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學生自殺行為?

如何看待?從你擅長的角度來看。


自殺是一種個人選擇,雖不違法,但很顯然也不會被提倡。
對自殺的心理干預,是行善積德。
制止自殺,警察並不是唯一依靠力量。


我不知道大家會怎麼想,但是作為一名老師,得知自己學院的學生自殺,是非常心痛的。一如為人父母,不願見白髮人送黑髮人。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一個生命的毀滅很可能直接帶來一個家庭的毀滅。而外界的一些報道,網路的一些評論,多半會指責學生本人不夠堅強,經不起挫折,好像一個生命的逝去,只是他自己的原因。我們求學多年,考很高的分數,讀很多書,依然沒有學會怎麼面對生命。我們容易把別人的生死變為自己茶餘飯後的閑談,感慨一番之後說一句「太可惜了,這孩子怎麼想不開呢,讓父母怎麼活呢。」死者已矣,身後卻還要受到他人非議指責,少有對生命的敬畏,這種傷害甚於死亡本身。
中國的孩子,比起挫折教育,更缺乏的是引導鼓勵,特別是對生命的認知。中國的老師,不缺學歷知識,而缺乏對育人的熱愛。我們太多時候只教書,不育人。老師們只教會學生知識和工作技能,讓他們能在社會上得到職位,可以遵紀守法不至於很快關進監獄,可以掙得飯吃不至於很快餓死,卻很少教給他們人文關懷。教育工作者,無論他們從教的是哪一學科,面對的是哪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首先都要是一名人文工作者。我們要先是「人師」,讓學生們明白人生而為人的尊嚴和責任,明白如何惜生愛生,以愛己之心愛人,關愛弱小而不盲從於權威,從而可以正確地對待他人的生命。教育,應當是生命教育而非僅僅的技能教育。
我很能理解自殺的學生,因為自己也有過非常想自殺的境遇。事後再看,會發現自己當時面對的生命困境,並不是不可面對的,而死亡也非逃避苦難的最佳途徑。但是當時自己就是一頭扎入了」死亡牛角尖「里,整個人失眠抑鬱,一心求死,身體也會非常不適,什麼事情都做不下去。越是做不下去事情,就越恨自己,就越想到過去而悔恨,就越想求死。這是一個從精神到肉體的死循環,自己往往很難突然開悟跳出來,需要外力的幫助。而這種幫助,很可能只是他人的一番交談,家人的一種關心,外出時遇到的一個小事。一如渡河,臨到岸邊,卻不小心失足落水,可能救人需要的只是一隻熱心的手而已。可惜如今我們大多數人,是很難從繁忙中抽出時間關懷生命的。我們往往說很愛家人,但是卻很少抽出時間陪陪爸媽,總是覺得給爸媽買禮物就是孝順了。我們每每說孩子是自己的一切,卻累得沒時間給孩子做頓早餐,總是以為給錢就等於給愛了。從教一年多以來,我越來越感受到學生缺愛,缺陪伴,缺安全感,缺精神關懷,所以有時他們叛逆逃課,有時他們違紀作亂,有時裝得特別成熟特別明白一切。甚至,一些女生,在很多長輩看來的濫交不自愛,其實只是她們缺愛而不懂得自己該如何給予自己生命關懷,不懂得人該如何獨立地面對孤獨和生命的苦難。我們的教育沒有教她們預防,卻在事情發生之後給她們以指責。自殺亦是如此,何必非得等到學生自殺或學生自殺未遂,才反思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問題呢?
連續兩年,我去幫忙批改學校里的新生心理調查問卷。發現越是文藝多才的學生,心理越容易比較敏感,如果過去再遭遇過家庭或者感情不不幸,又是獨自來到外省求學的,則更需要老師們的關心。在這裡我想提醒知乎的諸位朋友,如果你身邊的人,突然出現連續兩周以上嚴重失眠,突然變得對做什麼都沒有興趣,突然給你聊起死亡與自殺方式,突然反覆告訴你對某個人欲殺之而後快的心理,突然告訴你他們所遭到的巨大的變故,一定請給他們一點關心,幾句交流。如果是在校生的,請告訴一聲自己的老師。為人父母的朋友,不要只忙著工作把本心都丟了,不要只給孩子錢,只關心他的學習成績,請多站在平等尊敬的角度上,和孩子聊一聊不太功利的人生和生活,談談經歷,說說故事,這些看似無用交流,也許就是最家常的生命教育吧。


謝邀(((o(*?▽?*)o)))

自殺是每個人的一種權利,同時每個人也沒有義務一定要活著對吧。
我會對死者表示很深的同情(譬如我們學校一位被冤枉逼到自殺的學姐)。但如果是我自殺死去的話,講真,我好希望所有人都罵我無恥敗類廢物,沒用到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這樣我即使死了,我也會由衷的說一句:多謝你們,我真是沒做錯這個決定呢。

反對已有的除了排名最高的所有答案,你以為只是所謂的一點點「挫折」,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他的父母用無休止的言語辱罵甚至肢體毆打,你有沒有想過在他死之前是多麼的痛苦和糾結——對家人的失望,對朋友的失望。以及他們在心裡不知道做了多久的鬥爭才最終選擇了去死。

你們憑什麼靠幾句話評定他們自殺的行為是對是錯!

以我之見,我倒覺得那些冷嘲熱諷的人才是真正的懦弱廢物,只能靠嘲諷死去的人來獲得一點點心理平衡嗎?

最後,我沒有什麼看法,這是你,我,她每個人的權利,我們都有資格選擇自己是否活下去。


不邀自答。我上高三的時候,隔壁學校發生過一場自殺。。跳樓。那個學校是我們這的省重點高中「當然,我們學校市重點,不過沒他們學校好」,那個學生學習非常好,還是個男生,我當時就很不理解為什麼會走到那一步,但當時的我很心疼他很難過,我想大概是一種共鳴??當時的我壓力大,天天與父母吵架,心裡每天不禁要應對繁重的課業,還要應對和父母吵架的心累。。整個人每天都在壓抑中。。可我卻沒有到那個地步。所以現在的我在看那個男生,可能他確實遇到了一些難以承受的事情,但他自殺,可能是從小到大積累的性格缺陷。。不會排解,也無從排解「這點在重點學校中一直很嚴重」因為高中比初中好像一下子多出了許多問題。
其次,感覺是一些不良的,消極的書影響,或許是他解讀不當。現在的青春文學過於追求「疼痛美」,我記憶中郭敬明的書好多都涉及,比如夢裡花落之多少?還有悲傷逆流成河?這種美化自殺「想不到合適的詞,總之就是把自殺描寫的。。反而受許多學生的追捧」他們覺得這是解脫,是一種美,但可能沒想過自己的責任,父母,或者活下去,生命的美好。也可以理解成一種自私?對別人的不在意?
那是一個敏感的年紀,在成績好的學生中更為嚴重,一點點小事也許都被自己放大,壓得自己喘不過氣。家長過分看重成績,不明白孩子內心的痛苦,因此對孩子別無要求,只要求成績。其實這恰恰害了孩子。家長永遠都會說:『』我是為你好」可是真正為他好是教會他自己體驗生命的美好。不是拚命的給他好的,而是讓他有尋找美好的能力有這個能力,我相信永遠都會越來越好
時隔一年。我如今考上大學,那個孩子也去世一年,父母瘋了,奶奶過分悲痛去世,這樣一個家庭算是散了,只希望這種事情少發生。

胡亂幾句,知乎首答。想到再補充


如果你嘗試過因為家庭條件差,上不了學,未成年就要獨立,養活自己的時候,你就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殺,而是想著住的地方怎麼解決、生活費怎麼掙。


不能承受之重太多了


其實很多學生並不是真的想自殺,是被學校維穩維死的。學校一覺得哪個學生「不對勁」,就又是威脅開除又是勸退的,本來學生不是真的想死的被學校這樣一弄不自殺都不行了。


高中男孩因一條簡訊自殺…其實他們都有機會被挽救

如果你發現身邊有親人或朋友有了自殺的念頭,請不要因為他的年齡、收入、職業、社會地位、健康狀況等等自動轉化為不以為然,而是要及時為他們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同樣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忽略任何一個人,特別是那些平時不太會引起注意的人,肯定他們的價值,很有可能你就在不經意中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讓他感受到自己的生命里也有溫暖。


占坑答


根本原因還是教育工作者的姿勢水平不到位。


都是生命,很可惜。希望有人多給予每個學生關注和適當疏解干預引導。
年輕本來就是容易偏激和不會平衡的年齡。


自殺有很多種類,不能用學生二字就將其概括,有的是因為學生承受能力太差,而有的則是一種真正的解脫,他們的悲痛我不曾體會,他們的行為我無法評價。
如果真的是因為一句老師的責罵,同學的矛盾而選擇輕生,那我只能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學生自殺算是這兩年來比較火熱的話題了,作為一個學生黨,我以自身的角度出發,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中國,人口大國,學生這一群體的數量也很龐大,競爭壓力可想而知,而我們中國式教育則就是建立在「競爭」二字的基礎之上。每年的高考狀元總是格外受人關注,這是競爭,平時考試過後,學校公告欄張貼的排名榜,這是競爭,所謂的學生「一對一」座位,還是競爭。無論大事小事,總有競爭的存在。有競爭,就有壓力,那麼壓力最終導致的是什麼呢?叛逆,抑鬱症,自殺!!
換個角度來說,除了學校和教育政策施加給學生的壓力之外,家長又有多大的責任呢?中國的父母總是會說「你看看人家xxx,又考了年級第一」等類的話語,這些又何嘗不是再給學生施加壓力呢?
其實做學生的很容易產生自殺的傾向,注意這裡是傾向!!!至於最終能不能回到正軌,這就是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外界的介入了。個人的承受能力與自己的客觀情況有關,這裡不多說,而外界的有效介入則是我們所缺少的,試問有多少父母可以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和他們坐下來,放下自己的身份負擔,用一顆平常心去和他們聊聊天?學校開設的心理課又是否真的請到了心理老師,是否按時上課?學生心理的有效介入的最重要的兩種方式應該沒有幾個是完成了的吧?
結束的有點突然,但是,最後說一句――我希望天下的學生們都有一個沒有壓力學生生涯


這要分時候,像我們父母那一輩或者像我們這一輩(偏大的,至少大學畢業了的),自殺多數是不可抗力,如家庭、社會環境或者心理疾病。而現在還在讀書的學生,只能說抗壓能力不足。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手心裡的寶,打不得罵不得。真出了一點兒他心裡不能接受的事就能自殺,更不用說什麼初高中生為情自殺的了。用我高中老師的一句話來說——你們就沒接受過挫折教育。


推薦閱讀:

朋友發出了「xx未遂」以及「2017願望:沒有痛苦地死去」該怎麼幫到她?
如何評價和菜頭在微博直播自殺事件中的言論?
為什麼明明恐高 但是站在高處就有縱身跳下去的衝動?
發現朋友有自殺傾向,該怎樣對他進行危機干預?
要不要住院應該聽醫生的還是諮詢師的?

TAG:大學 | 自殺 | 警察 | 自殺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