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發達國家很普遍,在中國卻行不通的商業模式?

有哪些在中國很普遍,在國外卻行不通的商業模式? - 互聯網


美國亞馬遜,中國人稱良心美亞,它的良心在於屌爆了的售後服務,100%無條件信任消費者。下面看看良心美亞是怎麼被中國消費者坑死的。
amazon kindle剛開始在發售的時候,由於沒在大陸發售,於是很多國人選擇在美亞海淘。那時候kindle美亞執行的政策還是全球聯保(不過那時候kindle在國內沒有發售,所以國內沒法保修),如果在保修期內你的kindle壞了,聯繫美亞客服,美亞客服會說讓你寄回美國,他們會重新給你寄一個。但是如果你跟客服說 你在中國,退回去不方便且運費很高,美亞客服都會大方的表示:東西您留下來吧,我們給您全額退款。有一個人發現了居然東西可以不用退,就可以得到全額退款! 於是開始發帖曬自己的經驗並稱讚美亞實在是太良心了。但是機智的部分中國消費者看到了帖子發現了流程中有個漏洞可以利用:無論自己的壞沒壞,都開始找美亞客服要全額退款。最後逼的美亞實在忍無可忍,不在搭理中國kindle消費者的退款請求。那時候kindle還沒在國內發售,你也沒法保修。

還是美亞,中國人海淘一般選擇寄往轉運地址,然後讓轉運寄回。有時候可能因為各種問題,轉運沒收到,或者轉運說東西少了,那麼只要聯繫美亞客服,美亞客服都會大方的表示 我們給您退款或者補寄。並不需要你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只要你說,他們就願意相信你! 於是部分機智的中國消費者又發現了這其中有個漏洞可以利用:無論收到沒收到,都說自己沒收到去找美亞客服要退款。最後把美亞逼的忍無可忍,只得專門出了針對收貨地址是轉運地址的協議說明,不再理賠任何收貨地址是轉運地址的損壞,缺失或者丟失。這裡是免責條款: http://www.amazon.com/gp/help/customer/display.html/ref=help_search_1-1?ie=UTF8nodeId=201117950qid=1432960194sr=1-1
有人說沒數據說什麼大量啊?去年黑5的時候,美亞曾經封了一個轉運地址叫轉運邦,因為有很多用戶去找美亞以派錯件為由要求美亞退款或者重發,然後涉嫌欺詐
美亞把這個轉運地址給封了。此事當時在海淘群論壇什麼的鬧的沸沸揚揚。美亞人稱良心美亞,是對華最友好的海淘網站,能把美亞逼的封地址,那都是一種境界。

羅技,羅技一開始在大陸的維修政策是無條件只換不修,不需要發票購買憑據,只要是保修期內壞了,羅技就給換個新的。 於是中國的消費者發現了這個漏洞,用到保修期快結束就去故意弄壞換個新的。後來羅技發現大陸地區的維修率特別高,也是被逼的忍無可忍,就在大陸地區取消了無條件只換不修的保修政策。(還是可以換的,只是不是100%了,要求比以前嚴格多了。此事是羅技售後的一位小哥告知。)

蘋果,據傳去年蘋果曾大幅修改蘋果產品在大陸的保修政策,不再只換不修。不過後來只是修改了部分協議內容,變嚴格了一些。這裡面的緣由就是有大量的黃牛甚至普通消費者靠換機為生:把在保修期內的iPhone或者iPad等產品故意弄壞,然後去售後換新的,出售所謂的官換機(不然淘寶上那麼多官換機哪來的)。而故意弄壞還不被蘋果售後查出來是人為損壞,是非常非常簡單的事情。
蘋果被傳調整維修政策iPhone將「只修不換」
淘寶上還有很多日版合約機,韓版官換機在賣,各位猜猜都是怎麼來的?

eBay,前幾年eBay開始發力中國市場,經常搞什麼海淘節,聯合eBay大賣家搞直郵中國的活動。美國賣家一般發USPS比較多,走郵政個人渠道。這個渠道有個問題,是郵政負責清關,清關時效無法確定。於是有人在一定天數內沒收到就去開啟糾紛,說自己沒收到,ebay一審核發現包裹物流信息顯示確實沒簽收,於是判買家贏,全額退款。然後過了幾天,包裹清關完畢收到了,白得一個iPhone!於是這個人開始網上發帖或者群里炫耀,機智的中國人又發現了這個漏洞,都如法炮製紛紛效仿。(萬國郵政聯盟的物流方式存在不少問題,因為各國數據對接有問題。這裡面有非常多的漏洞可以利用,在這裡不再展開,不想讓更多人知道而去坑國外的商家。總之你想坑,基本是一坑一個準,買啥都白得。) 我接觸過的一個eBay大賣家,有一次活動就被中國消費者惡意申請退款坑了三四十萬美金的,在給我的回信中直接就破口大罵中國人。凡是那些搞過直郵中國的eBay大賣家,基本都沒有再搞過類似的活動,實在被中國消費者坑的幾年都緩不過勁來。搞直郵活動的一般都是貴重的電子產品,iPhone,iPad居多,一個至少都是幾千塊,坑賣家一筆獲得的利益巨大。

在美國澳洲等國家,一些大的移動運營商比如沃達豐,ATT之類的有遺失險,假如你簽約的手機丟了,申報後運營商會給你一個新的。運營商雖然會鎖掉你遺失的手機,讓其不能在當地使用,但漏洞是在本國之外的國家可以照常使用。於是很多中國留學生搞這個,都能連續申請好幾部iPhone然後寄回國,導致現在這個險的保險金額越來越高甚至已經沒有了。

還有人記得必勝客的 自助水果沙拉是怎麼在中國消失的嗎?相對於歐美市場的隨便取,必勝客已經在中國作出了限制,只允許顧客在自助沙拉那邊拿一次,但依然擋不住機智的中國人民。
外國網友熱議「色拉塔」逼必勝客在中國取消色拉自助服務必勝客取消虧本自助沙拉 稱該產品不能滿足顧客 http://money.163.com/09/0805/14/5FV9JH8P002526O3.html

安利(我是認真的),在全世界都玩的很溜的直銷公司,其無理由退換貨服務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就堅持了幾個月。中國人買回去一晚上就把洗髮水洗潔精保健品什麼
的,倒在別的瓶子里,然後第二天拿著空瓶子大排長龍的再去換新的或者退貨。雖說這是1995年吧,中國人還不富裕,那至少也是1995年的上海,中國最發達的地方。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舉不勝數,看下微博評論里的正能量吧:

我並不是說中國消費者全都是這樣,正常的消費者肯定是絕大部分。但是中國消費者人數眾多,這種漏洞一經發現,都是一擁而上,哪怕整體只有10%的人,商家已經無力承擔這種損失,最後只得選擇不再與任何中國人做交易。 這也是國外很多電商網站不接受中國人信用卡付款的原因之一。商人都是逐利的,有錢誰不想賺,中國市場又那麼大,結果中國消費者把人家坑的賺的都沒虧的多,自然都不願意跟我們做生意了。你想想,假如你是做外貿的,被義大利人坑過幾次,損失了幾十萬上百萬的,你以後如何看待義大利人? 還會不會與義大利人做交易?(無意黑義大利人哈,只是接觸過一些做外貿的覺得義大利人尤其是南部義大利人比較坑。)

本人並沒有說中國消費者都是這樣,國外就一個沒有,不要來抬杠好么? 我舉例的這些公司一開始都是對待中國消費者一視同仁的,最後被逼的不得不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修改了政策,導致全體中國消費者都無法享受到這個服務。

再舉兩個跟簽證有關的例子吧:
澳洲的一些簽證比如留學簽證移民簽證等,澳洲移民局對全世界的國家 的申請者要求的材料是分級的,一開始對待中國申請者的材料要求大概跟香港一個等級,就是所有材料只需要你提供就行,不用做任何公正,也不是必須什麼都要原件。 後來大量的中國留學生造假,保證金造假,雅思成績單造假,履歷造假什麼都造假。澳洲移民局忍無可忍,他們無法辨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只得最後把中國申請者誠信等級划到跟伊拉克的申請者一個水平,最低的等級。要求所有材料必須提供原件,必須公正,移民局才認可。澳洲很多次修改移民法就是為了堵住中國人鑽的漏洞,有句笑是這樣說的:說中國的移民申請者(留學也算廣義上的移民)就是為了幫澳洲測試完善移民法的。 你非要抬杠說國外也有啊,這就是人性,那為什麼移民局沒修改香港申請者的材料材料要求呢?

德國APS,全稱 德國駐華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想去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等一些國家留學,必須先過這個審核才能申請學校或遞簽。APS只針對全球三個國家,天朝是其中一個。 APS的成立背景,頗具中國特色。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自費留學生逐漸增多。由於德國大學的教育素質較高,而且免收學費,吸引了許多的中國留學生,1990年代末掀起了一股留德高潮。隨著留德學生數量逐年遞增,辦理留德手續的中介公司也越來越多。由於德國入學要求比較嚴格,只接受中國正規大學的學生。而來自中國的申請者很多不符合入學條件,在這種情況下,中介公司為申請者辦理了虛假的材料,
以使申請者達到德國大學入學的要求。為了核實申請材料的真實性以保證留學者的質量,德國駐華大使館和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於2001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留德人員審核部。此外,德國駐越南大使館和駐蒙古大使館也分別在河內市與烏蘭巴托設立了留德人員審核部。

不想說所謂的素質問題,我全文都沒提到素質這個詞。只是覺得一小撮中國消費者利用規則牟利導致商家修改規則來應對,所有中國消費者背了黑鍋的事情讓我很不滿。我沒有作惡,卻承擔了你作惡的後果,這損害了我的利益。

我雖然用了很多 「漏洞」 這個詞,但是某些人眼裡的「漏洞」,其存在的本意是商家為所有消費者提供的更好的消費體驗。難道像國內淘寶這樣,買的東西有問題要 先讓買家自己去開檢測報告才給處理,是很好的購物體驗?曾經在淘寶上買個森海塞爾耳機,到手發現有一個不響,跟賣家說東西是壞的,賣家說你得證明這東西是它自己壞的,不是你弄壞的。於是我花了一天的時間找到森海塞爾的售後,結果人家不給檢測也不給開證明,不可能給開,也不可能蓋章。最後我申請讓淘寶小二介入,結果我還輸了,理由是:舉證不成立,我沒拿出證明 證明這東西是它自己壞的,不是我自己弄壞的。

說說我為什麼對簽證的事情也這麼了解:幾年前我也曾想留學,但是我學歷不高,錢還不是太夠,父母又是農民,連父母的收入證明都開不出來。加上又沒什麼錢,只能自己DIY。 所以我去研究那些父母是農民,自己也沒多少錢的,應該怎麼留學怎麼準備材料。看到很多案例,以及很多中介都推薦都是讓我材料造假,父母職業掛靠開假證明!想想算了,沒錢就多掙幾年錢再留學吧。雖然沒出去但是了解到很多內幕,還發現加拿大的一些高校不招收福建福清地區的學生。原因就是有些福清的學生通過層層造假躲過了審查拿到了簽證,跑過去黑了。當某個地區的人造假的比較多,他們又查不出真假,自然就是全拒了事。
評論中大量的人說什麼還不是因為窮啊,窮才這樣愛佔便宜愛造假。 在中國,能海淘,買kindle,有錢出國留學的這些人,不是貨車翻了就去哄搶貨物的大爺大媽,不說多富裕如王思聰但至少肯定都不窮,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
最後,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 讓「中國式的聰明」滾出中國。此鏈接文章為轉載,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看看評論區就知道這種人在中國有多少了,居然還能給自己的行為找出一堆理由,什麼我窮啊,什麼外國人不也有,什麼有便宜不佔王八蛋啊,什麼這就是人性啊。 要麼就是
我就是不要臉了,你能把我怎麼著,你也好不到哪去,你敢說你沒幹過XXX,裝什麼聖母,裝X! 不要臉就是不要臉,還給不要臉找出一堆理由,真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
評論里有很多亮點,你們自己找,不然知乎管理員又該說我不友善了。有些人就不要自找沒趣了,拉黑你只需要點三下滑鼠,大約消耗4.2卡路里。

致知乎的管理員:
根據知乎官網的定義:不友善行為是指不尊重知乎用戶及其所貢獻內容的行為。我最後一段說別人不要臉並沒有指定任何知乎用戶作為主體,所以既沒有不尊重知乎用戶也沒有不尊重別人所貢獻的內容,我只是在說那些佔便宜還洋洋自得的人不要臉。這個您認同嗎? 再說了,不要臉只是說明某人為了某些利益放棄了自己的一個器官,性質和賣腎差不多,不至於說我不友善吧? 對於別人的舉報,請謹慎處理不要動不動就封答案好伐?


高票答案說的很多了,補充一下吧
對於我接下來談到的問題,我想其本質和高票答案中的例子一樣,缺乏基本的契約精神,過度強調自己的權利而不願意去承擔自己的義務。作為一個消費者,既然商家給了消費者無理由退貨退貨的權利,那麼作為消費者就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比如保證退貨物品未使用或者只是稍微使用了一下(比如衣服試穿了一下,數碼3c產品開了下機什麼的)和向商家提供正確的信息。這是一種互相信任,但是很不幸,有那麼一小撮人在不斷的破壞這種信任。而且更加可悲的是,這種破壞已經形成了產業鏈。
大家都知道,京東此前的退貨政策是很寬鬆的,即使是開封了覺得虧了也可以退掉。於是乎,出現了一些買了東西用幾天就退掉的人。更有甚者,比如天津輕工學院的王翰昆,利用京東退換貨政策漏洞,大量購買高端i7CPU後用換了頂蓋的200元賽揚CPU替換後退給京東而非法獲利數十萬。還曾經見過買顯卡,買回來用3天,期間各種超頻拆解(這對顯卡損害非常大),順帶貼吧各種裝X秀裝備然後退掉!更可悲的是,這種人不在少數。不然哪來二手東一說。
12.7更新
兩天沒看知乎,突然收到這麼多贊,受寵若驚,趕緊更新一部分
依然是京東,曾經有個悲催的哥們兒在980剛出沒多久從京東先後買了5塊技嘉GTX980G1(準確的說是換)都是被人用過的二手。懂電腦的都知道,顯卡上有個小東西叫金手指,上沒上過機一看金手指就知道,上過機的金手指有很明顯的插痕,如果只是出廠檢測而上過機插痕會比較輕,用過的金手指插痕比出廠檢測造成的插痕明顯得多。這哥們兒先是在京東買了一塊技嘉GTX980g1,等到送來了一拆封,隔著靜電袋都看得到金手指非常明顯被插過,然後這哥們兒表示5000多的卡二手不能忍,連靜電袋都沒拆,就要求京東換貨。京東同意換貨,第二天給他送來另一張GTX980g1。這一張980看起來金手指痕迹不太明顯,不過看起來也不太像是出廠檢測的,再一看S/N碼,好像有點不對。這哥們兒想起來,好像在京東商品評論裡面見過這個SN碼,打開手機一看,還真是,在京東980g1的評價裡面有個賣家晒圖的SN碼和自己手上的這張一毛一樣。果斷不能忍,再次要求換貨。京東又送來另外一張卡,依然二手,前前後後換了5張,最後才算拿到了一張全新的。
這哥們兒買g1的時候,980發布沒多久,中國大陸的g1可能只有幾十塊的貨,一大半在京東。這一口氣就是5張二手,可想而知有多少人鑽了這個空子!
關於開蓋王師傅
先給大家看個圖

這位CHH得壕買的是i7-4790,然而大家看看這是4790么?
沒錯,這就是王師傅的傑作!
2014年7月24日 微博用戶@睾貴的阿蘇斯(百度貼吧@睾貴的ASUS)在網路上曝光了某個「騙取京東價值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錢物的詐騙犯」的信息,並建議官方報警處理。發帖者稱此人「利用京東自營特點,購買價值高達7000多元的CPU,再用100元的CPU換上蓋子退回京東」來非法牟利。不僅如此,此人的退貨記錄達到了14頁,而且是十足的「0賣家評價的鑽石會員」。(來自藍點網)


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很早就發現了一個秘密,將美國成功的商業模式拷貝到中國,只要做的早,成功的機會非常大。比如搜狐對標雅虎,百度對標谷歌,淘寶對標ebay,美團對標groupon,滴滴對標uber,都很成功。
不過,總有一些例外,無論你怎麼努力,他們就是無法在中國開花結果,讓創業者們倍感沮喪,這裡面的奧秘在哪裡呢?

先說第一個,【Netflix】。
Netflix做的是收費網路視頻,對應的傳統商業模式是有線收費電視。
在傳統的電視市場,一開始都是採用免費電視節目吸引觀眾,然後靠出售廣告來盈利。在這種方式下,收視率是關鍵。在一個電視市場中,通常以金字塔分布,越是基層的「小白」觀眾,數量越大,於是如何取悅這些教育程度較低的小白觀眾,就成了擴大收視份額的主要努力方向。
小白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哪些呢?淺顯的,直白的,無腦的肥皂劇或者綜藝節目。於是在各電視台的主流黃金時段,充斥的總是這些節目。
但這些節目和精英階層的審美趣味是相悖的,可是又很無奈,誰讓你是小眾呢,註定只能被忽略了。於是,有線收費電視出現了。
有線電視不靠廣告賺錢,靠的是用戶的訂閱費,只要你捨得花,電視台就會努力去製作品味更高端,內容更有深度的節目。比如美國的HBO,其製作的《黑道家族》、《權力的遊戲》、《兄弟連》,都是重金打造,單集成本上千萬美元,堪比中等電影的製作投入。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這麼努力,單靠幾個土豪顯然是支撐不起來的,這就取決於整體付費用戶的規模了。
一般來說,這個群體主要是中產階層,其規模越大,可支撐的平台價值越大。放到十年前,中國的中產階層規模仍然很小,於是只有免費的優酷、土豆們才能發展的起來,嘗試收費的,基本上做一家死一家。
不過這兩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隨著中產階層的擴大,視頻網站們已經意識到,「收費」終於不是空中樓閣了。比如愛奇異、騰訊視頻的VIP訂閱用戶,近來都已經有了不小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從長廣告、盜版內容中離開,轉而享受更省心、體驗更好的獨家內容。
2015年被認為是中國視頻付費模式崛起的一年,整體用戶規模突破了2000萬,同比增長133%。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雖然整體還不如Netflix一家5000萬用戶多,畢竟已經在起步了,只是其時間,比美國晚了十幾年,比HBO的誕生,更是晚了近半個世紀。

第二個,【LinkedIn】。
如果說netflix剛出來的時候,沒有人敢冒死去學,LinkedIn倒是有很多中國學徒,畢竟這只是個免費模式嘛。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從天際網,到大街網,優士網,若鄰網……還是沒有一個能夠做的起來。
這就很奇怪了,如果說是因為騰訊太強大了,可是facebook也不弱啊,況且陌陌、YY什麼的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究竟問題在哪裡呢?
LinkedIn號稱職業社交網站,但其核心價值並不在社交,而是職業數據和簡歷資料庫。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獵頭平台。
也就是說,他是為那些大型企業,尋找中高級管理人員而服務的,這也就能解釋兩個現象:第一,LinkedIn的用戶年齡偏大,平均在40歲左右;第二,他們雖然登錄頻次低,只是偶爾上來更新一下個人資料,關注一些商業資訊,但是由於目的性強,含金量高,每名用戶每小時能夠為LinkedIn創造1.30美元的收入,而Facebook的每名用戶則只能為網站創造0.06美元的收入。
但這個商業需求,其實在中國比美國要小得多。這源於兩個因素——
第一,中國的企業生態,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大型企業的數量並不算多,不像美國,經過兩百年的發展,各行各業幾乎都為成熟的企業巨頭壟斷了。也因此,在美國,為企業服務的業務模式,規模總是比中國要大,比如財務軟體、研發外包、品牌營銷,發展都要比中國好的多。
第二,在大企業中,美國幾乎都是私企,而中國更多的是國企,他們的很多業務需求傾向於內部培養,而不是外包。比如人力資源,大部分的國企都是從校招開始培養,或者靠關係進入,高管則是黨委任命,基本不需要依賴外部的供給。
一句話總結就是:在美國,私營企業多,大企業更多,他們更捨得花錢去找合適的人才,並且希望通過獵頭,不單單是只有基本的招聘,而且能夠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人脈、經驗、性格等相匹配的高級人才。這種「金領」圈子的規模已經足夠大,大到可以支撐起一個市值百億美元級別的社交平台。
這種需求,無疑在中國現階段要小得多,看看我們的傳統獵頭行業多孱弱就知道了,而最火的,則是58同城、趕集網的招聘頻道,他們就相當於為藍領提供的招工中介,那才是剛需。

第三個,【Airbnb】
近年來有兩個詞很紅,一個是美國的分享經濟,一個是中國的O2O模式。
這裡面的差異是什麼呢?簡單來說,美國分享的是個人的資源,中國O2O的是企業的資源。
比如說,uber,他的核心是將個人的車資源釋放,分享給其他人用,主打業務是「拼車」。滴滴作為中國學徒,其核心其實是「打車」,主要為專業計程車司機服務的。
又比如分享標兵Airbnb,他的核心價值是將個人閑置的房屋資源釋放,分享給旅行者用。而O2O標兵外賣網站,則是將餐飲企業的配送價值互聯網化,打的仍然是企業的主意。
這就很有意思了,為什麼中國的O2O要打企業主意,而不是個人用戶呢?為什麼中國用戶不願意與人分享呢?
這裡面的關鍵是「信任」。
在中國,陌生人之間的提防心理,比發達國家要強烈的多,走在大街上要看緊錢包,你站在路邊豎個牌子,想搭順風車,一般人懶得理你,更別說讓陌生人住到你的家裡去了,誰知道會不會順手牽羊呢,我可聽說過,有人租房子,把房東家的空調都拆了搬走。
但在發達國家,順風車、沙發客早已是流行文化,快遞可以扔在公寓樓下沒人偷,客棧主人甚至會把鑰匙放在門口,讓旅客自行辦理入住,租賃自行車不需要押金……等等等等。
這麼大的社會差異,表面是信任,背後其實還是平均富裕程度。當社會中每個人的物質需求都能得到極大的滿足,「貪」和「偷」的慾望就會大大的弱化,平均道德責任感提升,於是人們之間的提防心理也就消失了。只有陌生人之間享有信任感,分享經濟才能真正興盛起來。

縱觀三種產品,其實代表著社會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Netflix,代表著【中產社會的形成】,整體人均收入水平脫離了物質溫飽階段,開始捨得花錢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享受。
第二個LinkedIn,代表著【金領社會的形成】,工業化結束之後,大企業壟斷了幾乎所有的行業,研發創新等高附加值職位更多,社會金字塔向梯形進化。
第三個Airbnb,代表著【均富社會的形成】,在一個中產和金領人口達到飽和的社會裡,貧富差距極小化,社會的信任感會極大的刺激分享經濟的繁榮。

我們才剛剛進入第一個階段,離後面兩個或許還要經曆數十年的時間吧,希望我輩的努力,能夠使得彼此的時空距離更快的壓縮,儘快的培育起創造潮流的土壤。


在美國超市買的有些商品,即使打開了包裝用得不爽了也可以去退換貨。。

在Amazon上買了個手機支架,安裝的時候被我弄壞了,我在評論里就說了一句這東西不結實啊。賣家看到後主動聯繫我,要給我全額退款,並且提出免費送我一個(我已經馬上又買了一個所以沒有要)。

還是在Amazon上買了個雨傘,自動開關的那種,試了兩下就壞了(呃,我真不是故意的。。),賣家二話沒說就全額退款了。

ebay上買了一個汽車部件,運輸途中被磕碰了,拍照傳給客服後二話沒說又免費發了一個(100多刀啊)。第二個發過來又磕碰了,我都不好意思說讓再給我發一個了,然而賣家還是給我退回了部分款項以便我花錢修復。

同學在美國某網站上買了上百刀的化妝品,快遞說送到了,但她回家後發現沒有(很可能是快遞放門口被偷了),賣家二話沒說又免費發了一批。

一學長買了一盒pocky,發現裡面有一根短了一截=_=, claim了一下,結果送了一大箱過來,一大箱啊!!

Netflix, HBO Now, Hulu,Spotify這種需要訂閱會員的產品,都可以先免費試用一個月,而且沒有任何功能上的限制。

和幾個同學去吃自助餐,中等消費的那種,同行有一個穆斯林,有一道羊排不能吃(因為用料酒處理過),飯店特意找了個廚師給他做了一份沒有用料酒處理過的羊排送上來。(要知道那是自助餐啊。。你完全可以吃別的啊。。)

國內商家這麼做生意的話。。會倒閉的吧。。

-------------------
這麼多贊,總結一下吧:P

以上舉的例子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完全要靠買方自覺的行為,比如無條件退換貨,比如試用後續費等,從契約角度來看,你確實可以買完產品用了一半再退,或者用過會員試用期不續,這都是完全合理的。但一旦這個人群的比例佔得很大的時候,商家往往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無法維繼下去。

另一類則是賣方為了維護自己的信譽而不惜自己蒙受一定損失的行為,這些事兒是賣方於情於理都沒有必要做的(比如快遞丟了的那個),但他們為了讓消費者滿意以及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還是去做了。出於和上一點同樣的原因,這在國內也是很難開展的(很難想像一個淘寶賣家因為你「聲稱」沒收到快遞會再免費給你發一份吧)。

這種現象你總結為經濟發展水平不夠高也好,國民劣根性也好(其實我很反感這個詞),總歸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因為(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貪圖小便宜,致使其他消費者無法享受到應有的服務,而試圖提供優質服務的商家則面臨損失。也真心希望國內商家和消費者能形成良性互動,走出這個怪圈。


之前地鐵也搞過愛心紅雨傘活動,下雨天可以免費從地鐵拿一把雨傘,下次還回來即可。。。
後來第二期紅雨傘活動,需要收50塊錢押金,退傘時才能取回押金。。。之後聽一個地鐵的朋友說,收回的紅雨傘,居然有一部分完全不是他們地鐵發的那種傘,當時收回的時候並沒有仔細檢查,後面才發現原來是有人用仿造的紅雨傘來騙50塊錢押金,那種仿造的傘成本非常低。。。
再後來紅雨傘需要用身份證登記並押金50塊,退傘時需要拿身份證才能取回50塊,並且只能在拿傘的站點退,不得跨站。於是各種紅雨傘借出去半年後,被用壞得差不多,別人就來退傘了。。。

我已經不記得好長時間沒搞這活動了吧,地鐵估計傷心了。


看到題主的問題和與之相對應的鏡像問題,我們認為其實這兩個問題應該合併作答。


因為客觀來講,商業模式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本質還是由於不同國家之間地理、人文、資本環境的差異所造成的,其間還衍生出一些產業發展次序和程度的影響。不同商業模式在文化場域中的區隔是相互的,並且不可避免。此外,時代的發展也在分分鐘讓這個命題產生反轉。

因此,無論是單純說在發達國家行得通在中國一定行不通還是反之,都有失公允。

在此,我們謹基於通過分析大量行業、項目所得出的認知,並針對這個題目提出我們的思考。

首先,針對前面幾位高票的題主答案,我們做出一些基於自身經驗的思辨。


1、「國民素質」導致的模式差異

美國、日本的退貨服務做得近乎完美,而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中還不可行,其中的確牽扯到「國民素質」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是相信,「國民素質」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變數。

其一,很多東西或許不能完全「賴」國民性。比如,車少人也少的美國社會秩序要比中國好很多,但在人滿為患的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區行車也照樣不等行人,當地也有類似「協警」的治安維持職能的人員存在。故而,國民性的背後,也有制度、環境的身影。至少與「人種」絕無關係。

其二,國民素質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被不斷推演、進步的。比如,當年中國超市裡剛出現「試吃」時,很多人覺得這種免費的新生事物簡直不可思議,有些人甚至真的每天去「試吃區」蹭吃蹭喝。隨著人們對「試吃」習以為常,它的功能性也越來越回歸其設計的初衷,現在在公共場合大肆進行試吃體驗的人著實已經不多了。這就像海爾當年在廠區內赫然掛出的「禁止隨地大小便」和「禁止偷盜廠區零件」標語,至今已被歷史封印一樣。同理,當下的共享單車說不定就是又一個全面提升國民素質的檔口,經歷過各種事故、輿論的洗禮,以及進一步的車輛投放和便利性提升之後,用戶教育進一步深入;當人們共享單車模式內化為用戶使用習慣,秩序性和自律性都會相應提高。在各種禁令、付費推助下的國民版權意識走高,便可作為例證。


2、固有商業傳統差異下的模式差異

借著前面答主的觀點來說,對應著有線電視付費傳統的netflix,雖然中國基本採用免費廣告的傳統,但是並不能因此說明這樣的模式就是落後的。況且如今中國的視頻付費也已經做得風生水起,比如騰訊、愛奇藝等,相信今後針對規模化付費的商業模式也會興起,這是一個時間問題。

再比如看似與東方文化有區隔,主打陌生人之間建立信任感的「Airbnb」模式如今也已經在中國布局,本土的「小豬短租」也做得相當不錯。可以說在這種模式的用戶中,至少有一部分一線城市的精準用戶是一定沒問題的。

「中產-白領-均富」的社會演進觀點,也同樣可以作為國民性不斷推進優化的構想,只不過時間上,我們還是樂觀的認為會比預判的更為迅捷。


3、文化選擇差異導致的模式差異

比如,美國都是住大別墅,而中國則多小型公寓,香港作為經濟發達型都市,港民的居住區不乏逼仄的「小格子間」。在不否認大別墅好的前提之下,大家口中「好山好水好無聊」還是「好吵好亂好熱鬧」的文化選擇也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見諸商業,有些東西不是攆不上,而是根本不需要去攆。


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中,不僅會出現如題中所述的發達國家商業模式移植到中國受阻,還有在中國日益風生水起的互聯網潮流中誕生的商業模式,在發達國家會跑不動的情況;戲劇性的是,後一種情況彷彿正在變得更為明顯。


就這個情況先舉幾個例子。


1、 物流

物流行業的本質是每個人願意為送貨上門所付出的成本,以及物流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賺取利潤之間的配比;其在中國的水土下發育的明顯比美國好很多,這根本上是由中美城市的「格局」所決定的。

美國地廣人稀,居民大都集中於郊外且習慣於驅車進出城市,在這種生態下發展物流的成本很高。反觀中國,就拿北京來說,人口稠密、生活節奏快,多數富庶人口堆在四環以內,中國,一個普通的快遞員一天收到幾十單訂單是沒什麼大問題的。更不要說中國勞動力成本在逐年上漲的情況下依舊低於美國,如此導致了物流行業只有在中國現階段的經濟模式中才非常成立。


2、 單車

單車同理,中國很流行,美國搞不了。

中國有大量的小型城市,其中很多都是「5公里乘以5公里」的地界,在這種城市規模之下,自行車幾乎是最理想的交通工具。而在「大農村」明顯多於「大都市」的美國城市地理背景中,使用自行車簡直不能想像。


3、電商

日本是亞洲國家人口密度較高的代表,在日本,居民的生活非常便利,遍地都是「711」「全家」那樣的小商超、便利店,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為先行發展起來的便利店滿足了大部分的需求,並且發展多年後當地的居民已經形成購買習慣,所以電商的發展潛能就削弱了大半。

而在中國,尤其是在很多相對閉塞的三四線城市,其中的居民平時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太多東西,於是不斷下沉蔓延的電商,便逐漸成為一條非常重要的商品渠道。


4、移動支付

中國的移動支付可以說遙遙領先於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具有非常明顯的後發優勢。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信用卡這種替代性的金融工具在中國的佔有率遲遲上不去,而手機又在短時間之內高效普及,加之網路設施的基礎條件建設的非常不錯,為移動支付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最後再補充一個小例子——印度(雖然不是發達國家),其國內面臨比較複雜的語言問題。不同於很多人的認知,整體印度國內會英語的人口並不多,連作為除英語之外另一種官方通行的本地語言「印地語」會的人也沒有很多,這就導致了在當地做一個好用的app至少要兼容10種語言才能覆蓋多數印度人的情況;而相反,國內的各種APP發展的勢頭都很猛烈。


所以由此也可見,很多東西都會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開放程度而產生由量到質的改變,模式之間的差異會縮小,更會反轉。


商業模式樓上講了不少,再說一個也是水土不服導致的事情。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在美國測試得還算順利,就到中國來也測試一下,本以為可以輕鬆通過的路況,出了問題。

原來在美國留給前車的安全車距,到了中國,變成了可加塞的空隙。
在市區的快速路上,特斯拉自動駕駛時留給前車的默認安全距離,正好引誘隔壁車道的車變道加塞。加塞進來以後,自動駕駛判斷小於安全車距,就會減速留出距離,然後又會引誘隔壁車道司機……

畫面感極強的周而復始,敢情特斯拉一直在原地給別的車留車距。自動駕駛於是變成了自動泊車。

美國工程師徹底傻了。

估計他們正灰頭土臉地回美國,研究適合國情路況的新自動駕駛系統,未來重點開發項目有
FPC: 防碰瓷老太自動極速後退系統。
FJS:防加塞大腳轟油系統。
FYGHXN:防遠光,激光大燈定點回射晃瞎你系統。

還可加價選裝SBSB,SB突然變道閃避系統。
預計2020年,正式研發完成並投入中國市場。


非常感謝各位的贊和評論。第一次在知乎回答能收到這麼多贊同和評論還是很激動的。
亞馬遜給我的郵件里說他們的目標是「the most customer-centric company」,這個讓我非常佩服,也的確他們做到了。另外也很欣喜的看到國內的商家在售後服務方面也越做越好,雖然本人到目前還沒有這種體驗。
扯開來講幾句本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可能有些跑題,還請題主諒解。
對商家來說能做到好的售後服務從長期來看是利大於弊的,因為能抓住客戶,口碑就是免費的廣告。比如我以後海淘首選必然是美亞,向別人推薦也會是美亞。但是為什麼國內的商家很少能做到呢?一方面是經營者的短視,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怕客戶的不誠信了。我在收到美亞回復的第一時間就能發現其中的漏洞,其他人也可以。但是想到是一回事,會不會做是另一回事。其他答主也提到了安利的情況。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社會誠信意識的建立上。這個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而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真心希望我們將來或者我們子女的將來能生活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中。

知乎首答就獻給你了!
上個月發生的事情。幫朋友在美國亞馬遜買了一套做蛋糕的裱花嘴。再通過轉運公司漂洋過海歷經一個月收到。我包裝也沒拆就交給朋友了。下午朋友告訴我裡面一個部件壞了。

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問我能不能去溝通一下,實在不行也算了,因為這個部件有兩個,壞了一個也不要緊。當晚我和亞馬遜客服聯繫,說明情況,並且很客氣的說本來應該退給你的,但是我現在中國,沒辦法。整個郵件只有文字,沒有附上上面的兩張圖。兩個小時後客服回復說,很抱歉,然後全額退款,包括亞馬遜的運費在內。當時我就眼淚下來了,這服務真讓我有種老子是上帝的感覺,從來沒有過啊。
然後內心又設計了一下,是不是以後都可以在亞馬遜買東西然後說東西是壞的讓他退款呢?一秒鐘後立馬否定這個念頭。咱身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絕對不能幹這麼缺德的事!但是的確國內的商家也這麼做肯定賠到姥姥家也不認識。


國外:好好做一個產品,然後賣產品賺錢
國內:好好做一個產品免費,燒錢買來一堆用戶,然後賣廣告賺錢
-------------------------------------------------抖機靈分割線--------------------------------------------------
竟然有那麼多親點贊,好惶恐。舉幾個栗子吧
內容製作方面:
我有個朋友在俄羅斯,找了一幫好萊塢的團隊,拍1分鐘的短視頻來教新父母怎麼教育孩子。
在國外的運作思路都是:開發一個網站,把視頻放上去,收會員費,交了錢可以看視頻。現金流很不錯
今年底想進入中國,被小米、阿里等巨頭輪著約談了一次。
思路變成了:把視頻放到一個網站上,單集刷出100萬的點擊量,然後視頻前後貼片賣廣告,同時招商冠名植入賺錢。
互聯網方面:
移動互聯網方面這樣的例子真的太多太多了,隨便舉出來一個都是。印象筆記和有道雲;殺毒軟體領域等等。大家都在指著用戶聚集起來之後,流量變現獲得現金流。
---------------------------------------回複評論中的互聯網問題---------------------------------------------
我並不是想抨擊「第三方付費」的商業模式,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讓狗付錢。
但是,讓觀眾付費和讓企業主付費是有區別的,在項目的設計和運營上所考量的點完全不同。
您提到「google」掀起的流量變現的開端。區別也恰恰在此,公眾很難為「搜索」這一行為付費(因為消費結果的不確定性),而大型商家卻非常希望能夠通過搜索引擎,把流量帶到自己這裡,因此由商家付費的邏輯得以建立。
但是試想,如果MOOC平台上的所有課程(假設其不是公益行為),都以企業冠名,產品植入,花式口播的形式來獲得經費支持。及時基於現有的巨大流量,這樣的商業邏輯存在問題。
中國互聯網對內容版權至今是輕視的,如果現在沒有對音樂版權進行限制,大家還是會覺得免費聽歌是無比正當的。
當然,現在某些APP還是在自己燒錢把版權買回來,免費給用戶聽,以期通過其他的形式從商家身上把錢賺回來。但是比如在澳洲,平台運營商就不會如此尷尬——我花錢買回來的,你要聽你就花錢買走。
這即是為了回應評論中提到的「收費觀看等同於傳統賣光碟」。
(稍後再補充)


這次到英國來,在16個小時的飛行途中,我不小心把我去年在亞馬遜買的IE8的3.5mm插頭弄斷了。當時還是小傷心了一下,但後來想起這東西應該是有保修,就算是沒有保修,應該也可以買跟原裝線,換上還不影響聽。所以也沒有很追悔莫及。

回來查了一下森海塞爾的保修,發現兩年質保,顯然還在保修期內。不過保修需要發票,我也記不清當時亞馬遜有沒有發票了。反正手頭上是沒有。又見官網上說,如果沒有發票,只要有證明自己購買的記錄就行。這時我國人的小精明出現了,「耳機上又沒有編號,他們怎麼能確定我現在返修的這條耳機是我去年買的耳機,而不是已經過保的東西呢」,「這樣豈不是不管什麼時候壞了,我只要能找一個在保期的訂單記錄就可以保修了」。。。所以我也不能確定訂單記錄能不能有用,將信將疑的將亞馬遜的訂單記錄打了下來,與耳機一起寄回了森海塞爾英國的公司。

寄送的時候我又動了個小心眼。由於是3.5MM插頭壞了,所以我心中理想的情況是,他們直接換一條原裝線就好了。但是萬一他們給我把插頭焊回去了。。那豈不是會很影響聽感?於是我沒有把段掉的那截插頭寄回去,僅把耳機放在一個茶葉盒裡寄走了。

一周過後。也就是昨天,我震驚的收到了森海塞爾的郵件。他們說已經將我的耳機換為IE80(IE8的升級版)。說我在這周就應該就能收到德國總公司寄來的耳機了。驚喜之餘,我也為我當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為感到羞愧。同時也充滿期待的等著新耳機的到來。結果物流真心給力,今天我去查郵件的時候,發現其實昨天就到了郵箱了。

盒子很大,我開始很懷疑是不是我的,寄送一條耳機哪用得到這麼大個盒子。回到房間打開一看,頓時傻眼了。在盒子裡面整齊的氣墊保護下,一個完全完整的,全新的IE80的包裝盒,打開後,原來應有的原裝配件一件不少。我原來IE8的配件,包裝盒一件都沒有寄回去,他們卻給我完全嶄新的一套。此時小精明有一次的冒了出來,「這樣豈不是原來那些原裝配件都可以賣了,原裝件哪件都不算便宜啊!」

也許就是像我這樣,腦筋轉得太快,各種小聰明小心眼很多的人太多了,所以中國國內很難出的來這樣的一家企業。回想起今年暑假在家的時候,我跟我媽說起,現在同學都辦個假本科生學生證,旅遊時省很多錢,我也打算去弄一個。我媽嚴厲的訓斥了我:「已經不屬於你的福利,你為什麼還要去占,這點誠信都沒有你怎麼要求別人提供你更多的福利。」當時我挺不服氣的,在國內,很多時候吃虧的都是老實人。也許偶爾吃點小虧換得良心安,還挺好的,但是積累下來,吃的小虧也會變為大虧。大到你心裡很難平衡的程度。更嚴重的是,有能力贏得這樣那樣的小便宜,會被冠以有商業頭腦的美名,而安分守己往往是愚昧不知變通的代名詞。此間矛盾,早已成為陳詞爛調,我並無能力將其中的原理完全理解,同樣也無法提出解決辦法,更不可能短短一篇日誌就能引起什麼思考,達到什麼振臂一呼的效果。所以次話題到此打住。

另外,德國人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企業,還在於他們對自己產品的強烈的自信,以及對時效的理解。他們相信,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故意損壞除外,他們永遠不會想到會有人為了依舊換新故意損壞自己的耳機),在兩年之內,自己的產品都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即使出現了問題,那也將會是非常非常罕見的現象。非常罕見,以至於與維修損壞產品的時間與金錢相比,他們更願意直接換一個新的。英國有一家德國廉價超市,叫ALDI,這家超市也許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有。原來在伯明翰的時候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靠這家超市,在劍橋也是。這家超市為了節省成本降低價格,往往出售的都是自己超市品牌的物品,以免去品牌帶來的附加值。另外超市商品的包裝箱大多可以撕去上面一半,這樣堆起來就可以作為貨架了,免去固定貨架的成本。就是這樣一家節約成本的超市,如果說,你買了一瓶果醬,打開了吃過了幾口,覺得不好吃,完全可以拿回去退換。理由就是我不喜歡。這種退換完全不要求你是否已經破壞包裝,是否影響再次銷售。也許他們覺得跟你糾結這一點點小事的時間可能可以賺更多的錢了吧。

有人說日本人特別可怕,因為這個民族可以在大地震到來之時依然可以排著隊依次撤離。同樣有類似的一句話是說德國的,有人說德國人特別可怕,半夜十二點,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德國人依然會在人行橫道前等到綠燈亮時才通過。原來我們對德國製造的精確嚴謹的模糊理解往往來自與其汽車工業與電氣行業(那些如雷貫耳的品牌已不需提),但往往距離較遠,不得切身感受。但今天,通過森海塞爾,德國人的可怕,我算是領略到了。

也許德國人根本就不會為森海塞爾而感到驕傲,因為這一切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新的一套耳機+配件,有耳塞橡膠套(10對),運動耳掛,說明書,收納盒(內含乾燥劑以及調音螺絲刀)。與之前一套的配件一致。對我而言,唯一的小遺憾就是好不容易煲了一年的耳機,現在又要從零開始了~

最後,是我自己留了個「心眼」,沒有寄出去的斷掉的3.5mm插頭,我可能會留著他,讓它提醒我,盡量保持以單純善良眼睛看世界,至少是在國外的時候。


首先支持樓上冷月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但是看了大部分人對亞馬遜的體驗以後,我還是想解釋一下,因為還是覺得大家想的太簡單。

店家的對客戶的優待,是基於盈利平衡點情況及客戶情況之後做的一種優化。

可能樓上大家都是高素質人群,所以在美國亞馬遜購物,碰到正常的退還和保修,自然是沒問題。我也曾經買影碟收到兩份,打電話給亞馬遜,還自己貼郵費郵寄回去了一份。。

但是,如果在亞馬遜和paypal,ebay,bestbuy的大數據和客戶分析政策下,如果你abuse商家多了,是一定會被封號的。
惡意退換貨多了,amazon一定會封你的號,並且根據你的賬號關聯所有你的SSN,手機號,住址,姓名,信用卡,這些有關的關聯賬號基本都是封殺掉了。
bestbuy大件電器退貨時候,是要記載你的driver license的,那你猜你天天退貨會怎麼樣?
同理,美國walmart,封殺人的效率世界第一,還有apple,能追蹤到你每一次購物記錄。
fedex和ups都是把包裹扔你家門口,但是你猜如果你每次都舉報說包裹丟了要ups賠償,或者某個小區丟失率特別高,那下次郵遞員還會輕易把包裹丟到你家門口不簽收就走么?


類似情況也有,比如京東,是可以看到你個人的退貨換貨次數的,等於變相對客戶有個好評度;UBER的司機也是可以看到每位乘客的評分的,星級低的司機就不接了;阿里的花唄,同樣也是基於客戶消費行為而給予的一種信用額度。

同樣的,在作出上述分析後,美國的店家自然會對自己的客戶服務政策做出一個調整,如果退還率在公司可以接收範圍內,那自然就政策越偏向客戶越好,如果損失是企業不能接受的,他們自然會對政策作出一個調整。
我信用卡被盜刷了,幾十美元,和信用卡公司一說,人家根本不把幾十塊錢當回事,點點滑鼠,美元還回來,換個新卡拉倒。
如果我經常說我的卡被盜刷了,那信用卡公司會怎麼辦?如果我自己刷了10000美元,說被盜刷了,那又怎麼辦?- 當然是信用卡公司開個case展開調查,如果我是fraud,直接報警抓人。

所以感慨美國商家客服好的各位,看明白了嗎?
當然,美國商家和買家整體素質或者說平均素質比中國高,依然是不爭的事實,白白領先你幾十年的?


據說,蘋果剛進來的時候店裡的手機可以打越洋電話的,然後就....


總結一下就是,任何不把消費者當賊防,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設計的貼心方便的商業模式在中國都行不通。


最經典的莫過於安利了。


————————————————————
安利的銷售途徑是直銷,在國外實施退換制度,使用後可以更換,為了開拓市場,不滿意只要剩一點都可以換,這一點有知友在評論里補充了,現在填上來,在北美佔據很大份額。

而來到中國之後,不是傳銷勝似傳銷。呵呵。

關於直銷的解釋,覺得@牛繼業答主所說的商場放置愛心傘然後被老人全部順走或許能說明,也許側重不同,但這個例子已經能表達出我的心聲了。

這個例子就是道德契約被破壞的生活版,安利在中國的轉型就是個例子。

諸位,你們聽說過安利嗎?

另外說明,利益無關。


顯然是self-checkout吧。

剛來美國時,第一次去沃爾瑪,發現它們居然有讓顧客自己刷單的通道,就是你買了什麼,自己掃碼,最後自己付款。後來發現幾乎所有大超市都有自己結帳的通道。有些城市的商家會派人看著,一個店員看幾台(但實際上你要作假也很容易),有些城市犯罪率極低,連個看守的人都沒有。

那天剛刷完卡,我就冒出一個想法:在中國這麼干,甭管多大的超市,開業第一天就被顧客偷倒閉了。


我舉個栗子:
在肯亞 safaricom(本國最強運營商,母公司是沃達豐集團控股),旗下有個手機轉賬業務,叫 m-pesa, 是通過最底層的指令通過預存到手機的話費,進行小額度轉賬,哦,普通賬戶幾萬額度,企業賬戶最高是100W ksh(跟人民幣匯率是*0.06),這個技術是 huawei 當年一個員工帶領幾個人開發的,至今此人已經離職,在肯亞做電商網站.很方便,看上去也很安全,簡單到輸入一個密碼即可,好多年了也沒什麼盜竊事件出現;

我把這個技術當成傻逼,肯亞也不是富饒的國家,但是在中國這麼牛逼的國家,基本實現不了;


美國。

購物價格保障:14天內如果所購物品出現降價,商家將無條件退還差價。


感恩節前幾天在梅西百貨(Macy"s)給我媽買了一件衣服。感恩節的時候她穿去上班,她的同事誇好看,也想買一件不同顏色的,於是自行上網訂購,發現感恩節當天促銷,價格比我之前買的便宜了差不多30塊美元。我媽生性節儉,買東西比別人貴了簡直像丟錢了似的,回家就跟我抱怨買早了。我淡定一笑:母上大人稍安勿躁,山人自有妙計。遂上網撰寫了一封簡單的email發給Macy"s客服,說明幾天前我購買的大衣今天減價了,應該退回差價,並附上訂單號。

六個小時後,收到了一個客服的答覆:經查證情況屬實,我為對此給您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退款已在處理中,請注意查收。

其他商家如Bestbuy,Staples,Cotsco,香蕉共和國,美國良心網等等我們常去的大大小小的零售商都有這樣的政策,就不一一舉例了。

信用卡福利


我個人比較喜歡用信用卡買東西,任何東西哪怕只要1美元我也刷卡,所以有時候會研究一下哪家銀行的福利比較好,銀行也是卯足了勁實行各種優惠來吸引你去剁手。

事實上在美國使用信用卡確實方便又優惠,一方面是因為各家銀行實打實的福利,一方面是逆天的「盜刷不用你負責」政策,如果你的卡被盜只要跟銀行說,不管刷了多少錢你一分責任都沒有。

當然這種福利也有被人濫用的時候,我有個朋友曾經用花旗的信用卡在某個城市訂了一晚上的酒店,但臨時不能去了,打電話給酒店取消酒店不同意,態度強硬,他一氣之下直接打電話給花旗說是卡被盜了。於是,從「被盜」當天起的所有消費都被取消了,包括酒店的預定,最後他一分錢也沒付。

市場上的各種便捷支付,比如美國的支付寶 —— Paypal —— 為什麼耕耘多年卻還是半死不活?
因為消費者沒有理由放棄擁有這麼多福利和保障的信用卡來換取每次付款快10秒鐘的體驗。

當然,我非常不推崇這種欺騙(哪怕事出有因)的做法,就算信用卡發行銀行始終站在消費者這邊,但最後濫用太多的話這種福利只怕早晚會消失的,契約社會的福利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守信來儘力維護才能持續性地享受。

有些人時不時薅資本主義一塊羊毛貪小便宜的做法實在是極其短視的殺雞取卵,別看今天鬧得歡,將來早晚拉清單。

舉例說明一些信用卡的好處。


許多銀行,比如花旗,他們發行的信用卡有一個叫Price Rewind(價格回調?)的功能,如果你用他們的卡買了一個物品,覺得是不是什麼時候還會減價呀,那你只要上花旗的網站填寫一個簡單的表格(如下圖),把物品信息輸入進去,他們有個系統會自動幫你搜尋60天以內比你購買的價格便宜的商家,如果找到了,花旗會自動退款差價給你(單一物件最多不超過300美元,其他信用卡公司還有最高退還500美元差價的)。

除了以上這些,大部分信用卡還有許多保護消費者的buff,舉幾個栗子。
延長保修時間:物品買來的時候如果商家有保修,在原基礎上延長1年不等;
購買保護:如果用信用卡購買的物品在90之內出現損壞或被盜,信用卡公司會承擔修理,更換,或者退款。
退貨保證:如果購買的物品商家不接受退貨,跟信用卡公司講,他們替你退還。

當然,這些政策也有限制。
比如單一物件最高退還/退換300美元~500美元不等,需要在90天之內辦理,需要提供收據。還有不能受理的物品限制,包括但不限於:動物、汽車、飛機、軟體、門票等等等等。

其他一些福利比如說用信用卡租車自動有保險,飛機不是你個人的原因造成的延誤提供一定限額的賠償,用信用卡購買的機票自動擁有人身/行李保險等等,由於我不知道中國的信用卡是否有這樣的福利政策就不展開比較了。

基本上你把5大主要銀行的信用卡各申請一張就能享受覆蓋所有福利的待遇了。
每張信用卡還有1%~10%不等的刷卡現金返還(Cashback)。比如加油5%返還,超市購物3%,如果你有一張摩根大通(Chase)的自由卡(Freedom),現在到年底你在美國良心網——Amazon——購物就能享受10%的現金返還,以及任何情況下都有1%的現金返還。

這也是為什麼每個美國人平均人手4張信用卡,每張卡平均欠款7500美元的原因,美國人愛用信用卡由此可見一斑,不是他們不愛儲蓄,實在是商家太狡猾。

我仍然有一個朋友,他用個人信用卡給他的公司添加補給,給卡車加油等開支,然後月底公司報銷,信用卡銀行每個月給他的返利就有幾百美元。

每個銀行在你開卡的時候一般都會送你100~300美元不等的現金作為開卡福利*。
親們,白送哦,剁手就送哦!此外還有12個月到18個月的免利息優惠。


長時間免息的意義在於,假設你一張卡刷了8000美元,接下來你每個月只要還minimum payment(大概80美元?),你就能將近兩年不用付利息而把現金用在其他更需要的事情上,從而你的財務就有了主動權。
*註:開卡送美元條件需要你1~3個月內刷卡超過1500~3000美元

有位看官說了,兩年後免息結束還不是照樣要還剩下的本金?用不用信用卡又有什麼區別呢?

擁有欠債不還優良民族品德的美國人分分鐘呵呵你一臉。
免息結束的時候他們會怎麼做呢?—— 再申請一張信用卡,把開卡福利收入囊中,然後把之前那張信用卡的所有欠款全部轉到新卡上,接著再享受兩年的免利息。每個月付一點最低還款額,自己拿著省下空餘的錢到泰國包個二奶去。

學過金融的同學們大概都了解一個企業手中握有足夠的現金以及在資金鏈中握有主動權的重要性,其實「time value of money」對個人財務來說是一樣一樣的。於是他們就這麼周而復始,直到申請不到信用卡,要麼想辦法還錢要麼信用破產,撲街玩兒完。

那位看官問了,既然信用卡這麼好那我沒事就申請一張玩兒然後刷卡享受福利優惠唄?

資本家又不是白痴,他們自然有一套信用制度來防止濫用。
你申請的卡越多,每張卡的欠款越多以及每張卡擁有的時間越短都會相應地降低你的信用分數,當你的信用分數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長期以往你就申請不到什麼好福利的卡了。而且一般人沒有那麼高的信用額度讓你胡來,而有那麼高的信用額度的人又肯定是用心經營信用的,自然也不會亂來。

那位看官又開口了,如果我是留學生壓根不在乎長期的信用分數呢?同時申請幾張信用卡刷完所有福利直接閃人回國呢?


保安,來,把這位看官給我叉出去。

完。

申明:如果上述情況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歡迎提出批評指教,我一定看心情改正。


商場推了個雨天借傘的活動,大概就是商場門口一排架子上掛幾十把傘,供沒帶傘的顧客雨天免費使用,自己拿自己取,改天再還過來。

第一期投下去幾十把傘,大部分被老頭老太太順走,大部分都沒有還回來,後來這個活動只做了一期就不了了之了。

在中國,靠自覺靠人品靠契約精神沒有限制的商業模式,基本都會倒閉。從顧客各種惡意退換貨就知道了。


——————————————

建議收押金退押金的各位,商場為了搞個愛心活動還得專門花錢僱人收押金退押金?


12.8更新
兩天沒看居然200多贊了(≧▽≦)/
好多人說版權經濟這個事,並不是行不通,等國民富裕了素質提高了自然能解決,你看目前就有好多地方實現了啊balabala
但是你想,樓上說的大多數案例,良心美亞,安利,自助計費超市等等,除了政治上禁忌的像販賣大麻 色情行業之流,哪一個是國民富裕素質提高以後解決不了的?只有普適才能真正提高為商業模式。
曾經網易雲音樂在某些一線大城市搞過些活動,發放100台某品牌播放器做宣傳,白用一天,不記名無條件領,能在晚上還回來就行,這個活動的歸還率始終在三成左右,我們能說『啊你看我們還有這三成人呢~真是感到自豪,不是行不通噠』 嗎?您心真大,要不就是您真心富…

手機無力,需要打碼留言。。

你去看看騰訊今年獨家直播nba之後,各種論壇評論區罵的酣暢淋漓,公司上下馬氏全家無一倖免,只因部分球賽需要付費觀看,然而這些時段的球本來在新浪時代是不播的,也就是說雖然騰訊是加開了若干場次,提供付費直播合情合理,雖然他的直播信號要更好還不安插件,然而某些人看來這就是傷害原有的利益,不共戴天。
「沒人要求你做,做了你還加廣告這不犯賤嗎」這種不管開發者生計的論調聽過多少回?

各大遊戲社區里大作上午發布下午破解的狂歡。
各大論壇分享破解剔除自帶廣告的app的洋洋自得。
各大網盤下載大網站需要付費的視頻的心安理得。
提問是有什麼發達國家很普遍而我們行不通的商業模式,當我們每人真的都能做到真正在內心尊重版權,憑自覺規範自己的消費言行的時候,其實悄然之間已然是發達國家之列了吧
…………………………………………………………………………
原答案:
必然是版權啊,聽歌需要花錢買,想玩遊戲需要花錢買,下載視頻需要花錢買,看喜歡的電視頻道需要付費,看電子書需要付費,好的應用需要付費,開發者(作者)靠這個獲利理所應當,然而國內大多數人都覺得全部免費天經地義吧。。有些人即使免費給你用還會因為加了廣告罵開發者。。。


為啥有好多人糾正我說不是紅蘿蔔應該是胡蘿蔔?我也是醉了……
……………………………………………………超市裡的self checkout。

我有中國同學曾經很自豪地說她用紅蘿蔔的價格刷到了幾個很貴的芒果……

這樣做真的不好,要相信人品守恆定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特勞特說「社交媒體是一個噩夢,成為營銷手段為之尚早」?
日本索尼公司為什麼會連續虧損4年,是否面臨破產的境地?
做生意應該看什麼書?
互聯網創業公司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有哪些?
健力寶是如何衰敗的?衰敗的幕後發生了什麼?

TAG:互聯網 | 創業 | 學習 | 商業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