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小說能在多大程度上加強讀者對人性的理解?
12-06
一是要看你讀的是哪些小說,二是要看對人性哪一方面的理解。
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我很喜歡,但是個人認為其中浪漫的成分不少。換句話說他不一定能讓你理解真正普通人的人性。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是真正剖析人性的,《安娜?卡列琳娜》就有許多現實生活版。在這一點上,伊?謝?屠格涅夫也做的不錯,《春潮》大概是他不太著名的一部小說,其中對人性如何扭曲有很深刻的描述,以至於我讀完以後彆扭了很長一段時間。介於他們之間的還有很多,例如托馬斯?哈代,等。一個人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只會來源於現實生活。
虛構作品不會,尤其不會在你沒有生活經歷的情況下加強你對人性的理解,而是在你能理解的地方讓你產生共鳴,在能感動你的地方對你產生教化,也有可能在你迷茫懵懂的地方讓你產生誤解和偏見。從書里得到的觀念最終都會在現實生活中接受檢驗,有被現實打擊而幻滅的,有價值觀扭曲而受到生活教訓的,當然更多人是不斷從書中尋找共鳴,感受虛構故事裡的真善美,堅定自己的信念,給予自己生活的力量的。
當然會有幫助。幫助多大,得看個人悟性和機緣。別人寫的東西,你只能感受,自己的經歷,才會感悟。
對人性的理解主要還是來自於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和思考的吧,再結合書中作者對於人物的描寫會加深對人性的理解。
我覺得會加強對人性的理解,但是沒有很大程度。書里的東西尤其是小說,都是基於現實而高於現實的,作者描寫一個人大多是一個他自己提煉出的典型性格,很可能是多個現實生活中人物的疊加。所以書中對人性的描寫也都是作者自己的總結(當然探討人性的專業書不算),如果全盤接收書中的人性的話,可能會造成理解上的偏激或絕對。而且每位作者對人性的理解都不同,你讀一本書是一個樣子,另一本書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二者還無所謂對錯之分。所以想要了解人性這麼個複雜的要死,那麼多書都沒講明白,那麼多電影拍了又拍的東西,還是自己好好過日子體會吧。
我覺得不能,本主三歲開蒙,橫掃中外文壇,經典巨著決不放過,倒是練了吹牛逼的好本事,還是不能對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程度深淺跟你思考的深度關係比較大。沒有切身體會,虛擬的小說帶給你的東西是微乎其微的。
選擇優秀的小說閱讀,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對人性的認識。
一個人的生命有限,大多數一輩子能夠經歷的人和事都及其有限。僅靠現實經歷,對人的認識也會局限於個人的觀察力、生活的環境、信息的獲取渠道。
優秀的小說作者本身大多對社會有比較深刻的洞察力,同時可以通過直觀的表述、事物細節的描寫、或者人物的心理活動來表達作者自己的觀點,幫助讀者去認識人性的底層。
另一方面不能完全借用小說來認識人性。小說的創作都有自己的背景,特別是很多經典名著作者所處時代與現代已有巨大的差別,當時的人性與現在的人性也會有不同。
想要更深入的認識人性,不必局限於讀書,利用現代工具的便利,網路、工作、生活,只要留心,處處皆學問。
推薦閱讀:
※有哪些念起來很帶感很好聽的古文,古詩詞?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既然高鶚續的《紅樓夢》被那麼多人厭棄覺得嚴重違背原著為何如今世面流傳的《紅樓夢》全是以高鶚為結局的?
※「買書前必看書評」,「不看書評不買書」,這樣做更能買到自己需要的書嗎?
※「頭等艙旅客看書,公務艙旅客看雜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看報紙和電影、玩遊戲、聊天」的說法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