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口味並不好,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愛喝?

讓任何一個小孩喝酒,他肯定說不好喝,酒就要麼苦,要麼酸,要麼強烈刺激,都不是人類舒服的感受,人類對酒的反應也是自我保護的天性,但是為什麼酒會形成文化,喝酒會成為必不可少的應酬呢?究竟是酒本身好喝,酒精的作用,還是文化和歷史的因素多一些呢?

鏡像問題:辣的口味並不好,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愛吃辣? - 日常心理分析 - 知乎


「如果書是男人的化妝品,那麼酒是男人的卸妝水」。

公眾號:WeBallsohard

這應該是個特別酷的公眾號。私人寫字爆照的地兒,也會分享在四大洲體驗過的酒、美食、旅行,還有愛情。希望大家最終遇上那個人,眉間是銀河,眼中有星辰

http://weixin.qq.com/r/QzoBGXDEwC2-rTR6929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正好剛剛讀了關於這個的生物心理學和進化論方面的文獻,解釋的很清晰,實驗也很有信服力。把剛寫好的文獻報告貼過來。考證的話最好搜索第一篇相關論文,關聯度最大,後兩篇是關於家族樹的。

我們飲酒的能力與愛好來自於靈長類的進化

1. 引言

在累的時候,在慶祝的時候,我們都想要小酌一杯。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對於飲酒的渴望和降解酒精的能力與我們類人猿祖先息息相關。並且這項研究也對研究我們祖先的行為和「家族樹」有重大貢獻。

2. 研究方法

早年科學家已經了解到我們之所以能夠分解乙醇是依賴於我們體內的乙醇脫氫酶(ADH4)。儘管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有ADH4,但是只有一部分靈長類能夠成功的迅速代謝體內乙醇。


研究人員(Matthew Carrigan and Steven
Benner—biologists at the Foundation for Applied Molecular Evolution in
Gainesville, Florida—along with colleagues there)提取了19個現代靈長類動物的ADH4蛋白質,並對相關基因進行了測序,以此推測出了靈長類進化史中這些蛋白質出現的順序。然後,他們通過相應基因轉錄翻譯出了這些蛋白質。

用這些蛋白質來分解乙醇,發現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距今大約5000萬年前)的ADH4分解乙醇的速度非常的慢。而距今1000萬年前,人類、大猩猩和類人猿共同的祖先的ADH4能夠非常快速的降解乙醇。大約是古老ADH4的40倍。

3. 內容

大約1000萬年前這個時間點非常有趣。就是在高效ADH4出現的同時,地球降溫,食物來源發生了變化,我們的祖先開始探索在地面上的生活。靈長類開始吃落在地上的水果,而不是直接從樹上採摘新鮮的水果。由於地面的上的細菌,落果中的糖很快被發酵成為酒精。沒有高效ADH4突變的祖先血液里的乙醇會很快的積累,很容易變得醉醺醺的,無法尋找食物、靈活的躲避天敵和捍衛領地。而且也會更容易生病。而有高效ADH4的祖先,則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存活的幾率也更大,因此,他們變成了我們的祖先。而那些沒有突變基因卻來到了陸地上的靈長類則被淘汰了。


我認為這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將喝酒與快樂聯繫在一起。喝酒使我們快樂,因為我們的大腦將它與食物來源聯繫到了一起,在那個食物匱乏的遠古時期,進食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啊!那麼,有人酗酒是不是可以聯繫我們在後幾章學習的貪食症呢?我們的身體總是趨向於過量攝入食物,更好的維持生存,而酒精與食物聯繫到了一起,所以會有一些人趨向於過量的攝入酒精。我們還探討過減肥是多麼的困難,因為這簡直是在和我們的本能做鬥爭,那麼同理,戒酒也是非常的困難的。


另外,這項研究對於靈長類的家族樹確定有重大貢獻。之前的研究認為大約在800到900萬年前人類與大猩猩的祖先和其他猴類「分枝而行」,但是這項研究顯示10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擁有了與其他猴類不同的ADH4。那麼這個時間點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研究者一直想知道為什麼只有部分靈長類來到了地面而其他的依舊留在樹上,這個研究很好的解釋了這一切——可能的確有其他靈長類來到了地上,但是只有那部分擁有高效ADH4基因的靈長類活了下來,成為了我們的祖先。

4.展望與疑問

目前研究者還不清楚高效的ADH4基因是靈長類來到地面之後突變產生的,還是在樹上時就產生了突變,來到地上之後這種基因才覺醒。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難確定。通過對化石的分析我們只能推測出何時出現了這種蛋白質,但是基因是何時突變產生的幾乎無法確定。而且我個人認為確定這一點對此項研究的意義並不大,突變是不定項的,是隨機的,我們並不一定要弄清楚每一個突變發生的時間,把重心放在結果和突變帶來的影響上更好。我想這也是科學家沒有繼續進行對這個疑問的探索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疑問,就是我們和黑猩猩的祖先什麼時候和其他的猴子「分支而行」,即靈長類家族樹的確定問題。早先很多研究幾乎確定了是在距今800到900萬年前。可是這項研究卻顯示在10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顯示出了和其他猴類的不同之處(我們擁有高效的ADH4基因),科學家還在這兩個時間點上尋找更多的人類祖先與其他猴類的區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知道,我們的祖先究竟是在什麼時候變得「有眾不同」。

4. 我的研究設想


關於這項研究,我還有幾個地方很好奇。如果讓我做研究,首先我會比較現代人與祖先的ADH4分解酒精的能力。我覺得本項研究中應該包含這一點,在漫長的進化中,我們分解酒精的能力是不是變得越來越厲害?我想應該是的。祖先僅僅需要分解落果中的乙醇,但是人類文明出現後,我們不僅創造出了發酵食品(如饅頭麵包等),還創造出了「酒」。


其次,我會做關於靈長類家族樹的研究。這兩個時間點究竟是哪一個呢?我認為單憑一兩個基因是無法確實的,這項研究只是提供了一個方面的證據,劃定種系不能僅僅憑藉一兩個基因,而要找出很多的基因差別。因此我分別會比較1000萬年前、800-900萬年前人類與大猩猩的祖先與其他猴類的化石,提取更多的蛋白質,詳細的對基因進行測序,判斷出究竟何時發生了質的變化。


我還想比較一下現代樹棲的猴類和主要生活在地面上的靈長類的ADH4,為這項研究結果的假設提供更有力的證據。如果現在主要生活在地面上的靈長類也擁有更為高效的ADH4,那麼科學家的假設,即是從樹上下來這一行為導致了對高效的ADH4基因進行了自然選擇,就完全可以認為是正確的。此外,我還想比較一下來自不同文明的人的ADH4功效是否存在差異。農耕文明的人和海洋文明的人的ADH4是否有差異呢,這和我們的飲食文化有關嗎,但是我覺得差異應該不大,更多的是個體差異。因為畢竟人類文明存在的時間對於進化來說太過短暫。

5. 相關論文

Ability to consume alcohol have shaped primate evolutionSarah C. P. Williams 12.02.2014

Hominids adapted to metabolize ethanol long before human-directed
fermentation
Matthew A. Carrigana,b,1, Oleg
Uryasevb, Carole B. Fryeb, Blair L. Eckmanb, Candace R. Myersc, Thomas D.
Hurleyc, and Steven A. Bennerb

Author Affiliations

Apes Among the Tangled Branches of Human Origins Terry Harrison


初看這個問題,實在是感覺難以從某個角度切入去回答,把各位的回答瀏覽一遍後,又查閱了相關的一些資料,竊以為可以先從酒本身講起

  • 酒的生化及生理

酒精的學名為乙醇,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為46

糖轉化成乙醇的化學反應式: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白酒含揮發性香味物質酸、酯、醛、醇等多種類型,含量低,種類多,配比非常重要

其中我們著重來看一下四種成分的性狀及作用:

醇類:除乙醇佔30-60%外,包括微量的其它高級醇,如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異戊醇等,與脂肪酸反應可生成芳香性酯類,賦予酒特有的芳香

酯類:主要香味成分,以己酸乙酯為代表,成為酒質量高低的一個標誌。在窖池中,酯化反應主要由麴黴等產生的酯化酶所催化

酸類:主要呈味物質,由發酵過程中的相關微生物生成,如來自於乳酸菌群的乳酸、來源於己酸菌的己酸和丁酸等

醛類:含量極微,形成大麴酒特殊的香味,如乙醛和乙縮醛分別具有刺鼻的辣味和水味,乙二醯可增香和使留香效果增強

這樣單單從生化角度來看,似乎也如以上loveisbug所言,酒能夠與某種成熟的食物性狀相提並論,從而誘發人對酒的一種慾望,並且酒精健康飲用量為29g,即52度白酒一兩左右,折算能量180kcal,相當於進食一碗米飯,是一種生理能源

  • 酒的生理代謝方式
  • 酒進入腸胃後,首先進入血管。飲酒後幾分鐘,迅速擴散到全身:肝臟→心臟→肺→心臟→主動脈→靜脈→大腦和高級神經中樞,其中酒精對大腦和神經中樞的影響最大

    我們注意到,在酒精濃度為0.02%的時候,的確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愉悅感,在某種程度上釋放了壓力,使精神緊張得到緩解

  • 酒文化在中國

從理性的角度分析完酒本身的性狀和生理作用,當我們將目光轉到中國人的飲酒文化時,會發現中國人雖然熱愛酒,但是很少從其本身分析,品鑒它,更在意的似乎是使用它過後產生的美妙作用
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有雲,「酒為歡伯,除憂來樂」。人們更多地把酒當成一種工具,一種連接靈感,愉悅,興奮的媒介,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而文化憑藉本身所擁有的浸潤性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經根植在國人腦中,我想,這才是隱藏在國人喜酒背後真正的原因吧~


人類對酒的迷戀可以說是物競天擇的產物。
在自然條件下,酒精往往同糖分豐富的果實聯繫在一起。越是熟透的甜美果實越容易被酵母菌感染髮酵形成酒精。酒香四溢,對動物來說意味著高熱量的美食就在附近。
因此,對酒氣更敏感,更偏愛的動物可能獲得更多的能量,在生存競爭中更容易獲勝。
人類骨子裡是隱藏著對酒的本能衝動的。
——以上是瘦駝文章中某段大意。


小孩子的味蕾與成年人是有生理區別的,好吃與否,小孩子的意見僅是小孩子口味罷了。

成人吃過的東西要比小孩子多得多,分辨能力也更強,好吃與否,怎麼會需要去參考孩子的意見呢?就好像,成年人選美比賽,是不會去找小孩子做評委的,小孩子更加無法欣賞蒙娜麗莎。

童言僅是勝在無忌,但也不是只有小孩才會說真話的。

小孩子一般喜歡吃甜味,喜歡簡單。認為甜就是好,越甜越好,不懂節制,不懂層次。

很多厭惡苦瓜的小孩子,長大後,反倒喜歡上了苦瓜,比方說,我。

苦,但是回甘,有變化。一是味蕾有生理變化,二是欣賞事物的品味有變化。

所謂的酸、苦、刺激也是分很多種的。有令人厭惡的,也有令人愉悅的;何況還有微醺帶來的飄然。可能,你只是碰巧喝到了那些酸苦刺激的酒吧,還有其他很多好酒的。

順口,口味甚至討小孩子歡喜的甜酒。比方說,Ice Wine冰酒。低溫喝,非常舒服。

進而再喝白葡萄酒,一種一種葡萄慢慢喝,瓊瑤漿 Gewurztraminar 雷司令 Reisling,慢慢喝到 霞多麗 Chardonnay, 長相思 Sauvignon Blanc。

再轉紅的,赤霞珠 Cabernet Sauvignon,桑嬌維塞 Sangiovese,黑皮諾 Pinot Noir等。

滋味都是慢慢變化的,追求香甜會慢慢變成層次結構,微妙變化了。

若是你能欣賞紅酒,那麼就差不多可以從國外回來,去試試國酒。

不,我說的不是茅台,白酒太刺激了,怎麼會有人喜歡喝呢?我是說黃酒,比方說花雕。

吃大閘蟹的時候,來幾口溫順的太雕。

東洋的酒也是極妙。大吟釀,梅酒等都可以去試試。都是不烈,順口,容易喝得微醺的。

喜歡上了微醺,那麼我們就可以再來談談烈酒的妙處,國酒茅台,洋酒單麥等等等等。

(咦?我是不是把啤酒給漏了?)

人們接受事物需要循序漸進,從簡單入手,慢慢的,才可以欣賞繁複深沉的。

大多數人都喜愛的東西,自然有其妙處。而要了解其中之妙,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親身去體驗,一點一點慢慢來。

PS:需要強調的是,簡單與好壞是兩回事。口味簡單討喜,並不代表就是差。就好像我最開始舉的冰酒,其實是很好,很複雜的,只是它甜味突出,小孩子容易接受,我才放在前面。


小孩喜不喜歡什麼時候成了人類舒服感受的判斷依據了?
酒和其他任何一種飲料、食物都一樣,有的人是嘗味道,有的人是圖痛快,有的人是被迫。僅僅因為你不喜歡喝而判斷所有人都不喜歡喝,喝酒都有別的原因,那也太自我中心了吧。
喝酒是一種極微妙的品味(請從該詞原義理解)行為,酒、杯子、溫度、情緒……所有因素都恰到好處,才能喝到最好的味道,這跟喝咖啡、喝茶的追求沒什麼區別。在品酒的人看來,借酒消愁、壯膽、應酬,都是在浪費酒。這就是為什麼著名酒鬼 Ozzy Osbourne 說他最討厭喝到吐,因為那是在糟蹋東西。
另外,對酒的選擇也是一個人的性格曝光點。在西方人眼裡,喝什麼樣的酒就是什麼樣的人,一個男人想在酒吧里跟女人搭訕,手裡拿著一杯花花綠綠、上面還插著小傘的雞尾酒,肯定被鄙視。美劇《Scrubs》里那個帥哥每次去酒吧都跟酒保說:Appletini please... easy on the tini,只有了解那酒的味道,了解相關的酒文化,才知道這句話有多好笑。


微醺時很幸福

補充下:
酒精會放大人的情緒,讓開心的人更開心,難過的人更難過,但無論哪一種都符合人的那個時刻的心裡需求。在你開始感受到酒精作用但還沒有醉到無發思考的時候情緒放大的那個部分接受的最為完整,所以人們最為享受。


酒明明很好喝!!!各種酒都好喝
懂得喝酒的人是可以嘗到酒的辣味或者苦味之後的回甘的
就像是喝茶之後的回甘,要比喝了甜飲料的口感好很多,而且很清爽

聽說我從小就愛喝酒,傳說中的白酒泡大米飯或者白酒泡餃子吃
而且喝了適量的酒之後,身體也會很放鬆,愜意得很
為啥樓主會斷定小朋友們不會愛喝酒呢?

一般很疲憊的時候,會來一杯扎啤
喝下去之後,就會覺得自己原地滿血復活了,相當管用


本人女,每晚睡前必喝一小杯酒(5-20%vol不等),知道我這個愛好的朋友會問:酒有什麼好喝,女生那麼嗜酒不太好吧。甚至某些異性還會說,有時間一起喝酒。
其實,我喝酒不過是因為喝完酒之後感覺很舒服,頭熱熱的,身上麻麻的,對我有助眠的作用,而且喝酒能夠美容。
至於女生嗜酒不好的理論,雖然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能對女性保護,不過如果是跟親人友人小酌幾杯保證不醉的情況下想必也是一件美事。


我生活在即使三年困難時期還保證每天兩頓有酒的家庭。
雖然到現在為止我酒量都不行,但由於大量地見識、辨別、談論酒……所以,在我看來,你的問題和描述不成立。

我爸說,最好喝的茅台原酒是甜的,有點兒粘性,但不膩。會有一種滿口都是香的感覺,整個舌頭所有的味蕾都有飽滿的味道,你咽下酒的時候會覺得那種甘甜是在一起下行的。而嘴裡最後還能夠感到甘爽的餘味。
但這一點,你不嘗嘗怎麼能知道梨子的味道。在酒的問題上,你必須多嘗試,嘗試好酒。如果怕辣的話,就先從陝西稠酒、百利甜、蛋酒之類奇形怪狀的酒開始,仔細體會微醺時候那種慢飄兒……舌頭在這事兒上並不是唯一的判斷者,酒的作用是渾身上下的。

說到人對酒的反應……我不知道你見沒見過嘬桌兒,就是倒酒的時候,酒從杯子里溢出來,第一反應不是擦,而是趕緊撲到桌上去嘬桌面上的酒。我覺得這就是酒好喝的證明。

至於你提到的應酬什麼的……那只是社交將一件好事異化了,這就好像性生活本身是美好的,但性交易就未必那麼有意思了一樣。


嘿!沒有酒,我們還是樹上的猴子。酒精可以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第一滴酒精匯入血液,文明的渦輪就啟動了。
今天我們將這種癮物與失控、危險、墮落關聯在一起。即使那些以酒起興的藝術家也不足以為酒辯護,從古到今的文化版圖上躺滿了喝醉的死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330萬例死亡因有害使用酒精導致,占所有死亡數的5.9%。20至39歲的年齡組數據尤其駭人,所有死亡者中約有25%由酒精造成。

但這並不動搖酒精在人類文明中的話語權。實際上,沒有酒,就沒有今天的人類。人類下地行走是因為酒,開始耕種是因為酒,藝術的起源都要歸功於酒。是酒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我們的文明進程。

想像一下沒有酒的生活:我們早上醒來的時候可能差點從樹上掉下來,接下來要在叢林里跳著去上班,過會兒的中飯不是米飯或麵包,更別提還想為晚上的浪漫約會來點高逼格的調情音樂了。

醉猴的進化先機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喝酒的?

實際上我們攝入酒精的歷史要比釀出第一瓶酒早了九百多萬年。今天的你可能很難想像,1000萬年前的猴子們就有喝酒的習慣了。不過今天人們嗜酒如命,遠古猴子喝酒保命。

1400萬年前發生了一次慘絕猴寰的大滅絕。中新世中期南極冰蓋形成,全球氣溫斷崖式下滑。東非劇烈的版塊運動使得此前連綿的森林被割開了,大片草地代替了猴子們賴以生存的原始森林。

要在這場生存競爭中活下去,猴子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

  • 圖為中新世的δ18O數值推移。約1400萬年前冰層加厚,氣溫迅速降低 / Wikipedia

美國聖菲學院的生物遺傳學家卡里根(Matthew A. Carrigan)教授發現這個階段猴子代謝酒精的能力突然提升了。這是為什麼呢?

能夠反映酒精代謝能力的是動物體內一種ADH4(乙醇脫氫酶4)的消化酶。遠古的動物大多是果食結構,而ADH4主要負責處理的,包括新鮮果子自帶的香葉醇,以及果子熟爛後產生的乙醇。乙醇來自過了最佳成熟期的果子,野生酵母會將爛果子中的糖分轉化為二氧化碳和乙醇。

科學家們收集了28種哺乳動物的ADH4序列,其中包括17組早期的靈長類動物。他們通過跟蹤ADH4跨越7000萬年的演化軌跡,為我們重現了猴子們酒精代謝能力的這次大爆發。

  • 哺乳動物們體內的酒精代謝過程,ADH組是首先處理酒精的消化酶 / DMCA

實驗中,從生活在1300萬-2100萬年前的靈長類始祖身上,我們幾乎看不到ADH4對酒精的絲毫反應,但是它對香葉醇以及其他長鏈醇保持著很高的消化水平。

隨著時間推移至1000萬年前,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以及人類的共同始祖的ADH4基因發生了顯眼的變化:對香葉醇的反應下降了,對酒精的代謝能力增長了近40倍之多,越來越靠近現代人類的水平。

  • 圖為人類(human),黑猩猩(chimpanzee),大猩猩(gorilla)的共同始祖(統稱為HCGs)和更早進化階段的靈長目祖先的ADH4對酒精(ethanol)和香葉醇(geraniol)的氧化效率對比。黃色虛線表示數據來自多次獨立實驗 / PNAS

ADH4對香葉醇和酒精的代謝能力此消彼長,說明猴子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經歷了一次重大調整。

我們的祖先原來也是挑食者,喜歡用樹上的新鮮果子把自己的肚子裝得滿滿的,一度非常嫌棄那些地上的爛果子。但在劇變的地理環境下,現在沒有那麼多果樹了,變冷的天氣也使水果單產不容樂觀,所以猴子們不得不把爛果子也納入食譜。

當地上的爛果子被利用起來,猴子們的食物來源擴大了。酒精獨有的氣味也提供了有效的長距離感官線索,猴子們可以循著這種氣味來確認水果和花蜜的方位。

另外,酒精有殺菌、開胃等好處,同樣福澤幾百萬年前不知衛生條件為何物的猴子。在這個食物匱乏的時期,這些散發著酒氣的果子給了它們充足的能量與營養。

  • 正在進食的黑猩猩們 / 視覺中國

學界有一個「醉猴假說」,意思是酒精使得類人猿祖先能夠獲得進化優勢,從此與樹棲猴子分道揚鑣。地上的果子就是它們進化的號碼牌。

二者的因果關係其實很容易理解,由於食物在地上,所以我們多毛的祖先需要越來越多地下到地面。它們一次次與死守樹上的朋友們作別,直到終於完全適應在地上的生活,真正成為主要使用雙足的陸生動物。

  • 圖為靈長類動物的進化路徑。從圖中可以看到,1000萬年前人類酒精代謝能力提升之時,也是人類祖先(HCGs)與紅毛猩猩(Orangutan)正式分化的時候 / The Centre for Fortean Zoology

據英國科學家調查,幾內亞一種與人類同宗的野生黑猩猩現在依然有喝酒的習慣。它們一天喝下去的發酵樹汁,酒精量與一瓶紅酒相當。幾百萬年里他們經歷了無數次自然選擇,而喝酒作為一種優勢留到了今天。

  • 兩隻猩猩辦結婚典禮,「新人」喝交杯酒 / 視覺中國

喝酒的猴子並沒有什麼好新奇的,1000萬年前,酒精就是我們賴以依存的生存伴侶了。如果不是酒精的話,我們可能正還靠著自己長滿黑毛的四肢,在叢林間上躥下跳。

啤酒創造農耕文明

以為酒精的文明史就這樣結束了嗎?才剛剛開了個頭而已。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啤酒可能是人類開創農耕文明的最初動機——啤酒控是不是又多了一個愛的理由?

類人猿祖先經歷了常年的野人生活終於打算安定下來了。距今一萬年的時候,他們馴化了野生的大麥與黑麥,圍繞著種植園地安頓下來,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就這樣開始了。

不過人類為什麼想自己種東西了?以前大家都覺得原始人是為了拿這些麥子做麵包。不過從當時的收割技術和穀物種類來看,這可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原始人的工具非常落後,雖然有類似鐮刀的收割工具,但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收到足量完整的穀物,還會造成大量浪費。就算勉勉強強地完成了收割,最早的穀物種類多是穎殼閉合的,不經過麻煩的處理過程就不能很好地轉化成麵粉。

  • 今天人們用工具在田野里熟練地收割穀物 / 視覺中國

在這種條件下,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其實是釀酒。讓我們轉換思路,想像一下這樣的情節:

某一個清晨,原始人像往常一樣把采來的野麥子堆在罐子里。今天陰雨連綿,泡水的大麥開始生長,發芽過程伴隨著糖的產生。野生酵母逐漸將這些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第一杯啤酒飲料就這樣誕生了!

幾天後原始人打獵歸來。當他們靠近罐子,首先聞到了一股特別的香氣。走近一看,裡面是從來沒見過的液體。原始人掐指一算,覺得事情並不簡單。雖然他們想著自己的大麥是不是變壞了,還是大著膽子試了一口。

——如果當時的原始人會英語的話,他們一定會呼叫上帝的。這種渾濁的飲料不僅甜蜜蜜的,他們喝了之後還覺得身體變好了。

這是當然的,穀物發酵的啤酒內含有更多的維他命B和賴氨酸精華,對平衡人類早期糟糕透頂的飲食結構非常有效。雖然原始人一定不知道其中奧秘,還是決定模仿第一杯啤酒的誕生巧合,為自己更多地製作這種飲料。

  • 釀酒過程中使用的穀物 / 視覺中國

謝天謝地,新石器時代有裝酒的容器了。我們不用在這裡光聽肖漢默博士講故事,考古學家已經從容器殘餘中找到了古人釀酒的線索。可證明釀造啤酒的考古資料包括草酸鈣(啤酒石)、穀物殘渣、蜂蠟,以及用於密封容器的樹膠。

雖然我們的國酒是白酒,但中國人實際上是世界上最早喝啤酒的一群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麥克高文(Patrick McGovern)教授和他的團隊在9000年前的中國賈湖遺址中找到了人類釀造啤酒飲料的最早證據。經過化驗,遺址內的陶器碎片曾經裝過穀物、蜂蜜和山楂發酵而成的飲料。說明人類在更早之前,就已經掌握了釀酒這項技術。

    美國的角頭鯊(Dogfish Head)酒廠嘗試複製中國賈湖遺址的啤酒配方,「賈湖城(Chateau Jiahu)」啤酒已經於07年上市 / Brad Horn

    考古學家們還通過5000年前的米家崖遺址的陶器碎片復原了古中國人的釀酒工具,包括漏斗、闊口罐、小口尖底瓶和陶灶。像這樣一組儀器可以完成一套更加精密的啤酒發酵步驟。如果能穿梭時空回到過去,他們的啤酒不會讓我們失望。

    • 研究者將這組發現殘餘的容器稱為「啤酒製作工具組」 / PNAS

    在西亞,蘇美爾人4000年前的古代篆刻中出現了描述大麥的象形文字,上面還有詩句表達對神靈的讚美。古巴比倫人的窖藏啤酒深受鄰居們的喜愛,通過戰爭和貿易從埃及淌到西歐,繼續發揚光大。1881年E.漢森更新了酵母純粹培養法後,啤酒釀造科學突飛猛進,現代量產啤酒初具規模。

    雖然學者們還是沒能在人類馴化穀物的最初動機上爭出高下,但可以肯定的是,釀造啤酒的過程不僅更適合原始人操作,得到的成品也十分入口。Beer的日耳曼語語源意為「從穀物來的東西」,釀造啤酒的需要使我們今天也為收穫更多作物而努力耕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料外,釀酒顯然還需要配套的工具與技術。新石器時代,人類攝入的酒精已經從自然發酵的果物過渡到了人工製造的產品,蘇美爾人的印章實際上就是一份啤酒釀造指南。這種複製能力無疑標誌著人類的勞動和學習行為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酒是真正的文明符號

    酒填飽了猴子和新石器時代人類的肚子,現在有更大的文明藍圖等著它去勾畫。

    在古埃及,啤酒在社會生活中是個極其活躍的角色。古埃及人對酒的普遍鍾愛,可能連現在最喜歡啤酒的人都很難想像:從神廟到金字塔的築造工地,到處都像酒吧街;法老陵墓里還有啤酒釀造工坊的模型陪葬,生前身後都要喝個痛快。

    遍布埃及的釀酒工坊甚至對法律的誕生也有重要的促成作用:雖然《漢謨拉比法典》的條文數目並不是那麼多,但是它對啤酒和釀造工坊都做了細心的規範。

    啤酒也是法定的貨幣。建造金字塔的時候,工人得到的薪資就是啤酒,一天大約有2壇。啤酒不僅是一種替代性的貨幣,當工人們自稱「喝孟卡拉王啤酒的人」的時候,聚眾飲酒帶來的認同感顯然對集體工程有良好的影響。沒啤酒就造不起金字塔並不完全是句空話。

    • 古埃及人的廚房:他們碾碎烘乾穀物,然後開始釀酒 / Wikimedia Commons

    古埃及流傳的神話故事裡,人類因為太陽神灌入田間的啤酒反射得以躲過被全滅的命運。也許有些誇張了吧?不過啤酒在古代確實是一種有效的藥物。

    科學家在努比亞人的骨骼中發現了四環素沉積。並將源頭定位到谷粥啤酒。在今天尼羅河流域中的一些村落中,依然可以看到這種製作藥物啤酒的古法。人們在發酵後的穀物濁液中摻入帶鏈黴菌的土壤,四環黴素就生成了。

    古代的努比亞人服用這種藥物啤酒來治療牙齦炎、清洗陰道與葯敷傷口。為了嬰兒的健康,孕婦也會大量飲用這種啤酒。強健有力的埃及人民不是一天煉成的。

    • 在努比亞人骨骼中發現的四環素沉積 / Science

    除了在高等文明的各項事業中肩負社會責任,「酒精還能使人的心智產生變化,激發創造能力,對西方語言、藝術、宗教的發展都有重大促進作用」。

    你可能覺得說這句話的麥克高文教授喝多了,不過他並沒有誇大酒在人類文明中的塑造意義。酒精並不只是讓人們一時興起的興奮劑,它對藝術有更為本質和長期的影響。

    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有大量被辨認為盛酒容器的碎片和大型動物遺骨集中在一起,看起來很像在舉辦一場大型儀式。酒精給人帶來的眩暈感與通靈狀態的想像很相近,這種效果鼓舞古人們更多地舉辦祭祀活動。

    先人們熱愛那種在快樂妄想里沉醉的感覺,又對過量飲酒後的狂亂行為不知所措,於是他們最終將這種不可控的力量歸結為神靈。古希臘人敬奉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os),他教人們種葡萄樹,釀造葡萄酒。圍繞酒神崇拜舉辦的酒神節是古希臘最重要的節日,並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古羅馬。

    • 浮雕: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場景 / 視覺中國

    酒神節孕育了現代藝術的大部分淵源。尼采將通過酒神傳達的藝術衝動概括為一種精神。節日上的狂歡暗喻著情緒的發泄和本性的回歸,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會在這種情緒無限放大的情況下迸發到極致。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集會,抒情詩歌這一最早的文學和音樂體裁在這裡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高峰,戲劇的誕生也逐漸催發。

    「悲劇」的希臘文是Tragedy,含有詞根「ode(頌歌)」。當埃斯庫羅斯在酒神頌歌中加入第二個演員,並在劇場中配合場景形成對話,最早的悲劇形式就應運而生了。而酒神節歡慶豐收儀式中的勁歌熱舞則成為了喜劇的源頭。

    雖然一杯毒酒使我們遺憾地失去了蘇格拉底,但作為回報的是,今天我們最重要的藝術形式,文學、音樂、戲劇,都從古希臘人的酒杯中獲得直接的滋養。

    • 古希臘劇場 / 視覺中國

    古羅馬的常勝行伍離不開一種稱作「Posca」的酒精飲料。比起路邊水源,經過發酵的酸酒更加安全,也可以在戰場上作為殺菌劑使用。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酒精對於控制PTSD癥狀有顯著的作用,對苦於徵戰的羅馬士兵來說,至少能賦予他們在血腥痛苦的戰爭外一個安慰的角落。

    今天的「敦刻爾克精神」除了戰爭電影外,也有了另一個出口。英國人將一種金酒命名為「敦刻爾克精神」,希望酒精不僅能夠慰藉當年敦刻爾克沙灘上的士兵,同時作為某種載體,將他們引以為傲的互助精神輸送到各地酒客的血管之中。

    • 掛在「敦刻爾克精神」金酒官網首頁的宣傳 / dunkirkspirit

    總而言之,現在你有了小酌一杯的借口了——我喝的是人類文明的源泉。不過即使是智能不足的猴子們,也懂得避免成為爛醉的獵物。幾千年來,人類的酒精代謝能力依然各有限度。命中注定的基因可能只分配給你少得可憐的一丟丟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所以拜託頂著一張大紅臉的你,放過那個朋友吧。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想了解更多就快來關注吧~


    題設和題目補充說明都不成立。我小時候被用筷子頭蘸著喂酒,覺得很香很好喝,記憶非常深刻,直到現在。釀造優良的啤酒和清酒、大麥酒對我來說都是好喝的東西。所謂「自我保護的天性」並非共識。

    拋開文化因素不談,酒精可以作為遲緩劑和欣快劑使用,具有成癮性。


    汝之美酒,我之毒藥。我同學喝醉後,酒後3小時又可以活蹦亂跳,和女朋友聊的開心。而我喝半杯白酒,頭很清醒,但常常頭痛整晚。
    我嘗試過無數次學習喝酒,我們這有勸酒文化。但是就算茅台,入口舒服,我一樣頭疼,喝完大腦混混沌沌,極其難受,不能思考了。所以很多朋友勸我喝酒,但是次次都是如此。我不得不遠離喝酒。。

    我也學過吸煙。初中時,不懂事,覺得抽煙酷,於是也去學。我會吞雲吐霧,把煙吸進肺里再吐出來。但是每次吸完煙,我都頭疼頭暈噁心,精神不振。我羨慕無數人可以吸煙提神,而我每次吸煙後,頭暈到馬上要睡,從不敢抽煙提神。所以很多朋友勸我抽煙,但是次次都是如此。我不得不遠離抽煙。。

    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在《引爆點》解釋原因是:每個人對尼古丁的抵抗力不同。像我一點點的尼古丁都會很難受,而煙癮大的人基因更好,可以忍受更多的尼古丁。處於中間的,抽煙,但沒煙癮,他們可以忍受的尼古丁比煙癮者少。(書不在身旁,靠記憶回答)
    酒精也是如此。每個人身體的解酒能力不同。解酒能力強的能夠發現酒是好東西,至於我們,只能感受到酒的糟糕。

    但是這未必是件壞事,甚至可能是好事。因為基因差(對尼古丁抵抗力差,解酒能力差),雖然少喝了許多美酒,但也讓我因此避開了許多勸酒。少了因酒誤事。

    回到題目,為什麼我們覺得酒那麼難喝,還是有那麼多愛喝酒,因為:他們覺得好喝。

    有類似的請記得點贊同。you are not alone。
    也可以讓那些貪杯的人知道,我們不是酒品不行,我們是真的很痛苦。


    這麼多回答裡面,腫么一個關於多巴胺的答案都沒有?

    酒精一旦進入大腦,就在腦的特定部位、伏隔核神經元里發揮作用了。這一部位位於腦的獎賞中心和協同,記憶部位的中心點。酒精引發伏隔核、這一熱發動系統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讓人們感覺心情愉快,變得自信和健談,雖然它被認為對大腦具有鎮靜作用。酒精沒有被限制在大腦的獎賞中心,相反的,它會在腦中遊盪。當神經彼此交流的時候,一個發出特定的化學信號,另一個受體接收信號,一旦它收到足夠的信號,它就被激活了

    也許酒精的味道本身不怎麼樣,但它有效刺激了多巴胺的釋放啊,爽乎哉。。。


    享受的就是那種半醉半醒


    提問的人預設了立場:酒並不好喝——這是你自己的看法。你預設這個前提讓大家在酒並不好喝的語境下回答為什麼愛喝酒的問題。因此問題不成立。
    對我這樣喝酒的人來說,酒好喝得很。


    關於「小朋友都不喜歡喝酒」
    題主你一定是沒有用對酒
    半甜或者甜的雷司令,你試試。
    原因是因為我家小侄兒曾經趁我不注意一口喝下小半杯
    這孩子才兩歲。。。。
    從此再也不敢拿酒逗他了


    確實不怎麼好喝這是真的,就像我小時候很不喜歡吃薑,後來大些了之後就會有意無意的吃些,去體諒那種苦澀的味道,感覺那才是生活真真的感覺,那是一種比糖跟真實的感覺。

    其次,一起喝酒能很好的調節氣氛,微微醉的感覺也很好,所以是必須也是喜歡。

    最後,一個人喝酒,也是在品味生活吧。


    酒有時候也好喝,比如夏天,渴了,來杯冰鎮啤酒,多痛快啊,如果啤酒也算酒的話。


    人生中第一次喝酒,是就著一塊炭烤牛肉,喝下一杯清酒。

    他們說,按釀酒的原料,清酒可分四種:

    純米酒磨去3成的雜質,不加酒精,酒味甘甜,飲之當如少年,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

    本釀造磨去3成的雜質,酒味清淡,飲之當如青年,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

    吟釀去除四成雜質,酒香中隱約有果香,飲之當如中年,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

    大吟釀去處50%雜質,酒味甘洌,飲之當如老年,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於是我一飲而盡,為了下一秒,要升起的太陽——

    京都丨紅泥小火爐

    初次喝酒,在日本京都(Kyoto)。挑一家烤肉老店,喝一杯清酒,心中便開一朵花。

    數九寒冬,京都飄雪。松鶴暖簾後,一扇清漆的木門把風雨攔在外面,甫一進門,便解去了一身的寒氣。店內燈火昏黃,爐中的紅炭烤著和牛,每一翻面,便滋滋作響。

    這老店之中,自然有你的座位,對面坐著多年的老友。和牛終於散發出香氣,爐篦漸漸在牛肉上留下痕迹。你對面的老友也不和你招呼,拿起溫得正好的清酒,給你倒一杯,自己倒一杯。酒杯輕輕一碰,無需多言,便一杯澆在喉頭。

    慕尼黑丨會須一飲三百杯?

    後來開始學會喝酒,總想著比別人喝得多,清淡、爽口的淡拉格啤酒便成了首選,而能站在桌上和鄰桌的漢子拼酒,一口氣幹掉整整一升啤酒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就成了少年時最嚮往的所在。

    慕尼黑啤酒節一般在每年的9月末到10月初舉辦,會持續半個月的時間。作為德國最有名的慶典,遊行啦、嘉年華啦、民俗服裝啦、大肘子啦,自然是極好的。但是最好的部分,仍然是啤酒。當慕尼黑市長把放酒用的銅質龍頭釘進巨大的啤酒桶,高呼一聲「O"zapft is!」,慕尼黑就變成了啤酒的海洋。

    慕尼黑啤酒節有自己的專用的啤酒,名叫「Wiesenbier」,原麥芽汁濃度達到13.5%,酒精度在5.8~6.4%之間。在這裡點酒的基本單位是Ma?(一升)。你對穿著巴伐利亞傳統服裝、身材豐腴的酒娘高呼一聲「Ein Ma?!」,她就會給你一杯泛著麥香的啤酒。

    在啤酒節上,從來沒有喝悶酒這回事。如果鄰桌的漢子忽然站上了凳子,舉起了酒杯,不要慫,直接站在桌子上,和他拼。兩個人站在桌子上對飲,周圍的人跟著起鬨,先喝完的自然是叫好聲一片,後喝完的也沒人笑話。

    1516年,慕尼黑人頒布了《啤酒純凈法案》。500多年過去後,只有巴伐利亞人固執地堅持只有用大麥汁,啤酒花,水和酵母釀造啤酒。500多年過去了,慕尼黑的啤酒依舊純凈,一如那個剛開始喝酒的少年。

    大急流城丨啤酒,可以一口一口的喝

    再長大一點,看著暖壺大小的啤酒杯,開始有點暈。喜歡與人拼酒的傻小子不見了蹤跡,無論是啤酒白酒葡萄酒,都習慣了慢慢地喝。慕尼黑啤酒節誠然熱鬧,但「美國啤酒之都」大急流城(Grand Rapids)里可以一口一口品的精釀啤酒,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

    「精釀啤酒」(Craft Beer)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人提出,最初的定位為獨立酒廠生產的、年產量不超過600萬桶、主打產品中不使用輔料的啤酒。

    不過隨著「精釀啤酒」的愛好者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大,現如今已經無法定義「精釀啤酒」這個概念。唯一不變的,是每一瓶精釀啤酒都代表著個性,獨特,代表著超乎你想像的好喝。

    全世界最好的品嘗精釀啤酒的地方,不是啤酒的發源地歐洲,而是美國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這座不起眼的小城裡,有40多家精釀啤酒館,每一家的精釀啤酒風味都不相同。當地人甚至發布了啤酒之路(Ale Trail)地圖,收錄了32個精釀啤酒的暢飲之處,足夠你走一路喝一路,從清晨到日暮。

    每換一家酒館,你口中的啤酒就換了一種味道。淡艾爾入口微苦,細品有啤酒花的清香,黑褐色的世濤有巧克力和咖啡的味道,波特的可可味和巧克力味更濃......只有一口一口的喝,讓啤酒在味蕾上跳舞,才能不辜負每一朵啤酒花的盛開、每一粒麥芽的發酵、每一秒喝酒的時光。

    利物浦丨Hey Jude

    再長大一點,開始覺得啤酒是好的,但啤酒肚是不好的。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酒,仍然是一口一口的啄,卻有更凌冽的勁兒和更醇厚的味兒。到英國的利物浦(Liverpool )的小酒吧里,點一杯蘇格蘭艾雷島產的純麥芽威士忌,燈火昏黃,搖一盞琥珀色的光。

    威士忌,世界八大烈酒之一,酒精度到了40~60%,能品出威士忌的個中三味,當真需要點時間和閱歷。春上村樹寫了本《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但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和美國威士忌要怎麼交談?穀物威士忌、麥芽威士忌和調和威士忌,能不能和平共處?

    喝蘇格蘭麥芽威士忌,不一定非得去蘇格蘭高地,英國的利物浦就很好。再好的威士忌都可以運,但是酒吧不能運。在酒吧文化風靡的利物浦,點一杯艾雷島的純麥芽威士忌,加水、加冰、加可樂、加蘇打、加紅牛水都行。酒精被稀釋後,泥炭烘焙麥芽的煙熏味更容易捕捉,「前世之劫灰」的味道,格外燒喉。

    音樂和酒都能跨越國界,喝得高了,哪國的詩人都發騷,哪國的憤青都罵街,哪國的男人女人都喜歡跟著音樂哼哼兩句。利物浦的酒吧里少不了The Beatles,如果你會唱,就跟著淺啄輕唱。

    Hey Jude,don"t make it bad.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

    波爾多丨終於懂了

    有一天,你終於不再一個人喝酒。啤酒稍顯浮躁,威士忌太過熱烈,你需要一個折中的方案,酸中帶甜,醇而不烈,還要有足夠的顏值,配上燭光和禮服。在法國的波爾多(Bordeaux),有全世界最好的紅酒,最適合帶個人來喝。

    葡萄酒,應該是全世界最適合情侶喝的酒。葡萄酒的酒精度不高,一般為10~14%,喝完微醺不醉,正是眼裡出西施的好時候。先甜,後酸,再澀,最後只余香氣在唇齒間縈繞,品一口酒,便如談了一次戀愛。

    法國的波爾多,全世界公認的「葡萄酒之都」。「1855分級制度」把波爾多的酒庄分成5級,拉菲、拉圖、瑪歌、奧比昂、木桐五家酒庄便成了世界頂級葡萄酒的代名詞,無論去哪一個,無論酒是紅是白,都能醉心。

    三毫米的旅程,一顆好葡萄要走十年。而你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走到那個人的心裡?當你們在燭光下碰杯,整個世界都隨著玻璃杯震顫,最後所有的言語都斂於杯中,你一舉杯,他便懂了。

    一千個人喝酒,便有一千種喝酒的樂趣,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卻說不明白。

    無論是喝什麼酒,在哪裡喝酒,喝到微醺,靈魂都會脫離身體的桎梏,端坐於身前三尺,靜靜地看著自己喝酒。那一刻,那身子只是一個「走酒」,靈魂卻無比的飄然自在。

    若是舉杯無人相唱和......

    那就敬自己吧。


    推薦閱讀:

    怎麼勸酒而自己可以不喝酒?
    別人問「你酒量多少?」的時候,最機智有趣的回答是什麼?
    上海有可以一個人靜靜呆著的地方么?
    酒是毒品嗎?
    一個人喝酒的時候看什麼比較應景且下酒?

    TAG: | 日常心理分析 | 酒文化 | 飲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