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究竟算是正常的性心理還是人格心理障礙?

暫且分為兩種,第一種,所謂的生而為S/M,由於童年經歷或者先天性導致有SM傾向

第二種,迎合伴侶,被逐漸開發出SM的樂趣

SM和心理障礙之間相距很遠嗎?和戀足癖、戀脖癖、戀衣癖之類的癖好又有多少距離?

ps:關注了知乎上某位女M的動態一段時間後有感,發現她極端的性情不穩定,因此想要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謝邀。
SM是正常性心理。
但是大多數SM人群屬於心理障礙。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所謂的SM人格,在我和其他心理學同好討論來看,可以定義為
S:佔有慾,征服欲,掌控欲較常人更為旺盛。
M: 喜歡服從, 依賴性人格
然後通過後天的行為影響,逐漸演變為虐待欲(羞辱,鞭打,控制等)或者受虐欲(被羞辱,被鞭打,被控制等)
這屬於程度的漸變。正常人格通過後天影響就可以變為我們常說的S/M人格。
由於SM的成因取決於後天,即,每個人都有一定的SM傾向或者潛在傾向。所以判定為正常人格。

但是現在由於進圈的門檻越來越低。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機會接觸這個圈子。
其中不少居心叵測的人,開始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法「釣魚」
通俗點說,他們的手法就像魚餌。能釣到的魚就是存在著或多或少心理疾病的人們。
迎合了那些具有心理疾病的人們,讓他們不排斥這個遊戲,然後通過後天的影響,培養成S,或者M。
這樣的手法在SM人群中越來越普遍。並且這樣的人群有一個特性:喜歡展現自己現在的已有的「幸福」,他們給出了大多數大眾對SM人群的信息接收,所以在大眾看來,SM就是存在著心理疾病的人群。
在這個群體真正認可的玩家中,這種慾望的展現是需要在雙方當事人都負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心智健全,並協商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和任何一項業餘愛好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知道前面那玩意沒多少人願意看,後面是大白話媽的專業內容寫的累死我了摔。

由於現在各種各樣的網路資訊太發達,原來很小眾的SM亞文化現在人人都可以接觸到。
所以大多數所謂玩SM的,都是心智不健全或者存在心理障礙的朋友。
被那些社會競爭力低下的人通過各種誘導(各種軟文和美化的日常)然後開始對於SM產生好奇並且賦予一種很神聖的功效。覺得自己玩SM好牛逼好了不起,覺得這個可以救贖自己(也算心理疾病的一種)
在真正的玩家眼裡這些人本就不算圈裡人。
而偏偏這樣的人群是最喜歡現的,被他們的S或者M忽悠入圈以後,洗了腦,覺得自己好獨特噢!好厲害噢!和所有人都不一樣耶!甚至覺得自己能夠衝破世俗的偏見做一條狗或者有一條狗簡直了不起吊炸天了(當然,本身能被洗腦成這樣也足以說明存在心理疾病)有些什麼事就發自拍,作為佐證不斷證明之前的誘因(軟文,美化的圖片,視頻等)的真實性。
然後成為一種現象級。
大眾關於SM的了解就逐漸變成了這樣的人群。
最好的佐證就是,「K8」「貓奴」(作為「美化」現象級行為的解釋,因為這個大部分屬於情侶之間的情趣了)

我們來看看貓奴的定義吧。傲嬌,愛作死,會對喜歡的主人用情很深,但是往往做不好,需要你更多的耐心和溫柔。貓奴沒什麼固定的項目,一般就是暴露,戶外性愛,捆綁,鞭打,然後就是強制gc和控制gc了。

看起來很美好是吧。主人如同情人般有百般溫柔,卻又有主人的威嚴霸氣。很完美的另一半不是么。

可是說到底,不過是用來哄騙少女進入這個圈子罷了。給虐戀披上一層五光十色的糖衣,誘惑著那些站在邊緣的女孩。我很想知道,一個貓奴,和一個性開放的女朋友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說吧,貓奴概念的產生不過是為了引誘更多的,沒有這個屬性和愛好的姑娘入圈而已。大多數人會覺得,噫,我愛好露出,我喜歡被束縛感,我被打屁股下面都會有反應。

我只能說,有這些愛好,並不算出格。你可以陪你的男朋友玩一下這些私密的小遊戲,但是,為何要找一個主人呢。一遍一遍被洗腦,被暗示,我是個愛慕,我就該被主人這麼對待。

這是姑娘的悲劇。被打著SM的名義,被平時生活中本不會感興趣的人玩弄,卻還心懷感激,因為那個人是「主人」,是自己「本該」的支配者。而自己「本該」是被玩弄的,卻得到卻收穫了一份意外的「關懷」。

但是大多數姑娘看不到這個本質。他們看到的還是那些信息。
那些「貓奴」們曬出的日常。然後被滿屏幕的幸福感催眠,覺得——嗯,這就是我想要的。
然後那些被無數人羨慕的「貓奴」們,也在無數人的吹捧,羨慕,嫉妒中飄飄然。陷入更深的自我催眠。

然後就造就了這個現象級現象。造就了k8,造就了滿屏幕的低齡和偏執甚至偏激。


人格障礙不是個貶義詞且不是說你真的有精神疾病什麼的啊喂。

好的,我要準備開始科普了。

先貼一份,
網傳主要人格障礙類型及表現,預熱一下?

①偏執型人格:
這種人敏感多疑,心胸狹窄,對誰都不信任,無同情心,傲慢,妒嫉心強,看問題主觀片面,同時又自我估計過高,對於工作上的不順利、事業上的挫折和失敗,從不反省自己有何缺點與過失,而總是歸咎於別人有意與他作對所致。他們習慣於將功勞歸於自己,將錯誤推給別人,聽不進任何批評意見,總感到受人欺負,別人對他不忠實。為了個人利益,他們到處申訴,甚至寫控告信,有不達到目的決不罷休的堅強意志。

②分裂型人格:
這種人行為怪僻而偏執,為人孤獨,不合群。對人缺乏起碼的溫和與愛心,沒有知心朋友,沒有社會往來,別人對他的評價毫無感觸。他們沉默好靜,與世無爭,對任何事情均興味索然。但一般尚能認知現實。有繁多的白日夢或幻想,但一般未脫離現實。他們在表達攻擊或仇恨上顯得無力,在面對緊張情況或災難時,顯得漠不關心,無動於衷。

③癔症型人格:
這種人好感情用事,表面上顯得熱情、討人喜歡,但缺乏真誠,易變而幼稚。行為特點是自吹自擂,裝腔作勢。他們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引起他人的關注,虛榮心強,自我中心,自我放縱,常對區區小事情緒反應過於強烈,有時無端發脾氣。他們的要求特別多,依賴性強,總希望得到別人的照顧,而很少為別人著想。他們的生活,有時就如戲劇一般,尋求刺激,暗示性強。

④強迫型人格:
他們過分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常,舉止是否恰當,因此表現得特別死板。如走路時有數路旁電線杆的習慣,鎖上門後反覆查看。他們疑慮過分,自信心不足,總有一種不完善之感,過分謹慎小心,遇事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很少標新立異或獨創。由於他們事事都追求盡善盡美和完整精確,因此,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反覆檢查核對、怕出差錯。他們還常要求別人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習慣行事,有時妨礙他人的自由。

⑤邊緣型人格:
以反覆無常的情緒變化和行為不穩定為主要特點。這種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常發怒鬧脾氣。他們一會兒可以跟人好得不得了,一會兒則翻臉不認人。因此,常與周圍人發生矛盾,以致人際關係緊張。他們時而情緒反常,時而恢復正常。常做出一些衝動行為,無法預料的破壞行為。他們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判斷自己,常感到孤獨、抑鬱及害怕獨處。他們的不少行為類似於精神病的早期表現。

⑥反社會型人格:
其最明顯的行為特徵是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妨礙了公眾利益,不負責任,撒謊、欺騙、傷害他人則習以為常,在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之後,缺乏內疚、罪責感,也無羞恥之心,卻強詞奪理,為自己的錯誤辯解。對人冷酷、粗暴、不誠實。有時挑起事端,鬥毆、攻擊別人。他們不能吸取教訓,包括懲罰在內,都難以悔改。他們的智力一般正常,不少人表現得有見識、有才能,能贏得別人的好感和信任。在一個集體中他們人數極少,但危害性極大。

⑦暴髮型人格:
這種人情緒極不穩定,易激惹,好爭吵,常為小事暴跳如雷,不可自控,甚至對人使用暴力攻擊。

⑧依賴型人格:
主要特點是極度依賴他人。他們雖然有較好的工作能力,但由於缺乏自信心,缺乏獨立能力,遇事沒有主見,事事依賴別人。自以為愚笨,對別人的意見從不反駁,對長輩和上級馴如綿羊,對配偶也是百依百順。生活中的大事,比如選擇職業、找對象等,總是依靠別人來替他作出決策或指出方向。

⑨自戀型人格:
這種人主要表現為過份地自我關心、自誇自尊。比如自以為是了不起的人物,誇大自己的成就、能力與外貌。往往想入非非,沉湎於幻想之中。平時好出風頭,喜歡得到別人的注意和稱讚。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批評,從不考慮別人的利益,要求別人都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不擇手段地佔別人的便宜,從不考慮對自己名聲有何影響。對人對事不能辯證地看,不是將人說得好似一朵花,就是將人說得一無是處。不能替別人著想,不理解別人的難處和苦衷。

⑩環性人格:其特點是好交往,富有同情心,多動而少幻想,對外界事物興趣廣泛,有時開朗熱情、思維敏捷、積極進取、喜悅樂觀,有時則鬱鬱寡歡、情緒消沉。環性人格者可無端地突然抑鬱或興高采烈,歷時數日至數周不等。很多躁狂抑鬱症病人具有這種環性人格特證,而且此種人格易患躁狂抑鬱症。

?焦慮性人格:
特點是懦弱膽怯,這種人一般從童年起就表現膽小、怕事,易驚恐,敏感怕羞,對任何事都表現惴惴不安,在新的情況下易發生焦慮反應,這種人易患焦慮症。


人格障礙定義:
人格(personality)或稱個性(character),是一個人固定的行為模式及在日常活動中待人處事的習慣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徵的綜合。

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在內容上、質上或整個人格方面異常。

對於人格障礙和疾病的區分並不總是容易做到,區別的關鍵是不正常行為持續的時間,如果一個人原來行為正常,後來在生活的某一階段出現異常,就可以認為是疾病,如果其行為由幼年起一直不正常,則說明是人格障礙,如果行為隱漸發生改變(偏執性精神障礙)則不容易區分。

三大主要引發因素:
生物學因素、環境因素、心理發育因素。

人格障礙主要的評判標準來自於社會、心理的一般準則。

DSM-IV關於人格障礙的一般標準
(1)明顯偏離了患者所在文化所應有的持久的內心體驗和行為類型,表現為下列2方面以上:
①認知(即對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釋方式)
②情感(即:情緒反應的範圍、強度、脆弱性、和適合性);
③人際關係;
④衝動控制。
所謂與文化期望不一致,是用於強調某些行為從亞洲文化角度看是異常的,而從另一種文化角度看可能是正常的。
(2)這種持久的類型是不可變的,並且涉及個人和社交場合的很多方面。
僅限於個人生活一個領域的不適應行為模式,不可能是由於人格障礙所致。人格障礙涉及到大多數社會情境中特徵性的日常行為方式。
(3)這種持久的類型導致臨床上明顯的痛苦煩惱,或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損。
這裡既可以是內心痛苦也可為功能損害,某些不適應的人格特質僅涉及到輕微損害,但有嚴重內心痛苦,而另一些則表現為本人不在乎,但能導致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害。
(4)這種類型在長時間內是相當穩定不變的,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時。
換言之,DSM-IV標準不承認成年開始的人格障礙,至少必須始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ICD-10更加嚴格,表明他們「總是出現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行為模式具有穩定性,而不是發作性,對於年輕人如果他們不適應的行為開始於18歲,則應謹慎使用人格障礙的診斷,在短時期內的不適應行為模式可能是反映情境性或不久會消失的發育期反應。
(5)這種行為類型不可能歸於其他精神障礙的表現或後果。
(6)這種行為類型並非由於某種物質(例如某種濫用藥物,治療藥品),或一般軀體情況(例如顱腦外傷)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應。

say 一 say自己一點兒不成熟的看法。

心理完全健康的人真的非常少,
絕大多數人還是亞健康的狀態。
【有論文調查數據可考】
所以這和圈子沒事啥關係,
如果想要證明更高發或者如何,
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調查數據。

生活沒有保障的人會有恐慌焦慮的情緒,
生活一帆風順的人說不定對某些事物帶著鳩飲止渴般的期盼,以及內在不可調和的認同錯亂
一級一級推過去,誰沒有心理問題?
不能感同身受的還是覺得這是無病呻吟。

絕大多數國人都沒有看心理醫生的習慣,
國情、傳統、社會偏見啊,
甚至都不太容許心理醫生這幾個字的出現。
誰要去看一下,避而遠之,
彷彿心理問題能傳染,
且人家下一秒會來砍你一樣,
甚至還覺得你死矯情,見面就酸。

(?′ω`? )總之呢,答主不太care這些,
並且覺得幾百塊買時間,向一個永遠不會把細節透露出去的人大倒苦水,並能獲得科學有效的幫助,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
為什麼不向朋友傾訴?
不傳播負能量人人有責,
老是說這樣的事情會讓對方會有壓力的。
尤其是對我這種情緒容易波動超級敏感屁事多得飛起的人而言,給十來個完全不同圈子的朋友每個人說三件(上限)都還不夠用的……
心理醫生就不同了╮(╯-╰")╭
買賣雙方有協議有契約有職業道德非常完美。

更有趣的是學心理的時候,
老師會讓學生互相分析、評估心理狀況等等,
接著大家會發現→
卧槽你有病啊!
對啊對啊你也有病。
誒不對為啥我是xxx?
……
諸如此類調侃的話語。勉強算是論證顯露人格障礙的部分表現是常態?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就是了,
人格障礙不是說你真的有貓餅到危害什麼,
更多的是在概括一些性格特徵。(?)
好比絕大多數人說不定會有抑鬱情緒,
但不會都有抑鬱症一樣。


很少看見標籤即有sm圈又有性心理的問題,估且說下我作為圈內人在sm心理方面的一些見解吧。

首先這個問題我給你我的明確答案,我見過的絕大部分SMer是正常的性心理,但是不排除部分心理障礙。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社會對SM的普遍了解和認同達不到一個很高的高度,所以一些SMer特別是M容易出現社會性的認同感缺失而導致情緒不穩定。這兩點都可以從很多其他回答中看出來。

我認識的大多數圈內人是因為環境問題或者是天生的,都是自己慢慢發現自己的一些愛好,被別人引導的也有,但是如果性格成熟之後可能引導起來不太容易,所以我一般把性格未定型時的引導定義為自我發掘。

很多SMer進行SM行為都是為了緩解壓力和自我放鬆,我作為一個DOM是為了自我認同,這些都算不上是人格障礙或是心理障礙,可能只是有些途徑被認可度不高罷了,但是我把它定義為圈外人的不了解,因為不了解心理所以不理解,也正常。

目前我在圈內沒見太多戀物癖,我覺得就算有的話,也和普通人中的差不多,沒有太特別的吧。

每次我看到圈內人特別是M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往往會優先考慮是不是因為社會認同感缺失導致的,因為雖然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但是也是希望會被大家認可的吧,至少是接受的吧。


這個話題滿爭議的,其實度是一種難得的掌握,適可而止量力而行是很重要的

正好最近和幾個同好討論了男m的分類及原生家庭可能帶來的影響,回頭寫一下發上來吧,歡迎討論,但不要有人身攻擊哦!


嚴重者就是 精神障礙


勉強算人格障礙
都主動認主了,他/她們腦中根本就沒有人格這種基本的東西
最後,我只關注了兩性關係,是勸分兼吃狗糧黨,但現在知乎都不推薦送分題給我了,昨天女m是否值得被愛,今天又有這個玩意,是推薦系統出問題還是兩性關係只剩下sm了?


單純的以虐待為目的的SM屬於性變態範疇 但如果以愛為目的,通過攻擊性 侵略性的行為調教對方保護對方的虐戀,就完全沒毛病

性變態的正確定義是指,不以男女的交合為終極目的,而是通過更改性對象 性目的來達到快感,「變」是重點,圈起來,要考。
性本能是人的原欲,是自我的行為,如果被超我所約束,被恥辱感,自卑感,閹割情緒所束縛的過多,結果最終將會產生性變態的心理,,動物的性本能是最難以受約束的衝動,在過於壓抑的情況下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為性對象,從同性到動物再到兒童還有物品,人類的聯想超乎想像,於是便產生了各種什麼同性戀啊,戀童癖啊,戀物癖啊,戀獸癖啊等等性變態心理。
人之所以產生性變態行為,基本上是由於在幼兒時期遭受到了心理問題而產生的後果,因為性無能,自身對性所產生的強烈的羞恥感等害怕性活動,從而受到限制,帶來了不以交合為目的的性變態行為,就像戀物癖,當喜歡上對方時,肯定對對方的絲襪也有所幻想,但如果因為某些原因壓制了性本能,後來就導致不對異性產生任何想法,單純的對絲襪情有獨鐘的戀物癖,,其餘的各種癖也都可追終朔源
所以說,看待性虐待是否屬心理障礙,就要看性虐是否屬於短暫性目的依戀,具體參照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
可以這麼說,性行為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世界並不存在一個除了正常的性目的之外,對其餘性變態毫無傾向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深藏一份原始野性的衝動,需要做的是如何將自我與超我相結合,本能與以羞恥感為代表的良知相結合
同人文化,性虐文化發展到今天,本來就是你情我願之事,何來心理問題之說?


謝謝邀請。所謂的心理正不正常,都是從一種整體的原型考量,基於分布,把偏態視為不正常。但個人認為任何一種心理都是正常,Sm就屬於正常而偏態。但會不會是障礙,我覺得看二個維度,一是對正常生活和人際交往的影響,二看穩定性。以上兩個維度,只要有一個是負面的,就可能產生障礙。


本人男M,24歲
坐標:昆明,認主


這個鍋人格障礙不背,雖然這個鍋不是黑鍋。但是人格障礙和SM真的是兩碼事,因為自己就是人格障礙,算不上痛苦但也不痛快。它不是一個人的情緒表現,而是這人做事的態度行為和社會認知,是牽扯這個人生活心理方方面面的一個東西。

SM不過是很正常的性需求而已,上面貼出來各種診斷標準定義,都只能算是半專業的一些文字。人格障礙主要是因為童年的經歷,比如說父母的冷漠,家庭暴力諸如此類。是影響著你整個人生,甚至是在折磨你心理的一個惡魔一樣的存在。根深蒂固很難治癒,甚至是嚴重影響社會生活。SM更像是一種需求吧,和普通性行為一樣的獲得快感的方式而已。

我前女友分手之前和我說,她特別害怕我人格障礙的那一面,分裂型人格障礙 /笑。

情緒波動大也只能說明她心理狀態不好,或許和SM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所有的SMer都是這樣的阿,別動不動什麼事都往人格障礙想,人格障礙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幾行字就能確診你這個人有人格障礙了,SM導致人格障礙了。人格障礙不背這個鍋,謝謝大家。


心理障礙和人格障礙是兩碼事 有興趣的可以找一下相關的書籍查證一下

我不是專業的心理學學生 只是一個被人格障礙折磨著的普通人

可能有很多不對的地方 只是個人的一些見解和對自己的認識

此上


個人認為就是極端主義……s的存在是一種極端的佔有,m就是極端痴迷的愛。所以現在什麼圈的都是為了性增添情趣而已,玩玩罷了不必當真


還人格心理障礙,你這定性也真是。。。人家心理健康得很,你沒在別人的位置根本也了解不了別人的經歷,不隨便評價別人,不亂貼標籤是最基本的禮貌。特別是這種評價類問題,真是閑的。。。


說實話,我真想不出這麼高大上的問題來…唉!


是的我們就是一群心理障礙可以了吧。
關注一個女M就覺得SM有心理障礙你也是很以偏概全哦。
討厭女M還關注幹什麼?
再見舉報走好不送


推薦閱讀:

《巴黎聖母院》里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如果沒死會在一起嗎?
有沒有可能同時愛上兩個人?
該怎樣看待男朋友手機里上千張的美女圖?
女朋友拒絕婚前性行為,可我想要她,怎麼辦?
過於敏感和有洞察力之間的差別和界限在哪裡?

TAG:兩性關係 | 心理障礙 | 性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