:光學變焦和防抖是非常重要的,數字變焦和防抖都是在瞎吹的


手機的初衷確實是方便通話,後來喬布斯老爺子重新發明了手機,手機設計越來越向智能化、多媒體化、傻瓜化、功能集成化方向發展。

起於微末的手機攝像功能

在手機剛剛有攝像頭的時候,功能何其簡陋。夏普公司聯合日本移動運營商J-PHONE在200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搭載攝像頭的手機——J-SH04,該機搭載了11萬像素的CMOS鏡頭,支持拍攝最大解析度為355*288的照片。

問題來了,11萬像素的攝像頭能拍出多麼好的照片呢?能和當時的專業相機相比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合抱之木,起於微末,圖像感測器的多樣化和圖像處理引擎的進步,鏡頭光學素質的提升,手機處理器性能的提高,拍照軟體的不斷完善,將手機拍攝功能不斷推上新的高度。

喬幫主推動的手機拍照二次革命

2010年,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4手機,背面搭載了一顆 500 萬像素1/3.2英寸背照式CMOS感測器,支持 5 倍的數碼縮放、三種閃光燈設置(自動/開/關),A4 處理器和iOS系統也為用戶提供了所見即所得、幾乎沒有卡頓的拍照體驗。

雖然iPhone4攝像頭像素只有500萬像素,但它的成像質量已經可以媲美當時的入門級DC。

iPhone4戶外夜晚樣張

iPhone4戶外白天樣張

總體來講iPhone 4的樣張畫面純凈、層次感明顯、細節表現力不錯。

iPhone4良好的拍照體驗加上iOS平台社交應用的爆炸式增長,培養了用戶使用手機隨拍隨發的習慣。

當今最好拍照手機的成像水平如何?

成立於2003年的DxO,多年來被公認為相機和鏡頭圖像質量測量和評級的權威測試平台。DxO在測試中使用行業級實驗室工具,測量和評估相機、鏡頭圖像質量,以及評定DxOMark分數。DxO分析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包括軟體、硬體、測試標準和高質量的圖表,以確保一致,可重複的結果。

DxOMark對智能手機的照片成像主要測試智能手機的曝光準確度、色彩還原、自動對焦、細節表現、噪點抑制、圖像失真(人造痕迹)、閃光燈效果七個維度進行評測,每個維度100分,最後形成加權總分。截止2017年6月12日,在DxOMark智能手機拍照性能測試排名中位列第一名的是HTC的U11。

DxOMark對HTC U11的評價:由優秀的技術帶來了突出的成績,其圖像觀感令人愉悅,同時具有良好的色彩還原度。室外場景表現充滿活力,細節細膩,噪點低。即使在步行運動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拍攝,其圖像穩定性也非常好。閃光燈曝光在畫面表現上非常均勻,並具有良好的細節還原和色彩還原。1200萬像素,1/ 2.55英寸感測器與f / 1.75鏡頭相結合,提供了有助於實現這些優異效果的硬體潛力。

U11拍照測試樣張

U11戶外拍照樣張

U11室內拍照樣張

以U11為代表的頂級拍照手機已經可以和卡片機一較高下,雖然受體積、功耗的限制,手機的CMOS感測器尺寸無法和單反相機相媲美,但手機拍照勝在便攜性和夠用性。

總結:當今的手機拍照呈現軍備競賽式的發展態勢,各家手機廠商不斷嘗試著不同的技術路線,這既是因為消費者對手機拍照功能要求的不斷提高,也是小尺寸CMOS感測器技術、手機鏡頭光學素質、對焦和測光演算法、手機成像調教技術等相關技術進步的結果。


我們去看全球移動互聯網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是谷歌,阿里巴巴,亞馬遜,Facebook,騰訊,一家搜索廣告及安卓開發商,兩家購物及雲服務商,兩家社交網路平台。移動互聯網的主流需求是什麼?獲取信息,購物,社交!我們再來看2017年8月18日,艾媒諮詢發布的《2017年7月中國APP活躍用戶排行榜》。微信、QQ、支付寶錢包、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搜狗輸入法、美團團購、UC瀏覽器和滴滴出行位於榜單前十名。社交還是高高在上的第一需求,而且前十的應用我不覺得使用835,625,A10,960有本質的區別。
照片是社交利器,很多時候半天說不清的事情,拍張圖就明白了。很明顯,除了語音通訊,網路,拍照已經是手機排第三的需求了,這點看現在在相機市場衰弱的情況下,圖片數據爆漲也可以看出來。做手機的不去滿足主要需求?


那個……手機並不是只有oppo和vivo這兩個牌子。

另外還有諸如三星,華為,小米,諾基亞等知名品牌,題主可以上網了解下。


因為有需求


整合在一起更方便了,有句俗話: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毒。這就為什麼手機相機依然不能與專業單反抗衡的原因,但是你有一招毒,我有千招會,對大眾我的優勢就出來了。手機又接入互聯網,人們更樂於自拍分享到社交平台,手機拍照優勢不就出來了?

不單單在拍照方面,其他手機娛樂也是這樣,手機沒有像遊戲主機那樣強大顯卡來實時渲染遊戲畫面,但gpu性能依然被越來越關注,近來改型號追求60幀的話題也是很火,手機玩遊戲確實不如遊戲主機,但是對大眾來說能隨時玩到,還有周圍人的遊戲圈子等等,大眾就關注它,消費者關注的就是廠商要迎合的。


當年的人也是認為手機只應該可以打電話的


有人覺得我的回答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確實是我沒說明白,我已經將解釋在評論置頂了。

知乎下面有贊同,也有踩。不同意的點下踩不就得了。

你覺得我的答案全是「扯淡」的。那你就拉黑啊( ̄┰ ̄*)

為什麼手機越來越偏向全功能nfc了。

為什麼手機越來越偏向4g+了。

為什麼手機越來越偏向曲屏全面屏了。

為什麼手機越來越偏向指紋識別了。

為什麼手機越來越偏向紅外等感測器了。

為什麼安卓手機越來越偏向動輒3/4千的電池容量了。

想完這幾個問題再想想為什麼手機越來越偏向雙攝玩法呢。

還是想不通我在來舉幾個例子。

為什麼筆記本越來越偏向超薄且性能強大了。

為什麼電腦硬體越來越偏向極致性能呢。

為什麼以前的21:9,2k顯示屏現在才1000上下就能買到呢。

為什麼路由器都在支持千兆ac呢。

誰家科技不發展啊(′?ω?`)

大家都是ufs2.1,咋那麼多呢,都著重用在自己機器上了。

哦你說ufs2.1誰都能上是吧,相機硬體不還需要軟體調教么。

是啊,華為的f2fs你買的著么?快閃記憶體就沒有「調教」了?

(f2fs是三星的,且弊端很大,但為什麼華為敢用,華為真的不管消費者死活?沒點手段敢做?)

問我為啥會有贊的。好歹我的觀點還有一部分人同意的。


我們都是視覺動物
我們都敢於偷懶
我們都敢於表達自己是多麼不同
智慧手機這個准入門檻足夠低的事物增加一個準入門檻又足夠低的加分項
攝影性能幾乎就是必然
它作為私人的無可替代的記憶片段。
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又展現審美。
又能和逼格的地點,服飾,美食,景物,人物聯繫起來。
又便於傳播,容易修飾。


恕我直言,大部分人分不清所謂攝影功能強到底是相機強還是美顏強


推薦閱讀:

怎麼拒絕借他人單反?
如今旗艦手機的拍照質量已經夠優秀,還需要單反么?
如何評價賓得新發布的全畫幅單反相機K1?
富士微單如何選擇?
50年後是不是在相機行業只有三星能和索尼競爭了呢?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手機 | 智能手機 | 單反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