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類似問題:

《水滸傳》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西遊記》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紅樓夢》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梁寬、趙衢立在城上,大罵馬超;將馬超妻楊氏從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屍首來;又將馬超幼子三人,並至親十餘口,都從城上一刀一個,剁將下來。超氣噎塞胸,幾乎墜下馬來。

錦衣馬超,在五虎上將中,戲份不少,但他自從歸降劉備之後,似乎就沒說過幾句話。自己的至親之人,被背叛自己的部下從城樓上一個一個砍下來,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三國裡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不少,但大多都是通過間接消息得知的,真正這樣眼睜睜看著的,真的不多。

馬超的前半生,可謂是光輝而作死的前半生。坑爹坑友軍、坑上司坑下屬,興風作浪鬧騰得舉世皆知,他雖然不是做主公的材料,可從來都沒有屈居人下的心。

但是,他還是降了劉備。

自馬超降了劉備之後,演義里,他只是安安穩穩地受諸葛亮指揮,指哪兒打哪兒,自己也沒存任何小心眼兒。後來,更是隻字未提,連他的死,都是諸葛亮轉述的。

演義最後提到他,是第九十二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說孔明率兵前至沔陽,經過馬超墳墓,乃令其弟馬岱掛孝,孔明親自祭之。

其實馬超對劉備諸葛亮,估計是真的沒什麼深厚感情的。父兄遇難,地盤人馬被打沒了,妻子慘遭橫禍,宗族亦受牽連。他累了,也心灰意冷了,再也沒力氣作了,不如就此找個靠山,安安穩穩過日子吧。

再看看馬超第一次出場——

只見一位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原來那將即馬騰之子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歲,英勇無敵。

那時的意氣風發錦馬超,初生牛犢無畏天地,何曾料到最後的凄涼結局。一聲嘆息。


摘自自己之前的回答:《三國演義》里有哪些不易發現卻很打動人的小細節? - 林為珮的回答


最悲不過秋風五丈原,央視版三國的諸葛亮是唐國強老師,看那英姿勃發之俊才已是兩鬢斑白,滿目含淚,嘆的仍然是愧對先帝之託,千古之下,誰人不悲?

但是蜀漢丞相悲,大漢丞相不悲?

「設使天下無孤,不知道幾人稱孤,幾人道寡」
不知道可愛的阿瞞到底怎麼想,終其一生,仍未篡漢,反而為大漢東征西討,隱隱有中興之像。

誰成想曹丕篡漢自立,急匆匆做的頭幾件事不是鞏固羽翼,而是先謀劃著對付自己的兄弟。
一母同胞的曹熊,不敢來奔喪,曹丕派一介使臣逼死了。
曹子建七步成詩,步步泣血,句句誅心。
曹彰黃須虎將,曹魏柱石,明明帶兵在外,卻主動交了兵權,然後被親兄弟用最毒的心計毒死了。

可笑的是,翦除了這許多豆萁, 三代之後最後還是被司馬家一鍋端,也不知道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昔日桃園結義時,劉關張三人恨無馬匹可乘。

「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

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夥伴
當,趕一群馬,投莊上來。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來二客乃中山大
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每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而回。玄德請二人到庄,置酒管待,
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
資器用。

  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
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

中山大商蘇雙,張世平,全書中只出現這一回,資英雄於困難之時。

後來玄德公稱王稱帝,關張封上將,直至駕崩白帝,都不曾見這兩個大商來討個一官半爵。
若不是時代風骨,多半是流落敗亡在亂世中了。


延奮趕二十餘里方回。


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孔明秋風五丈原一回:

於是孔明吐血數口,卧於床上,乃與魏延曰:「此是司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來探視虛實也。汝可急出。」
魏延遂上馬,引兵殺出寨時,夏侯霸見了魏延,慌忙引兵而退。
延奮趕二十餘里方回。

可能是建功,可能是贖罪,可能是忠事,可能是上心,更可能是不希望他的丞相受到驚擾。

但他做夢也想不到,在這段期間,他的丞相對楊儀做了些什麼安排。


將軍百戰身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演義中只有兩人面如重棗,一個字文長,一個字雲長。

演義中只有兩人目若朗星,一個字文長,一個字文遠。

說老羅不是故意的,我不信。


給魏延翻案是三國論壇十五年前流行的活動,沒趣味炒冷飯,

但想到「可悲的細節」,總會想起他奮趕的這二十餘里。

====資源分享====

有不少朋友似乎沒有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的電子書,我給一個txt版,該txt是我2009年從錢建文版《三國志通俗演義》exe文件中提取製作的:

http://share.427studio.net/jiajing.txt

再給一個黃正甫本(瀏覽器上如果是亂碼,下載看就行了):

http://share.427studio.net/huang.txt

好想看葉逢春本啊……但我沒有。

李評本: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21/he21_03536/

毛本和毛評本太好找了吧,不贅。


====

我的更多演義回答:新三遺夢 - 收藏夾 - 知乎


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衣帶詔。

董承受獻帝密詔,召集劉備馬騰等人密謀殺曹,最後以失敗告終。其中最悲情的人物,便是吉平了。

~~~~~~~~~~~~~以下為原文~~~~~~~~~~~~~~~
吉平大罵:「曹操逆賊!」

操(曹操)指謂承(董承)曰:「此人曾攀下王子服等四人,吾已拿下廷尉。尚有一人,未曾捉獲。」因問平曰:「誰使汝來葯我?可速招出!」


平曰:「天使我來殺逆賊!」操怒教打。身上無容刑之處。承在座視之,心如刀割。操又問平曰:「你原有十指,今如何只有九指?」


平曰:「嚼以為誓,誓殺國賊!」


操教取刀來,就階下截去其九指,曰:「一發截了,教你為誓!」


平曰:「尚有口可以吞賊,有舌可以罵賊!」


操令割其舌。


平曰:「且勿動手。吾今熬刑不過,只得供招。可釋吾縛。」操曰:「釋之何礙?」遂命解其縛。


平起身望闕拜曰:「臣不能為國家除賊,乃天數也!」拜畢,撞階而死。


操令分其肢體號令。時建安五年正月也。


史官有詩曰:「漢朝無起色,醫國有稱平;立誓除奸黨,捐軀報聖明。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十指淋漓處,千秋仰異名。」

~~~~~~~~~~~~~~~~~~~~~~~~~~~~~~~~~


小時候看老版三國電視劇,有數個片段看得泛淚。一為吉平之死,二為郭嘉遺計定遼東,三為沮綬寧死不降,四不為悲情,而是袁紹的一句話:

「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秋風五丈原裡面,丞相彌留之際,想起年輕時候的金戈鐵馬,幻想劉禪在大殿上接受曹睿孫權的投降,然而突然間,大殿上人都沒了,原來是南柯一夢,那段畫面配上卧龍吟的音樂真是讓人忍不住哭。

此時姜維和其他大臣一直在叫 丞相 丞相

想起來年輕時候跟隨先帝馳騁疆場的畫面

閉上眼睛 已經出現幻覺了

幻想中劉禪志得意滿的走上大殿

殿下孫權和曹睿正在叩拜 顯然這時候天下已經平定了

劉禪此時還是那麼志得意滿

丞相眼中充滿了自豪 應該是報答了先帝的囑託 無愧於心吧

然而抬頭看時....

大殿空無一人

原來竟是南柯一夢啊

這種彷徨


劉備生命里的四個女人,最晚出現的那個陪他走完了最後的路。
甘糜二夫人跟著劉備漂泊千里,甘夫人在荊州辭世,其時劉備剛剛得勢。
糜夫人的死更早一些。

(趙)雲插劍提槍,復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雲並無半點退心,只顧往來尋覓;但逢百姓,便問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著孩兒,左腿上著了槍,行走不得,只在前面牆缺內坐地。"

趙雲聽了,連忙追尋。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牆,糜夫人抱著阿斗,坐於牆下枯井之傍啼哭。雲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雲曰:"夫人受難,雲之罪也。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雲自步行死戰,保夫人透出重圍。"糜夫人曰:"不可!將軍豈可無馬!此子全賴將軍保護。妾已重傷,死何足惜!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為累也。"雲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糜夫人曰:"妾身委實難去。休得兩誤。"乃將阿斗遞與趙雲曰:"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趙雲三回五次請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四邊喊聲又起。雲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奈何?"糜夫人乃棄阿斗於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為了保全孩子,為了不連累趙雲,為了斷了趙雲的後顧之憂,糜夫人投井而死。

阿斗不是糜夫人生的。

孫夫人和劉備原是政治聯姻,年齡差距巨大。劉備喪偶新娶,兩人恩愛情篤,孫夫人為了他拋別母兄,移居荊州。後來聯盟破裂,劉夫人被誆回江東,兩下斷了來往。

自此,孫夫人再無音訊。

劉備取了益州,劉備得了漢中,劉備稱了皇帝……他最輝煌最得意的時候,她都沒有看到。

他娶了新婦。

劉備伐吳的時候,她心裡的感情天平會傾向哪一方呢?

應該很掙扎吧。

劉備兵敗夷陵,大半生的夢想破滅了。

時孫夫人在吳,聞猇亭兵敗,訛傳先主死於軍中,遂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後人立廟江濱,號曰梟姬祠。尚論者作詩嘆之曰:「先主兵歸白帝城,夫人聞難獨捐生。至今江畔遺碑在,猶著千秋烈女名。」

最後出現的那個女人,他的皇后,是個孀婦。
人生大概就是這樣吧,出現的時間剛好,才可以一起廝守到老。
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吳皇后。
甘皇后。


操問曰:「汝有何言?」
順不答。操怒命斬之。
這是這位將軍的最後一幕。
不說今日有死而已的豪邁之語
不談忠臣不侍二主的決絕之言
我只做將軍該做的事
死亡也是其中之一
這就是高順,一個不可多得的將軍
可悲的是跟錯了主公,不得善終。
更可悲的是三國演義中只有寥寥數筆, 使他鮮為人知。
---------------------------------------------------------------------------------------------------------------------------------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出自王粲《英雄記》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不知道大家看書到最後時,有沒有注意結尾的詩。

我覺得結尾的詩不比開頭的臨江仙差。但受到的關注遠不比臨江仙。

最後兩句讀起來確有惆悵和悲傷。

附全詩: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

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

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

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

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

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

張邈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

陶謙張綉公孫瓚,各逞雄才佔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

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貔貅鎮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

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

南陽三顧情何深,卧龍一見分寰宇。

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王圖在天府。

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託孤堪痛楚。

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只手將天補。

何期曆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

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

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廖化。

廖化第一次登場時很有現在影視劇里草寇英雄的影子:落草為寇卻深明大義,身為山賊卻心繫家國。誤抓了大漢後裔的妻室二話不說將其送還;相隨多年的同伴出言不遜,當即斬首向關羽謝罪。這裡廖化是有心跟關羽混的,但關羽沒答應,他只好重回山谷,做他的亂世英雄。

後來廖化終於如願投靠蜀漢,成了關羽副將。北伐之時,他又被任命為運糧左軍領兵使。這些年裡,那麼多當今街巷中仍在傳唱的經典,千里走單騎、火燒新野、赤壁之戰、破漢中、水淹七軍,這些都和他沒什麼關係,廖化永遠是邊緣的小角色,默默於風雲變幻之中。

歷次北伐,老一輩甚至同輩的將星接連隕落,廖化卻活了下來。再後來,六出祁山,追擊司馬懿,奪其頭盔一個。不知道這次機會他等了多久,碌碌多年終於立下大功,這一定是這位老將一生最光榮的時刻吧。

到姜維上位,大蜀國日漸沒落,廖化終於當上了先鋒,可惜,再沒有五虎將,再沒有那麼多的豪傑梟雄,剩他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將,什麼都做不了。

這個男人,參加過黃巾起義,經歷過天下三分,目睹了蜀國步入輝煌,又伴隨它走到毀滅。西蜀亡國後,他「稱病不朝」,病死於前往洛陽的途中。他幾乎經歷了整個三國,看盡了這個時代的繁華與滄桑。

結果後世提到他,只有一句嘲諷:「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PS:評論區有人指正我這古話理解得不對,「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原意為集體中新人不足,只得以老幹部作為中堅力量,對廖化個人並無批判或嘲諷的意味。
在這裡感謝大家斧正。個人感覺這詞語用錯得挺普遍的,這個回答就給各位知友留作指正吧。
再次感謝大家的評論。


當屬五丈原前,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丞相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第一次讀到這哭了。)


劉諶。畢竟蜀漢到最後,有血性的也不多了。一個懦弱無能的劉禪,竟然生了一個這麼骨氣的兒子。

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

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

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

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


張世平與蘇雙,兩個初期資助桃園三兄弟的商人
雌雄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都是用他們送的鑌鐵打造的
之後書中再無他們的記載
估計在督郵事件之後他們就與劉備失聯了,日後劉備飛黃騰達也沒他們什麼好處,說不定還會因為資助劉備而被曹操報復
這筆生意虧大了

倒霉的諸葛家族,本來在三國都有自己人(魏有諸葛誕,蜀有諸葛亮,吳有諸葛瑾),最後無論哪國統一,家族裡都能出開國功臣
沒想到最後統一的不是其中任何一國,族人也多死於非命

再補充一個
面對強敵華雄
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袁紹保護下屬,而韓馥卻把上將賣了


懷才不遇,是許多人最大的悲情,
然而荀彧的遭遇告訴我們:當你窮極一生、傾注所有,將曾經的知遇之人送上了事業的頂峰,卻發現他已經走上了與自己背道而馳的道路——這才是天才最大的悲情。

《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曹操想加魏公,加九錫 。
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聞言,勃然變色。董昭曰:「豈可以一人而阻眾望?」遂上表請尊操為魏公,加九錫。荀彧嘆曰:「吾不想今日見此事!」操聞,深恨之,以為不助己也。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興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彧已知操有殺己之心,託病止於壽春。忽曹操使人送飲食一盒至。盒上有操親筆封記。開盒視之,並無一物。彧會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歲。後人有詩嘆曰:「文若才華天下聞,可憐失足在權門。後人休把留侯比,臨沒無顏見漢君。」其子荀惲,發哀書報曹操。操甚懊悔,命厚葬之,謚曰敬侯。

這一句嘆,吾不想今日見此事,在那麼多壓力面前,是有多不容易,是有多悲哀,是有多無奈!

荀彧號稱王佐之才,對外策略,居中運作能力,富國強兵,舉薦人才。後世世人對其尊重無比。可以說荀彧的能力強的令人難以置信。說實在的,在正統三國志中,荀彧作為魏國第一謀士,絕對無人反駁。然而,當他傾盡所有的能力,卻發現已經丟失了初衷。這是讓人難以抑制的悲哀。也是無法彌補的悲痛。

當年初中時代,喜歡郭嘉,喜歡賈詡。慢慢的卻發現,真正的能力並不是波濤拍岸,也不是縱橫萬千,而是能夠潤物細無聲,能夠長久默默的堅持自己的理想。

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說一個不是細節的地方:諸葛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

此前我總覺得之所以這裡渲染得這麼悲劇,因為作品基調是尊劉抑曹的緣故。但我不是蜀漢粉,所以一直也覺得不過是歷史的進程而已,諸葛亮和姜維的忠義非常感人,但對蜀漢覆亡一事無法感同身受地痛心。

直到今年,我運氣非常差,遭遇到從出生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打擊。在最難過的時候,我曾經一個人在夜晚的街道上徘徊,一邊看月亮一邊哭著向我想像中的老天爺說話,諸葛丞相的話說就是「悠悠蒼天,何薄於我」。那時候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我很努力地工作學習生活,對周圍人都滿懷善意,為什麼我會遭到這麼多不幸?為什麼上天要如此待我?

後來再看94版《三國演義》,從上方谷開始,眼淚就一直沒停過。我不是為了蜀漢,而是真正理解諸葛和姜維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勇氣,以及「運去英雄不自由」的無力和悲愴。也因此,更加崇敬他們,因為我知道在曉得有「命運」這回事後仍舊去努力的人,有多勇敢、多堅韌。


卻說敗兵回到益州,報劉璋。璋大驚,閉門不出。人報城北馬超救兵到,劉璋方敢登城望之。見馬超、馬岱立於城下,大叫:「請劉季玉答話。」劉璋在城上問之。超在馬上以鞭指曰:「吾本領張魯兵來救益州,誰想張魯聽信楊松讒言,反欲害我。今已歸降劉皇叔。公可納士拜降,免致生靈受苦。如或執迷,吾先攻城矣!」劉璋驚得面如土色,氣倒於城上。眾官救醒。璋曰:「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開門投降,以救滿城百姓。」董和曰:「城中尚有兵三萬餘人;錢帛糧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劉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三年,血肉捐於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眾人聞之,皆墮淚。忽一人進曰:「主公之言,正合天意。」視之,乃巴西西充國人也,姓譙,名周,字允南。此人素曉天文。璋問之,周曰:「某夜觀乾象,見群星聚於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況一載之前,小兒謠云:若要吃新飯,須待先主來。此乃預兆。不可逆天道。」黃權、劉巴聞言皆大怒,欲斬之。劉璋擋住。忽報:「蜀郡太守許靖,逾城出降矣。」劉璋大哭歸府。

雖然被形容為「暗弱」、被群雄瞧不起、被許多部下背叛,劉季玉在存亡關頭想的還是蜀地百姓……
(當然也可能是由於他自身的懦弱)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董卓被殺:「百姓過者,莫不手擲其頭,足踐其屍。王允又命呂布同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至郿塢抄籍董卓家產、人口。」————第九回

九四版三國拍得更直接:

那一刻,長安百姓歡呼雀躍,以為苦難已經結束了。誰知道,苦難才剛剛開始。


魏滅蜀,得男女94萬,兵10.4萬

一方面,蜀國兵民比例如此之高,是因為處於亂世,弱勢的蜀國不得不實行嚴格的兵役,幾乎每五個男子就得有一人當兵,戰亂頻仍,民生多艱,可悲可嘆;另一方面,蜀國將相勞心費力,在維持兵力的同時又能防止內亂,甚至還對曹魏保持攻勢,可見諸葛亮治蜀手段之高明。然而幾乎押上全部國力,幾代人才,最終卻功敗垂成,諸葛亮、姜維兩代人都是當時英傑,功業終難成,遺憾千古,可悲可嘆。不論從英雄還是庶民角度,蜀國都是一出悲劇

另外感謝評論區同學的建議,已對之前表達不太清楚的地方做了修改
蜀國以一州之力,和優勢明顯的曹魏硬碰硬數十年,終究難以彌補國力和人才的差距
蜀國軍民已儘力,大廈將傾終究無力回天
諸葛姜維等含恨而終,理想終究敗給了現實
時也?命也?不得而知


推薦閱讀:

既然高鶚續的《紅樓夢》被那麼多人厭棄覺得嚴重違背原著為何如今世面流傳的《紅樓夢》全是以高鶚為結局的?
「買書前必看書評」,「不看書評不買書」,這樣做更能買到自己需要的書嗎?
「頭等艙旅客看書,公務艙旅客看雜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看報紙和電影、玩遊戲、聊天」的說法是真的嗎?
如何看待起點奇幻分類由熱門轉為冷門?
大家對魯迅的看法以及感覺是怎樣的?

TAG:閱讀 | 細節 | 名著 | 冷知識 | 三國演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