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傑拉德為什麼在《了不起的蓋茨比》結尾處沒有把句子寫完?

Why does Fitzgerald leave the ending sentence unfinished?

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i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 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 And one fine morning--


The Great Gatsby是我最喜歡的小說,再讀的時候這個問題也困惑過我。

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也不知道對不對:

1991年劍橋大學印刷的版本

"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And one fine morning--"

這裡的"One fine morning"是指在"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之後實現夢想的時刻。但作者並沒有寫完這個句子,反而是著重寫了蓋茨比對Green Light的信仰和實現夢想的過程。

我理解的作者不寫完這句"One fine morning--"的原因如下:
1,首先這個夢想無法實現(就像Nick曾經說的"...He did not know that is was already behind him, somewhere back in the vast obscurity beyond the city, where the dark fields of the republic rolled on under the night...":這是現實,蓋茨比的夢想已經完結了。這種無法實現夢想的審判是一種不可控的外力,而整篇小說的主題之一便是Gatsby的內在與外在的矛盾);

2,再者,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因為作者不完全相信這樣的夢想可以實現,所以更願意沉溺在這種幻像里,放縱在一種可能性裡面。這是菲茨傑拉德主觀上的選擇,也是蓋茨比在下意識的選擇(不同的是菲茨傑拉德是因希望渺茫而選擇編織幻想,蓋茨比是因為充滿希望的熱忱而單純地相信著它,哪怕他淡化了最初的目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ˊ_&>ˋ)。這裡就體現了The Lost Generation的作家身上的享樂主義:這群文人在經歷了一戰之後,彷徨迷惑著未來並質疑夢想。(舉例來說,海明威的話: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
蓋茨比的「Great」源於他對信仰與夢想的與時代背景格外不符的忠誠。試想,如果你全部的夢想都建立在無法重複的過去,你是否也會窮盡一生去逆水行舟,"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菲茨傑拉德敬佩蓋茨比。他不相信夢想也相信夢想,他絕望但依然憧憬著追尋希望("...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甚至,結合他的個人感情經歷(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16523/answer/16628370)來看他在內心的潛意識裡是另一個Gatsby,即使是用現實表現,也有最單純的夢想。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菲茨傑拉德(Nick)不願也不忍寫完這句話的原因,而這樣執著的迷茫與矛盾便是The Great Gatsby,甚至是The Lost Generation作品的偉大之處。

Gatsby永遠在等著Daisy的電話,等著難以實現的信仰。與其去否定這種等待,為何不讓它永遠保留在一個美好的幻夢中?
也許在一個透明清亮的早晨……

我覺得,如此看來這沒說完的半句話卻成了這小說耐人尋味的點睛之筆。


寫作渣的高三學生,第一次在知乎答題,希望幫到你 ;)


One fine morning---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這才是原文的結尾。另外我很佩服樓上那位……


open ending,亦即讓結尾處于于一種未完成狀態。西方文學有有句俗語:悲劇以死亡結束,喜劇以婚姻結束。不管婚姻還是死亡,總給人一種已經完結的安定感。因此他們都叫closed ending.
為人熟知的《雪山飛狐》的結尾也是一種open ending。
不過這裡的例子和《雪山飛狐》有很大不同。
《雪山飛狐》在情節上是未完結的,但其實還是傳統小說的寫法,它給人的感覺只是作者沒有繼續寫下去而已,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胡斐也好,苗人鳳也好,都是已經定型的。因此我傾向於稱之為偽裝為open ending的closed ending.
《了不起的蓋茨比》在情節上已經完結了,但是它給人的感覺是什麼呢?有安定感嗎?沒有吧?讀者是不是感覺到雖然蓋茨比已死,但是一種不確定的不安感仍然籠罩在心頭?在這種情況下,最後的And one fine morning--稱它為回憶也好,希冀也好,用一個「欲言又止」的未完成的句子來表達這種不確定感也許再恰當不過。因此,我把這個結尾稱作「意圖過於明顯的open ending」。

PS 答主並未看過原文,以上皆為瞎扯,供大家一笑。


然而最後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自己的小說沒人看是一種什麼感受?
如何看待魯迅?
蕭紅有怎麼樣的情感經歷?她與魯迅又有怎樣的淵源?
Stephen King小說不得不看的前三名!!!?
魯迅的《長明燈》想表達什麼?

TAG:美國 | 文學 | 文學鑒賞 | 了不起的蓋茨比書籍 | 美國文學 | 斯科特·菲茨傑拉德F.ScottFitzgerald |