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留守兒童對父母沒什麼感情總是怨恨是不對嗎?怎麼改變。?
聽奶奶說我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是她帶大,所以我的童年裡都是奶奶,和父母只相處過一年就是三年級的時候被接過去讀書,幾乎沒有快樂回憶。在最初十年過年回過四次。到現在不算那一年奶奶帶了我15年,其實我記得我小時候是想他們的,打電話的時候會唱歌給他們聽,後來大了點就是不斷的吵架所以每次只要有電話回來我都很抗拒去接,他們總是有苦衷總是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什麼都是為了我。還有些物質方面的爭吵,小時候每個月生活費只給200到高中還是我又和他們吵才勉強給500跟沒有差不多,幾乎從情感到物質上都是奶奶在養著我,如果說小時候還有點感情現在的我一想起他們和一些事情就會不停的哭,憤怒 難過 「仇視」 失望... 這些情緒都有,其實我說他們沒養過我時我只是希望他們沉默一下,可她卻說「我們沒養你?!沒給生活費嗎?!」我只是很憤怒,情感方面不用說,200跟沒有有什麼區別,她怎麼好意思說出這種話,我希望的愧疚一點都沒。我的性格是那種內向而且自卑,長大後好很多,這些事和一個朋友說過一次,但她只是一味地強調他們是你父母要孝順,我那時候真的非常非常難過,為什麼沒有人站在我的角度想一下,為什麼從來沒人問過我的感受在看到別人爸媽都在身邊時難不難過。為什麼我會變成這樣,越大越不喜歡他們,甚至厭惡他罵我,這樣真的不對嗎?難道因為是親生父母就要我裝「孝順」嗎?我真的做不到,都說父母有養育之恩,可我只有奶奶。但總和他們針鋒相對我也很累,談是不可能了,我試過,只要和她說這方面她就哭,真是莫名其妙,邊哭邊說「白養你了」(?_?我真是當時心裡好幾億匹草泥馬奔過).......我想單方面改變我這種對他們的態度,怎麼才能辦到
以眼還眼,以德報德
應邀
凡事有因才有果,你有這樣的心態,並不是你個人不懂得「孝順」,而是父母的行為讓你感受缺失了親情。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而你會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就很棒,說明你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同理,每個人做事情都取決於他們受到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也許想想你的父母,他們對這些事情的思考並不會像你這樣深刻,相比之下顯然你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如果想處理好這件事,關鍵一定在你。
我也不是心理學專業,個人建議吧,有些事情人越成長,越能夠處理好一些事情,而能讓我們成長的,便是多讀些書,多經歷些事情。個人覺得處理感情的事情,最難的就是注意不能特別感情用事,話趕話到一起,就常常吵起來了,這樣吵卻對事情的處理沒什麼幫助。
謝邀,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很無可奈何,一方面是對父母很深的怨恨,因為在自己小的時候缺失,並沒有提供情感上的安全和情感需求,另一方面是孝道,是中國傳統的道德,感覺又像是道德綁架一般。
以前也回答過有關留守兒童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的立場是站在孩子們中間,縱然父母有自己的無奈的艱辛。貼上以前的問題送給題主:
提到留守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會首先想到經濟吧。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才會向更高的需要奮鬥。當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們便面臨生存威脅。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金錢的多少對於安全感有著直接的定義。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少家庭還面臨著一定的經濟問題。試想,當一個家庭無法滿足孩子生存以外的需要時,會怎樣呢?一般可能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以孩子的妥協、放棄作為解決之道;而另一種則是以父母離開原生家庭(父母加孩子)出外打工來滿足孩子的需要。而這樣便塑造出一大批留守家庭。
通常兒童會被寄養在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家生活。而這時,老人便承擔了父母的角色,對小孩兒提供最基本的養育。由於健康,年齡,文化等原因,這種養育是非常有限的,有限得無法將孩子大部分的情感包容其中。當然也有寄養在叔叔或是其他親戚家的,但對於孩子們而言,這種寄養的經歷對其影響是非常大的,我之後會慢慢提到。
總之,幼年時候的我們是纖細的,特別是在情感上。也許一個簡單的抱抱,一句安慰的話,一種習慣了的撫摸,都能給予我們「溫度」,就好像沐浴在陽光中一樣,柔軟和溫暖。但對於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樣的包容和溫暖是奢侈的,父母角色的離開,使得孩子沒有對象可以投出自己的情感,也沒有容納的地方。爺爺奶奶固然陪伴再身邊,似乎陪伴已經讓他們夠累了,「懂事的孩子」是不忍心的,只能縮在某個角落……
這樣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或是現實問題過早的離開教育,踏上求職之路,去追求物質的豐富來填滿自己。或是急著去尋找一個可以安放情緒的人,過早的組建家庭,由於各方面並不成熟,很可能讓他們重複父母的命運,造就下一個「懂事孩子」的循環。
對於小孩兒而言幼小時就應當是被照顧,被滿足的。而家長往往因為物質的滿足去忽略情感的滿足。經常聽到一些學生說到一些話,「明明那個時候,我還小,是需要他們來照顧的,但是......」聽著有些心酸,有些委屈。當小孩兒伸手「要」不到父母,要不到父母的愛是,那種渴望,可能會變成兩種東西:一種是死心了,無望了,他們知道自己做不了什麼無可奈何,他們帶著巨大的情緒,認為自己不好,然後慢慢的變得內向,變得穆勒。另一種是他們將這種渴望而得不到的情感,化作一種強烈的憤怒,隨著軀體上的長大他們慢慢感覺到力量,然後對於自己的憤怒和委屈開始進行抗爭。
從個人的角度而言,單純的互相理解,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單純的要求孩子去體諒自己的無奈是不現實的事情。父母應該從孩子方向去考慮問題後,再與孩子好好去聊,不管是道歉也好,遺憾也罷,父母不該將自己置於權威之上,而是俯身與子女一起。那是我想你能更好的接受他們,但請學會「要」他們的關愛。
應邀
養真的比生的恩情要大很多,對於這種父母來說,盡到基本的贍養義務就可以了,那些聖母婊的話不用聽
有些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只知道,留守兒童最大的共同性,應該就是和父母不親膩,強烈的不安全感,感覺被世界拋棄。。。小時候從沒怨恨過父母,無論是寄養在親戚家受盡委屈,還是得了三年濕疹,深夜全身奇癢,抓的內衣上全是血漬,那時候只知道自己不開心,卻沒想過要怪誰,越長大,自己越獨立,父母卻變得越關心我,這時候我卻很反感,我把自己照顧的很好的時候,你一直叮囑我要吃飽穿暖別熬夜,然而我吃不飽穿不暖被人欺負卻連個依靠都沒有的時候,你們在哪!我從沒想過要恨自己的父母,只是我希望以前你們沒給我的,現在依舊不要給我,我從你們那裡沒有得到的,你也不要從我這奢望!
我,20年。比你的時間還要久一些。一些親戚說我算是第一代留守兒童吧。我算是很乖巧的人。跟著爺爺奶奶,性格也是很內斂,不愛說話。之前說實話,我對於我是留守兒童,跟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並沒有什麼感覺,因為我爺爺奶奶算是年輕,比我大四十歲,跟有的父母和孩子的年齡差距是一樣的,所以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錢財和愛的缺失。
我真正感到痛心的是從今年開始。她就像你說的那樣,理直氣壯的說我生了你。我心裡冷笑,生了我就能解決一切矛盾嗎?我就該默默忍受自己這麼多年的感情缺失嗎?
以前都是在寄宿學校,沒有經常在家,所以沒有往這方面想過,而且好多同學他們和我一樣,所以並不覺得自己很特殊。去年畢業,我以在家照顧奶奶為由,在家裡找了一個工作。由此我才漸漸發現我和其他人的不一樣。當我把這件事情告訴她的時候,得到的反而不是愧疚,而是指責。我覺得你應該想像到那種心痛的感覺。為此我們大鬧一場,後來我以我妥協告終。
前幾天,因為他們說過年推遲回來,我又鬧,結果她還是認為我不理解她,是我的錯。就在剛剛,我在知乎找到你這篇發送給她,結果換來一句更讓我心碎的話。我覺得我這輩子是不會原諒她了。
怎麼說呢,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我還是有很多共鳴的地方,我的父母一直都在外地,我也是從小爺爺奶奶帶大,在讀書時期也只有暑假多點時間接到父母身邊一起生活一陣,平時家裡有事父母才會回來一下,基本上都是靠電話聯絡感情,我的爺爺奶奶都是特別愛我的,什麼好吃的都想著我,從小父母沒有在身邊是會有一點情感的缺失,也會有很多時候不能理解他們,不過好在我的爸爸是個比較幽默愛開玩笑的人,讀書的時候經濟上的要求都會滿足,爸爸也會每個星期五都打電話給我問問學習和生活上的事情,我跟父親性格比較相似,都是比較愛說,所以情感上沒多少隔閡吧。我的媽媽就不太一樣了,她是個性格特別內向的人,特別不愛說話,有多不愛說話呢?就是兩個人坐在一個房間里看電視可以一句話都不說,從小到大我也不跟她撒嬌,我也沒對她說過媽媽我愛你這樣的話,更沒有挽著她一起走這樣的經歷,為什麼沒有?因為她冷冰冰的性格,一些正常的母女之間的親密行為在我看來要我那麼做我是不好意思的,不過儘管我們不親密,但是我長這麼大了也不至於有怨氣不能理解他們。工作第四年了,領著兩千來塊錢的工資,在逢年過節會給父母打電話發信息祝賀,還會在換季的時候給父母買點衣服鞋子,有什麼好吃的也會想著給他們買點,像什麼紅棗核桃之類的,去雲南玩覺得雲南鮮花餅好吃,這次也在網上買了點給爸媽。跟媽媽的交流一直保持著距離,都是很平淡的話語。
我不是聖母心,是覺得長這麼大了要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就像我的爸爸,十八歲開始一直在外地工作至今,如今快五十了他自己那麼小就離開了父母,如今年紀大了依然父母孩子不在身邊,他的心裡肯定也很失落吧,況且我相信其實父母也更希望能把子女帶在身邊吧。答主呢,一下子要你改變態度可能是很難的事情,不妨慢慢來,從心底去理解他們,再試著多點關心,你的父母感受到了你的愛心裡一定會很高興,他們高興你心裡肯定更高興吧,對不起,我好像有點綁架你的意思了。
我也是從小學一年級就和爺爺奶奶過,父母去上海打工,我父親是一位酗酒的人,小時候一年中農忙和春節會回家待十幾天,然後出門打工,你知道對於一位小朋友一年沒見父親是很怕他的,然後他喝醉了,還會罵我,那樣子真的很恐怖。
我初中住校,生活費是一周10元錢,從家裡帶米到食堂,冬天、春天用瓶子裝好家裡奶奶做好的蔬菜和肉,就這樣有時候一周還花不完10元錢。
這當中有一年媽媽沒去外地和爸爸做生意,而是在村裡,媽媽年輕時很漂亮,自然自尊心也很強,不願意比村裡其他人差,不論在哪方面。
她在家的那年,有一次約了村裡的婦女去鎮上玩,順便來我學校給我送菜,應該是找過很多教室才找到我的教室,站在窗外對裡面茫然的找著她的兒子。現在想起,那樣子既讓我覺得憐憫,一個正直青春的女人,被丈夫丟在家裡做農活。她眼裡的茫然透露著她想要又不可得的青春,後來,他去了爸爸的城市,應該不是上海了,忘記是哪裡,怎能不理解呢?我是受害者,但成全了她的青春。母親17歲生我,我上初一,她才30歲,正值青春。自媽媽帶頭去城裡和丈夫一起打工之後,村裡其他的婦女也不插田了,都去城裡了。整個村都是老人與小孩。
現在再回憶起來,有時候還是會怨恨父母,但又能怎麼辦呢?父母總是把他們自己生活的壓力說成都是為了你,生出小孩要撫養這是必須的,父母老了,兒女需要撫養他們也是必須但我,那我們要把小時候的怨恨和傷害一併還回去嗎?
父母對我們的傷害是無意的,畢竟他們也是頭一次當父母,他們內心可能還是個孩子。我們再還回去就真的是故意的了。
我到現在在外面與人吵架都會內心自卑,反應慢不知道怎麼罵回去,內心沒有安全感,喜歡拍上司馬屁。這些都是小時候跟奶奶長大沒有安全感造成的。
而且從小到大我都被家長說成是聽話的孩子,老實孩子,一直被聽話的孩子這句話綁架,從不敢做不好,以至於青春期的叛逆一直沒有發泄出來,淤積成病,後來我才發現我是個極其個性不同的人,所以才學了藝術,所以才在這裡寫,但叛逆不起來了。黑臉倒是學會了一些。
你可能比我傷的更重,父母更不可理喻,固執。但怨恨多一天,你對自己的懲罰就多一天,這是事實,因為怨恨在你的心中。
怨恨也在我的心中,與君共勉,憐憫所有言語上欺負過們的人,所有身體上毆打過我們的人。
其實我的父母也是這樣,每年過年都會吵架,我的爸爸還特別喜歡把他的一些思想強加給我,讓我必須服從。家裡的人都說我不孝,我也沒有辦法呀,其實我覺得吧,誰說父母就天生愛孩子的,那是在陪伴的基礎上呀,血緣這個東西,說不清,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誰必須要愛你的。父母也不例外。
首先,你得理解自己這樣是正常的。
我和你一樣,都是爸媽沒帶過超過兩年
周圍人那麼跟你說因為,第一,他們不能直接說你爸媽不好。雖然爸媽不好是事實,但是這也是他們估計都不會願意承認的事。
第二,周圍人不希望你在怨爸媽的路上越走越遠。
不過…自己真的很掙扎,這個我深有體會。我是個很溫和每個人都關係還好的,人但是唯獨爸媽,就是缺少了陪伴。連高考都是我姑姑陪我。我爸媽沒有一個電話。
考完了過了半天才問我,第一句話,你考上了沒,類似能不能上一本。
你沒有問題,也不能說你父母錯,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不一樣覺悟不一樣,如果無法面對他們就自己好好生活。不想聯繫就不聯繫,給他們養老就行了,其他的隨自己心意,也許時間能改變你的想法,單不要強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