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為什麼這麼兇狠殘酷?


還是一句因果論,不是呂雉,換做其他女人,遭遇這樣一個史前渣男:

嫁與時整一個流氓混混無才無德無責任無擔當還時不時撩杆子跑人給你留下一屁股夫妻債務
發家後只能跟著顛沛流離看著老婆孩子被敵人抓被敵人囚卻不聞不問
敵人生火要烤他老婆老爸烤他全家然後他卻摳著鼻子說哦煮湯的時候記得分我一杯羹
顛沛流離again為了逃命把兒子女兒一腳一個踹下馬車理由是人太多耽誤他逃跑

好不容易熬出頭流氓登基,立刻前腳踹髮妻後腳踢親子,自詡高富帥贏取白富美,怎一個忘恩負義
老實說到這一步,我一個普通人都不能忍了,呂后居然還能忍

但是女人啊,忍得了男人的渣,忍不了情敵的賤,何況那個情敵還不知天高地厚的要動她最寶貴的孩子,而且是三番五次的動,最後甚至靠吹枕頭風真的就吹掉太子。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女人雖弱,為母則強。這種護犢之強,叫古來多少英豪心驚膽戰。

要知道劉邦的後宮,下場悲慘的只有一個戚夫人,only戚夫人,其他幾個姬呂后都放他們回封國做太后頤養天年。而戚夫人,開始呂后也僅僅叫她做粗活而已,奈何嬌生慣養毫無頭腦的戚夫人只懂得嚶嚶嚶賣苦情,結果終於給自己哭出來一個死刑。

縱觀呂后一生,其實相當符合【時勢造英雄】之說,時事的苦難造就了她,成就了她

唯一不公平的是,後人的歷史上稱那個渣男為英豪,並給予胸大無腦還野心勃勃的戚夫人無限同情,最後留給呂后這個艱難存活下來的女人的只有唾罵與嫌棄

這種事放在現在,拳打渣男腳踢小三揚眉吐氣,放女頻那都是大快人心的升級打怪爽文。

何況以政治家的身份而言,呂后的手段so so普通,達不達均線都是個問題,說兇殘,搞笑嗎?


認為沈雅涵不是抄襲的來看看他前後矛盾的說法。他28日的回答說越殘暴的掌權者能力越不足。

昨天的回答卻說殘暴不是個人原因,殘暴是政治策略,是高明的權力手段。呂雉頓時間就功比始皇、漢武了。

這沈雅涵對男人和女人掌控權力有雙重標準就算了,劉盈是個gay算什麼能力評估?劉邦入關中與太監睡在一起,劉恆與鄧通有超友誼關係,劉徹偷窺衛青上廁所,西漢三代偉主皆有男風之癖的傳聞,說劉盈是gay所以性格懦弱,真的不是歧視男同性戀的工作能力?

劉盈居然還活活被嚇死了,他是內疚死的。劉盈自小和劉如意長得,兩人感情極好,夏侯嬰救二人時並無偏袒。劉盈知呂太后令趙王入長安,劉盈先一步迎接自己弟弟,同衣同食令呂太后不得下手,只是有一天劉盈舒服外出打獵,把弟弟留在宮中才被毒殺了。其後呂太后又想毒殺劉盈兄長劉肥,被劉盈當眾制止。戚夫人之事,一是因為她是弟弟的母親,二是這種行為有背道德人倫,除了呂雉控制劉盈一切權力,讓他不得志以外,他的親人還一一被呂雉殘害。人棍一事只是為了描述呂雉殘忍,沒有這事劉盈在劉如意死後也已經崩潰了。

《史記·呂太后本紀》:「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

二年,楚元王、齊悼惠王皆來朝。十月,孝惠與齊王燕飲太后前,孝惠以為齊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禮。太后怒,乃令酌兩卮酖,置前,令齊王起為壽。齊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為壽。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齊王怪之,因不敢飲,詳醉去。


沈雅涵是何許人也,無需反覆證明,題主求知不求撕,還是正經探討為要。

呂后是一貫兇狠殘酷,抑或針對某些人、某些事發狠,這點需要釐清。否則聖君如唐太宗,對付手足骨肉的手段也委實毒辣,若以偏概全,只怕太宗也是禽獸了。

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太史公於呂后並不怎麼感冒,但黑了一圈之餘,能給出如是評價,作為統治者的呂后是否狠酷為性,只怕不言自明了。相較後世折騰完骨肉折騰全國的則天大聖皇帝,呂后只能算個小清新。

歸根結底,呂后真正堪稱狠辣的事件,無非人彘而已。

有因必有果,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與其質疑呂后的精神問題,不如追溯一下何以如此?

《史記·留侯世家》: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畫計筴,上信用之。」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曰:「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呂澤彊要曰:「為我畫計。」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於是呂后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四人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乃說建成侯曰:「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從此受禍矣。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皆不肯為儘力,其無功必矣。臣聞『母愛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待御,趙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參酌諸般史書可知,劉邦晚年,因寵愛戚夫人而導致的易儲之爭聲勢浩大,呂后及太子幾度被逼入絕境,若不是張良等功臣力挺,捎帶請來商山四皓實力站隊,漢家二代目就成了劉如意。所謂母以子貴,如意若為太子,接班當天子,試問戚夫人當居何位?呂后又當何以自處?劉季要替寶貝兒子如意鋪平接班道路,會放著呂后勢力不收拾?只怕一個玩脫,去永巷的就該是呂后本人,而喝葯的就該是慈悲為懷善念為本的前太子劉盈先生了。

政治鬥爭不是請客吃飯,何況事關根本利益,只能是你死我活。雖然史書對於後宮之事語焉不詳,但顯然戚夫人於奪嫡持積極態度,枕頭風絕沒少吹,捎帶戚氏家族也沒少折騰。說句直截了當的,既然要存政治野心,要奪嫡,要呂后母子的根本利益捎帶性命,那就該做好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這點劉季在生前就看的清清楚楚。

《前漢紀》: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群臣爭之不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固爭之。上問其狀。昌為人剛直少言。對曰。臣雖口不能言。然心知其不可。陛下必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臣期不奉詔。昌嘗奏事。上方擁戚夫人。昌還走。上追之。騎昌項。上問曰。我何如主。曰。陛下桀紂主也。上笑之。後上嘗心不樂悲歌。群臣不知所謂。符璽御史郎趙堯進曰。陛下所為不樂者。非以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隙。萬歲之後。不能自全也。

既然全押,玩砸了便只能認賭服輸,擱哪朝哪代都是必死無疑,何況戚夫人還不是夾起尾巴做人,風口浪尖又作了一把。

高祖崩,惠帝立,呂后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鉗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太后聞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註:女同汝)

撞上聖母光環全開的惠帝,這對母子居然沒立即送命,已是奇事一樁。因此,擱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呂后誅戚夫人,天公地道,可以指摘者,不在於殺人,而在於虐殺罷了。

搞成人彘,口味的確略重,但彼時本就是肉刑當道,即便明正典刑,也委實高明不到哪裡去。譬如李斯同志享受的具五刑:【黥、劓、斬左右趾,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其舌】。呂后乾的過分,但還沒算太離譜,後世則天皇帝搞出的威力加強版【骨醉】,才真正令人不明覺厲。當然,這兩回著名的施虐事件中,M一方的共同特點便是政敵兼情敵,可見旁的也還罷了,最好不要在感情方面得罪女性 ( ̄△ ̄;) 自古以來賤男人 @經略幽燕我童貫 多半脅從不問,尚可跪搓衣板贖罪;騷狐狸那是首惡必懲,鐵定誅滅無餘豈可望活焉(/▽╲)


原本也算是大家閨秀的呂后因為爹爹的無厘頭相人術被迫下嫁於芝麻綠豆般的小官僚大流氓混混劉老三。

本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原則,在家養兒育女,操勞家事,劉老三在外邊終日騙吃騙喝耍流氓吃喝嫖賭,睡了隔壁家好幾個美婦,工作干不好,就顛。呂后還得滿世界找劉老三,送吃送喝,任勞任怨。

劉老三後來祖墳冒青煙,發跡了。呂后也從家庭婦女到呂夫人再到王妃。

劉老三後來被項大膀子揍得找不到北,呂后被囚於楚營,這幾年咋樣無人可知。呵呵。
就在這幾年裡,項大膀子就是再仁義也不能天天盯著呂后,問她吃的咋樣,喝的咋樣,有沒有人調戲輕薄你呀。

受盡了折磨和凌辱,掙扎在生死邊緣,使呂后心理和精神受到了嚴重打擊,也造成了以後多疑與缺乏安全感的後遺症,變成心地狹隘,緊張恐怖,陰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為強的性情和辦事手法。
因為她看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

後來項大膀子打不過劉老三拿呂后做人質,要把呂后給煮了,劉老三心大的說,老項你願意殺就殺,願意煮就煮,隨你心情。

呂后心裡聽了這話,估計把劉老三從後腦袋看到了腳後跟。

東西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
特別是對女人,女人心狠起來可是猛於虎

從這以後呂后肯定跟老劉面和心不和了。

然後當上國母,呂后這人城府極深。不動聲色,動起手來絕不手軟,慢慢就等著老劉趕緊死,然後把以前老劉欠她的都還給她。
老劉還活著的時候,都把小白韓信直接給做了。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呂后年輕的時候到底有沒有城府不好說,但是看起來也是個正常女人,但是老劉不是搞東家媳婦就是睡西家妹妹。也隱忍了。

最後囚於楚營呂后開始心理升級越來越變態,越來越憎恨這個世界。

老劉死之前也明白,留話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呂后也不點破,把老劉安排的人事都照辦了,然後開始清除異己,把該辦的的人都辦了,那時候老百姓休養生息,誰會管你皇家誰干誰呢。朝臣也都是事不關己。反正誰也不弔誰,識時務者為俊傑嘛。呂后安撫住了老臣,慢慢提拔呂氏子弟。

到了這時候,呂后的滿足感只有江山可以滿足了,因為物質已經提不起她的任何興趣。只有權利才能供養她的慾望。這樣才算拿回了劉欠的債。

呂后開始執政,開始讓呂家子弟上台,可惜的是呂家沒一個能頂上去的,全是一堆扶不起的廢物。呂后盤算著,自己沒有子孫,沒法延續呂氏帝國,開始誅殺劉氏子孫,讓諸呂慢慢替代。

從王妃開始呂和劉有的就不是親情愛情了,只有政治和利用,既然老劉這樣負我,那就休怪呂后無情了,老劉一死就有想動老劉江山的打算。只怪呂家再沒一個呂后這樣的的人物了。有一個,劉家就over了。

呂后統治16年去世後,諸呂被盡數誅滅。
呂后統治的漢朝,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至於皇宮的爭奪,歷朝歷代都躲不開。
誰對誰錯分不清,只有強者笑到最後。

@
你非得強調殘暴不仁,那也許比她更狠的,你並不知道,只是她的黑點比較有名,殺了個情敵,哦不算殺,只是身體上虐殺情敵。

做到那個位置的女人殺了一個情敵而已。
算暴虐嘛?

搞政治的一是對自己狠,二是對敵人更狠。


歷史總是輪迴的,家族沒有延續的種子是永遠也無法踏上歷史的舞台的。

說到底,還是不要把一個正常的女人逼瘋,因為得罪了女人,要的可不僅僅是命。


在其位,謀其政罷了。

劉邦因寵幸戚夫人,才繼而認為呂后之子劉盈為人仁弱,不像自己的個性作風,戚姬得到寵幸,常跟隨劉邦到關東,她日夜啼泣,要讓劉邦下定決心廢黜呂后之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劉如意在取代呂后女婿張敖的趙王之位後,一直未去封地而留在長安,好幾次險些眼看取代劉盈成為太子。所幸大臣們認為劉邦因愛廢立,故不支持劉邦易儲。在這種高壓情形下,劉邦不得停止這起因愛廢立。

戚夫人都在進攻了,她能不反擊么,如果最後是呂后輸了,劉盈和呂后會是什麼結局?

更何況劉邦以前那麼對她。

至於誅殺朝臣、劉氏子弟,呵呵,站隊站錯了,鬥爭失敗了,自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至於後世史書那麼拚命的黑她,還不是因為讀書人的政治正確,不舔皇帝,去舔一個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說越權的太后?


呂雉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歷史記載的皇后和皇太后,不僅開啟了臨朝稱制控制漢朝十六年,更是延續了黃老之術的人,面對匈奴人的羞辱呂雉泰然處之,但她也開啟了外戚專權的時代,誅殺戚夫人和眾多漢朝功臣,那麼這位皇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這一切都要從一場宴席上說起。


呂雉的家族因為躲避仇人而逃到了沛縣,她的父親呂公為了能在沛縣站住腳於是開了一場宴席,由縣吏蕭何來安排座位,想要進入到堂內吃席的人需要交千金(金指銅錢),這時候來了一個人叫劉邦,開口就喊「萬金」,呂公看到劉邦以後大為震驚想要將他引入堂中,蕭何告訴呂公劉邦其實沒錢,但是呂公仍然將劉邦視作上賓還在之後把呂雉嫁給了劉邦。

那麼為什麼呂公要如此去做呢?

呂公是一個聰明人,呂公有兩男三女其中呂雉嫁給了劉邦、呂媭嫁給了樊噲。那呂公是不是一見面就認為劉邦是將來必成大事的人呢?筆者並不這樣認為,呂公為何逃到沛縣,因為呂公有錢無勢力,試想如果呂公門下有些個豪傑猛士在他還會如此狼狽么?呂公逃難到了這裡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將自己的錢轉變為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所以他開宴席的目的在於結交沛縣的各種勢力,而劉邦來了以後說「萬金」,呂公難道看不出劉邦沒有么?當然可以看得出,只需要從服飾、禮儀上等方面一看劉邦就知道他是否是為吃一席宴就能豪擲萬金的貴族身份,顯然劉邦沒有況且還有蕭何的勸告,為什麼呂公仍然要嫁女兒給他呢。

因為呂公從另一個角度看中了劉邦,劉邦來到宴席間高喊「萬金」是什麼並無所謂,呂公也未必要他真的交錢才會讓他吃席,而是通過錢來格擋一些賓客,將重要的賓客放在堂中,當劉邦喊了以後呂公所觀察的是席中的人,席間賓朋並沒有人要驅趕劉邦,這代表著劉邦在當地有些威望,還有另一點那就是劉邦沒錢。這一點呂公更為看中,如果劉邦真有豪擲「萬金」的能力筆者認為呂公斷不會將女兒呂雉嫁過去,呂公需要的是通過呂雉與劉邦的婚姻關係讓自己在沛縣的地位穩定下來,好繼續生活,所以如果劉邦有錢那不過是錦上添花,劉邦會否在意這事呂公不一定能拿的准,而劉邦沒錢則與呂公結盟則是雪中送炭,呂公需要劉邦在當地的威望,他則可以通過錢穩定自己,這是一樁非常不錯的買賣,自然願意將女兒嫁給劉邦。

那麼為什麼要說這一段?其實這一段非常重要,作為中國古代的女人大多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婚姻關係,呂雉嫁給了比她大15歲的劉邦,呂雉未必會顯得樂意可是這就是她的命運,然而這也只是她命運的開始,正像「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也一樣,呂雉嫁給劉邦以後不僅要親自勞作,更要面對於各種危險之中。

隨著秦朝統治的逐漸衰落,劉邦也被迫加入到了反秦的道路上,原本作為亭長的劉邦需要看管一些人前往指定地點進行徭役,但是一邊走一邊跑人,眼看不能完成任務就要受罰的劉邦與其說是決定造反,不如說是決定逃跑。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呂雉隨即被秦朝逮捕,開始了她人生中的牢獄之災,而在牢獄中呂雉遇到一個人,這個人叫任敖。在獄中有人對呂雉有輕薄的舉動,任敖出手相救,在呂雉成為漢朝的實際控制者後重用任敖,不過任敖資質不高,結果被廢最終以懿侯身份去世。從這裡可以看出呂雉也並非是知而不報的人,相反是對自己有恩的人也會給予報答。

隨著秦朝的大亂呂雉也得到機會出獄,這時候劉邦開始走上了自己的反秦之路,那麼作為劉邦正妻的呂雉又怎麼樣呢?她並沒有跟隨劉邦常伴左右去造反,這為她之後的再次被俘埋下隱患。劉邦則在出征的過程中認識了戚夫人。

楚漢戰爭開始以後項羽將呂雉和劉邦的父親抓住,再次囚禁起來,楚漢戰爭一共進行了4年,呂雉就又過了幾年的被囚禁生涯,之後到楚漢協議出現之後才真正的前往劉邦的身邊,但這時候的劉邦面對呂雉也大不如從前。

這便是呂雉的人生,在這一刻呂雉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接下來如何去做將決定了她一生的結果,人在經受了不斷的屈辱與磨難之後,要如何才能逆轉人生呢?當時的呂雉雖然貴為正妻,可是戚夫人顯然在劉邦面前更加得寵,戚夫人與呂雉之間的爭鬥則意味著未來她們的兒子劉如意與劉盈誰能當皇帝的問題。


所以想要贏呂雉不是靠眼淚和苦情大戲就能逆轉的了的,呂雉通過三個策略逆轉了她的人生,這三個策略分別是:殺強臣、重黃老、輕民負。


第一個策略便是殺強臣,雖然說是劉邦和呂雉聯手殺掉了不少功臣,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這功臣之中也有不少水分,比如彭越、英布和韓信,彭越三人,三人之中最有名的就是韓信,呂雉定計殺掉韓信就是她逆轉的開始。

那麼為什麼要殺韓信,因為筆者認為「韓信當誅」,韓信最大的錯誤就是他看錯了劉邦,這種看錯不是指劉邦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而是他不懂劉邦,劉邦為何非要稱帝,這是因為劉邦身份低微,不可能依靠於封建制度來管理各諸侯國,所以他唯有成為天下的皇帝,才能管理諸侯國,這一點是韓信最沒看透的地方,這使得楚漢爭霸到達極致的時候,韓信給劉邦送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說由於齊地非常混亂所以想要壓制齊地就需要一個「王」來管理,那麼韓信認為自己有資格成為「代理齊王」。

當時的劉邦正處於一種微妙的變化之中,勝敗在於一線,這時候韓信來信的目的與其說是求「王」,不如說是「逼」王,違反了「非封不王」的君王底線,坐地起價的韓信最終逼迫劉邦承認他為「齊王」。

所以韓信為什麼敢逼迫劉邦承認,這是因為韓信認為劉邦會像項羽一樣成為天下的霸主而非皇帝。但劉邦成了皇帝,這使得劉邦對於很多類似於韓信、彭越、英布這樣的反項戰爭中興起的諸侯王非常的擔心,當時的劉邦出征前去打壓反叛的陳豨,這時候呂雉決定出手了,呂雉與蕭何密謀將韓信招進宮來。韓信不得不來最終被殺。劉邦歸來以後接受了這一個事實。呂雉的地位開始提高了。

那麼為什麼要誅殺這些異性王呢?實際上這與選擇有關,與其說是劉邦和呂雉有選擇的殺掉了他們,不如說是沒有選擇的殺掉了他們,因為在當時的時代並沒有王朝儒家思想存在,所存在的主要思想為:

封建儒家思想、墨家、法家、道家。

儒墨道法之中封建儒家思想顯然不能用作是王朝化的統治手段,墨家自然也不行,法家的思想剛剛在秦朝處於崩潰之中,所以選擇什麼思想成為劉邦與這些諸侯王關係的契約成為關鍵,那麼他有這樣的契約么?

答案就是:沒有。

所以沒有契約更沒有完善的制度與他們形成一個良性的關係,自然當劉邦不斷的思索這些諸侯王會如何的時候,就越來越懷疑他們,反之這些異性諸侯王也會想劉邦會不會打壓他們,越想就越認為會,這種相互之間的不斷猜忌所最終展現的結果就是:

反叛與平叛。

這使得呂雉在其中有了一個操作的空間,她通過證明自己可以有效的打壓強臣來支持劉邦,讓劉邦對她另眼相看,另外值得說的是呂雉不僅只是會打壓敵人,相反還大量的拉攏臣子,如果說使用呂雉作為外戚這是一種之後的舉動,一開始呂雉拉攏的是劉邦的近臣。這讓呂雉成為一個不可小看的勢力,當擁有了這個勢力的時候再與戚夫人競爭就自然強有力的多了,這使得劉邦沒有選擇也不必選擇的選擇了呂雉。

劉邦死後劉盈成為漢惠帝。

但是這是不是呂雉成功的結束呢?當然不是,因為呂雉還要用另外的兩個策略,重黃老、輕民負,其中輕民負是非常容易解釋的,《史記·呂太后本紀》是史記中唯一一部以女人視角來寫的傳記,其中對於呂雉的評價是: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呂雉比較慎用刑法,使得罪人減少,民眾的生活隨著安穩的到來開始安逸。需要注意的是這其實點出了很多關鍵點,最容易分析的就是呂雉利用減輕民負和安定社會來收復人心,這使得呂雉獲得了非常穩定的社會基礎,使得百姓認為她擁有地位的合法性,這使得呂雉的地位變得穩定起來,但是其實這之中還藏著兩個關鍵的話分別是:「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

這就是呂雉最重要的另一點:無為而治到底是什麼。

通常理解無為而治是指的休養生息不過多進行對社會的干預,順其自然的讓社會發展,但這其實是對「無為而治」的曲解,那麼筆者憑什麼敢說這樣的話呢?這就是因為在漢初的「無為」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呢?

導致了七王之亂。

所以如果簡單的將「無為」理解為對於社會的順應,順應導致的結果就是諸王的叛亂,這樣怎麼能算善治呢?並且從呂雉開始到竇漪房的太后干政持續了漢初的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三朝,甚至在漢武帝的早期都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漢武帝娶了「金屋藏嬌」的長公主之女陳阿嬌以後最終廢掉了她,轉而娶了平民之女衛子夫。

對於「無為」的理解並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意思,而是要深刻的理解道家的思想,道家非常容易讓人產生誤區,這是因為道家之後產生了道教,再加上社會逐漸王朝化,王朝儒家思想的出現使得道家的思想逐漸產生了變化。社會的穩定與制度上的完善使得無為變化為不干預的意思。其實並非如此,那麼又該如何看到道家呢?

道家出現的年代是春秋,在那個已經逐漸走向動蕩的時代,那麼又怎麼能使得人清凈下來呢?如果作為強者選擇無為,他就會被有為的人所取代,田齊代姜、三家分晉就是例子。如果是一個弱者他只能被強者打壓和驅使,又怎麼能選擇無為呢?被人踩在腳下卻認為不與人爭鬥就是最大的無為,這不過是弱者對自己的憐憫和麻痹的手段。

「無為」是一種主動的戰略選擇而不是一種被動的順應選擇,「無為」是什麼呢?筆者認為「無為」即是「我為」。道家所真正主張的是「我」在面對世間不同的「道」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應對的權謀之術。如果用這個思想套在呂雉的身上看的話就會發現的她的戰略,呂雉用自己的能力證明呂雉對劉邦是有用的,用減輕百姓的負擔換取了支持,但是她還缺少一環,那就是她與重臣們的態度是如何的。「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這就是她的「無為」,她不是用一種被動的狀態去選擇與重臣交往,相反是以一種主動的狀態去與重臣交往,也就是說如果支持呂雉的地位,那麼呂雉就會以「無為」的默許態度支持他們的發展,這使得諸侯王與重臣逐漸形成了分化,她積極拉攏支持她的人去打壓反對她的人,使得表面上她政不出房戶,實際上她的策略就是默許了別人的發展來換取支持。

那為何呂雉要這樣做?

因為呂雉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皇帝的勢力,楚漢戰爭並不是劉邦獨自打贏的,並且劉邦在其中不斷的分封和賞賜別人權利和封地,這使得皇帝手中可控制的勢力並不強,如果在一個外敵存在的時代,內部還能保持團結,當外部敵人減弱的時候內部的矛盾就會形成,所以與其說漢初是一個清凈無為的時代不如說是暗潮洶湧的時代。

北方的匈奴人不停的攻打漢朝,漢朝只能用和親的政策去對待,諸侯王與異性諸王的強勢的使得漢朝瀕臨崩潰,在劉邦死後的時代中呂雉憑什麼可以獲得十多年的穩定期,因為她默許了別人的發展,但這並不表示呂雉自己不發展,呂雉為什麼要輕民負,就是要讓社會進行發展,因為作為皇帝所控制的地盤和能夠與諸侯王進行契約的優勢是最大的,同樣是休養生息,其結果必然是皇帝的勢力會得到一個穩定的發展和補充,這讓呂雉一方面忍受著匈奴人的羞辱,一方面忍受著諸侯王的發展,暗中拚命發展漢朝皇帝的勢力。

雖然呂雉想要扶持呂氏家族成為重臣,但是呂氏家族的能力並不強大,造成外戚雖然想要干政,但是始終沒有能力超越其他的存在,沒有能實現。可呂雉所使用的策略有效的使得漢朝皇帝的勢力得到了發展。並且需要看到的是儒墨道法中,「儒」、「法」、「墨」是非常講究「規制」的,通過制度的使用來完善社會的運作,這也是呂雉為什麼選擇「道」家的原因,通過道家的選擇使得她獲得了「我為」的合法地位,這樣一來呂雉形成了大多數漢朝人支持的結果。

對於中上層的強臣和諸侯王來說為什麼支持呂雉,因為呂雉默許他們的發展,為什麼中下層的百姓支持呂雉,因為呂雉發展社會讓他們獲得喘息,在得到了大多數支持的情況下呂雉完成了自己的統治。

綜合來看呂雉之所以成功並不是簡單的依靠她的殘忍,相反是依靠她對於時局的把握,她的「無為」非但不是什麼都不做,相反是通過一種精妙的計算獲得了從上至下的普遍支持,利用這些支持打壓反對,從而獲得了逆轉的結果,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這種手段為什麼之後破裂了?

這就是因為皇帝和諸侯王們不會永遠的這樣相持下去,當漢景帝獲得了從呂雉開始到他時代的不停隱忍之後,終於決定打壓諸侯王,引發了七王之亂。當中漢景帝重用周勃之子周亞夫和竇太后一母同胞兄弟劉武共同作戰,結果平頂諸王之亂。這為後來的漢武帝使用董仲舒的王朝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礎。

呂雉能夠逆襲成為歷史中的大人物的關鍵不在其的殘忍,相反在於她對於時局的把握和選擇,成為中國古代的一代女豪傑。
(PS:喜歡或者對我的觀點感興趣的話可以加QQ群27704239來一起討論,同時也可以關注下微信公眾號博通聊聊(微信號:botongliaoliao)來關注我的更多文章,每天晚上七點到九點在鬥魚也有直播,也歡迎來提出問題)


知乎改個名字叫撕乎算了。。。

其實皇帝都挺殘酷的。。。呂后不見得就超過均線很多了
你試試一個男的被老婆戴了綠帽子還生了孩子,然後有一天他突然當了皇帝,他會怎麼對自己情敵?做成人彘算輕的了


第一,呂后更多是一位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沒有對錯,只有各自的立場和利益。肉體上毀滅對手,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在古代,尤其先秦。尚是貴族政治。除貴族以外,人命賤如草。呂后跟劉邦一樣,幾乎是戰國人。年紀比項羽都大。很知道亂世之中,要想活下去,就必須狠。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劉邦有幾次拋妻棄子的行徑,呂后也被俘虜過。作為階下之囚,受過什麼折辱,根本是今人無法想像的。即便只關在地牢里,古時地牢的滋味也絕不好受。何況尚在戰事之中,又暫不能殺的俘虜。

第三,呂后作為一個女子的前半生,事實上很少有人關注。她最大的污點,是虐殺戚夫人。但這之間的曲折以及權力的爭奪,外人根本無法揣測。戚夫人也絕不可能像史書上所說的那般無辜。對於政敵,古人實際上是缺乏底線的。反倒是秦法一直以酷烈繁苛為名。

第四,相比其他酷刑,車裂,腰斬,凌遲,剝皮。人豬只是聽起來慘了。尤其對象描述的是很無辜的戚夫人。但事實上,剁掉四肢,挖掉口舌眼鼻以後,這個人作為人的屬性已經基本沒有了。還能活著,一方面說是呂后故意用藥吊著。一方面是人的求生本能。根本不用到如此慘地,只要受過酷刑的人,什麼時候死,還是混混沌沌地活著。並沒有多大的分別。都不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所謂求死不能。真正要折磨人,反倒不是這種,該是精神沒崩潰。好像有一點希望活下去,但又一直等不到那天。純粹地虐殺,到了一定程度。死者作為人的那個自我,早就消失了。

第五,相比歷史上,白起的坑殺。項羽的活埋。朱元璋處置功臣。呂后只是限於個人私慾願。危害和影響也沒後世評說的那麼大。只能說是果決狠厲,絕談不上滅絕人性。對比五代十國的手法,太娘娘氣了。

所以綜上所述,呂后也算不上多兇狠殘酷。只是很多後宮的事,今人不知道。或者史書輕鬆略過。沒有像太史公一樣,特意拿出來說事。今人YY的宮斗劇,就能想到很多虐心的場面。古人在這上面,更加缺乏人性。絕對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我覺得呂后最殘忍也最讓人想不通的是,把戚夫人弄成人彘之後居然讓自己兒子去看。
從此苦了兒子一生。母強子弱的悲劇…

對於呂雉,真是同情多於理解。她的一生,過得太沒安全感了。我無法認同這樣的人生算什麼貴相,如果有選擇的話,誰喜歡這樣的富貴生活。身為平民的時候,就沒過什麼好日子,入獄酷刑人質,為了這樣一個無情無義的丈夫背了太多鍋。好不容易熬到全家團圓,盼了多年的依靠卻成了別的女人別的孩子的靠山,她只能靠自己,即使不想去爭,也得為兒子的生命去爭。事實也證明,劉邦就是靠不住的主,戚夫人太天真。從立場來說,太同情也太理解呂雉了,有恨也好,有怨也好,有苦也好,都是命。我相信,在被劉邦的多次拋棄之後,那個驚恐無助的陰影烙在了呂雉心裡,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呂雉行事狠辣的風格。當然,高處不勝寒,人人難免自危。
呂雉最大的悲劇是,她替她兒子擋掉了太多風雨,所以她兒子來不及成長,始終無法理解她的初衷,這麼年輕就撒手而去了。講實話,真蠻心疼劉盈的,原是普通人,偏生在帝王家,即使有幸做了皇帝,結局還是犧牲品。

但呂雉做事手段殘忍,毫無人道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不講人彘,但講彭越被剁成肉醬讓諸侯吃這種行為,什麼初衷都洗不掉她殘酷變態的事實。

再講戚夫人,唉,智商影響命運。同樣的話,送給下下一代的栗姬。企圖利用一個男人的寵愛得到一切,是女人最容易犯下但也是最大的錯誤。戚夫人年輕漂亮,能歌善舞,這是優點,所以她得到了劉邦無盡的愛,有句話說得好,優點即缺點。就是年輕,所以天真,就是得到了那麼多的庇護,所以沒有面對挫折時的理智。在知道呂雉殺功臣的手段後,都沒有正確衡量對手的能力,被囚禁了以後還作死地唱舂歌,把自己害慘了不說,還直接親手葬送了兒子的命。
(我常常想人生吶,是先苦後甜好,還是先甜後苦好。真是不活到最後一刻,不知命運的百轉千折。)

政治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多是悲劇。何謂富貴,珍惜當下。


這問題下面為什麼這麼多撕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成立啊。說呂后殘忍的,難道就是說他殺了韓信,把戚夫人做成那個東西(這個確實有點殘忍)……
我記得殺韓信是蕭何出的主意吧?劉邦不說是幕後主謀,至少他也是默許的吧?
殺彭越的是劉邦,呂后只是說了一句話,提醒劉邦不要放虎歸山,她難道說錯了嗎?站在她的立場難道不應該提醒她丈夫嗎?
殺戚夫人,如果戚夫人的兒子做了皇帝,恐怕呂后死的會更慘吧。那戚夫人看起來確實也不是省油燈,呂后一開始也沒殺她,不過是送她去冷宮做苦役罷了,這在當時應該算是常見的吧,沒有讓她陪葬算仁慈了,那戚夫人不甘心整天哭著喊著的,呂后才殺了她兒子,如果戚夫人不是那樣,劉如意恐怕都未必會死。
至於劉邦其他的兒子,呂后做的也不算太絕,如果她真的殘忍,恐怕大漢到劉盈直接就結束了……今天還能有這麼多姓劉的?
至於重用外戚,那就更加不能說什麼了,你上台不用你自己兄弟子侄?憑什麼?再說重用外戚的在歷史上太多了,呂后真不算什麼。
其他的呢?我一下子想不出來,希望大家幫我指正一下吧……

至於呂后的歷史功績,不符合這個題目,就不說了,但是不可磨滅吧。

在補充一下,話說人家呂后也不容易,本來也算個大家閨秀,被包辦婚姻嫁了一個混混,這混混老公不往家寄錢也就罷了,還闖了一個大簍子,造反了…也不管家裡老婆孩子的死活,跑路的時候還把親閨女丟下車……幾次把自己都丟了,要不是項羽還算忠厚,呂后只怕早死了,還能做太后?經歷過這些,估計心腸不硬點才叫奇怪了……


在權力的遊戲里,不贏就死。


因為她是真正的大股東出資人的代表,經理們想MBO的時候就來一把野蠻人


請把人彘放在古代當時酷刑的環境下說,歷代當權者比她狠的有的是,而且戚夫人真的是很不知天高地厚,以為有了皇帝寵愛就能跟呂后叫板,她先主動挑釁,慫恿皇帝派魯元公主和親,又廢太子的,惦記自己兒子上位。劉邦死後,呂后沒想收拾她,她自己又唱歌諷刺,多沒腦子的一個女人啊!我對這種挑事的綠茶婊沒有絲毫同情,卻被後世很多不懂真實歷史的人奉為白蓮花,真的滑稽。


稍微偏一點兒題,呂后在漢書里可是屬於本紀的。漢書里表面上把她寫的好像「殘忍」,實際上對她的評價是很高的。


呵呵,一幫雙標男權蛆,項羽比呂后殘忍多了,就這屠城傻屌還有人稱英雄。呂后跟項羽比才殺幾個人?一幫沒有能力的陽痿小男人們就是怕被呂后這種人整才使勁的黑。


1、相比人類最高統治者平均殘忍水平,呂后並不突出。
2、你看到的歷史是修飾過的。


拋開性別不談,一位政治家的成長本就是腥風血雨,仁慈和善良只是電視劇里的假象。在那個朝代,命就是命,不帶任何的附加價值。現代吹捧的自由獨立,在那個年代是命存在且命硬才有的。
就性別而言,一位女人還是柔弱了些。所以拚命掩飾自己的柔弱,用心狠手辣來掃清自己和自己兒女的道路。就算她有野心,那又怎麼。古代吃飯就是吃飯,打戰就是打戰。她做的這些超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認知,但是在後宮在歷史文化的暗示下,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毒辣。而在她看來,權利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可以讓自己的命得到有力的保證,何樂而不為。在我看來,人的生命長短不一。這別人說的規則、道理,你聽就是真理,不聽就是天上星星旁邊的一顆塵埃。
在耀眼的真相面前,以為自己在發光。其實,只是一粒灰。


能不拼么,戚夫人上位了能有她好果子吃,為了兒子也得拼啊,情勢逼人強。


我看到大家都呂后的評價,不知道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差還是怎麼,反正我認為知道呂后人彘事件的人,不把呂后罵得體無完膚,不想將這種人滿門抄斬斷子絕後的人,都是變態和毫無人性的人,沒有惻隱之心和人道主義的人。原因很簡單,它把戚夫人殺了就行了,居然還要製成人彘,呂后這種人就是人類的恥辱,是動物界的恥辱。不嚴重鞭撻呂后並對其深惡痛絕的人全都是同類,全都是該死的人。總之呂后和類似呂后這樣的人,不應該在人類中出現。無論她其他方面再怎麼樣。這是人類殘忍的極限,這些都是人類惡的極限。由於我不打算認真思考和評論這東西,所以寫的亂七八糟,我記得我以前在百度貼吧也寫過一個類似的更多的評論,但可惜找不到了。


司馬遷:「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亂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司馬遷評價

如果把呂后單純地和那些後宮爭寵的女人相提並論,真的是太無知了

偏題了
呂后手段狠毒嗎?狠毒,但她要是白蓮花一朵連活到兒子繼位都難說
衛子夫和她兒子的下場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多數人小時候喜歡劉備,長大後卻獨愛曹公?
中國古代的皇帝和妃子之間有多少是有真的愛情?
周恩來真的勸胡適留在大陸未果么?
如何評價胡適及其貢獻?
有哪些真實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故事?

TAG:女性心理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