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法繪畫的相通之處在哪?


書畫同源論貫穿了整個傳統中國畫史,而在書史中,象形的觀念又流淌在傳統書家的意識里,不論是「龍跳天門,虎距鳳闕」還是「清風出袖,明月入懷」,所有的字也都離不開畫的依託,這是字的「相」。

如果較真的回答這個問題,寫成一本書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這裡以隨筆的形式,想到哪寫到哪。與君說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先來首定場詩,壓一下場:

石如非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趙孟頫

字出於畫不必多說了,倉頡「視鳥跡之文造書契」於是「天雨粟,鬼夜哭」。
但同樣的,畫又出於字,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開篇《敘畫之源流》中說,庖犧氏、軒轅氏、倉頡那個時期(可以說是文字草創的時期),那時候「書畫同體而未分」,隨後書分為六體:

「按字學之部,其體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書,四佐書,五繆篆,六鳥書。在幡信上書端象鳥頭者,則畫之流也。
顏光祿云:「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

張彥遠說六體中的鳥叔即是畫的發源,鳥書什麼樣現在是不知道了,但比較重要的是顏光祿這句話,他說了一個更廣義的「圖畫」概念,在這個概念里,卦象、文字、繪畫都是承載意義的一種方式,這般遠見卓識,基本可以為書畫之間的「河圖洛書」定了基調。

也因此,書家和畫人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取用也貫穿於整個書畫歷史之中,張僧繇繪畫中的「點曳斫拂」學的是衛夫人的《筆陣圖》;畫聖吳道子曾學於草聖張旭;蘇軾於文同的交誼等等,歷史上書家和畫人的交遊比比皆是,因各有專精,所以能夠相互補益。

如果說書畫之理相互通用,最淺顯的例子就是畫竹了,也因此有了開頭那句定場詩,其實就是趙孟頫的題畫詩:

這大概是實踐書畫同源之理最經典的一個例子了,我記得前段時間知乎上有朋友問我最佩服的藝術家是誰,我說一定是趙孟頫,因為此人是能夠跳出時代局限的天人,這點今後詳說。

「飛白」即是「飛白書」,所謂飛筆斷白。「籀」即「籀書」,小篆前身。「八法」即永字八法,代指楷書用筆之法,從畫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的實踐,也就是說,繪畫之中完全貫穿了書法的用筆。

所以我看到有的解釋說,書法好畫畫才能好,這個當然也有古人這麼說,如「善書者必能畫,善畫者必能書」,但我並不認可這種觀點,書法好未必畫畫就好,反之亦然,但是一個人書法的筆性筆調一定是和繪畫的筆性筆調相統一,因為字如其人也好,畫如其人也罷,最終體現的是你自己,而書畫同源的道理也應當在一個人身上這樣體現。

說道這裡忽然想起之前老師發我看宋代溫日觀的《葡萄圖卷》

這是葡萄藤蔓的一部分,當時看了真是驚為天人,溫日觀是個酒僧,這幾筆藤蔓似醉酒後所為,無意嚴謹,卻全以草書法行走紙上,這種無意處乃佳,則是一般人無法學來的,也不是單學這幾筆就能學會的,背後有多少草書的功力可想而知。

其實書畫同源有很多重的意義和解釋,這也是傳統思想很有意思的地方,但最終別人說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體悟的是什麼,體悟了多少,陳繼儒說書畫是「禪家一合相」,這對於修禪又懂書畫的人來說才能體悟他話中的意義,但對於其他人,語言反而是枷鎖。

之前履齋兄寫文章時有描述到筆法:「如流水漫地,緩緩浸潤」。這雖出自書者口中,但到我這樣的畫人耳里,卻是另外一種體悟,我想起的是黃庭堅的另一句:「如蟲蝕木,偶爾成文」,這兩句話聯繫到一塊兒就是元代繪畫的全部精髓,當然,這是我悟出來的東西,說不定哪天我看樓下大媽跳廣場舞也能悟出什麼道理來,但這些終歸屬於我。如果諸位想要真正了解書畫之間究竟有什麼相通之處,除了看畫看字看書,別無他法,而我在這裡廢話三千,也不過是個引子而已。

寫著寫著又扯遠了,不多說了,我跳廣場舞去了。


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給懂書法的人講繪畫。

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給會畫畫的人講書法。

書法與繪畫的相通性是一個有趣而複雜的問題,在這裡從技法和欣賞兩個方面簡單說說。

  • 技法

以前閑著無聊,做過一個「實驗」——把古代論述書法的文章里,有關技法的觀點代入到西方的繪畫作品中,看看能不能找到對應的東西,對照後發現挺有意思的,在這裡放幾個案例。

一、關於陰陽對比。

·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沈著屈郁,陰也;奇拔豪達,陽也。

·畫有陰陽。如橫則上面為陽,下面為陰;豎則左面為陽,右面為陰。惟毫齊者能陰陽兼到,否則獨陽而已。

——劉熙載《書概》

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生焉。

—— (傳) 蔡邕《九勢》

這三句話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寫字要有陰陽之變。什麼是陰陽?就是對比關係,比如我們看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中的一頁:

一共三組箭頭,「井」字中,左邊的豎撇是彎曲的,右邊的豎是直挺的,而且左邊豎撇,右邊豎

「而」字中,左邊的短豎是的,右邊橫折鉤的短豎是的,左邊短豎,右邊的,左邊的豎,右邊的豎粗;

「幾」字,上面有兩個「幺」,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左邊的,右邊的

這些加粗的反義詞,就是一組組對比關係,在寫字時,要盡量給相似的部分賦予這種對比關係,有了這些對比,字就有了陰陽兩面,也就會在視覺上讓人感覺更豐富。

這種陰陽對比的方法,在繪畫中也能找到:

這是幅名畫,列賓的《意外歸來》。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作者有意製造的,如《九成宮》中的一些陰陽對比:

牆面和地板是整個畫面中最大的兩個平面,作者在處理這兩個平面時,有意地加入了很多對比關係,比如地板用長線畫出縫隙,牆面則畫上有細小花紋的牆紙,形成了線與點的對比;

地板用較單純的色彩和長直的筆觸,牆面則用多變的顏色和細小的筆觸,形成了平整和細碎的對比。

再看這兩個椅子,同為背向觀眾的情況下,左邊的角度更斜,右邊的角度偏正;

左邊的椅子畫上了椅套,給人柔軟、厚重的感覺,右邊的椅子則凸顯木製的質感,給人平滑、硬邦邦的感覺;

左邊的椅子是方形的,線條大多是直線,右邊的椅子偏圓,弧線居多。

二、關於主次之別

畫者必有主峰,為諸鋒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

——劉熙載《書概》

劉熙載認為,寫字要有主次分別的概念,一個字裡邊是有主筆的:

《多寶塔碑》中的「之」字由四筆組成,最後一筆捺,就是整個字的主筆,可以看到其他三筆長度很短,給最長的捺以襯托,同時上面三筆聚在一起,形成緊收的態勢,給主筆留出充分的空間達到疏朗的效果。

《自由引導人民》中,主次之別很明顯——「女主」最高,三個站立男人的朝向、目光都匯聚在她頭頂(用三個箭頭標註後非常明顯),另外,作者還把整個畫面中最強烈的黑白對比關係放在了「女主」的上半身和背景天空的對比,非常吸睛。

這幅畫中舉旗的女主,和《多寶塔》中的「之」字一捺是同樣的地位——主角。

  • 欣賞

其實對作品的欣賞也是建立在技法層面之上的,只是更重視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形象所傳達出的感受,著眼點更加抽象。

《張遷碑》和《曹全碑》都是漢代隸書作品,前者線造型偏方,線條偏直,後者造型偏扁,多用曲線。把兩者放到一起時會發現,方直的風格會給人硬朗、爽利的感覺;彎曲的線條雖然看著柔軟,卻會讓人感到其中有一股掰不斷的「韌勁」

書法中的方直或圓曲,在表達力量感時各有各的方法,並不是簡單的方直就比圓曲更有力。這一點在繪畫中也有體現,或者說比書法更為直觀:

同為裸女像,畢加索畫的這張多用直線,線條相接處也都有意處理成方硬的角;馬蒂斯則用長長的弧線,轉角多處理成圓曲的,但是後者在表達力量感的表現上不輸於前者,反而比前者多一份厚重,與《曹全碑》的「韌勁」類似。

再看一組

在我看來,完成一幅書法作品的關鍵在於經營整張紙的黑和白,不同的經營手段會形成不同的觀感——可以像《宣示表》那樣字和字之間留出很大的空間,把子字寫小,形成洞達的效果;也可以像《熹平石經》那樣,把字撐大,壓縮字之間的距離,形成茂密的效果。

和上面兩幅書法同樣道理,這兩張頭像在整張紙的黑白經營上手段各不相同,給人的感覺也不同。

先寫這麼多吧。


謝邀,
我不是國畫方向的,這個問題最好請國畫大觸回答。
說點淺見吧。
書法與繪畫的相通之處只能體現在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里。西方書法和西方繪畫是彼此比較隔離的。
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的布局構圖有相通之處,
行筆方式是相通的。
對身體的高度控制的追求是一致的。


國畫老師說過一句話:西洋畫基礎是素描,中國畫基礎是書法。


由於本人粗俗,因此深刻的內涵無法體會。
但二者任一的專精後,對於手腕的控制能力,都可以有效提升在另一領域的進步速度。
個人感受。


無非線條、節奏二詞!


中國畫還是西方畫?如果是中國畫是士人畫還是非士人畫?如果是西方畫,是西方20世紀以前的還是20世紀以後的?
好吧,我當你問的中國畫。你籠統的問,我籠統的答。

線。


一:都是線條的藝術。國畫的工具是毛筆,之所以國畫工具不同於西洋排筆的原因就是國畫的線條是可以單獨拎出來審美的。書法也是線條的藝術,書法寫得好的人,學畫也不會差。書畫同源,(個人猜測,是因為漢字的初始階段是象形字,和畫畫差不多。)書法的一些技法可以運用到國畫中,最經典的,錢松喦將書法中的屋漏痕運用到山水畫中,效果還不錯。
二:玄乎一點。惟氣爾,都講究氣韻,至於這個氣韻嘛……我也說不清…自己體會吧


都可以讓人心靜。練習時,忌驕忌躁,認認真真。
都可以使情感得到抒發外現。每個人的一筆一畫,不管隨意為之,還是加心用意,都是情感的表達,內心世界的流露。


造型的能力。


現如今有不少畫家都是從書法這條路上轉過去了,所以你回看到他的落款,寫得還是很不錯的。(而沒怎麼學過書法的畫家,落款你也可以看一下字怎麼樣)
練習過書法的人,手腕更靈活,筆法也更嫻熟。國畫里的筆法要求其實沒有書法要求高,所以練書法的改畫,有點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感覺。
所以,要說想通,大概就是筆法了吧。
還有的話,可能就是整體的審美吧。一副好的書法作品,其中留白,字與字之間的呼應,整體的布局都是有講究的。如果把每個字想成一個個實物,用毛筆把實物一個個組合,排列,布局展現在宣紙上,也和畫一幅畫差不多吧。
畢竟,書法和國畫都是對美、對意境的追求。


我是國畫專業的。但只是在考上大學之後才接觸國畫這一方面。我們畫畫要分組,一組一組東西來畫。對書法基本是不懂。偶然聽到書法的同學來講,你這個書法寫的要分組啊。這時我才明白過來其實畫畫和書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說畫畫時說掌握的節奏感,書法里就會更加強烈。


書法是高度抽象的繪畫,因為中國都是象形文字,說白了,就是古人創作的簡筆畫


我水平低,強答一波。(非專業人員,寫給和我一樣的門外漢看,也歡迎專業人士指教)
1.最基礎的方面來講,書法和繪畫的工具都是筆,控筆能力是相通的。控筆能力,是書法和繪畫的基礎。有書法或繪畫能力的人,學習另一門的話打基礎就變得很容易。

寫書法,做好一道筆畫的起承轉合,需要對筆有精細控制的能力,畢竟如果寬窄長短角度等等稍有差池,對整個字的美感都是有影響的。
再說繪畫,如何把線條畫得疏密有致,輪廓分明,很大程度也依賴於自己對筆的控制能力。
說一段我自己的經歷:初中那會迷上了灌籃高手漫畫,然後經常喜歡瞎畫,毫無基礎加之那時也沒想過學畫也沒目標,實在爛得不行。高中有一從小學書畫的同學,畫技很高蠻厲害的。認識之後,我很羨慕她的畫技,於是向她學習畫畫。
然後??我發現畫畫是門大學問,我又毫無基礎另外高中學習緊張,學了半個月後作罷。。。
轉折來了----------大二寒假時,一次閑來無事心血來潮,我隨便畫了點東西。差不多快三年沒碰過畫筆了,結果突然發現自己畫技比之前強了很多。

後來我自己總結了一下,畫技突進的原因應歸功於我近幾年堅持練習書法,對筆的控制能力大大提升。以前連平行線都畫不好,這時突然能畫好了。

2.空間感,以及布局能力也是相通的。
如果書法拆成最基本的元素來看,其實也就是每道筆畫的各種空間布局和組合。比如我個人很喜歡的瘦金體,其特點就是左窄右寬,上薄下厚,給人以強烈的空間感。
繪畫,尤其是基礎素描,其陰影線條的空間分布、過渡也是特別重要的。


書法繪畫愛好者的一點體悟。

國畫每一筆都是應書法的變化,構圖比例更似是字的間架結構,小時候學國畫不懂,現在書法學習深入了,每每寫字就覺得自己在畫一幅畫:筆尖一頓,中鋒一推,好似竹子的一節;筆一頓一捺,就是竹葉。國畫和書法的運筆、力道、用墨、乾濕、濃淡,統統沒個參照,全靠自己心領神會。


各種曲線的結合

說白了,畫圈


推薦閱讀:

數位板新手在 Ps、Ai 中畫畫有哪些實用技巧?
成年人想學畫畫怎麼樣才能達到比較高的水準,報班可以嗎?
請問可以有哪些可以學習畫畫的軟體?如何自學畫畫?就是畫一些彩鉛畫之類的呢~?
達芬奇是在藝術上的成就大還是在科學上的成就大?
如何零基礎學習簡單手繪?

TAG:書法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