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來主義》里,魯迅為什麼要罵梅蘭芳出國表演?
中國的優秀藝術家出國表演,不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嗎?這有什麼不好?梅蘭芳老先生是中國傳統戲劇很優秀的表演家,為什麼要罵他呢?
《拿來主義》里那段話是這樣: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裡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係,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這確實是在黑,因為從後文來看魯迅對這個「送去主義」是持嘲諷態度的。認為「送去」是一種媚外行為,和「送來」之間是主子奴才關係。
這個「顯出一點進步」是在說反話,並不是在誇,而是說這個送去主義越來越跪舔了。
1.為什麼批判送去主義?
魯迅舊學功底很深,但是他是新文化運動中的重要人物。
魯迅認為,中國的舊文化是無法與外來的新文化相比的。送去主義只是在自詡大度、豐富,那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魯迅逮誰黑誰。他不是黑梅蘭芳,而是黑整個的京劇。
魯迅不是針對梅蘭芳,魯迅是說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魯迅寫的《論照相之類》,各種高級黑:
至於近十年北京的事,可是略有所知了,無非其人闊,則其像放大,其人「下野」,則其像不見,比電光自然永久得多。倘若白晝明燭,要在北京城內尋求一張不像那些闊人似的縮小放大掛起掛倒的照相,則據鄙陋所知,實在只有一位梅蘭芳君。而該君的麻姑一般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也確乎比那些縮小放大掛起掛倒的東西標緻,即此就足以證明中國人實有審美的眼睛,其一面又放大挺胸凸肚的照相者,蓋出於不得已。
我在先只讀過《紅樓夢》,沒有看見「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時候,是萬料不到黛玉的眼睛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為她該是一副瘦削的癆病臉,現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個麻姑。然而只要一看那些繼起的模仿者們的擬天女照相,都像小孩子穿了新衣服,拘束得怪可憐的苦相,也就會立刻悟出梅蘭芳君之所以永久之故了,其眼睛和嘴唇,蓋出於不得已,即此也就足以證明中國人實有審美的眼睛。
……
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的藝術是男人扮女人。
異性大抵相愛。太監只能使別人放心,決沒有人愛他,因為他是無性了,——假使我用了這「無」字還不算什麼語病。然而也就可見雖然最難放心,但是最可貴的是男人扮女人了,因為從兩性看來,都近於異性,男人看見「扮女人」,女人看見「男人扮」,所以這就永遠掛在照相館的玻璃窗里,掛在國民的心中。外國沒有這樣的完全的藝術家,所以只好任憑那些捏錘鑿,調采色,弄墨水的人們跋扈。
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藝術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還有《略論梅蘭芳及其它》,殺父之仇不過如此。
(上):
……
後來有名的梅蘭芳可就和他不同了。梅蘭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是俗人的寵兒,這就使士大夫敢於下手了。士大夫是常要奪取民間的東西的,將竹枝詞改成文言,將「小家碧玉」作為姨太太,但一沾著他們的手,這東西也就跟著他們滅亡。他們將他從俗眾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來。教他用多數人聽不懂的話,緩緩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戲的,這時卻成了戲為他而做,凡有新編的劇本,都只為了梅蘭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蘭芳。雅是雅了,但多數人看不懂,不要看,還覺得自己不配看了。
士大夫們也在日見其消沉,梅蘭芳近來頗有些冷落。
因為他是旦角,年紀一大,勢必至於冷落的嗎?不是的,老十三旦七十歲了,一登台,滿座還是喝采。為什麼呢?就因為他沒有被士大夫據為己有,罩進玻璃罩。
名聲的起滅,也如光的起滅一樣,起的時候,從近到遠,滅的時候,遠處倒還留著餘光。梅蘭芳的游日,游美,其實已不是光的發揚,而是光在中國的收斂。他竟沒有想到從玻璃罩里跳出,所以這樣的搬出去,還是這樣的搬回來。
他未經士大夫幫忙時候所做的戲,自然是俗的,甚至於猥下,骯髒,但是潑剌,有生氣。待到化為「天女」,高貴了,然而從此死板板,矜持得可憐。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數人是倒不如看一個漂亮活動的村女的,她和我們相近。
然而梅蘭芳對記者說,還要將別的劇本改得雅一些。
魯迅寫文章經常提到梅蘭芳,都是些「今天一不小心在留聲機里聽到了梅蘭芳,感覺渾身難受」之類的。那種感情很奇怪,就好像梅蘭芳代表曲目是《我的滑板鞋》一樣。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裡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係,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真沒看出來在罵梅蘭芳……
非要說是批判了啥,不如說是批判把「梅蘭芳的演出藝術」送去蘇聯「以促進象徵主義」這種硬把倆概念捏一起說事的行為……
魯迅的名言「直面慘淡的人生」。
魯迅生活的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是個誰見誰欺負的落後國家。知識分子急於救亡圖存,國民憤怒無奈屈膝自卑。你只要把你代入到現在某個不知名的落後的貧窮孱弱的國家就可以理解了,那是一個急於證明自己能行的國家與民族。
而在當時出口文化,魯迅看得很清楚,這是中國人的自卑心態試圖乞求高貴的歐洲文明能夠垂青認可,但這個情況在當時弱肉強食的國際形勢下並沒有什麼意義。魯迅對人的期待從來都是自強,而不是接受施捨,也不懷有僥倖。在現在中國有實力了,國際環境比較和平了,這種情況下被他人欣賞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欣賞。而在二十世紀初的環境,誰有空欣賞一個貧弱國家的古老的藝術?就算是現在,多少人會去欣賞那些落後的並且看不出進取的人們的文化呢?
魯迅批判這些也很明顯,這是符合他一貫的主張的。要自救要自省要自強,不要自我安慰自我麻醉。
他們這撥五四運動的文化倡導者,其實是第一批將中國當時的流行文化,歸為「傳統」「守舊」文化的人。一直到現在,很多人先入為主的討厭京劇鼓曲,就是受他們影響。
拋卻這一點,魯迅其實說的對。文化輸出,從來都不能是「送去」。
很多讀者在讀西遊記時,都在奇怪:為何佛祖不把真經送上東土,或者叫孫悟空筋斗雲打來回搬取真經,為何要讓東土派人,歷盡磨難去取這幾本經書。
上趕著不是買賣,這是自古到今不變的真理。仔細讀文章,出國表演只是個引子,其實批評的是國人自以為「文化輸出」的夜郎心態。
2010年,朝鮮的血海歌劇團訪華,唱《紅樓夢》,我去國家大劇院聽了,到後來睡著了。朝鮮人唱的是我看過的《紅樓夢》,結果我睡著了。老毛子聽梅蘭芳,不管啥曲目,反正總不能是《戈東諾夫》之類的,能有啥效果真是可想而知。目測魯迅罵的就是這種事情。
唉。這個問題呢。作為一個半職業研究迅哥的,但是今年又鬼使神差地迷戀張國榮,所以論照相之類裡面,關於梅蘭芳,尤其是男人扮女人的諷刺,我是很分裂的。最近,還真研究了一下魯迅為啥如此不待見梅蘭芳。首先,以上答案中說的梅蘭芳作為京劇被精英化的象徵,魯迅不喜歡,這是成立的。還有就是針對"男旦"本身,魯迅這個人是信"進化論",而且他信的"進化論"十分複雜,有嚴重的尼采痕迹。在這種所謂的"精神進化"的譜系中,男性變得女性化是退化的表現。(別問為什麼,腦洞如此)尼采大爺就是這麼看得。魯迅多少也是認同的,他老人家本來就覺得中國人精神岌岌可危,而且一貫偏"陰性",世人又如此捧梅蘭芳,他是肯定要諷刺的。(當然這絕對不代表他歧視女性,五四那一代知識分子真的是天朝幾千年歷史上最尊重女性的了,因為基本都早年喪父)。
(拿日本人的庚子退款)"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的徐悲鴻不是被黑的更慘,XD.
不過魯迅一直對於中國傳統戲劇的男扮女極度的看不上,對於民間藝術的貴族化極度不爽,梅蘭芳也就是作為京劇貴族化的代表三天兩頭被魯迅拖出去躺槍而已.
魯迅生前出版的所有的書,我都看過。列出來,其實也沒多少,所以,如果有人說我裝逼,我是不承認的。而且他並沒有創作長篇小說,刷魯迅,並不需要大塊時間。他寫的文章,比某些網站上又臭又長的文字,水平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所以我只是覺得,有些人連這點閱讀量都沒有卻成天刷知乎,也真是圖樣圖森破,sometime奶衣服。
至於說這些回答裡面的各种放毒,我也是十分樂意見到知乎用戶中招的。如果我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把所有錯誤都指出來,這就等於是增加了這個網站的公信力,並且,有可能會吸引真正優秀的用戶到知乎。但是現在的狀況是,知乎有效地篩選出來了一堆其實根本不值得挽救的人,這些人本來就完全沒有可能為民族做出貢獻為人類做出貢獻。那麼,這些被知乎刷機的腦袋,中病毒中木馬,越多越好,這樣子呢,知乎這種一屁股坐到歷史潮流的對立面的幾乎是專門用來引導輿論的反動網站才能趁早臭掉。知乎給你們挖個火坑,我說不要往裡面跳,有用嗎?沒用滴。那怎麼都是死,晚死不如早死,早死早超生。
其實我本來是想說一些關於魯迅的心得,然而我想了想,還是算了。至於說這個問題底下的回答裡面的各種胡說八道。。。你們開心就好
就像熊貓,送去的,別人看不起。
租金高還有一堆附加條件的,搶著要。
你根本就不知道魯大師有多麼不喜歡京劇,還有他主要罵的是「拿來主義」,其次是某些國人看到京劇出國表演就以為民族復興那種瞎高興。
這篇文章主要並不是罵梅蘭芳,而且說俄羅斯搞象徵主義你找梅蘭芳有個卵用
梅蘭芳與魯迅先生有類似於宿敵的關係
魯迅先生很瞧不起男子扮女相唱戲
正巧梅蘭芳博士就是干這個的
於是當時只要梅蘭芳博士有了什麼動靜上報了 第二天幾乎都會有魯迅先生對其猛烈的抨擊…
最後魯迅先生去世 梅蘭芳拒絕參加葬禮
所以這篇文章又間接抒發了一次魯迅先生對於梅博士的鄙視之情。。。。
我的看法跟上面很多人差不多 就是認為魯迅不喜歡這一種傳統文化的代表。ps:想知道魯迅怎麼看待他家鄉的越劇?
魯迅先生的批判並非針對某一個人,而是一類人一類現象,那些個人,個別現象只是靶子而已,今天是梅蘭芳明天就可能是別的誰,魯迅是不管他是誰的,只是就事論事而不是個人攻擊,就好比《記念劉和珍君》中對楊蔭榆的批判一樣,很多人覺得魯迅把一個人的名聲徹底搞臭了,但是未必如此。
因為魯迅只是在批判那個靶子,至於靶子上是誰他是不關注的,畢竟他是是寫雜文並不是在給這些人寫傳罷了。
他和梅蘭芳之間本生就有著非比尋常的關係,互相看對方不爽,寫梅蘭芳更是批評中國的送去主義
魯老爺子可能是老覺得那時的中國人骨頭軟,所以特別討厭男士嫵媚,或叫娘娘腔。而男旦就女性了極致,這肯定讓他老人家極其不快。因此,逮誰罵誰,可憐的梅大師不過是躺著中槍。
好象現在的很多男士也多少陰柔一些,不是百分之九十的中國男人都怕老婆嘛,其實是真的疼媳婦的表現。而且這二年小鮮肉流行,特別鮮的更多少有點女性化的痕迹,進而形成一種時尚。
與魯迅有過接觸的人,多少都被魯迅攻擊過。
既然魯迅罵了梅蘭芳,那必定是梅蘭芳錯了。
即使梅蘭芳沒錯,那魯迅也是出於好意的罵梅蘭芳,是站在喚醒民族的高度上來罵的。
像什麼蔡元培林語堂梁實秋胡適章士釗楊蔭榆顧頡剛梅蘭芳之流,在魯迅這個偉大的戰士面前,連蒼蠅和蟲豸都稱不上。
魯迅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魯迅,你今天又噴誰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噴別人了!」魯迅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噴梅蘭芳了。」魯迅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噴京劇,不能算噴……噴!……戰士的事,能算噴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我以我血薦軒轅」,什麼「民族魂」之類,什麼「喚醒民眾」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迅哥兒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迅哥兒,你今天又偷窺女人洗澡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窺了!」迅哥兒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窺弟媳洗澡,被你弟弟趕出家門了。」迅哥兒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窺浴,不能算偷窺……偷窺!……戰士的事,能算偷窺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橫眉冷對千夫指」,什麼「中國歷史都是吃人的」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1.魯迅說的 不一定就是對的;2.魯迅畢竟也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3.京劇、歌劇,各有優劣!
4.相對於電影,肯定普及起來有難度!(魯迅,不懂京劇而已!)
整個五四都是崇洋媚外,否定中國文化!
其實這也沒錯,沒有國際經濟、政治地位,潛意識裡低人一等是可以理解的吧!
推薦閱讀:
※魯迅的《葯》裡面的花環有什麼深意么?
※為什麼會有人理解顧城砍死妻子後自縊身亡的極端行為?
※你看過最美的寫雪的句子?
※《西遊記》中有哪些妖怪著裝最有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