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時無從下筆怎麼辦?


為什麼會無從下筆?一切按照原因來答。

1. 我只有一個念頭,我不知道怎麼設計故事。
比如我想寫個「最後一名士兵同敵軍殊死搏鬥的故事。」
那就先拿最基本的來構思,他搏鬥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他隻身一人,血拚肯定是不可能的,那好,我要讓他打游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或者我要把他寫得滿腔怒火,我要讓他抱著炸藥包和去敵人的軍火庫,同敵人同歸於盡。
或者兩個結合起來,他智勇雙全,挨個幹掉敵軍,最後狂怒地在漫天爆炸火花和敵人慘嚎中光榮犧牲。
而在設計搏鬥過程的過程中,很多問題會自動跳出來:

  • 他被敵軍圍困住了嗎?還是他是唯一一個逃出敵人包圍圈的?
  • 他是什麼兵種?狙擊手?炊事班的?他是一名將軍?
  • 他要怎麼去對抗數量遠超於他的敵軍?

...
能動筆嗎?還不夠,這仍然還是最初的那個念頭,不過詳細了些,我們繼續深挖。
如果知識儲備不夠,情節就不能無中生有,那我們先從人物開始:

  • 這個士兵是誰?他有什麼故事?
  • 他長什麼樣?
  • 他多大了?
  • 他受過多少教育?
  • 他聰明嗎?
  • 他有什麼才能?
  • 他的經歷對他有什麼影響?
    ...
  • 我們詳實、全面地把這個角色設計好,他有血有肉了,接下來我們開始分析他:
    他為什麼要與敵人對抗?他為什麼不投降?
    他為什麼要如此血性地對抗?他為什麼不去找自己的大部隊?
    他在對抗敵人時為什麼要這樣或者那樣做?
    等等這些,我們都能在我們上面人物設計里找到答案。

    人物讓我們的情節能自圓其說,同時,人物自己的慾望又產生新的情節。

    人物設計好了,我們拿人物來構思情節。

    開端----中段----結尾。
    開端:故事是怎麼建構起來的?這名士兵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你不必把所有細節都寫出來,但你一定要知道所有細節。
    中段:這一部分是你小說的主要筆墨所在,他如何與敵人周旋,他如何死裡逃生等。這一部分全都關於他對目標的努力與追逐。
    結尾:這個故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樣的?他殲滅大部分敵軍?他與敵軍同歸於盡?
    這是小說最基礎的結構,比如:

    開端:
    他的戰友都死了,摯友拼了命讓他逃出來,但他本身是個無家可歸的人,遇見了戰友們才找到家的感覺,現在戰友們死了,他有什麼都沒有了,於是他決定要報仇。
    中段:
    他眼力好,手穩,所以在隊里把他當狙擊手培養,事實上正是他的摯友教他開了第一槍,所以他的復仇之路必定和狙擊槍離不開關係,他復仇的第一步,是搞到一把槍。這個事件可以寫成中段第一幕。
    下一幕,他搞到了槍,但被敵軍發現了痕迹,敵人發現上一次殲滅行動原來還有漏網之魚,更可怕的是,現在這條魚手上有了槍,敵人開始警惕了,加大了自己大本營的巡邏,還派出士兵搜查他,他沒法太靠近敵軍的大本營,只在外圍邊打邊躲,找機會。他很厲害,又熟悉地形,直接消滅了一個六人小隊,等到敵軍另一小隊來的時候,小隊發現一個活著的,但這個人滿臉傷口,看不出樣子,他們把這名誰也不認識的傷員帶了回去。這個傷員當然就是我們的主人公,他把自己毀了容,成功地混進了敵營。
    ...
    ...
    以上例子未經過認真構思,全當拋磚引玉啦。
    設計完了大概情節,現在可動筆了嗎?可以了,先不論故事是否精彩,你已經有個輪廓了。接下來我們來看如何讓故事更精彩。

    2. 我有滿腦子靈感,但是靈感紛雜,有好有壞,不知從何處開始。
    那麼這時候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動筆,而是整理思緒,把你所有的靈感列到紙上。
    到目前為止我有哪些靈感和構思了?
    故事裡有哪些人物?還需要哪些人物?
    這些人物和情節有什麼關係?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這些構思好嗎?適合故事嗎?不適合故事的,再好也要刪除。
    這個故事說的是什麼?

    最會寫的作家其實是最會做選擇題的作家。

    至此你的紙上應該有個大概的故事結構了,開端中段結局,不知道結局也沒有關係,隨著你對故事的不斷設計,你會完成你的結局。(這一點後面細說。)
    接下來,按照第一點那樣設計人物和情節。
    然後,思緒清晰了嗎?
    知道自己要寫什麼了嗎?
    是否覺得故事雖然構建起來了,但是情節缺乏新意,不夠精彩?
    這個時候,我們開始研究資料。

    「你的才華不會枯竭,但你的無知會把它餓暈。」

    研究無非三種:
    記憶:你個人生活經驗里能夠觸動人物生活的東西。
    想像:想像如果你自己時刻過著人物的生活會是什麼感覺,會有什麼反應。。
    事實:看書、看紀錄片、看各種資料。


    為什麼我說不知道結局也沒關係:
    因為你至少知道,自己想要的結局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你知道殊死搏鬥的士兵的結局會是正面的,不管他死去還是活著。
    你知道每篇網文的主人公結局都是走上人生巔峰。
    你知道女主角最後一定會(或不會)和男主角在一起。

    有關係的是:
    你要怎麼設計情節去讓整個故事達到這個正面(負面)結局,結局方向很多:
    士兵最後可能以自己一條命端掉敵軍一個營,或者他成功殺死敵軍統帥為戰友報了仇,再或者他帶領了大部隊打了勝仗...
    網文:蕭炎創建炎域、寧缺抱得美人歸...

    我舉個栗子:
    基本構思:有個控制狂母親,不停貶低兒子,不停用自己的一套「教育」「保護」兒子,她兒子已經上大學了,母親仍然強迫他做「正確」的事,兒子當然會反感,對此母親火大,罵兒子白眼狼,兒子也很委屈,他們互相折磨。

    我剛剛想到這個念頭的時候,母親很可惡,兒子很無辜,母親是施暴者,兒子是受害者。

    如果我就按照這個思路寫:
    兒子暑假結束返校,臨行前跟母親說想當歌手,母親笑著說為什麼,兒子說那是我的夢想,母親笑著說那玩意兒不好不靠譜,兒子說不行我就要去,母親就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呀你要聽話,兒子說我的事你別管,母親就炸了,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這白眼狼,兒子更反感,摔門走了,從此母子斷絕關係,互不聯繫,直到某一天母親知道錯了,打電話給兒子道歉,二人相擁而泣冰釋前嫌,兒子大度地原諒了母親,母親宣布不再干涉兒子,以後做什麼都支持他。
    活脫脫一受害者心理的意淫故事。

    那我們來做點資料研究
    知乎上:中年婦女都在想些什麼? - 人際交往 - 知乎
    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用語言傷害孩子? - 心理學 - 知乎
    為什麼有些父母會經常對子女冷嘲熱諷? - 家庭 - 知乎
    (此處光從知乎上搜集資料的做法有些牽強,我最近有點忙,沒有去找更多的資料,但意思是這樣,看書也好,搜集回答也好,多做資料研究)
    ...
    做完這些,我嘗試去理解母親這個角色:
    她快了50了,她心理煩躁,肉體疼痛,身不由己,內心絕望,這還不止,她要照顧老人,打理家庭,工作不順心,生活中一堆破事把她壓得透不過氣來。她不是故意的精神施暴者,她的生活讓她失去改變一切的力氣,她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期望有一天她的兒子能帶她脫離這個苦海,她否定兒子的夢想,因為她從來沒有過她的,她認為兒子也不可能成功,所以為了孩子好,她不願意兒子去嘗試再受傷。
    她不是什麼喪心病狂的施暴者,她是真心的想為了孩子好,所以面對兒子的反抗,她會非常傷心。
    ...

    而兒子這個角色:
    他自卑、他虛榮、他彆扭、自我矛盾。他也不可能與母親決裂,他從小生活在母親的陰影下,隨著他的長大,他自我思想的形成,他對母親的感覺成了一種:想要掙脫其束縛卻又戒不掉對其依賴的病態心理,他與母親吵架摔門回到學校之後,他就會開始心慌,甚至可能會馬上回電話給母親。

    我試著寫一段:
    或到學校後,兒子給母親打電話,母親梨花帶雨地跟兒子訴說自己的苦,兒子安慰她。溝通交流之後,母親暫時支持兒子當歌手的夢想。但這不是結束,母親的支持只是口頭上的而已,她依然不相信兒子能成功,她每次打電話中有意無意地暗示,兒子成功不了,比如:你要當不成歌手就去當兵吧,你要不要噹噹新聞記者試試?多打了幾個電話之後,兒子就炸了,於是又是一場爭吵,互相折磨。

    然後繼續研究資料,
    這個我看到一個名詞:「抑鬱症」。

    抑鬱症: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那好,我要讓一個人得「抑鬱症」。
    兒子還是母親?
    母親更年期,生活壓力大,精神脆弱,可以得。
    兒子承受能力差,成長路上三觀的重塑讓他十分敏感,好像更合適。
    那就兒子吧。

    繼續寫:
    很好,兒子抑鬱了,他整日昏昏沉沉,失去了做任何事情的動力,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
    然而母親不懂」抑鬱症「,她也不重視兒子表現出來的癥狀,甚至她覺得兒子已經開始放棄抵抗了,很高興。
    但抑鬱症是個很可怕的東西。

    「當所有的快樂都沒有了,人就開始思考活著的意義。」

    我把我的主人公整抑鬱了,他就快要死了,怎麼辦?
    ...
    就這樣,你一邊構思一邊研究,最後找出整個令人頭疼的母子關係的解決辦法,找到故事的結局。

    以上。

    =============================分割線=======================================
    與評論區的知友討論。

    我腦海里只有開頭,或者只有一個畫面怎麼設計故事?
    我腦海里只有人物怎麼設計故事?

    答:
    故事套路無非兩種:

    • 把事件發生在人物身上,然後人物奮起反抗。
    • 人物自己搞事情。

    既然沒有事件,那就從人物著手(你不會告訴我開頭/畫面里沒有人物吧),從開頭/畫面/腦子里的人物著手,從一個細緻設計過的人物著手。
    認真設計過的人物應該有他的心理、他的過去、他的慾望等。
    如果暫時沒有想到要在人物身上發生點什麼,那就讓他自己去搞事。讓他自己去追逐自己想要的。

    當然,如果想寫的人物是每天誦經無欲無求的出家人,那就只好等著麻煩來找他了。其他的,就算是從小生活在小山村只想要平靜生活從不搞事情的普通人,都還要想著怎麼吃飽飯怎麼繁衍後代呢。


    看到還沒有什麼大神回答這個問題,那麼作為一個本身筆力一般但是自認為腦洞比較清奇的網文作者,厚著臉皮來說一點自己的想法。
    ——————————
    首先先明確一個很多此類問題的答主都指出過的問題:※長篇和短篇的創作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注:初玩知乎……不會加粗字體……突出點便以※前後標綴)
    其實分類更細一點,長短篇中不同類型的小說,以及中篇小說,都應該單獨拎出來說,看時間吧,要是有時間的話可以把大致的我還算掌握的類型都拎出來說一說,今天先只講長短篇創作上的不同。
    (另:中篇小說本人沒有過多的涉獵過,偶有一般也是按短篇小說的路數來寫的,希望懂得這方面的朋友也多多指教一同討論)

    所以咱們今天就先就短篇來說。

    統論一切小說來講,我覺得要想寫出東西來,最最重要的一點是找到※靈魂※。
    此詞語算是我自己瞎說的。意為「由這一點開始,衍生出整篇文章」。有人說這叫「題眼」,但私以為又不太準確,因為我所謂靈魂並不只是文章的中心,而是統領全文卻又串聯起全文的,應屬於「線索」與「題眼」的結合體。這個在後面的正文中經過論證舉例會更清晰,就不在開篇過多描述了。

    短篇小說的創作方式,在找到靈魂以後,我認為是一種※滾雪球式的寫法※,即在這一點之上層層包裹疊加,最終成文。這個文魂是什麼呢?也許是有趣的一個梗,也許是某個情節,也許是某個特定情景,但是※在新手練習短篇創作中,不推薦以人物作為中心※。這個後面會講原因。
    諸如這些梗,知乎上就有大量優質的題材,或者微博等等,比如我最近在寫的幾個西幻梗:「怕火的鳳凰」「神父的發小是惡魔」等等,諸如此類比較反西幻設定的西幻梗。本身題材便是有趣的,如果你能再在這些設定上延伸出你自己的想法,那更是再好不過了。

    好了,說了這麼多,該進入正題了(原來還沒進入正題喂)題主所問的是如何創作,從短篇來講,那麼在終於抓住了這個「點」,下面出場的就是我認為在小說,尤其短篇小說創作中最重要的東西了:※想像力※
    想像力對於一個作者(注意是作者,無論是作家,編劇,漫畫家甚至畫家設計師),永遠是獨一無二的靈魂,正因為想像力,才奠定了你與其他人不一樣,所以,在進行到這一步時,應該借鑒分析討論中的※頭腦風暴法※,即,放空思維,想到什麼就算什麼,最後再整理篩選,※不要輕易對你頭腦中閃現的任何一個點不在意或是直接否認※
    這個非常重要,每一個腦洞,對你來說都有價值。在滾雪球似的積累中,最終成文。
    那麼現在該重點說說短篇小說的特質了,我在一開始就建議新手盡量不要嘗試在短篇中以人物為魂,或說為核心,因為在短篇的敘述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應該是你劇情的張力,而以人物為中心,你就註定會在人物上花費一些並不必要的筆墨,而在短篇不長的篇幅封閉中,又很難多方位深度的,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你人物具體的形象——從而兩頭都討不到好。
    (當然,這只是對於新手而言,有很多大師以人物為中心的短篇力透紙背,在短小精悍的敘述中,反而比長篇更讓人難忘,如老舍先生的《斷魂槍》)

    說了這麼多,便舉個例子吧,點進我知乎的話能夠看到我的一篇短篇小說,(我不會放鏈接 哭泣 電子盲不是一天兩天了)就以這篇為例。
    這一篇的楔子,就是我想寫一個「孤身守空城」的情節,或說腦子裡浮現了一人一空城百萬軍壓境這樣的畫面,從而展開一系列聯想——
    主人公是誰?
    為什麼他會一個人守城?
    其他人去哪了?
    攻城的是什麼人?
    一個人守城守得住嗎?
    他為什麼不投降?
    ……
    等等,湧現出來每一個問題,我都嘗試帶入到自己去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我發現這些元素湊到一起太尼瑪詭異了,於是我就想到寫去寫一個荒誕的諷刺故事,這一篇短篇便如此形成了。

    而且如果你真的去看了,還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刻意弱化了主角的存在感,「我」全程都是被故事不得已的一步步推著走的,只是一個自帶吐槽光環的徹徹底底的凡人。
    這一來就避免了喧賓奪主,我和讀者都清楚自己要看的是一個故事,而不是主角的一場表演秀。
    二來,就是給人一種代入感,插一句與短篇無關的,
    ※在寫故事時,無論長篇短篇什麼題材,你最好讓每個人物行動前,都帶入到你自己或是和這個人相似的人去思考一番,他是否會這麼做,他是否有必要這麼做,而不是單純劇情安排他得這麼做※
    這會讓你的故事可讀性與真實性,都上升不止一點。


    短篇就先說這麼多,我本身也是鹹魚一條,希望大家多多來和我交流……那個,我要求也不高,明兒早上起來能看見有十個人點贊或五個評論,我就接著更關於長篇的了,畢竟費了這麼大功夫打了這麼多字,誰也不希望沒有人看不是……

    雖然只有六個但是也非常滿足了!
    而且發現點贊的人有好幾個看來都是很會寫東西的人,怎麼說呢,有點開心……

    今天我們來說說小說創作中的長篇創作。
    與短篇小說相同的是,長篇小說同樣要找到一個「點」,即靈魂。但是與短篇不同的,主要有兩點:
    1 長篇小說不應該是滾雪球式創作,而是※放射線式創作※
    2 ※我極力推薦在選取長篇小說的點時,以人物為「靈魂」※

    拆分來說。
    短篇小說剛才說了,是要頭腦風暴,最終從眾多元素中才篩選出你小說的方向、路數,但長篇小說不可以,你在寫之前最好提前就※在心中大致制定出你小說的類型方向,再在這個方向上添加骨肉※。
    這就是所謂的放射線式,首先用兩條射線框出大致範圍再創作。

    ——為什麼?
    因為在短篇敘述中,在很短的篇幅就講完了一個故事,也就是說無論你怎麼想,最終在你腦子裡出來的都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希望咱們想的東西能越豐富越好;而在長篇故事中,你幾乎不可能在最早落筆時就把大體每一個故事的走向、篇幅、影響制定清楚,如果你思維太渙散,就容易給自己造成一定困擾,也給讀者一種言語混亂感。
    (別和我提大綱,「大綱就是用來違反的」這麼著名的寫手第一定律)
    所以在最開始就要給自己定出基調:這是一部悲/喜劇,這是一個冒險/搞笑/友情/親情為主題的故事等等,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困擾。

    而說回「靈魂點」的選取這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建議以人物為核心?※在長篇故事中,由於隨著故事發展產生的極長的篇幅和巨大的信息量,讀者可能會記不住你故事的每一個細節,但一定能記住你的人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鬼吹燈》與《盜墓筆記》,拋去盜墓筆記背後更大的「坑」不談,在每一次下墓過程中,最給人以區分度的,不就是胡八一一行與吳邪一行的人物不同嗎?你看過《全職高手》,可能無法複述每一場戰鬥,但一定記得葉修是什麼樣的人;你看過《巴黎聖母院》,可能無法說出每一個情節,但一定能記得鐘樓怪人卡西莫多;你可能並不覺得福爾摩斯中的案件比其他偵探小說高明到哪裡去,但你一定也崇拜貝克街221b那個睿智的靈魂。
    而如果你的人物形象確立起來,他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故事的走向和風格。

    那麼如何去塑造一個人物呢?這類問題知乎上有比我寫作能力更強的大神們解答過,而我推薦一個其他平台上的:笛子的《小綠與小藍》中有一番外「如何創作漫畫」中,很細緻直觀的講解了怎麼塑造人物,雖然那一篇講的是如何塑造漫畫中的人物,但二者有很多共同之處。

    再在這方面說下去,似乎有些偏題,但是我還是提最後一點:※在塑造人物時,一定要在內心對自己人物的性格、行為、身份,甚至發色瞳色慣用手是哪只都設立清楚※
    這並不代表你要像瑪麗蘇文一樣在開頭列一個長長的人設(= =!),而是說你自己在內心必須將你的角色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待,寫出來的東西才真實不牽強。(比如戴眼鏡的人在做某些動作時會與不戴眼鏡的人動作不同、長發角色也許會有攏頭髮的習慣、自小獨立的人不會過多向別人尋求幫助……等等等等)

    長短篇大致的創作方法,大概上就是這些。如果再次更新的話,大概會將兩者對比起來,講一些新人更應該注意到的事項~


    謝邀。
    不久前我學弟問過我類似的問題,大概是【你寫小說時候的思路是怎麼來的】,嗯,大概就是這樣。
    如果你是認真對待你寫的這部小說,那麼有這樣幾點是一定的,開頭結尾,幾處重要的能影響全局的高潮或者轉折點,以及重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如果這幾點你都做到了,那就是情節發展上你沒有好的思路。
    我從兩個方向給你答覆。
    1.生活中所有的空閑時間都可以用來構思,我的吃飯、洗澡、如廁、失眠以及坐車的時間都可以構思。而且,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如果你想發掘,都可以發掘到靈感,http://mp.weixin.qq.com/s/T2cbxcv-PPUhthKiorxyvQ
    這篇短篇小說,就是我在跟家裡去燒紙的時候突然來的靈感。
    2.你的小說里人物性格明確嗎?永遠記住,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不要把心思都放在情節上,不然你的人物就變成了一群沒有具體意義只是為了區分一個個個體的代號了,提起武松眼前就能浮現出那個快意恩仇的打虎行者,提起郭靖就能想起那個傻乎乎卻又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如果你真做到了人物形象性格特點鮮明,那麼,他們是會推動你的情節發展的。

    然後附一個我自己的公眾號,
    【晚來欲雪】
    裡面有大量的短篇小說、中篇小說以及正在連載的長篇小說,題主如果有需要,我們可以長期交流。


    先佔個坑,寫小說中……晚點來答。

    其實就是多看多想多記錄,我有個素材本,裡面有不少好玩和有趣的東西,如果沒靈感(無從下筆)就去裡面翻一下,然後用擴展法把這個思路放大,然後你就有東西寫了。

    不過如果你只是單純的無從下筆……那換電腦試試?說不準用鍵盤就可以寫了!


    題主只說無從下筆,但沒說為什麼無從下筆。是有了好故事但不知道怎麼說嗎?我猜你可能是沒有寫提綱的習慣吧?無論是寫作文,寫短篇,寫長篇,列一個提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寫小說需要把握節奏,而列提綱的就可以幫你更好的掌握節奏。
    什麼是寫小說的節奏?我拿網路爽文來舉例。
    被打臉→忍讓→打人臉→爽點,這就是網路爽文里,最常見的故事節奏。
    比如,主角出生在一個大戶人家,從小不受待見,受盡欺凌。結果有了什麼奇遇,學會了絕世武功,要麼就是認識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成了習大大的莫逆之交之類的。從此翻身做主人,將自己之前受到的委屈如數奉還。
    被打臉,被欺負這段激起讀者的情緒,然後主角默默忍受,努力練武,最後終於翻身一雪前恥。有這樣一個先抑後揚的過程,才可以讓最後一步「打臉」的時候,爽到極點。
    又比如修仙武俠類小說的故事節奏。
    遇見boss→奇遇→殺人奪寶、打怪練級→閉關修鍊→幹掉boss→遇見下一個boss
    仔細想一想,你看那些網路小說,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套路呢?
    不談狗血的快餐文學、網路小說,就算是傳統小說,那也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所有的故事情節都有他內在的節奏。這裡不再贅述。
    因此,在構思小說的故事情節的時候,我認為有意識的將故事分割成一個個「副本」是有必要的。
    接下來談談列提綱的事情。
    很多新手在列提綱的時候,只是把自己的100w字故事縮寫成1000字的文章罷了。這不叫列提綱,這叫概括故事情節。
    提綱應該讓自己一目了然地看見自己整個故事的脈絡,而我習慣使用樹狀圖的羅列形式。
    還是拿網路爽文來舉例,列一個簡單的提綱。

    這是我用吉吉寫作的「故事樹」功能製作的提綱,這個功能挺實用的,可以幫助作者整理思路。
    我覺得在你不知道如何下筆的時候,應該先靜下心來,去列一列提綱。
    其他朋友說的,關於如何整理素材,如何觀察生活等等,那都是做為一個寫手的職業素養,而為一部小說列一個簡明扼要的提綱,則是寫作之前的必要準備。
    我們再談談寫作中你可能會遇到的麻煩。
    在你整理好提綱後,接下來的事情,自然是利用好自己的提綱去動筆了。
    萬事開頭難,私以為,小說最重要的就是先聲奪人。
    可能是受了日本動漫的影響,很多新人都愛犯這樣的怪毛病——那就是一定要在開篇把你的清奇腦洞、背景設定、人物設定全寫出來。我們是來看故事的,不是來聽你講道理,也不是聽你的背景設定的。這些東西,完全可以穿插在你的故事情節之中來體現。
    還是拿爽文來舉例,你不應該直接說「主角從小不受待見」,而是要用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來體現主角不受待見。
    我文筆不好,只是簡單地寫一小段。
    三兒走進房間,發現眾人已經開始吃飯了,他找了半天,發現並沒有自己的座位。
    他怯生生地問道:「爺爺,我的飯呢?」
    誰知老爺子冷冷地瞥他一眼,說道:「這兒沒你吃飯的地方。」
    「可……」
    見狀,旁邊的二叔站起來,笑嘻嘻地說道:『』老爺子,您就別生氣了。三兒雖然是大哥和翠花私奔生下的,但好歹也是流著我們家人的血吧?能回來就好,何必這樣對他呢?快,給三兒拿副碗筷。」
    二叔說完,老爺子不僅沒有消氣,聽到「私奔」這兩個字,更是火上澆油,他氣憤地一拍桌子,說道:「不吃了!」
    這段文字並沒有直接表明三兒是私生子,而是借著「二叔」的口說出了這一信息,同時也體現出二叔這個人其實也是個笑裡藏刀、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傢伙。三兒的爺爺十分在意,三兒是個私生子這個事情,所以生氣地連飯都不讓三兒吃,整個故事的矛盾也在這裡體現了出來。
    在你的故事寫到中間,你可能發現你的故事離你的大綱越來越遠,到最後你會發現你不是在寫故事,而是你的人物在自己寫故事。如果你筆下的人物足夠飽滿,性格鮮明,你會發現他在你設定的故事背景下將會有自己的命運走向,我覺得這就是寫作的慣性。
    這種慣性有好有壞,駕馭的住也許會讓你成就一部佳作,駕馭不住,你可能就要寫出一部爛尾作品。不過你只是剛開始寫作,可能這個問題對你而言太早了一點。
    最後,我要告訴你一個最關鍵的事情,那就是堅持。
    很多人寫個把字就堅持不下去了——寫作是一個孤獨枯燥的事情,因為在你寫成之前,有固定的讀者之前,你很難找到與你交流的對象。收不到鼓勵,收不到批評,收不到反饋,這實在是讓人很失落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我看到的那些成功的作者當中,沒有一個不是有大毅力的人。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下筆,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你不夠堅定吧?
    我的文筆一般,只是分享一點個人的寫作經驗而已,輕噴。


    我經常會為了想寫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場景而寫一整篇文。
    其實現在想來這種情況應該也是屬於多數才對?

    前面有個回答也說了,從一個出發點擴散開來構建故事是非常不錯的。如果記性不太好可以試著寫大綱、改大綱,或者簡單地寫下來也行——大綱之類的,在中間可以插入一下你突然的想法(比如這個地方,角色A對角色B說了一句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細節描寫等)。

    說下我個人的習慣:

    1.不寫大綱。
    當然了,現在比不得學生時代,自然是有時候腦子不夠用,這時候我會選擇音樂輔助(這個後面一點講),或者回去重讀自己寫的段落,是感受當初我是想要構建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去抓住前面的感覺繼續往後走。
    因為我堅持的是,故事是一氣呵成且變化多端的,一旦我停下來或是構建完了一個故事(大綱),那麼我開始寫的時候總是會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另一個故事(笑)大綱完全沒用了啊(個人而言)

    2.定下整個故事的基調。
    由於沒有大綱,整體框架就靠的是自己心裡定下的整體基調了。
    簡單來說就是整個故事線的高低走勢是要怎麼樣?一開始低沉最後升華還是中間有所波折,整體的基調是歡快明亮的還是低沉茫然的,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整體背景氣氛又是怎麼樣……這些基礎一旦定下之後,最好就不要再改變了。

    3.音樂輔助。
    在找感覺(靈感或是整體文章基調)的時候我多數就會選擇音樂輔助。
    音樂是很容易煽動人情緒的。平時我也有收集各種曲子,從輕音樂到重搖滾,從人聲到純音樂,語言方面也是除了韓文基本什麼都聽(原諒我真的接受不了韓文那個……的發音_(:з」∠)_),同時我也有收各種影視作品OST的習慣,所以還算是找起音樂來比較方便(就是時間花得多了點23333)
    基本上每次我寫東西花時間最多的就是找音樂(。),找幾個小時,寫的時候飛快不帶停,我很享受這種一氣呵成的快感(笑)
    音樂確定後,一邊聽一邊在腦中繼續構建故事——登場人物?登場順序?自己最想描寫的幾個細節?這些細節要怎麼寫、什麼環境下、劇情會有什麼發展?等等等等。
    Ps:有的時候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寫故事,有的時候則是不行,視情況而定吧。音樂只是輔助你定下整體基調,並不代表它就要與你的文章完全契合。

    4.把世界清空到只剩下自己。
    我自己是個很容易被他人影響的人,也總是忍不住就會想要秒回別人(x)
    所以我會選擇要寫文的時候就把別人能聯繫到我的所有方式都弄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去,在我寫完之前沒人能打擾到我。
    這下全世界只剩你了。偶爾卡殼了可以去查一下這篇文章中會用到的資料或是把之前定基調時候用的音樂拿出來聽一聽,看看窗外發發神或者冥想等都可以,別去刷微博等社交平台(笑)

    5.不要說以後。不要說以後。不要說以後。不要說以後。不要說以後。
    太重要了我得說五遍。
    什麼記個梗,什麼記個精彩的劇情,什麼我構想了個故事下次寫,什麼我覺得這個設定不錯下次寫……拉倒吧,你根本不會動筆。
    心裡隨便想想可能都還好,一旦你說出口,對別人描述了你準備寫的故事……都爽過了還寫個屁啊!
    真正的積累梗或是設定,那是你看了之後留在心裡的感觸。下次寫的時候沒人要求你也不需要你自己翻本子,它們會非常尋常地就飛出來然後在你腦內組成一整個藍圖。
    我認識不止一個,不論是畫手還是寫手,他/她們都有自己的小本本,上面記了一大堆東西——或是梗,或是設定。
    一大本呢,從今天開始都能搞個五年份啦(笑)

    別不自量力了,想寫就現在寫。記下來留著二十年之後翻出來寫嗎?你太看得起自己了。

    說了很多,其實說實話每個人寫故事的習慣都不同,所以我也只是把自己的習慣寫了一下而已2333希望能有所幫助。
    但最重要的永遠是:現在就去寫!

    沒有開始的話什麼都不會開始。

    僅以這句話,送給所有的創作者。


    多寫寫就好了,哪怕先寫再改,寫著寫著你就發現四路通了。


    就像做建築設計,很多時候如果你對使用者的行為不了解,根本是做不好設計的。很多設計師沒有任何生活上的理解,就直接從建築造型開始,沒有合理的功能分區,沒有內在的邏輯,沒有結構和施工流程意識,沒有生態風水的環境觀,沒有場所意識,那麼這種建築有什麼意義呢?只是一堆材料罷了。

    類比寫小說也是一樣,你如果對生活,對人性,對世界,讀自己,都沒有一定的見解,那麼你寫什麼小說呢?這種沒有素材的狀態下寫出來的東西是不會流傳很久的。

    文本的東西也是有生命的,聖賢的經典壽命較長,流傳千年萬年甚至永恆,優質的名著也能流傳很久,但是一些新聞或是廣告軟文,生命力就像蚊子一樣,所以要想寫出較好的作品,還是要在內容傳達的真、善、美層面去多努力。

    假如沒有靈感,不妨先從一些美好的東西開始寫起,寫久了自然就能撲捉到小說長篇敘述的能力了。

    好比我在設計一個複雜功能的建築時,我先不去考慮業主,成本,地塊或是當地文化這些現實複雜的因素,我總是先從一個最美好的空間開始設想出發,比如容納不同人群的互動空間,充滿能量的中庭空間,很多優美植物水池的庭院或是合理劃分的各種互動空間,等等,慢慢的在這種設想中自然會將一些現實的東西整合進去,逐漸的這個複雜功能的建築就能生成了。

    切記,一定要緊緊圍繞美好的東西開始撰寫,不要去寫一些灰色的,看似神秘的,艱深複雜的,生離死別的東西,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文字效果去寫這些,或者說去體驗這些。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些東西接觸不得,切記!

    經常描繪美好的東西,一定會具備很高的敘事水平,請相信!


    寫東西的人需要留心觀察生活,有什麼想法可以記錄下來,點滴積累的過程。


    那就不寫唄,等什麼時候有從下筆再動手。


    觀察不夠
    閱歷太淺
    讀書太少


    推薦閱讀:

    小說大綱怎樣設計?
    我想知道自己小說水平如何?歡迎路過的朋友指點。
    如何評價玄幻小說交給中國拍攝的話,再好的作品也終究是一部爛作?
    寫小說時怎樣將腦中的情節和人物完整地變成筆下的文字?
    寫小說時如何形成較完整的創作思路?

    TAG:小說 | 寫作 | 文學 | 小說創作 | 寫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