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權力的遊戲」的預算重拍「三國」會引起一樣的反響嗎?

我一直覺得比起中國的一些名著小說,國外很多名揚世界的故事都會失色不少。

記得上一季「冰與火」就已經高於800w美元一集的預算了,若用同樣的資金重拍「三國」,是否會一樣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呢

此問題不是在討論兩個故事誰好誰壞,而是單純從拍攝的角度上說。

謝謝。


跟錢也沒有必然關聯,《漢武大帝》耗資五千多萬,《新紅樓》和《新三國》都耗資一億多,後者質量追不上前者。

800萬美金一集,則相當於5000多萬人民幣一集。而赤壁投資了8000萬美元,當年折算下來是六億多,現在是五億多。但《赤壁》除了鏡頭藝術外,劇情相當慘不忍睹,孫尚香、孫叔才、甘興這些情節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實在令人一頭霧水。當年的《指環王》三部曲也不過耗資4.26億美,剪成四十分鐘連續劇,為十六集。

可以知道投再多的錢,可是一旦選錯了導演和編劇,要不從陰謀論下手,要不是導演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解讀,這些錢就會跟丟進海里沒區別。

美劇《權力的遊戲》的成功除了投資以外,本身就有作者參與其中把控方向,作者本就是編劇,極擅長將文學影視化,再就是作者使用角色視角手法本是就是影視作品慣用手法。原本最擔心交錯的劇情線是影視化一大障礙,沒想到《權力的遊戲》成功的一點居然就是因為那樣的劇情線路。

《三國演義》小說的劇情線是很單一的,雖名為三國,主要是以蜀漢視角為主線,曹魏線次要,孫吳的故事線則砍了許多重要事件。倘若要架起《權力的遊戲》那樣的布局,那就得拍《三國志》不可,但是想想,業內真的有導演即熟悉三國歷史又能把握好影視藝術嗎?



目前圈內拍攝的好壞和錢關係不大
主要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正好前一段看到《三國》是東方的《權力的遊戲》的說法,專門去重看了《三國》。

我認為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三國》的文戲質量已經高到和權力的遊戲同檔次了。包括演技、台詞、服化道,非常值得肯定。

《三國》的戲劇性也非常緊湊和顛簸,酷似美劇手法。比如第一集的曹操就經歷了被眾人排擠——鋌而走險——眾人認可的君子的誇張變化,到第二集開始流亡逃竄,殺了呂伯奢又變成一個badass還自己打臉,顛覆了觀眾對第一集中傳統英雄的想像,這種刺激感和權力的遊戲同出一轍。

《三國》也是有主視點的,幾個重點角色的性格和立場刻畫得非常出色。即使犧牲了歷史可信性也要塑造人物魅力。

《三國》也有明顯不如《權力的遊戲》的地方,基本受制於歷史和東方敘事習慣,無法靠增加預算來改變:

1. 缺少時間和空間的現實感,讓觀眾對大局形勢沒有想像的基礎。一次只講一個故事,很多勢力被按住不表,需要出場的時候又突然出場。故事之間它想切就切,想連就連。可能一幕和一幕之間3年就過去了,兒子都長大了,而劇組故意不讓你知道,下一幕切另一個勢力其實是兩年前的事情,劇組也不讓你知道。彷彿所有事情都正好發生了。我們中國人都比較了解三國歷史,所以不會被這些影響觀看體驗,但是單單作為一部有世界觀的史詩劇,這點很致命。

《權力的遊戲》怕觀眾搞不清楚各勢力的位置和關係,專門安排片頭展示維斯特洛風貌。如果《三國》能多一些類似地圖的東西能好很多。

2. 缺少魔法、預言這些強烈調動觀眾好奇心、驅使觀眾看完的要素。

3. 東方式臉譜化的表演。我指的就是你,張飛!秀智商下限、二逼度已經超越了權力的遊戲這種美劇能承受的範圍。毫無人性基礎,一味秀屬性。片中每個人諸如關羽、孫策、魯肅、陸遜都有且僅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屬性,荀郭程三智囊的捧哏流程無限重複=。=,彷彿三國系戲劇就是為了固化這些人物的屬性和」角色作用「,而不是讓他們演出真實人類的樣子。雖然《三國》已經在曹操、劉備、司馬懿等角色上開發出許多可品味的性格,遠超老三國中的描繪,但是對廣大配角的處理簡直毀了這部劇。再舉個大家不愛聽的例子,這部劇中的趙雲非常」趙雲「對不對?但是《權力的遊戲》中會有類似趙雲這樣的三好倒貼男青年嗎?龍媽的兩個跟班也是因為(反覆描繪的)愛情好伐?

4. 」事前推演「」事後復盤「成癮,君臣眾人就一件並非此時此地的事,互相討論該不該、好不好、我推崇什麼、我看好誰,構成了本劇的主要內容。就算互相算計的雙方也總要推心置腹攤底牌,彷彿不說一遍戲就沒演完似的。而他們談論的這件事的正常發生往往幾秒鐘就演完了。《大秦帝國》等國產正劇也有這個毛病。像一種慣性。《權力的遊戲》第一季也有這個問題,但主要發生在小指頭、瓦里斯、瑟曦幾個老謀深算的」反派「身上,一旦觀眾接受了他們的設定,他們的自白台詞就開始減少。而《三國》里的人從頭到尾都在主動玩一種嘴頭遊戲,無法用表演去展現智斗的魅力。

最後,《三國》有一個方面可以靠增加預算實現飛躍:配樂……

那個表示緊張的弦樂齊奏每集要來20遍吧,神經衰弱了都……


吃力不討好的

新三國我真的已經看的出導演的用心(但是用錯了地方)

但我還是各種想吐槽,馬戰太兒戲,馬都能給你扯倒來躲刀。對話太過接地氣(個人認為三國演義的魅力對話佔了一大部分)。太沒有古樸感。

即使再新拍一部,我相信也難在口碑上突破了


如果花大錢在服裝道具特效劇本上,並且導演編劇各種嘔心瀝血,也許能讓這部劇達到權力遊戲的高度。
但是花同樣的錢去請流量明星來演,雖然肯定成就不了一部偉大的作品,但是肯定能賺到更偉大的錢,我要是導演,我果斷選擇後者!還不用去動腦子拍,這多划算啊!
這是一個期望成本與收入的概率問題。

中國當然有專註於作品的好導演,但是拍這部劇的前提是要有錢,錢從何處來?投資人。
投資人的目的為何?賺錢。
比起專註於作品的導演,顯然會賺錢的導演更容易拿到投資。於是前者沒錢,後者無為。


如果真有這樣的打算,也先拍拍《封神》這種神魔題材小說。
神魔世界沒有樣本,沒有固定套路,四大名著因為老版珠玉在前,太難了。
藍天野先生版的《封神》雖然也是經典,但受眾不如四大名著,核心也比較簡練,好上手也好改編。
《封神》故事主線簡單,內容卻很複雜,人間的殷商和西岐,各路諸侯的站隊。仙界,各大教派的爭鬥,和各路散仙的站隊,都可以發揮。包括各種神通法寶,陣法魔獸,拍的好也會很精彩。


大概會有700萬美元給了小鮮肉們?


拍四大名著是費力不討好的事,三國為最。

三國有歷史有小說,軍事、政治、人物形象都存在兩面性。三國歷史遠比其他時代要被大眾略知一二,這面臨著遠比其他歷史階段劇更高的關注和糾錯。

你拍個三國,是靠演義還是靠正史?

靠演義吧,前面有個經典被拿來各種踩,國人就是最喜歡經典。還有一大撥考據黨、偽考據黨、跟風考據黨正在趕來秀優越、裝逼、圖名利的路上。

靠正史吧,三國文化所帶來的戲劇性得不到充分展示,魅力大大下降,只拍給正史黨看?什麼?說好的武將交鋒大戰三百回合呢?說好的赤壁百萬大軍呢?趙雲竟然是個露臉群眾?呂布這麼垃圾?貂蟬呢?大喬小喬孫尚香就這麼路人了?不看不看。
還有更多的考據黨、偽考據黨、跟風考據黨正在趕來秀優越、裝逼、圖名利的路上。

演義正史雙顧及吧,新三國就是典範。
新三國的製作水平算是國內頂尖了,然而呢?以被吐槽出名。
我記得播出那會兒,大大小小網站都以吐槽新三國為熱點,沒有典韋都要被群嘲一番,話說典韋之流對三國歷史有那麼重要嗎?
新三國死在哪?就是想展現的太多,廢話太多,拖拉又絮叨,兩邊不討好,被噴為垃圾。如果顧及到每一個正史和演義名角色,只會更拖拉絮叨,結構凌亂。正史黨罵你是不尊重歷史的雷劇,一集一吐槽。演義黨罵你是不尊重原著的雷劇,一集一吐槽。

剩下的路只能是縮小格局,時代流行小說性質了,戲劇化、主角化、陰謀化、後現代結構化,這條路主要看編劇,故事有吸引力、圓的過去就成功一半了。
然而這條路上限就是二流。大軍師司馬懿算是夠好了,但也過不了上面那些關。更大一波考據黨、偽考據黨、跟風考據黨正在趕來秀優越、裝逼、圖名利的路上。

再武俠化、偶像化的話,兒女情長太多、虛構歷史太多,還得顧及上面那幾關。
其他時代歷史偶像劇,顧及點歷史就是廣受好評了,三國劇,歷史顧及不全面就是垃圾。最大一波考據黨、偽考據黨、跟風考據黨正在秀優越、裝逼、圖名利的路上。
此類作品,上限三流。看看武神趙子龍。

中國的歷史宏大而又細膩,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熱衷於歷史。所以,歷史劇是中國的最愛,也是能長久文化輸出的。但也是因為如此,大家對歷史劇最挑剔、最嚴格。
一部優秀的歷史劇所承載的責任是普及歷史、吸引觀眾、考據認真、製作大氣、深度挖掘,同時做到這幾點非常難。
豆瓣上電視劇評分最高的兩部劇是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兩部神作,然而它們又有多少受眾呢?恐怕只有歷史愛好者吧。這兩部劇的共性就是描寫政治,而對軍事輕描淡寫,三國能這樣拍?

大部分歷史劇對於其愛好者來說仍是槽點滿滿或不屑吐槽,對於非歷史愛好者則是注重演員、顏值、戲劇性,請幾個流量明星,投入正經歷史劇十分之一不到的資金就可以獲取可觀的回報,誰還去拍歷史大劇?


事實上,我接觸過的幾個東南亞人,全都看過新三國。有兩個菲律賓的同事,窩在房間里看新三國一遍又一遍,雖然台詞聽不太懂,也是驚為神作。為什麼?製作宏大啊,劇情聞所未聞吸引人啊,歷史他們不懂啊。
看的就是刺激,只有期待,沒有失望。這跟國人看國外歷史劇其實差不多。何況草與殺之歌只是小說呢?

總之,就算技術水平追上了,也拍不出草與殺之歌的效果和受捧。就算有了這樣的劇,也絕對不會是三國題材。
除非淡化歷史,大開腦洞講故事。什麼?要深度?草與殺又有什麼深度可言?還不是憑戲劇性和製作大氣?憑什麼國產歷史劇就要深度了?


所以,製作是其次,內容才是關注點。既然三國內容做不到普遍好評,那就不如一條路走到黑。要麼死演義,要麼死歷史,要麼死武俠偶像,總能拍出好作品來。
至於對比草與殺,與其期待三國,不如期待三體。期待三國志,不如期待英雄志。
這才是有希望的大片題材。


你就這麼想看關羽給呂布戴綠帽,阿瞞愛人妻,董卓穢亂後宮的情節嗎?


不會。
因為拍電視劇的不想引起重大反響,只想賺錢。在中國,只需要權游預算的一半就能賺到預算的兩倍,怎麼可能會把預算用完?如果真有投資人給那麼多錢,我猜劇組肯定不會做特效而是去請凡凡,甚至還有餘錢可以貪掉。


拍國產劇要滿足國內觀眾實在太難。

角色不能找太紅的,否則分分鐘齣戲。

小鮮肉更是不能找,演技爛早已先入為主,演得好也看不出來。

劇情不能脫離原著太多,基本上脫離一公分編劇就被罵。

也不能脫離歷史太多,否則導演被人指責不尊重歷史。

對白不能太接地氣,不然感覺沒有歷史厚重感。

也不能太多之乎者也,觀眾看著覺得拗口。

服裝陳設一定要貼近時代,不準穿越,該露的要露,不該露的露一點最好。

等等。

綜上所述,有權力的遊戲的錢幹嘛不投資房地產?


可以。

如果按4000萬一集的預算配置拍83集,整部劇的投資額在30E左右

是擇天記的10倍,甄嬛2的6倍左右

是現在普通電視劇投資水準的15倍左右

現在電視劇藝術水準受限的主要是拍攝時間不足,演員檔期緊張,演員片酬佔大頭導致製作的預算不夠。

預算提高15倍。

演員片酬佔到20%以下。

能解決現在樓上所說的一切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你絕對找不到,這個有錢沒地方花的投資人。


我覺得有幾點是中國影視的先天不足。

1.分級制度。
當然啦,我們都知道《權力的遊戲》是一個改編自原著,編劇攝影投資取景演員特效等等都非常牛逼的劇集。
但是不管我們怎麼發自內心喜歡,光大吃瓜群眾,喜歡權游的一大原因還是一個,那就是很多人所戲稱的,《殺與操之歌》。
當然,權游並不是像很多美劇一樣,為了吸引眼球,而強行加床戲和血漿戲。權游的很多18+內容也的確是符合歷史觀的必然要素。
但是也恰恰是這一點,讓人看得很爽,畢竟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殺與操」的世界,古往今來,哪場戰爭和政變,都有關「殺與操」,只是處於美化視聽,我們往往忽視掉,尤其是中國沒有「分級制度」,我們也就一概忽視。
所以當一個真的貼近現實的影視劇拍出來,我們當然大呼過癮。
就像很多人喜歡《戰狼2》是因為「拳拳到肉,坦克是真的,爆炸是真炸」,權游也是一樣,上床是真給你拍出來,不是意思一下就過;殺人是真掉腦袋,抹脖子是真的血流噴涌,不是迴避不拍,只拍點戰後鳥瞰。
所以這種「真實」的戰爭政治大作,在中國註定會被閹割掉很多,處處是禁忌——總不能像《人民的名義》那種,靠某部門牽頭來打壓廣電吧……
倒不是說會把劇情閹割掉,畢竟是歷史,畢竟是商業片,政治倒是不算敏感,主要是很多色情和暴力鏡頭,我們是沒法拍的。
你想想看,你喜歡一個跟《真三國無雙》一樣的三國嗎?
砍人如砍草,沒有血漿,沒有色情,每個人都白白凈凈的……
所以你得到了中國式歷史劇……
畢竟太真實了又不能過審,所以只能拍成《軍師聯盟》那種風格,一看就不是「現實主義」的劇作。
當然我不是罵軍師聯盟。

2.分級制度也不能說是癥結而且一時半會也不指望能改變。
另一個大問題是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中國視頻行業的結構。
雖然中國人確實越來越能夠在版權消費上花錢了。
比如優酷愛奇藝會員啦,網易雲音樂會員啦,但是如果按照權游那種規模來拍,成本太高了。
國外的很多影視,比如HBO和Netflix,都是走的付費啊包月啊那種模式,有點相當於愛奇藝搞得那個電影區會員(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這麼收費),也就是,你為了看某些電視劇,才專門充錢,你沖了錢,也看不了其他視頻。
當然中國現在也確實有一些現象級的影視劇,帶動了很多人充優酷會員騰訊會員,但是大都投資成本和權游都不在一個量級。
所以如何讓投資人能夠確定收益敢於投資大手筆,如何讓視頻網站找到平衡點,既然消費者買的起「會員VIP」,又不至於虧本,這都是難點。
而且中國視頻網站,其實太多了,內耗很大,當然我不是業內人士,很難理性客觀分析現在的各大視頻網站,優酷愛奇藝騰訊樂視這些之間的競爭狀況。
但是一個現狀是,中國並沒有哪家視頻平台像HBO和Netflix以及新興的亞馬遜一樣,打開自己的電視劇產業,原因我也說不好,我就不再強行胡扯了。
所以既然沒有一個龍頭大哥,帶著玩大的,那麼權游級別的東西,在中國,恐怕也就只是一個噱頭了。
就像某導演的「堪比指環王的特效」一樣傻屌。

3.另外還有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文化氛圍。

中國畢竟不同於歐美,文化氛圍,消費習慣都不同。
中國的影視市場也不夠龐大,不足以像美國英國一樣,養活很多小眾但是投資不菲的劇集。
就比如權游吧,第一季發行伊始,誰也沒法保證這玩意一定大賣吧?畢竟不是偶像劇,如此正派如此歷史硬核,敢於投資這種題材製作肯定和美國龐大成熟的市場分不開。

《大秦帝國》算是為數不多的比較寫實的劇集,口碑風評都不錯,但是拍出來也是很尷尬。
不僅看的人不多 ,粉絲不夠,製作經費也明顯不夠,宣傳造勢也是不夠,所以歷史正劇的投資風險很高。

即使這樣,你也會發現,每年都有很多優秀的美劇都被砍了,比如超感,你說人民群眾不喜歡嗎?
未必,只是市場它養不活這種劇啊……
連美國都養不活很多佳作,中國更是養不活。
你會說我們花在小鮮肉上1000萬,說明中國投資人有錢。
你恰恰搞反了。

舉個例子,如果你有1000萬,你會幹什麼?
如果你是個非洲人,你會幹什麼?
你會投資當地的商場酒店項目嗎?
不會,風險太大,萬一政變了,啥都沒有了。
所以你會投資黃金鑽石,這種是硬通貨,大不了裝上卡車逃走。
但是在中國,你就會用來買房置業,換來一堆紙片片,為啥?因為中國市場環境比非洲安全,你敢於投資這些相對風險更大的項目。

所以說回到小鮮肉,這些小鮮肉才是「黃金鑽石」一樣的低風險貨物,投資者並不是因為他們低俗,他們傻缺,非得在演員上花大錢,不知道去把錢投資到製作特效劇本上。
恰恰是因為在中國,投資到製作特效劇本上,風險太大,很可能虧本,所以投資人才一窩蜂往演員上砸錢。

這就像中國有錢人為啥都在炒房?
為啥不去炒股票玩期貨?
導致房價飛漲。
因為炒房風險最低啊,就這麼簡單。

雖然,權游啦紙牌屋啦超感啦,在中國口碑極好,但是中國主流消費者的口味真的未必就能接受這些大作。

就像你英雄聯盟做得再出色,現在還是沒有王者榮耀風光一樣。
這就是市場,你無法用「產品本身出不出色」也衡量能否大賣。
又像是「進化」,適合生存,活下來的不一定是最強壯最優美的,可能只是最適應環境的。

本人並非影視行業專業人士,言論僅供參考,個中錯誤深表慚愧。


我認為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背景才是最適合以《權力的遊戲》模式進行創作的。


那比起94版三國來也不過是在特效上略勝一籌罷了

就投資而言,那個時代那種投資,換算過來不見得比冰火的程度差了

況且還有諸多無法重現的客觀優勢——國家項目舉國動員、調動軍隊協助拍攝、參演演員拿著微薄的收入任勞任怨、南征那段的場地場景布置和拍攝難度——就現在來看、重現幾近不復可能

編劇可以有,只要不強行白話的話、是可以出好本子的;

最要命的,演員啊


別說800萬美元了。就算8000萬美元你也看不到董卓和貂蟬打炮的,更別說看到他們打充滿藝術美的炮了。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錢的問題。


那無非是拍成劇版《赤壁》罷了,乃們又不是沒看過


你想啊,三國人物那麼多,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郭嘉,周瑜得用小鮮肉吧,還有眾多美女,大小喬,貂蟬得用小花吧,我覺得預算有點吃緊啊,才8M刀。還沒算其他有的沒的角色,還是錢不夠,不然一眾百花獎影帝影后怎麼拍不出權游版三國。


我一直認為重拍是有可能出經典的,但是別重拍三國演義,真的,94年那部已經夠好了,重拍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意義不大,可以拍三國正史劇,但是你得找一個精通正史並且有喬治馬丁那樣高的藝術創作能力的作家,讓他先完成一部三國正史內容的優秀小說或者優秀劇本,在中國找這麼一個人有些困難,而且就算有這麼個人,人家也不一定樂意干這件事。

記住,劇本才是電視劇的靈魂,有些國劇拍不好或者拍不出,主要問題就出在這兒了。


GOT的好看在於——

1.多線敘事

2才是世界觀和人物敘事

3.最重要的是暴力美學……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滲透下

一般喜歡管中窺豹……

舉個例子——

十年前的投名狀。


推薦閱讀:

DCEU的毛病到底出在了哪?
如何評價電影《爵跡》?
個人拍攝微電影如何簡單有效的進行最大程度的宣傳?拍攝前需要什麼樣的準備工作?
什麼是「反差萌」?你印象最深刻的有反差萌感的人或事是什麼?
如何看待徐浩峰宣布放棄《刀背藏身》導演署名權的舉動?背後的利益衝突是什麼,這在電影行業是否常見?

TAG:電影 | 美劇 | 演員 | 權力的遊戲美劇 | 三國演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