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通過,對中國電影產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於2016年11月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並且將在2017年3月1日正式開始實行,這部法律會對中國電影產業產生什麼影響?
法律全文鏈接:(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


這次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和之前的徵求意見稿以及草案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變化。如果這兩個變化確實執行下去了的話,這可能是電影審查制度徹底變化的第一步。

我們先來看之前的審查規則是怎麼寫的:

第二十三條 企業應當將其攝製完成的電影報送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進行初步審查。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查申請之日起20日內,將初步審查意見和申請材料報送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
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30日內作出審查決定。對符合本法規定的,准予公映,發給《電影公映許可證》;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不準予公映,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原先的草案裡面,審查要分兩步,本地初審,廣電複審。而這次通過的條紋是這樣寫的:

第十七條 法人、其他組織應當將其攝製完成的電影送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審查

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審查決定。對符合本法規定的,准予公映,頒發電影公映許可證,並予以公布;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不準予公映,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法制定完善電影審查的具體標準和程序,並向社會公布。制定完善電影審查的具體標準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注意「或者」這兩個字。這意味著,未來省級行政單位與廣電一樣具有電影的終審權,一樣能頒發電影公映許可證。
有一些未能明白事態發展的朋友可能會覺得:

雖然審查下放,但是下面單位為了保證不出事,不背鍋,審查只會比以往更嚴。更有甚者可能會去揣摩上面的喜好口味,來審片。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原因很簡單,省級行政區的審查部門,不歸廣電直屬,而歸省級行政區政府直屬。

這個區別在哪裡?

官僚體系的規則是,下級部門的行為方向永遠受上級部門的利益取向所左右。廣電是沒有營收的部門,電影產業的收益再好,在明面的規則之內廣電也收不到一分錢。相反,一旦一部電影在「政治上」犯了錯誤,廣電一定要背鍋。所以從利益取向上,廣電當然會傾向於從嚴審查,甚至吹毛求疵,只為不犯任何錯誤。如果省級行政單位的審查部門直屬於廣電,那麼一定會服從廣電的這種審查取向,而更加嚴格地審查,避免背鍋。

但是省級行政區不一樣。一旦省級行政區培育了一個強大的電影產業基地,這個產業基地就會源源不斷為省級政府提供稅金,這本身就是政績。在這種條件下,省級政府有動力去壓制直轄於自己的電影審查部門,減少電影產業的障礙。

除港澳台之外,中國有三十一個省級行政區,總會有一些行政區會願意為培育自己的電影產業而大開方便之門。未來的電影產業就會向那些願意開放方便之門的地區集中。這次把審查權下放給省級單位,恐怕就是為了在電影產業上面開一個口子,讓各個省自己去競爭,在電影產業上恢復過去的地域競爭模式。如此一來,如果搞砸了,立法的人沒風險,廣電沒風險,只有那些願意冒險在電影產業方面搞政績的省級官員會承擔風險。誰拿收益誰冒風險,這是符合發展需要的。

至於說廣電要制定審查標準,這並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為如果條文過於寬泛,省級政府自然有相當大的自由量裁權,按照前文所說的情況,必然有省級政府願意放鬆管制。如果條文比較細緻,就變成了「審查規則明文化」。記得當年陳雲關於「新聞法」說過什麼嗎?審查規則明文化其實是審查弱化而不是強化。更何況,這種部委制定的規範,對地方政府往往缺乏強制力。

這個條文確實十分令人驚訝,與去年的草案相差很大,幾乎是明擺著要鬆綁了。這有可能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長放緩,政府開始放鬆文化產業管制以求更好的經濟發展。

所以,可以預見,如果這些條文被完整地付諸實施,我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會放鬆一大截。至於這是不是能讓我國的電影質量再上一個台階,就得看電影界的諸君了。


-

一、

灌水幾個億票房,罰款最高才多少?
若根據「宣傳數字」認真查稅,不知能給國家增加多少稅收?

你要灌水多少票房都行,請如實納稅。
你要吹風哪個演員一部戲拿走三千萬,可以,請如實納稅。

電影圈最需要的,我認為是「稅務機關」的介入。
講真,電影圈要改掉說謊習慣,不知會健康多少?

日本的演藝圈,就看年底交稅紀錄,誰是交稅大戶,誰就是紅牌明星。
看誰能哄過誰?真心期待「吹牛要上稅」的時代來臨。

多說兩句:

上個月最難受的事,是先聽人說,樂視的給款票子,開到24個月後,
另邊,又聽他們發公關稿,又給汽車投了多少億……。

這就是影視行業叫人最討厭的一點。

二、

頁面上,有我知乎最尊敬的 @冷哲 老師在討論啥「審查機制」改變,會如何如何?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通過,對中國電影產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 冷哲的回答)

原諒我說句實話,@冷哲 老師,您又一次錯到離譜了。

容我解釋給您聽。

1、

以前國內拍戲,全都得捆住電視台或電影製片廠。
後來開放了民營公司(最早還有ABC級規定,現在沒了),「立項」的資格寬了。

「立項」,早年全得送中央,拍啥都得跑北京。
後來改成地方(省一級)立項,也寬了。

電視劇審查,很早就改成省一級了,早就寬了。
包括現在的電影,不過是跟進電視的步伐。

(國內很長一段時間,電視劇歸廣電管,電影歸電影局管,二者程序不同。)

這個「放權地方」的趨勢,歷時十幾年不止了,是中央的既定方向。
根本沒啥好特殊的,很抱歉,把您白高興了半天。

2、

為什麼中央願意放權?
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叫「壓力遞增」效應。

以我們的經驗,中央其實審東西時,標準更寬鬆,
反而是下級單位才嚴格。
講真,我們圈內人的經驗,最難搞定的,從來不是上級。

(當然,信不信由您啦。)

最好的例子,以電視為例,您就算過了審,拿到了「准播證」。
千辛萬苦終於能賣片了,也終於賣給電視台了,
但您還有一關,播出前,得經過「台審」。

「台審」時,那種種標準,可比「省審」可要嚴格一萬倍(見諒,這是誇張表述)。

光是過審,光拿到「准播證」真不頂用,電視台審片人員,那才叫火眼金睛。

3、

另外,你說的「地方政府」利益說。

講真,全國電影才400億(2015年),用浙江來打比方(2015年)gdp是4萬2千億,
你就是把全國票房都搬浙江去,也只是在大浴缸里,加小半勺水。
同樣,把「橫店」整個關掉,浙江省都不會打個噴涕。

誰也不可能為了「毛毛利益」,去和中央搞兩極?

同樣,橫店所在的東陽市(人口80萬),在浙江省5500萬人口中,也只是極小的存在。

(您老是掛嘴上的「社會達爾文(利益競逐說)」,本來就很傻,放電影行業,更傻。)

4、

再問您一點,電影審查的人員哪來的?

我知道各地方的「電影家協會」是主幹之一。
電影家協會要入,有一定的高度,我是會員我知道。
但相信我,絕不會有人找一個台灣籍的會員去審片。

別以為「審片」不是技術活,可以任性胡來?
錯矣,舉凡審片,作為審片人員,你要提意見,也得說到項上。

想過沒有?

大家都是圈內人,都是同一個協會的會員,
你要斃我的片子,要逼我修改,得有說法。

同樣的,你作為會員,啥你不懂,自己拍戲,拍出荒腔走板的內容?
逼人家給你過,人家不想擔這個責任,你也得有說法。

因為審片,雙方產生爭議,太是常見。

(大家都是學電影的,你在裡面給我暗喻,裝motif,你以為我不知道?)

說實話,審片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審片,哪是您根據法律字眼,自己在那裡想像一番?
於是就能「得一個高興的結論」,那樣簡單來?

按您的推理,電影會集中到少數省去。
錯矣,我倒認為它會回歸本地,因為本地人脈熟,大家才好溝通,能說上話。

所以,很抱歉,原諒我又再說一次。
@冷哲 老師,是的,您又犯了您最常見的錯誤了。

那個老毛病,叫「望文生義」。

三、

站在從業人員的立場,講真,有這樣的法律實在太好了。
只因它是「產業促進」的相關法律,我們可以看到無數的亮點。

比如「放映」一塊,真懂行的人就知道,所謂的「地方二輪院線」該出現了。
(國內沒有「二輪放映市場」,委實是一件非常不合理的事。)

但在相關條文第二章,明顯就是給予「二輪市場」法理,鼓勵「二輪市場」出現。
(讓企業可以參與「電影放映」的生意,給予法源,給予程序和方法。)

在這樣一份「產業促進」的法律文件中,我建議還是多看看「產業」相關部份。

「審查」確實叫人煩惱,大家都希望放寬,但那絕不是重點。(也不現實)。

-


僅僅從法律文本看,而且個人非專業的意見是,網路短片拍攝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繼續合法:

1. 不得再自稱「微電影」,要改個名;
2. 不要在宣傳發行過程中產生可能被認為是「公映」行為的舉動,比如說強調這是僅供網上觀看的,或者至少是不進院線的;
3. 貼片廣告等盈利行為要慎重行事,充分諮詢法律意見。

具體執法中,《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已經涵蓋了對網路短片的監管,且頒發及管理部分同樣是廣電總局,所以很大可能,這部法律管不到網路短片。

立法的本意主要是防止電影導演把禁片po上網的,這種情況下,首先導演都說我這是電影了,其次有關部門審核也早就不通過了,所以再玩文字遊戲就意義不大了。

第二條:

本法所稱電影,是指運用視聽技術和藝術手段攝製、以膠片或者數字載體記錄,由表達一定內容的連續畫面組成的有聲或者無聲,符合電影院放映技術標準或者流動放映技術標準用於公映的作品。
通過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路從事傳播電影的活動,適用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路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

第二十六條:

未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不得發行、放映、參加電影節(展),不得通過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路進行傳播,不得製作音像製品;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先說結論。這部法律出台的最大亮點是 廣電總局的權力被大幅減弱 審查總審權被下放到所有省級部門(應該也是包括澳門和香港)那麼未來一部電影能否拍攝和上映 有30多個部門都可以決定 當然也有一定風險 未來出了差子 也是審查部門負責 可能一開始各省會逐步試探尺度和底線 隨著時間推移 放開的口子肯定會逐漸擴大 最終沖毀以前審查的那堵牆。這對於未來電影創作的自由度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國務院下屬的廣電總局的權力在這輪改革中被人大收回下放到各省 這個背後肯定有大量的談判和妥協。不管怎樣 這是有利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

下面是正文 略長。分四部分。第一節介紹我國電影產業立法的背景 餘下為法律和之前意見稿 草案的區別的全面解讀 又分三節。第二節介紹法案反映的電影產業管理新思路 第三節重點解讀電影拍攝審查的改變 第四節介紹其它條文修改情況。
為了便於閱讀,對於條文原文進行下劃線處理,解讀重點加黑加粗。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

1、電影相關法律法規簡史

我國的第一部《電影管理條例》,是在1996年5月29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由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發,7月1日起開始施行。後來在2001年12月12日,時任總理朱鎔基簽發新的《條例》,對內容進行了一定的修補,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這個《條例》一直是中國電影行業的權威規定,直到此次新法律出台。

自《英雄》開啟了國產電影商業化道路之後,中國電影市場開始起飛,2010年突破百億。隨著電影市場繁榮,業界對《條例》的意見逐漸增多。在此背景下,有關部門歷時一年多,編製了《電影產業促進法(徵求意見稿)》,於2011年12月15日對外公布。意見稿後經多次修改,2015年9月1日國務院討論通過,正式形成了《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人大常委會分別於2015年的10月、今年8月、今年10月對草案進行了三次審議,最終通過。

《英雄》劇照

這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出台的背景及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電影法規是條例,屬於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其法律效力低於法律,也叫下位法。而《電影產業促進法》是人大審議頒布的,是上位法。所以《電影產業促進法》要比之前的《條例》更加權威。這充分說明,當前國家對電影產業的重視程度較以往大大提升,可以說電影產業已經上升到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


2、 法案體現的電影產業管理新思路:更加自信和開明

從《意見稿》、(草案)到法案有怎樣的變化?我們逐一來看。先看新引入的內容。

第一個不同是

第一章第4條:「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句話在《意見稿》中是沒有的,它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談話原文,談話提出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顯然,習近平的講話精神在這部法律得以體現。在立法層面提出「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體現了我國發展電影產業的核心是為了滿足大眾文化消費需求,也體現了電影產業發展的新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

體現這種新氣象的還有第二章第12條:「國家鼓勵電影題材、體裁、形式、手段等創新,鼓勵電影學術研討和業務交流。」這也是在《意見稿》中沒有的。這條是第二章《電影創作、攝製》的第一條,開宗明義,體現出未來電影的發展要鼓勵創新,尊重創作自由,暗示著對未來電影創作的束縛可能會逐步減少。

此外,第20條增加了「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觀眾身體或者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這句話在《意見稿》中沒有,在(草案)中也沒有,是在最後的法案中才新加入的。筆者認為這句話非常重要,它為未來電影進一步放開題材限制,建立分級制度埋下了伏筆。

同樣,體現出對電影行業發展管控減少新氣象的還有第三章第28條。在原《意見稿》中第35條中指出;「國務院……應當將影視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計劃,保障……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兩次……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草案)中將「保障」修改為「倡導」觀看兩部,而最後出台的法案中進一步刪去了「倡導」,只是推薦,並不再規定數量。

這一系列改變說明了什麼?原本是硬性要求學生每學期要觀看2部「你懂的」電影,後來改為倡導,最後索性連倡導都不提了。可以想像,未來很大一部分拿著國家資金拍攝的,質量欠佳的主旋律電影,恐怕將失去市場。這個改變非常重要,它意味著電影產業將更加重視市場力量,行政力量則會淡出。

對電影產業上來說,政府需要管理好這個產業的發展,而不是過多插手,用政府的行政力量為某些質量太差勁的主旋律電影護航,我就點名《百團大戰》了,你對比一下《湄公河行動》就知道某些應景的主旋律電影根本沒太多意思,對這樣的電影,行政力量應該放開,你有本事,就拍一部觀眾自發擁護的,像《湄公河行動》那樣的主旋律電影。否則這樣一味靠行政力量護短,長此以往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有好處嗎?


3、關於電影行業准入門檻放寬和審查放鬆的部分

在電影行業門檻准入方面,原《意見稿》第15、16條中規定:「將其……電影劇本或者電影劇本梗概送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審查後,發給企業一次性的《電影攝製許可證(單片)》,可以攝製電影。……攝製完成過2部以上依法准予公映的電影的企業,可以向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申請領取《電影攝製許可證》。」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拍電影的資格也要有審批,以前沒有拍攝過電影的,要先申請單片許可證,有過2部以上審查通過經歷的企業,才可以繞過這個審批過程,但是電影劇本依然要審查。

在(草案)中,依然需要《電影攝製許可證》,不過只需要省級部門批准即可。而到了《法案》中就不再需要審批了。第13條規定「並由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出具備案證明文件或者頒發批准文件。」注意,是備案或批准均可,具體由各省自己規定。只是涉及「重大題材或者國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軍事等方面題材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電影劇本報送審查。

最重要的來了,大家關心的電影審查在原《意見稿》第23條規定了兩級審查制度。「企業應當將其攝製完成的電影報送所在地省……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初步審查。……20日內,將初步審查意見和申請材料報送國務院……主管部門。……30日內作出審查決定。對符合本法規定的,准予公映,發給《電影公映許可證》;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不準予公映,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草案)中不再需要兩步審查,修改為「送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審查。……30日內作出審查決定。對符合本法規定的,准予公映,發給《電影公映許可證》,並予以公布;對不符合本法規定的,不準予公映,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這裡的區別很大,以前是必須經過國務院廣電總局審查,現在是省級部門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通過審查,而且是終審;以前是只有一個部門有權作出能否放映的決定,現在全國30多個省級單位都有這個權力。總有一些省級部門願意在審查方面開一些口子,特別是那些有意願大力扶持電影產業發展的省份,筆者認為擁有橫店影視城的浙江和青島東方影都的山東,未來會成為大批電影製作單位願意打交道的地方。法案的內容和(草案)基本相同,只是把「電影公映許可證」的書名號去掉了,進一步弱化了審查的力度。

在審查的標準和程序方面,(草案)進一步規定了「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應當制定並完善電影審查的具體標準」,而法案對這句話增加了兩處文字。一個是增加了「根據本法」四個字,這是強調了廣電總局要按照人大頒布法律為準繩來完善審查標準。另外是增加了「和程序」三個字,這是強調了審查程序,要按程序辦事。在審查的專家方面,具體規定了「不少於五名」。據此來看,下一步,根據法律的規定,廣電總局會進一步細化《條例》,使審查制度化、標準化。以往業界最詬病的就是電影審查沒有制度和標準,「人治」意味比較濃,廣電總局的操作空間比較大。未來隨著標準和程序的進一步出台,相信審查會逐漸規範化。

同時,對於參加境外的電影節展映等活動的,同樣也是《意見稿》規定必須到廣電總局備案,(草案)和法案均規定省級單位備案也可。

也就是說,無論是電影的攝製,還是審查,和以前最大的區別在於,30多個省級單位都可以自行決定,電影是否能拍攝,是否能過審,都不再是廣電總局一個說了算,廣電總局在未來的權力被大大弱化,許可權大幅度下移到各省部門。對於未來電影行業發展的束縛將大大放寬。


4、其它條文的修改

除了審查,對於電影攝製的國際化合作,(草案)和法案都進一步放寬了限制。《意見稿》原17條、18條、20條對於我國電影企業和國外製作單位的合作,電影的境外拍攝製作都有一定限制,這些規定在(草案)和法案中基本都不再作要求。此處不一一舉例。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用詞改變。在意見稿和草案中,提及電影行業攝製、發行和放映的主體,都用的是「企業、其它組織」,比如法案第一章第7條、第二章第13條、14條、15條、17條,其相對應的原意見稿和草案中,都是如此,而在法案中修改為「法人、其它組織」,「企業」改為「法人」,從事電影行業的主體範圍就擴大了,這也是電影行業准入門檻放寬的一個表現。

第三章《電影發行、放映》值得一提的有:《意見稿》原第30條規定「經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批准的,可以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從事電影發行活動。」(草案)和法案對應條款均不再作此要求。

另外《意見稿》原第36條和(草案)第32條都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行、放映未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而法案中刪去了這一條規定。這個改變也令人深思。法案不再硬性規定,筆者的理解是,對於那些未能取得放映許可證的電影,雖然依然不得「發行、放映」,至於不公開的放映則留下了空間。

以後我們再提到《鬼子來了》這些所謂的「禁片」,組織無盈利的私下放映,應該都是可以的了。雖然以前私下的放映也沒有誰真的會去追究,但是法律上不再對此作硬性要求,體現的也是一種進步。這種管控的力度大大降低了。 其它關於放映的一些改變,如放映標準、不許插播廣告等內容,和審查關係不大了。第四章《法律責任》主要是各種處罰規定。其它就是一些微調部分了,比如(草案)第八條、九條涉及青年電影人才培養以及支持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觀影需求的條款,在法案中挪到了第四章;第二章、第三章有部分條款在草案和法案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位置改變以及原本幾條合併成一條的情況。

《鬼子來了》劇照

通過全面梳理上述三個文件的具體變遷,我認為《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台,體現了電影產業管理的新思維,確實做到了「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減少行政審批」,對電影產業發展的束縛大大減輕,更加尊重市場力量,行政力量干預將逐步減少。

電影是大眾文化消費品,它不僅具有消費品的屬性,也含有藝術品的屬性。任何藝術創作,都是需要一定空間和自由的。審查不是中國電影拍不好的根本原因,但審查力度的減弱,還是有利於電影創作的。


不同意最高票答案的關於審查會放鬆的說法。

十幾年前,中央開始管網路,搞網站備案的時候,一開始就是由各地政府自己去審查的,那個時候有的地方寬鬆,有的地方很緊,結果就出現了一些網站到處搬家的情況,哪兒松往哪兒搬,促進了某些地方機房的發展。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中央的主持下,審查標準越來越嚴,逐漸執行一致的標準,但最後中央還是不滿意,乾脆自己來統一審查和管理網站備案了。

中國是人治社會。一旦出現某些地方為了促進電影產業而放鬆審查的情況,中央領導找個講話的機會公開警告一下就可以搞定。

審查究竟會不會放鬆,其實還是看中央領導(最主要是boss)的意思,他們覺得可以放鬆,怎麼都能松下去,他們不想放鬆,怎麼都松不了。

因此我預計也許在未來幾年會出現審查放鬆的情況,但幾年後最終還是會由中央來統一審查標準,也許中央重新收回審查權也有可能。


我覺得也不完全是好事。
天朝歷來不缺少歪脖子和尚念歪經的故事。
這個法律看上去是進步但實際上,那些獨立電影人怎麼辦?
拍文藝片,拍藝術片,拍獨立電影的,沒有資本去讓「地方政府」挑戰「中央」,最終的結果就是,地方政府很有可能都到處招攬商業大片做電影大省,而那些獨立電影?讓他喝茶排隊去吧……
有沒有想起來什麼?
是不是上頭對遊戲行業的態度,也是如出一轍?
大廠來,資本來,獨立滾粗。
比遊戲也更可怕的是,個人擅自提供無證電影參展的,5年內不得從事相關電影活動。
放到你們都理解的場合來說,大概是:
你敢把沒過審的遊戲拿到steam上發,法律禁止遊戲公司聘用你。
雖然獨立遊戲人也不想被聘用,但是這種規定,怎麼看都是奇怪的。
不信我們換種說法:
你敢把沒審過的文章拿到國外的雜誌上發,法律禁止你從事相關科研活動……
你敢把沒登記過的人送出國工作,法律禁止你從事相關工作……
你敢把沒統計過的數據隨便寫上quora,法律禁止你上知乎回答問題……

還有人跟我說,當年就是這麼個政策。
你識字不識字啊……當年是這麼個政策,現在不是這麼個政策,現在叫做有這麼個法律。
明白政策和法律間的區別嗎?

總結:雖說這次權力下放,明確法律是進步,但是這個進步,有點奇怪。
不過不管怎麼說,把權力下放,在法律法條的框架內讓資本借地方政府的力打中央,把權力也市場化,這還真是夠稀奇的戰略。不管結果好壞,都是有價值的。好歹,這表明了一種想要進步的態度。有了態度,就只剩下不要外行管內行瞎搞事兒和群眾基礎兩大難題了。三座大山,至少挪走了一座。


十二銅表法也是有意義的法,有法律規定絕對比領導私人決定好得多,惡法還有修改的空間,而無法才是最可怕的。這是件好事。


看到 @yolfilm 提及的那個吹牛要上稅的事兒,我這邊還真有個故事

有個地方要拆遷,家家戶戶都歡歡喜喜的。拆遷就是發財。所以一開始拆遷安置工作都是順順利利的。

直到有一天,一個拿著自家房子開店的拆遷戶不樂意了,說這賠少了,不管怎麼溝通死活不肯拆,就是要賠三個億。聽完這釘子戶的訴求,街道幹部都驚呆了,只能好聲好氣問:「這房子就那幾十平,怎麼能賠出三個億來?總得說明白,他們才好辦。」

釘子戶就說:「那店鋪每年都能純利潤掙三百萬,當然得賠三個億。」
隨後就十分賣力地整理了一份材料,把媒體、人大、市政府各個能跑的地方都送了一份材料過去。

過了幾個月, 釘子戶就因為偷稅漏稅被抓了~


高票回答的答案跟中國電影目前環境一樣。
太樂觀。


廣電:你們要拋棄本寶寶了嗎?_(:з」∠)_


有的人又開始高喊:沒分級 有審查 沒屁用
這部《電影法》,覺得好或不好,都不是重點。

重要的是有了明確的法律,這才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一個是白紙黑字全國人大正式通過的法律
一個是全靠光腚總局的兩張口
哪個更好?


若能認真執行,或為對文化產業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鬆綁。無論其實質,終究是一紙成文法,有聊勝於無。至少從行動上開始動搖頑固的審查觀念。
但願如此罷


通過甩鍋給地方政府,廣電總局終於可以不再被人罵了。


審批權下放,發行權下放。

各地都會拍自己的電影。

電影數量會爆發,拍電影的公司會越來越多,演員和從業人員的身價會水漲船高。

電影工業的蛋糕分下去了,而消費群體不會爆發,爭奪消費者的戰爭會更激烈。

電影網站,電影自媒體會有更高的報價,很多電影如果沒有媒體支持根本就不會有人知道。

電影會魚龍混雜,但是好電影會脫穎而出。

因為涉及地方利益,地方很可能對本區域內控制的影院進行干涉,要求多上本省的片子,給本省增加財政收入。

勞動力成本低,生活成本低,生活條件舒適的省市可以利用其成本優勢承接電影后期製作之類的技術工作。成為電影工業的低成本製作基地。

網路發達,以後好萊塢的片子來中國做後期也不是不可能。


我認為《湄公河行動》的成功增強了改革派的說服力。感謝公安部,感謝博納,感謝林導,感謝所有主創。
作為一個資深影迷,希望電影界諸公一定要點臉,多珍惜來之不易的改革。不要再嘩眾取寵或者亂圈錢了。


你讓鬼片能有鬼先
=========================================================================
真是沒眼看了評論竟然這麼多神邏輯,你以為貴菊限制的只有鬼片?犯罪片,匪徒智商不能過高,警察一定要全程壓制,而且匪徒最後一定不能逍遙法外,要麼自首要麼被抓要麼去死;寫黨國和近代歷史的,只能歌功頌德,不然你以為「活著」,「鬼子來了」是怎麼被禁的?我如果說當時這兩部片要是沒有被禁,國師和姜文今天的成就會更高你信么?(算了你肯定不信)玄幻片,只能在建國之前成精(雖然這條沒有明文規定,但要是有玩意兒在黨的光輝領導下成精了,你猜,貴菊會給過么?)至於反映社會陰暗面,像韓片「恐怖直播」那樣諷刺政府的,想都不用想吧。拍不拍得出來,和根本不能拍,是兩回事;審查也好分級也好,在沒有明確可量化且能夠給予創作者充足創作空間的標準的前提下,什麼改革都是在扯。


一部片能不能過不是條文規定的,而是上頭領導用腦袋規定的,這樣的改革有什麼用?今年被捧上天的「湄公河行動」,那尺度放在美國都能到R級了,比去年的「王牌特工」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前者在公安部的保送下一分未減地上映成了「老少皆宜」的片,「王牌特工」卻刪掉了最精彩的教堂百人殺一段,我就想問,那段有湄公河血腥?有湄公河暴力?這次所謂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不好意思,我沒有看到任何的明確或弱化審查的條例,我只看到了某菊把一大口鍋劈成了幾十份然後扔給了各個省的領導,我想問下,你是真情實感地認為這些地區領導會把審查標準放寬么?到時為了不背鍋一個二個小心翼翼地揣摩上意,審查只會變得更嚴苛

具體例子,看這裡吧→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中國有可能拍出韓國那樣優秀的犯罪片嗎? - 電影
竟然還有神邏輯的…那就再貼一個吧→把中國的廣電審核制度放在外國,外國還會有那麼多好電影嗎? - 影視評論

我再PS一句吧,那些說鬼片里不能有鬼說是在「宣傳鬼」的,照你這麼說,那真的什麼都不用拍了,因為你知道有小朋友在看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後去學火燒然後把自己的同伴燒死了么(我希望沒有人會在評論里說這正是鬼片里不能有鬼的理由)

哎呀呀,之前在這個答案下面的某條評論被某位不知姓甚名誰但是一顆紅心向「日」的熱心朝陽群眾舉報然後就被禁言七天了呢,嘖嘖嘖,就這樣的人民,果然就只配得上這樣的廣電


如果簡單的理解為鬆綁審批權或者審批權下放,就推斷出審查的尺度會變大,甚至會產生因經濟效益倒逼放開審查尺度,或許有點言過其實。
某年我們偵辦的一個利用互聯網傳播淫穢信息案件,案件中涉及到的一些證據需要通過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做出一些相應的鑒定,然而省裡面並沒有相對應的鑒定機構和資質,最後只能聯繫國家一級的機構作出鑒定,我記得省裡面的工作人員聯繫北京方面時,北京反問「你們沒有這個鑒定資質么?」省裡面的工作人員有些不好意思「機構暫時還沒有,人員也在學習考證」。
比起審批權的下放,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將來在省級電影審批機構工作的那些人是否具有相對應的能力。我們只希望他們能夠在中國電影蓬勃發展的今天,在這個國家電影行業已經步入深耕,粗製濫造和偽大片已經逐步被唾棄的今天,手握審批權的人們不要做一朝權在手的「剪刀手」,而是飽含對電影的熱愛,對人文關懷的嚮往,對普世價值和道德法律底線有著自己獨到見解的審批員。
並不是所有挑戰權威的電影都是好電影,只是我們已經壓抑了這麼久,或許現在拋出這個議題,讓從業人員,立法者一起參與博弈,正是在為國產電影尋找一條可行的路。


上面幾個回答為什麼我看到了貼吧的味道?電影分級制度看似很美好,實際上我們壓根沒有與之相關的配套,其中涉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盜版的打擊;分級後的監督。什麼都沒有,和未成年人禁止進入網吧有什麼區別?

這個放下審核我是百分百支持的。原因如下,當下的電影審查制度明顯已經不足以滿足民眾的需求,可中國大陸又是處於一個地區發展不平衡,審查制度的下放有利於各地區根據發展程度決定與之相關是否更為「開放」,同時又顧及了有想「鑽空子」的行為。


中國電影報11月7日報道 11月7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以146票贊成、1票反對、8票棄權,表決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閻曉宏在7日上午的發布會上指出,簡政放權、激活市場的活力是電影產業改革推動的重要方向。這次通過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把實踐中已經推行的改革舉措寫入了促進法,比如減少審批項目、降低准入門檻等,《電影產業促進法》沒有新增設行政審批項目,同時還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單片)許可證審批等行政審批的項目,這是取消和減少審批項目。

閻曉宏表示,在《電影產業促進法》出台之前,按照《電影管理條例》的規定,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行使的許可權,包括電影片的審查、電影劇本的備案與批准舉辦電影節(展)等多項審批事項,這次大部分下放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新聞出版廣電管理部門,為了防止各地審查管理和審查結果標準與尺度在把握上不一致,《電影產業促進法》在下放審批許可權的同時規範了電影審查標準的制定和公開的程序,在本法第18條還設置了出現爭議的情況下再審的條款。

《電影產業促進法》出台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堅持放管結合,加強後續的監管。在簡政放權的同時,《電影產業促進法》也注重加強事中和事後的監管力度。在本法第46條明確了監管責任,要求實施信用制度。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認真貫徹《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有關要求,加強對下放以後的審查、審批事項的指導和監督,並且加強對有關機構特別是審查人員的培訓工作,規範各地的審查、審批事項,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的、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據了解,《電影產業促進法》將於明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與此同時,實施多年的《電影管理條例》將依據《電影產業促進法》進一步修訂完善。

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意義

對於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意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說:

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將長期以來中國電影產業改革發展的成熟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為未來電影產業持續健康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對電影產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的五個方面的主要制度措施將對中國電影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將電影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使電影產業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降低電影行業准入門檻,調動全社會參與熱情,激發市場活力;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對電影產業給予立體的制度支持;通過擴大監管範圍,完善監管措施,細化監管程序,加大打擊力度等,進一步規範產業發展和市場秩序;明確電影的正面導向作用,維護觀眾合法權益,鼓舞創作熱情,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作為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電影產業促進法》也將對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對目前我們正在抓緊進行的文化產業領域的立法工作,將產生積極的示範作用。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立法必要性及立法總體思路

自2002年電影產業化改革以來,我國電影產業取得長足進步和巨大成就,無論從電影生產數量,還是電影市場規模上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電影大國,但在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電影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電影市場秩序還要進一步規範,電影產業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表示,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通過立法一是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堅持放管並舉,該放的放開,該管的管住,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為社會力量從事電影活動提供便利。二是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激勵作用,加大對電影產業扶持力度。採取財政、稅收、金融、用地、人才等多種扶持措施,促進電影產業全面發展。三是既促進產業發展,又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介紹,為了在電影領域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了以下制度、措施:

一是明確電影活動的指導思想和創作原則。《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從事電影活動,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和保障電影創作自由倡導電影創作人員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二是就電影作品本身,《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鼓勵創作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電影,扶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大題材電影,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展現藝術創新成果、促進藝術進步的電影以及推動科學教育事業發展和科學技術普及的電影,並對優秀電影給予獎勵。

三是《電影產業促進法》通過明確規定尊重、保障電影創作自由,保護電影知識產權,電影行業協會維護成員合法權益,為電影創作人員開展體驗生活等活動提供便利和幫助等措施,積極營造激發創作熱情的制度環境。

四是《電影產業促進法》通過鼓勵電影科學技術創新、電影題材等創新與電影學術研討和業務交流等措施,積極營造提高電影質量的制度環境。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推動簡政放權,激發電影市場活力方面規定了哪些主要制度?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稱,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是我國電影改革的重要措施,通過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把很多已經推行的改革舉措寫入了促進法。比如:

一是減少審批項目、降低准入門檻。《電影產業促進法》未新設行政審批項目,同時還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審批等行政審批項目、下放了電影片審查等多項行政審批項目。

二是簡化審批程序、規範審查標準。《電影產業促進法》簡化了行政審批程序,並進一步規範了電影審查標準的制定和公開程序。

三是堅持放管結合,加強後續監管。在簡政放權的同時,《電影產業促進法》也注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力度,以規範市場秩序,引導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電影市場環境。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規範電影產業發展和市場秩序方面建立了哪些主要制度?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介紹,《電影產業促進法》主要從四個方面對規範電影市場秩序做了規定:

一是國家引導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電影市場。

二是電影主管部門加強對電影創作、攝製、發行、放映等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創新管理手段,明確了違法行為的社會投訴處理制度並建立社會信用檔案制度,加大對電影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

三是電影行業組織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範,開展業務交流和職業技能認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維護成員的合法權益。

四是在法律責任中對破壞市場秩序行為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

《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了哪些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電影產業發展水平方面的措施?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說:

一是各級政府將電影產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家制定電影及相關產業政策。

二是國家支持創作、攝製各類優秀國產影片,地方政府對電影創作、攝製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幫助。

三是在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用匯等方面對電影產業採取優惠措施,激勵資本投入、降低運作成本。

四是積極扶持電影科技研發、公益放映、人才培養、境外推廣等事業發展,為電影產業發展夯實工業基礎、培育人才梯隊、拓展電影市場空間。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維護文化安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主要規定是什麼?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

一是明確電影的正面導向作用,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定為電影產業促進法的立法宗旨。

二是明確國家重點扶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題材電影創作攝製,同時禁止影片含有違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危害國家安全、危害社會公德等內容,抑制、阻止不良、有害作品的製作、傳播。

三是在鼓勵開展平等、互利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同時,對從事過損害我國國家榮譽和利益、危害社會穩定、傷害民族感情等活動的境外組織和個人予以限制。

四是通過規定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扶持措施,促進民族電影產業的發展;通過明確規定電影院放映國產電影的比例要求,更好地加強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度。

《電影產業促進法》如何對從業人員行為進行引導和規範?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說:

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要求,電影行業組織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範、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等,通過行業自律方式對從業人員進行引導和規範。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也對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直接提出了倡導性要求,設定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將有利於電影從業人員樹立社會形象,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發展。其中,「德藝雙馨」中的「德」,就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德藝雙馨」中的「藝」,就是藝術才華的高低,有行業共識,有群眾口碑。《電影產業促進法》鼓勵電影創作者既要具備良好的品德,也要體現不斷精進的藝術才能。知名的電影從業者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嚴格要求,做好表率。

三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從業人員行為劃定了合法開展活動的範圍和界限,指導從業人員依法依規開展業務活動,並對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罰款、吊銷許可證、一定期限從業禁止等。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推動電影公益服務,維護觀眾權益方面由哪些舉措?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保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是政府的責任,所以《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要求將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納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由政府出資建立完善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服務網路,統籌保障農村地區觀眾觀看電影的需求。同時規定,由教育和電影主管部門共同推薦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並採取措施支持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費觀看。此外,鼓勵電影放映者採取多種措施,為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城鎮低收入居民以及進城務工人員等觀看電影提供便利,政府可以發放獎勵性補貼。

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電影產業促進法》進一步明確了電影從業主體的法律責任。《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規定了電影院的電影放映質量保證責任、廣告播放時間限制和觀眾安全健康保障責任,並禁止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主體通過製造虛假交易、虛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介紹:

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強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鼓勵通過互辦電影節展、合作拍攝影片、選送優質國產影片參加境外的電影節(展)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擴大中國電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電影強國的國際地位。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規定,國家應該以多種方式對走出去的優秀電影的外語譯制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門也應充分利用各自的對外交流渠道和資源,積極推廣優秀國產影片。國家同時鼓勵多主體、多形式的境外推廣活動,最大程度地激發和利用社會上的活躍資源,為國產電影的境外推廣發揮積極作用。

《電影產業促進法》對違法行為規定了哪些處罰措施?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

一是根據具體違法行為的種類和程度的不同,《電影產業促進法》採取了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電影片、違法所得及從事違法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一定金額或違法所得倍數的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撤銷有關批准或者證明文件、吊銷營業執照,以及規定期限內禁止從事相關電影活動或擔任從事電影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責任人。

二是明確規定了違法行為的從重處罰情形。

三是為了保障行政執法行為的順利開展,《電影產業促進法》還規定了行政強制措施。

四是為了保證行政處罰與其他法律責任的銜接,《電影產業促進法》就民事責任、刑事責任、違反其他行政管理法規的行政責任及紀律責任承擔問題作了指引性規定。

《電影產業促進法》對涉外電影管理制度立法中是如何考慮確定的?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說:

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主旨是為了促進國產電影發展。無論是從行政管理、產業促進的角度,還是從立法原則、具體制度及法律責任方面,電影產業促進法主要著眼於對國內電影產業的規範和促進,著眼於對國產電影的扶持和保護。從國外立法情況看,其他國家電影產業促進法律一般也不詳細規定涉外電影問題。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就中外合作攝製電影、舉辦涉外電影節(展)、國產影片赴境外參展以及境內主體洗印、加工、後期製作境外影片等中外合作、交流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三是關於涉外電影管理制度,將在對《電影管理條例》修訂中統籌解決。《電影管理條例》在規範涉外電影管理問題時,將援引《電影產業促進法》有關內容審查標準、審批制度等共通性規定,從而保障法律制度的一致性。

《電影產業促進法》和《電影管理條例》是何關係?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

一是二者定位不同。《電影產業促進法》是基礎性的、綱領性的制度規範,它確定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基本制度、措施。條例是從電影產業促進法派生出來國務院頒布的配套行政法規,是對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細化。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保留、完善了條例的一些制度。在保留了條例規定的電影片審查、發行、放映活動審批制等主要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完善了產業扶持、市場規範等相關制度措施。

三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取消了條例的一些制度。如取消了電影單片許可制等行政審批項目、下放了電影片審查等多項行政審批項目。

四是《電影產業促進法》還需要條例細化、補充。主要是在電影進出口管理問題和電影海外推廣問題需要拾遺補缺;在電影審查程序、發行、放映企業審批、變更、終止的具體條件等問題需要細化。

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

電影產業是文化產業中頗具活力與生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大力發展電影產業,對於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電影產業發展認識的深化,在相關政策、技術、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電影產業發展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一、電影創作生產

在重要講話和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電影創作的自覺遵循。廣大電影工作者進一步解放電影文化生產力,激發內生動力,增強創新活力,將「提質增效」作為電影工作的關鍵任務之一,一大批向著「高峰」攀登的精品力作不斷湧現,逐漸改變了中國電影以往數量粗放型增長的局面,走上了質量提升、產能優化的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每年生產故事影片超過600部,各類影片年產量達到近千部。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創作蓬勃發展,電影新力量持續發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顯現。根據「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顯示,觀眾對於國產影片的滿意度總體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

二、電影市場

2016年前10個月,全國電影票房已達到390.48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凈增20億元以上,其中國產片市場份額為59.53%,已有36部國產片單片票房過億元。觀影人次達11.68億,同比增長11.17%。銀幕數近4萬塊,較2015年底增長7700多塊,平均每天增加25塊。城市院線84.7%的銀幕可以進行3D放映,全國已有巨幕501塊,其中中國巨幕161塊。共有萬達、中影星美等12家院線票房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7家票房超過20億元。

三、電影人才

近年來,創作新力量集群式湧現,新導演、新編劇、新演員、新製片人、新的技術專家等逐步挑起電影創作生產的重擔,不僅帶來電影形態、類型與話語方式的新變革,也帶來電影投融資模式的新嘗試,以及媒介融合與人才跨界的新可能,為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積累下最可貴的人才資源。

四、中國電影走出去

近年來我國電影國際交流頻繁廣泛,電影走出去力度不斷加大,每年應邀在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中國電影節(展)活動,參加國際電影節(展)並榮獲獎項的優秀國產影片不勝枚舉。我國與多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電影合拍協議,有力地促進了合作製片業務的發展。更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國產影片開始進入海外主流電影市場,正在探索「中國電影,普天同映」的嶄新路徑。

五、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全國已建成農村數字電影院線255條,放映隊約5萬支。「十二五」期間,全國農村每年訂購電影均超過870萬場,觀眾人次保持在12億以上,基本實現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共服務目標,農村電影發行放映工作邁上新台階。

全國已建成11個少數民族語言電影譯制中心,可進行17個少數民族語種、37種少數民族方言的譯制,2012-2015年共完成3000餘部(次)電影的少數民族語言譯制。

六、電影技術

我國在電影數字化領域成績卓著,迄今已實現膠片電影向數字電影的整體轉換,我國電影科技發展已經進入系統設備與工藝流程數字化向全面網路化和信息化發展演進的關鍵時期。近年來正指導行業進一步加快國產3D電影、中國巨幕、激光放映、多維聲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技術的應用發展。順應「互聯網+」大趨勢,電影業不斷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賦予電影行業新的活力與動力。


註明:回答為轉載,非原創,侵權刪。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政策解讀

11月7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以146票贊成、1票反對、8票棄權,表決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將有哪些影響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閻曉宏在7日上午的發布會上指出,簡政放權、激活市場的活力是電影產業改革推動的重要方向。這次通過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把實踐中已經推行的改革舉措寫入了促進法,比如減少審批項目、降低准入門檻等,《電影產業促進法》沒有新增設行政審批項目,同時還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單片)許可證審批等行政審批的項目,這是取消和減少審批項目。

《電影產業促進法》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單片)許可證審批等項目。閻曉宏表示,在《電影產業促進法》出台之前,按照《電影管理條例》的規定,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行使的許可權,包括電影片的審查、電影劇本的備案與批准舉辦電影節(展)等多項審批事項,這次大部分下放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新聞出版廣電管理部門,為了防止各地審查管理和審查結果標準與尺度在把握上不一致,《電影產業促進法》在下放審批許可權的同時規範了電影審查標準的制定和公開的程序,在本法第18條還設置了出現爭議的情況下再審的條款。

《電影產業促進法》出台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堅持放管結合,加強後續的監管。在簡政放權的同時,《電影產業促進法》也注重加強事中和事後的監管力度。在本法第46條明確了監管責任,要求實施信用制度。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認真貫徹《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有關要求,加強對下放以後的審查、審批事項的指導和監督,並且加強對有關機構特別是審查人員的培訓工作,規範各地的審查、審批事項,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的、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據了解,《電影產業促進法》將於明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與此同時,實施多年的《電影管理條例》將依據《電影產業促進法》進一步修訂完善。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電影局負責人關於《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情況說明


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意義

對於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意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說:

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將長期以來中國電影產業改革發展的成熟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為未來電影產業持續健康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對電影產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的五個方面的主要制度措施將對中國電影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將電影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使電影產業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降低電影行業准入門檻,調動全社會參與熱情,激發市場活力;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對電影產業給予立體的制度支持;通過擴大監管範圍,完善監管措施,細化監管程序,加大打擊力度等,進一步規範產業發展和市場秩序;明確電影的正面導向作用,維護觀眾合法權益,鼓舞創作熱情,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作為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電影產業促進法》也將對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對目前我們正在抓緊進行的文化產業領域的立法工作,將產生積極的示範作用。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立法必要性及立法總體思路

自2002年電影產業化改革以來,我國電影產業取得長足進步和巨大成就,無論從電影生產數量,還是電影市場規模上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電影大國,但在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電影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電影市場秩序還要進一步規範,電影產業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表示,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通過立法一是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堅持放管並舉,該放的放開,該管的管住,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為社會力量從事電影活動提供便利。二是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激勵作用,加大對電影產業扶持力度。採取財政、稅收、金融、用地、人才等多種扶持措施,促進電影產業全面發展。三是既促進產業發展,又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介紹,為了在電影領域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了以下制度、措施:

一是明確電影活動的指導思想和創作原則。《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從事電影活動,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和保障電影創作自由倡導電影創作人員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二是就電影作品本身,《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鼓勵創作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電影,扶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大題材電影,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展現藝術創新成果、促進藝術進步的電影以及推動科學教育事業發展和科學技術普及的電影,並對優秀電影給予獎勵。

三是《電影產業促進法》通過明確規定尊重、保障電影創作自由,保護電影知識產權,電影行業協會維護成員合法權益,為電影創作人員開展體驗生活等活動提供便利和幫助等措施,積極營造激發創作熱情的制度環境。

四是《電影產業促進法》通過鼓勵電影科學技術創新、電影題材等創新與電影學術研討和業務交流等措施,積極營造提高電影質量的制度環境。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推動簡政放權,激發電影市場活力方面規定了哪些主要制度?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稱,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是我國電影改革的重要措施,通過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把很多已經推行的改革舉措寫入了促進法。比如:

一是減少審批項目、降低准入門檻。《電影產業促進法》未新設行政審批項目,同時還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審批等行政審批項目、下放了電影片審查等多項行政審批項目。

二是簡化審批程序、規範審查標準。《電影產業促進法》簡化了行政審批程序,並進一步規範了電影審查標準的制定和公開程序。

三是堅持放管結合,加強後續監管。在簡政放權的同時,《電影產業促進法》也注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力度,以規範市場秩序,引導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電影市場環境。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規範電影產業發展和市場秩序方面建立了哪些主要制度?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介紹,《電影產業促進法》主要從四個方面對規範電影市場秩序做了規定:

一是國家引導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電影市場。

二是電影主管部門加強對電影創作、攝製、發行、放映等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創新管理手段,明確了違法行為的社會投訴處理制度並建立社會信用檔案制度,加大對電影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

三是電影行業組織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範,開展業務交流和職業技能認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維護成員的合法權益。

四是在法律責任中對破壞市場秩序行為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


《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了哪些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電影產業發展水平方面的措施?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說:

一是各級政府將電影產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家制定電影及相關產業政策。

二是國家支持創作、攝製各類優秀國產影片,地方政府對電影創作、攝製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幫助。

三是在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用匯等方面對電影產業採取優惠措施,激勵資本投入、降低運作成本。

四是積極扶持電影科技研發、公益放映、人才培養、境外推廣等事業發展,為電影產業發展夯實工業基礎、培育人才梯隊、拓展電影市場空間。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維護文化安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主要規定是什麼?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

一是明確電影的正面導向作用,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定為電影產業促進法的立法宗旨。

二是明確國家重點扶持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題材電影創作攝製,同時禁止影片含有違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危害國家安全、危害社會公德等內容,抑制、阻止不良、有害作品的製作、傳播。

三是在鼓勵開展平等、互利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同時,對從事過損害我國國家榮譽和利益、危害社會穩定、傷害民族感情等活動的境外組織和個人予以限制。

四是通過規定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扶持措施,促進民族電影產業的發展;通過明確規定電影院放映國產電影的比例要求,更好地加強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度。


《電影產業促進法》如何對從業人員行為進行引導和規範?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說:

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要求,電影行業組織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範、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等,通過行業自律方式對從業人員進行引導和規範。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也對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直接提出了倡導性要求,設定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將有利於電影從業人員樹立社會形象,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發展。其中,「德藝雙馨」中的「德」,就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德藝雙馨」中的「藝」,就是藝術才華的高低,有行業共識,有群眾口碑。《電影產業促進法》鼓勵電影創作者既要具備良好的品德,也要體現不斷精進的藝術才能。知名的電影從業者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嚴格要求,做好表率。

三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從業人員行為劃定了合法開展活動的範圍和界限,指導從業人員依法依規開展業務活動,並對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罰款、吊銷許可證、一定期限從業禁止等。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推動電影公益服務,維護觀眾權益方面由哪些舉措?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保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是政府的責任,所以《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要求將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納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由政府出資建立完善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服務網路,統籌保障農村地區觀眾觀看電影的需求。同時規定,由教育和電影主管部門共同推薦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並採取措施支持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費觀看。此外,鼓勵電影放映者採取多種措施,為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城鎮低收入居民以及進城務工人員等觀看電影提供便利,政府可以發放獎勵性補貼。

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電影產業促進法》進一步明確了電影從業主體的法律責任。《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規定了電影院的電影放映質量保證責任、廣告播放時間限制和觀眾安全健康保障責任,並禁止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主體通過製造虛假交易、虛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


《電影產業促進法》在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介紹:

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強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鼓勵通過互辦電影節展、合作拍攝影片、選送優質國產影片參加境外的電影節(展)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擴大中國電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電影強國的國際地位。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規定,國家應該以多種方式對走出去的優秀電影的外語譯制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門也應充分利用各自的對外交流渠道和資源,積極推廣優秀國產影片。國家同時鼓勵多主體、多形式的境外推廣活動,最大程度地激發和利用社會上的活躍資源,為國產電影的境外推廣發揮積極作用。


《電影產業促進法》對違法行為規定了哪些處罰措施?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

一是根據具體違法行為的種類和程度的不同,《電影產業促進法》採取了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電影片、違法所得及從事違法活動的專用工具、設備,一定金額或違法所得倍數的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撤銷有關批准或者證明文件、吊銷營業執照,以及規定期限內禁止從事相關電影活動或擔任從事電影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責任人。

二是明確規定了違法行為的從重處罰情形。

三是為了保障行政執法行為的順利開展,《電影產業促進法》還規定了行政強制措施。

四是為了保證行政處罰與其他法律責任的銜接,《電影產業促進法》就民事責任、刑事責任、違反其他行政管理法規的行政責任及紀律責任承擔問題作了指引性規定。


《電影產業促進法》對涉外電影管理制度立法中是如何考慮確定的?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說:

一是《電影產業促進法》主旨是為了促進國產電影發展。無論是從行政管理、產業促進的角度,還是從立法原則、具體制度及法律責任方面,電影產業促進法主要著眼於對國內電影產業的規範和促進,著眼於對國產電影的扶持和保護。從國外立法情況看,其他國家電影產業促進法律一般也不詳細規定涉外電影問題。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就中外合作攝製電影、舉辦涉外電影節(展)、國產影片赴境外參展以及境內主體洗印、加工、後期製作境外影片等中外合作、交流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三是關於涉外電影管理制度,將在對《電影管理條例》修訂中統籌解決。《電影管理條例》在規範涉外電影管理問題時,將援引《電影產業促進法》有關內容審查標準、審批制度等共通性規定,從而保障法律制度的一致性。


《電影產業促進法》和《電影管理條例》是何關係?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法制司負責人表示:

一是二者定位不同。《電影產業促進法》是基礎性的、綱領性的制度規範,它確定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基本制度、措施。條例是從電影產業促進法派生出來國務院頒布的配套行政法規,是對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細化。

二是《電影產業促進法》保留、完善了條例的一些制度。在保留了條例規定的電影片審查、發行、放映活動審批制等主要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完善了產業扶持、市場規範等相關制度措施。

三是《電影產業促進法》取消了條例的一些制度。如取消了電影單片許可制等行政審批項目、下放了電影片審查等多項行政審批項目。

四是《電影產業促進法》還需要條例細化、補充。主要是在電影進出口管理問題和電影海外推廣問題需要拾遺補缺;在電影審查程序、發行、放映企業審批、變更、終止的具體條件等問題需要細化。

》》2016年國內電影院線併購大事件

》》2011-2015年全球電影市場發展規模回顧

原文地址:《電影產業促進法》對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發展影響解讀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迪瑪希2017年11月17日的直播?
沒心沒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哪些前方高能預警的圖或段子。?
為什麼蔣欣演技不錯,詮釋角色深入人心,卻還不是主角?
有哪些神轉折的小故事?

TAG:電影 | 法律 | 娛樂 | 獨立電影 | 電影產業促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