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人品如何?

首先承認他的文學才能和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只討論他的人品問題


謝邀。人品好壞這個概念比較虛,偷懶引用幾個知名的評論。
蘇轍說:

  • 其於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於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困於世,然終不以為恨。孔子謂伯夷、叔齊古之賢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實有焉。

王國維說:

  •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林語堂說:

  •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鍊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問的鳳毛麟角,不可數數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我覺得其實這幾句評語就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後面再隨便從詩人的視角補充幾句,無味羅嗦之處請海涵,跳過不看也可。
此人才學當時無兩,古今貫視,也殊少匹敵(然其詩文要害也在於才氣太重,是以終難及屈、曹、陶、辛等大境界,而且……他明是顯日子過得越好的時候,逞才使氣就越厲害,寫出來的東西也就越糟心,此節與本問題無關,擱下不表),然而有天縱才氣如此,心態卻能這麼通達健康,幾乎不沾染任何詩人病的,古今倒惟他一個(靜安先生提到的屈、陶、杜都或多或少還是沾一些的)。
常見的詩人病里有很多反人類的癥候,在此便引兩條來反面闡釋一下。

  • 小我意識。

要成為一個詩人,往往有將自己之情緒觀感、遭逢苦難無窮放大之本能。並不是自私,只是善感的一種體現。為詩須動我再動人,是以詩人在打動自己的同時,往往會夾帶若干自憐自傷樣的私貨——這便是所謂小我意識:強烈關注自己的感觀,而漠視周遭世界(或關注周遭世界,但其妍媸悲喜,亦是為小我的情緒服務)。
蘇軾沒有。蘇軾是個極端無私而不記仇的人,他面對不平也會苦悶,但最終能全須全尾兒走出來,並曠達通透地去面對一切悲苦。至於選擇的方式是逃禪還是什麼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夠放下小我的悲喜,始終用生機勃勃的眼光去看世界。他和王安石一直是政敵,被整得不可謂不慘,但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辭世後,宋哲宗昭命他代擬敕書,他卻絲毫不以政見不同而在敕書里公報私仇,反倒是對其高度評價:「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這種心胸其實已經不是大悲憫,而是大愛了,不說跟宋之問之流無良文人比,便比出名孤硬的陳師道凍死不穿趙家衣,也要可愛得多。

  • 避世意識。

李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詩人也如此。他們能看到人們所看不到的,感知到人們所感知不到的,從而也就要領略更多的孤寒。是以到達一定境界後,大多詩人會不願與濁世同流,嚮往著歸隱和逃離,是為山林隱逸氣。詩人的心中,他們和世界永遠是兩種存在。多少有點過潔世同嫌的意思。
蘇軾也沒有。吳炫教授有篇寫蘇軾的論文里說,「輕視世俗慾望、拒絕世俗慾望、迴避世俗慾望,我認為都是「太在意世俗慾望」從而不能「穿越慾望」所致,所以面對蘇軾對世俗生活的「親和世俗」,傳統道德和美學會顯出其「尷尬」」,我深以為然。蘇軾雖然通達,但是個入世者。雖然他在詩詞里常說想還鄉歸田,但縱觀他一生仕宦,不但從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是一直盡職盡責為國家效力的。居廟堂之高,則自命「忘軀犯顏之士」,直言極諫,看到新法弊端就力陳其非,看到保守派不較量利害,也會具陳其失。出京外任,則走到哪裡,惠民政策便行到哪裡。東坡肉,蘇公堤的傳說是處皆有——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築湖堤,灌溉千頃良田;在徐州他帶領軍民奮戰七十餘日,成功抵禦水患;在密州他採取有力措施治理蝗災、盜災……人走到哪兒,就造福到哪兒。這種熱忱絕不是一時裝得出來的。他為黎民百姓寫的「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雖然詞句質地十分一般,但無疑是其人品的光輝折射,也是王國維所謂」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的體現。

總之,單只在人品好這個層面上,他不需要詩人、書法家、畫家、佛教徒、父母官等慣有頭銜作定語,也一樣超凡脫俗。亘古不變的道德觀念上來看,我的總結是,蘇軾是個很好很好的人。
以上。


好到很多女性恨不能嫁給他。
高中的時候讀了幾首他的詞就已經折服了一萬次,覺得他除了愛喝酒再沒有第二個缺點。樂觀豁達這種詞形容他都嫌生硬了,萬事看得開這句俗話也不能盡敘,因為他很少有被俗事瑣事叨擾的時候。很多文人會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事他卻略不縈懷,一笑而過,聞之如清風過耳,視之如浮雲聚散,就算煙雨蒼茫,他也自有他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不願意嫁給這樣的人,每天樂呵樂呵的不生氣。
蘇軾絕不是孤高冷傲到難以接近。他不會因為自己極高的文學素養和萬人羨慕的天賦而孤高自許,視凡人為糞土。他好友甚多,知交亦有,只要談的來你就是我的朋友,無論門第身份學識。這不會給他沾染些微俗氣,反而給他添了許多親切可喜之意。
蘇軾更不是略帶蠢氣的文人。我雖然喜歡錢鍾書,但這裡不得不把他當一個反面教材--連家裡的燈泡都是楊絳換的,錢鍾書只負責寫書,動手能力近乎為零。蘇軾卻是那種閑下來喜歡鑽研幾道小菜的人,這一點簡直可喜可愛。食物入文,只覺得自然生動,毫無穿鑿痕迹,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好到無需多言。誰不願意嫁有一個喜歡做飯又是廚神的夫君。
然而現在卻不願意嫁給他。很多塵世想法不能盡去,就不能伴他左右,不忍去打擾他那一份自由無羈的快樂。


小時候看河東獅吼。蘇軾是裡面的大反派。
帶著這麼差的第一印象,在語文課本里了解蘇軾。
我竟然喜歡上蘇軾了!!!!
我最喜歡的可能是蘇軾這點吧:
聽說要變法了,啊,看起來變法後周圍百姓過得不好啊。
我堅決反對!
然後被一貶三千里。
我日啖荔枝三百顆。
看起來變法後百姓過得不錯啊。
我堅決支持!
又被貶了!
因為這是變法派正在失勢中。

我覺得就這麼一件事就能表明蘇軾的人格了。
他不是因為誰得勢而奉承誰,也不是因為誰得勢而反對誰。
他看的是根本。
而且勇於承認自己之前觀點的狹隘。很多人是一根筋犟到底的。
這如果都是小人,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豈因禍福避趨之。


東坡先生是我最敬重的古代文人,沒有之一。不只是因為他有大才,更重要的是他還勤政為民,誠心待人。

至於人品問題,我在這援引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蘇東坡詩》的內容:

東坡襟懷浩落,中無他腸,凡一言之合,一技之長,輒握手言歡,傾蓋如故,而不察其人之心術,故邪正不分,而其後往往反為所累。如李公擇、王定國、王晉卿、孫莘老、黃魯直、秦少游、黽補之、張文潛、趙德麟、陳履常等,固終始無間,甚至有為坡遭貶謫,亦甘之如飴者。

不過東坡先生也因待人以誠,遇人不淑:

其他則一時傾心寫意,其後背而陷之者甚者。

如坡過壽州,李定出餞,坡有詩贈之,頗稱莫逆;而元豐中以詩語劾坡者,即李定為首。
坡守密、徐二州時,與王邦直唱和甚多,謂邦直詩"如醇酒盎然,能起我病",並比之清廟圭璋。然邦直後與鄧溫伯、章惇等銳意紹述,貶竄正人;東坡七年瘴海,推原禍始,實自邦直發之。

坡與章惇尤厚善,集中《送章七出守湖州》有詩,云:"早歲歸休心共在,他年相見話偏長。"又有《次章子厚飛英留題》等詩。後惇與司馬溫公同相,惇以戲侮困溫公,尚賴坡解紛。則坡之於惇,可稱密友。後惇貶逐元祐正人,各以其名字定配地;子瞻貶儋,子由貶雷,皆惇所為也。

坡與林希亦厚善。坡之守杭,實替希。及坡召還,希又來替。集中倡和甚多。坡去杭,希因杭人之意,榜其所築堤曰蘇公堤。坡除起居舍人,力辭於宰相蔡確,謂林希舊同館,且年長,宜膺此選。是二人之交厚矣。及紹聖初,章惇當國,方治元祐黨人,欲使希典書命;希欣然,復為中書舍人。自司馬溫公及坡等數十人,皆為謫詞,極其醜詆;遂累遷同知樞密院。後奪職卒。坡自海南歸,《與子由書》云:"子中病傷寒,十餘日便卒,所獲幾何,遺臭無窮,哀哉!"此皆坡素交,而其後反噬者也。

此外如葉濤、唐坰、鄧潤甫等,亦皆平日交遊,末路相背者,更不可數計。

即使在貶謫期間,與東坡傾心交往的士大夫也不在少數:

東坡才名,震爆一世。故所至傾動,士大夫即在謫籍中,猶皆慕與之交,而不敢相輕。
在黃州也,黃守徐君猷、通判孟亨之甚投契,倡酬往返,俱載集中。

君猷沒,坡哭之以詩,祭之以文,皆極哀痛,則平日交情可知也
。其在惠州,惠守詹范,亦傾意相接,時有詩往來。嘗攜酒過坡,坡亦攜白酒鱸魚過之,食槐葉冷淘,為一時佳話。坡《與徐得之書》云:"詹守,君子人也。極蒙他照管,仍不輟。攜酒具來相就。

"而循州守周彥質,在郡二年,與坡書問無虛日。白鶴新居成,二守又同過焉。彥質去官,至惠州,為坡留半月,乃去。坡有詩送之,具述其事。

而其時表兄程正輔以使節至,與坡同游白水山、碧落洞、香積寺,輒流連旬日。

孫叔靜提舉廣東常平,更極周旋。今《大全集》所載與叔靜書札,雖至親不過也。

至儋耳,軍使張中館之於行衙,所以相待亦甚至。嘗邀坡子過弈棋,而坡坐視,竟日不倦。坡詩云:"卯酒無虛日,夜棋有達晨。"蓋紀實也。後湖南提舉董必察訪廣西,遣使過海,逐出坡於官舍,坡遂買地,苫茅以居;而中亦因此坐黜。其去儋時,坡以詩送之,至一送、再送、三送,蓋感其意之厚也。

坡公生性疏放,在野的文士僧人,同契而交的大有人在:

至於林下交遊,更有相從患難,至死而不悔者。

在黃州,陳季常居岐亭,相距百四十里,坡過之者三,季常過坡者七。去黃時,季常遠送至九江,坡留別詩,疊韻至五首。

又有潘邠老在黃州,多從坡游,坡去黃,以所築雪堂付之。

及竄嶺外,蘇州定慧寺長老守欽,使其徒舊契順不遠五千里來問安。

又有吳子野者,訪坡於惠州,相依二年,及渡海,又從坡於儋耳,又送坡北歸,卒於途。

而蜀人巢元修,先訪坡於黃州,坡起用後,不復相聞。及坡兄弟南竄,元修徒步訪子由於雷,又欲過海訪坡。子由止之,不從,竟卒於途。

又有王介石者,儋州助坡築屋五間,躬泥水之役,苦甚於奴隸。

此數人者,非有所求,徒以向慕之誠,相從於流離顛沛中,不忍捨去,坡之得人心如此!然諸人因此得附見姓名於坡集中,至今不沫,亦豈非得所託哉!

東坡先生之人品當永為世人之典範!


這個問題是沒確定答案的。我很喜歡蘇軾,所以也很傾向於相信他的人品很好。譬如這個故事:
元符三年八月,余在合浦,有老人蘇佛兒來訪,年八十二,不飲酒食肉,兩目燦然,蓋童子也。自言十二歲齋居修行,無妻子。有兄弟三人,皆持戒念道,長者九十二,次者九十。與論生死事頗有所知。居州城東南六七里,佛兒嘗賣菜之東城,見,老人言:「即心是佛,不在斷肉。」余言:「勿作此念!眾人難感易流。」老人大喜曰:「如是!如是!」

蘇東坡這句話真是菩薩心腸啊!很體面地維護了這位八十二歲老人一生堅持的尊嚴和意義,讓他不至於對自己一輩子的辛苦堅持喪失信心,這真是功德無量的一句話啊,如此善念,我覺得他很好人。

一個接受了傳統良好教育的人,浸潤很深的人,應該壞不到哪兒去吧。
啊哈哈,人品本來就是個主觀判斷嘛


中國歷史上的人物,沒有哪個人能像蘇東坡那樣,無論古人還是今人,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齊了心似的喜歡他。喜歡他的詩詞,喜歡他的文章,喜歡他的書法和繪畫,甚至烹個菜都要美其名曰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可見喜歡到骨子裡去了。其實,人們最喜歡還是他的為人,雖然一世為官,卻沒有傳統官僚的世故,一世為文,卻不見世俗文人的虛假。


生日:1037年1月8日,魔蠍座,典型的慈悲


馬生本窮士,從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貴,求分買山錢。

我今反累生,借耕輟茲田。

刮毛龜背上,何時得成氈?

可憐馬生痴,至今誇我賢。

眾笑終不悔,施一當獲千。


東坡先生大概是我最崇拜的文人,其人品學識,錦繡文華,穿越千年耀爍古今,實為吾輩之楷模!明月依舊高懸,千年前的清輝也是這般皎潔吧!


蘇軾的君子人格臻於完美應該是在儋州,跟他風格無限時對比,他更淡然超脫,條件艱苦異常卻能自得其樂。對於一個看破生死的人來講,他的政敵實在沒什麼能打敗他的了,反而因此段經歷獲得了大庾嶺上老翁的祝賀,返回途中老百姓夾道歡迎的熱情。他自己窮的叮噹響,還極力培養本地青年的教育,站路邊看人下棋,樂顛顛的自己釀酒,估計失敗了,以為蘇邁吐槽他了,哈哈哈哈。


夷堅志:
盜敬東坡
  紹興二年。虔寇謝達陷惠州。民居官舍。焚盪無遺。獨留東坡白鶴故居。並率其徒葺治六如亭。烹羊致奠而去。次年。海寇黎盛犯潮州。悉毀城堞。且縱火。至吳子野近居。盛登開元寺塔見之。問左右曰。是非蘇內翰藏圖書處否。麾兵救之。復料理吳氏歲寒堂。民屋附近者。賴以不熱甚眾。兩人皆劇賊。而知尊敬蘇公如此。彼慾火其書者。可不有愧乎。

是啊,草莽之人尚知道敬賢,爾曹可不有愧乎?
————————
更一些:
《悅生隨鈔》:東坡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子由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子由監筠州酒稅,子瞻嘗就見之。子由戒以口舌之禍。及餞之郊外,不交一談,唯指口以示之。(《蓼花洲閑錄》同)
張表臣《珊瑚鉤詩話》一:東坡先生,人有尺寸之長,瑣屑之文,雖非其徒,驟加獎借。如仲殊之曲,惠聰之琴,皆咨嗟嘆美,如恐不及。至於士大夫之善,又可知也。觀其措意,蓋將攬天下之英才,提拂誘掖,教載成就之耳。
《茶餘客話》:東坡生平不耽女色,而亦與妓游。凡待過客,非其人,則盛女妓;絲竹之聲,終日不輟。有數日不接一談。而過客私謂待己之厚。有佳客至,則屏妓銜杯,坐談累夕。
軾二十年間再蒞杭,有德於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作生祠以報。
一時文人如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陳師道,舉世未之識。軾待之如朋儔,未嘗以師資自予也。


蘇軾的為人,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個「老小孩」。他的人品嘛!——沒有比他更加單純善良的人了!
蘇軾的感情極其簡單,只有原配王弗一人。大約是只有王弗能受得了也能管得住這個「老小孩」,所以亦妻亦友兩相知,才有了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感情這東西,你只能給一個人,對其他人就只能說「抱歉」。這是沒辦法的。如果現在,就可以建議他不要再娶了,別耽誤人家。但是男權社會,男人有時候更身不由己。至於他的侍妾是不是愛他並真的是懷了他的孩子?——崇拜他是一定的。但愛和崇拜從來不是一個辭彙。宋朝雖然產生了那種嚴苛的宋儒理學,但當時並不是主流。對女人的貞潔也就是嘴上說說,實際上還是比較放鬆的。倒有可能他的侍妾懷了他朋友的孩子,那就直接送給人家算了!(這一段我還真不記得有)。「以妾換馬」這在古代算不上污點——你不知道古代人口是可以買賣的嗎?難道他不喜歡這個侍妾還不許人家喜歡嗎?
蘇軾的小孩心性在女人身上也是難改。譬如他諷刺女人改嫁,認為女人應該「貞烈」應該「從一而終」等等。但他只是說說痛快一下嘴而已,他從來沒打算讓女人為他殉葬這麼陰損自私!
至於衛青嗎!你不知道衛青之所以建功立業,多一半的原因來自於他的國舅身份嗎?蘇軾一輩子都是眼裡不揉沙子,有屁就放的直腸子,他借衛青諷刺挖苦同時代的什麼人不是很正常的嗎?
至於「不懂裝懂」就更可笑了!——你不知道唐宋八大家裡,蘇軾和王安石誰的排名更高嗎?你說是自古文人相輕,其實也對。但只有王安石這樣的大方之家,蘇軾才有興趣跟他鬧一鬧,比一比。這不也是很正常的文學切磋嗎?
「沒有政治才能卻拼了命的做官」這是真的。但蘇軾和李白都是那種很天真的以為只要自己權柄在手,就能如何如何的造福黎民的傻人。兩個人都是不懂為官之道,厚黑之學,憑空的做著自己救世主的美夢。但即使如此,蘇軾還是盡其所能的為杭州留下了蘇堤。他想要做官是為了造福一方,不是為了權力金錢,你能說這是他的污點是他人品不好嗎?
「政治上兩邊倒」似乎是對的。但你的理解又是顛倒的!——蘇軾是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反對王安石,司馬光反正的時候反對司馬光。因為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有很多沒考慮周到的地方。蘇軾手中無權可以抗衡,於是就隊變法大加諷刺。結果是蘇軾遭貶。司馬光反正的時候,他又覺得矯枉過正,冤枉迫害了很多人,他又替這些冤枉者叫屈。結果又遭貶。
宋朝的黨同伐異是非常厲害的,搞得蘇軾一會兒被貶杭州修蘇堤,一會兒發配嶺南吃荔枝去了。
——你說這代表蘇軾的人品不好,我卻認為這正好說明了他是個捨己為人的正人君子!就是不擅權謀,沒心機,所以沒幫上忙而已。


蘇軾沒有上面答主們說的那樣完美吧。
「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東坡志林》
感覺酸溜溜的。


人品不怎麼樣(其實就是個普通人)
很多文學家和科學家人品都不怎麼樣,蘇軾不是個例。
首先,蘇軾黑我男神衛青,說他「雅宜舔痔」,這點一生黑!
再者,他還用小妾換馬,結果小妾自殺了……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當然最好還要來一句,宋詞中我最喜歡蘇軾的詞,而且認為他寫的最好。
——————我是無知的分界線——————
是不是這裡都是蘇軾的粉啊?自帶柔光
雖然或許過幾年我就不這麼想了,但是現在的我認為自己很對。


謝邀。不了解老蘇的人品,我幫你邀請李讓眉,她應該知道。


真性情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花瓶文人,舊黨喉舌
一己私利重於家國

君不見王安石章惇等人為變法圖強力抗整個士大夫階層,殊不知蘇軾司馬光等人拚死阻攔,在中央的就使勁抨擊方略,在地方的就扛著紅旗反紅旗,非要把你搞臭,國家亡不亡與我何干?我們自己過著人上人得生活就好,政治上再不濟,也是為任一方,欺壓鄉里而已。有什麼不好?現在有人要砸我們的飯碗,那我們怎麼能樂意?現在做什麼卑鄙無恥都無所謂,只要把新黨打到,史書還不是任我們書寫?

於是今天,如果我們沒有不去仔細研究,光是靠那些流傳下來的所謂小故事,王安石章惇等人就是十惡不赦的奸人。

究竟誰才是呢?

詩詞小道,可以怡情,不足為恃

張居正王安石等人的文采絕對要高於這些人。為什麼流傳的很少?因為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有些評論的人真是逗比,可記得嘲笑大鵬的蜩與學鳩否?
東坡先生如果非要挑刺,只能說他滿肚皮不合時宜,而又才氣縱橫,有些評論比較毒吧。
說德行不好的,在當時黨爭如此激烈,被新黨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時候,也只能從詩文中入手,找出一些誹謗新政的由頭,並無可以在私德上發揮的空間。
至於說政治才能的人,一個二十多歲就名滿天下,兩代天子欽點為宰相之才,策論為天下所重,才能為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所稱道之人,被鍵盤俠說思想不足道,真是可笑。


翻閱宋代詩詞,最抓眼球的,還是大蘇的。蘇軾的政治觀點也很準確,歷史評論多能服人,才華橫溢當時就是公認的,卻一輩子不得志,可見不是個善於逢迎的人。
他那麼尖刻地說衛青,可能是借古諷今有所指的吧。古人為文重視實用。若是這樣,姑可以強調君主應該尊重大臣來替他開脫。
蘇軾大才,做過些虧德的事,但比之錢謙益之流,還算清白。

可以這麼評論,小德出入,大節無虧。


推薦閱讀:

有哪些歷史人物的照片讓你感到過驚艷?
呂后為什麼這麼兇狠殘酷?
為什麼大多數人小時候喜歡劉備,長大後卻獨愛曹公?
中國古代的皇帝和妃子之間有多少是有真的愛情?
周恩來真的勸胡適留在大陸未果么?

TAG:蘇軾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