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聊天中愛傾訴愛自我暴露的毛病?

聊天中很喜歡過度傾訴,暴露自我,過度談觀點和感受,可能會給對方造成壓力,對方常常估計不知道怎麼回答就索性不回了,對話戛然而止,導致我對對方開始產生隔閡和猜忌。跟朋友沒得聊於是我只能跟我媽聊,我媽也嫌我話癆不願意聽我叨叨。所以希望自己能夠有什麼想法都憋在心裡,避免再過度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看法,以免受到傷害,也避免招別人煩,無法引起同理心,嘰里呱啦說了一堆其實事後我也挺尷尬的。


當你過度傾訴和自我披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這麼做呢?我的理解,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有內在未滿足的需要來驅動的,尤其是人際交往當中的行為。

一般當人們喜歡過度傾訴和自我披露,尤其是當這種行為反覆出現,難以自制的時候,應該是一種很強烈的需求希望被滿足的表達。題主的行為表達了什麼樣的需求,有非常多的可能,比如是被理解,被接納,情感上感到被支持,感到關係更加親近,更有歸屬感,感到更多的信任,對關係有更多掌控等等。

具體是什麼,就要通過進一步的對話和思考來澄清了,這一般可以通過心理諮詢的過程實現。所以如果題主是我的來訪者,這會是我的思路。當這個問題搞清楚了之後,接下來可以思考的問題就是題主當前使用的方法和策略,是否能夠很好地滿足自己的需求。

我們假設過度自我披露所預期滿足的需要是感到更多的親近感和歸屬感,題主或許覺得說的多一些,雙方就能更了解彼此,從而關係就更近了。但是當我們評價自我披露和親近感的提升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這個策略的效用可能是很有限的,或者說不是最佳的策略。

當你自我披露太多的時候,給對方的感覺是你不是太在乎對方,不感興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只是想自私地關注自己,並且要求別人也全都關注你,這樣的話當然別人不願意和你親近。而當你發現自己得不到親近感的時候,就會覺得可能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因此會加強自己的自我披露,但其實這不是強度的問題,是方向的問題。

那麼接下來可能就要看看針對題主的需求(親近感),除了自我披露,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比如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反過來多聆聽對方,向對方提問,更多嘗試去了解對方。打個小廣告,具體要怎麼做到,這裡面涉及到積極聆聽的很多方法技巧,如果需要學,可以在淘寶搜索聊天一點通,看看我的一門在線課程,專門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教學指導。


說白了,你是因為寂寞。

當初我也是這樣,什麼都跟別人講。跟你自認為是朋友的人講,結果你的事兒成了別人的笑料並且在熟人之間「廣為流傳」。

一次兩次,不長記性。後來多了,我就控制自己,自己的事情,我就寫在日記本里。有時候實在憋不住了,就寫在漂流瓶里扔出去,反正陌生人也不知道你是誰。

跟別人出去玩兒或者說話的時候,大部分我都是靜靜的聽著,面帶微笑,少接話。但是,當必須需要我說話的時候,或者我想說話的時候,我就先想一想,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反正不能把自己真正的內心暴露出來。


——————————

因為寂寞,所以當有人跟你說話的時候,你就沒法控制自己的嘴和心。

明明不想跟她講這些的時候,話還是不由自主的溜了出來。

你迫切的想要跟別人分享你的內心,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人關心你。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你就把她當成了傾訴的對象。

你也就不會在乎你說的是什麼了。你在乎的是,有個人在陪著你,聽著你說話。

因為寂寞,所以話多。

——————

沒想到當時把我自己的經歷隨口一說,居然有真的多的贊同。謝謝各位。看來大家都是有同感啊。


你以為你是開朗善談,其實是孤獨。
我曾經一度像題主這樣,遇到稍微熟悉點的朋友,便會忍不住給對方講自己的各種事,當時都是懷揣著一種「他應該可以理解我」的心態。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的態度都是不了了之甚至有點厭煩。我那時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孤獨,因為害怕孤獨,覺得似乎抉擇每件事時都無人提意見,每種心情都自己吞咽,有一種特別渴望別人能了解自己的感覺。
這都是我們自身不夠強大。
不夠強大去消化自身發生的一些事,也不夠強大去忍受無人分享的孤獨。並且我們在社交上也顯得比較緊張,別人給你開了盞燈你便以為天亮了太陽出來了,你開心跳躍還拿出一大桶濕噠噠的衣服來晾乾。但其實那只是一盞燈,他看到你那桶衣服的時候,他壓力得多大。
所以當我心事重重的時候,我會選擇盡量少的與人交流,因為我會忍不住絮絮叨叨,成為別人的困擾。最重要的是,情緒波動時的敘述並不準確,也無法為你帶來好的建議。你要先嘗試著隱藏心事,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但是這樣會讓你鬱悶,你似乎有了很多的話不能說出口。所以問題的根本是你要習慣孤獨。我昨天心情極度的沉鬱,心事滿盆渴望訴說,我當即換了衣服出去跑了五公里,回來後我滿頭大汗飢腸轆轆,趕緊洗菜做飯,放水洗澡洗頭髮,哪裡有心思去惦記自己那點波動的情緒呢。到了夜晚十點,我已經絲毫沒有傾訴的慾望了。即便我孤獨不已,卻依然沾沾自喜。


交淺言深了…
本身就是一個稀有的不兼容「人設」
偏偏硬跑去和人家聯機,不成功還去騷擾生產你的廠家
有知乎這個平台,想說啥就在這裡說唄
不管是精彩的,或者感慨觀點
發發自己寫的文章,在這個回答下面試著找一些小夥伴交流
總會有「同病相憐」的小夥伴互幫互助


你從來不會給小孩子講你的感受。
除非你是更小的孩子。


被傷害幾次就長記性了,真的。
交淺言深暴露三觀簡直就是在樹敵。


你只是在尋求認同,但是為什麼非要尋求別人的認同?
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是怎樣的不就好了么?
有時候我看到老是發表一些看法一些感覺的人我也是很煩
我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心裡是這樣想:關我屁事?
同樣的我也會認為,當我向別人發布一些帶個人觀點和情感的東西之前,我也會想,這關別人什麼事?所以我一般不會說出來。
說出來無非是你想表達什麼,或者想標榜什麼。
不要總是靠別人的認同的來獲得存在感和自信。
再者,沒有人會真正的感同身受
比如,你怎麼讓一個在熱戀中的人去體會你失戀的痛苦?即使這個人也曾失戀,但是在他熱戀的時候他也無法再感受到那種痛苦。就像一個人在冬天無法想像夏天的游泳池有多麼的涼爽。一個人在汗流浹背的盛夏,無法想像寒冬的徹骨嚴寒。
在這裡告訴你一個辦法,當有什麼想法要表達的時候,先找個地方把它寫下來,一般寫完之後你內心的表達欲和傾訴欲也就發泄得差不多了,也就沒有跟別人說的衝動了。


我也是題主這種人。。。其實我們這種人挺討人厭的。。。我不僅喜歡說自己,我還說話特別快,只要我開說了,別人基本只有聽的份呃,根本沒有地方插嘴。我的朋友和家人都指出過我的缺點,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自己太自我為中心了。別人說他的事的時候,我就聽不下去。說到我自己的事的時候,就神采飛揚。而且什麼話都說,別人沒問你,我自己就先自我剖析了。。
後來沒辦法,改唄。先是語速放慢一點,慢了才有時間思考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其次呢,牢記一點,禍從口出(經歷過或者旁觀過幾次事件你就長記性了)。最重要的一點。尊重他人,學會傾聽和理解。如果你能傾聽別人,知道理解和照顧別人的情緒,你就知道自己應該少說點自己,多把話語權給別人。
我們要共同努力~~


你只是將大家都當成很好的朋友了。慢慢你發現,他們並不是全都將你當成好朋友的,你說的真心話可能是他們的笑料。所以你要做的是,找一個真心對你很好的朋友,確定 ta願意傾聽,可以隔一段時間暢聊一次,這樣別人就不會覺得厭煩。千萬不要對現實產生厭倦,不要覺得被別人嫌棄。


題主摸頭,覺得你還不錯,有自省能力,還有一顆體恤他人的真心萌萌嗒~
所以我給你個另一個視角,喜歡傾訴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可以不改,其他答案里灌輸了很多規則,你也未必能接納。就按你的規則來,我們玩點別的~

看提問描述我一開始還真認為你的糾結的點在「傾訴尺度」上,後來我追到回答的評論里發現你更糾結的點其實在「關係定義」上。

什麼意思?
你的提問和評論里透露了一些這樣的信息(如有個人臆斷請指出)——「我覺得朋友之間有義務傾聽並給予反饋,最好還是我需要的那類反饋。」

朋友之間不就是應該這樣嗎?題主也一直就是這樣做的。嗯嗯。這也沒啥問題。

只不過我想提一個問題:你的朋友也認可你對「友情」的這個定義並表示過可以嚴格貫徹執行嗎?

可能會問:這還用認可嗎?這不是約定俗成顯而易見的嗎?

還真不是這樣。估計題主也沒這麼做過。

有關係就有定義,要互動就存在「規則」。
因為人各有異,大家要構建關係必須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同樣是友誼,有人覺得一旦借錢朋友就做不成了,有人認為困難境地不能借錢還算什麼真朋友。你的問題同理。想法隔著肚皮,你不說出來,對方不一定知道的,不知道自然也就沒法滿足你啦。

所以針對你的問題我給出的方案就是——去找你的朋友,核對一下你們對朋友的定義吧。

你完全可以直接對他說「我覺得朋友有無償聽取心事並及時給出反饋的義務。」
如果你的朋友認可並表示可以做到,那麼大家歡歡喜喜的繼續做朋友。

可如果他說對不起,我不這麼認為或者我認可但我做不到。這時怎麼辦?
你有兩種選擇:

1.修改規則,維持友誼;
2.因與對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調整關係。

這裡需要說到另一個概念:世界上不存在零代價的選擇。選擇就意味著有得必有失。
如果題主覺得這個規則對自己特別重要,不能傾聽的朋友就不算真朋友,且因為這一點我跟他待在一起的時候總是覺得不舒服。這時候就意味著你可能需要調整與這個朋友交往的關係邊界。
如果你覺得這個朋友特別重要,有感情,不願意遠離或失去他。那麼雙方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時,可能就需要你修正自己對朋友的定義以及相應的權利義務。

說清楚,想明白,做出選擇並為之負責,承擔代價。做個亮閃閃的成年人吶~


恭喜提問者,你成功習得了「如何快速結束聊天」中的奧義。


聊天,也就是溝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聊天主要有幾個意義:

1、交換信息:包括彼此價值觀和知識信息的交流,這是最重要的作用

2、展現自我:俗稱吹牛逼

3、排解情緒:也可以叫吐槽或者嘮叨

在我看來,題主聊天所追求的最大功能就是第三個,排解情緒,也就是通過敘述自己經歷的事件和內心的感受,以期待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安慰。


傾訴和所謂的自我暴露其實不是問題,這並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會被別人看低,需要別人同情。但是題主估計從來沒有考慮過對方的忍耐度。


每個人的傾聽力都是有限度的,開始的時候出於興趣,後期是出於尊重和面子,都會給你時間耐心傾聽。可是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傾訴變成了重複的嘮叨甚至抱怨,會引起對方反感,從認同變成了討厭,即使你講的都對。講句不客氣的,你把人家變成了垃圾桶,即使最親的人也會反感。

而且,所謂自我暴露的時候,往往是自己覺得很弱很委屈,傾訴是希望引起對方認可和同情。可是人們對於弱者的態度,往往是帶著憐憫和同情,同時也產生不屑與輕視。極端的例子可以參考祥林嫂。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而聊天中的尊重就是照顧對方的感受,而不是僅僅發泄自己的感受。否則,第二和第三種目的的溝通很容易把「天」聊死,這時候被聊的「天「也會覺得很委屈。


我想,題主想解決的問題應該是如何變成一個會說話的人。因為展現自我和排解情緒都是我們正常的心裡需求,只是需要做到說話不讓人家反感,如果能夠吸引人就更厲害了。

先換位思考一下:一個傾聽的人,一定不希望對方啰嗦,重複講一件事,甚至不停地抱怨和攻擊別人。所以一個會說話的人,一定是邏輯清晰、重點分明的,同時不攻擊和指責別人。這樣溝通才能做到最起碼的順暢。

同時,會說話的人一定是一個會傾聽的人。因為他會了解對方的感受,清楚的知道對方需要什麼,能夠承受哪些語言。做好一個傾聽者,起碼會不輕易打斷對方的談話,不隨便給別人出主意,不講自己的事。

其實,聊天中很有魅力的人,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對自我的認知和認同是很強烈的,講出的話都是自己內心所想所為,所以會特別有底氣,有感染力。

所以題主想改掉愛傾訴愛自我暴露的毛病,根本上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雖難,必久已!


媽的這是什麼鬼,才發現這是幾年前的題目……


你好,當你意識到和他們講了這些除了緩解一點壓力,沒有其他任何卵用的時候,就會停止了。


孤獨,所以傾訴。
如果對比一下,其實我也是這樣的人吧。
並不是說,一個傾訴的人都沒有,
只是想要的更多。

渴望被理解,所以不停的說說說。
說完還要問人家懂不懂。
太幻想了,
人一生能遇到幾個懂你的人呢?
人本身就是孤獨的個體。

每天都看著前輩告訴我們,不要交淺言深。
點頭感嘆真有道理,轉身就忘了。
尤其是好不容易遇到一個,
你覺得有點共鳴的人,
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搞成一本自傳砸給人家。

但是孤獨是有原因的,
要分析原因。
不知道你因為什麼。
我大概是因為到了大學換了新環境,
從前可以傾訴的人遠了。
大家都開始談戀愛,
我沒有談過戀愛。

你發問,證明你已經意識到這樣不好了。
這樣的我們確實給了他人很多壓力。

我應對的方法就是,
(我說的是如果不和別人傾訴,自我消化的方法)
1.獨處。
讓自己冷靜,讀書,看電影。
總之,如果遇到人就要說說說,那就一個人呆一會兒。
讓你強烈的傾訴慾望慢慢不那麼強烈,你也就不會那麼激動的去說說說。

2.寫。
最怕的是遇不到好的傾訴對象,把你的信任揮霍出去,所以我大多數時間會寫,日記或者隨筆。把事情掰開揉碎說給自己聽,對自己傾訴。

太多傾訴來源於當時的衝動,覺得自己非說不可,不說就要憋死了。其實就我而言,經常翻看我曾經寫的東西,再看看,那都算個啥事。

所以,時間,空間都是能幫你冷靜的良藥。其實,你並沒有那麼多話可對別人說,說了人也不一定懂。讓自己強大起來。

祝好。


過度的自我傾訴一般建立在一種假性的安全感之上,這種假性的安全感來因十分簡單。一是你渴望這種安全感來達到傾訴的願望,另外一個是別人和你說什麼你就信什麼。

在聊天過程中,你迫切地想逮著這點零星的安全感來達到傾訴的願望,在未建立足夠的了解和信任就過度傾訴。常言交淺言深,這是大忌。


以前答主也是這個德行。心思單純。別人說啥信啥。心裡有啥說啥。非常不好。


你要記住:別人的話不能全信!切莫交淺言深。不要覺得別人和你多說幾句話就代表什麼,可能大多上都來自客氣。

實在想深刻交流,找老朋友或者等熟悉到一定程度再說。

寧願不說,也不要多說。

話在肚子里它是你的奴隸,話既出口你就變成它的奴隸了。


看點書吧。不喜歡看長的就看短的,讀者意林看天下都ok,喜歡看長的建議讀讀張愛玲,如果你是女生的話。
其實忽然想起了祥林嫂,反覆的說阿毛怎麼被害,希望獲得別人的同情,結果在一遍遍的重複中悲傷更重人更痛,別人也以聽她的悲劇為樂,想想跟你有點像。


每次要說的時候,提醒自己別說了。真正的委屈是說不出來的,能說出來的就不是委屈,是抱怨呀。


我覺得問題不在暴露,在誰說的多,如果一直都是你在說而且停不下來的話,不管內容是什麼別人都會反感的。
還有個問題,是有沒有在別人想發表意見的時候打斷他們,或者他們說了別的話題之後又把話題拉回自己身上。
這些給別人的感覺恐怕都是,這個說話的人只在意自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不像聊天,更像是演講了。這樣很煩的。
其實不是壓力,而是有一種咱倆在這聊天但是似乎跟我沒有什麼關係的感覺。所以想撤了。


這毛病最大的壞處不在於人際交往方面的壓力,而在於你的什麼東西都將暴露於人前。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髮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99% 對於別人毫無意義。-Mark Bauerlein
多經歷幾次失望就好了。


當忙碌了一天,內心感到充實,回到寢室想放鬆時,就是整顆心完全打開,世界如此明亮,見到任何人都會熱親打招呼和人攀談,或不停說話,或聽人說話在旁符合,這個不算話癆吧,但是有時候在寢室會不停的說話,講自己最近發生了什麼事,自己拍個寫真很漂亮很開心就會給身邊的很多人看,分享給自己的朋友,細思發現,自己確實有點只是過度的關注自己,好朋友也是不喜歡說什麼的人,這讓自己有時候更話癆了。 還有就是自己喜歡對別人的事發表看法,這也導致了話癆,

總之就是,舌頭快於腦子,當把自己的一切都說出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很開心,喜歡什麼事自己都能發表看法,喜歡把別人說的心服口服或者無話可說,,,,,,但是現實中與人相處這樣不好啦,但是自己內心裡有這種衝動。
打算以後找個像知乎這樣的網站去 傾吐,這樣生活中就會不太想說話,就懂得先組織語言再說


看吧,我就說我是話癆

細想內在因素,有好朋友,知心朋友,親人一樣的朋友都有,不覺得孤單,覺得自己達到了滿意的狀態,自己是個喜歡各種新鮮的事物的人,所以喜歡和不同的人接觸,但是本質上自己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喜歡自己細細琢磨有趣的事,不覺得孤獨。

但是有一點,就是自己喜歡和人分享,喜歡和人家說自己遇到的事,以為別人也像我一樣喜歡聽新鮮的事,但其實不是這樣。得改。 有時候說話自我暴漏是想拉近朋友的距離,效果不錯,只是有時候往深了交朋友就還得看個性了。

自己是個很容易開心的人,也喜歡把開心的事說出來的人,而且是向好幾個好朋友重複的說,因為好朋友多,因為喜歡朋友間彼此坦誠,然而,我的一位室友就認為我愛炫耀。

夜深了


推薦閱讀:

如何覺察到自己的思維局限?
悟性是什麼,跟智商有關么,可以測量么?
人們喜歡突然在動態里發一句似乎極度生氣,或者極度憂傷的話。然後別人問時又淡定地說,「沒什麼」。這是什麼心理?
為什麼這麼多人對遊戲懷有恐懼?
為什麼年齡大的人往往喜歡轉發雞湯文?他們是真的覺得好看嗎

TAG:習慣 | 日常心理分析 | 聊天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