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為了期權加入創業公司,值得嗎?

畢業後在現在的公司做了兩年,最近有跳槽的打算,拿到一家創業公司的 offer。工資只比我現在的每月多1K,但有期權。對期權不太了解,想請教一下:
1. 是不是公司不上市,期權就是空畫的大餅?還有沒有別的因素,導致我不能從期權獲得收益?
2. 如果創業成功,大概能獲益多少,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嗎?


最近,我經歷了一次職業變動的洗禮,被題主的問題折磨了將近半個月,非常痛苦,想通了出來,又豁然開朗,回望過去,卻仍然遺憾。

問題:「程序員為了期權,加入創業公司值得么?」,相關問題,「程序員怎樣選擇一家創業公司?」,或者還有別的相似問題……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的故事,我是一個在BAT工作了5年左右的PHP程序員,有一定的大容量,高並發經驗,業務能力強,工作主動積極,不是那種領導扔什麼,就100%執行的人,而是要認真探究其合理性,必要性,再付諸行動的人。在工作到了4年半的時候,我所在的部門出現了不太喜人的發展趨勢,在個人成長和業務成長上,都難以看到希望,正好有個創業公司,拋來橄欖枝,我就決定加入了。裡面有我前同事做合伙人,其他合伙人也都擁有強大的背景,都是BAT等一線私企出來的人。於是我加入了。

加入這家公司,我是降薪過去的,還放棄了相當數量的原公司期權,當時的想法是簡單的,比起伴隨一家公司的成長而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這麼偉大的事情,一點經濟損失算不了什麼。創業公司給我了一定數量的期權,按照1美金一股計算,我分到的期權,相當於A輪融資額的1%。比較有經驗的同事告訴我,這個比例還可以。加入的崗位不變,也不具備管理職權。也即還是一個員工,程序員。

實際上,我做了半年多,就打算放棄了。這裡面最不符合我預期的是公司的成長速度,公司擴張和成長非常緩慢,遠不如我想像得那麼美好。然後就是業務研發,我退回了工作兩年時候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繁瑣的業務研發,已經完全沒有什麼所謂的技術問題了,除此以外還要處理海量的運營問題和運營活動的各種試錯,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工作效率低。

心生退意後,碰巧有個獵頭來問一個上市公司的崗位,我去面試了一下,結果對方開出差不多2.5倍的薪水,於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糾結到最痛苦的時候,我感覺,這根本不光是一個單純的價值判斷問題,更是一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什麼才是人生意義?什麼才是人生幸福?真的,這就是我的真實感受。

首先,這個問題是一個價值問題,就是哪個合算?假如,在創業公司,5年後可以套現500萬人民幣,那平均每年100萬人民幣,加上薪水,就是你平均每年的實際所得。另一邊的選擇,是現在每年拿XX萬,那哪個合算?一切都歸一到錢以後,就是純粹量化問題了。這裡有個困難,就是估值問題,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法計算你的期權能夠套現的金額,和需要花費的時間。如果,真想比較靠譜的估算,你應該具備一部分PE或者VC的技能,能夠有效相對合理的估算一個公司的價值,並且,計算上成長性在裡面,然後衡量自己的收益。這要求好高。所以,想要真正高瞻遠矚地活著,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人家老說「選擇比努力重要」,聽著好像買彩票一樣,選擇本身需要的能力,要麼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習得,要麼就只能靠信念和運氣了。

既然價值衡量如此困難,那麼從另一方面攻破可以么?那麼,哲學問題就來了。我要成為怎樣的人?怎樣去度過這一生?何所謂幸福,是不是一夜暴富,像阿里、騰訊、百度、360的早期員工一樣?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就解決了一個糾結。就是放棄一個創業公司的offer,或者放棄一份創業公司的期權,在日後如果碰巧這個公司上市,導致你錯失一個一夜暴富的機會的話,你會不會真的後悔。

人就是這麼奇怪的動物,你對創業公司不聞不問的時候,你什麼痛苦都不會有,但是一旦拿到一個創業公司的offer,你就會變成如此痛苦。如果你直接放棄offer,沒有付出什麼,可能痛苦程度淺一點,如果你還付出了幾年的青春,但是沒有堅持到曙光來臨,你可能會悔青腸子。

回到哲學問題來,你到底喜歡什麼?OK,我是程序員,我要做技術。怎樣度過這一生?OK,我生活富足,美滿即可,一夜暴富固然可以,但是如果沒能夠暴富,也沒關係。金錢能不能帶來幸福?OK,我覺得不能。於是,我開朗了,既然這樣,我就應該追求作為一個技術人的自身成長,過過小富即安的日子,能富最好,富不了,也沒什麼好後悔的。於是我選擇離開。是的,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我離開了。(插播個段子,某人,當年,800刀,把蘋果10%股票賣給喬老爺,現在值500多億美刀。段子下半段,那看起來有點傻的貨,一點不後悔,還活著,很幸福,喬老爺已經死了。股市的一個段子,但是說明了,認清自己後,作出的選擇,總是正確的選擇)

再次回到題主的問題,我的答案就是:認識你自己。那你壓根不會被這種問題困擾。

如果給出一個完美的場景,我希望是這樣,我是一個上進的大學畢業生,能力超群,但是大公司無法只看能力支付薪水,所以,我加入創業公司,通過能力博得一個比我經驗高一些的薪水待遇,然後推動公司成長並走向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能力也高速成長,並自得其樂。這種情況加入創業公司,堪稱完美。

像我這種,加入創業公司後,能力高於崗位要求,降薪做一些技術能力無法成長的事情,或者分心做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產品,管理,項目排期,運營問題,甚至客服)。不能說毫無成長,但在自己喜歡或專業的領域沒什麼太大的成長。每多工作一天,無論是在金錢上,時間上,都是一種大投入,然後還冒著高度的失敗風險,就會渾身不舒服。市場規律也比較奇怪,人才的價格有一種錨定效應,你的價格,總是跟你上一份工作的薪水有關係。如果你上一份工作工資低,下一份工作就是在上一份工資上乘個係數,一般在1.2到1.8,除非有BAT這樣的公司背書,人往低處走,能乘2.0以上,大部分不可能2.0以上。

財務自由這種話題,我也想說說,我自己的感覺是,大部分創業公司,就算成功了,離財務自由也還是比較遙遠的。比如,你工作5年,換取了1000萬人民幣,你覺得你財務自由了么?有人說,在上海、北京買套房子,就用得差不多了。所以,就又需要對財務自由進行定義。我比較信奉的一個是,一個人不需要工作,僅通過財務性投資收入,就可以維持生活水平不變,即認為實現了財務自由。所以,又回到了哲學問題,你要過怎樣的生活?假如,你想維持一個稅後30萬年收入的生活,你只要攢夠450萬現金,做一年10%的穩健型投資,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是不是不那麼遙不可及?但是你有450萬的時候,能滿足過稅後30萬年收入的生活么?物質提升是否可以帶來人生幸福?什麼程度的物質生活才算足夠?夠不夠的問題,在於你是不是滿足。你看,又被我繞成哲學問題了。

寫累了,不想寫了。我是那種特別糾結和優柔寡斷的人,大部分人沒必要想這麼多,糾結這麼多,想好去做就行了。我寫出我的心路歷程,希望對大家有一丁點幫助吧。

人生識字憂患始,腦癱兒童快樂多。可能傻就是幸福吧。

——Update:關於怎麼做到10%?錢少很難,但是在500萬這個量級不算太難……——
500 萬現金怎麼操作或者委託什麼機構,能做到年回報率 10~15%,並且風險較低、較有保障? - 投資

——Update:有幾個知友留言,想跟我交流,我申請了一個 Twitter 馬甲 @alan1980s ,可以去 Twitter 或 微博 上@ 我即可


看了題主的描述,猜測題主目前的想法是這樣的:聽聞阿里等上市公司的員工通過期權成為千萬富翁,所以對創業公司給的期權很動心。與此同時也一直聽聞期權只是創業公司畫大餅的利器,所以躊躇不決。
(僅是個人揣測,如果錯了歡迎答主評論指正)

如果弄清楚以下兩各問題,你的疑問就能迎刃而解:
a. 員工從入職協商期權到最終獲得收益,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其中有哪些關鍵因素?
b. 期權的收益如何計算?

什麼是期權?
期權不是股權,而是一份按照約定價格在約定時間購買股份的合同。但如果說給期權,一定要落在紙上,口頭承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一份期權協議通常包括:起算日期、兌現時間(vesting schedule)、有無 cliff、行權價格、和已兌現期權的行權條件等。

一一解釋下:
起算日期:什麼時候開始發放期權,有的是入職即發放,有的是工作一段時間後根據員工表現發放。

兌現時間:員工到手期權,稱之為兌現(vested),一般是分四年 vesting,假設四年一共給 n 股,按月發放,那麼每月能拿到 n/48 股。

cliff:cliff 是避免員工入職只工作很短時間就離職,也能拿到期權的情況。協議中規定分四年 vesting +一年 cliff,那麼第一年是拿不到期權的,在工作滿一年後,這一年累計的 n/4 股一次性到手。在這以後,每月能到手 n/48 股。

行權價格:到行權期後可按約定價格購得公司股權,這個約定價格稱之為行權價格。在公司發展越早的階段(比如 A 輪)進入,行權價格越低,未來可獲得的收益就越大。


所以第一道門檻就來了:現在期權協議一般都會設 cliff,如果你入職後覺得不適合這個公司,在 cliif 期內就離職,那麼你完全不能 vested 任何期權。


假設現在你在公司工作了兩年,那麼累計獲得 n/2 期權。但期權只有到行權期後才能行權拿到股權,假設沒有到行權期就離職,那麼已經 vested 的 n/2 期權通常就自動取消。(第二道門檻:行權期)
也有期權協議規定未行權就離職的話,可在規定期限內對已 vested 的期權行權。要看具體的協議。


假設已經滿足條件行權了,那麼恭喜你,在公司持續工作 N 年後終於獲得股權,可以享有分紅權了,但真正想要靠此發家致富,還需上市後套現。第三道門檻,也是最大的門檻:IPO。


所以如果想通過期權發家致富,最關鍵的是求職者自己的眼光 :他選擇的市場,是在飛速發展的嘛?他看好的團隊,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走到成功上市的那一天?


假設公司最終走向上市的那一天,你也陪公司堅持到了這一步,那能獲得多少收益?

假設行權後手上持有 50 萬股普通股,行權價 0.3 美元。創始人去納斯達克敲鐘了,等過了禁售期就可以套現了。
在美國上市的價值核算都要換成 ADS,假設 10 普通股= 1ADS 股,當前公司股價 30 美元,稅率20%。
那麼真正獲得的收益為(50萬/10*30-0.3 *50萬)*(1-20%)= 108 萬美元,摺合 674 萬人民幣。

(以上所有數字均為假設值,只是為了演繹計算方法編的值。)

計算公式:

(根據比例將普通股換算成ADS 股的股數*股價 - 行權價格 *所持普通股股數)*(1- 稅率)

就是最終可獲得的收益。不知能否達到題主心中的預期。
最後說說我對期權這事的看法:加入創業公司,是件風險越大收益越大的事情。越早加入,將來上市套現就能獲得更多。但這要拼眼光和運氣,大多數創業公司都走不到上市的那天。低風險達成千萬富翁的事情,是絕無可能的,至於如何選擇,要看題主的風險偏好了。


期權誠可貴,股份價更高,月薪漲三倍,二者皆可拋。
會被期權忽悠住的,還不是因為掙得少


如果你只是去做一個普通的小兵的話,不要因為期權去加入一家公司.

原因在於,以期權做期許的人,會抱著上市之後一夜暴富財務自由等心態.實際上回頭看中國這些互聯網公司,創業能上市的少,上市了還會厚道的選擇ADS比例給員工的也少,你看到的百度阿里這些都是幸運兒.

N年前加入當時一家大家都很看好的公司時,談offer的時候也是談到期權,那時候沒有什麼概念,HR姐姐說上市了我們每人可以去國外買個島,巴拉巴拉...記得那時候辦公室裡面還有個倒計時,以08年某時間做為假想的上市日期.實際上最後上市的時間距離這個時間差的太多,美元對人民幣都從08年的還有8:1到現在的六點幾了.

而我現在的這家公司,創立時間跟前面那家是差不多的,N年前甚至沒有那家的風光惹人注意,可是如果同樣是堅守在現在,同樣級別的員工在收益上兩者的差異保守估計也有個5倍吧.

所以說,做為小兵,你能選擇控制的事情太少,是否能撐到上市,是否到了上市之後還保持活力,都是看運氣的事情.這就是我前面提的不要因為期權選擇一家公司,我現在把這些看的很淡.

另外就是我前面提的,一旦你因為期權來選擇一家公司,你的心態是急躁的不健康的,一直想著所謂的"財務自由",昨天還跟朋友聊起來,朋友說現在大家都太急,以前的人都不怎麼提"財務自由",現在是個人就在說,意圖用幾年就走別人幾十年的路子.

繼續回到這個話題,注意我的結論是"不要因為期權",但是如果這家公司真的能讓你獲得成長,加入倒也無妨,期權股票這種飄渺的收益看的淡些,不僅是讓自己擺正心態,還有一點是不會被人用這些忽悠住,該拿的工資不能因為這些縮水.


你是怎麼拿到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offer的?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上面那個鏈接是我以前寫的。

我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輕易考慮startup,除非創始人非常牛逼。 但是假如創始人非常之牛逼,也一定不缺跟他一起混的人,你也根本拿不到多少股份。 除非你也是很牛的,但是假如你也很牛,可能也根本不差這些錢。總之這個裡面你只能在風險和收益之間把控。

加入創業公司的,精神上的壓力非常大。

我是公司的第一個員工,在這家公司做了6年,做了4個大項目,前三個大項目全部失敗,每年開始上馬新項目,招了一批小夥伴,還有額外的合伙人,到年底,項目失敗,大家全走光。第三個項目我一個人負責從頭到尾,基本包括了85%的工作量。老闆為了公司活下去,接外包,有次跟我吐槽:
」一個外包項目才那麼2-3W,那些人還分好幾次打款,最後一筆尾款還壓著,我心裡就鬱悶,怎麼就混成這樣了」。

另外個老闆房子都賣了一套。

第4個項目勉強看到希望,上面的連接是我去年6月回答的,今年終於融A輪,手上的期權按估算可能在100W左右。

工資今年才勉強趕上BAT的本科畢業生水平。

我這輩子很少後悔,但是在創業這個事情上,特別是到今年,心裡一直在問自己,我假如第4個項目都失敗了,我真的也不後悔嘛?


現在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做股權激勵,為了吸引人才給員工發期權。而很多有能力的員工,也主要是沖著期權而加入公司。期權,成了員工最重要的福利。


也有不少朋友拿著他們厚厚的、或者英文、或者中文的期權協議,忐忑不安的問我,他們是不是就真的能拿到這個期權,是不是以後真的能變現、拿到真金白銀,萬一公司不認賬怎麼辦?


別人的教訓,自己的經驗。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員工拿著期權協議、公司不認賬的一個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我連當年員工告公司的判決書都找出來了,附在文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搜判決書,都是公開的內容。


故事中的「公司」是搜房網,「員工」則是孫寶雲,他在搜房網成立第二年就加入,擔任過副總經理、總編輯等職務,但是在幹了9年後、公司快要上市前被辭退。

孫寶雲加入北京搜房公司後,2001年和2002年一共被公司授予了55000股的期權。孫寶雲與公司的期權協議,是跟搜房網的境外母公司,咱們就叫搜房公司吧。


孫寶雲和搜房公司在期權協議中約定,一部分期權分三年成熟,從孫寶雲加入公司之日起,每年可行權三分之一;另一部分股權分四年成熟,從孫寶雲加入公司第二年起,每年可行權四分之一。


關於被辭退後期權如何處理的問題,期權協議中有這樣一段話:「當受讓人因其他原因終止同公司的僱傭關係時,則所授予的期權在僱傭關係終止日起的30天後終止,股票期權中尚不能行使的部分將失效。」

期權協議中還明確說了行權時每股的價格。我算了一下,這些股份行權價格總共是11.5萬港幣。今天,2016年3月22日,搜房網的股價是每股5.95美元,這些股票的市價是32.725萬美元。


也就是說,孫寶雲掏11.5萬港幣行權、買下這些股份,現在可以賣出32萬多美元,差不多賺小200萬人民幣。據說搜房網正準備回歸A股。如果這樣,等回歸A股後再賣出,估計能賺的更多。


此後,孫寶雲歷任網站內容總監、副總經理及總編輯等職務、二手房集團總部擔任大區總經理。但是,事情並不是這樣順利發展下去,「加入創業公司、上市、變現、成為白富美」的夢想,馬上遇到了當頭棒擊。


2009年6月2日,北京搜房公司向孫寶雲發出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2009年7月1日起與孫寶雲解除勞動合同。


之後,北京搜房公司起草了離職協議書,約定了一系列的離職賠償,並且明確說「任何一方不得通過任何途徑向對方主張任何權利」。孫寶雲最後還是簽了這份離職協議。


然後,在2009年6月23日,也就是離孫寶雲與公司勞動關係解除還有7天的時候,孫寶雲給搜房網的創始人、公司董事長莫天全發郵件,要求行權、認購期權。莫天全回復說,你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目前還沒有員工行權過,等公司做好方案再跟一起解決吧。


正式離職之後,7月9日,孫寶雲又跟莫天全通了電話,繼續說這個事情。這時候孫寶雲留了心眼,對電話錄了音。莫天全在電話里說,他認可這個事了,在處理這個事情的時候會把孫寶雲包含進來。


孫寶雲可能還是不放心,幾天之後,又通過郵政快遞EMS正式發了期權行權的書面通知;到7月25日的時候,又跟莫天全通了電話、錄音了。


時間過了一年,2010年9月,搜房網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功。但是,搜房網還是沒有通知過孫寶雲行權。孫寶雲慌了,立刻向莫天全發郵件問行權的事情。公司開始支支吾吾,無論孫寶雲怎麼要求,公司都沒有給他辦期權行權。


於是,2011年,孫寶雲搜房網告上了法庭。孫寶雲起訴的時候,搜房網的股價是每股19.95美元,算下來孫寶雲手裡的期權市值是1000多萬美元。

在訴訟中,搜房網當然還是各種不承認。


搜房網說,《離職協議書》寫明了,任何一方不得通過任何途徑向對方主張任何權利。

法院說,離職協議是孫寶雲跟北京搜房公司說勞動關係解除的事情,不是說期權的事情,孫寶雲沒有明確說放棄期權協議里的期權


搜房網說,期權協議里說離職時未行使的期權失效。

法院說,期權協議里還說呢,期權在僱傭關係終止日起的30天後終止,不能行使的部分才失效。孫寶雲勞動關係終止是7月1日,也就是在7月30日之前都可以還有期權。他在6月23日、7月9日、7月11日都通知說要行權,並沒有過截止時間


搜房網說,莫天全跟孫寶雲發郵件、講電話,都是莫天全自己的行為,不代表公司。

法院說,那時候莫天全是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當然是代表搜房公司的。


搜房網說,孫寶雲離職的時候沒有讓他行權,是因為公司馬上要上市,要保持公司股權結構穩定,所以沒有任何人行權,連創始人莫天全自己都沒有行權;上市之後,因為孫寶雲離職,他的期權又上市後的存量股份中,現在沒有對應的股份給他行權了。

法院說,那是你們公司自己內部的事情,是為你們自己利益考慮,不願為孫寶雲辦期權行權,又不是什麼客觀障礙。如果搜房公司沒有預留股票、導致最終孫寶雲無法行權,那麼搜房網就是違約了,應該賠償孫寶雲。


搜房網說,這個期權,指的是位於境外的搜房公司的股份,相當於是外國公司的股份,法院應該根據外國法律來審。

這個觀點案子申訴到最高法院後,最高法院認為,這案子是合同履行爭議,不是物權糾紛中的有價證券權利爭議。孫寶云為獲得股票期權提供勞動服務的地點在中國,所以應該根據中國法律來審理。


最後,一審法院判搜房網敗訴!

搜房網不服,上訴,二審法院再判搜房網敗訴!

搜房網還不服,申訴,最高法院再再再次判搜房網敗訴!

最終,判搜房網給付孫寶雲《股票期權協議》約定的股票55000股,按約定的價格行權。

判決文號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與被申請人孫寶雲合同糾紛再審民事裁定書》(2013)民申字第739號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搜房控股有限公司(SouFun Holdings Limited)與孫寶雲證券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2012)高民終字第1879號

(最後,安利一下自己主持的微信公眾號:股泉周刊。關注股權糾紛解決)


記住一句話,只有能夠產生現金流的公司,其期權才有價值。無論盈利與否。


我自己是程序員,現在搞工作室,接外包。相當於即是老闆,也是程序員,雖然不大。我就說一說自己的感慨吧。
接到的項目,有幾萬的,有幾千的,有幾百的,我接到了,我做完了,我拿到錢了,我才能生存一段日子,這個月沒接到,那就吃上個月的餘糧,如果下個月還沒接到,我就沒得吃了。
大家都是程序員,需要穩定的工作環境來做開發,同時還要學新工具提升效率,賺工資養家,有空搞點外快改善下生活。這都無可厚非。
但是呢。換個角度考慮下,我其實不用換哈。
老闆,遇到事情都要從利益角度考慮,今天遇到一個SB,這麼多功能只給幾百,明天遇到個SB,這點功能收了他幾萬,但是呢,老闆兩個項目都必須接,前面一個幾百的,雖然麻煩,但是業務比較新,開發出來的結果可以很快復用到其他項目上,再次賺錢;後面一個幾萬,?用這麼個SB的技術(最近PHP好像經常被點名),真操蛋。老闆,不光要考慮到這個月的生存,還要考慮到下一個月,以及下下個月,以及來年。
老闆長期混跡市場,他可沒有一技之長,寫不了java,也搞不了C++,稍有不慎,一個月接不到項目,他要給下面的人發工資,第二個還是接不到,但是工資不能少,第三個月......大家的工資*1.5才是老闆的實際支出,幾個月下來,光程序員的工資 就夠他喝一壺了。如果,萬一他選擇的方向錯了,公司倒了,還要給員工一些錢,就算不給,員工還可以是別的公司的員工,老闆呢,創業失敗的老闆可不是香饃饃。
再說一下期權,股份的看法,沒當過老闆的你,真的真的不知道這個對老闆有多重要,老闆也是人,他也需要安全感。我說句實話,你們看看,現在除了互聯網行業,其他有多少行業是 員工持公司股權,期權的。程序員很重要,沒有程序員,就沒有產品,但是程序員只需要對這個產品的質量負責,程序員不需要對這個產品的市場負責啊。產品到商品,是一個多麼大的鴻溝,能把產品賣出錢遠遠比做一個產品更加難,更具有風險。
我的看法是:
1,程序員這個崗位只是一個高收入的職業,對比對象是其他職業,與公司融資額度,市值沒有半毛錢關係
2,創業公司給程序員期權,股份,真的是迫於無奈,創業公司的老闆更願意給高工資,但是好像是給不起。
3,現在創業哪有那麼好乾的,有錢不一定要創業,發展點自己的興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好嗎?沒錢,沒錢創個毛線啊!
4,斗吧!任何時候都會有個行業站在風口浪尖,被大家討論消費,以前好像是 建築行業,說不定下一個是 互聯網行業 ,總要有個行業被大家消費嘛,不然活著有意思嘛!話說蓋房子和編程挺像的哈,都需要框架,都需要搬磚!


新浪微博上市了 你看我財富自由了嗎?圖樣啊。淘寶上市了,我以前同事也沒見財物自由的啊。

該畫網頁還是繼續畫咯。


實在缺錢得厲害或者實在不缺錢得厲害,處於這兩種狀態的話可以嘗試一下。
前者是破罐子破摔,光腳不怕穿鞋,以小博大。
後者是閑大了。

要不怎麼說小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呢。


簡短的回答:不值

長一點的回答:不值的原因是,如果你把你的期權因為公司成功而可能換成的財富,乘以公司成功的概率,從而得到預期的財富回報的話(expected return),你幾乎肯定更應該加入 BAT 穩穩噹噹的升值加薪。這類的計算我在網上看過很多例子了,就不在重複演算了。所以如果是因為財富回報而加入創業公司,是不值的。

實際上,按照這個思路,就不應該有人創業了。對每一個人來說,上面的演算結果差不多都指向一個穩定大公司光鮮的工作。所以我周圍這些從BAT、投行、諮詢公司、投資公司跳出來的人,他們如果繼續安穩的在原來光鮮高收入的工作做下去,年薪百萬乃至數百萬也是坐等就可以實現的事情。在 risk adjusted return 上肯定比創業划算多了。

不過人們創業,或者加入創業公司的考慮,當然並不僅僅是為了財務回報。

至於人們為什麼創業(或者加入創業公司),那就另一個回答了。不過我在閱讀排名第一的回答的時候,倒是有一點很意外。答主在考慮是否加入,以及是否離開那家創業公司的時候,似乎都沒有考慮一點:這個公司想要實現的願景,是否是你認同並且想要努力而實現之的?我覺得這幾乎應該是加入創業公司最壓倒性重要的原因。如果猶豫的是財富自由小富即安下一份工作工資x1.8能力高於崗位。。。那真心不必糾結。即使你最終創業(或加入創業公司),應該也不是這家公司所做的事情,因為它明顯更本沒有打動你。


我不是程序員,可能沒辦法很好的應對題主的回答,不過關於是否應該加入一家創業公司這點,我想還能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一年半之前加入今日頭條,這家公司創業公司相信很多人都應該有所了解,現在發展的很不錯。我進去的時候應該算是前50號員工,不過因為不是技術,也非什麼厲害的管理層,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員。所以獲得的期權並不是很多,總共只有5000股。
這5000股並不是一次性就能獲得,而是要通過做牛做馬工作滿5年才能獲得。在今日頭條待滿一年後,才開始給你期權。所以第一年是沒有的。之後四年的比例大概是15%、25%、25%、35%。
我去今日頭條的時候估值大概1億美金,現在資本市場對頭條的估值應該查不到有20億美金了,據傳頭條計劃在A股上市,如果傳聞是真的,按照A股這尿性估值200億人民幣肯定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不過,我還是選擇離開了。一點期權都沒有選擇拿
為什麼?
1、首先是工資待遇,頭條相對較差
在頭條工作月薪大概是7k,雖然會一直有漲幅,但幅度不高。我一年收入撐死10萬。但憑藉頭條的工作經歷,去外面找一份工作,大概找個月薪15k的工作不難,這一年就要比頭條多掙10萬元。5年就是50萬。5000股的期權被各種稀釋後,能不能值50萬,我是存在疑問的。而且去外面步入一個更大的舞台,我想4年我獲得的應該不止這麼多。
2、其次是4年時間實在太長
或許頭條發展確實不錯,估值也還可以,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這麼好的一個創業環境下,在一家企業做著最低級的工作長達4年時間,你可能會錯過很多機遇。這些機遇錯過了,很可能一輩子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從沒想過要一夜暴富,但人總得一輩子有所追求,至少得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錢有時真的不重要。所以如果有一家公司,給你兌換期權的時候,很不痛快建議別待了。
3、最後在這裡完全沒成長了
這個是我離開最重要的原因,頭條成長的速度太快,各種管理制度沒有跟上,又來了一群新浪、搜狐、網易的老油條,對業務完全不懂,整天指手畫腳,各種派系之間互相推搡,可以說屬於老員工的機會已經沒了。


如果你是剛畢業的程序員,那麼以下的內容是真命題。
如果你跳槽的時候工資不能翻倍,只有三種可能:
1. 你起薪非常高。
2. 你的能力還不足以跳槽。
3. 下家是渣渣。
無論這三種可能哪一種是真相,你都不應該跳槽。

最後,
大餅是用來畫的,不能吃的
大餅是用來畫的,不能吃的
大餅是用來畫的,不能吃的


不值得,太不值得了。

老王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老王的一個非常的鐵哥妹加入北京某互聯網公司,承諾有期權,條件是按月行權。但到老王這位朋友離職時,和公司CEO談期權變現的問題,CEO卻說,公司不回購期權。

靠,期權公司不回購,怎麼變現,這是典型的忽悠!

所以說,你要是看中期權加入這家公司了,說明你很傻,根本就不懂期權。

不過,老王建議,如果你真的很想加入該公司,就要明確:

1、期權的價格。公司給你期權的價格,是免費給的,還是有價格。

2、行權的條件。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行權。

3、如果中間離職,公司是否回購員工手中的期權,如何回購等。不過,如果公司沒有盈利,一定不會回購你手中的期權,因為投資協議裡面有明確規定,規定投資款不能用於期權回購等條款,這點一定要搞清楚,否則你會後悔的。

所以,就先搞明白這幾點就可以了,搞不明白,就不要加入或者就不要期權,要現金,現金才是最好的東西!


不值得....你一個擼代碼的,心思能有那些批人重?

股票,期權,在沒有價值的時候,給你多少都無所謂

在有了價值以後,能洗你多少,就洗你多少。你最後還要給他說聲謝謝。

所以,這種事情,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掙好當前能拿到手的錢最好,


1. 是

2. 沒人能準確回答你。因為取決於數量,誠信(是否兌現),和你打算套現時的價格


期權誠可貴,股份價更高,薪資翻兩番,二者皆可拋!


成熟後的職場人士,最好不要做自己不夠了解沒把握的事情。期權、創業公司背景、管理者的情況、初創公司發展路徑分錢方式、行業大趨勢市場……等等這些都應該有所了解,要冒險也不能一悶頭的扎進去,另外還得自己有核心資源。


期權就是畫餅,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購。
未上市公司的期權是不受法律承認和保護的,這是國內無良老闆拿來騙國內程序員的


相信期權的童鞋,醒醒吧?優酷、迅雷的事你們沒有聽說過嗎?本人曾在91金融呆過,CEO許澤瑋搜狐、新浪、浪淘金一路出來現在自己創業,公司員工沒有不被許澤瑋坑過的,不信,你搜索下「金融八卦女 顧映映 」,原來公司副總裁馮楊都被趕走了,何況你個寫代碼的,醒醒吧,騷年


推薦閱讀:

如何通俗地解釋期權的概念和特點?
研究衍生品的時候為什麼用幾何布朗運動來模擬股票價格的運行軌跡?
為什麼平值期權的時間價值最大?

TAG:創業公司 | 股權 | 程序員 | 期權 | 股票期權員工激勵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