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放下才能得到?
平時經常看到,似乎佛家和道家都有這樣的說法,只有放下你對某樣東西的慾望,不去渴求,才有可能得到它。
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如何操作?
比如很想升職加薪,只有放棄這個想法,才能得到?可以用平實的語言,可操作的例子解釋一下嗎?
瀉藥,舉個簡單的例子,呼吸,一呼一吸,一失一得。你說你想加薪,最簡單的來說你就要努力工作,加深學習,但是你努力工作學習,失去的是你平時和朋友出去喝酒玩耍的時間。不是說要你放棄你的想法,而是說你要得到某些東西你需要相應的失去某些東西。
謝題注邀。
我是簡潔的人,在這裡我也簡潔的回答問題。直指答案,不說廢話。
放下才能得到。總體上個人認為有兩重意思。
第一種,來源於老子。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七章裡面這樣說: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譯文: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而在第二十三章中: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譯文: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古時所謂「委曲便會保全」的話,怎麼會是空話呢?它實實在在能夠達到。
那為什麼放下才能得到呢??不爭怎麼別人不能與他爭呢?
在我看來,因為只有當你放下,正是因為這种放下才能讓你得到更多。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律是如此複雜,對於這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總結的方法道理在造物主的規律面前是錯誤的。你的放下:
1導致你在心態比其他人的更為平穩
2消除了你操作失誤的可能性。所謂的躁動還不如靜守。而很多人由於方法失誤,自己就淘汰了自己。歷史上這種例子太多。
3而放下之後,那你在不經意間往往就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
所以,道家是看起來消極,實則積極。看起來不問塵世,其實非常入世。
第二種,來自於佛家。
佛家更多的是一種哲理性的東西。
舉個例子:佛說,你賺錢為了什麼?你說為了快樂。佛又說,那麼你為何痛苦。只要你放棄了賺錢這種慾望,那麼你自然就快樂了。
理解佛家,你只要理解三句話,其他一切都很明白了。
1世界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2世界上所有你遭受的都是苦難。
3唯有成佛,才能逃脫苦難。
放下為什麼能得到?
在佛家看來,很多人都是在執著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他們的方向錯了。正確方向是悟,而不是執念,執著的最求。這有些像唯心主義。
你只有放下你努力追求的心,即所謂的求不得,你才能真正的得到想要的。例如你想追求快樂,那你的選擇不是你需要用那你賺來的錢去遊樂場,而是不去賺錢,自在的享受心靈自由快樂。
所以,佛家是看起來積極,實則消極。
第三種。
儒家裡面沒有這種說法。
儒家從本質上我個人認為是實現自己理想的方法論。講究的永恆的執著追求,從不放棄,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他講究,雖萬千人往矣,知其不可而為之。
儒家非常積極。
——————————————————————————————————————
很想升職加薪,只有放棄這個想法,才能得到?
核心觀點:這是道家的思想。
方法論:儒家的做法。
為什麼?
因為,在道家看來,你想升職加薪,就不可避免的在外在表現出來,表現出對老闆的要求。而老闆可能對的外在的這種功利的想法不滿。對你的方法是炒你魷魚,或者給你穿小鞋。
所以,你最好的做法就是藏拙,不去想加薪,努力工作。如果這樣的話,老闆說不定看到你努力工作的表現,可能自動給你加薪了。這就是道家的思想。
而儒家的做法呢?
儒家可沒有放下就是得到這種狗屁言語。你想加薪,只要你感覺你工作已經達到了要加薪的程度。那你就努力去跟老闆爭取。當然要注意自己的一套禮儀,即如何向老闆開口,要,仁、義、禮、智、信,溫、良、謙、恭、順。這完全是實踐的方法論一套。所以,儒家是真現實積極的。
這下,知道如何加薪了吧?
儒家和道家採取平衡。
完。
首先,你想要得到的東西必須是「正確的」,是符合道家佛家理論的,你按照它說的做才會得到。
前提都不存在,不要往下胡拉硬扯了。我講一點自己的理解吧。
1 對於個人來講,所有事情都會有個終結。
2 一個終結也意味著另一個的開端。
3 幾乎每件事情都會需要以其他事情為基礎。
比如小學學習123,學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轉向其他內容了,雖然數沒有學完。
一切剛剛夠用,然後就達成了主要目的,這個像是實用主義。
某一方面研究很深入,掌握了本質,以後用起來隨心所欲,如庖丁解牛,對最終目的幫助會更大。這種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如果想用最短的過程達到目的,就近似於投機取巧了。不穩定,長期也不能保證實現目的。
所以做一個計劃,需要知道終點和目的在哪裡,不然太容易迷失了。一朵花,一個人,甚至自然數中,都能讓一個人流連忘返。
而長期來看,如果採取投機主義,不追究本質和積累,是無法實現大的目的的。這需要暫時忘掉短期的目標,做能夠積累起來長期有用的事情。
聽過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匹馬和一隻鷹,想要環遊世界。馬發現環遊世界需要吃飽肚子,於是他先去磨坊里幹活,最後終其一身,都再未出過哪裡。鷹的志向很高遠,他凌萬里高空而開始翱翔,3天之後他餓死墜地,也一輩子也待在了那裡。
感覺自己以前像鷹,不切實際。現在快餓死,只希望不要完全的變成馬。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最先想到的是這二句。但並不是很貼切啦。
我個人理解來說,這裡要我們「放下」的和我們最終會「得到」的並不是同一事情。
就拿加薪這事來說,「放下」並不是要我們放棄加薪這個目標,放棄努力,而是「放下」一種心態,不要每天滿腦子想的都是職位,金錢等等,學會在努力工作賺錢的同時,要學會享受生活中其他的東西。 這是我從儒家角度理解。儒家,以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的思想為代表,表明儒家在宣揚天命論的同時也強調人事的作用,並且對傳統的天命鬼神有一定程度的懷疑。也就如我之前所說,按照儒家的思想來理解這句「放下才能得到」,就是要我們「盡人事」即該做的努力還是做,而至於能否得到,看命吧!這也就是現在大多數人為人處世的信條:不管怎麼說,該做的我都做,至於能否成功,就不要那麼緊張了看命隨緣唄!萬一最後還是沒成功,至少我們收穫了經歷~
佛家講的教義是彼岸的幸福,要人們將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任何一個活人都沒見過的異世界,一種虛幻的異己力量。所以自然會要求人們放棄追求現世的美好生活,承受現世的苦難。一心乞求來生,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不難看出,佛家是一種出世的思想,而儒家則是一種入世的思想。也就是為何現在儒家更能適應我們的社會發展需要。
道家我了解不是很多,僅局限於對老子的初步了解。由於老子是處於一個沒落的階級的立場,決定了其哲學態度只能向後看或者原地踏步。所以,老子如果生活在現在,一定不會做出要求「升職加薪」這類出格的事情,他如果作為一個職場人,應該是絕不遲到一分鐘,也絕不早到的一類人。所以,道家層面的「放下才能得到」的思想,是放下一切對新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嘗試,得到當下生活的安定。
本文摘自以前閱讀過的一篇散文,我覺得題主所說的放下才能得到可以理解為「捨得」,下文供參考。這屬於哲學類的問題,建議題主不要像套用物理公式一樣理解。
人生如苦禪,捨得悲歡顏!
——題記
看了老朋友黑寡婦寫的雜文《「偏偏」捨得》,仔細思想文章中的論述,感覺人生真就是行走在「捨不得」與「捨得」之間,我的思緒也因老朋友的一篇文章而在「捨不得」與「捨得」之間遊離。這讓我想起了徐志摩的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是緣,相聚時的歡顏。不得,緣盡,該分手時說分手。舍與得之間就是如此,讓人深思,讓人苦想。
捨得,最早出自《了凡四訓》。舍,古人寫作「猞」,即用手拿東西給人。得即得到。當「捨得」二字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奇怪的聯合片語的時候,古人創造的兩個微妙平等的漢字,暗示我們:舍,在得之前,先舍才能得。從那時起,它就成為一種精神、一種智慧、一種境界。「捨得」二字,在我國的語言中有著豐富的內涵。自己信佛,看過幾本佛典。佛教教義里有一條關於捨得的解釋是:「捨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捨得」。看完佛典後,給我最深的感觸是: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幾千年來,舍捨得得、得得舍舍就充滿在我們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演繹著諸多成功和失敗的故事。
從古至今,多少人把「捨得」二字詮釋得精彩至極。王昭君捨棄了錦衣玉食的宮廷生活,踏上了黃沙漫天的西域之路,得到了天下的一時太平與後世的無限讚美;祝英台捨棄了世間的一切繁華,化作一隻蝴蝶,卻得到了海枯石爛和天長地久的愛情;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後,捨棄了君王一時的尊嚴,卧薪嘗膽,經過十年的反思和歷練,他又重新奪回了天下……這些便是舍與得的精彩。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西方現代人際關係教育的奠基人卡耐基說:「我們在生活中獲得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身處何方,也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更不在於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而只在於我們的心靈所達到的境界。」捨得就是這樣的一種人生境界,它不是用現代世俗的金錢與地位來衡量的。
捨得,得舍,何得?很多人在絕境前才肯捨得某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珍貴,然而這些東西的主人認為最珍貴的東西,在別人看來可能一文不值。所以說,捨得是不能用物質來衡量的。文字愛好者漫遊互聯網,舍的是時間,得的是精神的愉悅。當然也有人舍的是時間,卻因心情不佳而影響了情緒,得到的卻是心的沉悶。所以,無論在舍與得之間,還要看自己的心緒是如何的?就如同人的心情可以決定季節變化是一個道理。行走於互聯網中,我捨去了很多時間,得到了許多朋友。當我們許多文友在互聯網交流的時候,那種一見如故的感覺,讓人真正體味到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心境。地球是一個圓,人與人的交往是一個緣,音同字不同的意思告訴我們,彼此應該珍惜這份緣。生活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網路中也是同樣的道理。這份緣來源於我們時間上的舍,而得到了人生情感世界中的緣。常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我們相逢於茫茫網海,這份情緣不值得珍惜嗎?人,這輩子有一份緣,是不容易的。有了這份緣,捨出自己的微笑,得到大家的關心與關愛,何樂不為?舍與得在網路中也有如此大的用處。( 文章閱讀網:中國散文網-經典散文詩歌精選,短篇文章閱讀網 )
人這一輩子只有兩個時候最輕鬆:一是出生時,赤條條而來,背著空簍子;一是死亡時,把簍子里的東西倒得乾乾淨淨,然後赤條條而去。這也就是戲詞中所唱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捨棄一樣我們捨不得的東西,或許我們會心痛乃至心碎,但那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永遠也得不到。相反獲得一樣我們心所想的東西,或許我們會興奮乃至欣狂,但那也無法說明我們就一定可以永遠佔有。很多現狀只是暫時的,既然目前我們沒有能力去解決與應付,那麼就算是想得再多也是無益,徒增憂鬱傷感。古人有云:「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雖然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相信命運這種東西,但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卻不得不屈服於命運。造化弄人,捨得間是痛並快樂著!
生活中最美麗的風景總是在遠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好的運氣和機遇可以獲得的。人事間的事情,總是沒有絕對完美的,該放棄的時候就應該果斷放棄的。正如歌中所唱的「就這樣忘了吧,該放就放,想也沒有用」一樣,對於已經結束的東西,要想挽回總是很艱難的,就算真的可以挽回又如何呢?《紅樓夢》中有副對聯寫的好: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說的多好,眼前沒路了,你就回來吧,為什麼還要捨不得放不下呢?別什麼都捨不得,看見天上的月亮老想摘下來,沒有那麼高的杆子。要放棄,要捨得!當一個人真正懂得了捨得二字的深刻內涵,多數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才會真正明白。明白了捨得之後,便不會於紅塵中看重名利。凡事都捨得了,還在乎名利嗎?當今流行一句話叫「神馬都是浮雲」,那當今社會中的什麼都是浮雲,何必再為一些「你的衣服不好看」、「你不如我」等雞毛蒜皮都算不上的小事而耿耿於懷呢?
捨得,是文化的精髓;捨得,是亘古的哲理;捨得,亦是隨心而生的生活禪學。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世,存於心間。天地間自然的萬物也在舍與得之間循環轉換演繹著舍與得。你看:鳴蟬捨棄了外殼,因而能自由高歌;壁虎捨棄了尾巴,因而能在危難之中保全生命;雄蜘蛛捨命求愛,因而得以繁衍後代。自然界弱小的動物以其超凡的智慧昭示我們:只有舍,才能得。所以說,捨得是一種精神,是一種領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是一種處世的哲學,更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于丹講的老子之道,不同的年齡段要有不同的取捨,捨得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獲大、舍妄歸真、舍虛由實」,如果能把自己心中的偏執、掛礙、煩惱、悲傷和迷妄都捨去,就能得到輕鬆和快樂!
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俗話說的好「不刮春風,不下秋雨」,實際就是舍和得的因果關係。現代人眼裡,「舍」就是付出、是貢獻、是投入;「得」是成果、是產出、是認同。事實上,舍,就是付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母親的「舍」來的地道、高尚和無私。母親的「舍」是不求「得」。得,就是回報。而母親不求回報。這就是境界。這個境界就是甘願用自己的付出,換來孩子的幸福。所以,「捨得」是一種哲學思想的體現,也是人生必然面對的一項選擇。因此,文壇大家賈平凹在《捨得》此寫道:「會活的人,或者是成功的人,其實是懂得這兩個字的: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平凹先生不愧是個參悟透了人生的奧妙與玄機的人。我不是平凹先生那樣的大家,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俗人,所以,我告訴自己:當我改變不了環境,我要試著改變自己;當我改變不了事實,我可以改變態度;當我改變不了過去,我可以改變現在;我不能控制他人,我可以掌握自己;我不能預測明天,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左右天氣,我可以改變心情;我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我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人生如苦禪,捨得悲歡顏!生命過往匆匆,人啊,總在舍與得之間徘徊,真實的人生就是這樣在舍與得之間擺渡。得與失,名與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凱撒大帝棺木外的雙手,向世人明確生命的價值。一切都是規律,到頭來,一場空。一切順其自然,一切吻合萬物生存之道。坦然對待生活中的擁有與失去,凡事看得淡泊一點兒,會讓自己的生活輕鬆愉快。所以,捨得舍的,有舍才有得。看淡生活,心平氣和。就像徐志摩的那首詩里的一句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需要的上帝都會加之於你。有些東西本不屬於你,你不要貪婪地去索取。因為本不屬於你的東西,你拚命去追求得到了,你會發現這東西對你百害而無一利,得不償失。如果你放下了不屬於你的東西,走屬於自己的道路,你就會得到更多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東西,你就會成為更好的人。道理顯而易見,兩個女孩,一個美艷漂亮,一個普普通通,你喜歡上前者,苦苦追求,終於到手,與美女成家後,發現她家務不會,賺錢不會,還會浪費錢,債台高築,最後不歡而散,。普普通通的女孩原本喜歡你,卻嫁做人婦,勤儉持家,和一個不如自己的男人過著美滿的生活。如果早知道這樣你就會選擇放下自己的執著,選擇把握屬於自己的幸福。
推薦閱讀:
※憤怒的本質是不理解?
※INTJ一定高冷嗎?
※情商太低不會說話怎麼辦?
※為什麼過年人越多越難過?
※清醒夢(lucid dream)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生理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