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買不起好設計」是真的嗎?
今天看了2014無印良品設計獎的作品欣賞: MUJI AWARD 04
發現很多設計師的設計都來源於窮人樸實的智慧, 可是樸實的窮人卻恰恰買不起這些設計。對於設計的初衷我突然開始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設計使人類更便捷的生活,可這種便捷卻只局限於富人。好的設計實現了以後似乎永遠無法廣泛推廣,我開始懷疑作為設計師的我,今後是否也買得起自己的設計。好的設計想要真正推廣到生活中,似乎只能把自己升華成人們對於生活方式的變革,是否這樣才能低成本,使用廣?現今來源於生活的設計,是否也能不分高低貴賤的應用於普通的生活中去?
你的桌上可能放著這樣的一套收納盒,它很便宜,很實用,可以自由組合,又很能裝東西。但它在變得這麼便宜和常用之前,它曾經是這樣的:
普通人的需求是「我要好用的收納盒」。
設計師把這種需求轉化為「長寬高比例合理,易於使用,尺寸成模數比例,便於組合。需要方便移動,但不能有突出的把手破壞外形。堆疊時,需要易於固定,避免滑落」。於是,便有了上面的MUJI高價收納盒。漸漸地,當這種概念為大家所接受,便又有了所有人都買得起的山寨款。
當樣子素凈的山寨款也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時,就會有人生產不同顏色、花紋、大小的衍生款。
還記得《穿普拉達的女王》里的那段話嗎?
「比如你挑了那件藍色的條紋毛衣,你以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認真的選出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藍色的也不是青綠色或琉璃色,實際上它是天藍色的,而你從沒搞清這個事實;而實際上你也不知道,從2002年Oscar de la Renta的發布會第一次出現了天藍色禮服,然後我記得,Yves Saint Laurent也隨之展示了天藍色的軍服系列,很快的,天藍色就出現在隨後的8個設計師的發布會裡,然後,它就風行於全世界各大高級賣場,最後大面積的流行到街頭,然後就看到你在廉價的賣場里買了它。事實上,這種天藍色,產生了上百萬美元的利潤和數不盡的工作機會,還有為之付出的難以計算的心血……你覺得你穿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以為你的選擇是在時尚產業之外,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你穿的衣服實際上就是這間屋子裡的人,替你選的,就是從這一堆玩意兒里。」
Miranda的話是在解釋,時尚如何從設計師的一個高級時裝作品,漸漸普及到每個普通人身上的。有些用品的發明可以自下而上,比如原始人學會鑽木取火;而今天,除了自發形成的用品,很多東西的出現是自上而下的。
設計師依靠他們敏銳的感知能力,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用最直截了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理念,在這一階段,他們的工作並非「普及」。
看著T台上的時裝,我們會驚嘆,這價值七位數的禮服根本沒辦法穿上街啊,裙子開叉都快高到大腿根了,V領深得肚臍都露出來了,帽子上亂七八糟的羽毛像鳥窩,誰買這玩意兒啊,太不接地氣了。
一年後,當你穿著淘寶上買的能露出漂亮鎖骨的V領打底衫,HM新款的高開叉包臀裙讓小腿曲線若隱若現,頭上款式簡約的草帽因恰到好處的幾根羽毛裝飾而顯得格外俏皮,你可曾想起這些時尚元素曾經出現在「窮人買不起,又不實用,又誇張」的T台禮服?
MUJI AWARD 04剛剛推出的時候,我朋友發給我看,跟我說你看這些奇葩的設計,他們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嗎?對,真的不是在開玩笑。
看看上面這個作品,不覺得超棒嗎?
上面這個,顯然不夠方便和便攜;
上面這個,又不夠舒適和美觀。
而MUJI的這個獲獎作品,概念簡單實用,成本也不會很高,也許有一天,當你坐在飛機上,機組人員就會像今天發毛毯、發眼罩、發襪套、發摺疊牙具一樣平常地,發給你一雙這樣的拖鞋。
記得在哪裡看過一篇文章,解釋博士生搞科研的意義,可能只是在那區分「已知」和「未知」的巨大的圓形邊緣,用力突破一個極其極其微小的「口子」。但就是這個小口子,能讓這個大圓的周長增加那麼一點點點點的長度。設計也如此。
作為概念的探索,也許看起來很可笑,不現實,太貴了,買不起。但此刻的設計,它的目標人群並非「普通消費者」。它們是在提供一種「改善的可能性」。然後,經過一代代設計師的各種腦洞大開,給它們進行改良和重新設計,最終決定它們的去向。
一些沒經過實踐考驗的設計就此消失,而一些具有持續生命力的設計保留了下來,以它們原始的形式,或者改頭換面讓你認不出來的形式,為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服務。非常感謝大家的贊同(&>^ω^&<)。
-
讓我這個整天都在寫設計品和接觸設計品的倫,嘗試性回答下吧。(但由於也不是專業的工業設計出身,可能說得並不完全準確。僅從個人感受出發。)
以下回答已排除掉設計者本身的趣味審美和文化背景,僅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我覺得很多人面對「設計」這兩個字多少有點誤解。
一說「設計」,我們最快的最可能想到的,是類似下面這些東西:
Normann Copenhagen Norm 03吊燈
正負零±0 香薰加濕器
ALESSI CREVASSE不鏽鋼花瓶
Alessi Birillo bathroom waste 垃圾桶
Alessi Scoiattolo 松鼠堅果夾
以上,是我糊B找的一些高上大的「好設計」,當然範圍不僅限於此,還有很多電子產品,包括建築等等我就不貼了,範圍太大了。
喏,上面這些東西的定價,必須是「窮人買不起的好設計「。
我想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初衷,是想糾正一下凡間對於設計的認知。
其實好的設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甚至沒人明確知曉這些東西是誰設計的,以及,它們的確是人人都買得起的好設計,但鮮有人會認為他們是設計,比如下面這些:
它們的確是設計啊!!!棒棒的工業設計!!!
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日用品都是好設計!!!都是!!!都是!!!
(誰曾正視他們的感受啊!?正視過的站出來,我給你點個贊!)
類似於這種「呆在我們的生活里卻沒有被正眼瞧過的東西「顯然是最成功的工業設計了,已經成功到成為了「必需品」啊啊啊啊,你敢說不好嗎?不好你不要用啊!!你倒試試看啊你!!!
你說你不用長這樣的,尼瑪難道你用的筷子是波浪形的嘛!!!
就算是「窮人買不起的好設計」也逃離不出「窮人買得起的好設計」的基礎造型啊!!!!
好設計窮人必須是買得起的好嘛。
-
各么,其實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去定義「好設計」。
我對好設計的定義是「先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再是美感」,但很多人的標準未必是這個,有的人需要」逼格「,有的需要」送出去屌炸天酷死你」,有的需要「叫凡人都看不懂」,有的則需要「老子就是有錢」......
根據不同人需求,就出現了不同的設計,包括不同價位的設計。
好吧,其實設計已經被說壞了,很多「好設計」是「奢侈品」與「藝術品」。希望大家把「是否是好設計」放到自己的生活與消費能力中去評估,因為,設計這個東西起初就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往上就是為了滿足個人審美的,再往上就算講究個人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精神世界的(這個程度是最難的)。
以上。說得不好別砸我。謝謝。
先給答案:「窮人買不起好設計嗎?」並非如此。
工業時代以前,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工業設計師(industrial designer),只有「工匠(carftsman)」。因為彼時的日常用品,大到馬車,小到刀叉,都是手工製作的,僅有少數是極小批量生產的。一個杯子,如果是木製的,基本是工匠找一塊木頭,然後用彼時較原始的加工工具將其切削成杯子的形狀。每一個杯子,都沉澱著工匠不小的「勞動結晶」。假設這個工匠是一位很偉大的藝術家,他每個小時的勞動結晶價值1000元,而他每天勞動10個小時,只能做1個杯子,那麼,每個杯子的價值,即便不算耗材費,光是「勞動結晶」,也要1萬元。1萬元買個杯子,算是奢侈品了吧。
換到今天,和工匠一樣偉大的設計師,每小時的勞動結晶價值也是1000元,他花費了100小時設計了一款杯子,勞動結晶價值10萬元,但是這杯子是用塑料注塑成型的,也就是你只要有了模具,可以一天生產成千上萬個塑料杯子,那麼,你生產了100萬個這樣的杯子,每個杯子上藝術家的「勞動結晶」只有1毛錢。
拋去材質給人帶來的質感享受,單純的評價形態設計,塑料杯子可能比木頭杯子的設計好很多很多,卻便宜很多很多。這就是工業時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大好處。
同樣的例子,大家可以考慮一下汽車。汽車的每一個部件都需要設計師和工程師長時間的設計開發,研發成本數以億計。但是由於產量巨大,平攤到每一輛車上的研發成本就只有一點點了。這樣,人們才能支付的起這樣一個設計精美的工業產品。
我們有時候在開模具之前做一輛「原型車」,可以花上數千萬元。這些「原型車」的製作方法,就是以工業時代以前的「工匠」方式做出來的,雖然工具比那個年代先進很多。你們感受一下。
《Objectified》這部講述工業設計師對設計理解的紀錄片里,有人提到:「擁有好的設計的產品不僅不應該是更貴的,還應該是更便宜的。因為設計師的一個任務就是做出更合理的設計,而合理很可能帶來成本的節約。」
仔細想一下,從古至今,「複製」能力的發現,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文明進程和生活細節。人類第一次複製食物的生長周期(種植+畜牧),第一次複製文字(印刷),第一次複製產品(工業化),第一次複製多媒體信息(信息化),都是如此。每一次「複製」,都造成了以往少數人才能享受的東西進入尋常百姓家,而原有的「非複製品」則逐漸變少,變成某種令人懷舊的「奢侈品」。同時,每一次「複製」,都讓某些「設計師」(廣義的,可以指科學家,作家,導演等等)的才華被更多普通人享用。
可是,既然如此,是什麼導致如今大部分好的設計貴到大部分人買不起呢?
有的時候是因為商業化。商人想賺錢,拿「設計」作為一個提升附加值的「噱頭」無疑很方便。實際上這個「附加值」也沒有付給設計師多少啊,都流到資本家的口袋了。題主提到的無印良品這個品牌我是很喜歡的,可惜在中國的價格定位完全背離了它的品牌價值。無印良品在日本的7-11便利店裡就有售,一些基本的小本子圓珠筆之類,好用又便宜(相對當地人收入來說),真的是設計師造福大眾的優秀案例。可惜在人均收入是日本1/n的中國,其價格反而要貴50%-100%,不太理解是進口稅的原因還是在華品牌定位的原因。
有的時候是因為設計師分不同的種類。有些設計師是玩樂主義的,不會考慮成本之類的東西,而是隨性而為,設計的作品主要以「我就是炫酷就是跟你們不一樣」為賣點,功能性和產量都很小,而設計師身價又很高,那麼自然他們的產品價格很高。像Philip Stark的設計,就是賣給「生活需要加點料」的有錢人的。當然,有時候我也會被某些這樣的設計打動呢。人確實是感性動物。
有的時候是設計師為了追求產品的最優化,選擇了較昂貴的材料或者加工工藝,導致了產品生產成本很高,相應的價格也會很高。這沒什麼錯,畢竟不同消費水平的人的需求不同。
還有的時候,是設計師依然在按照工業時代之前的「工匠」的方式做產品,那麼產品必然價格高昂,只能是奢侈品。我覺得也不錯,雖然奢侈,但是這是一種把產品做到極致的方式,我喜歡極致得可以稱為藝術品的產品,對我來說奢侈品的存在也是有意義的。
最根本的原因,我認為是,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好的設計(服務),都是服務於消費能力高(擁有資源多)的階層的。多少設計師對大牌的時裝公司趨之若鶩,但是有幾個會去思考如何設計一款又便宜,又耐穿,又冬暖夏涼的功能性衣服給貧困山區的小朋友?多少建築師願意為房地產開發商打工,而不會去關心一下農村小學的新校舍建設?一百年來,那麼多設計師設計了那麼多把有名的椅子,為什麼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坐著非常不舒服的椅子,導致身體受到傷害?
至於這個世界為什麼這個樣子,就是另一個話題了,就此打住吧。好設計是否要足夠便宜?回答:不一定。給非洲人民設計衛生間(有朋友真就去非洲建過衛生間),便宜是重要因素,也是好設計的重要標準。一把符合人因工學的椅子,同樣是好設計,賣到幾千塊,考慮設計成本、製造成本、品牌價值等等,這是合理的。
你能買的起在你經濟能力範圍內的好設計。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拋開用戶群體,沒法談設計和價格。設計師在做設計時,首先要清楚的就是自己在給誰做設計。為印度偏遠地區的人設計一款手機,和為一線城市的白領設計手機截然不同,前者就是要把手機價格做到十幾美元,確保人們的基本通信需求能夠被滿足,這就是好設計。
在日常用品的設計領域也是這樣。實際上今天我們使用的很多產品,即使是很便宜的產品,當初都是工業設計大師的手筆,只不過現在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覺得很多好的設計都是理所應當的。
在同樣功能形態上的產品,好設計就是要比壞設計或者一般設計的價格要高,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么?當我們考慮成本時,設計的成本應當被考慮進去,並且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在努力創造或者交換價值,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合理的價值應該被認可,而不是陷入窮與富的對立之中。這個應該不是絕對的,或者是一個謬論。因為一個好的設計不僅僅是建築,傢具,奢侈品等等所謂的高大上系列,還包括類似於文具,油鹽瓶等等很多的日常必須品,窮人也要吃飯,也要生活。所以窮人可能買不起高大上產品的好設計,僅此而已。而且借賓士車主的那句話:你開捷豹就不讓窮人活了嗎! 窮人的標準是什麼----又一個偽命題。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首先感謝 @小短專門私信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
-
從貨幣成為交易槓桿,替代了以物易物那天起。
設計和其他商品交換一樣,購買到它有且只需要2個條件:
- 需求
- 購買力
單產品設計來說,有且只有2個目的,滿足人對於產品的功能需求和形式需求,功能需求是你要用它來做什麼,是用具、器具或工具。形式需求就是精神情感需求,不管你是用來炫富、顯示身份、追求小資或小清新、追求情懷,都是屬於這個範疇。
設計並沒有那麼市儈,它本身不具備情感色彩,更不會嫌貧愛富。
設計和數學、語文、物理、法律一樣是學科、專業,它只是面對需求和對象解決問題,針對不同情景、環境、需求、主體,平衡材料、成本等等,所做的計劃,從而完成任務。
這本身是一個沒有什麼好討論的問題,而一開始問題就已經帶入了主體角色的主觀觀念,於是問題的下的答案大多討論的都在觀念上了。
太多太多流行的什麼是好的設計了,以至於如果你隨便收羅下有諸如「好的設計10條原則」、「做好設計的20項方法」等等,你能收羅好幾本書。這樣的帖子一如金律般在網路里蜂湧的轉載,和雞湯文一樣令人厭惡。而轉載這樣東西的人不是不明真相的群眾,就是剛畢業、或未畢業的設計學生,似乎背下這些定律就有了信條和依據,違背定律的就是不好的設計,順應這些的就是好的設計。對於族群需求的不同而帶有個人情感色彩,這和種族歧視、地域歧視有本質區別嗎?
筆者見過各種各樣的客戶,服務過各種各樣需求的委託公司,便宜的、貴的、奢華大氣上檔次的、大眾消費的、專業領域的、設備的、家用的、公共的、私密的,從事設計工作的唯一目標就是為主體解決問題,當你想入菲菲的把玩著那些金科定律自以為是的懷著所謂的設計理想,卻完全不顧委託方需求,這時你連一個設計師最基本的職業操守都丟了。
不可能一個設計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廉價、好用、上檔次,不可能全都滿足,能解決一個或多個問題,但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事實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設計,永遠不會有完美的設計。最多,只是狹義上的完美。好的設計,是有範圍的!
來源於窮人樸實的設計「窮人」卻消費不起?你看到的MUJI的板凳的確依然是以前的板凳,但是以前的窮人卻沒有那麼多的物質消費,一些簡單的傢具或許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也就是說拋開貨幣本身的價值,那些簡單的家當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是比較值錢的。
現在的「窮人」呢?面對更多的物質消費,家電、交通工具、更好的飲食需求、更多的服飾需求、教育、娛樂,如果說他擁有的經濟能力和以前一樣的話,和以前的窮人相比同樣窮的話,他欲求消費的方面更多了,分散了購買力,經過再設計的樸素產品,對於他的使用價值並沒有降低,只是從貨幣角度看似更貴些。而實際上,現代工業化的製造過程中的成本比以前更低一些。試問一下,屏幕面前的各位,如果去詢問經歷過物質匱乏的長輩、父母,他們是更願意回到一條板凳幾元錢、幾十元錢的時代,還是更喜歡現在?
有人認為,甚至包括在職多年的設計師同樣認為,之所以消費不起是商人要榨取更多的利益、是過分的。片面的說,這樣的情況卻是存在。但是,商品經濟已經不是以物易物的形態,通過宣傳、廣告獲得更大銷量,從而獲得更大規模的利潤,利潤擴大產能,降低更多均攤成本,這是相輔相成的循環。只計算設計師的成本、生產成本、材料成本,是極其極端的!單說MUJI最近這些年在設計方案的提取上,搞的一些 MUJI from China等類似的設計方案賽選過程,這些投入就不小,就那條板凳,就這麼來的,你認為是深澤直人坐在家裡就靈機一動想到的嗎?這需要大量的調研、考察,因為他們出量大,投入也就更大,不得不這樣來衡量設計的市場接受度,而你,只看到最終的那條簡單的板凳。卻不知道那是排除掉非常多種可能的方案,選擇板凳、再設計板凳的設計師的工作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
而且,那營銷的、廣告的成本呢?店鋪的成本呢?客服、售後的成本呢?物流的成本呢?稅務的成本呢?風險成本呢?每一個崗位和設計師的你一樣都是要開工資的,每一級食物鏈都是要花錢的,最關鍵的成本,資本投入的成本呢?資本、資本不就是資金本錢嘛?你知道100萬放銀行都該有幾萬的利息對吧。資本不也是非常重要的成本嗎?
說回MUJI。
讀過很多有關MUJI的資料,但很遺憾,我的印象沒有MUJI官方是賣為窮人設計的產品這個說法,田中一光、木內正夫、原研哉、深澤直人都沒有提到過,只是提到平民,平民不等於窮人。即使是100年前的格羅庇烏斯也是提的設計應該為更多的平民服務。毫無疑問在專業領域來說,格羅庇烏斯提出這種似乎浪漫主義的理念是偉大的,但是,請注意,更偉大的是那個時代,那個興起的大工業化時代,使得各個方面的效率的提高,生產效率、製造效率、單位人員藉助於機器創造價值的效率的提高,還有革新的科技導致材料、技術,等等這些使得房屋建造,產品製造的成本相對以前完全由人工生產製作的成本要低太多太多,這樣,才使得設計開始服務於平民提供了前提條件!這些是擺在眼前的最淺顯不過的常識,但是多少人視而不見?
我不知道你定義的窮人是什麼樣的。
真正的窮,我見過。
南方鄉村,90年代以前,除去上繳公糧和口糧,養些雞鴨或生豬,一年全家都難得一人制一套新衣服,家畜換的錢幾乎全用在小孩的學雜費上,成績好的考技校,技校比高中的考分都高,因為學3年出來就可以去打工賺錢。高中依然是基礎教育,還不一定考得起大學,如果考不上沒有學到技能賺不到錢不說,浪費3年時間,考上了不一定交得起學費。我有個親戚,窮到毛巾都買不起,邊線破了,對縫起來,從中間撕開繼續用,為小孩交學費偷偷去賣血、賣蓄養很多年的長頭髮。這時候你談設計?不,他們不需要設計,只需要----「有」 就可以了,不管是有沒有設計的,好的設計或差的設計。
有許多心懷窮人的、有設計理想的設計師,但是從來沒有這樣的設計師能真正改變他們貧窮的狀態,這不是給你一個點就能撬動地球的事情,他們最需要的是提高經濟水平以及由此提高的生活環境、整體教育水平以及購買力,而不是設計。這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非常強的事情,地域性的事情,長期性的事情。這方面,一個好的政客,一個實力強勁的商人能給窮人帶來的改觀比設計師要強太多。
我的專業是工業設計,看過太多太多抱怨環境的,說為山寨公司服務的,不能真正做設計的。先不說,太多太多混水摸魚的進入這個專業,大學沒有好好學,混個畢業證,自己本身不能足夠優秀不能進入國內一線工業設計公司的,由於自身原因造成自己的起點和平台不高。你不是有設計理想嗎?要為窮人設計嗎?山寨公司就是賣給你所謂窮人的,流水線上的工人、城鎮的市民、奮鬥半輩子終於奔小康的大嬸大叔,他們不知道MUJI,沒有太多涵養,也沒有那麼多知識底蘊,追求炫酷就是長期貧窮的最直接的反彈。即使消費能力不夠強大,但是已然有一定消費能力了,又嫌棄他們,以為你的客戶老闆土,其實他們比你更了解他的客戶和市場,這本身應該是設計師更能把握的,並且在這基礎上做得更好的。你所稱之為好的設計更多是在物理需求上的優化,長期的貧窮,導致他們能接受你所謂壞的設計,這和國外不一樣,國內存在2個方面的斷代:
-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這裡不展開說了)不存在國外的工業平民,少量知識分子,幾乎全部一根筋的少量文化藝術工作者,更沒有資產階級和貴族,而這些群體是中產階級主體或者中產階級的潛在群體,更是具備知識文化、審美藝術、傳統的基因攜帶者、傳播者、傳承者。
- 當中國的經濟水平在1-20多年裡爆發似的增長,他們不具備因為循序漸進的物質和精神同步提高的過程。中國是無產階級政權,其實之前根本沒有進入工業時代,其實說白了就是農民政權,農民是主體,占人口的絕大多數,沒有審美基礎、藝術素養的過程,短時間內從泥土裡步入商品經濟的小區,褲腿上的泥巴都沒來得及清理乾淨。他們經濟能力突然提高時,更多的是對於產品的形式需求,也就是追求精神需求的愉悅感和滿足。而由於他們沒有過長期對於精神需求環境的熏陶,這種看似畸形的追求的改變是需要灌輸、需要時間去經歷和使用的。
中國山寨手機
80年代日本電器 日本當時的電器設計的唯一原則就是所有功能都要用單獨的按鍵表示出來,以顯示其高科技的炫耀,但是在設計師手下也能設計得好看。
MUJI 壁掛式CD機 同樣追求形式,但在趣味,注意遙控器上的按鍵簡化
剛出道不久的喬丹,我記得有他爆炸蘑菇頭,然後戴更粗項鏈的照片,沒有找到
後來的照片,耳釘是皮蓬取下一顆冠軍戒指然後定製的,送給他生日禮物
MUJI創立時有大概這樣的一句宣傳語「吃慣了肉食海鮑,換一下茶水泡飯也不錯」,MUJI的市場調查表明,其歡迎度最高是在25-30歲年齡層,達到50%以上。注意,MUJI是1980年創立,當時是在能源危機、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此時離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20多年,日本經濟已經非常繁榮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前日本已經西化100多年,日本又非常重視教育,全民的素養和審美並不低,在此之前同樣是借鑒、抄襲。MUJI的接受度之所以高,除了它自身的營銷概念和市場定位,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 經濟環境影響,導致購買力下滑
- 全民平均素養和審美基礎
- 對物質的追求回歸正常的良性氛圍
MUJI除了在日本發展不錯,其他地區也都是老牌歐美國家,真正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並不長,近幾年才市場發展比較好。
中國改革開放才多少年?大多數的平民還處在長期物質匱乏後的反彈期,也就是追求虛華的過渡期。所以即使現在傢具、家裝市場各種歐式、北美風格大行其道,設計出身的我雖然個人比較反感,但是卻深知其中緣由,很理解。而,以MUJI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定位,真正能達到大部分日常用品購買MUJI的人群,至少都接近中產水平。大概估計全部用品都買MUJI需要的貨幣量就知道具備非窮人的經濟實力了。大多有慾望購買MUJI產品的,還處於選擇性購買,排除對單個產品的好惡,更多原因在於購買力依然有限。真正平均購買力已經達到這個水平的,更多人反而會去追求價格更高的東西,想想看,那麼多,月收入幾千元但是依然要省吃儉用買名牌包包、價格不菲的蘋果手機,卻不願意買一件3000左右可以用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木傢具,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精神追求更多於功能需求的。
相對於購買人群更大的便宜但是不耐用的宜家,(相信我,造型和設計上宜家有非常多的產品與MUJI重疊)MUJI的整體質量更好,品牌營銷時情感植入更深入,這些都是設計成本、用料成本以及設計之外的營銷成本,所以用戶選擇也相對狹小些。MUJI在本土和歐美推行的是「你的生活中其實可以選擇這樣的產品」,而在中國更傾向於「這是更好的生活方式」。
至於,MUJI的設計大賽,更多的是營銷、推廣、態度表達、低成本購買設計方案、品牌形象的建立等。MUJI並不是從事科學技術創新研究的公司,它只是賣生活雜貨的。如果要質疑它?這個星球上有千千萬萬個設計師,網路信息也如此發達,單針對那些獲獎設計,分分鐘能找到功能或形式類似的或更好的設計方案,作為設計師來說看看也就行了。
筆者有關傢具的答案收藏夾:傢具設計、家居環境分析及其他設計 - 收藏夾
筆者傢具專欄:木童語木 - 知乎專欄
微信訂閱號:
http://weixin.qq.com/r/NEwQCMDEwZ2_rYRr9xkm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為一個設計師,過來搶答.
雖然第一名的贊成數很高了.其實,要我來回答,就是
好的設計,是買的起的.
好設計本身就不是服務小眾的東西
那麼,好設計是不是又意味這要有一定的品質或一些設計優點才算?
如果你同意上面的觀點,你可能也同意了可能會貴那麼一點的"好設計"
那麼你就可以往下看了....
你會覺得這樣一個有一定美觀度和實用性的杯子賣30幾塊貴么?
其實為了讓你覺得這個是好的設計,
設計師還要花一定的時間在拍照上,排版上,
費勁心思來讓你覺得這個杯子真好看,好想要一個.
沒有接觸設計的大眾,是否又能看到這設計背後的事?
這個品牌的品質做的挺好,我覺得這個設計買30塊能接受,
之前看到一個問題,大概是問國產動畫還有春天么? 有一個回答說:得看觀眾的審美.
我一定程度上贊同這個觀點,
在買好的設計的時候,
購買者本身要對好設計有價格上的認同,才能讓設計本身值一點錢.
也才能讓設計師繼續下去,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好設計早晚會被山寨,窮人買不起的只是好做工,好品牌。
買不買得起不知道,窮人學不起設計這一定是真的。
- 無印良品和優衣庫在日本的定位並沒有在中國這麼高端。這有兩個原因,首先,國內的產品,普遍質素低,沒有設計感,所以日本的中低端,到了中國當然也變成了高端;另外,就是無印良品,優衣庫的用戶群體,目前在國內確實不是最低端群體。而且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的店還不夠多的情況下,不用著急去覆蓋低端消費群體。
- 實際上,存在一些物美價廉和有設計感的產品。但是低端消費群體習慣了購買各種山寨貨,假貨,以及三無產品。即使一件正品雖然貴上3-4倍,但是耐用度是10倍以上,而且保養成本很低,而且實用感受很好,他們也經常選擇差的產品。這也很正常,從匱乏社會往充裕社會過渡期是這樣的。
- 設計感的東西需要有好的知識產權保護。
我想設計師都希望自己的好設計有高回報吧,設計越好,價格也應該越高,要尊重設計師的創造,設計師也需要好的生活品質。量產可以降低好設計的價格,比如福特汽車。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法拉利。
2010年BBC出品的5集紀錄片《The Genius of Design》,題主看了之後就會發現,原來身邊這麼多偉大的設計,你用著鍵盤看著顯示器在瀏覽器中敲出的文字的字體,你屁股下面做的椅子,胳膊壓著的桌子,你身上穿的染織物,所有工業革命以來能夠量產並獲得商業上成功的物品,都不可否認是偉大的設計。
問題在於,當這些設計爛大街之後,當年大家看到一隻塑料一體成型的椅子驚呼花擦椅子還能這麼做現在卻成了能買帶的最便宜的椅子徹底平民化,我在這個椅子上面看到了共產主義的夢想,也許設計師本人當時不過是希望降低造價賣出更多,但這一把把走進千家萬戶,包括題主所說的窮人家裡的塑料椅子,從第一代產品到後來不斷改良的變體,就是在聲稱:我是一個優秀的設計,我為所有人服務。
題主所言,現在有很多好的設計很貴,這的確不可否認。現代主義浪潮已經過去,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羅這樣神壇上的人也越來越多地收到質疑和批評,人文關懷又慢慢滲透到設計中去,但是人文關懷天生就是難以複製的,你無法用一種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人,各人有各人的需求,所以廠商跟設計師在這種無法像塑料椅子一樣大量複製的產品中,為特定人群的需求收取額外的費用,就像前面答主提到的3000塊的桌子,想必也是有人買的,他為設計師們透過這件商品所流露出來的關懷支付了超越了『功能』本身的額外費用,也就是設計的『形式』的費用,而自己也從『形式』中獲得了超越了『功能』本身的滿足與喜悅,真都是真切的價值。
窮人買不起好的設計?作為一個窮人,我正用著很好的設計,這是就『功能』而言。而『形式』上,如果又不承認人家薄利多銷的椅子是好設計,也就是不讓人家多賣,又不讓人家為他們所創造的附加『形式』收取額外的費用,也就是不讓人家賣得貴,那設計師還靠什麼活呢?
簡短一點說。
凡事皆需要成本。
為了更快速,我們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為了更安全,我們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為了更便捷,我么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所以,就必然有一個成本上限制約人們的便捷性,美觀性,等等。
所以,經濟能力不同的人就必然在這個上限上收到限制。
窮人自然沒法追求更好的便捷,更好的外形,等等。
關注點在於『好設計』指的是什麼。
現在很多的設計確實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那種,所以必然經濟水平一般的人無法觸及。
但是同樣有很多面向平民的好設計。這些好設計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不太容易被人發現。比如前面答案里說的筷子,比如我們習以為常的摺疊凳。
窮人買得起好設計,只不過買不起滿足人更高層級慾望的設計罷了。
看看這個案子,Liter of Light
(或者中文媒體報道:http://magazine.sina.com/bg/sweekly/32/20130902/1821122396.html)
這個產品成本非常低,但同時,稍加改造也可以放在富人的建築案子中。
更不用說這個家居竅門系列:
幾乎是零成本。但結論是什麼呢,其實你對了,窮人真的買不起設計。
通常所說的爲「設計」所付的費用,其實是溢價,有時與生產成本無關。而窮人,最不可能花費的就是溢價。但他們買不起設計,並不代表說他們用不起設計——他們只能承受的泡麵,那個包裝上便於撕開的鋸齒,難道便不算設計麼?設計便是設計,天然帶著「功利性」,但這與是否道德無關,哪怕我們總是認爲設計有意義。
樓主你換個角度想一下。
如果好的設計窮人都能買的起。
那富人買啥去?
基於這一點廠商就不太可能把當下最好的設計打上窮人可以接受的價格吧。
不是真的,窮人不是買不起好設計,窮人只是不能在第一時間買得起好設計而已。事實上,窮人自始自終也買不起的設計,從來都不是好設計。
一個設計,最初出產品的話,產量低,研發成本攤到每個產品上就很多,所以肯定會貴,而此時的價格也是窮人難以買得起的。——至於之後,當這個設計被證明是好設計之後,更多的人開始使用它,它的產量增加了,研發成本攤平了,同時競爭者也出現了,那麼這個時候價格自然就低了,窮人也能買得起了。
也有某些設計,價格始終都沒有能夠降到窮人買得起的地步,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上,那是因為這並不是真正的好設計。這個設計沒有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還沒來得及降價或者得到仿製,就被無情的淘汰了!因此窮人永遠也買不起這樣的產品。
好的設計必然會有人抄襲,如果沒有人抄襲你的設計,那麼很難說你這個設計是好的。而有人抄襲就有量,有量產就會低價,窮人始終能買得起。解放鞋,20元
這種「一言以蔽之」式的結論,都是值得商榷的。
作為產品,涉及到設計、審美、商業這些個複雜的體系,運用這種粗暴的判斷更是不合適。
我們把「窮人」這個敏感的字眼從問題中剔除,這個問題其實說的是:
好的設計=貴的設計
甚至如果問題中的結論成立,必須窮人能買得起的都不是好設計啊,最後的表述就應該是:
貴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
(-_-メ) 我去~這不是扯蛋嗎?
我說句題外話:
知乎上的有錢人真多啊,MUJI、IKEA都成了為窮人設計的產品了...
推薦閱讀:
※窗口陰影是否能夠形成強烈的美感?
※怎麼做出這種海報的感覺?
※設計師是如何記住這麼多顏色的 CMYK 或 RGB 值的?
※如何在短時間內通過自學進行圖標的設計與製作?
※關於「紅配綠狗臭屁」是真的在視覺上設計不好看,還是說只是一句俗語?
TAG: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