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探春改革?
一、探春改革的背景:賈府的財政危機
在《紅樓夢》中,最早對賈府作出不利政治判斷的是出身神秘的秦可卿,她在臨終前託夢於王熙鳳,「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咱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旦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不止如此,秦氏還發出了極為可怖的預言:「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她又說道,但眼前卻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這件事正是《紅樓夢》第十六回的「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而到十八回,賈元春則奉旨於元宵節回賈府省親。作者所處的清朝是不允許宮內妃嬪與外戚有過多聯繫的,更不用說回家省親。可這卻是《紅樓夢》中正面描寫賈府之奢華最主要的文字,連元妃看了為她省親而建的大觀園都連連稱過奢了。因此不由得不問,曹雪芹為何這麼寫?賈府興建大觀園的巨資又是從哪來?
直到幾十回後,曹雪芹才藉以賈氏族長——賈珍之口予以說明。賈家的農莊固定於每年過年前上交錢糧雜項等,因連年農田歉收,賈府的財政收入已連年下降,賈珍已有隱憂,並一語道破榮府已出現財政危機,即巨額虧空難以填平,而虧空的原因正是榮府為元妃省親所建的大觀園耗費過度所致!而在現實中,因曹雪芹祖父與康熙有不同尋常的情誼(康熙的奶娘是曹寅的親母,曹與康熙有頂角之交),故而康熙六下江南四次住在曹府。曹府為迎接聖駕,自然是大興土木,所使用的自然是公款,因此少不了出現巨額虧空。而雍正皇帝一上台,立馬嚴查虧空,曹家由此獲罪,成為家族衰敗的開始。
正所謂榮辱相依,秦氏的預言無論在書中還是現實中,都最終成真。而最為有趣的是,王熙鳳在聽秦氏的警示時,表現竟然是「心胸大塊」。這也正是秦可卿託夢於王熙鳳的原因,「嬸嬸,你是個脂粉隊內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王熙鳳與秦可卿一樣早早看出了賈府潛在的危險,聽了秦氏的話,頓生知己之感,而胸中大快。
但最終王熙鳳以身體不適為由,請王夫人另行派人管理園中大小事務。一向擅於弄權的脂粉強人最終拱手將大權交出,豈非咄咄怪事?在她與平兒的對話中,才知道,近年為減少賈府開支,王熙鳳強行裁減各項開銷,斷了諸下人的財路,已為眾人所惡,只因有賈母的一力袒護,眾人才敢怒不敢言,故她此次藉機抽身事外想緩和與眾下人的緊張關係。
一邊是王熙鳳的撂挑子,一邊是整個賈府內憂外困的局面初步顯現,素日冷眼旁觀的賈探春挺身而出,欲挽大廈之將傾,試圖以市場化的辦法解決賈府的財政虧空危機,但正如曹雪芹為其命名為「嘆」一樣,其改革最終另人嗟嘆。
二、探春改革的內容:以承包製為核心
探春之才初現於「秋爽齋偶結海棠社」一節中,探春力邀賈寶玉成立詩社,「今因伏几憑床處默之時,忽思歷來古人中,處名攻利敵之場,猶置一些山滴水之區,遠招近揖投轄攀轅,務結二三同志者盤桓於其中。或豎詞壇,或開吟社,雖一時之偶興,遂成千古之佳談。」周汝昌對此曾點評到:看探春此等箋札,脫盡俗塵,我謂黛釵高才也寫不出。探春乃是巾幗異才,脂粉英雄,實有經邦濟世之度量。如今身在大觀園,首倡詩社,開闢一大新局面,即可見其才幹之一斑。
探春之膽魄體現於第四十六回,賈母因賈赦邢夫人向鴛鴦強行逼婚而遷怒於王夫人,「王夫人忙站起,不敢還一言」。而「探春是有心的人,想王夫人雖委屈,如何敢辯?薛姨媽現是親姊妹,自然也是不好勸的。寶釵也不便為姨媽辯,李紈、鳳姐、寶玉一概不敢辯。這正用著女孩兒之時,迎春老實,惜春又小,因此在窗外聽了一聽,便走進來陪笑向賈母道:『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裡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結果,「話未完,賈母笑道:『可是我老糊塗了』」。隨後令寶玉向王夫人磕頭代自己賠罪。賈母一生氣,王夫人深知自己受委屈也不敢還一言,而倍受賈母寵愛的寶玉、鳳姐竟然也一概「不敢」,獨探春有此膽色敢駁回賈母為王夫人辯解。這次表現,成為王夫人於鳳姐染病之際力主由探春負責園中事務的重要原因之一。
選擇探春,除了她自身的突出才能、膽識以外,更折射出王夫人對家族政治的深刻洞悉。賈府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況,即在榮府內部,居於建築主體部分的除了賈母就是賈政夫妻,而長子賈赦及邢夫人卻和賈母居住的空間有較遠距離,這與封建家族的體制大相背離,家母與次子共居而遠離長子!這同樣折射出榮府實際權力是由王夫人所操控的。王夫人在家族政治體系中,應為名義上的「在野派」,但實際上是「當權派」,導致應為「當權派」的邢夫人,卻實際上成為了「在野派」。而王夫人選擇王熙鳳幫助自己管理榮府事務,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王熙鳳應為名義的「當權派」(邢夫人的兒媳婦),所以王熙鳳掌管榮府事務則沒有權力來源——即道統上的問題,但在實際上還是由王夫人轄制(且她還是王夫人的內侄女)。而選擇探春有同樣的考慮,探春雖屬於二房即事實上的「當權派」,但其出身卻是庶出,在二房內則是標準的「在野派」。使用王熙鳳,是對在野派之一的邢夫人實行緩控,對另一大在野派趙姨娘實行嚴控,使用探春,則是相反。這樣,通過對兩大在野派的有效控制,王夫人牢牢的穩固了自己在榮府的權力。
獲得了家族政治的合法治理權(儘管是暫時的),探春開始著手制定「遊戲」規則即她的整套改革方案。她的改革方案被曹雪芹、脂硯齋給以「興利除弊」的評價,正是因為它將賈府虧空的根源——大觀園這一大「弊」,化解為產出不菲的一大「利」。
因她曾去過園中管家之一的賴大家的花園,發現「除他們帶的花兒,吃的筍、菜、魚、蝦之外,一年還有人包了去,年終總有二百兩銀子剩。」所以她認為,「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兩銀子的利息。」「如今何不在園中里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事的,派准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向他們一年可有些孝敬。」
這就是探春設想的在大觀園實行承包制責任制的改革方案,其益處在於:
1.通過分割大觀園並承包於眾人,激發她們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維護大觀園的整體利益,「一則園子有專定之人修理花木草水,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臨時忙亂」。
2.明確分工,使大觀園內各處皆發揮作用,「二則也不致作踐,白辜負了東西」。
3.承包者由此得利,使主僕關係進一步和諧,「三則老媽媽們也可藉此小補,不枉年日在園中辛苦」。
4.通過實行承包制降低維護成本,進一步削減園中開支,「四則亦可以省了這些花兒匠、山子匠並打掃人等的工錢」。
5.承包人開銷不再從府內、園內王熙鳳處領取,而完全獨立負擔,所以其所獲取的收益也不須向這兩處上交,實現了自給自足。
由此,探春提出了完整一套以承包製為核心的改革大觀園的方案,這套方案集中體現了探春經邦濟世的才能,她將開銷甚巨的大觀園一轉手就成為自給自足的獨立經濟體,甚至還尚有盈餘。通過激發眾下人的積極性以開發大觀園內的經濟潛力,將最終所得供給園內各項開支,有效的削減了整個榮府的開支並努力增加府內的財政收入,希望通過大觀園的經濟效益「一年好似一年」,來為賈府彌補的巨額財政虧空騰出喘息的時間。
三、對探春改革的評價:福禍相依
探春的改革在開始階段無疑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成效,書中第五十八回明確交代:因為將園中分與眾婆子料理,各司各業,忙著修竹栽花種豆,皆在忙時。池中還有駕娘們行著船夾泥的,種藕的。湘雲、香菱、寶琴與些丫鬟都在山石上瞧他們取樂。
可緊接著到了到五十九回,就不是這一副其樂融融的場景了,各房裡的丫頭並不理睬園子是否被承包,照樣隨處折柳掐花,與承包人結怨,並使矛盾開始迸發。「平兒笑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得省事將就省些事也罷了。能去了幾日,只聽各處大小人兒都作起反來了,一處不了又一處,叫我不知管那一處的是。』襲人笑道:『我只說我們這裡反了,原來還有幾處!』平兒笑道:『這算什麼,我正和珍大奶奶算呢,這三四天的工夫,一共大小出來了八九件了,你這裡是極小的,算不起數兒來,還有大的可氣可笑之事呢!』」
在大觀園內,各房裡的丫頭的地位一般是高於園中的眾婆子的(除李嬤嬤等外),在其看來,不論承包與否,她們仍應繼續享有既得權益,這與承包者發生了顯而易見的衝突,承包者毫無疑問已視園中之物為自己的私產了,再加上他們自負盈虧的性質已從經濟上脫離了園內管理者(如平兒)的管理,所以才膽敢「四處作起反來」,平兒的處理手段只剩下了「攆出園去」這種單一極端卻不能經常使用的方式,所以在書中她疲於四處彈壓。
在六十一回中,曹雪芹又極其巧妙的借柳氏指出了又一對矛盾衝突方,即園中承包者與未承包者之間的矛盾。在門外的一小廝央求她摘些園中的杏子時,「柳氏啐道:『發了昏的,今年還比往年?把這些東西都分給了眾奶奶了,一個個的不像抓破了臉的,人打樹底下一過,兩眼就像那黧雞似的,還動他的果子?』」
相比與未承包的眾婆子,承包者顯然是新興的利益集團,承包所帶來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怎能不令人嫉妒?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持續激化著這兩方的矛盾,正如文中形象的描述為「兩眼就像那黧雞似的」。探春在推行這套方案時,根本沒有顧及到這些未能承包上的婆子們的,全賴薛寶釵及時堵住了這個致命的漏洞,提出了承包者每人每年必須拿出幾十吊錢來平分給那些沒有承包上的婆子們,相比於探春,寶釵久歷世事,於其中的關鍵瞧得很明白,要想穩定的推動園內改革,必須做好最低保障工作,眾人皆有所得,這場改革才能持續推進。而到第六十二回,薛寶釵也開始對改革的前景表達出悲觀情緒,「寶釵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兩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連這兩件還不知道呢!除不知道還有幾件比這兩件大的呢,若以後叨登不出來,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來,不知裡頭連累多少人呢」。
寶釵的這段話折射出這項改革的又一對矛盾方,即探春所追求的獨立自主的大觀園與園外(即府內)的矛盾,這一點體現在連接園內與園外的看門人上。這個僕人群體,既無與承包者沾親帶故的發財之途徑,又沒有那些未能承包者敢於向承包者明爭暗鬥的膽量,唯有通過更加的不盡職守——喝酒賭牌來發泄不滿。第七十一回,連寧府的尤氏都直接的表達她對榮府門禁的憂慮,「尤氏見了他(指周瑞家的),也便笑道:『周姐姐,你來,有個理你說說。這早晚園門還大開著,明燈蠟燭,出入的人又雜,倘有不防的事,如何使得?因此叫該班的人吹燈關門,誰知一個人牙也沒有。』」這正是為下文傻大姐拾得香荷包致使王夫人抄撿大觀園埋下了伏筆。
就這樣,探春所推行的改革逐步引發了園內外越來越難以調和的矛盾的爆發。首先是承包人與各房裡丫頭的矛盾,進而是承包人與園內管理者的矛盾,再次是承包人與未能承包人的矛盾,最終是園內與園外諸人間的矛盾。矛盾層層引爆,步步遞進,使賈府內的家族政治結構嚴重紊亂,王夫子被迫出手,決定抄撿大觀園,實行「大清洗」。因要查抄丟失物品而最後查到探春的房間,探春對動手動腳的搜查者甩出了一記凜然不可侵的巴掌,也終於咽下了自己改革釀下的苦果。「『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呢!』說著,不覺流下淚來」,她的悲嘆最終一語成讖。
作者為「興利除弊」的探春冠以「敏」字,但不知道她究竟是否明白自己推行改革的苦果為何會最終降臨自己的頭上。她所推行的改革是從大觀園出發,落足到大觀園,在她眼裡大觀園的經濟價值是最可開發的寶貴資源,是她「興利除弊」的關鍵,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其實大觀園最重要的作用是政治象徵。它象徵著高高在上的皇權。它是為元春省親而建,象徵著皇帝對賈家的無限恩寵與眷顧,象徵著賈家對這種恩寵的百倍珍惜與感激。這,在當時是不可能以市場價格來衡量的。但這一切象徵都被探春市場化的承包制迅速拋的無影無蹤。對承包的眾人而言,大觀園不再高貴,只不過是他們生財的渠道,所謂的皇權威儀怎麼比的了他們「私產」所帶來的實惠?探春的改革於不自覺中摧毀了皇帝的權威,而這恰好也是她所在的賈氏貴族能對平民百姓進行統治的依靠,所以,她最終摧毀了自身進行統治的權威。改革者在這場改革中最終被改革的浪潮所吞沒。王夫人的抄撿行為只是她努力挽回統治權威的一次掙扎,其結果,對於山雨欲來的賈府無濟於事。
曹雪芹曾在書中多次暗示這位脂粉英雄的最終命運,在三十七回,成立詩社各取別號時,探春的別號由秋爽居士改為蕉下客,這一改含義微妙,周汝昌指出:蓋居士主人乃常住者也,而客是暫時寄居之人也,此又暗伏探春不久即將離家遠嫁。探春此次的改革無疑觸痛了園內多個階層的利益(相比於新興利益獲得者,他們顯然是多數派),遠嫁他鄉成為對她最好的安排。想想這個因庶出而耿耿於懷的女子,想想她空負經邦濟世的抱負而最終無可奈何的離去,真真應了這個「嘆」字!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遞送江邊艦,千里東風一望遙。
@劉軒鴻 的答案寫得非常深入、完整,但我還想再補充一下本次改革中的隱藏人物——寶釵。
本次改革完全是由探春提出、實施的,但真正看透了此項改革的卻是鳳姐、平兒和寶釵。探春第一次處理事務,難免理想主義,把家裡這些管事的婆子們想得太好了,完全不知道她們的人心能有多險惡。而在她提出改革時寶釵就已經預見了:寶釵忙走過來,摸著他的臉笑道:「……這會子又是因姑娘們住的園子,不好因省錢令人去監管。你們想想這話,要果真交給人弄錢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許掐,一個果子也不許動了,姑娘們分中自然是不敢講究,天天和小姑娘們就吵不清。……」
這完全就是大觀園後面的寫照。
但為什麼這三人都比探春還預料得遠,卻也依舊支持探春的改革?鳳姐和平兒是實在無可奈何,這個家必須改革,即使這項改革未來會引發許多矛盾,但只要有錢能入官中就行。寶釵抱定主意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自然是因為她並不是這家的主人,沒必要那麼費心費力還惹了眾婆子不滿。(王夫人請一個客人來參與家庭管理,想想她是什麼意思吧。寶釵自然知道王夫人是什麼意思,但無論嫁寶玉的事成或不成,得罪了賈家的管家媳婦們對寶釵都沒有任何好處,由寶釵的處世哲學來思考,她這個行為非常正常,並且是最優解。)
那麼這次改革最後結局如何呢?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若年終算賬,歸錢時自然歸到賬房,仍是上頭又添一層管主,還在他們手心裡又剝一層皮。……如今這園子是我的新創,竟別入他們的手,每年歸賬,竟歸到裡頭來才好。」寶釵笑道:「依我說,裡頭也不用歸賬,這個多了,那個少了,倒多了事。不如問他們誰領這一分的,他就攬一宗事去。不過是園裡的人動用。我替你們算出來了有限的幾宗事,不過是頭油、胭粉、香、紙,每一位姑娘,幾個丫頭,都是有定例的;再者各處苕帚、簸箕、撣子,並大小禽鳥鹿兔吃的糧食。不過這幾樣。都是他們包了去,不用賬房去領錢。你算算,就省下多少來?」
平兒笑道:「這幾宗雖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的下四百多銀子。」寶釵笑道:「……凡有些餘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時里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如今這園裡幾十個老媽媽們,若只給了這個,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我才說的他們只供給這個幾樣,也未免太寬裕了。一年竟除這個之外,他每人不論有餘無餘,只叫他拿出若干吊錢來,大家湊齊,單散與這些園中的媽媽們。他們雖不料理這些,卻日夜也都在園中照料;當差之人,關門閉戶,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們出入,抬轎子、撐船、拉冰床一應粗重活計,都是他們的差使:一年在園裡辛苦到頭,這園內既有出息,也是分內該沾帶些的。還有一句至小的話,越發說破了:你們只顧了自己寬裕,不分與他們些,他們雖不敢明怨,心裡卻都不服,只用假公濟私的,多摘你們幾個果子,多掐幾枝花兒,你們有冤還沒處訴呢。他們也沾帶些利息,你們有照顧不到的,他們就替你們照顧了。」
探春原本預計每年官中能多收入幾百兩銀子(每年幾百兩銀子也要計較,可見賈府處境),可是經寶釵的調解,變成了官中收入為0,而這些婆子們承包了給小姐們買脂粉、給鳥雀供糧食等等許多業務。之前就說過,小姐們的脂粉錢官中每月是有二兩的,但是買辦每月買的都是些用不得的水貨,小姐們只好用自己的二兩月例託人出去買好的使。現在小姐們的脂粉買辦變成了這些婆子們,你們猜以後買的脂粉是好是壞?
錢歸到官中雖然得罪了這些婆子們,但如果有一個強有力的人鎮著(如鳳姐),婆子們也不敢怎樣,但初出茅廬的探春是絕對做不到的,寶釵的行為從這方面來說保護了探春,以免她被眾人怨恨。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入了官中的錢才是真正的收入,如今官中收入為0,小姐們的脂粉也一樣必須自己花錢買,更是要白白受氣(平時不常戴花的寶釵的丫頭鶯兒摘了幾朵尚且被指桑罵槐罵得如此難聽,軟弱的迎春又如何?客人黛玉又如何?),這次改革的意義就完全喪失了!不止喪失了,更比不改革時還要糟糕了!從這方面來說,寶釵完全是把賈府的銀子往水裡扔啊!當然,這不是她的家,她不必為賈府考慮這麼多,能維護一下探春就已經很好了。
這個方面來思考的話,這一章的標題就格外引人遐思了: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時(一作「賢」)寶釵小惠全大體
敏探春興利是真興了,可是宿弊除了嗎?不僅沒有除,婆子們有錢了,呼朋喚友,賭錢吃酒,什麼人都敢往園子里放,宿弊反而更深了。
時寶釵小惠是真惠了,可是全了大體嗎?完全沒有,婆子們個個富得流油,小姐們的日子反而越過越苦了。
一、探春改革不接地氣
從探春改革前說的一句話,我就覺得非常不樂觀。「從那日,我才知道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
聽聽這感覺,像不像一個人第一次從南方來到北方,發現南北不同商品存在物價差異,於是立刻躊躇滿志地暢想著低進高出財源滾滾?才剛剛發現了「貿易」存在的基礎——價差,就自以為可以去做生意,絲毫不懂人脈、議價、運輸、分銷等具體操作,哪裡有這麼簡單的事?
探春才剛剛知道身邊這些司空見慣的東西其實具備商業價值,就夢想經濟制度改革,就好像剛學會一加一等二就準備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寶釵說她「真真膏粱紈絝之談」一點也沒錯。
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蕪院和怡紅院這兩處大地方,竟沒有出息之物。」李紈忙笑道:「蘅蕪院里更利害,如今香料鋪並大市大廟賣的各處香料香草兒,都不是這些東西?算起來,比別的利息更大。怡紅院別說別的,單只說春夏兩季的玫瑰花,共下多少花朵兒?還有一帶籬笆上的薔薇、月季、寶相、金銀花、藤花,這幾色草花,幹了賣到茶葉鋪藥鋪去,也值好些錢。」
探春笑道:「原來如此。……」
看看,她才剛剛自己說過「破荷葉、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可是到了真正談到花草時,她又不由自主地忘記了它們的價值,畢竟是公府千金,連下人都是玩意兒,從來只有買人沒有賣人,哪裡會想到花花草草能賣錢呢?
而且她計算「出息」的方式也很可笑。平兒說賴大的園子沒有這個一半大,於是她就把大觀園的利潤算成賴大園子的兩倍,也不想想,賴大的園子里是什麼?無非是山石草木罷了。大觀園裡一步一景,奇花異草,珍禽異獸,真要經營起來,其利得怎麼能只用面積的比例來計算?
所以,她的改革,從一開始就不接地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idea,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能人支持,無法轉化為project。
大家可能會說,誰說沒有人支持,李紈、寶釵和鳳姐不都支持她嗎?李紈且不說,難道寶釵和鳳姐還不是能人?
附和,不等於支持。
李紈本來就是個獨善其身的人,只要不影響她,她樂得不干涉。寶釵身份是親戚,被王夫人託付,不得已才來協管,性格又是不幹已事不張口,她何必要打擊探春的積極性?看看後面大家提出讓鶯兒媽來弄香草,她死活不肯,就知道她完全不想攪進來。而鳳姐此時操勞成疾,孩子都沒了,正愁騎虎難下,探春幹啥她都會說好好好,樂得轉移矛盾呢。
所以,探春的改革表面上人人稱善,其實大家只是出於各自的考慮附和她罷了,真正勞心勞力去實施改革、持續關注改革進程以便隨時修正、同時甘心承擔改革後果的人,一個也沒有。
鳳姐之強,尚須平兒輔弼;賈母之精,猶賴鴛鴦佐理。探春一個剛剛知道破荷葉能賣錢的深閨小姐,又無人指點幫助,在自己家花園裡弄起承包責任制來,只能是一場空想、一個玩笑。
二、大觀園承包弊大於利
大觀園土地改革,經探春提出、寶釵修正之後,表面上看起來,其利有四:
1,園子有人收拾打掃;
2,管地的婆子們得大利;
3,不管地的婆子們得小利;
4,以後園中人的頭油脂粉、鳥雀的食糧等小宗花費不必再經官中買辦,直接由這些管地的婆子們孝敬,一年可省400兩。
沒有要地租,也沒有要餘利,只是替外面的賬房省下了400兩支出,同時園子「有人專職栽培打掃」,其他的利都歸了婆子們。
這些表面上的利,其實大部分是弊,縱有小利,也是杯水車薪。
先說省400兩吧。身在內闈,開不了源,節點流總是好的。但是,省下400兩,實在太微不足道了。她們商量的時候,寶釵說:「一年四百,二年八百,打租的房子也能多買幾間,薄地也可以添幾畝了。」寶釵不愧是皇商出身,立刻替這些省下來的錢想出了最適宜的去處:置辦可以持續生錢的不動產。如果能再結合秦可卿的建議,將這些房地產置辦在祖塋附近,那更是長久之計。然而,外面的男人們會理會探春嗎?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兩年兢兢業業省下來的800兩銀子,不但沒有變成可以生錢的房地,反而變成一個需要花錢供養的嫣紅。
再說婆子們。固然,管地的幾位不用交地租就能獲得一片產業,只須把產出孝敬主子一小部分,再拿出幾吊錢分給同事,剩下的利潤全都歸自己,當然是歡聲鼎沸;其他眾婆子無故得幾吊錢,好像也應該樂不可支。可是真的這樣嗎?人心不足,得隴望蜀,不患寡而患不均,本來大家都沒有外快,日子過得安安生生的,現在就算自己得了幾吊錢又如何?還不是別人牙縫裡摳出來的一點子殘渣!寶釵雖然當時用小惠堵住了眾人的嘴,使改革得以施行,但根本的矛盾依然存在,不會因為這幾吊錢就消失。
那麼,至少園子有人專職管理了,這總算是個益處了吧?我依然不這麼認為。大觀園是貴族的花園,不是烏進孝的田莊,整天弄一堆烏眼雞似的婆子們在那裡監督著,一朵花也不許掐,一根柳條也不許摘,成個什麼體統?如果一開始就這樣搞起來,還會有黛玉葬花的一幕嗎?大觀園本來是個神話,縱有些疏於管理,也有著「留得殘荷聽雨聲」的美,寶玉也讚賞「天然」二字。想想看,鶯兒給黛玉編花籃,多有情致啊,卻被指桑罵槐,氣得直哭,這不是活生生的「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嗎?
而且,難道真的就沒人打掃園子嗎?各院里伺候的人,上中下三等,有人管端茶遞水,有人管洒掃庭院,聽上去似乎各司其職,其實完全是人浮於事,根本沒有多少活要干。
隨便舉個例子,寶玉讓襲人去找寶釵借書,寶釵不在,她就在那裡一直等到半夜,這是怎樣悠閑的工作與生活啊?但凡稍微講究點效率,如果聽說寶釵回家了,就應該先回怡紅院回明並繼續當自己的差,哪裡有功夫在人家那裡閑坐呢?比如你的上司讓你去另一個部門辦點事,你去了以後,辦事的對象不在,你難道就坐在人家部門裡一直等到下班?你不得趕緊回自己工位去忙自己的事嗎?
所以,園子根本不是找不到人打掃,反而是人多事少。人一閑就會生事,還不如給下人們派點兒活干,何必為了省些所謂的打掃工費而把神話般的大觀園弄得雞飛狗跳呢?
平兒答得好:「我們奶奶雖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們在園裡住著,不能多弄些玩意兒去陪襯,反叫人去監管修理,圖省錢,這話斷不好出口。」寶釵也說:「若一味要省,那裡不搜尋出幾個錢來。凡有些餘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時里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
鳳姐雖不如探春有文化,在管家方面卻比她有見識得多,她生了多少儉省法子,為什麼就不打大觀園的主意?因為她知道這會失了大體統。寶釵也明白真要省錢哪裡不能省,弄得民怨沸騰就不值當了。
她們都十分注重一個東西——體統——這可是貴族的命啊。試想這些婆子們挑著瀟湘館出產的竹筍、稻香村打下的穀子去集市上賣,人家一問,哎呀呀,賈府的人竟然自己種地賣糧,這到了什麼地步了?再傳到其他鐘鳴鼎食之家,誰還願意跟賈府結親?再讓皇帝聽說賈家拿著為皇妃修建的別墅賺錢,會覺得臉上很光彩?
綜上所述,這場大觀園土地承包責任制改革,弊大於利,得不償失。
三、為何是探春提改革
探春之所以會動這個念頭,其實還是和出身經歷有關。她每個月要努力攢才能攢出個幾吊錢來,所以在賴大家一聽說那個園子可以掙200兩銀子,再想到自家更大的園子,就不由得心內大動了。400兩在她看來是巨款,是值得這麼排除萬難大費周章的。而對於鳳姐來說,修書一封便是3000兩,放高利貸一年就是上千兩,就是到了窮盡時,400兩也不過當兩個金項圈的事;對於外頭的男人們來說,400兩還不夠買石獃子一把扇子,就是有了,讓宮裡的太監一張口就要走了;即使是寡婦失業的李紈,聽了這主意之後也只表示「省錢事小,園子有專人打掃,專司其職,又許他去賣錢,使之以權,動之以利,再無不盡職的了」——她根本不覺得省那點錢算個事兒,只不過找幾句話來附和罷了。不過,在家裡的男丁都只想著「管他怎樣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的」,一味高樂時,一位庶出的小姐卻關心著家族的狀況,處處留心,時時思索,一有機會便努力嘗試,不管結果如何,她這份心志令人感佩。最後她遠嫁海外,我對她總有著文成公主、解憂公主一般的幻想,希望她最終獲得幸福。
探春的改革總結起來說就是四個字:開源節流。
具體措施有三點:
1、蠲除寶玉、賈環、賈蘭等人的每月學裡吃點心買紙筆的八兩銀子;
2、蠲除姑娘們每月買頭油脂粉的二兩銀子;
3、對大觀園裡的花草樹木等實行聯產責任承包制。
前兩點是節流,第三點是開源。節流就不說了,省錢的辦法,主要說說第三點。
在當時那個年代,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想出這種辦法來,實屬不易。
從理論上來說:
首先,探春對賈府的現狀有了解,也有自己的分析。她看出了賈府正在沒落,花費大,若不節儉,日後將無以為繼。
其次,聯產責任承包制是值得推崇的。「因近日將園中分與眾婆子料理,各司各業,皆在忙時」「自從分了地基之後,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這不就是合理分配勞動力,調動人民的勞動積極性,減少賈府負擔嗎。承包人有利可圖,自然會盡心儘力,而沒有承包的人呢?「他們也粘帶些利息,你們有照顧不到,他們就替你照顧了。」「拿出若干錢,散與園中的其他媽媽們」這不就是利益均沾嗎,下人的收入多了,對緩和矛盾也能起到積極作用,賈府也能節省一部分錢。雖然中國古代也有井田制、均田制這類的改革,看到《紅樓夢》里探春的這一辦法,我還是覺得挺厲害的。
再次,探春的改革,賈府的上層都是讚賞的。從實際的掌權者王熙鳳,到李紈、賈寶玉、林黛玉都贊同探春的做法,單說承包一年就能給賬房裡省下4、500兩銀子,在網上粗略搜了一下,清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300RMB,那麼等於一個大家庭一年就能省12-15萬RMB,數字雖小,但是聊勝於無。
從實際上來說:
探春的改革成功的可能很小。雖然前面說的改革內容切實有效,以及賈府的統治階層的支持,但是這畢竟只是在大觀園這一個小園子里進行的,對於整個賈府而言,影響力太小,賈府那些爺們,哪個不是能花錢的,補哪補得回來。更何況,探春的權力有限,不說她是個庶出的,就算她是嫡出的,也只是個中層,上面有賈母、王夫人,哪天上頭不滿意了 ,不改革了,探春也沒辦法。就說她出嫁之後,「園中出息,一概全蠲,各房月例重新添起,反弄得榮府中更加拮据。那些看園的沒有了想頭,個個要離此處,每每造言生事,便將花妖樹怪編派起來,各要搬出,將園門封固,再無人敢到園中。以致崇樓高閣,瓊館瑤台,皆為禽獸所棲。 」
至於最後那個結果,只能說賈府積弊已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現在都還有,一個小姑娘的能力和經驗太有限了,實在沒法要求她面面俱到啊。正應了探春的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針對 @庵溪 說的問題,我覺得探春並非沒有重視安保,看紅樓夢原文寫的:
探春同李紈相住間隔,二人近日同事,不比往年,來往回話人等亦不便,故二人議定:每日早晨皆到園門口南邊的三間小花廳上去會齊辦事,吃過早飯於午錯方回房。如今他二人每日卯正至此,午正方散。凡一應執事媳婦等來往回話者,絡繹不絕。他二人便一日皆在廳上起坐。寶釵便一日在上房監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於夜間針線暇時,臨寢之先,坐了小轎帶領園中上夜人等各處巡察一次。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覺比鳳姐兒當差時倒更謹慎了些。
我也不同意說探春「太過好強好面子愛出風頭討好當權派,真的不是什麼大家閨秀的作風。」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是有才幹者。」以及「此人若在,諸子孫當不至流離也。」我倒覺得探春是個一顆赤誠之心維護家族的好姑娘呢。
探春改革之於賈府是對症下藥。
一、賈府病灶:
冷子興是文中第一個對賈府情況作出辨析的人
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蓋已半倒矣。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賈珍
比不得那府里,這幾年添了許多花錢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卻又不添些銀子產業。
黛玉
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
王熙鳳
我真箇的還等錢作什麼,不過為的是日用出的多,進的少。
可見賈府此時最大危機在於「不能省儉」、在於「入不敷出」。再回過頭再來看秦可卿的見解:
秦氏道:「目今祖塋雖四時祭祀,只是無一定的錢糧;第二,家塾雖立,無一定的供給。依我想來,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供給,但將來敗落之時,此二項有何出處?莫若依我定見,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於此。合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競爭,亦不有典賣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
知乎上有另一個問題王熙鳳為何沒有將秦可卿的遺言建議付諸實踐?因為此時秦可卿開的是上帝視角,而其它人都在第一人稱視角。秦可卿這番話實際上是在斷言了賈府顛覆的基礎上提出的自保後招,是確定了病重的父母將死後教孩子如何在父母逝去後生存下去,而賈府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怎麼醫治父母。我們這些觀眾、看客等同樣是以上帝視角剖析問題,難免與秦產生共鳴,但如果置身其中你此刻應該想的問題應該是父母死前我該給自己留些什麼還是如何求醫問葯治好父母?
所以站在賈府的角度上此時此刻必須做的就是開源節流,內宅的主要任務就是節流(開源主要還是需要外宅籌劃),而探春改革招招指向節流。
二、醫治手段:
探春此次改革的三大事件:
1、趙國基喪葬費事件中,探春先是威嚇了打算欺負她的、忽悠她的、看她熱鬧的奴才們,然後直接和最大的利益牽扯方自己的生母趙姨娘爆發衝突,擺明了親媽來都沒用;平兒來提出了權宜之計後又被探春一口回絕,擺明了誰的面子也不給。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探春緊握著「祖宗定下的規矩」行事讓人難以撼動。也正是有了這件事,探春才算贏得了上上下下的認可。
2、蠲除冗餘開銷事件中,直接與寶玉(全家的掌上明珠)、賈蘭(管理團隊名譽主事之子)、園中眾姐妹們(包括自己)的利益針鋒相對,無論親疏貴賤一概不包庇、不偏袒。本著「不合理的誰也不能有」這樣的思路行事,在省儉了很多冗餘開銷的同時也讓探春的管理態度和管理水平更加令人信服。
3、殺威棒之後,探春提出了自己改革中的核心舉措:大觀園承包制。
三、治療效果:
1、趙國基事件讓賈府上下眾人看到了三姑娘的聰明犀利、有理有據、不偏不倚、嚴守本分,在恪守規矩的同時彰顯了賈探春的掌家之才。
2、蠲除雜項開銷廢除了「冗餘開支」,在規範了例銀管理、節省開銷的同時也彰顯了探春公正公平的管家之道。
3、承包制度節約了很多「必要開支」,省去木工花匠開支和承包者月薪的同時讓園中資源得以最大化利用,緩解了鳳姐時代過於嚴苛的主僕關係,真正的恩威並施。
探春改革對賈府來說是對症下藥,真正的提出並做到了可持續省儉。對她自己來說是一鳴驚人,再無人敢看輕這位老鴰窩裡的鳳凰。
是葯三分毒,探春改革也確實帶來了諸多弊端,比如私有化後的利益衝突引發奴僕之間的矛盾和正當利益誘發的不恰當行為,但還是那句話:在一個人流血不止的情況下你還在考慮把衣服袖子撕下來給他包紮會不會讓自己的玉臂走光是不明智的。
賈府衰敗非一朝一夕之勢,大廈將傾也難一人一事可挽。
探春的這濟葯醫得病卻醫不得命,所以只能感慨一下這位生於末世卻才清志高的三姑娘了。
對於探春改革我正有一肚子話不吐不快。
探春改革就是一個幼稚的政治家的幼稚政策,起到了掩蓋主要矛盾,激發次要矛盾的作用。至於施政之初想要達到的節約開支的目的,簡直就是空中樓閣般的政治理想,典型的空想型政治綱領。而且即使就這個政策而言,第一施政時機不對第二具體原則也欠妥。探春只是個志大才疏的政治家,比起王熙鳳來說差遠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探春的掌權時機。因為老太妃去世,老太太和太太們要出門參與喪事活動,家裡管事的王熙鳳又病了,所以讓李紈出面,探春和寶釵幫襯著管一管。李紈是領權的,探春作為姑娘家只是幫忙的,因為李紈太不能幹才有她出面的機會。說白了就是個暫時過渡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在這個過渡政府里,薛寶釵負責各處巡查工作,探春和李紈負責銀錢,人事變動等大事還是要彙報鳳姐。(不知道這分工誰定的,讓薛寶釵一個外人負責巡查,怪不得到處賭錢吃酒不聽話)
所以探春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幹,只有從銀錢入手。她先是駁了自己親媽的面子,後又拿自己哥哥弟弟還有身邊的李紈開刀,把上學領的銀子一筆勾銷。鳳姐為了轉移眾人對自己的仇恨而讓平兒什麼都順著探春來,其實也知道無論探春鬧出多大動靜老太太一句話也就算了。另外鳳姐認為如果探春有興利除弊的好辦法,對賈府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平兒帶著這樣的指示參與了關於「大觀園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討論,一味附和,連薛寶釵都聽不下去了,連說平兒嘴太巧。實際上此時真正的當權派王熙鳳同意了改革方案,那李紈和薛寶釵沒有反對的可能,一個是性格原因一個是身份原因。所以李紈和薛寶釵只是幫助完善方案,不提反對意見並不是探春的改革方案有多好,而是暫時沒有反對的理由。
那麼,探春的改革到底好不好?我認為不好。你一個過渡政府,而且是馬上就必須還政的過渡政府,最重要的職責只有一個就是維持穩定。探春身為政府負責人之一,不再維持穩定加強管理上多動腦筋,反而搞一些一年充其量三五百兩的銀錢改革。這對於賈府這樣一個龐大的機構來說,是捨本逐末。且不說鳳姐算過賬賈府未來五年還撐得過去,就是馬上要破產,你的大觀園聯產承包責任制也是杯水車薪。
那麼探春真正該管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安全問題。第一是不能監守自盜,第二是不能擅離職守,第三是不能疏於管理。賈府百年大家,早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統,探春等的任務就是執行。可惜她連這個都沒做好。自從她管了家,賭錢吃酒風行,榮府下人頂撞尤氏,栽贓陷害,拉幫結派,偷小姐東西當了換錢,園門任意開鎖,司棋私通等等一系列事情全都爆發出來。不是說這些都是探春造成的,但探春沒有對這些現象表現出足夠的重視。以至賈母后來查問大觀園安保問題,只有探春敢出來應聲。結果被賈母一通訓誡,直接指出她年輕沒有經驗,不知安保問題的輕重。
除了維穩安保問題,剩下比較重要的就是人事管理問題。說白了各位婆子丫環間的關係問題和管事的人是否盡責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也看到了,真是一團亂,誰管都一樣。
那麼「大觀園聯產承包責任制」對於上述兩個重要問題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對於維穩安全問題,第一導致是領導層注意力轉移,第二是側面激發了園門任意開鎖的需求。因為花呀果呀要換錢必須拿出去賣,還得依靠小廝幫忙,很有可能出現夜裡私自傳遞東西的情況。如果夾帶主人的東西,就是盜竊了。
那麼對於人事關係,就更是加劇了矛盾,拉幫結派,個個都成了得了萬年基業的烏眼雞。丫環婆子更是鬧得不可開交。無人有心公差,每每盤算私利。
對於這些衍生出來比三五百兩浪費的銀子更可怕的事,探春還不察覺,還敢回賈母賭錢吃酒的事。結果賈母一查到底,王夫人只好奪了探春的權,還趁勢抄撿大觀園。探春自覺臉上無光,又恨婆子生事,才在抄撿大觀園的時候說自己是「做賊的」,又打了王善保家的。有點既羞且憤的意思。因為自己管事的時候出了賊事,所以自己先自嘲「做賊的」。儘管有些無奈,也是半耍賴地推脫。實際上大觀園出了賊探春就是要負責任的。她還哭哭啼啼講什麼大家族從外面殺不死的大道理。探春一貫自尊心過強但就是遺傳了趙姨娘的基因。太過好強好面子愛出風頭討好當權派,真的不是什麼大家閨秀的作風。
至於作者為什麼讚揚探春理家的才幹,甚至脂批認為有她在不至子孫離散。我想是因為作者還是對大家族抱有幻想,大家族的衰落是隨著政治權力更替的必然產物。不是銀錢不虧空,大家會過日子就可以延續大家族輝煌的。不過以曹家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和反思,有這樣的念頭也正常。
不成功不靠譜,不意味著不可貴。
想想探春的生活環境吧。首先是不知世事。寶玉的丫鬟連銀子都不會用,何況更矜貴的小姐。其次,理論知識也必然缺乏。大觀園的小姐上學,一般讀讀女書(後四十回寫到巧姐讀書的情況,雖然不是原著,但對當時的女性教育可以窺見一斑),像黛玉那樣讀詩詞四書已經是佼佼者。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都一片空白的人,能根據身邊的現象提出改革的想法,能有勇氣把想法付諸實踐,真的是很令人佩服的一件事了。
當然,她的想法做法都很幼稚,但在她那樣的處境下,不幼稚才見鬼了。
而這更加襯托得探春可悲。如果她是個男人,她可以更好地真正學到「仕途經濟」,可以施展才華。如果她沒有生活在古代,她的才志也有用武之地。偏偏她不是。就算不遠嫁和親,就算賈府不倒她正常婚嫁,很大可能在她一生中,大觀園改革就是離她的理想最近的一次。
討論探春的改革,必須先知道探春的身份。第一,庶出的姑娘,他娘又受人欺負著,況她跟親娘又不恰.第二,探春只是個沒出閣的姑娘罷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第三,探春只是襄贊理事的,除了有李紈,上頭還有鳳姐兒,王夫人,再上還有老太太呢。 這三樣加起來,探春那裡能隨意施展呢。
至於 @庵溪 說到的「過渡政府」該幹什麼,又不該幹什麼。這還可商榷。這個由李紈領銜的理事三人組,管事有近一年時間,已不算是短了。如探春這樣身份的,對這一大家子的的實情,應該是所知無多的。她的眼界能看到的,她即儘力改,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後來園中各種大小齷齪事,那怎麼都能算在探春頭上呢,真真冤死了她。她的承包制又有什麼不好呢,園門開關之類,完全算不上是理由呀。
要不然,探春怎麼辦呢?施行賈府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
別說是一個小老婆生的女兒在大家族改革,就連王熙鳳也死了這個心。中國文化中沒有改革,就是造反再來,中國人是很極端的,不能商量的,槍杆子里出政權。要麼大家一起爛下去,要麼換個主子重新爛,誰也別想像英國人日本人那樣修補。中國是盤散沙,別說國家觀念,連家族觀念都沒有,各顧各。一本書說了半天告訴讀者就是要像王熙鳳那樣給孩子早找後路,別拿現在的境況太當回事,做事做人別太認真,早晚完蛋。中國人在哪在啥朝代都是混,中國人就不依好。中國人骨子裡都是小皇帝小土匪,沒轍。紅樓夢裡連個連小丫頭小戲子都欺軟怕硬看人下菜碟,橫的很吶。
首先聲明,此回答對事不對人,僅發表探春在「改革」一事上是對是錯的看法,不涉及對探春人品方面的評論,亦不討論探春在其他事情上的對錯,如有不討論探春改革反而說探春人品和其他事上對錯的一律刪拉。
探春把一個為妃子省親特意修的大園子,一個面子工程,拿來讓人賣裡面的花花草草,讓元妃和賈府的臉往哪擱?
小廝們出去賣東西時說:「這是元妃娘娘回家省親的園子里產出的乾花哦。」賈府男人們還出不出門了?他們出去和朋友聚會,朋友說:「這是你們家大觀園裡產的藕做的湯羹,你多吃點。」這些人出去還怎麼混?
賴大為什麼能賣,因為「賴大家園子產的」不丟賴大這個平民老百姓的臉,老百姓用什麼不違法的方法賺錢都說可以的,但是像他們這種與朝廷有聯繫的大家族,有的錢能賺,有的錢是不能賺的,探春不清楚這個,不懂一個世家的臉面有多重要。
此外,探春說著能賣錢,卻連具體上什麼東西可以賣錢,能賣多少的具體數值都不清楚,雖然探春不懂也是正常的,但是外行不能強行指揮,不懂就別急著做決定,去弄清楚了再做一份詳細的規劃,比如怡紅院種的玫瑰花佔地多少,一季大概能收多少花,一朵玫瑰花大概多少錢,金銀花是......算出承包怡紅院的婆子們大概年收益是多少,然後確定應該讓她們交多少的錢物,即維護婆子的積極性又獲取最大利益。還有,一個婆子的勞動能夠管多少範圍,一個園子承包給幾個婆子合適.....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大利給哪些人,小利給哪些人可以讓她們大致滿意,無話可說。對於一個準備長期實行的規劃,都沒有花點時間去調查好問好了就放手干,以至於沒有別人提醒,探春不知道怡紅院哪裡可以賣錢。這可以類比太平天國分地的文書,連哪裡適合種桑都不清楚就敢在法律條文里寫凡牆下樹桑。
賈府里做出的這種改革,傷害最大的就是賈府里的男性,包括一些旁支的賈氏男子,因為大觀園做出這種行為,不免讓人懷疑賈府破落到要賣花賣草了?他們出去臉面無光,既然傷害了他們的面子,還想指望那些在外面跑的男人為這個改革支持出力?
如果誰欣賞探春,大可好好學學探春,認認真真學習她的精神,去給高檔小區的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提意見,建議把花壇挖了分給業主種菜養雞,賣的錢交夠物業費都是自己的,看看業主和物業的會不會笑你不切實際?如果覺得這樣很愚蠢,那麼就說明你也承認探春在這件事情上的做法很愚蠢。
正如農村可以在院子里種菜養豬賺錢,而高檔小區不能在院子里種菜一樣,賴大把園子包下去賣錢,而賈府不可以。
說這些話很尖刻,是因為有的人不能理解論事不論人是什麼意思,她們認為探春令人喜歡,探春是個好女孩,那麼探春做的某一件事情,再幼稚都是對的。
——————————————————————————————————————————
接下來的是本人在評論區表達的觀點,現整理到回答里:
第一,並不是所有有失體面的事情都是不能做的,有一個概念叫權宜之計。如果社會因為受到動亂,或災難,或疫病時,那麼儘可能獲取物資,並減少物資的花費,以保障人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體統可以拋至一邊。但這種方法終究是權宜之計。英國在二戰期間,面對參戰各國都物質緊缺的大環境,採取鼓勵把花園變成菜園的「生產保勝利」活動,而如今我們看見的還是花園,而非菜園。1942里,老東家全家坐一個驢車拉著糧食逃荒,因為是災年,生命都不知道能不能顧全,自然臉面什麼沒人在意。假如是和平興盛時代,作為一個有頭有臉的地主為了省錢出門全家男女擠一個拉著貨的驢車就會令人笑話。
第二,在選擇一種節省的方法時,必須要與現在的經濟情況對比,如果省的錢在如今的開銷里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出去翻垃圾桶撿廢品也可以換錢,但是小康家庭及富裕家庭是絕對不會去的。因為換的錢是微不足道的。而赤貧的人就可能去翻垃圾桶,換點錢買饅頭。賈府當時,養著那麼多下人,打點太監一出手就是多少錢,那麼多嘴巴一天光飲食又是多少錢,四百兩銀子對賈府是微不足道的。一個五星級大酒店,即使虧損,也不會門前弄個冰箱賣冰棍,因為賣冰棍的錢對他們是微不足道的。
第三,體面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只有在動亂環境里,體面才不重要。設想一個大老闆的女兒出門撿垃圾,那麼別人看見了,要麼覺得她的父母是不是出事了,居然淪落到這種境界,要麼覺得她的家人虐孩子,當笑話看。這樣此老闆和人談生意時,不熟的人對他的財力和人品就要掂量掂量了,女兒撿垃圾的收益不足以抵消家庭整體的受損。賈府靠的是貴族名氣混,賈府要混好,就得源源不斷有子孫有出息,但是賈府這個樣子,賈府的子孫出門,就會被其他世家子弟瞧不起,結人脈會影響。其他世家在考慮到與賈府的聯姻時(除了賈寶玉等,還有眾多旁系男丁),也會想想,賈府窮到賣花,我們把女兒嫁給賈家人女兒會不會吃大苦?賈府在婚姻市場上也會有劣勢。損害體面帶來的損失比獲得的那點蠅頭小利多的多。
第四,如果既沒有不看面子的大環境,自己的經濟情形又真的實在無法維持自己原來的體面,那麼止損的方式就應該是降低自己的格局,主動到較低級的圈層里混,而不是使用著最底層的方法開微不足道的源,同時死命賴在這個圈子裡,所以探春的改革即使在賈府難以為繼的設定下也是不合理的。
我們只見過經濟出現問題的富人賣掉別墅,住到老城區的小房子里,沒有見過富人讓老婆在別墅門口賣煎餅的。只見過企業經營不善裁員的,沒有見過企業去接一些手工活讓員工無所事事時乾的。
不能怪探春急功近利。權力在自己手中轉瞬即逝,探春必須抓住一切機會儘快實現自己的為政理念。至於成不成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不能開源,只能節流。
背景。賈府的財政模式能否達到收支平衡?
&>&>賈府的收入
最大頭:地租收入;
次大頭:封賞例銀;
次大頭:俸祿。
細究之下,這些收入全部屬於權力的衍生品。如果權力失效,那麼除了排場和老百姓無異。所以要千方百計地鞏固權力,擴張權力。
權力的來源有兩個:世襲和科舉。
世襲。按照公侯伯子男的傳遞順序,傳一代降一級,世襲的權力逐代遞減,幾代之後就會失去爵位。
科舉。科舉是家族主動出擊有所作為的一條路子。遺憾的是如冷子興所說,賈府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代不如一代。
賈家重視元妃省親的原因之一,除了虛榮排場,更重要的是炫耀權力,而權力則是為牟取利益服務的。
&>&>賈府的支出
最大頭:維持社交圈子的支出。一方面這是維持賈府身份地位所必需的支出,另一方面這也是講求虛榮和排場的非必要支出。它們名目繁多,令人咂舌,包括慶賀、生日、節慶……比如揮金如土的元妃省親和可卿葬禮。
次大頭:賈府管理支出。賈府的管理漏洞多,內耗大,碩鼠肥。
次大頭:工資支出。從姑娘到丫頭都要發工資,而且各家年底也要分紅。
綜上,賈府的支出越來越膨脹,而賈府的收入從長遠看有枯竭的危險。
探春的改革是怎麼樣的?
探春手中有什麼權力?這要從賈府的管理許可權說起。
&>&>管理許可權
賈母授權給王夫人;
王夫人授權給鳳姐;
鳳姐生病,王夫人授權給李紈;
李紈太軟,王夫人授權給探春李紈和寶釵。
探春完全可以像李紈那樣,睜隻眼閉隻眼,或者循鳳姐的舊例,不出大亂子安穩度過,但她選擇了改革,所以探春對賈府非常有擔當。
&>&>改革四重奏
1、趙國基喪葬銀的問題,循舊例20兩。
2、裁了賈環寶玉賈蘭的八兩上學的銀子。
3、裁了姑娘們每月頭油脂粉的二兩月錢。
4、效仿賴家,大觀園搞聯產承包責任制。
1和2為立威,2和3為除宿弊,4為興利。即:縮減部分管理支出,縮減部分工資支出,通過理順管理框架創收。
&>&>評價
探春的改革師出有名,恩威並舉,開源節流,思路還是很清晰的,措施也是對症的,雖是在大觀園的脂粉堆里小試身手,但如果假以時日,擴展到大觀園之外,倒也有幾分中興的風度。(不足之處是低估了權力鬥爭,不過這是年齡和歷練的問題)
之後探春遠嫁,唉,千里東風一夢遙
從開始就註定不可能成功
王熙鳳是大房的兒媳,二房的侄女,平衡了加上老太太在能三方勢力,能力極高還不好做呢。探春背景及經驗都不夠,臆測是讓寶釵作為主角上陣的。
杯水車薪
忘了哪本書看到的,好像是江湖夜雨的《捶碎紅樓》。對探春改革打了個比方,大意如下:
一家小店,生意不大,賺錢難,老闆就叫老媽每天烤點紅薯玉米賣,補貼家用,這很好,很正常。
可要是一家五星級賓館因經盈不善盈利不多,而叫兩個員工在大堂擺個攤賣烤紅薯,不僅於事無補,還笑掉人的大牙。
這一回中,有八個字說得好,「使之以權,動之以利」。
主要針對經濟的改革是對的,但是她沒有考慮到賈府形勢和人心。
賈府這麼長時間的穩定已經到了下坡路的時候了,其時的人心大都想著爭權奪利或者坐享其成,極少有人會進行突破性的工作。貿然進行經濟改革的話就會有人趁機漁利,而沒有王熙鳳這樣的厲害角色鎮著,必然是各種不軌。任何組織都是這樣。
探春的缺點是除了沒有看清形勢,二是身後的背景不夠,王熙鳳可是邢的兒媳,王的侄女,從小和寧府的玩到大,管理起來又是人、財、物、崗位、指令有條不紊,執行起來十分的嚴厲。人多了不好管啊。王熙鳳的問題是過渡人物,早晚得交給寶玉的夫人,於是有了撈錢的想法。讓三人組來試試也是大家看看潛在這些替補們的水平。李、薛想明白了這些事,各自保守起見。
還是那句話,問題誰都能看到,但是解決問題需要背景和能力。
對於探春說這事也不是壞事,歷練必然是收穫很大,去一個新地方就能大展拳腳了。
有時候你以為人浮於事,其實只不過是變相的員工養老。
有時候你以為雁過拔毛,其實只不過是變相的員工福利。
———
探春那個人,改革也好,反抄檢大觀園也好,還有那句著名的:我要是個男人早走了,立出一番事業……
有一個現代辭彙可以很簡單的概括:中二。
公務員如果按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必然弊大於利。大鍋飯與公務員績效考核的弊端比起來,已經是優解。
擁有一定權力的人,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必定對工作對象無所不用其極!
存在即合理,這個道理探春不懂,王安石不懂,現在很多人還是不懂。
你做了部門領導,看隔壁銀行考勤嚴格,上下班刷臉刷指紋,也要求本部門員工嚴格執行考勤——表面上沒錯,可是你仔細想想,銀行是銀行,你的部門需不需要員工加班趕稿子?如果你丁是丁、卯是卯,人家同樣會堅持到點下班,絕不多呆。別告訴我你還沒權力發加班費……興之所至,在@閻耀宗 的答案里多說了幾句,結果人品的地方講太多,改革的內容講太少,被認為是三小姐腦殘粉,見不得人說三小姐好的那種,還被設置了不能繼續評論,想私信又死活找不到可私信的地方,只好發個答案,最起碼,也自我證明一下我不是(不只是)在講人品?
從內容來看,改革有利有弊,甚至某種程度上弊大於利。這一點@閻耀宗 和很多答主都分析得很好了。
但是從意義上看,評價探春的改革,單單著眼在「改革有什麼好處和弊端」上,我覺得恐怕沒什麼意義。「探春改革」,重在以改革之事見賈府上下諸人,改革具體內容反而是不重要的。恰如風月寶鑒,只知看正面就誤了。
這也是我不同意閻同學的點。誠然現在可以一字一句分析探春的改革有問題,可是紅樓夢的大方向就是家亡人散,就算她搞得特別好特別成功,為了滿足家亡人散的硬要求,曹雪芹也可以搞個天災人禍付之一炬——因為如果只看改革本身的話,那麼只要大廈將傾,只要全書的基調不變,那麼「探春改革」就只有失敗這一個答案。不管誰主持改革,不管用什麼方式改革,哪怕請出巴菲特按照諸位答主心目中最完美的方式進行改革,它都註定了要失敗,賈府都會垮,跟探春的改革內容還真談不上有多少關係。
不聯繫全書來看改革,一味批評探春的方式多麼不適合,恐怕也不符合曹公本意吧。
說到底,好好的公門侯府淪落到要從省親花園裡摳銀子,這鍋以探春那點兒權力和威望,真心背不起不是?針挑土焉能救得水沖沙?
探春終究是個庶出小姐,不是正宗王府里的掌事太太,不是黃商家的正牌姑娘。心氣高,能力低,手腕軟,眼界窄。大觀園的建築和吃穿用度都太過奢糜了,時日久了就會入不敷出,這一點,小說中有許多人都看出來了,如果不算身世神秘的秦可卿,最初是王熙鳳這類有才幹有權勢的管理者發現賈府敗落的苗頭,後來這幾乎就是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了。
探春算是姑娘們中最有膽識和執行力的了,她的改革算不上完美,但探春如果是位男子,如果地位不是庶出,或許賈府不會敗落得那樣快了。
個人觀點。
探春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紅樓夢人物包括我。我認為賈府走到一定的階段,經過了幾代接班人的領導,體制機制僵化,在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需要一個領導人做些制度機制的改良嘗試。而探春正是面對這些問題出現的人,探春的主張又是改良或者講改革,我更喜歡講做改良。歷史上一個王朝都是經過有幾次改良,甚至壯士斷腕的改革,這樣才能讓王朝健康走的更遠。
推薦閱讀:
※小說中有哪些常見的套路?
※為什麼我總是分不清楚外國小說里的人名?
※福樓拜的偉大之處在哪?
※蔣方舟為什麼寫不好小說,以及能寫好小說的作家必須具備的特點是什麼?
※我想寫一本玄幻小說,可就是開不了頭~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