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用單反拍出的照片很清晰,但是毫無特色?

問題只涉及顏色部分,是我沒有描述清晰,見諒。顏色的調整隻能依靠後期處理才可以么?
知乎抖機靈的風潮已經這麼洶湧了,不想回答就別回答。
補充:看了@司勇 的答案,確實很準確,我的照片都是第一張這種。我的疑問就在於iso、光圈、焦距三者的調整好像都是對進光量和對焦的影響,並不知道怎麼調整色彩,達到所拍非所看的效果。
舉個栗子:周董的這個照片背景天的和水的顏色是不是只有在後期電腦上才能調整?


顏色的調整通過調整機內設置,有關飽和度、對比度的設置來來處理,這隻針對於你的JPG進行處理,無法對你的RAW進行處理。

關於周董這張片子,孫啟勛的答案最貼切,用實景對比證明,確實是要通過後期處理才能得到這張照片。而且根據我的判斷,肯定是電腦上後期處理。

---------------------------------------------分割線---------------------------------------------
以下是原答案,題主改了問題的敘述,我居然沒發現。
我個人認為,拍出的片子,不經過後期處理,都屬於一種不負責的表現,說明對拍的照片不上心。


摘抄一段曹原老師的話:
「不要試圖用廣角的衝擊力,大光圈的虛化,和長焦的隱蔽性,來增色本身空洞的場景,你每拍一張照片,就要檢視一遍,這到底是你拍的,還是你的器材拍的。。。不要用漂亮的妹子,衣衫襤褸的乞丐,表情扭曲的青少年和萬人關注的盛會,來表述世界,你每拍一張照片,都要檢視一遍,這到底是你拍得很有意思,還是他們本身就很有意思。」

與君共勉!

---------------------------------------------分割線---------------------------------------------

PS:看著評論,我真心覺得蛋疼。在此吐槽幾點:

1、在如今的數碼時代,運用PS、LR等軟體處理照片屬於非常正常的事情。對於攝影師來說,後期處理照片完全就是攝影的一個步驟,將按下快門和後期處理分開,簡直就是無理取鬧。

2、膠片時代,你拍出來的是一張底片,要通過暗房技術才能得到照片,這算不算後期處理?暗房技術很多那麼正片負沖之類的,得到的照片,明顯和你看到的世界不一樣,這真實不真實?

3、PS裡面有個叫正片疊底的功能就是當年的暗房技術嗎?PS裡面提高、降低整體或者局部的曝光度,暗房裡面不也有嗎,顯影液定影液玩過嗎?

3、你所看到的相機拍出的JPEG格式的照片,都是相機根據處理器,處理出來的照片,也就是廠家給你後期處理的照片。難道這就是真實的照片了?機器處理的照片就是真實的?難道你不覺得你相機拍的照片和你看到的不太像嗎?

4、數碼時代,按下快門,拍出來的是一張RAW格式的文件,被稱作數碼底片,攝影師通過PS、LR或者光影魔術手、C1等軟體進行處理的過程,等同於膠片年代洗膠片的過程。只不過數碼時代,處理照片更迅速、更方便、處理的手段更多樣化了。

5、目前各種攝影比賽,不管是風光、人像、地理,還是新聞紀實,都允許一定程度的後期處理。當然,風光類比賽的後期許可度比較寬泛,你如果把照片里一些不好看的雜物P掉了參賽一般也沒啥事。新聞類比賽就規則就比較嚴格了,譬如只允許單張出片,不允許合成曝光,不允許去除照片本身存在的東西。

6、「後期處理」和「過度的後期處理」是兩個概念。非要把我的話狹義的理解為一個錯誤的說法,然後反駁我,你能看懂我寫的是什麼嗎?

7、世界上第一張照片,模模糊糊,到後來膠片時代可以拍出比較清晰的照片了。膠片時代ISO400就顆粒感滿滿,畫質很爛,到現在ISO25600依然能保證很高的細節。當年誰能想到銀河居然也能被拍到,到現在銀河已經被拍爛了,甚至2000塊錢的卡片機都能隨便拍銀河。當年還有亞當斯的區域曝光法,陽光16法則,很多人都在學習,如今只需要打開LV模式或者EVF,調整到天空正常曝光的參數,按下快門,後期提亮暗部就能拍出一張漂亮的照片。科技在進步,攝影的技術和手段也在推陳出新,不斷改進,若使用老舊的思維看現在,註定要被淘汰。

8、沒了解過膠片暗房和數碼後期的小白別出來多嘴了,鍵盤俠有空還是多學點知識再打字成不?

真是蛋疼,吐槽的東西比正文還多。其實前段時間有聽過一個玩了幾十年攝影的老師傅的課,人家就是從大中畫幅膠片的年代走過來的老攝影人,現在依然在玩膠片,當然主力還是數碼單反。這位老師傅PS和LR玩的非常棒,受益頗多,他和我們說過,如今PS和LR裡面的很多後期處理辦法,都能在暗房技術中找到它們的鼻祖。他根本沒有談過什麼膠片年代不需要後期,數碼後期太虛假這樣的話。


是。


第一次補充(好吧,我也不知道會補充多少次)
看到題主的題目補充了。
我邊跑步,邊思考,覺得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比較好。
(我連跑步都在解決問題,題主給個贊,感謝,來個關注我會感動哭的~~~~~~)
1 內容
當我們有足夠的基本功保證對一個情景的畫面能夠準確曝光的時候,我們或許該仔細想想,試著吝嗇一下自己的快門了。
換句話說,試著思考一下我們到底去拍什麼了。
當我們最開始入門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多的去嘗試各種各樣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著重對基本功,構圖,曝光等等一系列的練習。

現在,是時候改變了!

就我了解,特別是風光攝影的攝影大師,為了理想的畫面,在一個攝影地呆上一兩個月就為了一個鏡頭的故事有很多。
這說明,有些內容不是在我們手邊就輕而易舉能得到的。
為此,我們應該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主動去尋找,具備審美和觀察能力是攝影師的一大素質。

舉個例子,上面有人說到,似乎不後期不攝影。也不是這樣的,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純粹靠前期攝影,大家都能做到的手法來說明。

對!你沒看錯,夜景下面的長時間曝光。
所需要的器材只要三腳架,單反。(最好快門線)
很簡單,很容易的器材,同樣長時間的曝光(也是很容易的操作)
出來的效果還是挺迷人的,也不需要後期。
純粹依靠曝光,也可以出彩不是嗎?這就體現了你對內容選擇的智慧。


2 不得不提的後期
如果採用raw原始格式,多多少少會有飽和度不滿的情況,所以後期必要。但是時刻要記清楚,沒有好的原材料,再好的烹飪技巧都是浮誇。

你認為呢?

------------------------------------------------------------
題主,先說點題外話。這本來就是一個問答社交網站。既然你提出了問題,那代表著你不懂,向比你懂的多的人請教問題,你是不是應該更加禮貌客氣一點呢?(噴我我也不會回了,做人是自己的事)

------------------------------------------------------
清晰說明會正確的對焦,以及採用了合適的曝光數據。

沒特色就是沒有正確的,合理的攝影技巧。

舉個例子。

(如果涉及到侵權,請私信我)
上面這張照片隨意一搜,大概就是到此一游的照片。

很顯然符合你描寫的沒有特色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會是這樣呀?其實有時候並不需要後期處理,拍攝手法同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看下面

這張照片並沒有經過很明顯的後期處理,為什麼同樣是到此一游,就不一樣呢?

你拍攝的題材(大的自然風光片肯定比你找人多場景隨便一照比較好)

經過思考的拍照手法(包括構圖方式,鏡頭的站位,色彩的運用,對比手法,太多太多)

如果題主真的想好好學習,把態度放好點,多看看,多問問這才是關鍵的。

另外,後期確實是攝影的一部分。


哈!哈!哈!哈!
中華語言博大精深,題主的問題是這樣的

來,跟著我的思路走
注意:黑色字體重讀

1.為什麼我用單反拍出的照片很清晰,但是毫無特色?

答:對,因為數碼單反相機的優勢在於高像素,大鏡頭群,操控便捷,自動測光,auto模式。
數碼照片的成像質量直接與以上因素有關,因此,相比卡片、手機這兩種拍照工具,照片清晰就是數碼單反相機的突出優勢。
這個解釋可以回答你問題的前半句,數碼單反讓成像清晰變得容易。

補一張,世界上第一張照片,曝光時間8小時,仍然模糊不清

2.為什麼用單反拍出的照片很清晰,但是毫無特色?

答:器材是多樣的,單反、雙反、無反、膠片、120中畫幅、4×5、5×7、8×10英寸大畫幅、12×20、16×20、20×24英寸超大畫幅、手機等等。但是拍照者是決定最後成像的關鍵,畫面有沒有特色與器材有那麼一丁點兒關係,但顯然是不大的。

畫意攝影精緻,每個細節布局都是精挑細琢;
布列松提出畫面要有愛,因此有決定性瞬間;

一張你認為有特色的照片,從前期布景、構圖、拍攝技巧到後期剪裁、調整都是攝影師本身傾注心血完成的作品。精細程度堪比一次興緻盎然而又冗長的性愛。

最後,祝題主進步
不要放大後期的作用,請做個負責的男人,記住前戲比較重要
:3


不認同排名第一的答案。

雖然後期很多時候都能為照片增色不少,但是要想照片變得有特色,拍攝的視角,構圖,光線運用,和要表達的思想都要比後期重要的多。

比如說下面這副,不需要什麼後期,但仍然是讓人過目不忘的作品,純粹靠光線,構圖和人物配合實現。

只要視角夠獨特,手機也可以拍出有特色的作品

至於要怎麼培養獨特的視角,多研究優秀的攝影作品,多嘗試新的角度, 多拍多想。攝影是種觀察的藝術,當你開始從尋常的地方找到趣味的事物,自然而然就會有好的作品了。

歡迎拍磚。


單反只負責清晰,有特色就要靠用單反的人了。


標題的問題是「特色」,但是最後的補充變成「色彩」了。

色彩比較簡單,先說色彩吧。首先,你調整光圈、快門ISO,比較直接的改變了照片的明暗度(以及景深、噪點等),這些和色彩的關係不大。比較直接影響色彩的因素,在拍攝前是白平衡、濾鏡,以及光線本身,在拍攝後是LR或者PS調整飽和度、色相(以及白平衡),最後一個影響因素是顯示屏的質量和特點,當然了還有觀看者的眼睛和對色彩的理解。周董這個照片在我用手機看,對藍色、黃色的色相和飽和度的調整還是比較明顯的,什麼樣的調整都有道理,只要效果是你想要的。

然後再說說特色。我理解你說的特色就是「和別的照片不一樣」。要拍攝不一樣的照片因素也很多,首先你可以拍別人沒拍過的,幾百人圍著頤和園拍荷花你覺得能拍出什麼特色?就算都拍荷花,如果你能鑽水裡從下往上拍,你的照片一定比在岸上的那些人有特色,這個叫構圖。然後你可以考慮在拍攝過程中用特殊的鏡頭、特殊的濾鏡、特殊的曝光時長或光圈值,甚至故意失焦都能幫你拍出不一樣的照片。最後就是後期,精心調整你的照片的所有細節(但是最好不要失真),也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我原來是個標準的小白(現在也很白),後來聽了劉寬新的講座,明白了攝影到底是個什麼事,以及後期製作對數碼照片的影響,又讀了他的書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本文的答案卻是受另一位大師李少白的影響,同樣是聽了他的講座,我明白了如何拍出不一樣的照片,以及這麼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後總結:多看、多想、多學、多拍,答案就在前方。


1、沒人說濾鏡?偏振鏡裝上以後,拍到此一游照的時候天馬上就藍了樹馬上就綠了。
2、鏡頭遮光罩用起來,去掉雜光也能提升對比度改善色彩飽和度。
3、白平衡設置好了么?不要因為是晴天就必須晴天,根據你要的情緒設置。

具體到這張照片,難度在大寬容度,我看不出來這裡的寬容度多大,只是感覺超出了數碼相機的能力(純感覺),就算沒有超出,現場布光做也沒有後期方便,因為臉上有陰影,這不是高速同步閃光能壓下去的,壓下去臉上的光就不會有這種斑駁樹影了,所以如果我拍會選擇後期合成,類似HDR的原理。


高ISO會導致色彩變平淡
缺乏色彩對比的場景會顯得平淡
光線太平會顯得色彩不突出
拍攝主體不夠明顯會導致整張照片平淡
數碼感光元件在過曝情況下會丟失色彩

所以要拍出色彩好的照片,
要有合適的環境光或者人工光照明
要選擇合適的光影
合理的色彩對比
正確的能突出主題的構圖
以及,玩數碼的話,注意測光點選擇,以及適當欠曝

再順便,如果是raw的話,
因為會保留更多的灰度細節,
所以直接用acr/lr打開出圖會偏灰,
還是需要後期處理的


請多看書,多了解你的相機成像原理,多看好照片,並試著去了解它是怎麼拍到和處理出來的,網上有。


很多人以為單反一定比手機拍的好
越貴的單反一定照出來效果越好
造成的結果往往是 照片除了 清楚 沒有任何的可看性
如果清楚也算可看性的話

攝影到最後看得也是審美
苦練技術的同時提高審美
找到自己喜歡的大師
去模仿
當然如果你自己很喜歡自己現在的風格的話
當然可以忽略我說的

很多人說一定要多拍
我自己就是 單反買來閑置了
一般就用手機拍
而且很少拍
要多看
不要盲目亂拍 按快門之前想好自己要什麼效果


不同意排名第一的觀點。雖然他用的論據很有道理,可是貌似跟他的論點沒有什麼關係。大師的意思是對攝影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獨特的角度,不要為了攝影而攝影。
前面幾位答主對於「為什麼我拍的照片總是平平淡淡」這個問題已經做了很好的回答。單反,以及其他攝影器材,都只是工具,工具是為使用者服務的,只是一種途徑,是拍出好的照片的條件之一,甚至都不是必要條件,當然,更不是充要條件。
對於生活的觀察,對美的感悟,可以讓你從「平淡」中發掘那些別人看不到或者忽略的點;對於攝影本身的熱愛,可以讓你沉靜下心情,等待幾個小時只為了某個時刻恰好的光線,或者等待一個路人經過成為你畫面中絕妙的點綴;對光線、構圖、色彩的學習和運用,更是實現你心中所想,留下眼中所見的基礎。
貌似題主對問題進行了補充,以周杰倫的婚紗照為例,提問怎樣做到「所拍非所見」。
說實話我覺得周杰倫這張婚紗照的色彩調的十分不自然,看起來並不舒服。這張照片的天空是青色的,但是建築卻籠罩在一片暖光下,微微泛黃。清晰地倒映白雲的湖水應該是前期加了偏光鏡然後後期再進一步處理的效果,但是水中的雲的層次感甚至比天上的還好了。
讓我疑惑的是,我在拍照的時候,經常遺憾的是相機沒法完全還原我眼中看到的場景或色彩。沒辦法,人眼的寬容度比鏡頭要高太多。題主為什麼卻想「所拍非所見」?
在攝影初期,用濾鏡給自己色彩略顯平淡的照片增添點「不一樣的感覺」是挺有樂趣的,但是攝影的樂趣遠遠不止於此。花10分鐘拍張片子然後再花2個小時PS,在我看來,那些最終呈現出來的東西,已經違背了我用攝影記錄生活的初衷。如果真的感興趣,多學、多練、多想、適當後期。
另,題主說自己的片子很清晰。那麼你已經做到了對焦準確,也是不小的成就呢。


不會攝影,與題主有一樣的疑惑過。後來自己看多了,總算明白了。
單反不只自動檔一個檔位,先百度清楚 ISO 光圈 焦距 ……這些名詞,有助自己明白更多;
會拍照的人,隨便那個主流手機,拍出來的東西仍然秒殺小白+單反;
會不會拍照和器材沒啥關係,拍照是一門技能;
————————————————————————
明白以上3點後,我對從事攝影、從事設計的朋友更多了一份理解和讚賞。
————————————
仍然不會拍照,但是現在我知道為啥不會。
題主加油,但不建議到知乎問這類基礎問題,容易遭到群嘲。
題主也不要灰心,不是說這群人不友好,而是這問題有點像小學生跑到高等數學課堂問為什麼1+1=2一樣。脾氣差的教授會喊你父母來收拾熊孩子;如果運氣好,碰見脾氣好的教授……那麼更悲慘,他會和你從數學的起源談起~~~
對某個知識面掌握的層次差距太遠,交流起來對雙方都是折磨。


我的疑問就在於iso、光圈、焦距三者的調整好像都是對進光量和對焦的影響,並不知道怎麼調整色彩,達到所拍非所看的效果。

題主知道白平衡和中度灰么?
色彩調整就如果不靠後期就只能靠這兩個了……對還有偏振鏡。。原理就是色溫。
高色溫藍紫..低色溫紅黃
怎拍的天更藍?減曝光+上偏振鏡


我覺得一般人都有能力用單反拍出很清晰的照片,然而那些怎麼也對不準焦慮的哥們兒才他媽稱得上有特色


同意翔宇情的答案,特別是那一句不後期是不負責任的攝影,就像明星上台要化妝打扮一樣是對觀眾的一種尊重。相機直出RAW的相當於一個胚子,廠商內置的一種模式導出來的jpeg是一種模式(姑且稱之為傻瓜模式),自己用lr之類的軟體經過自己的處理是另一種模式(由自己掌握的一種模式),當然也有後期過了頭還不如直接拿個胚子出來,這種情況另說。但是不能因為自己不會後期就完全否定這個道理,認為由相機內置的就是最原始的最值得追求的,照片後期(也包括傻瓜模式)是對看照片的人的一種尊重。


題主說,只涉及顏色。那麼題目基本上已經不是清晰的問題了。

顏色各個數碼相機廠商有那麼點差別,例如坊間傳聞的,佳能適合拍人像,尼康適合拍風景。強調一下,只是坊間的傳聞。

除了數碼產品,還有膠片。有些膠片有些討喜的色彩,文藝青年甚喜。

當然,還有一些人喜歡說到的「毒德大學」中的德系鏡頭。

總之,數碼相機,以及膠捲,一直想要做到的,就是儘可能的,還原所看到世界真實的顏色,或者儘可能的色彩校正,方便後期處理。

後期是一個因素,也不一定是決定一張照片色彩的唯一因素。

這種藍色的天空,看看一些數碼照片還未出現的膠片照片就知道是否可以有這種效果了。


需要打光的~


其實後期發揮最大功能的時候,是在前期得到比較完美結果的時候。

有這麼一句話,「當你後期調整需要超過3分鐘時,這張照片便沒了調整的意義」。當然這句話略有偏頗,對於商業攝影來說,後期的重要性不是一點半點,但前提是前期做得足夠好… 對於非專業商業攝影,過分的後期便沒了意義(拍妹子除外………)

我想說的也是題主應該先努力學習基本的攝影知識,提升自己的技術,然後培養自己的意識,攝影有很多意義,到此一游照也是有意義的,你得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用自己的技術將它實現,不足的地方用後期彌補,因為你不可能有時間像專業攝影師那樣一張一張來修


最後說下杰倫那個,題主可以搜一下原片,就知道工程量多大了,前期保證了曝光正常,構圖完美,後期才有這麼調整的必要。

推薦幾本書吧~安塞爾亞當斯的《論攝影》,《紐約攝影教材》,張千里老師的《旅行攝影聖經》

多看名家作品~

共勉!


構圖,光線,後期,嗯,我覺得就這3步走。


推薦閱讀:

鏡頭一定要裝濾鏡嗎?
怎麼避免成為一個單反器材控?
請問這種色調是怎麼調的??
預算有限,應該買 iPhone 6,還是買一個入門級單反相機?
如何評價使用單反只用P檔的人?

TAG:攝影 | 單反相機 | 照片 | 攝影技巧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