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樓拜的偉大之處在哪?
從1850到1950,可以被成為小說的世紀,其他文學形式如同詩歌和戲劇,從未有過小說在這個世紀享受的歡迎程度,與此同時,對於小說這個形式來說,也出現了文學史以來的人才輩出的高潮,木心曾說過十九世紀是文學的高潮,主要是指小說。而十九世紀的小說,則被現實主義的風格席捲。作為對前一個世紀浪漫主義的反抗,以及小說受到的科學和政治的影響,現實主義成為了現代小說的第一個世界性浪潮。主要在法國,從司湯達到巴爾扎克,現實主義已經在浪漫主義的時代逐漸蔓延。而這是直到福樓拜於1856年出版了包法利夫人,他,定義了現實主義的價值,規範和標準。儘管他自己並不認為自己是所謂的現實派,但他的冷靜客觀的視角,他不斷修飾力求精準完美的風格和對那個異化的時代人類個體面對的問題的深刻理解,使得包法利夫人被亨利詹姆斯稱為完美的小說。福樓拜主要在四個方面有影響力:客觀,但尖銳的人物心理分析;精準而且相互作用並完成作者意圖的風格;反諷,使得讀者從多種角度,與人物存在一定距離的看待他們;一種克制和可塑的意象使用。儘管福樓拜不是多產的作家,他的其他作品也遠不如包法利夫人那樣優秀,他還是被當成現代藝術散文使用的大家。他的影響力涵蓋了幾乎所有現實主義作家。有意思的一點是1857年,包法利夫人和波德萊爾的惡之花被以傷風敗俗罪告上法庭,都敗訴。而這兩部作品則代表著十九世紀文學的兩大流派: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
以上根據Werner P. Friederich 的 Outlin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摘錄整理,結合自身理解而做。
先講兩個關於福樓拜寫作《包法利夫人》的故事。
有一天早上,一個客人去拜訪福樓拜。福樓拜用過早飯就上樓去工作,一直寫到中午。吃午飯時,客人問他寫了多少,福樓拜說,我寫了一個逗號。吃過午飯,福樓拜又埋頭工作了一下午。到晚飯時,客人又問下午寫了多少,福樓拜說,我把早上那個逗號抹掉了。
第二個故事還是講一個朋友去拜訪他,看見他坐在門口痛哭流涕,哭到都哭不出來了,還在哭。朋友問他出了什麼事。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弄清了包法利夫
人是誰後,笑著說,你可以不讓她死啊。福樓拜說,不,她非死不可,她已經無法再活下去了。她不得不死了。說完了,又接著哭去了。
《包法利夫人》這本劃時代的書,就可以讓他笑傲世界文學史
「情感教育」是最好的法國小說。
福樓拜被譽為「西方現代小說奠基者」,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帶領西方文學從現實主義變革到現代主義。
《包利法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品,轟動了當時的法國文壇,當局政府以誹謗宗教及敗壞道德對福樓拜進行懲辦,由於律師的辯護才得以倖免。包括其他的代表作,如《情感教育》《薩朗波》等都在諷刺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
除了這些歷史背景外,福樓拜對人物的描寫相當細緻,行雲流水真實深刻。
他的理論和作品,使得他以後得文學朝著更接近文學本質的方向發展。
雖然他那些東西,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甚至無感,但在那個年代,屬於開先河的人。
具體諸如倡導:
1.不要在作品中流露情感
2.不在作品中插入帶有教化性質的評論
3.描繪日常化的細節;
最主要的,是隱去以往那種作者和作品情感同步的敘述結構,作者把自己隱藏起來,只是靜靜的客觀的呈現。這種方式反而讓作品更清晰的傳達作者想要說的東西。就像你想要表現作品裡一個人的悲傷,作者不能和文中人物一起悲傷,應該十分克制而不帶情感的去敘述,並將日常的平凡的細節也客觀的呈現出來,這樣反而能夠讓背景更適合凸顯出人物的悲傷。就像現在電影里描繪恐怖場面經常使用的那種技巧,第一個鏡頭是「一個帶孩子的母親被殺了」,緊接著下一個鏡頭不是繼續凸顯這種悲劇,而是去捕捉一些日常的細節,比如「這個死去的母親的小嬰兒就在屍體邊上繼續開心的玩著玩具,魚缸里的小魚還在繼續游著,衛生間沒關上的水龍頭還在啪嗒啪嗒一滴一滴的滴水。」
當然這也只是冰山一角,後續很多人包括新小說派都覺得自己似乎也從福樓拜那裡學到了一些東西,或者給了他們很大啟發。
木心先生所說,大致盡合我意。佳評在前,不做多講。貼予諸君一觀。
居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最早被譯為福羅貝爾。巴爾扎克是文學上的巨人,福樓拜是文學上的聖人,以文學為宗教的最虔誠的使徒。父為外科醫生,極有名望,反對兒子從事文學。父子吵,父親說:「你學了最無用的東西。」兒子說:「脾臟有什麼用?但割去脾臟,人就死了。」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出,評價說福樓拜秉承醫學的冷靜,解剖人性。有漫畫,畫他一副醫生打扮,在解剖包法利夫人。
十三歲,在學校小報當文學編輯。少年時的讀物是莎士比亞、蒙田、雨果、馬拉美。練習寫小說,寫上層社會青年的思想感情,流露他鄙視庸俗,浪漫主義情懷。
年青人都經過浪漫這個階段。我們這兩代人,時代動蕩,以革命的名義來表達浪漫——入黨、入團、參加少先隊等等——其實是庸俗。加上運動轟轟烈烈,勞動的辛苦——你們被剝奪了浪漫主義的人權:浪漫主義是青年的人權。
你們的青春沒有花朵,只有標語、口號、大字報。我們的青春在二次大戰烽火中度過,在國共內戰中度過。解放後,浪漫情懷被剝奪。我常常說浪漫情懷,意思是青年應該是這樣的。我們沒有像樣的青春,至今恨恨不已。但可以安慰的,是死乞白賴拉到一點浪漫主義的尾巴,不是豬尾,是孔雀屏,有點光彩的。
「五四」得到的,就是西方浪漫主義的一點迴光返照。
福樓拜的青年期健康,浪漫,像模像樣。他也有苦悶,但我定義他們那種苦悶是「室內的苦悶」。
年青人無私無畏,其實私得厲害、畏得厲害,只有那點東西,拿掉就沒有了。年青人談人生,談世界,其實說的是自己。年青人可以學音樂,畫畫,跳舞,但寫小說不勝任。
對年青人一生的轉變有重要影響的事件,如下:
死亡,最親愛的人的死亡。
愛情,得到或失去愛。
大病,病到幾乎要死。
旅行,走到室外,有錢的旅行和無錢的流浪。
福樓拜青年時即旅遊,看世界。1849年11月到1851年5月,約一年半,他到了南歐,到了開羅、亞歷山大埠、大馬士革、貝魯特。三十歲回來,成熟了。三十六歲寫成《包法利夫人》,四十一歲寫成《薩朗波》(Salammbo)、四十八歲完成《情感教育》(L" Education sentimentale)。
初寫《聖安東尼的誘惑》,不成功,遇到大批評家聖伯夫(Sainte-Beuve),勸他寫「黃色新聞」。三思,懂了,寫成《包法利夫人》。出書後打官司,說他傷風敗俗。律師為他雄辯,大勝,福樓拜以《包法利夫人》一書題贈。
三部作品都可說是精心結構《包法利夫人》,極完整的肖像;《薩朗波》,斑斕、廣闊、豐富;《情感教育》,交響樂。
他是世界文學中最講究文法修辭的大宗師。他本人是個對世界的絕望者,深知人的劣敗,無情揭露。他的小說人物都是些不三不四、無可奈何的角色。晚年說:我還有好幾桶髒水(糞便),要倒到人類頭上。
《包法利夫人》最完美,《情感教育》博大精深。他寫的都是些他看不起的人,主張不動感情,不表立場。
我接受福樓拜的藝術觀、藝術方法,是在二十三歲。當時已厭倦羅曼·羅蘭。一看福樓拜,心想:舅舅來了。我到莫干山時,讀的是福樓拜、尼采,由挑夫挑上山。
讀福樓拜,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我讀時,與福樓拜的年代相差一百年,要讀出這一百年來;讀《詩經》,相差三千年,也要讀出來。
上次談到藝術家的道德力量,大家可能覺得是個謎團,也可能終生是個謎團,誰能打破這個謎團,是各人造化。
福樓拜是個道德力量特彆強、又特別隱晦的人物。《包法利夫人》在我看來是道德力量非常強的小說,但在當時,幾乎被判為傷風敗俗的大淫書。
藝術家的道德力量究竟是什麼?大家思考。
他的藝術力量很奇妙。寫極平庸的人與事,卻有魅力,仔細看,有美感。有人以燈光照透他的書頁,想要尋找魔力。紀德稱其書是「枕邊書」(他倆是同鄉),將福樓拜視為老師。
我當年的枕邊書是《紅樓夢》。
福樓拜的好友布耶(Louis Bouilhet)早死,福樓拜難過,喬治·桑寫信勸,勸得好:
「現在我看清為什麼他死得那樣年輕,他的死是由於過分重視精神生活,我求你,別那麼太專心文學,致志學問。換換地方,活動活動,弄些情婦,隨便你。蠟燭不應兩頭點,然而你卻要點點這頭,又點點那頭。」
文學家之間的友誼,真偉大。
那時喬治·桑已經七十歲了,對福樓拜諄諄勸導。福樓拜不響,埋頭寫。三篇世界名著就此產生,永垂不朽,特別是《一顆簡單的心》(Un caur simple)。我第一遍讀時,全心震動,之後大概重讀過十幾二十遍,喬治·桑卻沒來得及讀到。
藝術家的關係,就要像喬治·桑與福樓拜之間那樣,說得出,聽得進,做得到。當時喬治·桑對福樓拜的批評指責,是在藝術觀、方法論上面的否定,很重。按世俗眼光,當時福氏已名滿法國,一代宗師,哪容得別人指責?可是福樓拜真會聽勸,起初他還招架辯解,後來竟會說:「那麼,您叫我怎麼辦呢?」
接著,他就一聲不響寫出了《一顆簡單的心》。
福樓拜死,學生莫泊桑說:「終於,這次他倒下了。文學殺死了他,正如愛情殺死了一個情人。」左拉說:「情形是這樣的——魯昂(Rouen)五分之四的人不知道誰是福樓拜,另外五分之一的人都恨他。」
送葬者寥寥。但有左拉、莫泊桑、屠格捏夫——夠了,夠了。
屠格涅關寫信給左拉,說:「用不著把我的悲痛告訴你。他是我最愛的人。」
把警句寫在案頭床邊,俗。但我年青時曾將福樓拜的話寫在牆壁上:
藝術廣大已極,足可佔有一個人。
「靈魂搖動筆桿,並把筆桿弄碎」
」我的性格本身就有缺陷,尋找的還永久是缺陷」。
福樓拜愛寫作。寫作是他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目的,幾乎唯一的快樂。有一句話叫做「我們都還沒有努力到拼智商的階段」,對於福樓拜,努力這兩個字的內涵一定和普通人不一樣。因為他沒有所謂努力,寫作是是責任、是義務、更是習慣,和刷牙、洗臉一樣的生活必須習慣。他每天固定時間寫作、以著絕大的熱誠和同情、以至於憤怒與人類的缺陷。普通人無法憤怒、是因為我們務實,我們接受現實以至於失去熱誠與人類的同情。我們放棄了對於無限美麗的追求,滿足於我們無能為力的現實的殘缺。不同於我們的是,福樓拜沒有同殘缺妥協,他戰鬥的方式就是寫作。在他靈魂深處的驅動下,他搖動筆桿。有人會覺得福樓拜是一個消極的人,但是如果他真的消極或是對人類徹底失望,他就不會抗住靈魂弄碎筆桿的危險,持續幾十年,每天強度工作的寫下去。「我已安心工作一輩子,不再想望什麼報酬。這不過是個蒼,我抓繞抓撓而已。」 他寫作並不是出於對幸福的幻想、他的作品沒有幻想一個人類大同的社會。專寫人類缺陷,像醫生解刨一樣解刨人類是他的職責和使命。解刨人類的寫作,就是福樓拜的生存目的。他做到了為了藝術而藝術的日常生活。所以如果這都是消極,那我們這種常常抱怨,又不得不活的生活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
人類自我救贖、尋找出路的方式有很多種。福樓拜沒有留下什麼長篇理論,他只是簡單的把他的認識活在生活中,把他堅持的寫作化成了生活。這是他自己能做的,至少對於自己的缺陷的救贖、並且堅持到了最後。
我愛福樓拜!
以文學為宗教,作品中飽含不可思議的藝術家的道德力量。如果沒看過福樓拜作品的同學,可以從福樓拜晚年寫著的短篇小說集《三故事》入手,其中《一顆簡單的心》我個人認為是完美的,令人震撼的。
他對於世界文壇的地位,一本《包法利夫人》足夠了。
作為一個也妄圖靠寫字為生的人,讀完《包法利夫人》之後還是覺得自己寫得太急了、還是太急了。
不多產但認真而且冷靜地對待每部作品。
推薦閱讀:
※蔣方舟為什麼寫不好小說,以及能寫好小說的作家必須具備的特點是什麼?
※我想寫一本玄幻小說,可就是開不了頭~咋辦?
※有沒有什麼溫馨治癒的神話人物小故事?
※聽聞師太小說創作大多以娛樂圈名人為原型。如李嘉欣周天娜等等。請問每本書都是以哪些人為原型?
※如何寫一個物理風格的玄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