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說里有哪些具有「魏晉風度」的人物?


謝邀。

最魏晉風度,簡直照搬的,自然是《笑傲江湖》,曲洋與劉正風。就是嵇康阮籍的感覺。
金庸安排他們不涉紛爭,不容於殘酷的鬥爭,於是拿《廣陵散》做《笑傲江湖》之曲,攜手而逝。
正是當年嵇康被司馬昭弄死的寫照。
只是嵇康臨刑,說《廣陵散》就此絕了。金庸特意安排令狐沖將《笑傲江湖》找人託付,也算為當年嵇康出一口氣,吐胸中塊壘。

其實,《笑傲江湖》中,隱士一黨,如曲洋,如劉正風,如莫大先生,如令狐沖,如任盈盈,如梅庄四友,如祖千秋,都有魏晉風度。
莫大先生,人在朝,而身在野。他神龍見首不見尾,沒事抑鬱地拉《瀟湘夜雨》,何嘗不是向秀的《聞笛賦》?
令狐沖是天生隱士,任盈盈躲在綠竹巷裡自己彈琴,自然是。
梅庄四友,丹青生好酒疏狂,又風度翩然;禿筆翁天真爛漫,只愛寫字。黃鐘公愛《廣陵散》,最後不容於鬥爭,直接自盡。都是隱士。
其實連向問天都有幾分魏晉范。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和令狐沖肝膽相照,略無顧忌。
祖千秋是個劉伶似的酒徒。
和令狐沖相投的,大多都是魏晉風度。

《笑傲江湖》,整個就是一部,政治鬥爭如何慘烈,如何戕害自由,讓隱士無法獨善其身,只好出來做鬥爭的小說。

其他。
《天龍八部》,函谷八友,都是魏晉風度。放誕之極。老大叫康廣陵,簡直就是朝嵇康致敬的。他們八位,喜歡琴棋書畫、讀書唱戲,都入了魔了。真正魏晉風度。

《倚天屠龍記》,周顛、說不得、冷謙這五散人,都是直抒胸臆的散仙。豪言無忌,很魏晉名士。

當然,金庸最用心雕琢,官方認定的魏晉范兒,《射鵰英雄傳》黃藥師
黃藥師非湯武,薄周孔,僻居獨處,最愛與眾不同。這是地道魏晉風度,不提。

他的島?桃花島。他的招牌武功?落英神劍掌。落英是什麼典故?《桃花源記》。陶淵明。隱士之首。

黃藥師聽靈智上人胡扯說黃蓉死了,當場反應如下。歐陽鋒直接官方認定他有魏晉風範了。

突然聽他哈哈長笑,聲若龍吟,悠然不絕。
  這一來出其不意,眾人都是一驚,只見他仰天狂笑,越笑越響。笑聲之中卻隱隱然有一陣寒意,眾人越聽越感凄涼,不知不覺之間,笑聲竟已變成了哭聲,但聽他放聲大哭,悲切異常。眾人情不自禁,似乎都要隨著他傷心落淚。
  這些人中只有歐陽鋒知他素來放誕,歌哭無常,倒並不覺得怎麼奇怪,但聽他哭得天愁地慘,心想:「黃老邪如此哭法,必然傷身。昔時阮籍喪母,一哭嘔血斗余,這黃老邪正有晉人遺風。只可惜我那鐵箏在覆舟時失去,不然彈將起來,助他哀哭之興,此人縱情率性,多半會一發不可收拾,身受劇烈內傷,他日華山二次論劍,倒又少了一個大敵。唉,良機坐失,可惜啊可惜!」黃藥師哭了一陣,舉起玉簫擊打船舷,唱了起來,只聽他唱道:「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難哉?或華髮以終年,或懷妊而逢災。感前哀之未闋,復新殃之重來。方朝華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天蓋高而無階,懷此恨其誰訴?」拍的一聲,玉簫折為兩截。黃藥師頭也不回,走向船頭。

他唱的,是曹植寫的歌。又一個建安魏晉之間的人。

最萌的是這個細節。

黃藥師白了他一眼,說道:「這個給你!」右手輕揮,兩張白紙向他一先一後的飛去。

為什麼黃藥師給陸乘風秘籍之前,要白一眼呢?
又不是小女生撒嬌。

「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常言「禮豈為我設耶?」

——《晉書·阮籍傳》

金庸這裡,寫得細極了。黃藥師白眼可不只是傲嬌,是真魏晉風度。
就差明說黃藥師是阮籍了。


曲洋與劉正風,一正一邪,但卻是音律極為有造詣的兩個人,他們是笑傲江湖中的靈魂人物,是笑傲江湖穿針引線第一人,是笑傲江湖曲譜的創造者,是《廣陵散》留存最好的見證人。
這兩人幾乎可以說是笑傲中自由的代表,真正的笑傲江湖或許無法像令狐沖那樣的逍遙自在,但卻讓人感嘆了曲洋與劉正風之間的共同追求,笑傲江湖就是追求那種無上的極致境界,在不損害他人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所以說曲洋和劉正風絕對是笑傲江湖中的絕世之人,他們並非有超牛逼的武功,可以像東方那樣1V4;也沒有權力的慾望,像後來的任我行、岳不群之類為目的不擇手段。
他們有的是對理想無盡的追求,為了理想不惜犧牲自我的感覺,在劉正風金盆洗手之際,左冷禪狼子野心、泯滅人性,他手下血洗劉家,為了迫使劉正風出賣曲洋,竟以要挾殺死劉正風的妻子兒女做盾,妄圖消滅曲洋並剷除異己,只可惜左冷禪畢竟還是低估了劉正風的氣節,在所有盟友或明哲保身、或另眼看待的時候,劉正風依然不變他那為知己者死而不懼的本色,左冷禪一比之下相形見絀、卑劣至極可見一斑。
而曲洋,見到日月神教被東方不敗統治,為時世所累,眼下再無留戀,遂退隱山林研音律,逍遙於江湖之外,但也因為左冷禪的卑鄙無恥,使得他現身救下劉正風,最終兩人重傷而亡,最後在山間彈吹一曲《笑傲江湖》終成絕響,這世間再無他人能像兩人一般情感相交、悲憤交加,雖然愁苦滿腔,但臨死之際能與知己者共赴黃泉,笑看這江湖也罷,何不快哉?


周顛

想看什麼是魏晉風度:「魏晉風度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

說到率直任誕,簡直活活是一個周顛的代名詞。
(其實「五散人」在整部《倚天》當中不算大角色,但五個人性格迥異、活靈活現,形象塑造的心思絕不遜於張、趙、周、昭、楊等主角。)

首先,周顛隨性率性,想說便說、要罵就罵,這樣痛快而不拘泥的性格除了魏晉之人有,我實在再想不出其他。

【周顛大聲道:「死到臨頭,你們兩個賊禿還在爭不清楚,一個說要以明教為主,一個說要聯絡正大門派。依我周顛來看,都是廢話!都是放屁,咱們明教自己四分五裂,六神無主,還主他媽個屁!彭和尚要聯絡正大門派,更是放屁之至,屁中之尤,六大門派正在圍剿咱們,咱們還跟他聯絡個屁?」】

【只聽周顛已罵了起來:「放你十八代祖宗的累世狗屁!這秘道是光明頂的大秘密,是本教的莊嚴聖境。楊左使雖是光明使者,韋大哥是護教法王,也從來沒有走過,自來只有教主一人,才可行此秘道。陽教主怎會帶你一個外人行此秘道?】

周顛一口一個「放屁」、「禿賊」,但試問誰在看的時候不會覺得他罵得好、罵得爽快?

第二,周顛天真可愛,閱讀至某處甚至常常覺得他孩子氣。

【楊逍和周顛素來不睦,雖然不再明爭,但周顛一有機會,便要和楊逍斗幾句口,這時聽他說八獵戶的武功高於冷謙,顯是把五散人壓了下去,心頭愈怒,正待反唇相稽,彭瑩玉笑道:「周兄又上了楊左使的當,他有意想激你生氣呢!」周顛哈哈大笑,說道:「我偏不生氣,你奈何得我?」但過不多時,又指摘起楊逍騎術不佳來。群豪相顧莞爾。】

知乎上趙敏的那句「我偏要勉強」眾人皆知,再看周顛的這句「我偏不生氣」是不是別有一番可愛之處。

第三,也是最符合本問的一點——周顛只佩服他真正佩服的人,誰也不能強迫他。

【周顛:楊左使胸襟廣闊,氣度不凡,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楊逍:你想說什麼?
周顛:讓女兒伺候以前的情敵,就光是這份氣度,我周顛就服得五體投地了。】

周顛和楊逍不和了小半輩子,然而卻他能真心誠意說出「楊左使胸襟廣闊,氣度不凡」這句話已經是常人所不能了。

【還有,關於周顛,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以下沒有引用原文。)
屠獅大會上,周芷若以九陰白骨爪震懾群雄,張無忌留情不敵而退,令人膽寒。


「還有誰不服?」

沒有人敢說話。

「我周顛不服。」


「那請周英雄上場挑戰周掌門?」

「我打不過她,我就是不服。」】


哈哈哈哈周顛你好棒哈哈哈哈
(我真的不是周芷若黑!)


謝@燕仰 邀。
魏晉風骨在金庸筆下最明顯,最直接的體現是黃藥師。金庸寫黃藥師作詩諷刺孔孟,「非湯武而薄周孔」,這是來自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黃藥師常說的「禮法豈為吾輩所設」,也是阮籍的名言;後來更直接借歐陽鋒之口點明「這黃老邪正有晉人遺風」。幾乎可以說,黃藥師這個人物就是按照魏晉名士的模子來造的。
但是,真正具有魏晉精神的人,更大規模集中出現的地方,應該是《笑傲江湖》
魏晉風骨,並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縱性任情,飲酒嘯歌」,更深層的來源是當時的朝廷對下加強思想統治,傳統的「儒學」,即當時所說的「名教」,徹底淪為思想統治的工具。魏晉名士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究其本質,是對思想統治的反抗,反映到行動上就是拒絕出仕,藐視權威,行為放誕,以求在紛亂的政治局面下能保留一定的獨立性。《笑傲江湖》寫於那個萬馬齊喑的年代。劉正風滅門一章寫的極為慘酷,背誦教主寶訓,親人互相檢舉等等明顯的諷喻,也不過是當時現實中種種怪象的冰山一角。不管是著書當時的時局,還是書中構築的「政治江湖」,和魏晉的紛亂黑暗都有絲絲縷縷的相似之處。
於是有了梅庄四友,厭倦權利爭鬥,寧可自我放逐西湖,沉迷琴棋書畫。
還有曲洋劉正風,高山流水遇知音,將世俗立場之分視若無物。《廣陵散》為嵇康臨終所奏,他們是《廣陵散》的傳承者,又在臨終前將它傳給了令狐沖,頗具象徵意義。
最典型的當然是令狐沖。他並不像黃藥師一樣憤世嫉俗,行事偏激,但興之所至,長歌當哭,全憑本心,反而更得老莊「自然」之道。書里寫令狐沖對小師妹和恆山的年輕姑娘們始終守之以禮,對師父真心敬愛,君子劍雖非真君子,但卻讓儒家「重禮」的思想很好的體現在了這位大徒兒身上。如果說岳不群是因為政治鬥爭而變味的「名教」儒者代表,令狐沖就是從他身上脫離出來,道法自然反而守得儒家真諦的魏晉名士。
他們無力改變污濁的亂世。只能遺世獨立,在夾縫中試圖保全一點本心,一點初衷。但在當時,連這也是奢侈。除了令狐沖在無數光環的照耀下活到了最後,其他人最終都被毫不留情的碾為齏粉。金庸當時對時局的憤懣和灰心可以想見。回思浩劫之中多少冤魂血案,魏晉名士的詩酒風流,終究只是一場皇權衰落士族崛起時代下的唯美幻夢,真正強權之下的思想鎮壓,要遠遠殘酷的多。

手機匆匆碼字。。想到再改_(:3」∠)_


謝邀。

看大家都說了那麼多,自己忽然也想寫點什麼。

首先,先說魏晉風骨。這在大部分語境下是一個褒義詞,但具有魏晉風骨的人,絕對不是完人,相反,他們的缺點正如他們的閃光點一樣明顯。偏執,孤傲,不拘禮法,狂放,重諾,瀟洒,怪癖,特立獨行,輕利重名(他們絕對不是不看重名,只是對「名」的定義不一樣)……他們不拘禮法,但心中卻有著另一套獨立於世俗禮法外的自己的準則,並且絕對尊崇於這套準則不動搖。

另外,還有一點,必須要有,就是才華——放在武俠小說里,叫武功。沒有才華(武功)的,不叫魏晉風骨,叫做——作,一般活不過一集。

讓我們看一下魏晉風骨的實例:

阮籍猖狂,窮途之哭;嵇康剛烈,廣陵絕唱;山濤重諾,可托後事;王子猷乘夜訪友,至門而不入,興盡而返;桓伊梅花三弄,一往而深;謝安兒輩功名都付與,傲然攜妓出紅塵,臨油鼎而色不變,聞戰訊而不形於色;曹子建悲歌慷慨,七步成詩,洛神絕賦驚艷古今……就連魏晉女子,也有神情散朗、林下之風的謝道韞,飽經流離、幽憤成賦的蔡文姬……

可以看出來,其實沒什麼嚴格標準,有消極厭世者,亦有功名滿天下者。只要有個性、有才華、三觀不那麼板兒正但又大節不虧,都稱得上一聲「魏晉風度」。

其實金庸寫大部分人物,都是比照著魏晉風度的影子來寫的。

崑崙三聖何足道,琴棋劍三絕,為素不相識、絲毫不知底細的瀟湘子和尹克西的一句遺言,不遠萬里奔赴中土,只為了告訴少林一句自己完全琢磨不通的「經書在油里」;低調而又狂傲,雖稱「三聖」,但只敢自名「何足道」,輕敵傲敵而又願比服輸,因為一諾而「終身不履中土」。

一代宗師張三丰,武功登峰造極,雖老但不頑固,身為道士卻不拒酒肉,名望極高卻不重衣著,人稱邋遢道人;對於正邪之辨更是讓他整個人都上升了一個層次。

江南七怪,一個「怪」字,可謂佔盡「魏晉風骨」的要求。武功不甚高的七人名聲卻大得出奇,除了怪異的性情和本領,一諾千金、寧折不彎、生死與共的豪氣,可謂非常人能及。

譚公譚婆和趙錢孫,驚世駭俗的「三人行」,不屑世俗卻又不越底線,兩個男人對一個女人,一個一往情深、一生相隨,一個絕對信賴、打不還手——為此還練就了一身高妙的醫術。雖然不屑武林紛爭,但即使面臨性命名聲的雙重威脅,為守一諾甘願身死名裂。

夏胄,這個《倚天屠龍記》里的醬油角色,在別人礙於面子或者迫於峨眉派淫威不敢吭聲時慨然應聲,雖然旋即身死,但剛硬的骨氣足以稱得上「魏晉風骨」。

九指神丐洪七公,神出鬼沒不見影蹤,性情爽朗慨然,固執而又不乏可愛,偏拗卻又不失率真,貪吃是其弱點,但缺點也是特點;和歐陽鋒比武的執念終其一生,到死方化解,可憐可嘆可敬可惜。

虛竹,一個小和尚,在少室山蕭峰受到所有人孤立敵對的情形下,以未曾謀面的結拜兄弟這樣可笑的身份站出來,其情可敬,其膽可嘉。


至於感冒天下之大不韙談師生戀的楊過,狂傲不羈、無視塵俗的黃藥師,可氣又可愛的金書第一嘴炮包不同,真隱士劉正風曲陽,隨心而不逾矩的令狐沖,戀物成癖、不涉世事而不得的梅庄四友……其他人分析已夠精彩,不願再贅述。
……

魏晉風度,每個人讀起來都是不一樣的。有人讀到了風骨,有人讀到了氣度,有人讀到了魏晉那個戰亂動蕩、門閥嚴苛社會下的扭曲和狂傲……若細細品來,金庸小說里,哪個有爭議的人物不多少具備一點魏晉風度的特點。


很久以前,在天涯仗劍上看到劉國重的說法:魏晉風度,黃藥師得其皮,令狐沖得其骨。
……………………………………分割線……………………………………

說到魏晉風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放浪形骸,視世俗禮法為無物】,以為這就是名士風範了,於是便以為黃藥師既是魏晉風度了,然而黃藥師憤世嫉俗是足夠了,一旦涉及到自身,便十分的刻薄小器。
個人意見,寫射鵰那時候的金庸筆力不足,看到了嵇康,阮籍的放浪形骸,憤世嫉俗,看不到他們那顆禮崩樂壞時代背景下深沉執著的心。
sigh,貼一段魯迅先生的文章。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魯迅

季札說:「中國之君子,明於禮義而陋於知人心。」這是確的,大凡明於禮義,就一定要陋於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許多人受了很大的冤枉。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說他們毀壞禮教。但據我個人的意見,這判斷是錯的。魏晉時代,崇尚禮教的看來似乎很不錯,而實在是毀壞禮教,不信禮教的。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倒是承認禮教,太相信禮教。因為魏晉時代所謂崇尚禮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嵇康,都是因為他們和不孝有關,但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將這個名義,加罪於反對自己的人罷了。於是老實人以為如此利用,褻瀆了禮教,不平之極,無計可施,激而變成不談禮教,不信禮教,甚至於反對禮教。但其實不過是態度,至於他們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禮教,當作寶貝,比曹操司馬懿們要迂執得多。現在說一個容易明白的比喻罷,譬如有一個軍閥,在北方——在廣東的人所謂北方和我常說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稱山東山西直隸河南之類為北方——那軍閥從前是壓迫民黨的,後來北伐軍勢力一大,他便掛起青天白日旗,說自己已經信仰三民主義了,是總理的信徒。這樣還不夠,他還要做總理的紀念周。這時候,真的三民主義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裡就可以說你反對三民主義,定罪,殺人。但既然在他的勢力之下,沒有別法,真的總理的信徒,倒會不談三民主義,或者聽人假惺惺的談起來就皺眉,好象反對三民主義模樣。所以我想,魏晉時所謂反對禮教的人,有許多大約也如此。他們倒是迂夫子,將禮教當作寶貝看待的。


………………………最近心情差極,寫給自己看的東西………………………………………………
楊過叫做叛逆,令狐沖,則叫做赤子之心的執著。
楊過的原則很自私,對喜歡的人,殺人放火也樂意去干,討厭的人,即使對他好的建議他也偏偏叛逆。
令狐沖則不然,楊過如果說是讓他往東偏往西,令狐沖則是自己認定的方向,九頭牛也拉不會來,他要往東去,無論誰說往東往北往西也沒用,師父,師娘,六猴,盈盈,儀琳,莫師伯,方正,沖虛,任先生,向大哥,風太師叔誰說都沒用,只有小師妹是個例外。
令狐沖一絲一毫,也不肯委屈自己的心,即使尊敬如師父,也要問問自己:【「我日後見到魔教中人,是否不問是非,拔劍便將他們殺了?」】即使討厭如田伯光,金玉滿堂點到之後,也不肯趁人之危殺了他。(曾經聽張少佐的評書,說到這段令狐沖以手指做劍點到了田伯光之後,他自由加了一段【風清揚大吼一聲:「沖兒,除惡務盡」】,嚇得我今後再也不敢聽此人的武俠評書。田連元先生的《書劍恩仇錄》錄得是很好的)

……………………………………想念你,程浩…………………………………………

我相信,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特立獨行的人,會將「特立獨行」當作自己的本意。而刻意追求「特立獨行」的人,最後都不免淪為一個嘩眾取寵的俗眾。只因,「特立獨行」不是一種行為,不是一種氣質,不是一種追求,更不是一項能夠供人思前想後的選擇。它是一種反抗,是一種受到強大壓迫之後,內心深處產生的反抗意識。這種壓迫通常來自於兩個方面——即環境與精神。前者如王小波,後者如黃家駒。


謝……邀!好激動,平生第一回邀。

笑傲江湖得票率這麼高,但是我想到的卻是《笑傲江湖》里的另一位。

《學琴》一回

哪知綠竹翁冷笑道:「哼,金刀銀刀,不如我老篾匠的爛鐵刀有用。老篾匠不去拜訪王老爺,王老爺也不用來拜訪老篾匠。」

綠竹翁的聲音又從竹叢中傳了出來:「這位朋友,為何哭泣?」令狐沖道:「晚輩自傷身世,又想起撰作此曲的兩位前輩之死,不禁失態,打擾老先生了。」說著轉身便行。綠竹翁道:「小朋友,我有幾句話請教,請進來談談如何?」令狐沖適才聽他對王元霸說話時傲慢無禮,不料對自己一個無名小卒卻這等客氣,倒大出意料之外,便道:「不敢,前輩有何垂詢,晚輩自當奉告。」


一個老翁從右邊小舍中走出來,笑道:「小朋友,請進來喝茶。」令狐沖見這綠竹翁身子略形佝僂,頭頂稀稀疏疏的已無多少頭髮,大手大腳,精神卻十分矍鑠,當即躬身行禮,道:「晚輩令狐沖,拜見前輩。」綠竹翁呵呵笑道:「老朽不過痴長几歲,不用多禮,請進來,請進來!」


謝邀

「魏晉風度」要看怎麼定義了

如果是文化形象,黃藥師沒跑了!——如張公子分析的那般,金庸在小說里明寫,已經決定了,黃藥師就是魏晉風度。

如果是歷史形象,那就是莫大了!——嗯,獨善其身,也知道善惡對錯,但沒勇氣正視強權,所謂瀟湘夜雨、笑傲紅塵,不過是明哲保身的伎倆,實在受不了良知譴責才出手那麼一兩回。


謝邀

知乎第一次被邀啊,還是@燕仰邀請的,好好回答下

金書的影響已不需多言,這幾年書友還鬧著成立個金學,老爺子知道後被老爺子決絕的給否了,不由想到金先生一生頗具魏晉風流,這話可能大部分人不太認同,但真的,魏晉風流並不是故作狂顛,不是吞服五行散,不是何不食肉糜。
金先生家學淵源,一輩子都想像先祖一樣為國解憂,可命運總是如此奇妙,金先生一身才華卻遭遇了中國千古未有之變,期間才華高絕者比比皆是,高手過招也是目接不暇令人嘆服。這也為金先生著書提供了無數素材,扯了這麼多與題無關的就是想鋪墊下接下來的內容。

多圖,自重。

金庸:「令狐沖不是大俠,是陶潛那樣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 金庸先生不止一次在書中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人生觀點,甚至會帶入自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他的抱負,也是他的理想,辦明報,來往倆地會見高層政要,起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諸如此類,不多做表述
金先生一生如喬峰一樣風光,天下聞名,在武俠文學這個領域是執牛耳的地位,但這真是金先生想求的嘛?
不是,那不是他要的
什麼是魏晉風度?狂放不羈,率真洒脫。
構成魏晉風流的基本條件是什麼?玄心、洞見、妙賞、深情。
咱們一個一個來說:
1,玄心
「 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小林子一出場帶著撲面而來的主角氣息,一轉眼又父母雙亡,全家撲街,我還以為是個張無忌式的開局,結果大篇幅划過真正的主角才娓娓道來,可一上來就高潮迭起,令人目眩神馳,瀟洒不羈大概是所有人對令狐沖的第一印象,如此令人傾心,真真是個妙人。
玄心,他是有的,出手相救不相干的小尼姑引發這一書的故事,在所謂正邪之間自己的堅持,在師父叵測的居心下仍然愛一生不曾悔,一生唯好美酒,什麼絕世武功,什麼武林名望,下酒都嫌多,還記得那個剛在書中露面的頑皮大師兄嗎?第一次讀,並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知道他的脾性,可又有幾人能讓你一讀之下喜不自勝?我最愛的張無忌也是愛的他隨和從容大義完美,可我並不愛他的性格,總覺得缺點什麼,在令狐沖這我找到,大概是那顆有拘束卻又能放縱自己的心。

2.洞見
獨孤九劍,料敵於先,這本書最為世人所知的絕學便是令狐沖的本命武功,洞見,多麼契合啊!這就是為令狐衝量身打造的,金書中主角的武功往往和這個人是相似的,降龍十八掌配合喬峰的無匹剛猛,神行百變為小寶的機制添磚加瓦,凌波微步是段公子的瀟洒人生,這九劍便是令狐沖的一生,無招勝有招,你自出招我便破之,怎麼能勝過獨孤九劍?拋下兵刃,提兩壇美酒,無招對無招,唯有美酒論勝負。
令狐沖一生都是無招勝有招,他沒有任何辦法去阻止敵人或者說人生出招,可他總是以洞見破解化險為夷,書中令狐沖最愛自嘲,並往往點中書主題,洞見便是他人生活著的絕世劍法,並以此對酒當歌。

(未完待續,找資料又要翻書看,還是純手機打,有些倦,見諒,明日更)


向秀《思舊賦》的正文只有150餘字,彷彿剛一開頭,就煞了尾。可是哀頑絕艷,讀來如有千斤。

序言直說是悼念亡友嵇康與呂安,「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簡單說來,就是一起在山林里赤身打鐵、侍候菜園子的基友情。

嵇、呂二人「並有不羈之才」,更是心意相通的好友。《世說新語·簡傲》里載,兩人居處天南地北,但「每一相思,千里命駕」。

後來嵇康因為簡傲鍾會而亡,也株連了呂安。遂有向秀筆下曠野蕭條、物是人非的凄涼。

行刑前,嵇康索琴而彈,嘆惋道:「《廣陵散》於今絕矣。」

近代管平湖先生從《神奇秘譜》里整理出了如今廣為流傳的《廣陵散》。這是個大麴子,又有古琴曲里少見的戈矛殺伐之氣,彈來既要功底,也要體力。很多年前在南開看一個學長彈過,一把不打眼的仲尼,說不盡的鏗鏘。

傾蓋如故,以樂相交,落在金庸里,就是曲洋和劉正風了。

正派高手和魔教長老高山流水,世所難容。衡山城外的大山中,二人合奏一曲笑傲江湖曲,曲成絕響,交付琴譜後,齊聲長笑而死。

曲洋也是狂狷,說便是嵇康的《廣陵散》也不能與他們的笑傲江湖曲相較。

影視劇里對笑傲江湖曲最經典的詮釋莫過於霑叔和顧嘉輝合作的《滄海一聲笑》了。所謂大樂必易,把宮商角徵羽反作,便成了悠揚婉轉的古曲。

《思舊賦》最後一句: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後來向秀步山濤與王戎出世,北上經臨舊地,昔情難追,危懼與無奈,只好草草完篇。

跑偏一句,向秀學術上最大的貢獻是注了《莊子》,他解「逍遙」為只需性分自足、得其所待,凡人與「至人」可以「同於大通」。琴曲有繁易,世事有古今,情性風骨卻能相通。

所謂魏晉風度,諸如音樂、山水、美酒、藥石等等是外在的神采,而人的自覺,抑或性情之真,才是內在的精髓。

今日你我傾心相交,聯床夜話,琴簫合奏,縱有風波險惡、人情翻覆,與我何干;縱有千山萬水、生死大限,又有何阻?

「世上已有過了這一曲,你我已奏過了這一曲,人生於世,夫復何恨」?

謝邀,特別喜歡這道題。


謝@燕仰邀請,你倒是很了解我。然而最近極忙,為了這問題,匆匆而寫吧。

樓上有個兄弟說,魏晉風度,黃藥師得其皮,令狐沖得其骨。其實,在金庸武俠中,黃藥師是形似,而令狐沖則是神似。但注意,僅僅是相似而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魏晉風度到底是怎麼樣一種風度。

我國自春秋戰國以來,知識分子都是入世之姿態,從孔子,莊周,老子,墨子,荀子,孟子,到孫子,韓非子,商鞅,蘇秦到秦漢知識分子,乃至到三國名士,無不學以致用,欲以胸中學問匡正天下,經世致用。而到了魏晉,這一局面突變,知識分子紛紛由學以致用,轉化為恃才傲物,潛心自然,開闢了魏晉風度之荒誕頹廢美。甚至淵源流傳以至唐宋,著名的唐代大詩人王維,孟浩然都是深受其影響者,包括李白,杜甫也有此等狂狷意志。而到宋代,晏殊,歐陽修,柳永,辛棄疾皆內心中偶有此借物遣懷之姿態,傳下了田園一派清新淡雅的風格。

本質上,魏晉風度都是一種消極的面世之姿態。其起始是由三國,魏晉時代,制度渙散,社會黑暗,知識分子不能在政治上滿足自己的理想,並且不願同流合污,所以只能轉而縱情山水,醉生夢死,而絕不是所謂的他們真正的喜歡這種毫無意義的尋歡作樂,寄情山水。

來,挑幾個代表人物,來說一下。分前、中、後三期。

前期:
1禰衡。
禰衡少年時代就已經很出名,是才華非常出眾的人,孔融當時把他舉薦給曹操,但是禰衡瞧不起曹操,就推辭自己生病,幾次不肯前往。曹操封他為鼓手,讓他敲鼓,就是要羞辱禰衡,結果禰衡就把衣服當眾全部脫光擊鼓,反而把曹操弄得下不了台。後來禰衡罵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給劉表,禰衡對劉表也很輕慢,劉表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後因為和黃祖言語衝突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

說到底,禰衡並不是狂,而內心是對三國時代的這些諸侯,亂臣賊子內心都極為不齒,如若讓他當面對漢獻帝,其必拱手而垂拜之。所以,他對曹操,劉表,黃祖之人的極為輕視反應了他對他們的鄙夷。

2孔融

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還有那句經典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他的對語,大家也很熟悉吧。而最終由於議論朝政,被曹操所殺,所以說,孔融之死是魏晉風度的一大轉折點,有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的說法。

在前期,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魏晉士人狂放不羈,然而整體風氣還是極為積極向上的,出名的代表就是建安七子,諸葛亮等。整體風格慷慨激昂,雖處於亂世,整個群體都尋求改革的良法,狂放而不頹廢,上疏宦官,參與政治,積極進言,改革天下。而孔融之死導致了群體由積極的致仕態度轉化為消極的附和政治。

中期:
3阮籍

阮籍出生於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父親早死,由母親把他撫養長大。家境清苦,阮籍勤學而成才,天賦秉異,八歲就能寫文章,終日彈琴長嘯。少年時胸有大志,好學不倦,酷愛研習儒家的詩書,效法先賢。阮籍不僅習文,並且還習武。最出名的有一句話,我們一定聽說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而就是這樣一位人,最後的結局,大家一定想不到,是喝酒喝死的。

阮籍的第一次出仕帶有被脅迫的性質,阮籍辭退。阮籍第二次出仕,做到尚書郎,而曹爽被殺。他對司馬氏心懷不滿,但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只好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整天閉門讀書,登山臨水,酣醉不醒,緘口不言。後來,阮籍與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合成魏竹林七游的稱號。司馬氏和鍾會,想讓他同流合污,而他不肯,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寄情於酒。司馬氏要和阮籍聯姻,阮籍連連喝醉了兩個月,這要怎麼樣的清醒和怎麼樣自我麻醉呢才能讓他這麼退避呢?現實的失望和深感生命無常,讓他採取了蔑棄禮法名教的憤激態度,轉到以隱世為旨趣的道家思想上。最後一年,在喝酒中,他終於完結了他早已不想度過的一生。

4嵇康
嵇康這個人在知乎上,大家應該都很了解了吧。他說過一句非常霸氣的話,廣陵散,至此絕也!要有多霸氣多自信多狂才會這樣牛逼呢!阮籍很聰明,嵇康也很聰明,然而阮籍很圓滑,但嵇康不服命,所以嵇康死了。嵇康本來就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本身就需要極力避免當時司馬氏快要當政的朝政,當然嵇康一直明確自己不願為官,寄情與山水,道家。然而最後還是被司馬氏找個借口殺了,這個借口當然也很搞笑。居然是嵇康朋友的呂安的妻子非常漂亮,然後呂安的哥哥呂巽就把他的妻子迷倒,強姦了。呂安準備去告發呂巽,但是嵇康說,這樣會讓家族蒙羞,你就不要告了。結果呂巽害怕呂安告狀,反咬一口,說呂安不孝,嵇康就先去作證,結果被鍾會陷害,弄死了。死的是實在太悲催。

魏是篡位建立的,在執政的合法性本來就存在問題,深受獨尊儒術的三國名士,所學思想都繼承儒家正統,在為這樣的朝廷賣命的時候,你可以想像,他們內心的痛苦。晉的得國更無恥,當眾弒君篡位,所以,中華民族高尚的知識分子要有怎麼樣的心臟給這樣的朝廷賣命?要知道整體知識分子在前期接受的教育都是儒家的思想,既然儒家的忠義兩字都實現不了,那麼他們能怎麼辦?當然首先是在教育的方向轉化為能麻痹自我的道家。

後期:
5謝安
起初阮籍等是為了避政治而縱情山水,寄情黃老,那麼發展到後期,清談反而相當於形成了一句風氣,由莫談國事演變成,徹底的縱情山水,寄情於樂成為一種上層的生活方式,也就成了官場上晉相互攀附的依據,謝安就是因為這樣的追求而成名而當官。當然,謝安是做了好多事情的。經典之戰就是淝水之戰。

6陶淵明。
當時知識分子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既然政治上不可訴求,並且那麼無趣,現在社會整體都追求心與自然的和諧流暢,那麼我便縱情山水吧。所以,陶淵明才有了那句,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話語。然而不要忘了,陶淵明棄官歸隱的初衷,可是不為五斗米折腰!自此開始,魏晉溫度,便徹底形成了,從以前的經世致用,兼濟天下,轉化為個人的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了。

以後隋唐的王維,孟浩然,李白的隱居終南山,便是從這兒學來的。並且當時普遍認為隱士們是真正具有深厚才能的,是一種崇高的生活態度。隱居在終南山如若受到皇帝的召見,便可一步登天。

這就是真正的魏晉風度。總體上來說,就是這麼一種態度,就是追求而不得,只好放縱于山水之間,逍遙自在,而後期變成一種清靜無為專註自身的社會風氣,由秦漢的知識分子的一致達則兼濟天下,徹底變成了窮則獨善其身。真正的魏晉風骨一般指中期的魏晉人士失意於政治,寄情于山水及黃老的狂放肆恣。

而令狐沖和黃藥師有這樣的風度么?

令狐沖和黃葯都師愛好喝酒,悲喜從不避人,情感自由,狂放自傲。從外在上看來極為相似風魏晉風度,但他們的二人與魏晉風度差異很大的是,是令狐沖內心中從來沒有對自我清醒的認識,也沒有堅守自我的想法。對待愛情也未努力追求過,他的挫折僅僅起始是由情場失意,導致了對待師門對待生活的逃避責任,他整個人生如果用一個詞來評價,那就是隨波逐流。

而黃藥師的做派倒是很符合魏晉風度,然而黃藥師心態和氣韻實在和魏晉風度差的太遠。他在桃花島整天悠哉樂哉的時候,他還去搶九陰正經,打斷徒弟的腿,囚禁周伯通,為了妻子之死尋死覓活,造了一艘船要自沉;西毒來求婚的時候,他的頗有俗人的趨炎附勢。要知道魏晉風度講究的是樂天知命,順應自然。

魏晉人物中的王羲之在寫《蘭亭集序》中,對魏晉風度對生命的認識說的很清楚:「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而對事情的執著程度,魏晉風度是這樣的。

王子猷大雪之夜,駕舟前往陰山拜訪好友戴逵,天明方至戴家門前,卻又折身返回,人問何故,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所以說,他倆是神形相似,然而卻並不是。

金庸的武俠中真正合乎魏晉風度的人並不是太多。然而在《笑傲江湖》中卻出現了好幾處,這大概是因為《笑傲》是描寫政治鬥爭的,所以這樣的人物極易突出出來。在《笑傲》中,至少有兩撥人人是很符合魏晉之風的。《連城訣》描寫在醜惡人性中的生長的愛情,其中有一人也頗符合魏晉風度。

1曲洋、劉正風。

曲洋劉正風分別為正、邪兩派的首腦。按理說來,應該是相隔的世仇,但兩人卻由音樂相識,相知,從而成為生死之交,最終在衡山成為雙雙斃命。劉正風在衡山城中,金盆洗手之時,嵩山派向他問道,你認不認識曲洋,劉正風面對無數正派中人,過了良久然而卻擲地有聲的說,自己不但識得曲洋,而且是他生平唯一知己。這份氣度,面對萬千同道,像極了嵇康。

而之所謂的狂放不羈,堅守自我,在於他和曲洋對音樂的追求,他和曲洋在臨死之時,他說:此輩俗人,怎懂得你我以音律相交的高情雅緻?他們以常情猜度,自是料定你我結交,將大不利於五嶽劍派與俠義道。唉,他們不懂,須也怪他們不得。

而不願意在江湖上繼續,做那些違心之事,對世事的委曲求全和理想的執著。

劉正風深知世事不可多,道:」在下與曲大哥結交之初,早就料到有今日之事。最近默察情勢,猜想過不多時,我五嶽劍派和魔教便有一場大火拚。一邊是同盟的師兄弟,一邊是知交好友,劉某無法相助那一邊,因此才出此下策,今日金盆洗手,想要遍告天下同道,劉某從此退出武林,再也不與聞江湖上的恩怨仇殺,只盼置身事外,免受牽連。去捐了這個芝麻綠豆大的武官來做做,原是自污,以求掩人耳目。哪想到左盟主神通廣大,劉某這一步棋,畢竟瞞不過他。

對生死的淡然和坦然,他在對令狐沖講述了笑傲江湖曲的如何得來,看得出曲洋和劉正風對他們二人對音樂的追求是何等自信和坦蕩,然後長笑而死:

曲洋笑容收斂,神色黯然,說道:「小兄弟,你是正教中的名門大弟子,我本來不該托你,只是事在危急,迫不得已的牽累於你,莫怪莫怪。」轉頭向劉正風道:「兄弟,咱們這就可以去了。」劉正風道:「是!」伸出手來,兩人雙手相握,齊聲長笑,內力運處,迸斷內息主脈,閉目而逝。

所以說,曲洋和劉正風極有魏晉名士之風度。對兄弟之情,對自我的追求,對性情的陶冶,無一不具。

2黃鐘公。

黃鐘公死的時候那句話,極有震撼力,我在想令狐沖幫任我行到處殺人放火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這張臉到底是如何看待他的。黃鐘公死的時候說道:

任我行目光向黃鐘公等三人瞧去,顯是問他們服是不服。禿筆翁一言不發,走過去取過一粒丹藥服下。丹青生口中喃喃自語,不知在說些甚麼,終於也過去取了一粒丹藥吃了。黃鐘公臉色慘然,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正是那《廣陵散》琴譜,走到令狐沖身前,說道:「尊駕武功固高,智謀又富,設此巧計將這任我行救了出去,嘿嘿,在下佩服得緊。這本琴譜害得我四兄弟身敗名裂,原物奉還。」說著舉手一擲,將琴譜投入了令狐沖懷中。

黃鐘公轉過身來,靠牆而立,說道:「我四兄弟身入日月神教,本意是在江湖上行俠仗義,好好作一番事業。但任教主性子暴躁,威福自用,我四兄弟早萌退志。東方教主接任之後,寵信奸佞,鋤除教中老兄弟。我四人更是心灰意懶,討此差使,一來得以遠離黑木崖,不必與人勾心鬥角,二來閑居西湖,琴書遣懷。十二年來,清福也已享得夠了。人生於世,憂多樂少,本就如此……」說到這裡,輕哼一聲,身子慢慢軟垂下去。禿筆翁和丹青生齊叫:「大哥!」搶過去將他扶起,只見他心口插了一柄匕首,雙目圓睜,卻已氣絕。禿筆翁和丹青生連叫:「大哥,大哥!」哭了出來。

注意,黃鐘公說,我四兄弟加入日月神教,本意是在江湖上行俠仗義,好好做一番事業,但任教主性子暴躁,威福自用,我們四人早萌退志。東方不敗上台,寵信奸佞,剷除教中兄弟,我四人更是心灰意冷。討此差使,一來原理江湖,不勾心鬥角,二來閑居西湖,情書遣懷。而最終還是逃不過一死,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是枉然,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你們想起了誰?分明是阮籍和嵇康的翻版。

笑傲江湖,胸有大志的人逃離這江湖要有多麼不容易呢。令狐沖能夠笑傲江湖,那是因為他從不是江湖中人,他從沒有抱有過改革天下,實現抱負,濟世救人的理想。而曲洋和劉正風等是想著做一番事情吧,後來其勢而不可為,逃離江湖,被正派清理;而黃鐘公、黑白子等四人寄情山水,最終也被內部政治鬥爭清洗。你真的以為黃鐘公、黑白子等他們四人是真的喜歡琴棋書畫?那隻不過是理想粉碎之後的無可奈何。而結局是,令狐沖這個讓他們心中一喜眼前一亮的同道中人,恰好擊碎了他們的最後的田園故鄉。黃鐘公死的時候,把書扔還給令狐沖,選擇了自殺,充分說了這一點。對於他和黑白子來說,吃誰的三屍腦神丹不是吃呢?任我行和東方不敗的有什麼區別么?

然而,理想凋零,心靈棲息之地破碎,還不如從容面對死亡。所以他平靜的拿起了那把刀,捅進了自己的心臟。

而這一切,令狐沖不懂。

3丁典
丁典實在是金庸武俠中具有魏晉風度的人裡面的一個異類。究其原因是,他並不是一個文士。他的本質上更接近傳統武俠中的世家子弟,如果按出身來算的話,他的家境應該跟游坦之有些相似。然而他的氣質,實在和此類二三等地方世家的公子不相匹配。他沒有游坦之遊手好閒,也沒有陳家洛公子的文質彬彬。

丁典很喜歡花,尤其對菊花極其有研究。在金庸武俠中,對花很有研究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段譽,另外一個便是丁典。但單就文中的描寫,丁典對花的研究可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大理世子,要知道古代對花能研究到一定的程度上,不是藥學家那至少得是名士,他還參加菊花會,這從側面說明,丁典至少是名士。並且,最後因為花和凌霜華相識,相愛,當然最後也死於花。

《連城訣》中對於丁典的描述是勤於練武,不想結親,但實質上,恐怕丁典在讀書和研究花草上耽誤了不少功夫。

我是荊門人,是武林世家。我爹爹在兩湖也算是頗有名氣的。我學武的資質還不錯,除了家傳之學,又拜了兩位師父。後來父母去世,我家財不少,卻也不想結親,只是勤於練武,結交江湖上的朋友。

對金錢財富和武俠秘籍的態度,問都不問一聲,因看見那老者躍入長江,鑽入船底的膽識和氣度,便救了這個可能會傷及自身的人,並施恩不圖報,將這秘籍替老者送到,絕不有誤。要知道,他一生的不幸就是因為救了梅念笙,因為連城訣和凌霜華生不能在一起,死於地下,而他也從未後悔過。

「我心中想,萬震山他們如不死心,定會趕向下游尋覓這老者的屍體。也是我自居俠義道,要救人性命,便命船家立即開船,溯江而上,迴向三峽。船家當然不願,半夜中又沒縴夫,上三峽豈是易事?但總而言之,有錢能使鬼推磨便了。
「我身邊帶得有金創葯,便替那老者治傷。可是他背上那一劍刺得好深,穿通了肺,這傷是治不好的了。我只有儘力而為,什麼也不問他,親眼見他躍入長江,鑽入船底,這份膽識和功夫,便值得我丁典給他賣命。
「這麼治了三天,那老者問了我的姓名,苦笑道:『很好,很好!』從懷中取出一個油紙包來交給我。我道:『老丈的親人在什麼地方?我必替老丈送到,決不有誤。』那老者道:『你知道我是誰?』我道:『不知。』他道:『我是梅念笙。』

而對於連城訣財富的看待,在他眼中看得極淡,包括他本人對自己的家產就極為淡泊。他從來沒有爭奪財寶的想法,在對狄雲的敘述中,他說道,如果和凌霜華相比起來,財富直如糞土。凌退思簡直是個大蠢材,他若讓女兒索取,他豈會拒絕,而凌退思將於功名利祿、金銀財寶看得極重,以己度人,以為天下人都如他一般的重財輕義,以為他女兒倘若向我索取,我一定不允,反倒著了形跡,令我起了提防之心。

這大概是後期魏晉人士的真正的淡泊名利吧。

對於愛情,我想不用說了吧。凌霜華死了之後,他坦然面對死亡,其實,這一天,或許他也等待很久了。他和凌霜華生不能在一起,那麼也只有速死能共埋一穴,面對選擇,坦率之極。他臨死之時,對狄雲連城訣的吩咐實在是讓人感慨萬千。

狄雲說,這財寶是害人的東西,我不聽。而丁典卻道:「好兄弟,不枉我結識你一場。你如找到這個寶藏,也不必是為了自己發財,可以用來拯救天下的苦人,象我,象你這樣的苦人,天下多的是。這連城訣,你若是不聽,我一死之後便失傳了,豈不可惜?」

臨到死時,猶不忘內心志向,你如找到這個寶藏,也不必是為了自己發財,可以用來拯救天下的苦人,象我,象你這樣的苦人,天下多的是。讓人瞬間淚如雨下。

真正的魏晉風度在別人的眼裡,都有些別樣的瀟洒,別樣的痴呆。若用幾句詩來形容的話,大概就是:
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完。
謝絕轉載。


謝邀,知乎第一次,激動……

謝遜和洪七公。

前面很多答主寫得很好了,如黃藥師,令狐沖等都算是魏晉風度,我說的這倆只是具有一定魏晉之氣,卻未必算得上魏晉名士。

有一句話來說的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而此二者都當得起這句考評。

謝遜文武全才,博通古今,經歷人生慘變之後,又看破了禮教的虛偽,雖看似反叛人間的倫常道德成規,以及制訂這些成規的「聖賢」,甚至這些聖賢及天下人所尊崇倚賴的萬物主宰。但看他與同樣號稱文武全才的張翠山的論辯,卻能體會到他反叛外表下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對生命的失落與憤怒,他的學問是擺脫外在,直抵內核的學問。這也正如黃藥師反叛一切禮法,卻說【忠孝仁義乃大節所在,並非禮法】。

季札說:「中國之君子,明於禮義而陋於知人心。」這是確的,大凡明於禮義,就一定要陋於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許多人受了很大的冤枉。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說他們毀壞禮教。但據我個人的意見,這判斷是錯的。魏晉時代,崇尚禮教的看來似乎很不錯,而實在是毀壞禮教,不信禮教的。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倒是承認禮教,太相信禮教。

令狐沖,黃藥師,謝遜都恰恰是這樣的人。

還有洪七公。

洪七公不是一個魏晉名士,但在某些方面,他比黃藥師走得更遠。

個人最佩服黃藥師的不是他學富五車,才華橫溢,也不是他對亡妻的深情,而是柯老爺子一口痰吐到他臉上,他大怒之下想的不是殺人,而是【我黃藥師何等人物,豈能跟你一般見識?】唯一可惜的是那口痰黃藥師自己擦了,要是能做到唾面自乾,老黃就真是神仙人物了。

也正因為沒有唾面自乾,所以,洪七公才走得比黃藥師更遠。

黃蓉攛掇郭靖下跪拜師,洪七公彼時尚不願收郭靖為傳人,直接點了郭靖的穴道,也跪下來給郭靖磕頭,磕完解穴走人。這等瀟洒之境,黃藥師不僅做不到,只怕想也未曾想到。

————————————————————————

補完。


包不同包三先生啊


「我叫丁典,目不識丁的丁,三墳五典的典。」

其實不懂魏晉風骨是什麼,但喜歡這個自我介紹。


謝邀。金庸不熟啊哈哈哈,要說魏晉風度,題主不如看古龍吧,古龍先生筆下的人物,都挺瀟洒的。多讀古龍,養瀟洒氣。


瀉藥。近日略忙,難以翻書查閱。所以先手機粗略說下。
首先,題目重點是魏晉風度,範圍是金書。那麼什麼是魏晉風度呢?我的理解是,個性極強,性情極真,玄談極盛,世俗極輕。
(我對魏晉風度的理解不多,主要來源於《世說新語》與《魏晉玄學通稿》,如有不當,方家看見還請斧正。)
以此為標準來看的話,
飛狐外傳無。
雪山飛狐無。
連城訣無。
天龍八部段譽之痴約有八分,蕭峰之豪七分。
射鵰里老頑童有八分,北丐七分,南帝東邪五分。
白馬嘯西風無。
鹿鼎記韋小寶七分。
笑傲江湖令狐沖九分,莫大先生八分,劉正風曲洋七分,風清揚六分,向問天五分。
書劍恩仇錄香香公主七分,趙半山五分。
神鵰俠侶,小龍女十分,獨孤求敗九分,郭襄楊過八分,李莫愁程英七分。
俠客行,丁不四六分,石破天五分。
倚天屠龍記,黃衫女子八分,趙敏七分,何足道六分,謝遜五分。(老版的話,張三丰也八分。新版算斗酒神僧七分。)
碧血劍,夏雪宜六分,阿九何鐵手五分。
鴛鴦刀無。
越女劍,阿青,七分。
以上謬見,具體分析過段時間再寫。


反對張公子的答案。

居然沒有人說李莫愁。可見葉公不在少數。

金庸刻意模仿的黃藥師,劉正風,曲洋。都只是魏晉時期末流人物的品相。所以我反覆強調,金庸刻畫的小說人物絕大多數似是而非。是無數人的影子拼接而來,沒有真正的靈魂。或者說他們的靈魂,並不懂古人。

要說魏晉風度,得明白什麼才是魏晉人。

先上一篇魏武帝曹操的《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再放一個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的節選,非常有名的七不堪。

又人倫有禮,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危坐一時,痹不得搖,性復多虱,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弔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己為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七不堪也。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都上了初中課本了。就省略了。大家心裡知道就好。

總而言之,魏晉人物最大的特點是,不管外面的表現如何,諸如專情,放誕,急躁,高逸等等這些,內核都是濃重的悲劇意識,那種說不得參不透又無處不在的痛苦,才是一切的根源所在。


黃藥師年紀輕輕,便是天下五絕之一。坐擁桃花島主。其妻馮蘅為強憶九陰正經而早死。痛苦追悔是有的。但這由頭簡直莫名其妙。天下第一就是無理取鬧,為奪一部經書惹出種種是非,更是YY至極。為奪權勢,名望,乃至金銀美色。都說得過去。一部沒幾個人看過的經書,就能帶出而後兩百年的故事,除了作家的金手指,實在無可解釋。

黃藥師的邪,狂。都站不跟腳。懂奇門遁甲,按藥師的字型大小,是沖著李衛公李靖去的。然則卻是江湖高手。懂四書五經,醫術藥理,卻非儒非道,也不是法家中人。不是良相,亦非良醫。更無半點慈悲之心。更兼懂得美食,音樂。此何人哉?

就不可能有這號人,很多東西就相互矛盾。所謂君子遠庖廚。廚房乃生殺之所。案上功夫卻是苦修得來。若黃藥師只是美食家,黃蓉卻一手上好廚藝。這明顯是把現代人的擇偶配置,放到古人身上去了。

黃藥師的邪,狂。根本不成立。真正的某一個行業業內的大宗師。脾氣秉性,都有一個路數,不是無根之水。殺幾個人算什麼邪,要說狠厲,呂后尚且有殺人為豬的手段。非孔薄周,這些都是嵇康,阮籍的皮毛。說幾句怪話,成不得名士。所謂真名士自風流。

一切要自然而然,即便扭曲,乖張,那也是人情所不能免。黃藥師點亮了所有技能,卻沒有一顆強者之心,一股子名士之氣。終究是夢中人物,上不了檯面。

劉正風,曲陽。一正一邪。以琴簫而為知音。卻要搞到人盡皆知,才想著金盆洗手。簡直是辱沒古人。

世上為知己者,豈能不為對方顧慮。鍾子期既死,伯牙摔琴而祭之。未嘗赴死以殉。說到底,劉曲都不懂古人,也不是真正的絕世大家,只是金庸先生的人設背景。嵇康一曲廣陵散而終,但他有託孤的山濤。就是上面與絕交書的山巨源。

不管是正邪道上的首腦人物,還是音樂界的大前輩。劉曲二人,之所行所為,都太不匹配。固然,合家全族死難者,古來數不勝數。若此生志在琴曲之道,則知己也好,親族也罷,都可徑入曲中。天地萬物皆可為道。何以倉促死之?


若天下事不過一死了之,縱然說的再還是豪邁,熱血。至周文王,太史公於何地?人間有至慘至惡之事,所以苟且不息,無非有過於生死者也。死生亦大事,豈不痛哉。死生亦小事,何足道耳。


真正有刻骨悲痛在內,而不能抒發於外的,只有李莫愁。

看看《世說新語》讎隙篇就知道了:

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後秀為中書令,岳省內見之,因喚曰:「孫令,憶疇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於是始知必不免。後收石崇、歐陽堅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後至,石謂潘曰:「安仁,卿亦復爾邪?」潘曰:「可謂『白首同所歸』。」潘金谷集詩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乃成其讖。

劉玙兄弟少時為王愷所憎,嘗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阬,阬畢,垂加害矣。石崇素與玙、琨善,聞就愷宿,知當有變,便夜往詣愷,問二劉所在?愷卒迫不得諱,答云:「在後齋中眠。」石便徑入,自牽出,同車而去。語曰:「少年,何以輕就人宿?」

王大將軍執司馬愍王,夜遣世將載王於車而殺之,當時不盡知也。雖愍王家,亦未之皆悉,而無忌兄弟皆稚。王胡之與無忌,長甚相昵,胡之嘗共游,無忌入告母,請為饌。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將。吾所以積年不告汝者,王氏門強,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聲著,蓋以避禍耳!」無忌驚號,抽刃而出,胡之去已遠。

應鎮南作荊州,王脩載、譙王子無忌同至新亭與別,坐上賓甚多,不悟二人俱到。有一客道:「譙王丞致禍,非大將軍意,正是平南所為耳。」無忌因奪直兵參軍刀,便欲斫。脩載走投水,舸上人接取,得免。

王右軍素輕藍田,藍田晚節論譽轉重,右軍尤不平。藍田於會稽丁艱,停山陰治喪。右軍代為郡,屢言出吊,連日不果。後詣門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於是彼此嫌隙大構。後藍田臨揚州,右軍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參軍詣朝廷,求分會稽為越州,使人受意失旨,大為時賢所笑。藍田密令從事數其郡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為其宜。右軍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

王東亭與孝伯語,後漸異。孝伯謂東亭曰:「卿便不可複測!」答曰:「王陵廷爭,陳平從默,但問克終云何耳。」

王孝伯死,縣其首於大桁。司馬太傅命駕出至標所,孰視首,曰:「卿何故趣,欲殺我邪?」

桓玄將篡,桓脩欲因玄在脩母許襲之。庾夫人云:「汝等近,過我余年,我養之,不忍見行此事。」

魏晉的風流,固然有很多文藝的段子。但見出性命的,才是真正的生死態度。魏晉之人,要不是看透了生死,也不絕不會有種種怪誕,奇情。

李莫愁幼遭遺棄,少年時代在隔絕人間煙火的古墓派。長大成年之後,闖蕩江湖,而被陸展元所騙。而後殺人滅門,追殺十數年。這才是真正早就不把生死放在心上的狂士。

元好問何許人,若非亦有大悲痛在內,而抑抑不得抒發。怎麼寫出《摸魚兒》這樣的絕望凄厲之作。

不妨再看看全篇:

摸魚兒*雁丘詞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謝莫名邀。嘗試回答。
1.什麼是魏晉風度?
引兩份文獻:
(1)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多牛逼閃閃的題目)中把魏晉風度歸結為:清俊、尚脫俗(曹操),華麗、壯大(曹丕),慷慨(建安七子),反對禮教、師心、使氣(竹林七賢),平和自然、「總不能超於塵世」
(陶淵明)等。
(2)高俊林在《現代文人與「魏晉風度」》中認為「大體說來, 士人們朝著三個方面
分化:一部分仍然固守於政權內部,持身不邪,守道不屈,成為其中的清流,如王祥、傅咸;另一部分避居林泉,棲心山水,成為隱士,如孫登;還有一部分,他們非官非隱,特立獨行,品藻人物,成為當時社會的輿論中心,如阮籍、嵇康。
結論:
魏晉風度內涵比較豐富,如今所講具魏晉風度之人多出自當時的清流、隱士、狂士三類人。我願意把魏晉風度歸結為擁有「一顆不肯媚俗的心」的群體特徵,而且必須是天然的不媚俗,不是裝B的不媚俗。
2.金庸小說中的魏晉風度之人
金老從民國走來,從事的又是報業。大家知道民國報人是風骨極佳之人,金老很大程度上承接了民國報人之精神,自身的精神世界中便有魏晉風度。金老辦報之際,又恰逢大陸運動熾烈,港島時局複雜,作為傳統知識份子,其內心必然相當之煎熬,由此也應了魏晉知識分子的心態。
因此,讀金老小說,不論角色大小,大多數性格極其鮮明,或多或少都帶有魏晉群像中的特點。
至此,我覺得不必再細往下講。除了窮凶極惡雲中鶴等少數人等,又有哪個角色沒有絲毫魏晉之風度?就算從未出場創下《葵花寶典》的公公,是不是也令讀者心馳神往?就算打了個醬油,搞出《九陰真經》的黃裳,身上那份知識分子的「迂」,也令人覺得特立獨行?就算老邪最沉默的小徒馮默風,性格深處是不是也透著狂勁?憨直的郭靖似乎與風度無關,但您想起一個蒙古少年自然而然的一擲千金,大俠襄陽城牆梯雲縱時的決絕,是不是也恨不得喝上兩杯?
瞎扯止住,年終太忙。


謝邀(第一次被邀,不勝榮幸)

所謂魏晉風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魏晉時期國家政權動蕩,政治鬥爭激烈,許多文人雅士為時勢所逼,為了避禍而遠離朝堂。再者就是朝中污穢不堪(政治鬥爭原本如此)而不願出仕。一時間形成一股文人雅士隱於山林,看似是風雅之極,實際上也是無奈至極。

前面幾位講令狐沖的確最貼切,整部《笑傲江湖》是金庸小說當中政治色彩最為濃重的一部,因而最得魏晉風骨。不僅是令狐沖,整部書中很多人都很有魏晉風度。

劉正風與曲陽自然不必說,琴瑟和弦,高山流水,卻因為脫不開塵世仇恨紛擾,而最終雙雙喪命。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莫大
莫大出場極少,雖然戲份極少,但其風骨之雅、賢、達在金庸所塑造過的眾多人物之中堪稱翹楚。莫大第一次出場時為了救他的師弟劉正風,但是注意:劉正風與莫大常年不和,再有人趁劉正風受傷之際,想要加害,莫大還是出手相助。雖然兩人之間有嫌隙,但是莫大沒有因此抹去同門之誼,也因俠義之道,討厭乘人之危的小人做派。這裡的莫大和令狐沖的師兄弟們形成鮮明對比,華山派這幫人平時叫哥哥叫的親熱,稍有誤會就避之不及。

莫大第二次出場已經接近小說尾聲,是與令狐沖在酒館相遇,說了一番話,我印象極深,說讓令狐沖娶任盈盈,不要在意任盈盈是魔教的聖姑。「別人不來吃你喜酒,我來吃你喜酒!」這是在整部書中為數不多能夠摒棄正邪兩立的政治立場,而以人品人性來看人的。金庸的小說人物當中有這樣胸襟眼界的人只有三個:莫大、張三丰和阿朱。

還有一個點,就是莫大出場少,也確實很像魏晉隱士的做派,不理江湖紛爭。

既然說到張三丰了,張三丰也可算一個有魏晉風骨的人。

任盈盈遠避竹林,也很像因為痛恨政治要遠離朝堂的雅士們,只是任盈盈的身份決定了她不行


首先聲明,黃藥師跟魏晉風度沾不上邊。

在金老爺子筆下,黃老邪是個很值得玩味的角色。我從不懷疑金老想給他打造成「名士范兒」,為此強加了很多光環。奈何黃藥師不上道。至少在《射鵰》里,他的性格很成問題。刻薄寡恩,機關算盡這八個字送給他,相當貼切。

你們六個人同門習武。有一天師姐和師哥悄悄私奔了,還偷了師父東西。師父一生氣,將剩下的四個老實孩子全打折腿,趕出家門,也不給安排工作,不管戶籍落在哪,任其自生自滅。
(還講王法嗎?
還講道理嗎?
這不是妥妥的連坐嗎?
分明拿孩子們不當人看啊!)

你認識了漂亮妹子,一見傾心,正好趕上「蓮花落」集團招人,一起做了總裁助理。妹子的老爸很有能量,開發海島,且是舉世聞名的園藝師。你覺得上門提親沒把握。但妹子非你不嫁,不僅鼓勵你,還拽上總裁幫你。誰知風雲突變,你在島上遇見西北的養殖業大鱷。那老傢伙的私生子非要跟你競爭。而你心目中的未來岳父壓根不肯正眼看你,明裡說公平競爭,暗裡坑你——本來你贏了才藝展示,偏要說你輸了。
(你心中是否有一萬頭草泥馬呼嘯而過?
你是否恨不得掉頭而去,決定再不見這混賬老頭?
然而為了真愛,你忍了。
多少年已過,你拒絕金錢權勢的誘惑,堅守正義,成為天下景仰的大英雄。你和妹子也有了溫馨的家庭,生下好幾個孩子——然而那老頭還是懶得搭理你,居然將你當成空氣!)

不想再吐槽。
暮年的黃藥師算計少了點,在《神鵰》里不再那麼虛偽。
蓋棺定論,他僅僅是一位無甚風度的假名士。
--------------------------------------------------------------------
再說一下,何謂名士,何謂魏晉風度。

出身不好,註定與「士」無緣。
不夠率性而為,還談神馬風度?


別光盯著名士們展示的才藝。這幫人最愛揮霍青春,嗑藥酗酒,泡妞打架,樣樣不少。有的人還懶,拿虱子當寵物養。
於是,你以為他們是這樣的:

或許你會跟著他們一起瘋,一起玩。
但是過了些年,你玩不動了,只好去工地搬磚,開網店,或者販賣情懷騙騙無知的小孩。而昔日的玩伴穿上正裝,忽然就成了社會棟樑。畢竟人家隱居也能獲得名聲,40歲之後當公務員,依然攀上人生巔峰。

停。
你說得太片面了。

騷年,我聽到了你的內心戲。
冒著答案被關閉的危險,我再上點乾貨。

有這樣一群人,你我非常熟悉。
年輕時他們一度失學,或者甘願不學無術,投身時代的大洪流,穿著將校呢紮好武裝帶,上天攬月,下洋捉鱉,快活得不亦樂乎。
風雲一變,他們遠走四方,支援邊疆。或許吃了苦頭,長了閱歷。
潛龍勿用。總要有蟄伏期。
很快,時代又給了這些人選擇的機會。無論上學,當兵,從政,經商——機遇的大門永遠大開。
不必上圖。
相信大家心中已有清晰的形象。
他們終於成為社會中堅,順理成章掌握了話語權。

你該如何給這些人貼上標籤?

我的答案是,輪不到平常人操心。
正如一千多年前的魏晉名士,他們從不擔心這問題。
給他們樹碑立傳的,永遠是他們的兒孫。
將其傳之為美談的,卻是我們這些普羅大眾。

話說回來,我仰慕那些魏晉名士。
但我認為普通人學不來這范兒,畫虎不成反類犬,COS不好,就成了慘案。

五石散是不是(軟)毒品?
普通人買得起不?

反正今天飛葉子的搖滾青年,是會被小區群眾舉報的。
--------------------------------------------------------------------
扯得有點多。繼續談金老爺子的作品。
貼近魏晉風度的群像,必然是《笑傲江湖》。書里妙人輩出,十分過癮。原因很多人都提到了,不再贅述。但我不以為令狐沖能當頭牌。
魏晉名士,哪怕歸隱山林吸風飲露,大多有一種俾睨天下的抱負。令狐沖格局上差了一些。
超然物外的當然不少。「不為五斗米折腰」,令狐沖自然也能喊出來。但他比陶淵明那一路的人物,少了幾分靈氣。盈盈為他惡補琴藝,終究為時已晚,沒能開竅。「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這超出令狐大俠的認知了。
他是個好朋友,好酒友,可以共赴難,同生死。輸就輸在「看不開」。不信你讓人砍了莫大試試?哪怕盈盈也勸不住。令狐沖一定會幹翻那個殺千刀的混蛋。

曲劉二人是一重境界
風清揚也是一重境界

令狐沖很高尚,很純粹,可惜並未脫離低級趣味,早晚會被俗務拖回紅塵之內。
這就是我們愛他的理由。
--------------------------------------------------------------------
最後指出一段很有魏晉范兒的事。

皇二代。
相貌俊俏,舉止風流。
年少多金,講究排場。
通音律,懂學問。
情場聖手。

段譽?

我早料到你們會這麼猜。
年輕人圖樣,看書不細緻。

怎能是那獃子呢?
除了死纏爛打外,他還會什麼泡妞的技巧?

段正淳!

也不對。


天籟
少女心
婚約之殤
白雲飄
草地

孟德好人妻。
安石蓄妓。
你們都不如一個會吹簫的晚輩:D

(圖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在外吃飯如何吃出武俠的感覺?
金庸書中誰的記憶力最好?
寧中則為什麼要自盡?
為什麼說楊過是悲劇性格?
《天龍八部》中王語嫣是否真愛段譽?

TAG:文學 | 武俠小說 | 金庸 | 金庸小說 | 人物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